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097695U - 一种一体化的罐式沉淀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一体化的罐式沉淀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097695U
CN211097695U CN201921842492.3U CN201921842492U CN211097695U CN 211097695 U CN211097695 U CN 211097695U CN 201921842492 U CN201921842492 U CN 201921842492U CN 211097695 U CN211097695 U CN 2110976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distribution
tank body
water
channel
ta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84249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钊
陈凯华
陶晶
黄鸽黎
刘原
崔炎炎
史戈
赵嫱
李金凤
徐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Bohuite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Bohuite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Bohuite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Bohuite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84249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0976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0976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0976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一体化的罐式沉淀池,包括水平设置的罐体,罐体内部设置有布水渠道,罐体的一端开设有进水孔,布水渠道的底壁上开设有布水孔,罐体内部还设置有出水渠道,出水渠道以及布水渠道均与罐体同向延伸,出水渠道的底壁与布水渠道的底壁高度相同,出水渠道远离布水渠道的侧壁低于布水渠道的侧壁,出水渠道的一端与罐体的外侧连通,出水渠道与罐体外侧连通位置的最低点高于出水渠道的底壁高度,罐体的最低点设置有排泥管,排泥管与罐体同向延伸,排泥管的侧壁上开设有通孔,排泥管的一端延伸到罐体的外侧,达到了方便安装与维护,适用于临时污水处理站或者小型污水处理项目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一体化的罐式沉淀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一体化的罐式沉淀池。
背景技术
目前沉淀池是应用沉淀作用去除水中悬浮物净化水质的设备,沉淀池按水流方向分为水平沉淀池和垂直沉淀池。
现有的公开号为CN108126376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平流沉淀池,包括带有进水口的平流沉淀池本体、若干集水槽、刮泥机、排泥泵;所述平流沉淀池本体靠近进水口的一端的底部设置有污泥槽,平流沉淀池本体另一端设置若干集水槽;所述平流沉淀池本体两侧分别设置有导轨,所述刮泥机滑动连接于导轨;所述集水槽的水平投影形状为长方形,集水槽的长边与导轨平行,集水槽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进水口,多个所述进水口沿污泥槽至集水槽的水平方向由密到疏分布;所述排泥泵设在平流沉淀池本体外部,排泥泵的进口设置在污泥槽。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现有的沉淀池大多为采用混凝土搭建出来的池体,这些沉淀池多用于大型的污水处理项目中,如果将现有的沉淀池应用到一些临时污水处理站或者小型的污水处理项目中,会增加污水处理的成本,现有技术中缺少一种适用于临时污水处理站或者小型的污水处理项目的沉淀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一体化的罐式沉淀池,达到了方便安装与维护,可以采用地下安装,适用于临时污水处理站或者小型污水处理项目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一体化的罐式沉淀池,包括水平设置的罐体,罐体内部设置有布水渠道,罐体的一端开设有进水孔,进水孔的最低点高于布水渠道的底壁,布水渠道的底壁上开设有布水孔,罐体内部还设置有出水渠道,出水渠道以及布水渠道均与罐体同向延伸,出水渠道的底壁与布水渠道的底壁高度相同,出水渠道远离布水渠道的侧壁低于布水渠道的侧壁,出水渠道的一端与罐体的外侧连通,出水渠道与罐体外侧连通位置的最低点高于出水渠道的底壁高度,罐体的最低点设置有排泥管,排泥管与罐体同向延伸,排泥管的侧壁上开设有通孔,排泥管的一端延伸到罐体的外侧。