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109764U - 一种翻转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翻转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109764U
CN211109764U CN201921783841.9U CN201921783841U CN211109764U CN 211109764 U CN211109764 U CN 211109764U CN 201921783841 U CN201921783841 U CN 201921783841U CN 211109764 U CN211109764 U CN 2111097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sembly
linkage
material receiving
mounting
dr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78384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Lead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Lead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Lead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Lead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78384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1097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1097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10976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ttitude Control For Articles On Conveyo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翻转机构,该翻转机构包括:接料组件、驱动组件、第一联动组件以及第二联动组件。其中,驱动组件驱动接料组件绕第二联动组件公转,接料组件带动第一联动组件与第二联动组件传动,使得第一联动组件进一步带动接料组件翻转,最终使得接料组件承接的物件实现翻转的同时变换工位,使得本申请中的翻转机构可以提高翻转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翻转机构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机械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翻转机构。
背景技术
物件加工过程中,经常需要在各个工位之间进行切换。例如使用机械臂来搬运工件。现有的装置作业效率较低,且整体结构较为复杂,设备的调试和维护较为不便。
且目前在对物件进行翻转时,翻转前后的位置与上下料的工位位置不能对应,因此只能单独进行翻转步骤和上下料的步骤,无法同时进行,造成翻转的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翻转机构,可以在切换工位的同时实现翻转,从而提高翻转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出的一种解决方案是:
一种翻转机构,包括:接料组件,用于接取物件;驱动组件,与所述接料组件连接;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接料组件公转;第一联动组件,与所述接料组件连接;以及第二联动组件,与所述第一联动组件传动配合;其中,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接料组件绕所述第二联动组件公转,所述接料组件带动所述第一联动组件与所述第二联动组件传动,使得所述第一联动组件进一步带动所述接料组件翻转,最终使得所述接料组件承接的所述物件实现翻转的同时变换工位。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的输出端设有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联动组件设于所述第一安装板上,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第一安装板转动,进而带动所述驱动组件进行公转。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联动组件包括:安装座,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板上;旋转轴,贯穿所述安装座并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安装座上;且所述旋转轴穿过所述安装座的一端连接所述接料组件;以及第一联动件,与所述旋转轴穿出所述安装座的另一端连接,并抵靠所述第二联动组件。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接料组件包括:第二安装板,设置于所述旋转轴的一端;以及托板,立设于所述第二安装板上,用于承载所述物件;其中,所述托板跟随所述旋转轴的自转进行翻转。