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056317U - 用于输送切割的黏性的细薄的切带的输送装置及用于切割和拼接黏性细薄材料的切带的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输送切割的黏性的细薄的切带的输送装置及用于切割和拼接黏性细薄材料的切带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056317U
CN211056317U CN201920782176.5U CN201920782176U CN211056317U CN 211056317 U CN211056317 U CN 211056317U CN 201920782176 U CN201920782176 U CN 201920782176U CN 211056317 U CN211056317 U CN 2110563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veyor
cut
strip
adjusting
cu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78217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拉尔夫·克莱纳尔
斯蒂芬·林德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rl Eugen Fischer GmbH
Original Assignee
Karl Eugen Fischer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rl Eugen Fischer GmbH filed Critical Karl Eugen Fischer Gmb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0563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0563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6HAND CUTTING TOOLS; CUTTING; SEVERING
    • B26DCUTTING; DETAILS COMMON TO MACHINES FOR PERFORATING, PUNCHING, CUTTING-OUT, STAMPING-OUT OR SEVERING
    • B26D7/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utting, cutting-out, stamping-out, punching, perforating, or severing by means other than cutting
    • B26D7/27Means for performing other operations combined with cutting
    • B26D7/32Means for performing other operations combined with cutting for conveying or stacking cut produc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7/00Article or material-handling devices associated with conveyors; Methods employing such devices
    • B65G47/52Devices for transferr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between conveyors i.e. discharging or feeding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7/00Article or material-handling devices associated with conveyors; Methods employing such devices
    • B65G47/74Feeding, transfer, or discharging devices of particular kinds or types
    • B65G47/90Devices for picking-up and deposit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 B65G47/901Devices for picking-up and deposit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provided with drive systems with rectilinear movements onl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7/00Article or material-handling devices associated with conveyors; Methods employing such devices
    • B65G47/74Feeding, transfer, or discharging devices of particular kinds or types
    • B65G47/90Devices for picking-up and deposit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 B65G47/92Devices for picking-up and deposit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incorporating electrostatic or magnetic gripp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Forests & Forestry (AREA)
  • Tyre Moulding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输送切割的黏性的细薄的切带的输送装置及用于切割和拼接黏性细薄材料的切带的装置,具有至少一条用来接受切带(6)并使之运动的输送线(11),其特征在于,在输送线(11)上方沿输送方向在接受切带(6)的位置与释放切带(6)的位置之间设置有可移动的调整装置(12),包括可拆卸地与切带(6)进行耦合的耦合装置(28),在下降后接受切带(6)的接受位置、提升的调整位置和下降后释放切带(6)的释放位置之间进行运动并可围绕一个垂直位于输送线(11)上的翻转轴(D)进行翻转。

Description

