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088864U - 供配电站顶出风散热结构 - Google Patents
供配电站顶出风散热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088864U CN211088864U CN201922460738.7U CN201922460738U CN211088864U CN 211088864 U CN211088864 U CN 211088864U CN 201922460738 U CN201922460738 U CN 201922460738U CN 211088864 U CN211088864 U CN 21108886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top plate
- box body
- heat dissipation
- cover pl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 Patch Boards (AREA)
Abstract
一种供配电站顶出风散热结构,包括安装有变频器的箱体,箱体的顶板上设有凸起的边条,边条环绕一周后首尾相接,顶板上边条所围区域设为出风部;顶板上设有通风口,通风口位于出风部内;出风部上安装有支架,支架上安装有盖板,盖板与顶板间隔设置。供配电站顶出风散热结构通过在顶板上设置通风口,并在通风口上方设置盖板,使箱体内的热空气能够从箱体顶部散出,保持顶部出风散热方式能够高效散热的效果,同时盖板能够对通风口形成遮挡,防止雨水的落入,保证防水性能。热气流通过盖板与顶板之间空间排出,使热空气能够由四个方向排出,加快了散热速度。另外,盖板相对于顶板的凸起程度较低,突兀感较弱,美观性较强。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气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供配电站顶出风散热结构。
背景技术
大型供配电装置为了便于运输,主要采用集装箱式结构,内装有变频器。变频器中的变压器,功率大,发热量高,需要高效的散热,才能保证其工作的稳定性。
由于热空气容易向上流动,在集装箱顶部出风,散热效果最好,才能满足变压器的散热要求。现有的顶出风结构,采用在风道上方开孔出风的方式、将箱体顶部垫高四周出风的方式或者将风道安装在箱体顶部的方式。三种现有出风方式都存在较多的不足,第一种方式开孔朝上,雨水容易落入,无法满足防水性能;后两种方式使箱体顶部凸起,大幅增加了设备的高度,也使设备整体突兀感较强,美观性较差,而且雨水仍存在流入的风险,防水性能有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现有出风结构防水性能差、占用高度空间、美观性差的问题,提出一种防水效果好、结构紧凑且美观的供配电站顶出风散热结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供配电站顶出风散热结构,包括安装有变频器的箱体,所述箱体的顶板上设有凸起的边条,所述边条环绕一周后首尾相接,所述顶板上边条所围区域设为出风部;
所述顶板上设有通风口,所述通风口位于出风部内;
所述出风部上安装有支架,所述支架上安装有盖板,所述盖板底面的边缘上环设有凸缘;
所述边条均位于所述凸缘所围区域中,并与盖板的底面之间设有间隔;
所述凸缘与箱体的顶板之间设有间隔,并与对应边条之间设有间隔;
所述箱体内安装有风箱,所述风箱的顶部开敞,扣盖在顶板的底面上,并与通风口相连通;
所述变频器的变压器上套设有通风罩,所述通风罩顶端的端口与风箱相连,底端的端口与箱体的底板之间设有间隔;
所述风箱上设有连通口,用以使风箱和通风罩相连通;
所述连通口上安装有风机,所述箱体的侧板底部设有进风口。
作为优选,所述支架包括横梁和纵梁,所述横梁和纵梁均平行设置有两个,横梁与纵梁相连,并呈#形排列;
所述横梁和纵梁的端部均设有支腿,所述支腿的底端与箱体的顶板固接。
作为优选,所述横梁之间设置有第一加强梁,所述纵梁之间设置有第二加强梁,所述第一加强梁和第二加强梁均平行设置有两个,并呈#形排列;
第一加强梁与第二加强梁相连,且连接点上设有底端与顶板相连的支腿。
作为优选,所述横梁端部与纵梁的端部相互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通风口位于出风部的前侧。
作为优选,所述风机为离心风机,且与风箱的侧壁之间均间隔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进风口上安装有百叶窗。
作为优选,所述进风口的上沿高于所述通风罩的底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供配电站顶出风散热结构通过在顶板上设置通风口,并在通风口上方设置盖板,使箱体内的热空气能够从箱体顶部散出,保持顶部出风散热方式能够高效散热的效果,同时盖板能够对通风口形成遮挡,防止雨水的落入,保证防水性能。热气流通过盖板与顶板之间空间排出,使热空气能够由四个方向排出,加快了散热速度。另外,盖板相对于顶板的凸起程度较低,突兀感较弱,美观性较强。