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翻转机构还包括基座,所述基座用于安装所述驱动组件;其中,所述第二联动组件包括:安装轴,所述安装轴的一端连接所述基座,所述安装轴的另一端贯穿所述驱动组件;以及第二联动件,设于所述安装轴的另一端,且抵靠所述第一联动件并与所述第一联动件传动配合。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安装轴连接所述基座的一端设有螺纹孔,所述基座上设有与所述螺纹孔配合的腰型孔;或者,所述安装轴连接所述基座的一端设有腰形孔,所述基座上设有与所述腰形孔配合的螺纹孔;所述螺纹孔暴露在所述腰形孔中,松开所述螺纹孔和所述腰形孔能够调节所述安装座及其上的所述第二联动件的安装角度。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联动件和所述第二联动件为锥形齿轮,且相互啮合,以使所述第一联动组件和所述第二联动组件形成传动配合。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翻转机构进一步包括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用于限制所述接料组件的公转角度。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限位组件包括:第一限位件,连接所述接料组件;当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接料组件公转时,所述第一限位件能够跟随所述接料组件进行公转运动;以及第二限位件,用于阻拦所述第一限位件运动;其中,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接料组件、带动所述第一限位件公转时,所述第一限位件会抵靠所述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二限位件拦住所述第一限位件,使得所述接料组件无法继续旋转。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接料组件至少为两个,所述第一联动组件与所述接料组件一一对应设置,且每一所述第一联动组件传动连接所述第二联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接料组件公转,使得一个所述接料组件处于第一工位承接物件时,另一个所述接料组件处于第二工位且使得承接的物件处于翻转状态。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本申请提出了一种翻转机构,通过设置传动配合的第一联动组件和第二联动组件,使得第一联动组件在绕第二联动组件进行公转时,与第一联动组件连接的接料组件可以在公转的同时进行翻转,从而使得接料组件承接的物件能够在翻转的同时变换工位,使得本申请中的翻转机构可以提高翻转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中的翻转机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翻转机构的另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中翻转机构的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翻转机构的一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中翻转机构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值得注意的是,本申请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侧面”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为了更好、更清楚地说明及理解本申请,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请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提出的一种翻转机构100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翻转机构100可以用于接取物件,并对物件进行翻转。翻转机构100可以包括接料组件120、驱动组件130、第一联动组件140和第二联动组件150。
具体地,接料组件120用于接取物件;驱动组件130与接料组件120连接,用于驱动接料组件120公转;第一联动组件140与接料组件120连接;第二联动组件150与第一联动组件140传动配合。
其中,驱动组件130驱动接料组件120绕第二联动组件150进行公转时,接料组件120带动第一联动组件150与第二联动组件150的传动配合,使得第一联动组件140进一步带动接料组件120翻转,最终使得接料组件120承接的物件实现翻转的同时变换工位。
本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翻转机构100,通过设置传动配合的第一联动组件140和第二联动组件150,使得与第一联动组件140连接的接料组件120在进行公转的同时能够进行翻转,进而使得位于接料组件120上的物件可以在实现翻转的同时变换工位。
