CN211114414U - 一种预制叠合梁 - Google Patents
一种预制叠合梁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114414U CN211114414U CN201921812877.5U CN201921812877U CN211114414U CN 211114414 U CN211114414 U CN 211114414U CN 201921812877 U CN201921812877 U CN 201921812877U CN 211114414 U CN211114414 U CN 21111441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inforcing
- reinforcing plate
- steel bars
- plate
- reinforcing stee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inforcement Elements For Build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预制叠合梁,包括两块水泥板,所述水泥板之间设置加固板,所述加固板上表面的左右两端和下表面的左右两端均固定设置三角形的加强板,且加强板的侧面与两侧水泥板的侧壁固定连接,位于上表面的加强板上开设浇灌口,且在浇灌口位置相对应处设置排出口,而位于下表面的加强板上只开设浇灌口,所述加固板的上下两端设置通孔,所述通孔分别与上下两端的浇灌口一一对应,所述加固板的内腔均横向设置两根加强钢筋,所述加强钢筋上下平行设置,且位于上方的加强钢筋向上拱形,而位于下方的加强钢筋向下拱形,所述水泥板内腔由内向外依次均匀设置有箍筋。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紧凑,设计合理,加固板与水泥板之间的连接更稳定,不易松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构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预制叠合梁。
背景技术
叠合梁又名框架梁,在进行多层、高层和超高层建筑中都会使用到框架梁,而传统的框架梁均为单面的导致承重范围较小,容易开裂,虽然现有技术中,已经提出了一种双面的框架梁,但双面的框架梁大多数均是通过钢筋直接连接两组水泥板,这样也会导致整个双面的框架梁结构不稳定,易断裂。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制叠合梁,其整体结构紧凑,设计合理,加固板与水泥板之间的连接更稳定,不易松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预制叠合梁,包括两块水泥板,所述水泥板之间设置加固板,其创新点在于:所述加固板上表面的左右两端和下表面的左右两端均固定设置三角形的加强板,且加强板的侧面与两侧水泥板的侧壁固定连接,位于上表面的加强板上开设浇灌口,且在浇灌口位置相对应处开设排出口,而位于下表面的加强板上只开设浇灌口,所述加固板的上下两端设置通孔,所述通孔分别与上下两端的浇灌口一一对应,所述加固板的内腔均横向设置两根加强钢筋,所述加强钢筋上下平行设置,且位于上方的加强钢筋向上拱形,而位于下方的加强钢筋向下拱形,所述水泥板内腔由内向外依次均匀设置有箍筋。
其中,所述加固板的左右两侧均由内向外依次均匀设置有插接钢筋杆,所述插接钢筋杆嵌入水泥板内部。
优选的,所述浇灌口、排出口和通孔位于同一垂直线上。
其中,所述加强钢筋之间设置若干个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嵌入在加强钢筋内。
其中,两根所述加强钢筋的上下两端分别抵住加固板的上端和下端。
进一步,两根所述加强钢筋的左右两端贴合设置。
其中,所述加强板沿水泥板横向方向设置,且加强板为一整体或由多个单元组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紧凑,设计合理,在两组水泥板之间设置加固板,加固板上设置三角形加强板进行稳固,加固板的内腔均匀设置有加强钢筋,当混凝土通过浇灌口倒入并且填满加固板和加强板后,等待混凝土凝固,通过拱形的加强钢筋可增加凝固的混凝土的稳定性,不易断裂;同时加固板左右两侧均通过插接钢筋杆插接在水泥板上,使加固板与水泥板之间的连接更稳定,不易松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水泥板;2、加固板;21、通孔;3、加强板;31、浇灌口;32、排出口;4、加强钢筋;5、箍筋;6、插接钢筋杆;7、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请参阅说明书附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预制叠合梁,包括两块水泥板1,水泥板1之间设置加固板2,所述加固板2上表面的左右两端和下表面的左右两端均固定设置三角形的加强板3,且加强板3的侧面与两侧水泥板1的侧壁固定连接,位于上表面的加强板3上开设浇灌口31,且在浇灌口31位置相对应处设置排出口32,而位于下表面的加强板上只开设浇灌口31,所述加固板2的上下两端设置通孔21,所述通孔21分别与上下两端的浇灌口31一一对应,所述加固板2的内腔均横向设置两根加强钢筋4,所述加强钢筋4上下平行设置,且位于上方的加强钢筋4向上拱形,而位于下方的加强钢筋4向下拱形,所述水泥板1内腔由内向外依次均匀设置有箍筋5。
具体的,加强板3可通过焊接或者螺栓固定在加固板和水泥板上,然后通过上方加强板的浇灌口31向加强板3内浇灌混凝土,混凝土通过排出口32和通孔21排入到底部设置的加固板2内,然后再从通孔21和浇灌口31而落入下方的加强板3内,直至填满加强板3和加固板2,当混凝土凝固时,加强板3和加固板2形成一体,且加强板3为三角形结构,增加了整体的稳固性,同时通过设置拱形的加强钢筋4可增加加固板2的结构稳定性,避免加固板2弯曲断裂。
所述加固板2的左右两侧均由内向外依次均匀设置有插接钢筋杆6,插接钢筋杆6嵌入水泥板1内部,可增加加固板3与水泥板1的连接稳定性。
所述浇灌口31、排出口32和通孔21位于同一垂直线上,使得水泥更加顺利的流入到加强板3和加固板2中并填满,提高浇灌效率。
所述加强钢筋4之间设置若干个弹簧7,弹簧7的两端嵌入在加强钢筋4内。浇灌完毕后,弹簧7不仅能够提高加强钢筋4之间的连接稳定性,而且使得加强钢筋4之间具备韧性,不易断裂。
两根加强钢筋4的上下两端分别抵住加固板2的上端和下端,确保加固板上下两端2更加的牢固,再受到外部压力时,更加的稳固。
两根加强钢筋4的左右两端贴合设置,也就是可以将两根加强钢筋作为一个整体,提高整体的稳固性。