2、顶板上设置一周的边条,能够作为凸起结构,阻挡顶板表面上的积水流入到通风口中,进一步提高防水性能。
3、盖板的凸缘包在边条外侧,边条与盖板、凸缘与顶板以及凸缘与边条之间均设置间隔,从而形成Z形的风道,增加雨水和灰尘流入的难度,提高防水防尘性能。另外,Z形风道使排出的热空气能够一定程度的向下流动,从而使气流能够贴着顶板表面流动,将顶板表面的积水吹落,防止积水造成腐蚀,也进一步降低积水流入的风险。
4、变压器上套设导风罩,使箱体内流动的气流,都能够流过变压器,带走热量,提高变压器的散热效率。安装有风机的风箱位于箱体内,能够避免设备顶部凸起过高,防止设备外形突兀感较强,保证美观性,同时使风机更加靠近变压器,提高对热空气的吸引力。
5、支撑盖板的支架呈井字形,能够充分的对盖板形成支撑,同时保证气流的通过性,从而保证散热效率。加强梁也呈井字形,进一步提高对盖板各部分的支撑性能,同时作为框架结构增强支架整体的强度,提高稳定性。
6、横梁与纵梁的端部相连,使两者构成井字形结构后,横梁之间的间距和纵梁之间的间距较大,保证气体四个方向的流动空间,从而提高散热效率。
7、通风口位于顶板前侧,使其靠近顶板前端,热空气中的一部分能够向前侧排出后,快速离开箱体,提高散热效率。
8、风机采用离心风机,并与风箱的侧壁间隔设置,使抽来的热空气能够切向吹出后,吹向风机与风箱侧壁之间的空间中,从而使热空气在风箱内充分分布,然后再通过通风口排出,使热空气的排出也能够均匀分散,从而加快热量的散发速度,提高散热效率。
9、进风口上安装百叶窗,能够直接阻挡雨水的进入。进风口上沿高于通风罩底端,使气流由箱体外进入通风罩的过程中,流动轨迹呈S形,使通风罩外壁对气流起到一定的阻挡作用,促进灰尘的沉积,降低灰尘随气流流入变压器的可能,在保证散热效果的同时提高防尘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供配电站顶出风散热结构的整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供配电站顶出风散热结构的爆炸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供配电站顶出风散热结构的剖视结构图;
以上各图中:1、箱体;11、顶板;12、底板;13、侧板;14、通风口;15、进风口;2、边条;3、支架;31、横梁;32、纵梁;33、第一加强梁;34、第二加强梁;35、支腿;4、盖板;5、凸缘;6、风箱;7、变压器;8、通风罩;9、风机;10、百叶窗;A、出风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他实施方式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上”、“下”、“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如图1至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供配电站顶出风散热结构,包括箱体1,箱体1内安装变频器。
箱体1的顶板11上设有凸起的边条2,边条2环设在顶板11上,即在顶板11上环绕一周后收尾相接,可呈圆形、矩形等封闭的形状。
顶板11中被边条2所围区域设为出风部A,出风部A可为顶板11的一部分或整体。如图1至3所示,当边条2设置在顶板11的边缘上时,顶板11整体均为出风部A。
顶板11上设有通风口14,用以使箱体1内部与外部相连通。通风口14位于出风部A内,即使边条2围绕在通风口14的外侧。
出风部A上安装有支架3,支架3上安装有盖板4,使盖板4覆盖在出风部A的上方,支架3将盖板4与出风部A的表面隔开。
盖板4底面的边缘上环设有凸缘5,即凸缘5环绕设置一周,所呈形状与边条2相同。
边条2均伸入到凸缘5所谓区域中,并与盖板4的底面之间设有间隔,使边条2的顶端高于凸缘5的底端。
凸缘5的底端与箱体1的顶板11之间设有,同时凸缘5与对应一侧的边条2之间设有间隔。
箱体1内安装有风箱6,风箱6的顶部开敞,且开口与通风口14相连接,从而使风箱6扣盖在顶板11底面上,并与箱体1外相连通。
变频器的变压器7上套设有通风罩8,通风罩8顶端的端口与风箱6相连,底端的端口与箱体1的底板12之间设有间隔。
风箱6上设有连通口,通风罩8通过连通口与风箱6相连通。
连通口上安装有风机9,箱体1的侧板13底部设有进风口15。
变压器7运行产生的热量,散发到通风罩8内的空气中。风机9运行,将通风罩8内热空气通过连通口抽入到风箱6内。风箱6内的热空气通过通风口14流到顶板11与盖板4之间的空隙中,并由内向外发散。
热空气在顶板11与盖板4之间由内向外发散的过程中,先水平流动到盖板4底面与边条2顶端之间的空间中,然后再进入到边条2与凸缘5之间的空间中向下流动,接着进入到凸缘5底端与顶板11之间的空间中水平流动,最终离开盖板4下方,扩散到箱体1外的大气中。
通风罩8内的热空气排出,产生负压,使冷空气由进风口15被吸入到箱体1中,并通过通风罩8底部端口流入到通风罩8内,吸收变压器7的热量,转化成热空气。