进一步,请结合图1并参阅图2,图2是图1中的翻转机构100另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的翻转机构100可以在第一工位10接取物件,并在对物件翻转后,转移至第二工位20。其中,本实施例中的接料组件120设置个数为1个。初始状态下,接料组件120位于第一工位10(见图1),并在第一工位10接取物件;驱动组件130驱动接料组件120进行公转的同时,通过第一联动组件140与第二联动组件150的传动配合,使得接料组件120进行翻转;翻转完成后,接料组件120位于第二工位20(见图2)。由此,物件能够在第一工位10被接料组件120接取,并随接料组件120翻转后位于第二工位20。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的驱动组件130的输出端设有第一安装板131,第一联动组件140设于第一安装板131上,驱动组件130包括驱动件132,驱动件132用于驱动第一安装板131进行公转,进而带动位于第一安装板131上的接料组件120进行公转,从而使得物件可以在第一工位10和第二工位20之间进行切换。同时,由于接料组件120与第一联动组件140连接,在接料组件10进行公转时,第一联动组件140能够跟随接料组件120同步绕第二联动组件150进行公转,此时,第一联动组件140抵靠第二联动组件150,通过公转,实现传动配合,进一步使得物件进行翻转。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联动组件140包括安装座143、旋转轴142和第一联动件141。其中,安装座143设置在第一安装板131上,旋转轴142贯穿安装座143,并与安装座143可转动连接;旋转轴142的轴向平行于接料组件120所处的公转平面设置,且旋转轴142在贯穿并穿出安装座143的一端朝向第二联动组件150设置,第一联动件141设置在旋转轴142靠近第二联动件151的一端,并与第二联动组件150抵靠设置,以使第一联动组件140与第二联动组件150传动配合;旋转轴142的另一端与接料组件120连接,旋转轴142在公转的过程中,通过与第二联动组件150的传动配合,会发生自转,进而带动接料组件120公转的同时进行翻转。
更具体地,旋转轴142通过轴承可转动地设置在安装座143中;通过安装座143,能够稳定具有一定长度的旋转轴142的设置,保证旋转轴142自转的稳定性。
容易理解的,驱动组件130驱动接料组件120绕第二联动组件150进行公转,此时,第二联动组件150即公转中心。为此,需要设置第二联动组件150于驱动组件130输出的中心,这样,驱动组件130才能驱动其输出端连接的物件绕中心公转。
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二联动组件150包括第二联动件151。其中,第一联动件141和第二联动件151可以为相互啮合的锥形齿轮。由此,当第一联动件141绕第二联动组件150进行公转时,相互啮合的锥形齿轮能够将第一联动件141的公转运动进一步转换为第一联动件141自身的自转运动,进而带动与第一联动件141连接的旋转轴142公转的同时进行自转。
进一步,为了保证相互啮合的锥形齿轮配合稳定,驱动组件130驱动接料组件120、带动第一联动件141公转时,第二联动件151需要固定不动。由此,第二联动件151不能设置在驱动组件130的输出端。一实施方式中,第二联动件151可以吊设在驱动组件130输出中心的上方,不与驱动组件130的输出端连接,但抵靠第一联动件141。
另一实施方式中,第二联动组件150还包括安装轴152。具体地,驱动组件130可以设于基座110上,安装轴152的一端连接基座110,安装轴152的另一端贯穿驱动组件130并外露于第一安装板131。第二联动件151设置在安装轴152的另一端,并与第一联动件141传动配合。此时,安装轴152相对基座110和驱动组件130固定设置,不会随驱动组件130的动作旋转。而设置在安装轴152的第二联动件151同样固定设置,不做旋转。由此,第一联动件141公转时,在锥齿轮的传动下,能够相对第二联动件151旋转,进而实现旋转轴142的自转。
其中,驱动组件130可以采用电机或者旋转气缸等转动驱动构件。优选地,驱动组件130可以采用其中心开孔的旋转气缸,便于安装安装轴152。
进一步,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工位10和第二工位20设置在翻转机构100的两侧,当接料组件120从第一工位10转动至第二工位20时,接料组件120的公转角度为180°,而接料组件120绕旋转轴142的自转角度也为180°。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根据第一工位10和第二工位20的设置位置,对第一联动件141和第二联动件151上的锥形齿轮的构型做适应性调整。例如,第一工位10与第二工位20相差90°,也就是说,接料组件120需要在公转90°后,进行180°的翻转。此时,在第一联动件141绕第二联动件151公转90°时,通过锥形齿轮的传动配合,第一联动件141自身已经自转180°,从而实现接料组件120在公转90°后,自身翻转180°的效果。可以理解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做适应性调整。
下面,以一个具体的适用场景为例,对本实施例中的翻转机构100的做进一步说明。
本实施例中的翻转机构100可以运用于圆柱电池缩口机中。在圆柱电池加工工程中,需要对电池壳进行缩口。在缩口过程中,如果电池壳的开口朝上,不可避免地,缩口过程中产生的杂质或碎屑会掉落电池壳内部,影响电芯和电池的质量。因此,在电池壳缩口的过程中,需要将电池壳倒置;缩口完成后,再将电池壳翻转正置,以便进行后续工序。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的接料组件120包括托板122和第二安装板121。其中,第二安装板121设置在旋转轴142的一端,托板122立设于第二安装板121上,并跟随旋转轴142的自转进行翻转。
具体地,当接料组件120设置在缩口工序下游时,电池壳在完成缩口后,托板122可以承接托杯,托杯是承托电池的物件,托板122通过承托托杯,能够稳定地接住电池,便于带动电池翻转。此时,托板122在第一工位10接取倒置的电池壳,在驱动组件130的驱动下、第一联动组件140和第二联动组件150的传动配合下,托板122会对电池壳进行翻转后,转移至第二工位20,使得位于第二工位20上的电池壳为正置。位于第二工位20的其他器件接取正置的电池壳后,驱动组件130会驱动托板122再次回到第一工位10,接取下一个倒置的电池壳。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接料组件120可以根据接取物件的种类和形状做适应性调整,在本实施例中不做进一步限定。