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出水渠道、布水渠道以及排泥管均设置在罐体内部,需要使用罐式沉淀池对污水进行处理时,只需要对罐体进行移动即可,这样达到了方便安装的效果;对污水进行泥水分离之前,人们可以根据需要将罐体安装在地面上或者地面内部,对污水进行处理的过程中,人们将污水从进水孔的位置通入到布水渠道内部,在布水渠道的底壁上开设有布水孔,污水穿过布水孔流动到布水渠道的下方,污水在布水渠道的下方实现泥水分离过程;随着罐体内部的污水逐渐变多,污水从出水渠道远离布水渠道的侧壁上方进入到出水渠道内部,而且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污水会从出水渠道的一端流动到罐体的外侧,这样就实现了对污水进行泥水分离的效果;污水处理过程中分离出的污泥会沿着罐体的侧壁向罐体的最低点的位置移动,穿过通孔进入到排泥管内部,最终排放到罐体的外侧。罐体沉淀池内部的结构简单,出现故障时方便检修,而且适用于临时污水处理站或者小型污水处理项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出水渠道共设置有两个,两个出水渠道分别位于布水渠道的两侧。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经过泥水分离之后的污水会进入到两个出水渠道内部,这样可以加快经过泥水分离之后的污水流动到罐体外侧的速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布水渠道设置在罐体中心的上方,布水渠道的下方设置有竖直的隔板,沿着罐体的轴线方向布水孔共开设有两列,两列布水孔分别位于隔板的两侧,排泥管共设置有两个,两个排泥管分别位于隔板的两侧。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布水渠道下方的隔板不但对布水渠道具有支撑的作用,而且将布水渠道下方的空间分隔成左右两个腔体,布水渠道内部的污水穿过两列布水孔流动到布水渠道的下方之后,会在隔板以及罐体的侧壁的作用下在竖直平面上形成一个由内向外的环形流场,污水内部的污泥重力较大,污水内部的污泥会下落在罐体的内壁上并且会沿着罐体的内壁向靠近罐体最低点的位置滑动,这样就可以提高泥水分离的效果;隔板两侧的污泥沿着罐体的内壁移动的过程中,会进入隔板两侧的排泥管内部,然后经过排泥管排放到罐体的外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隔板上均匀开设有多个贯穿自身的连通孔。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隔板上的连通孔能够使布水渠道下方的左右两个腔体连通,这样可以保证在罐式沉淀池使用的过程中,隔板两侧的污水液面高度相同,使隔板两侧的污水的水力条件相同;在项目初期进水的时候,连通孔能够避免隔板的单侧污水水量较多,使隔板单侧受力过大,最终导致隔板发生变形等情况。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两列布水孔相互远离的一侧均设置有导流板,导流板与罐体同向延伸,导流板与布水渠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布水渠道下方的两个导流板能够使穿过布水孔流动到布水渠道下方的污水不会快速的向四周扩散,而是继续在隔板以及导流板的作用下继续向下流动,促进罐体内部的污水在隔板的两侧形成由内向外的环形流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沿着罐体的轴线方向在罐体的内壁上间隔设置有多个阻泥块,阻泥块沿罐体的周向延伸,阻泥块对称设置在隔板的两侧。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污水在布水渠道的下方完成泥水分离之后,污泥会下落在罐体的内壁上,罐体内部的相邻的两个阻泥块能够为污泥向罐体最低点移动时提供一个轨道;出水渠道内部的污水向罐体外侧流动的过程中,布水渠道下方的污水在罐体内部也会沿着罐体的轴线方向流动,此时罐体内部的阻泥块对罐体内壁上的污泥具有阻挡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布水孔内部设置有布水管,布水管的下端面位于布水渠道的下表面与导流板的下表面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布水管能够进一步促进污水在布水渠道的下方形成环形流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布水渠道与出水渠道共壁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布水渠道与出水渠道共壁设置,可以减少制造罐式沉淀池的用料,而且使用隔板对布水渠道进行支撑的同时可以完成对出水渠道的固定。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通过设置了罐式沉淀池,罐式沉淀池不但能够完成污水的泥水分离,而且结构简单,方便安装,适用于临时污水处理站或者小型污水处理项目;
2.通过设置了隔板,隔板将布水渠道下方的空间分隔成左右两个腔体,布水渠道内部的污水穿过布水孔之后会在罐体内部形成一个环形流场,达到了促进污水的泥水分离的效果;
3.通过设置了导流板、隔板以及布水管,能够促进污水在罐体内部形成一个环形流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外形图。
图中,1、罐体;11、进水孔;2、泥水分离装置;21、布水渠道;22、出水渠道;23、布水管;24、布水孔;3、排泥管;4、隔板;5、导流板;51、连通孔;6、阻泥块;7、人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一体化的罐式沉淀池,包括罐体1、泥水分离装置2以及排泥管3,罐体1的轴线水平,罐体1侧壁的端面上设有进水孔11,泥水分离装置2能够对罐体1内部的污水进行泥水分离,分离出的污泥会下落在罐体1的内壁上,泥水分离之后的污水会排放到罐体1的外侧,排泥管3的轴线方向与罐体1的轴线方向相同,沿着排泥管3的轴线方向在排泥管3的周面上开设有通孔,排泥管3设置在罐体1内部。