用于输送切割的黏性的细薄的切带的输送装置及用于切割和 拼接黏性细薄材料的切带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用于输送切割的、黏性的、细薄的切带的输送装置,尤其是钢帘线切带或帘布切带的输送装置,具有至少一条用来接受切带并使之运动的输送线。
背景技术
这类切带通常为非硫化的黏性细薄材料(例如钢帘线或帘布),例如在轮胎工业中用来制造轮胎。为此,需要将从卷材上卷下来的连续带材提供给切割装置,借助于合适的剪刀,切割成相应的切带,切割后由输送装置接受切带,然后输送给连接在其后的拼接装置,由其重新将切带拼接在一起。但这种输送装置并不局限用于这类钢帘线切带或帘布切带。
如在切割装置中切割常规宽度大约为600-1600mm的相当宽的带材,则当穿过切割装置的带材穿线长度通常在1350mm以下时,产生足够大的切带。但当加工带宽小于600mm的较小切带时(例如,大约在100-600mm的范围内),则在最大大约1350mm的相应切带长度下,切下来的切带明显变得较窄。在这种情况下将造成切带略有弯曲或倾斜位于输送线上,也就是说,切带长度最大约为 1350mm的切带长边(当然也可以切割短一些的切带长度)将不能精确垂直于切割端面,而是与此呈一个小角度。例如,在0.5°的轻微角度下,当切带长度为 1350mm时,从切割装置前端到切割装置后端产生最大大约10mm的不精确度。由于在输送装置垂直于切带穿过切割装置的穿线方向运行后(即切割好的切带 90°输送下来后)接着将切割好的切带在长边上重新拼接成连续带材,因棱边有小的倾斜运行,因此,产生质量差的拼接,因为相互拼接的长边相互不再精确平行。造成切带这一略微倾斜或弯曲情况的原因在于,切割好的切带切割后一小块向下掉落到输送线。由于宽度小(≤600mm),因此,在此造成略微错位或扭曲。由于带材相对于切割装置的长度通常始终在切割装置的中间切割,在该位置下产生几个毫米的垂落高度,因此,最终误差角度随着材料宽度的减小而增大。
因此,本实用新型所基于的问题是对对此进行了改进的输送装置加以说明。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开头所述类型的输送装置的特征在于,在输送线上方沿输送方向在切带接受位置与切带释放位置之间具有一个可以运行的调整装置,包括一个可以将切带松开后形成有效连接的耦合装置,该耦合装置可以在下降的切带接受位置、提升的调整位置和下降的切带释放位置之间进行运动并且可以围绕垂直位于输送线上的翻转轴翻转。
本实用新型所述输送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一个调整装置,可以对切割好的切带在其位置上进行修正,并对当前切带朝前棱边(即在输送方向上位于前面的切带棱边)与前一个切带朝后棱边拼接后的误差角度进行修正,从而尽最大可能将需要拼接的前后两个棱边调整得相互平行。为此,调整装置一方面可以在输送线上方沿输送线的运输方向前后运行,为此在输送线上方以门架形式或类似形式设置了一个相应的导向框架。另一方面,调整装置具有一个耦合装置,优选地在切带朝前棱边(即在输送方向上位于前面的切带棱边)的区域内,可以与切割好的切带形成有效连接。也就是说,这一耦合装置能够至少在这一朝前棱边区域内将切带连接,更确切地说是将其耦合。通过这一可以垂直运动并由此可以提升和下降的耦合装置,现在即可以至少在朝前棱边区域内将耦合好的切带提升。调整装置现在即在输送线运输方向上与已经提升的耦合装置并由此与已经提升的切带一起运行,其中在这一运动过程中耦合装置围绕垂直转轴或翻转轴略微翻转,以便对已经提升的切带朝前棱边的可能误差角度进行补偿。也就是说,在线性运动过程中,通过扭转,同时对切带在角度上略微进行调整。随着达到下降位置,通过下降耦合装置,将已经提升的切带重新下降到输送线上,此后即重新松开耦合装置与切带的耦合,即释放出切带。切带现在又重新位于输送线上,但已经经过了调整,这主要是指调整了需要拼接的切带朝前棱边,由此在很大程度上或完全补偿了误差角度。因此,通过这种方式,尤其是对相应窄的切带,以简单的方式对切割工序所产生的与后面需要拼接的切带棱边有关的误差角度进行补偿并由此确保达到高的拼接质量。
例如,从专利DE102007 025384 B3中了解到一种可以连接在本实用新型所述输送装置后面的切割装置。同样,从中也可以了解到一种可以连接在本实用新型所述输送装置后面的拼接装置。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本实用新型所述输送装置与从专利DE102007025384 B3中所了解的装置部件一起使用。
如上所述,调整装置可以在输送线的输送方向上沿输送线运动。为了实现这一点,根据用途,通过一个与驱动装置耦合的拖板,使调整装置在位置固定的导向框架上进行线性运动。这一导向框架,可以设置在输送装置的一个边框底架上,更确切地说,设置在输送线的一个边框底架上,但它也可以单独设置。在这一在位置固定的导向框架上,对拖板相应进行线性引导,即通过合适的线性导轨或线性轴承进行引导。通过一个与拖板耦合的驱动装置,沿着或逆着输送方向进行运行。
这样一种驱动装置,可以是一个丝杠驱动器,包括一个可以通过驱动电机进行旋转驱动的轴向位置固定的丝杠以及一个可以在丝杠上轴向运动的螺帽,其中拖板与螺帽进行耦合。由此即可以达到简单而又可靠的线性运动。优先采用一个通过小齿轮联轴器或三角皮带联轴器与丝杠相连的伺服电机作为驱动装置。通过这一伺服电机即可以实现非常精确的丝杠驱动。
如上所述,耦合装置可以围绕垂直轴进行旋转。为了能够实现这一点,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调整单元可以具有一个其上布置了耦合装置的旋转框,旋转框通过一个形成为转轴的轴颈与拖板进行耦合,其中为了翻转耦合装置,旋转框可以相对于拖板进行翻转。旋转框由此形成中央构件,可以围绕垂直轴旋转地与拖板进行耦合。在旋转框上布置了其它一些部件,尤其是耦合装置。借助于固定布置在旋转框上并用轴承支承在拖板上相应旋转支座中的轴颈,以简单的方式形成转轴。考虑到运动惯性和通常很大的加速度,优选地采用稳定的翻转支撑,为此可以使用适当设计的径向止推轴承或向心球轴承或圆锥滚子轴承和类似轴承。运行中围绕转轴的扭转角度很小,因为如开头所述,误差角度相当小。例如,在最大±15°的翻转角度上的旋转连接设计即完全足够。
在旋转框本身上至少可以设置一个滑轨,当发生翻转时借助于该滑轨将旋转框支撑在拖板上。除了转轴本身外,通过这一滑轨即产生第二个支承位置,可在翻转过程中将旋转框稳定支承在托架上,从而不会围绕转轴发生翻倒。
为了旋转框相对于拖板发生翻转,优选地设置了第一调节装置。这里优选地是指调节气缸,其一端连接在拖板上,另外一端则连接在旋转框上。调节装置,更确切地说是调节气缸,当然可以通过一个根据调节气缸类型进行设计的合适控制装置进行控制。调节气缸可以是一种液压或气动调节气缸,但优选地采用电动调节气缸。调节装置,更确切地说是调节气缸本身,优选地通过活节支承,连接在拖板和旋转框上,以便在连接点上根据需要获得的翻转而实现相应的自由度。通过调节气缸,尤其是电动调节气缸,即使围绕很小的翻转角度也能进行高精密的翻转,其中如上所述,通过合适的控制装置进行相应的控制。