本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翻转机构100,该翻转机构100通过设置相互啮合的锥形齿轮,使得第一联动组件140和第二联动组件150传动配合,进而使得第一联动组件140在绕第二联动组件进行公转时,与第一联动组件连接的接料组件120及其接取的物件能够在公转的同时实现翻转,从而提高翻转效率。
请参阅图3,图3是本申请提出的一种翻转机构200的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区别与上述实施例,本实施例中的接料组件220为两个,与之对应的第一联动组件240的数量也同样为两个,且相对第二联动件251对称设置在第一安装板231上。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接料组件220和第一联动组件240的数量还可以为多个,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做适应性调整,在此不一一赘述。
具体地,接料组件220中的一个位于第一工位10,接料组件220中的另一个位于第二工位20。在接料组件220所处的公转平面上,两个第一联动件241分别从两侧抵接第二联动件251,以分别与第二联动件251传动配合。在两个接料组件220跟随第一安装板231绕第二联动组件250进行公转时,由于两个与接料组件220连接的第一联动组件240均与第二联动组件250传动配合,进而能够实现公转的同时同步进行翻转。例如,一个接料组件220在公转结束后在第一工位10处于正置状态,另外一个接料组件220公转结束后在第二工位20处于倒置状态。通过上述方式,本实施例中的翻转机构200可以使得上料和下料同步进行,从而进一步提高对物件的翻转效率。
由于驱动组件230驱动第一安装板231做旋转运动,对于驱动组件130而言,其可以顺时针或者逆时针不断带动第一安装板231及其上的第一联动组件240旋转,以使得与之连接的接料组件220在第一工位10和第二工位20之间来回运动。或者,驱动组件230还可以来回反向运动,使得在第一工位10的接料组件220来到第二工位20,在第二工位20的接料组件220则通过反向运动回到第一工位10。
基于此,为保证接料组件220切换工位时能够准确停留在第一工位10或第二工位20,提高切换的动作精度,本实施例中的翻转机构200还包括限位组件260。其中,限位组件260设于驱动组件230上,或者直接与接料组件220连接,用于限制接料组件220的公转角度,以提高接料组件220在切换工位时的动作精度。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限位组件260可以包括第一限位件261和第二限位件262。其中,第一限位件261与接料组件220连接,可以跟随接料组件220进行公转。第二限位件262为两个,分别与第一工位10上和第二工位20对应设置。为了实现限位效果,两个第二限位件262位于第一限位件261的公转路径上,使得接料组件220到达第一工位10或者第二工位20时,第一限位件261被第二限位件262挡住,防止第一限位件261进一步运动,从而限制第一安装板231的转动角度。
也就是说,当位于第一工位10的接料组件220将物件翻转并传递至第二工位20时,第二限位件262抵靠第一限位件261,以阻止第一安装板231进一步转动;驱动组件230反向驱动第一安装板231,进而带动接料组件220从第二工位20公转至第一工位10时,第一限位件261被另一个第二限位件262挡住,使得接料组件220准确停留在第一工位10。由此,位于第一安装板231上的接料组件220仅可以在两个第二限位件262限定的第一工位10和第二工位20之间进行往复运动,从而限制了每次公转的角度,提高了翻转机构200的运动精度。
由于驱动组件230驱动接料组件220在第一工位10和第二工位20之间往复运动,不可避免地会使得第一限位件261不断地撞击两个第二限位件262。因此,本实施例中的限位组件260还包括缓冲件263,设于第二限位件262与第一限位件261之间,以缓冲第一限位件261对第二限位件262的冲击力,从而延长翻转机构200的使用寿命。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的第一限位件261为挡块,第二限位件262为限位螺栓。可以理解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取第一限位件261和第二限位件262的类型,在本实施例中不做进一步限定。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的驱动组件230可以为旋转气缸。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驱动组件230还可以使步进电机,通过控制每次旋转的角度,来提高整个翻转机构200的运动精度。当驱动组件230为步进电机时,还可以省去限位组件260,从而缩小翻转机构200的体积;还可以使得第一安装板231沿同一方向转动,无需进行往复运动。当然,步进电机精度较高,且价格较为昂贵,无疑会增加翻转机构200的制造成本。可以理解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做调整。
请结合图3并参阅图4,图4是图3中的一方向的剖面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安装板231上还开设有多个安装孔,以将第一安装板231与驱动组件230连接固定,使得第一安装板231在驱动组件230的驱动下进行转动。
