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097906U - 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提取物的后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提取物的后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097906U
CN211097906U CN201921607874.8U CN201921607874U CN211097906U CN 211097906 U CN211097906 U CN 211097906U CN 201921607874 U CN201921607874 U CN 201921607874U CN 211097906 U CN211097906 U CN 2110979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ettle
water
carbon dioxide
heating
po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607874.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永昌
孙西丽
赵楠
王斌
张立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ongnan Lihe Extra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ongnan Lihe Extra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ongnan Lihe Extra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ongnan Lihe Extra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607874.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0979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0979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0979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rbon And Carbon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提取物的后处理装置,安装在超临界萃取设备的分离端,包括:加热釜、分水釜、冷凝釜及过滤器,加热釜的输入端与超临界萃取设备的分离端连接,分水釜的进料端与加热釜的输出端连接,分水釜的进料端设有气体排出孔,冷凝釜的进气端与气体排出孔连接,冷凝釜的出气端设有风机;过滤器与分水釜的出料端连接,过滤器内设置过滤网。混合有二氧化碳、水分和部分杂质的提取物经分水釜将水分进行分离,经冷凝釜将二氧化碳排放室外,经过滤器将杂质过滤掉。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提取物的后处理装置,与常规分离手段相比,不需要对提取物进行运输转移,减少了对提取物的损耗,提高了生产效率和成品产出率。

Description

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提取物的后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超临界萃取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提取物的后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萃取技术是近代新兴的一种环保萃取技术。这种技术特别适用于中、低极性,低沸点,脂溶性,热敏性物质的提取,同时也适用于不同组分的精细分离,原理是利用压力和温度的改变以影响超临界流体的溶解能力。与传统的有机溶剂萃取相比,该技术存在诸多优点:如安全环保、萃取温度低、分离效率高、无溶剂残留、产品品质好、能够保留提取物的天然风味等。
但经萃取-分离后,发现获得的提取物里面含有水、CO2气体及其他杂质等,因而影响了产品的品质。常规的对提取物的分离手段有两种,一种是静置沉降分离,是基于非均相混合物中不同相间的密度差而产生的沉降速度差达到分离的过程。该过程需要人工运输提取物,大大增加了提取物的损耗,而且分离速度较慢,降低了产品的品质,在一定的处理量下,这种静置分离往往会增加机器的运转周期或需要较大的设备体积,这必然会增加设备成本;二是分子蒸馏技术,是一种利用不同物质分子运动自由程的差别进行分离的技术,这种技术受到物料性质的限制,同时蒸馏设备庞大致使设备费用增加。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运转周期短,产品损耗小的超临界二氧化碳提取物的后处理装置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提取物的后处理装置,以解决现有分离手段中存在运转周期长,产品损耗大,产品品质降低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提取物的后处理装置,安装在超临界萃取设备的分离端,包括:加热釜,加热釜的输入端与超临界萃取设备的分离端连接;