热空气流出通风口14并内向外发散的过程中,热空气先水平流动,再向下流动,然后再水平流动,流动径迹呈Z形。由于热空气会向下流动,使离开盖板4的热空气能够贴着顶板 11表面流动,将顶板11表面的积水吹落,降低积水对顶板11的腐蚀。
盖板4位于通风口14上方,阻挡雨水落入通风口14,实现防水功能。盖板4与顶板11之间设置较小的间隔即可用于热空气的排出,使盖板4相对于顶板11的凸起程度较小,突兀感弱,美观性强。热空气能够以通风口14为中心向外侧多个方向散出,散热速度快。
边条2为顶板11上表面上的凸起结构,能够阻挡顶板11上的积水横向流入到通风口14 中,提高防水性能。
为了使盖板能够被充分支撑,支架3包括横梁31和纵梁32。
横梁31和纵梁32均平行设置有两个,横梁31与纵梁32相连,并呈#形排列,使横梁之间和纵梁之间都有能够使空气流动的空间,保证热空气的顺畅排出,避免支架3对散热的阻碍。另外,#形排列能够使横梁31与纵梁32分布均匀,能够在横向和纵向都能够对盖板4形成充分支撑。
为了使支架3能够将盖板4与顶板11隔开,盖板4的底面与横梁31和纵梁32相连,横梁31和纵梁32的端部均设有支腿35,支腿35的底端与箱体1的顶板11固接。
为了进一步提高对盖板4的支撑,同时增强支架3的强度,横梁31之间设置有第一加强梁33,所述纵梁32之间设置有第二加强梁34。第一加强梁33和第二加强梁34均平行设置有两个,并呈#形排列,形成框架结构。
第一加强梁33与第二加强梁34相连,且连接点上设有底端与顶板相连的支腿35,使第一加强梁33与第二加强梁34能够受到稳定支撑。
为了提高热空气流动的流畅性,横梁31端部与纵梁32的端部相互连接,从而使横梁31 之间间距和纵梁32之间间距最大化,横梁31和纵梁32上的支腿35都位于出风部A的边角处,增大空气流动的空间,加快热空气的排出速度,提高散热效率。
通风口14位于出风部A的前侧,使向前流动的热空气能够快速离开箱体1。
为了使热空气能够向四侧充分排出,加快散热速度,风机9为离心风机,且与风箱6的侧壁之间均间隔设置。
离心风机与风箱6侧壁之间的间隔,为切向吹出的热空气提供流动空间。离心风机将从通风罩8中抽走的热空气切向送入到风箱6内,使热空气在风箱6内均匀分布。
风箱6内均匀分布的热空气通过其开口和通风口14,整体流动到盖板4下方空隙中,从而使向四个方向流动的热空气流量基本相同,加快热空气的散发速度,提高散热效率。
为了进行防水防尘,进风口15上安装有百叶窗10,百叶窗10直接阻挡雨水的流入进风口15。
进风口15的上沿高于通风罩8的底端,使通风罩8的底端位置较低,冷空气由进风口 15进入箱体1内后,直接吹向通风罩8的外壁,然后沿通风罩8外壁向下流动一端距离后,由通风罩8底端的端口流入到通风罩8内。
气流流入通风罩8的过程中,其流向由向下转向至向上。气流的反向转向,使得气流中的灰尘被甩出,落到箱体1的底板上,防止灰尘进入通风罩8,提高防尘效果,使变压器7表面没有浮尘,保证变压器7与其周围空气的热交换效率,进而保证散热效率。
Claims (8)
1.一种供配电站顶出风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有变频器的箱体(1),所述箱体(1)的顶板(11)上设有凸起的边条(2),所述边条(2)环绕一周后首尾相接,所述顶板(11)上边条所围区域设为出风部(A);
所述顶板(11)上设有通风口(14),所述通风口(14)位于出风部(A)内;
所述出风部(A)上安装有支架(3),所述支架(3)上安装有盖板(4),所述盖板(4)底面的边缘上环设有凸缘(5);
所述边条(2)均位于所述凸缘(5)所围区域中,并与盖板(4)的底面之间设有间隔;
所述凸缘(5)与箱体(1)的顶板(11)之间设有间隔,并与对应边条(2)之间设有间隔;
所述箱体(1)内安装有风箱(6),所述风箱(6)的顶部开敞,扣盖在顶板(11)的底面上,并与通风口(14)相连通;
所述变频器的变压器(7)上套设有通风罩(8),所述通风罩(8)顶端的端口与风箱(6)相连,底端的端口与箱体(1)的底板(12)之间设有间隔;
所述风箱(6)上设有连通口,用以使风箱(6)和通风罩(8)相连通;
所述连通口上安装有风机(9),所述箱体(1)的侧板(13)底部设有进风口(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配电站顶出风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3)包括横梁(31)和纵梁(32),所述横梁(31)和纵梁(32)均平行设置有两个,横梁(31)与纵梁(32)相连,并呈#形排列;
所述横梁(31)和纵梁(32)的端部均设有支腿(35),所述支腿(35)的底端与箱体(1)的顶板(11)固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供配电站顶出风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31)之间设置有第一加强梁(33),所述纵梁(32)之间设置有第二加强梁(34),所述第一加强梁(33)和第二加强梁(34)均平行设置有两个,并呈#形排列;