所述加强板3沿水泥板横向方向设置,且加强板3为一整体或由多个单元组成。加强板3可按照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合适的规格进行安装,加强板3由多个单元组成时,为相同规格的单独的加强板3,且携带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通过上方加强板的浇灌口31向加强板3内浇灌混凝土,混凝土通过排出口32和通孔21排入到底部设置的加固板2内,然后再从通孔21和浇灌口31而落入下方的加强板3内,直至填满加强板3和加固板2,当混凝土凝固时,加强板3和加固板2形成一体,且加强板3为三角形结构,增加了整体的稳固性,同时通过设置拱形的加强钢筋4可增加加固板2的结构稳定性,避免加固板2弯曲断裂。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为本创作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创作,凡在本创作的精神及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创作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预制叠合梁,包括两块水泥板,所述水泥板之间设置加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板上表面的左右两端和下表面的左右两端均固定设置三角形的加强板,且加强板的侧面与两侧水泥板的侧壁固定连接,位于上表面的加强板上开设浇灌口,且在浇灌口位置相对应处设置排出口,而位于下表面的加强板上只开设浇灌口,所述加固板的上下两端设置通孔,所述通孔分别与上下两端的浇灌口一一对应,所述加固板的内腔均横向设置两根加强钢筋,所述加强钢筋上下平行设置,且位于上方的加强钢筋向上拱形,而位于下方的加强钢筋向下拱形,所述水泥板内腔由内向外依次均匀设置有箍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叠合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板的左右两侧均由内向外依次均匀设置有插接钢筋杆,所述插接钢筋杆嵌入水泥板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叠合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浇灌口、排出口和通孔位于同一垂直线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叠合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钢筋之间设置若干个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嵌入在加强钢筋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叠合梁,其特征在于,两根所述加强钢筋的上下两端分别抵住加固板的上端和下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叠合梁,其特征在于,两根所述加强钢筋的左右两端贴合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叠合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沿水泥板横向方向设置,且加强板为一整体或由多个单元组成。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812877.5U CN211114414U (zh) | 2019-10-27 | 2019-10-27 | 一种预制叠合梁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812877.5U CN211114414U (zh) | 2019-10-27 | 2019-10-27 | 一种预制叠合梁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114414U true CN211114414U (zh) | 2020-07-28 |
Family
ID=716984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812877.5U Active CN211114414U (zh) | 2019-10-27 | 2019-10-27 | 一种预制叠合梁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114414U (zh) |
-
2019
- 2019-10-27 CN CN201921812877.5U patent/CN21111441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487293A (zh) | 梁柱节点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浇筑方法 | |
CN108301618A (zh) | 一种钢木组合构造柱模板及其施工方法 | |
CN211114414U (zh) | 一种预制叠合梁 | |
CN210562953U (zh) | 一种预制板及叠合楼板 | |
CN101798856B (zh) | 一种钢-混凝土组合梁及其施工方法 | |
CN215926719U (zh) | 一种铝合金模板反坎吊模的加固结构 | |
CN215330710U (zh) | 一种水平系梁加强构造及其墙体 | |
CN214219354U (zh) | 一种装配式桥墩钢筋笼模板一体式墩柱 | |
CN211286650U (zh) | 一种高大墙体模板悬空用脚支撑马凳 | |
CN115126140A (zh) | 一种空心楼板轻质实心箱体组件及其空心楼板构造 | |
CN208996309U (zh) | 一种新型预制叠合梁 | |
CN208038999U (zh) | 一种装配式简支箱梁端横梁构造 | |
CN104988941B (zh) | 一种大型承台类基础吊支模及施工方法 | |
CN201198612Y (zh) | 轻质节能大模块组合式外墙体 | |
CN110528733A (zh) | 一种钢-混凝土组合短肢剪力墙的施工方法 | |
CN108360362A (zh) | 装配式简支箱梁端横梁构造 | |
CN201228395Y (zh) | 梁柱节点混凝土浇筑结构 | |
CN107630553B (zh) | 一种用于大跨度楼板的先张快速施工装置及方法 | |
CN213143380U (zh) | 一种湿式纵柱钢筋梁柱高强度混凝土连接结构 | |
CN211616004U (zh) | 一种混凝土叠合板用模拼平台 | |
CN215889344U (zh) | 一种用于浇筑楼板固定吊模的支撑装置 | |
CN211341277U (zh) | 一种土木工程建设用剪力墙结构 | |
CN211850843U (zh) | 一体成型楼梯安装梁模板 | |
CN211396207U (zh) | 一种楼盖浇筑施工结构 | |
CN207363249U (zh) | 剪力墙支模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Room 218, 2 / F, block B, Chuangye building, Haixi hi tech Industrial Park, high tech Zone, Fuzhou City, Fuji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Fuzhou Architectural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Address before: Room 218, 2 / F, block B, Chuangye building, Haixi hi tech Industrial Park, high tech Zone, Fuzhou City, Fuji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FUZHOU ARCHITECTURE DESIGN IN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