分水釜,分水釜的进料端与加热釜的输出端连接,分水釜的进料端设有气体排出孔,分水釜的上盖连接有加热搅拌泵;
冷凝釜,冷凝釜的进气端与气体排出孔连接,冷凝釜的出气端设有风机,冷凝釜的外壁连接有大型冷冻机;
及过滤器,过滤器与分水釜的出料端连接,过滤器内设置过滤网。
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公开提供了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提取物的后处理装置,通过超临界萃取设备制备的含有二氧化碳、水分和部分杂质的提取物中,经超临界萃取设备的分离端由管道直接流入到加热釜中,加热釜对提取物进行加热后流入分水釜中,在分水釜中将提取物中的水分进行分离,分水釜上盖连接的加热搅拌泵能够更好地使提取物受热均匀,以提高分水效率。分水釜中继续对提取物进行加热,此时夹带低沸点芳香物的二氧化碳经气体排出孔进入冷凝釜中,连接有大型冷冻机的冷凝釜中对低沸点芳香物进行冷凝回流到分水釜中,这样可以降低芳香物的损耗,二氧化碳则由冷凝釜的出气端排出,分水釜中将分离水分后的提取物流入过滤器,经过滤网过滤掉杂质得到成品。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提取物的后处理装置,与常规的分离手段相比,不需要对提取物进行运输转移,从侧面减少了对提取物的损耗,提高了生产效率和成品产出率。
优选的,加热釜的内壁设置第一不锈钢螺旋盘管,第一不锈钢螺旋盘管内通入加热蒸气。采用不锈钢材质的螺旋盘管避免了螺旋盘管在高温下与物料的反应,提高了生产安全性能。
优选的,与第一不锈钢螺旋盘管连通的通入加热蒸汽的管道上设置第一温控计。
优选的,第一温控计的温度控制范围为40-70℃。螺旋盘管中通入的加热蒸汽给釜内提取物进行加热,通过控制蒸汽流量使温控计的温度控制在40-70℃之间,对提取物在该温度范围内进行加热,可使提取物的油水粘滞系数降低,使油水分离效果更好。
优选的,分水釜包括第一分水釜和第二分水釜,第一分水釜与第二分水釜并联设置,第一分水釜和第二分水釜的进料端均与加热釜的输出端连接。
优选的,第一分水釜的底部设有第一出水口,第二分水釜的底部设有第二出水口。
优选的,第一分水釜和第二分水釜的外壁与内壁间具有加热腔,加热腔通入加热蒸汽。
优选的,与加热腔连通的通入加热蒸汽的管道上设有第二温控计。
优选的,第二温控计的温度控制范围为40-70℃,进一步保持提取物的油水粘滞系数,保证其油水分离的效果。
加热釜中的提取物经管道流入并联设置的第一分水釜和第二分水釜中,第一分水釜和第二分水釜的加热腔中通入加热蒸汽,对釜内的提取物进行加热,通过控制蒸汽流量使第二温控计的温度控制在40-70℃,提取物中的二氧化碳经加热从气体排出孔进入冷凝器中;由于提取物中水分和油分存在密度差,经静置沉降出现油水分层现象,然后将下层的水从第一分水釜和第二分水釜的出水口中分离出来。
优选的,冷凝釜的内壁设置第二不锈钢螺旋盘管,第二不锈钢螺旋盘管内通入冷冻水。冷凝釜与大型冷冻机联用,第二不锈钢螺旋盘管内通入冷冻机中的冷冻水,使冷凝釜的温度保持在15℃左右,进入到冷凝器中的二氧化碳中夹杂的低沸点芳香物质冷凝后回流到分水釜中,二氧化碳则从冷凝釜的出气端在风机的作用下排放到室外。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提取物的后处理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提取物的后处理装置,如图1所示,安装在超临界萃取设备的分离端1,包括:加热釜2,加热釜2的输入端与超临界萃取设备的分离端1连接;
分水釜3,分水釜3的进料端与加热釜2的输出端连接,分水釜3的进料端设有气体排出孔,分水釜的上盖连接有加热搅拌泵;
冷凝釜4,冷凝釜4的进气端与气体排出孔连接,冷凝釜4的出气端设有风机5,冷凝釜4的外壁连接有大型冷冻机;
及过滤器6,过滤器6与分水釜3的出料端连接,过滤器6内设置过滤网。
本实用新型公开提供了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提取物的后处理装置,通过超临界萃取设备制备的含有二氧化碳、水分和部分杂质的提取物中,经超临界萃取设备的分离端1由管道直接流入到加热釜2中,加热釜2对提取物进行加热后流入分水釜3中,在分水釜3中将提取物中的水分进行分离,分水釜3上盖连接的加热搅拌泵7能够更好地使提取物受热均匀,以提高分水效率。分水釜3中继续对提取物进行加热,此时夹带低沸点芳香物的二氧化碳经气体排出孔进入冷凝釜4中,连接有大型冷冻机的冷凝釜4中对低沸点芳香物进行冷凝回流到分水釜3中,这样可以降低芳香物的损耗,二氧化碳则由冷凝釜4的出气端排出,分水釜3中将分离水分后的提取物流入过滤器6,经过滤网过滤得到成品。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提取物的后处理装置,与常规的分离手段相比,不需要对提取物进行运输转移,从侧面减少了对提取物的损耗,提高了生产效率和成品产出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加热釜2的输入端直接与超临界萃取设备的分离端1连接,可大大降低了提取物的运转周期,减少了产品损耗,使操作更加简便。加热釜2的内壁设置第一不锈钢螺旋盘管21,第一不锈钢螺旋盘管21内通入加热蒸气。采用不锈钢材质的螺旋盘管避免了螺旋盘管在高温下与物料的反应,提高了生产安全性能。此外,为了降低热损耗,达到能量利用的最大化,通入的加热蒸汽可采用萃取过程中产生的废蒸汽,对蒸汽进行二次利用。