需要使用罐式沉淀池对污水进行处理时,人们将沉淀池移动到需要的位置,然后将污水从进水孔11的位置通入到罐体1内部,罐体1内部的泥水分离装置2能够对污水进行泥水分离,污水中分离出的污泥会下落在罐体1的内壁上,然后经过排泥管3排放到罐体1的外侧,经过泥水分离之后的污水会被泥水分离装置2输送到罐体1的外侧。
参照图1,泥水分离装置2包括布水渠道21、出水渠道22以及布水管23,布水渠道21以及出水渠道22均与罐体1同向延伸,布水渠道21设置在罐体1中心的上方,沿着布水渠道21的延伸方向在布水渠道21的底壁开设有多个布水孔24,布水管23与布水孔24相适配,布水管23竖直设置在布水孔24内部,布水管23的上端面与布水渠道21的底壁相平齐,布水管23的下端面向下延伸到布水渠道21的下方,布水管23的直径范围为40-80mm,布水管23的长度范围为200-400mm,相邻的两个布水管23之间的距离为200-300mm,在本实施例中,布水管23的直径为50mm,布水管23的长度为300mm,相邻两个布水管23之间的距离为300mm,出水渠道22共设置有两个,两个出水渠道22分别设置在布水渠道21的两侧,并且出水渠道22与布水渠道21共壁设置,出水渠道22的底壁高度与布水渠道21的底壁高度相同,出水渠道22远离布水渠道21的侧壁高度低于布水渠道21的侧壁,出水渠道22与罐体1的外侧连通,并且出水渠道22与罐体1外侧连通位置的最低点高度高于出水渠道22底壁的高度。
参照图1和图2,污水经过进水孔11进入到布水渠道21内部,然后污水会经过布水管23流动到布水渠道21的下方,污水在布水渠道21的下方进行泥水分离,污水中的污泥因为重力较大会下落在罐体1的内壁上,而污水中的水溶液会存在于污泥的上方;随着罐体1内部的污水逐渐变多,污泥上方的水溶液会进入到出水渠道22内部,随着出水渠道22内部经过泥水分离之后的污水逐渐变多,当出水渠道22内部的水溶液的液面达到了出水渠道22与罐体1外侧连通的位置之后,出水渠道22内部的水溶液会流动到罐体1的外侧。
参照图1,为了使污水在罐体1内部经过更加彻底的泥水分离,在布水渠道21的下方设置有竖直的隔板4,隔板4的延伸方向与布水渠道21的轴线方向相同,隔板4的上表面与下表面分别与布水渠道21以及罐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布水孔24共设置有两列,两列布水孔24分别位于隔板4的两侧,在两列布水孔24相互远离的一侧均设置有竖直的导流板5,导流板5的高度为400-600mm,在本实施例中,导流板5的高度为500mm,导流板5的延伸方向与罐体1的轴线方向相同,排泥管3共设置有两个,两个排泥管3分别设置在隔板4的两侧。这样流动到布水渠道21下方的污水会在隔板4、导流板5以及罐体1的内壁的作用下形成一个由内向外的环形流场,污水内部的污泥重力大于水溶液的重力,当污水由内向外流动的过程中,污水内部的污泥会下落在罐体1的内壁上,并且会沿着罐体1的内部向下滑动,这样就完成了污水的泥水分离过程。
参照图1,为了保证隔板4左右两个腔体内部的污水液面高度相同,沿隔板4的延伸方向在隔板4上均匀开设有多个连通孔51,连通孔51的直径为50-100mm,相邻的两个连通孔51之间的间距为500-1000mm,在本实施例中,连通孔51的直径为100mm,相邻两个连通孔51的之间的间距为1000mm。这样就使得隔板4两侧的水量相同,降低出现隔板4单侧受力导致出现变形等情况的可能性。
参照图1,沿着罐体1的轴线方向在罐体1的内壁上均匀设置有多个阻泥块6,阻泥块6沿着罐体1的周向延伸,阻泥块6位于排泥管3远离隔板4的一侧,阻泥块6共设置有两列,两列阻泥块6对称设置在隔板4的两侧。污水在布水渠道21的下方完成泥水分离之后,污泥会下落在罐体1的内壁上,罐体1内部的相邻的两个阻泥块6能够为污泥向罐体1最低点移动时提供一个轨道;出水渠道22内部的污水向罐体1外侧流动的过程中,布水渠道21下方的污水在罐体1内部也会沿着罐体1的轴线方向流动,罐体1内部的阻泥块6能够减少水流对污泥的扰动。
参照图1,在沉淀池使用的过程中,为了方便人们对罐体1内部的结构进行检修,在罐体1的最高点开设有供人们穿过的人孔7。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为:在临时污水处理站或者在小型污水处理项目中使用本实施例中的沉淀池时,人们将污水从进水孔11通入到布水渠道21内部,污水穿过布水孔24以及布水管23之后流动到布水渠道21的下方,然后污水会在隔板4、导流板5以及罐体1的内壁的作用下在竖直平面上形成一个由内向外的环形流场,污水内部的污泥重量大于水溶液,所以污水流动的过程中,污水内部的污泥会下落在罐体1的内壁上,污泥会沿着罐体1的内壁向靠近排泥管3的方向移动,并且会穿过排泥管3上的通孔进入到排泥管3内部,最终沿着排泥管3流动到罐体1的外侧;经过泥水分离之后的污水会从出水渠道22远离布水渠道21的侧壁的上方流动到出水渠道22内部,随着污水渠道内部的污水逐渐变多,出水渠道22内部的污水会流动到罐体1的外侧。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8)