如上所述,耦合装置布置在旋转框上。它可以垂直运动,以便与切带形成有效连接,从而将切带提升并随后重新下降。为此,优选地在旋转框上布置了一个横梁(布置在耦合装置上),通过至少第二调节装置布置得可以进行垂直运动。因此,通过该横梁,耦合装置可以彻底上下运动。为了保障可靠导向,该横梁优选地通过两个线性导轨可以垂直运动地布置在旋转框上,可以通过第二调节装置或两个第二调节装置进行运动。通过这两个横向于拖板行走方向的错位布置的线性导轨,确保精确的垂直导向。通过第二调节装置,优选地通过布置在两个线性导轨区域内的两个第二调节装置,也将保障上下运动。
此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例,可布置一个第三调节装置或两个第三调节装置,它或它们沿着与第二调节装置或两个第二调节装置相反的方向进行工作,通过它或它们,横梁可以连同第二调节装置或第两个二调节装置一起进行垂直运动。这种设计可使得通过一个第三调节装置或两个第三调节装置,将横梁连同耦合装置一起离开输送线的层面并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与输送线保持较大的距离,其中在正常运行中这一距离只能达到不到几个厘米,因为需要加工的带材很细薄,通常只有不到几个毫米后。通过横梁连同耦合装置一起相应向上行走而加大这一距离,即,可为了保养用途而走向相应的保养位置,更确切地说是占据停用位置。
如上所述,横梁用作耦合装置的支架,通过横梁的垂直运动即可使耦合装置垂直运动。耦合装置可以是一个磁条或一个真空吸条。原则上在此可以想到的是,耦合装置刚性布置在横梁上,即耦合装置朝向输送线裸露布置在横梁上。通过横梁下降,耦合装置即直接位于切带上,通过横梁提升则又重新拉高。为使耦合的切带在达到释放位置后重新松开,更确切地说是解耦,在这种情况下,或许需要设置相应的刮除装置,以便重新松开切带。为此,本实用新型优选地采用的一种备选实施例以U形管或矩形管的形式,将横梁设计成一个长形中空体,耦合装置(例如,磁条或真空吸条)通过至少第四调节装置可以在接受位置与调整位置之间垂直运动进出该中空体。也就是说,耦合装置本身可以再次通过至少第四调节装置相对于横梁进行垂直运动和进出横梁。也就是说,通过横梁下降,横梁本身可以恰恰运动到切带的上侧上方,其中在该位置下耦合装置尚未处于有效连接。接着,耦合装置下降并产生有效连接,从而使切带耦合。通过横梁提升,同时也重新提升耦合装置,切带由此也随后进行线性运动和扭转运动,一直达到释放位置,横梁在此重新提升,放下切带。为了松开耦合装置与切带之间的耦合,耦合装置现在又重新通过第四调节装置垂直向上运动并拉到横梁中,其中当切带不在横梁中运动后,切带即在横梁上在一定程度上被刮下和松开。
正如可以设置第两个第三调节装置那样,也可以设置两个第四调节装置,使在横梁中通过相应导轨所输导的耦合装置进行运动,以实现耦合装置的精确运动。
耦合装置本身可以是一个磁条,包括一个其上布置了一个或大量单个磁体的磁条支架。一个磁条用于连接一个具有集成了多条金属丝的带材,例如钢帘线的带材。磁条本身呈长形,至少覆盖切带上需要耦合的棱边区域的整个长度,当然,优选地采用超出该长度的磁条,从而不管是切带长度短,还是至少达到1350mm 的切带长度,或在需要的情况下更长的切带长度,均可以可靠进行耦合。
此外,耦合装置也可以是一个具有长形吸持区段或大量单个吸盘的长形真空吸条。这样一种真空吸条既可以耦合钢帘线带,也可以耦合帘布带。真空吸条当然与合适的负压装置进行相连。
正如真空吸条可以具有大量单个吸盘那样,磁条可以优选地具有大量单个磁体。
例如,如果将矩形管设置为横梁,则这种矩形管可具有相应数量的穿孔,磁体或吸盘运动穿过这些穿孔。再例如,如果设置大量单个磁体,则横梁具有相应数量的穿孔,当磁条下降时磁体穿过这些穿孔。当磁条拉入时,所抓住的切带走向横梁或矩形管的下侧,横梁或矩形管具有足够大的放置面用来顶住,从而可以可靠解耦。当使用具有大量单个吸盘的真空吸条时同样如此。此外,在矩形管上当然也可以设置相应大的开口,或使用一个U形导轨。
作为第二、第三或第四调节装置,同样优先使用调节气缸,它们采用电动、液压进行工作,或优选地采用气动进行工作。当然也通过合适的控制装置对这些气缸进行控制,其中所有调节装置均可以优选地通过共同的控制装置进行控制。
如上所述,调整装置用于补偿需要拼接的切带朝前棱边的误差角度。如果假设相对于一定切带宽度,始终设定相同的误差角度(例如,在200mm切带宽度下误差角度为0.3°,在500mm切带宽度下误差角度为0.5°等等,诸如此类),从而根据已知的切割宽度,控制装置相应控制第一调节装置,则原则上可以通过调节装置始终进行相同的角度修正。但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特别优选地实施例设置了一个探测装置,用来探测在输送方向上切带朝前棱边的走向,其中根据探测结果而进行翻转。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这一实施例,通过探测装置获得切带朝前棱边的走向,由此针对需要加工的每一个切带,探测可能的误差角度。然后基于探测结果进行第一调节装置的控制,从而该调节装置可以精确补偿实际误差角度。也就是说,基于切带或误差角度进行第一调节装置的控制。通过一个自然而然与探测装置进行通信的相应控制装置实现这一点,从而控制装置可以根据探测结果,即所探测到的实际误差角度,相应控制第一调节装置。
作为探测装置,优选地使用光学探测装置。光学探测装置又可以设计成不同的类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探测装置包括一个在调整装置上布置在耦合装置区域内的反射元件(例如反射板)以及多个位于输送线下方布置成一排的光栅,通过这些光栅,在切带被接受后其朝前棱边所在的反射元件或反射板即可以运动。这里通过相应光栅进行探测。如果切带通过耦合装置进行了耦合并开始线性运动,即进行探测。在线性运动架构下,反射元件或反射板连同靠在其上的切带棱边一起,通过固定位置的光栅进行运动。如果切带棱边处于光栅的探测范围之外,则光通过反射元件(例如贴了镜膜的板)被反射回去。但一旦切带棱边进入探测范围,即中断反射,探测装置方面则探测到相应信号。布置成一排的所有光栅提供相应信号,这些信号根据棱边角度可错时或错位。然后即可以根据切带棱边越过的第一个光栅和最后一个光栅所探测到的信号值,精确计算出实际误差角度。
除了使用所布置的光栅外,也可以想到使用具有所属图像处理装置的摄像机,探测切带朝前棱边,摄像机可布置在调整单元前面切带上方,也可以用来探测进入的切带棱边。然后即可以对通过图像处理所探测到的误差角度进行补偿。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可至少设置一个传感装置,当切带边进入到通过耦合装置接受切带的位置中时探测到切带朝前棱边,其中可以根据探测结果对输送线进行控制。这种传感装置又同样可以设计为光栅,用来确保切带棱边相对于调整装置(更确切地说是相对于耦合装置)的一定点的精确定位。一旦传感装置探测到进入的切带棱边,即立即停止输送线的输送运行,从而切带按既定位置相对于耦合装置进行定位。
此外,在输送线下方可以设置一个固定装置,当耦合装置处于释放位置中和 /或处于连接在释放位置后面的继续加工位置中时,用来临时固定切带。如果耦合装置(例如磁条或真空吸条)重新向上运动而与切带分开,例如,当切带处于释放位置中时,这一固定装置用于短时间固定切带。由此结合横梁的刮除功能,额外确保切带按既定位置在其释放位置下保持位于输送线上。此外或另外,切带也可以固定在继续加工位置中,在这一继续加工位置中,切带棱边已经精确定位,以便下一步通过拼接装置,与之前已经加工好的切带的朝后棱边拼接在一起。