进一步为了控制加热釜2中对提取物加热温度的控制在与第一不锈钢螺旋盘管21连通的通入加热蒸汽的管道上设置第一温控计。第一温控计的温度控制范围为40-70℃。第一不锈钢螺旋盘管21中通入的加热蒸汽给釜内提取物进行加热,通过控制蒸汽流量使温控计的温度控制在40-70℃之间,在该温度范围内进行加热,可使提取物的油水粘滞系数降低,油水分离效果更好,产品含水率可由原来的5%降至2%以下。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分水釜3包括第一分水釜31和第二分水釜32,第一分水釜31与第二分水釜32并联设置,第一分水釜31和第二分水釜32的进料端均与加热釜2的输出端连接。
更为具体的,第一分水釜31和第二分水釜32的外壁与内壁间均具有加热腔30,在加热腔30中通入加热蒸汽,为了控制通入加热腔30中的温度,在与加热腔30连通的通入加热蒸汽的管道上设置第二温控计,第二温控计的温度范围为40-70℃。在第一分水釜31和第二分水釜32中通入的加热蒸汽同样可以采用萃取过程中产生的废蒸汽,将加热控制控制在40-70℃也是为了使提取物的油水粘滞系数降低,油水分离效果更好。
具体实施方式为,加热釜2中的提取物经管道流入并联设置的第一分水釜31和第二分水釜32中,第一分水釜31和第二分水釜32的加热腔中通入加热蒸汽,对釜内的提取物进行加热,通过控制蒸汽流量使第二温控计的温度控制在40-70℃,提取物中的二氧化碳经加热从气体排出孔进入冷凝器4中;由于提取物中水分和油分存在密度差,经静置沉降出现油水分层现象,然后将下层的水从第一分水釜31的第一出水口33和第二分水釜32的第二出水口34中分离出来,剩下的油分则从第一分水釜31和第二分水釜32的出料端流入过滤器6中,经300目的过滤筛过滤得到成品油。
对提取物中二氧化碳的分离,采用的方式是,第一分水釜31和第二分水釜32中的提取物在经高温加热后,低沸点的芳香物质会随二氧化碳从第一分水釜31和第二分水釜32的气体排出孔中进入冷凝器4,冷凝釜4的内壁设置第二不锈钢螺旋盘管41,第二不锈钢螺旋盘管41内通入冷冻水,使冷凝釜4的温度保持在15℃左右,进入到冷凝釜4中的二氧化碳中夹杂的低沸点芳香物质冷凝后回流到第一分水釜31和第二分水釜32中,降低了芳香物质的损耗,而且冷冻机中的水回流循环使用,提高了水的利用率,二氧化碳则从冷凝釜4的出气端在风机5的作用下排放到室外。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提取物的后处理装置,安装在超临界萃取设备的分离端(1),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釜(2),所述加热釜(2)的输入端与所述超临界萃取设备的分离端(1)连接;
分水釜(3),所述分水釜(3)的进料端与所述加热釜(2)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分水釜(3)的进料端设有气体排出孔,所述分水釜(3)的上盖处连接有加热搅拌泵(7);
冷凝釜(4),所述冷凝釜(4)的进气端与所述气体排出孔连接,所述冷凝釜(4)的出气端设有风机(5),所述冷凝釜的外壁连接有大型冷冻机;
及过滤器(6),所述过滤器(6)与所述分水釜(3)的出料端连接,所述过滤器(6)内设置过滤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提取物的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釜(2)的内壁设置第一不锈钢螺旋盘管(21),所述第一不锈钢螺旋盘管(21)管内通入加热蒸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提取物的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与所述第一不锈钢螺旋盘管(21)连通的通入加热蒸汽的管道上设置第一温控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提取物的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温控计的温度控制范围为40-7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提取物的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水釜(3)包括第一分水釜(31)和第二分水釜(32),所述第一分水釜(31)与所述第二分水釜(32)并联设置,所述第一分水釜(31)和所述第二分水釜(32)的进料端均与所述加热釜(2)的输出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提取物的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水釜(31)的底部设有第一出水口(33),所述第二分水釜(32)的底部设有第二出水口(34)。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提取物的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水釜(31)和所述第二分水釜(32)的外壁与内壁间均具有加热腔(30),所述加热腔(30)通入加热蒸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提取物的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与所述加热腔(30)连通的通入加热蒸汽的管道上设有第二温控计。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提取物的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温控计的温度控制范围为40-70℃。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提取物的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釜(4)的内壁设置第二不锈钢螺旋盘管(41),所述第二不锈钢螺旋盘管(41)内通入冷冻水。