进一步,请结合图3和图4并参阅图5,图5是图3中的翻转机构200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联动件241和第二联动件251同样可以为相互啮合的锥形齿轮。考虑到齿轮传动在长时间工作后,会不可避免地出现运动间隙,从而造成齿轮打滑、错位的情况。基于此,本实施例中的安装轴252连接基座210的一端设有螺纹孔254,且基座210上设有与该螺纹孔254配合的腰型孔211。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螺纹孔254与腰形孔211的设置位置可以对调。也就是说,螺纹孔可以设置在基座210上,而腰形孔211可以设置在安装轴252上,只需要保证螺纹孔254与腰形孔211可以相互配合即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具体地,以螺纹孔254开设于安装轴252、腰形孔254开设于基座210上为例,在将安装轴252固定在基座210上时,安装轴252开设的螺纹孔254与基座210上的腰型孔211配合,且腰型孔211环绕安装轴252的中心设置,螺纹孔254可以暴露在腰形孔211中。安装轴252在安装的过程中可以沿腰型孔211适当的转动,从而调节第二联动件251与两个第一联动件241之间的安装角度。在第二联动件251与两个第一联动件241完成配合后,通过螺丝锁紧腰型孔211和螺纹孔254,从而实现对安装轴252的固定。
此外,在第一联动件241和第二联动件251出现运动间隙后,也可以松开螺丝,解除腰型孔211和螺纹孔254的连接,再调节安装轴252与基座210的相对位置,至第二联动件251于第一联动件241稳定啮合;最后,再次锁紧腰型孔211和螺纹孔254,完成调节。
综上所述,本申请提出了一种翻转机构,该翻转机构通过设置相互啮合的锥形齿轮,使得第一联动组件和第二联动组件传动配合,进而使得第一联动组件在绕第二联动组件进行公转时,与第一联动组件连接的接料组件在公转的同时实现翻转,从而提高翻转效率;进一步,该翻转机构还通过设置了限位组件,限位组件可以使得接料组件在公转至预定的工位时停止转动,从而提高了公转角度的精度;再进一步,该翻转机构还通过在安装轴与基座上设置了相互配合的螺纹孔和腰型孔,可以调节锥形齿轮的安装角度,从而提高了齿轮传动配合的精度和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料组件,用于接取物件;
驱动组件,与所述接料组件连接;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接料组件公转;
第一联动组件,与所述接料组件连接;以及
第二联动组件,与所述第一联动组件传动配合;
其中,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接料组件绕所述第二联动组件公转,所述接料组件带动所述第一联动组件与所述第二联动组件传动,使得所述第一联动组件进一步带动所述接料组件翻转,最终使得所述接料组件承接的所述物件实现翻转的同时变换工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的输出端设有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联动组件设于所述第一安装板上,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第一安装板转动,进而带动所述驱动组件及其上的所述接料组件进行公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联动组件包括:
安装座,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板上;
旋转轴,贯穿所述安装座、并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安装座上;且所述旋转轴穿出所述安装座的一端连接所述接料组件;以及
第一联动件,与所述旋转轴穿出所述安装座的另一端连接,并抵靠于所述第二联动组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料组件包括:
第二安装板,设置于所述旋转轴的一端;以及
托板,立设于所述第二安装板上,用于承载所述物件;
其中,所述托板跟随所述旋转轴的自转进行翻转。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机构还包括基座,所述基座用于安装所述驱动组件;
其中,所述第二联动组件包括:
安装轴,所述安装轴的一端连接所述基座,所述安装轴的另一端贯穿所述驱动组件;以及
第二联动件,设于所述安装轴的另一端,且抵靠所述第一联动件并与所述第一联动件传动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轴连接所述基座的一端设有螺纹孔,所述基座上设有与所述螺纹孔配合的腰型孔;或者,所述安装轴连接所述基座的一端设有腰型孔,所述基座上设有与所述腰型孔配合的螺纹孔;所述螺纹孔暴露在所述腰型孔中,松开所述螺纹孔和所述腰型孔能够调节所述安装轴及其上的所述第二联动件的安装角度。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联动件和所述第二联动件为锥形齿轮,且相互啮合,以使所述第一联动组件和所述第二联动组件形成传动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机构进一步包括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用于限制所述接料组件的公转角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包括:
第一限位件,连接所述接料组件;当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接料组件公转时,所述第一限位件能够跟随所述接料组件进行公转运动;以及
第二限位件,用于阻拦所述第一限位件运动;