这种固定装置或每个固定装置可包括一个可通过磁性或通过吸持而与切带进行耦合的固定元件,该固定元件可在已经下降的静止位置与已经提升的固定位置之间通过调节装置进行运动。这里又可以是一个通过一个或两个调节气缸相应提升和下降的磁条或真空吸条。一个磁条可以设计得可穿过输送线(例如,一条封闭的织物输送带)与钢帘线带相互作用。在使用真空吸条的情况下,通过大量平行的单个带(更确切地说是单个输送带轨道)形成输送线,从而真空吸条可以穿过,或者输送带轨道配置多个孔,通过这些孔,真空即可以作用到切带上。在使用磁条的情况下当然也可以使用这样一种多节式输送带。
针对输送线也可以想到两种实施例。一方面,输送线可以是单节式,具有一个直通的输送区段。也就是说,输送线可形成为单节式循环运转的输送带。另一方面,输送线也可以由大量平行的单个输送带轨道构成,其中根据本实用新型,输送线只要从切割装置延伸到拼接装置,则始终是指单节式输送线。
输送线也可以是两节式,具有前后连接的第一输送区段和第二输送区段。在第一输送区段上接受切带,在第二输送区段上释放切带。两个输送区段相互直接前后相连,其中在第一输送区段到第二输送区段的过渡区域内设置了一个交付板,以便至少部分封闭两个输送区段之间的缝隙。如果一排光栅位于缝隙下方,则缝隙敞开一小段,以便可以实现光学探测。使用第二输送区段的优点在于,这样一种输送装置的产出效率即流量高于使用单节式输送线时的流量。因为一旦将通过调整装置所抓住的切带拉到第二输送区段上,第一输送区段则已经可以重新拉入新的切带,而同时还要运输和调整之前的切带。也就是说,第一输送区段和第二输送区段可以相互独立进行工作,在单节式输送区段中则不可能如此。
调整装置原则上在输送方向上运行得略微快于单节式输送区段或第一输送区段和第二输送区段,其中第二输送区段有时也可以输送得略微快于第一输送区段。由此在切带的线性运动过程中,确保在输送方向上通过各个输送区段略微拉伸切带,即不会导致输送区段的推移并由此不会导致在切带中形成皱褶。
除了输送装置本身以外,本实用新型此外还涉及到一个用来从细薄的黏性材料上切割切带(尤其是钢帘线切带或帘布切带)并将其拼接的装置,其中该装置具有一个切割装置和一个拼接装置以及一个布置在两者之间的本实用新型前面所述类型的输送装置。
附图说明
从后面所述各个实施例中以及借助于图纸,得出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和细节。图中表示如下: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个实施例的输送装置的侧视图;
图2是图1所示输送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二个实施例的输送装置的侧视图;
图4是图3所示输送装置的俯视图;
图5是以侧视图表示的调整装置的放大图;
图6是以正视图表示的图5所示输送装置;
图7是调整装置的局部截面图;
图8是图7所示布置结构的俯视图;
图9是带附加件的旋转框的透视图;
图10是图9所示旋转框的正视图;
图11是图10所示旋转框的俯视图;
图12是耦合装置区域内的放大截面图;
图13-图15是用于解释通过扭转进行角度修正的不同原理图;
图16是固定装置的侧视图;
图17是固定装置的正视图;
图18-图29是用于解释接受、调整和放下工序的原理图;
图30是不带分切机的框架式切割设备的整体设备平面布置原理图;
图31是带分切机的框架式切割设备的设备平面布置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以原理图的形式,表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装置1,包括一个切割装置2,这里示范性表示出了一个活动式上刀3和一个固定式下刀4。切割装置 2用于从连续带材7上切割下来相应切带6,借助于运动装置8(这里为一个钳子9)将连续带材运输(这里为拉动)穿过切割装置2(更确切地说是上刀和下刀3、4)。切割时上刀3下降,从而将一个切带切割下来。
此外,装置1还包括一个具有一个输送线11和一个调整装置12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输送装置10,以便能够在切带朝前棱边13可能存在误差的角度位置下对切割好的切带6进行调整,后面将详细对此加以描述。
此外还设置了一个拼接装置5,用于沿当前切带的朝前棱边13和已经拼接好的前一个切带的朝后棱边(这里未详细表示出来)将切割好的两个切带6拼接起来。由此重新产生连续带。
图2为图1所示装置1的俯视图,其中再次表示出了相应的各个部件,包括输送线11的运输方向T。在该俯视图上,通过角度符号W1,也标出了与切带朝前棱边13有关(但由此也与之前切带朝后棱边14有关)的可能的误差角度。
如图所示,通过图1上第二个角度符号W2,指出了输送线11未必强制进行水平运行(如这里所示),更多地也可以略呈角度进行布置,或者输送线11 的上回程区段也可以在切割装置2的区域内针对逐个切带进行提升和下降,以改变角度位置。
同样如图1所示,在调整装置12方面具有不同的运动自由度。如双箭头P1 所示,一个可与切割好的切带6产生有效连接的耦合装置(后面还要介绍)一方面沿着和逆着输送线11的运输方向T进行运动。另一方面,如双箭头P2所示,为了接受和释放切带6,耦合装置也可以垂直进行运动。如箭头P3所示,为了调整可能的误差角度W1,最后耦合装置也可以围绕垂直的翻转轴或垂直位于输送线11的输送面上的翻转轴进行扭转。
图3和图4表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输送装置10的第二个实施例,包括一个带上刀和下刀3、4的切割装置2以及一个拼接装置5。它也用于切割窄的切带6并重新将其拼接。这里也设置了第二个实施例的本实用新型所述输送装置 10,其中与如图1和图2所示实施例相同,输送线11并非单节式,而是两节式,包括第一输送区段11a和连接在其后的第二输送区段11b。在第一输送区段11a 中,可以是封闭的输送带,而第二输送区段11b则由大量平行的单个输送带轨道 15构成。第一输送区段11a和第二输送区段11b分别单独进行驱动,其中第二输送区段11b必要时略快于第一输送区段11a进行输送。作为驱动器,可使用合适的伺服电机或类似驱动装置。尤其是在第二输送区段11b的区域内,为了产生相应的输送带张力,可设置与输导输送带轨道15有关的欧米茄驱动器。
图5表示了调整装置12的放大图,图6则为相应的正视图。调整装置12包括一个导向框架16,在如图所示实施例中,该导向框架布置在一个门架17上,而该门架,建在第二输送区段11b的底架上。在导向框架16上,一个拖板18可以线性推移输导到相应的线性导轨19上(参见图7)。图7同样表示了拖板18 与一个设计成丝杠驱动器21的驱动装置20进行耦合,包括一个可以驱动的丝杠 24(丝杠轴向位置固定,但通过一个驱动电机22和一个皮带驱动器23进行旋转) 和一个与拖板18进行耦合并可在丝杠上纵向运动的螺帽25。由此,当丝杠24 转动时螺帽25移动,拖板18连同其上沿丝杠24所连接的所有组件一起通过螺帽进行移动,由此沿着和逆着运输方向T进行运动。图5用实线表示了一个终端位置,用虚线表示了另外一个可通过挡块26进行限定的终端位置。