1.一种一体化的罐式沉淀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平设置的罐体(1),罐体(1)内部设置有布水渠道(21),罐体(1)的一端开设有进水孔(11),进水孔(11)的最低点高于布水渠道(21)的底壁,布水渠道(21)的底壁上开设有布水孔(24),罐体(1)内部还设置有出水渠道(22),出水渠道(22)以及布水渠道(21)均与罐体(1)同向延伸,出水渠道(22)的底壁与布水渠道(21)的底壁高度相同,出水渠道(22)远离布水渠道(21)的侧壁低于布水渠道(21)的侧壁,出水渠道(22)的一端与罐体(1)的外侧连通,出水渠道(22)与罐体(1)外侧连通位置的最低点高于出水渠道(22)的底壁高度,罐体(1)的最低点设置有排泥管(3),排泥管(3)与罐体(1)同向延伸,排泥管(3)的侧壁上开设有通孔,排泥管(3)的一端延伸到罐体(1)的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化的罐式沉淀池,其特征在于:出水渠道(22)共设置有两个,两个出水渠道(22)分别位于布水渠道(21)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一体化的罐式沉淀池,其特征在于:布水渠道(21)设置在罐体(1)中心的上方,布水渠道(21)的下方设置有竖直的隔板(4),沿着罐体(1)的轴线方向布水孔(24)共开设有两列,两列布水孔(24)分别位于隔板(4)的两侧,排泥管(3)共设置有两个,两个排泥管(3)分别位于隔板(4)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一体化的罐式沉淀池,其特征在于:隔板(4)上均匀开设有多个贯穿自身的连通孔(51)。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一体化的罐式沉淀池,其特征在于:两列布水孔(24)相互远离的一侧均设置有导流板(5),导流板(5)与罐体(1)同向延伸,导流板(5)与布水渠道(2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5中任一所述的一种一体化的罐式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沿着罐体(1)的轴线方向在罐体(1)的内壁上间隔设置有多个阻泥块(6),阻泥块(6)沿罐体(1)的周向延伸,阻泥块(6)对称设置在隔板(4)的两侧。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一体化的罐式沉淀池,其特征在于:布水孔(24)内部设置有布水管(23),布水管(23)的下端面位于布水渠道(21)的下表面与导流板(5)的下表面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一体化的罐式沉淀池,其特征在于:布水渠道(21)与出水渠道(22)共壁设置。
CN201921842492.3U 2019-10-29 2019-10-29 一种一体化的罐式沉淀池 Active CN2110976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42492.3U CN211097695U (zh) 2019-10-29 2019-10-29 一种一体化的罐式沉淀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42492.3U CN211097695U (zh) 2019-10-29 2019-10-29 一种一体化的罐式沉淀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097695U true CN211097695U (zh) 2020-07-28

Family

ID=716880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842492.3U Active CN211097695U (zh) 2019-10-29 2019-10-29 一种一体化的罐式沉淀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09769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59960B (zh) 俘获漂浮的和非漂浮的颗粒物质的装置
CN201660480U (zh) 一种煤矿废水处理装置
CN201890788U (zh) 双层压力式除油器
CN101870537B (zh) 折流内循环流化一体污水处理装置
CN109293079B (zh) 一种低能耗曝气循环澄清池
CN209098440U (zh) 一种双隔板式小型一体化农村污水处理装置
CN204841042U (zh) 沉降缓冲罐
CN211097695U (zh) 一种一体化的罐式沉淀池
CN210751432U (zh)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泥水分离装置
CN202766383U (zh) 气浮隔油沉砂装置
CN201890787U (zh) 双层压力式一体化除油器
CN203634957U (zh) 沉淀过滤一体化装置
CN103803705B (zh) 一种污水处理装置
CN107585952B (zh) 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及其污水处理工艺
CN202519078U (zh) 一种新型高效的一体化反应沉淀装置
CN215756915U (zh) 沉淀池及污水处理系统
CN210331769U (zh) 一种处理高浓度废水的斜管沉降池
CN204939083U (zh) 一种旋流污泥分级厌氧氨氧化反应器
CN204932958U (zh)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沉淀池
CN204981239U (zh) 含油污水的微波处理装置
CN204474401U (zh) 一种曝气/沉淀一体式活性污泥污水处理装置
CN105384206A (zh) 一种煤化工废水消泡方法
CN202936252U (zh) 生物流化地埋式污水处理装置
CN207412830U (zh) 沉淀池
CN208413977U (zh) 应用于污水处理系统中的高效反硝化反应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