其中,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接料组件、带动所述第一限位件公转时,所述第一限位件会抵靠所述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二限位件拦住所述第一限位件,使得所述接料组件无法继续旋转。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料组件至少为两个,所述第一联动组件与所述接料组件一一对应设置,且每一所述第一联动组件传动连接所述第二联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接料组件公转,使得一个所述接料组件处于第一工位承接物件时,另一个所述接料组件处于第二工位且使得承接的物件处于翻转状态。
CN201921783841.9U 2019-10-22 2019-10-22 一种翻转机构 Active CN2111097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83841.9U CN211109764U (zh) 2019-10-22 2019-10-22 一种翻转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83841.9U CN211109764U (zh) 2019-10-22 2019-10-22 一种翻转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109764U true CN211109764U (zh) 2020-07-28

Family

ID=717232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783841.9U Active CN211109764U (zh) 2019-10-22 2019-10-22 一种翻转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109764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52324A (zh) * 2022-07-01 2022-08-30 福鼎市艺双自动化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多工位转台的工位自动转动定位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15092463A (zh) * 2022-07-19 2022-09-23 龙旗电子(惠州)有限公司 产品输送翻转机构及自动装盒机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52324A (zh) * 2022-07-01 2022-08-30 福鼎市艺双自动化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多工位转台的工位自动转动定位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14952324B (zh) * 2022-07-01 2023-10-10 福鼎市艺双自动化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多工位转台的工位自动转动定位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15092463A (zh) * 2022-07-19 2022-09-23 龙旗电子(惠州)有限公司 产品输送翻转机构及自动装盒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109764U (zh) 一种翻转机构
GB2082094A (en) Workpiece transfer apparatus
US20110017710A1 (en) Multiple welding gun system
CN209532856U (zh) 一种轴承加工机床送料装置
CN215747633U (zh) 一种关节轴承内圈压装间歇转位机构
CN114210778B (zh) 一种钢结构加工用钢板折弯机
CN117139975A (zh) 一种车厢边板自动焊接设备
CN217265993U (zh) 一种转动工装
US9216511B2 (en) Automated workpiece turning-over device for production line
CN116281059A (zh) 一种带有翻转结构的板材输送机构
CN214978248U (zh) 一种齿轮加工机中的齿轮定位装置
CN113560624A (zh) 一种建筑用u型支架打孔方法
CN217918756U (zh) 一种用于阀门包装箱加工用的上料装置
CN216154142U (zh) 一种包装盒翻盒移动装置
CN112551120A (zh) 一种可快速调节输送速度的机械加工用输料机构
CN219668621U (zh) 食品包装用封口喷码一体机
CN117754618B (zh) 一种铝型材自动上料机械手
CN219255371U (zh) 一种可快速调整的表盘二次定位翻转装置
CN213864241U (zh) 一种智能工业网关盒流水线生产送料机构
CN217579105U (zh) 一种线路板电镀设备
CN216736476U (zh) 一种玻璃架旋转台
CN209669334U (zh) 一种卧式真空镀膜机靶门翻转机构
CN220466749U (zh) 一种可转向工作台
CN207390368U (zh) 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活塞工件的自动化上料机
CN213576303U (zh) 一种变形架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