在拖板18上,通过一个转轴连接件(后面还要介绍)布置了一个旋转框27,在该旋转框上则布置了一个耦合装置28,用来耦合(更确切地说是连接)一个切割好的切带6。旋转框可以围绕一个垂直位于输送线11的输送面上的转轴D 进行翻转。在这层关系上,“垂直”并不意味着一定强制是90°布置。更多地可以想到的是,因受公差限制而存在,最大±3°的微小偏差。后面将要介绍与旋转框27和其上所布置的各个组件有关的其它细节。
此外,基于图3和图4所示的实施例,除了第二输送区段11b外,图5还表示了第一输送区段11a。在从第一输送区段11a和第二输送区段11b的一个输送区段到另外一个输送区段的过渡区域内布置了一个交付板29,以便搭接两个输送区段之间的缝隙。
此外,还表示了一个用来驱动第二输送区段11b、诸如上面所述欧米茄驱动器的驱动电机30,输送带轨道15由此通过相应的转向辊31向下转向到驱动辊 32。
此外,还表示了两个固定装置33,切带在被接受和运行后如要通过调整装置12重新被放下,则固定装置一方面在释放位置中用于固定切带6(在如图所示实施例中优先是指钢帘线切带),另一方面则直接在拼接位置中用于固定切带 6,图5为此表示出了拼接线L。
如上所述,图7表示了调整装置12的局部截面图,图8则表示了相应的俯视图,图上也已经以调节气缸35的形式表示出了第一调节装置34,它一方面可以围绕活节点36进行翻转地连接在拖板18上,另一方面可以围绕活节点37进行翻转地连接在旋转框27上,从而当活塞杆38运动时,旋转框27势必相对于拖板18围绕转轴D进行翻转。调节气缸35优先是指通过一个控制装置相应进行控制的电动气缸。
图9以透视图表示了旋转框27。其上布置了一个轴颈39,嵌入到拖板18上相应的一个轴颈支座中(参见图7)并在此通过相应的滚动轴承进行支承。为此优先使用径向止推轴承和向心球轴承。
在旋转框27上以板条的形式布置了可以垂直进行运动的耦合装置28。为此设置了两个线性导轨42,一个包含了该耦合装置28的横梁48通过相应的导向杆43在这两个线性导轨上进行线性输导。两个第二调节装置44又以两个调节气缸45(优先采用气动气缸)的形式,用于使横梁48连同耦合装置28一起垂直上下运动。由此可进行图1上用箭头P2所标出的耦合装置28的垂直调整。
在两个第二调节装置44的延长线上又以调节气缸47的形式,设置了两个第三调节装置。如果横梁48连同耦合装置28一起并未下降,则它在工作位置下定位在输送线11的输送面上方只有不到几厘米。这两个调节装置可使横梁48连同耦合装置28一起从该位置中出来继续提升,可以加大横梁到输送线11的距离并由此使横梁48或耦合装置28进入到保养位置或停用位置。也通过线性导轨42 输导这一运动。
在如图所示实施例中,耦合装置28布置在横梁48(这里以矩形管49的形式)上或布置在其中,其中横梁48可以通过导向杆43垂直进行运动,耦合装置 28由此通过横梁也可以进行运动。耦合装置28本身可以垂直运动进出横梁48,为此,这里也以合适的调节气缸51的形式,使用两个第四调节装置50,这里的调节气缸又优先采用气动气缸,布置在横梁48上。耦合装置28的这一垂直运动用于对所抓住的切带6进行固有的接受和释放(后面还要介绍)。
此外,图9还表示了一个滑轨65,翻转时通过它将旋转框27支撑在拖板18 上,从而不会围绕转轴D翻倒。
图12表示了耦合装置28区域内的放大截面图,该耦合装置在这里设计为磁条52,该磁条具有一个板条体53和布置在其上的大量单个磁体54。板条体53 与两个调节装置50相连,即可以上下运动。侧面通过相应的导轨55(这里为固定在矩形管49上的简单滑轨)进行输导。
矩形管49以及形成矩形管其中一部分的下方耐磨板56具有相应的穿孔57,磁体54即可以通过这些穿孔从矩形管49出来并与具有相应金属丝的切带6产生接触。由此进行切带6的耦合。解耦松开的方式是,重新拉入磁条52,从而在作为横梁48一部分的耐磨板56的下侧上将磁性耦合的切带6顶出并刮下。
图13-图15表示了三个原理图,用于解释翻转运动如何调整角度错位。图中示范性表示出了第一调节装置34以及旋转框27和采用磁条52形式的耦合装置28,也表示出了转轴D。
可以看出,图13所示磁条52容易沿逆时针方向进行翻转,从而相对于运输方向T产生相应的角度。
在图14上,磁条52精确调整到垂直于运输方向T。为了做到这一点,调节装置34的活塞略微出来一些,从而围绕转轴D产生翻转。
图15最终表示了沿相反方向的调整,也就是说,在这里第一调节装置34的活塞杆还要继续出来。由此能够行走的最大翻转角度,例如,达到±15°,这足以大于需要修正的角度错位(通常处于≤1°的范围内)。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15°的翻转角度,当然更多地也可以想到更大和更小的最大角度区间。
图16和图17表示了一个固定装置33的放大图。这一固定装置,位置固定地布置在输送线11或第二输送区段11b的底架上,这里作为固定元件,也具有一个磁条58,包括布置在其上的各个磁体59,其中磁条58通过一个犹如提升装置的调节装置(例如以调节气缸60的形式)垂直进行运动并可以运动到设备上直接位于输送线11下侧上的一个位置以及远离于此的松开位置。如图17所示,设置了两个这样的调节气缸60。
如图18示范性所示,此外还设置了一个探测装置61,用于探测切带6的朝前棱边13的走向,由此探测切带棱边走向相对于运输方向T的可能的误差角度 W1。这一探测装置是一种光学探测装置,一方面包括一个采用反射板62形式的反射元件(为此参见图12)以及,设置在第一个输送区段11a到第二个输送区段11b的过渡区域内的多个点形光栅63,光栅通过原有缝隙,沿下侧反射板62 的方向发送光。光被反射,从位置固定地布置成一排的所有光栅63方面探测相应信号。位于反射板62下侧并在耦合装置28线性运动中运动进入和越过光栅 63的一个切带6,以其朝前棱边13运动到光栅63的探测范围内,这样在进入的那一刻,在各相关光栅63上方不再产生信号,因为不再有反射。根据给定角度,从光栅63到光栅63错时或错位(即先后)或者当切带棱边13进行最佳调整时当然也同时发生信号降,因为光栅63被切带覆盖。借助于最后两个探测切带的对面角落(更确切地说是切带的棱边)的光栅的信号,现在即可以通过合适的控制装置(优先控制输送装置的整个运行,尤其是控制各个调节装置的运行),精确得出误差角度W1有多大,此后一旦在棱边一侧抓住和提升切带6并从接受位置运动到释放位置,控制装置即为相应的角度补偿而控制第一调节装置34。也就是说,通过这一光学探测装置61,为切割好的每个切带6个性化探测实际误差角度W1,控制装置(图中未详细表示出来)将调整装置12控制得精确补偿各个切条所特有的实际误差角度W1,因此,可以精确平行于之前已经拼接好的切带的朝后棱边14,对切带朝前棱边13进行调整并将其靠上。
此外还表示出了一个传感装置64,又是一个光栅,当通过第一输送区段11 进行运输时并由此在调整单元12(更确切地说是耦合装置28)的下方流入时,在一个位置上探测切带朝前棱边13。一旦探测到切带棱边13,即自动停止第一输送区段11a的输送运行,从而确保切带6(也即切带棱边13)处于一个相对于耦合装置28的精确确定位置中。
图18-图29表示了不同的图,借此了解调整工序的准确流程。
图18上的调整装置12处于接受位置,也就是说,在其所进入的位置上,耦合装置28在确定位置上布置在第一输送区段11a的端头上方。耦合装置28和横梁48得以提升。如图18所示,切割好的切带6通过第一输送区段11a被输送上来。