第一加强梁(33)与第二加强梁(34)相连,且连接点上设有底端与顶板相连的支腿(35)。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供配电站顶出风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31)端部与纵梁(32)的端部相互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配电站顶出风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口(14)位于出风部(A)的前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配电站顶出风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9)为离心风机,且与风箱(6)的侧壁之间均间隔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配电站顶出风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15)上安装有百叶窗(1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配电站顶出风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15)的上沿高于所述通风罩(8)的底端。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460738.7U CN211088864U (zh) | 2019-12-31 | 2019-12-31 | 供配电站顶出风散热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460738.7U CN211088864U (zh) | 2019-12-31 | 2019-12-31 | 供配电站顶出风散热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088864U true CN211088864U (zh) | 2020-07-24 |
Family
ID=716321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2460738.7U Active CN211088864U (zh) | 2019-12-31 | 2019-12-31 | 供配电站顶出风散热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088864U (zh) |
-
2019
- 2019-12-31 CN CN201922460738.7U patent/CN21108886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495538A (zh) | 一种大功率户外散热机柜 | |
JP2003048533A (ja) | 高速鉄道車両用電力変換装置 | |
CN201383405Y (zh) | 一种干式变压器冷却装置 | |
CN211345777U (zh) | 底盘壳体、窗式空调器 | |
CN211088864U (zh) | 供配电站顶出风散热结构 | |
CN209962840U (zh) | 新型干式变压器的冷却降温结构 | |
CN209402285U (zh) | 一种能加强散热的电机机座 | |
JP2003153404A (ja) | 受配電設備 | |
CN103935225B (zh) | 动力电池仓 | |
CN111181417A (zh) | 一种变频器柜 | |
CN206718917U (zh) | 一种客车空调电器箱进风冷却结构 | |
CN209823631U (zh) | 一种用于变频器机柜的散热导风装置 | |
CN215299015U (zh) | 一种变压器散热装置 | |
CN109347752A (zh) | 一种自散热的路由器 | |
CN110149779B (zh) | 一种机芯支架 | |
CN210783958U (zh) | 底座及烹饪设备 | |
CN208175221U (zh) | 一种带有通风结构的电气柜 | |
CN210075868U (zh) | 一种用于数据中心的冷却装置的下送风口导流装置 | |
CN214592574U (zh) | 集装箱和储能系统 | |
CN211088928U (zh) | 集装箱式变电站风冷散热结构 | |
CN218242630U (zh) | 通风门板组件和汇流柜 | |
CN219761776U (zh) | 一种轻型模块式有源电力滤波器 | |
CN220958702U (zh) | 一种顶出风室外机及空调 | |
CN218959369U (zh) | 一种水泵散热结构 | |
CN217882537U (zh) | 一种方便散热的箱式变电站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