CN201921607874.8U 2019-09-25 2019-09-25 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提取物的后处理装置 Active CN2110979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07874.8U CN211097906U (zh) 2019-09-25 2019-09-25 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提取物的后处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07874.8U CN211097906U (zh) 2019-09-25 2019-09-25 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提取物的后处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097906U true CN211097906U (zh) 2020-07-28

Family

ID=717142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607874.8U Active CN211097906U (zh) 2019-09-25 2019-09-25 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提取物的后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09790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13126B (zh) 一种去除四氯化钛中钒杂质的方法及系统
CN207193205U (zh) 油砂油的有机溶剂连续萃取系统
CN207286724U (zh) 一种中药快速蒸馏提取装置
CN103393159B (zh) 一种高产率环保型鱼粉鱼油生产线设备
CN211097906U (zh) 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提取物的后处理装置
CN207856376U (zh) 一种索氏抽提器
CN203048889U (zh) 一种油田污油回收处理装置
CN204073475U (zh) 一种共聚树脂乳液残留单体脱除设备
CN208465245U (zh) 一种烟用香精加工萃取设备
CN102964262B (zh) 一种合成革生产中的dmf回收方法
CN101954198A (zh) 偏苯三甲酸连续生产中的高压脱水塔
CN106118719B (zh) 一种用于高沸点高粘性油中去除混合水的方法与装置
CN204522388U (zh) 一种高效的液液分离器
CN204676019U (zh) 一种均苯四甲酸二酐的溶剂精制系统
CN204447369U (zh) 一种丙烯酸脱水塔的串级加热装置
CN203648245U (zh) 一种新型聚结分离滤油机
CN208104304U (zh) 一种废矿物原料油提炼系统
CN104496941B (zh) 一种akd混合物连续精制的方法
CN102559372B (zh) 乙醇置换制油方法及其设备
CN203683159U (zh) 医药用的列管式多效蒸馏水机
CN106865674A (zh) 一种多级混合强化分离的含酚废水萃取脱酚的方法
CN201722318U (zh) 物料回收装置
CN204865072U (zh) 一种管道旋压式超声波提取机组
CN206428215U (zh) 一种经脱溶后糠粕的混合油回收装置
CN206940777U (zh) 一种万吨级聚苯醚的生产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A post-treatment device for 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 extrac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109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728

Pledgee: Bank of China Limited Longnan branch

Pledgor: Longnan Lihe Extraction Technology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3620000005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