图19表示了通过传感装置64探测到切带6的朝前棱边13的时刻,此后即立即停止第一输送区段11a的继续输送运行。在这一时刻,第二输送区段11b还可将之前已经调整好的切带6输送到拼接位置,即还要工作。这表示第一输送区段11a和第二输送区段11b相互独立工作。
下一步(参见图20)通过控制第二调节装置44,下降横梁48,如箭头P2 所示。这一下降过程一直进行到横梁48或其耐磨板56在切带6的上侧上略微位于切带上方为止。耦合装置28还要提升。
下一步(参见图21)通过两个第四调节装置50下降耦合装置28,从而使磁体54穿过开口57,更确切地说是通过耐磨板56出来一点点,与切带6中的钢丝进行磁性耦合,从而使切带6被磁性吸附。
然后(参见图22)通过第二调节装置44,重新提升横梁48,如箭头P2所示。耦合装置28和之前一样处于下降位置。如图22所示,这里在切带朝前棱边 13的区域内提升切带6,其中切带朝前棱边13处在反射板62的区域内,即反射板被逐个切带覆盖。
如图23所示,然后通过驱动装置20,拖板18(当然也包括旋转框27)连同横梁48和耦合装置28一起,沿箭头P1方向进行线性运行。切带6在此运动越过第一输送区段11a和第二输送区段11b之间的缝隙。只要反射板62还在光栅63上方,则切带棱边13还一直处于探测范围之外。但是,如在这一运动过程中切带棱边13运动越过光栅63,则其信号掉落并按既定位置探测到切带棱边点。现在在推移运动过程中针对所有被越过的光栅如此进行,从而控制装置即可以根据探测到的信号,精确计算出可能的误差角度W1。
如图24箭头P3所示,在继续进行的线性运动中,旋转框27(当然也包括耦合装置28)以及吸附在其上的切带6围绕垂直转轴进行最小程度的扭转,现在由此即进行切带6的调整,以便修正角度误差W1。扭转一直进行到补偿了所得出的误差角度W1为止。如上所述,通过用来为旋转框翻转而控制第一调节装置的控制装置,控制这一扭转。
此外,图24还表示了标有V的不同箭头,表示不同的输送速度。标有V1 的箭头表示第一输送区段11a的输送速度,略小于用箭头V2表示的第二输送区段11b的输送速度。V3表示调整装置12的线性运动速度,略大于速度V2。由此确保切带6以最小程度,较大的速度拉过第一输送区段11a和第二输送区段 11b,而不存在拉长切带的危险,其中避免了因第一输送区段11a、第二输送区段11b的推移而将位于其上的切带6镦粗的危险。
图25表示了调整单元到达放下位置的的位置。通过第二调节装置44,横梁 48(当然也包括耦合装置28)以及切带6重新放到第二输送区段11b上。耦合装置28与之前一样下降。同时,固定装置33也得以提升,也就是说,通过磁条 58,由第二输送区段11b的下侧固定切带6。
作为下一步,图26表示了耦合装置28重新与切带6解耦的松开工序。为此,通过两个第四调节装置50重新提升耦合装置28并将其拉入到设计成矩形管49 的横梁48中,由此在切带6顶在耐磨板46的下侧上之后即松开磁性耦合。
下一步(参见图27)通过下降磁条58也将松开固定装置33。同时,第二调节装置44重新将横梁48沿箭头P2方向向上运动,从而完全释放切带6。此后在切带放下过程中停止的第二输送区段11b直接重新接受输送运行,将调整好的切带6运输给拼接装置5。
如图28箭头P1所示,调整装置12现在开始返回并重新到达接受位置(参见图29),同时,就在之前刚刚在切割装置2中切割好的一个新切带6又重新通过独立工作的第一输送区段11a运输上去,也就是说,图29所示情形相当于图18所示情形。随着切带朝前棱边13进入到传感装置64的探测范围,根据图 19等,从前面重新开始工序。
图30和图31表示了整套设备的不同平面布置图,各包括一个运输装置。相同的设备部件在这里也标注了相同的编号。虽然只对一个图进行详细表示,但针对各个设备部件的功能的实施例也适用于在各个图中所描述的其它所有平面布置例子。
图30表示了一个不带分切机的框架式切割设备的平面布置例子。
其中设置了一个开卷站84,由此拉下需要加工的线带。在开卷站84上,需要加工的卷材挂到合适的底架中并卷出来。需要加工的橡胶帘线幅面与中间层 (薄膜、亚麻布或类似材料)分离。这一中间层用于防止橡胶材料幅面粘黏。为了实现不同的切割角度,如所设计的那样,开卷机84可以翻转,但并不强制要求如此。这样一种开卷机采用不同的实施形式。所了解的是一种可以将材料卷挂到其中的单开卷机。在带旋转台的双开卷机中则挂入两卷材料卷,其中一卷用于加工,另外一卷则用于更换。除此以外,还了解到一种带穿梭框架的双开卷机,用来挂入两卷材料卷,其中一卷用于加工,另外一卷则用于更换。此外,还了解到一种盒式开卷机,一卷材料卷挂到一个盒中,然后将盒子运输到开卷机中。这一列举例子不是最终实施例。
跟随开卷站84之后的是一个运输装置以及一个剪刀86,用来切割来自开卷站84或运输装置的帘线带。剪刀86用于切割确定宽度和确定角度的帘线带条。使用下列不同类型的剪刀:
-具有固定式下刀和可以上下行走的上刀的裁剪机剪刀,
-具有固定式下刀和沿着其上行走的圆刀的圆刀剪刀,
-具有快速旋转锯刀(类似于圆锯刀)的剪刀。
根据客户需要加工的材料,使用不同类型的剪刀。在此具有决定性作用的是,必须以哪个角度切割哪种帘线材料(是帘布线还是钢帘线)(设备类型是框架式还是皮带式),其中在该举例中使用的是适用于框架式设备的剪刀。
剪切台用作材料支撑台85,与开卷站84相连,在需要的情况下与开卷站一起翻转。需要加工的材料位于剪切台上并在其上躺着拉到剪刀86中。在剪切台的开始处,或者其上常常有一个输送装置,将材料头端运输到剪刀中,例如被驱动的输送辊。如果机器已经完全清空并且新材料卷的头端必须放入到剪刀86中,或者如果为了翻转开卷机,材料已经从剪刀86中拉回去一段,则始终需要这一步。
切割后的流程与剪刀结构形式有关。为使切割好的材料以少有几个加工步骤进入到后续工序中,使用其它一些机器部件(带、高架、拼接机等)。为此需要尽可能近地将这些部件安装到下刀上和机器底架中。为此,材料应尽可能少地运动(下落高度等),以便在切割好的放下位置上继续加工材料。
为将材料输送穿过剪刀,在大多数情况下使用一个回拉系统87。在此必须使用一个抓取装置(钳子),非常靠近地行走到下刀上。为此需要一定的位置,以免与上刀(或圆刀)发生冲突。由此产生不同的剪刀结构形式。
回拉系统87用于将材料幅面输送到剪刀86中,或者如上所述,将所抓取的线带拉动穿过剪刀86。此外,剪刀86还具有一个运输带,用来接受切割好的帘线带条并将其从剪刀86中运输出来。这样一种输送器可以设计成单个的皮带、多根皮带的形式或具有一个连接在之间的提高装置的多根皮带的形式。
帘线带条然后通过本实用新型所述输送装置10交给拼接装置并提供给其自身的拼接单元90。拼接单元90用于连接(纯机械连接,不求助于添加剂)之前已经切割好的带条。它可以以角度翻转,以便能够以不同的角度加工带材。
连接在拼接单元90后面的是一个需要选择性设置的静置辊91。在此仅仅是指一个被驱动的辊子,将来自拼接装置90的材料运输到下一个部件中。材料在此因通过辊子运输而承受反弯曲,材料因反弯曲而在纵向方向上拉紧。背景是,当在本实用新型所述拼接装置90中加工时降低了纵向方向上的材料膨胀。但这一棍子并不需要强制设置。在运输下来的过程中,在剪刀86上已经切割了下一个帘线带条。
根据图30所示,随后是一个同样选配的放置装置97。在该站上,还有其它的橡胶条(1至12个)放到所产生的材料幅面上。可从上方和/或从下方进行放置。此外,常常要对材料幅面的外棱边进行镶边,也就是说,橡胶条外棱边放有余量并围绕橡胶棱边围一圈,以便包裹裸露在外棱边(=切割棱边)上的帘线丝。
在每一种情况下均应设置一个卷绕站98。在该站上将已经出现的材料幅面重新用一层用来防止粘黏的中间层卷绕到线圈上。这里也具有不同的实施例,从完全简单的单卷绕机(其中必须人工切割材料并卷绕在新的材料卷上),一直到全自动化的卷绕机(其中为材料处理根本就不需要操作介入)。
图31表示了框架式切割设备的第二个平面布置图,相当于图30上的平面布置图,但与图30不同的是,它具有一个分切机94。
除了开卷站84、运输装置、剪刀86、回拉系统87、输送装置10和拼接装置90以及选配的静置辊91外,这里还设置了一个所谓的分切机94。在此是指一个纵向分离装置,也就是说,在拼接装置90中所产生的长的材料幅面被分成两条。这便于提高机器产量,因为在这样一种实施例中,剪切成两条,输导到这里所设置的两个卷绕站98。分切机刀使用圆刀等。
在分切机94后面选配连接了两个放置装置97,但在每一种情况下均有两个卷绕站98。

Claims (28)

1.用于输送切割的、黏性的、细薄的切带(6)的输送装置,具有至少一条用来接受切带(6)并使之运动的输送线(11),其特征在于,在输送线(11)上方沿输送方向在接受切带(6)的位置与释放切带(6)的位置之间设置有可移动的调整装置(12),包括可拆卸地与切带(6)进行耦合的耦合装置(28),在下降后接受切带(6)的接受位置、提升的调整位置和下降后释放切带(6)的释放位置之间进行运动并可围绕一个垂直位于输送线(11)上的旋转轴(D)进行翻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调整装置在拖板(18)上线性运动,拖板(18)与设置在位置固定的导向框架(16)上的驱动装置(20)耦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驱动装置(20)是丝杠驱动器(21),包括可以通过驱动电机(22)进行旋转驱动且轴向位置固定的丝杠(24)和可以在丝杠上进行轴向运动的螺帽(25),其中拖板(18)与螺帽(25)耦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调整装置(12)具有将耦合装置(28)布置在其上的旋转框(27),旋转框通过一个形成旋转轴(D)的轴颈(39)与拖板(18)耦合,可以为耦合装置(28)相对于拖板(18)的翻转而进行翻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旋转框(27)上设置至少一个滑轨(65),当进行翻转时通过该滑轨将旋转框(27)支撑在拖板(18)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有用于使旋转框(27)相对于拖板(18)进行翻转的第一调节装置(34)。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调节装置(34)是调节气缸(35),一方面连接在拖板(18)上,另一方面连接在旋转框(27)上。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有耦合装置(28)的横梁(48)在旋转框(27)的至少一个第二调节装置上垂直运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横梁(48)通过两个线性导轨(42)在旋转框(27)上垂直运动,并通过一个或两个第二调节装置(44)运动。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一个或两个第三调节装置(46)在与第二调节装置(44)相反的方向上操作,使横梁(48)与一个或两个第二调节装置(44)一起垂直运动。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横梁(48)是呈U形管或矩形管(49)形式的长形中空体,耦合装置(28)通过至少一个第四调节装置(50)在接受位置与调整位置之间运动进出长形中空体。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有两个第四调节装置(50),使在横梁(48)中通过相应导轨(55)所输导的耦合装置(28)进行运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耦合装置(28)是磁条(52)或真空条。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磁条(52)具有大量单个磁体(54),或者真空条具有大量单个吸盘。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横梁(48)呈矩形管(49) 形式,横梁(48)具有对应于磁体(54)或吸盘数量的穿孔(57),磁体(54)或吸盘运动穿过这些穿孔。
16.根据权利要求9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一个或多个第二、第三或第四调节装置(44,46,50)为调节气缸(45,47,51)。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有用来探测切带(6)沿输送方向朝前棱边(13)的走向的探测装置(61),其中根据探测结果进行翻转。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有用来根据探测结果而控制第一调节装置(34)的控制装置。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探测装置(61)是光学探测装置。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探测装置(61)包括在耦合装置(28)区域内并布置在调整装置(12)上的反射板(62)以及多个在输送线下方布置成一排的光栅(63),切带被接受后切带朝前棱边(13)位于其上的反射板(62)即可以通过这些光栅进行运动。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探测装置(61)包括具有所属图像处理装置、用来探测切带朝前棱边的摄像机。
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了至少一个传感装置(64),当切带进入到通过耦合装置(28)接受切带的位置中时探测到切带朝前棱边(13),其中可以根据探测结果,控制输送线(11)的运行。
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输送线(11)下方设置了固定装置(33),当耦合装置(28)处于释放位置中和/或处于连接在释放位置后面的继续加工位置中,用来临时固定切带(6)。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固定装置或每个固定装置(33)包括可通过磁性或通过吸持而与切带(6)进行耦合的固定元件(58),该固定元件可在已经下降的静止位置与已经提升的固定位置之间通过调节装置(60)进行运动。
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输送线(11)为单节式,具有直通的输送区段,或者输送线(11)为两节式,具有前后连接的第一输送区段和第二输送区段(11a,11b),其中在第一输送区段(11a)上接受切带(6),在第二输送区段(11b)上释放切带。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调整装置(12)线性运动快于直通式输送区段或第一输送区段和第二输送区段(11a,11b),其中第二输送区段(11b)优选地快于第一输送区段(11a)。
27.用于切割和拼接黏性细薄材料的切带的装置,包括切割装置(2)和拼接装置(5)以及布置在两者之间的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输送装置(10)。
28.用于切割和拼接黏性细薄材料的钢帘线切带或帘布切带的装置,包括切割装置(2)和拼接装置(5)以及布置在两者之间的如前述权利要求1-26中任一项所述的输送装置(10)。
CN201920782176.5U 2019-04-12 2019-05-28 用于输送切割的黏性的细薄的切带的输送装置及用于切割和拼接黏性细薄材料的切带的装置 Active CN211056317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202019102104.7 2019-04-12
DE202019102104.7U DE202019102104U1 (de) 2019-04-12 2019-04-12 Fördereinrichtung zum Fördern geschnittener, dünner und klebriger Bandabschnitte, insbesondere Stahl- oder Textilcordbandabschnitte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056317U true CN211056317U (zh) 2020-07-21

Family

ID=665480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782176.5U Active CN211056317U (zh) 2019-04-12 2019-05-28 用于输送切割的黏性的细薄的切带的输送装置及用于切割和拼接黏性细薄材料的切带的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11056317U (zh)
DE (1) DE202019102104U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21108795A1 (de) 2021-04-08 2022-10-13 Karl Eugen Fischer Gesellschaft mit beschränkter Haftung Schneideinrichtung zum Schneiden schmaler Streifen von einem Materialband, insbesondere einem gummierten Materialband
CN114872118B (zh) * 2022-06-01 2024-05-10 河南信烽通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自动上下料功能的分板机
CN117206667B (zh) * 2023-11-06 2024-02-27 车城智能装备(武汉)有限公司 一种带裁切装置的焊装生产线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7025384B3 (de) 2007-05-30 2008-11-20 Karl Eugen Fischer Gmbh Schneideeinrichtung zum Schneiden von Bandmaterial, insbesondere von Textil- oder Stahlcordbändern und Vorrichtung zum Schneiden und Spleißen von Bandmaterial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202019102104U1 (de) 2019-04-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056317U (zh) 用于输送切割的黏性的细薄的切带的输送装置及用于切割和拼接黏性细薄材料的切带的装置
KR100995355B1 (ko) 스트립 재료, 특히 섬유 또는 강철 로프 스트립을 절단하는 절단 장치
JP3625483B2 (ja) ストリップ材の整列スプライス装置及び方法
KR101504952B1 (ko) 코드밴드용 중첩 스플라이싱 장치
EP0427408A2 (en) Continuous winder for web materials
KR100891033B1 (ko) 점착성 밴드의 밴드 부분을 절단 및 접합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US4489900A (en) Apparatus for automatically cutting and winding sheet material
EP0376105B1 (en) Server system for rubberized sheets
CN107792708B (zh) 用于输送连续带的输送装置
CN112520108B (zh) 一种玻纤纱团高效裹膜装置
CN212070559U (zh) 用于切割带材料的切割装置
KR101077668B1 (ko) 버핑 시스템
CN109689547B (zh) 用于转换双层纸巾幅的纸巾转换机的供给单元
US4993334A (en) Sewing station for pieces of material
JP2001505860A (ja) コイルまたはリール形成用連続平坦部材巻き上げ装置
US6346163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sheet members
KR102143732B1 (ko) 자동 필름 권취 장치
KR102219005B1 (ko) 코드 밴드 절단용 슬리터
KR101819866B1 (ko) 모헤어 권취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한 모헤어 제조 장치
CN108790231B (zh) 切割连续带、特别是钢丝帘线带或织物帘线带的切割设备
JPH06238772A (ja) オートスプライス装置
JP2003276915A (ja) 巻取部自動切替装置
CN111285162A (zh) 纠偏装置、纠偏系统及纠偏方法
JP2814277B2 (ja) スリッターリワインダー
JPH0584849A (ja) 帯状材料の自動供給貼付け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