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054055U - 顶模结构以及塔架模具 - Google Patents

顶模结构以及塔架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054055U
CN211054055U CN201921835507.3U CN201921835507U CN211054055U CN 211054055 U CN211054055 U CN 211054055U CN 201921835507 U CN201921835507 U CN 201921835507U CN 211054055 U CN211054055 U CN 2110540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ng body
positioning
inner ring
structure according
support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83550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艳军
刘晨光
郝华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Tianbin High Tech Wind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Tianbin High Tech Wind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Tianbin High Tech Wind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Tianbin High Tech Wind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83550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0540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0540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0540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rms Removed On Construction Sites Or Auxiliary Member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顶模结构以及塔架模具,顶模结构包括:支撑本体,包括内环体以及套设于内环体并与内环体间隔设置的外环体;辅助安装件,连接于内环体以及外环体之间;定位件,连接于支撑本体且数量为两个以上,两个以上定位件在支撑本体的周向上相互间隔,在支撑本体的径向上,每个定位件至少部分凸出于支撑本体且凸出的部分具有定位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顶模结构以及塔架模具,顶模结构能够利于浮浆的排出,保证塔架成型效果,且体积小,重量轻,便于与内模和/或外模之间的连接。

Description

顶模结构以及塔架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顶模结构以及塔架模具。
背景技术
随着风电行业的不断发展,混凝土塔架作为一种新兴结构在风力发电机组中广泛使用,其具有强度高,耐久性强,不易损坏免维护等优点,因此近年来常被采用。
现有的混凝土塔架一般采用有现浇和预制两种制作方式。预制方式适合大批量的项目使用,而风力发电机组一般需要的塔筒段数很多,符合大批量的原则,因此经常采用预制方式。然而,现有技术中用于生产混凝土塔架的模具,其顶模结构与内模和/或外模之间的定位困难,影响混凝土塔架的成型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顶模结构以及塔架模具,顶模结构便于与内模和/或外模之间的连接定位,保证塔架的成型效果。
一方面,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顶模结构,包括:支撑本体,包括内环体以及套设于内环体并与内环体间隔设置的外环体;辅助安装件,连接于内环体以及外环体之间;定位件,连接于支撑本体且数量为两个以上,两个以上定位件在支撑本体的周向上相互间隔,在支撑本体的径向上,每个定位件至少部分凸出于支撑本体且凸出的部分具有定位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辅助安装件包括两个以上安装单体,两个以上安装单体在周向上彼此间隔设置,相邻两个安装单体之间形成有开口槽,每个安装单体在径向上的一端与内环体连接且另一端与外环体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辅助安装件具有沿着支撑本体的轴向贯穿的开口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安装单体呈多边形板状结构,至少一个安装单体上设置有沿着轴向延伸的通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定位件包括第一凸出部以及第二凸出部,第一凸出部向远离外环体的方向凸出于内环体,第二凸出部向远离内环体的方向凸出于外环体,第一凸出部以及第二凸出部上分别设置有定位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第一凸出部以及第二凸出部在径向上相对设置,定位件还包括转接部,转接部连接于第一凸出部以及第二凸出部之间并与第一凸出部以及第二凸出部为一体式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第一凸出部、第二凸出部以及转接部整体呈板状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定位部包括定位孔、定位销以及定位螺栓中的至少一者;和/或,辅助安装件位于支撑本体的在轴向的一端,两个以上定位件均位于支撑本体在轴向的另一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内环体以及外环体分别为实体金属环,或者,内环体以及外环体分别为环形桁架;支撑本体在其自身的周向上由多个支撑单元沿着周向拼接形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顶模结构进一步包括连接于支撑本体的连接组件,连接组件包括相对设置且彼此可拆卸连接的第一连接部以及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与相邻两个支撑单元中的一者相连接,第二连接部与相邻两个支撑单元中的另一者相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顶模结构进一步包括加强件,第一连接部与支撑单元的连接处设置有加强件,和/或,第二连接部与支撑单元的连接处设置有加强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顶模结构还进一步包括间距调节件;间距调节件连接于定位件远离辅助安装件的表面,沿远离辅助安装件的方向,间距调节件在径向上的尺寸逐渐减小;
或者,间距调节件连接于支撑本体,沿远离支撑本体的方向,间距调节件在径向上的尺寸逐渐减小。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间距调节件为具有预定变形量的柔性结构体或者包覆有柔性层。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顶模结构进一步包括撑开件,撑开件设置于内环体的内侧,撑开件包括多个沿着周向依次设置的撑杆,撑杆的一端汇聚于内环体的中心,撑杆的另一端彼此间隔并分别与内环体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顶模结构进一步包括加固件,加固件包括多个设置于内环体与外环体之间的加强杆;加强杆的一端与内环体连接且另一端与外环体连接;或者,加强杆的一端与内环体以及外环体的一者连接,且另一端与定位件连接。
另一方面,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塔架模具,包括:内模,呈筒状结构;外模,套设与内模并与内模之间形成环形浇筑空间;底模,设置于内模的高度方向的一端并与内模以及外模连接;上述的顶模结构,顶模结构与底模相对设置并通过定位部与内模和/或外模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顶模结构以及塔架模具,顶模结构包括支撑本体、辅助安装件以及定位件,支撑本体包括间隔设置的内环体以及外环体,而辅助安装件连接于内环体与外环体之间,能够限定内环体与外环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并且相应设置的两个以上间隔排布的定位件,能够利于顶模结构与内模和/或外膜之间的安装定位,保证塔架成型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将参考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优点和技术效果。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塔架模具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塔架模具的俯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顶模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顶模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顶模结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所示结构的侧面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顶模结构的剖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定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的顶模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其中:
100-顶模结构;
10-支撑本体;11-内环体;12-外环体;10a-支撑单元;
20-辅助安装件;21-安装单体;211-通孔;22-开口槽;
30-定位件;31-第一凸出部;32-第二凸出部;33-转接部;34-定位部;
40-连接组件;41-第一连接部;42-第二连接部;43-螺栓;44-定位销;
50-加强件;
60-间距调节件;
70-撑开件;71-撑杆;
80-加固件;81-加强杆;
200-内模;300-外模;400-底模;500-浇筑空间;
X-轴向;Y-周向;Z-径向。
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提出了许多具体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全面理解。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很明显的是,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更好的理解。在附图和下面的描述中,至少部分的公知结构和技术没有被示出,以便避免对本实用新型造成不必要的模糊;并且,为了清晰,可能夸大了部分结构的尺寸。此外,下文中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例中。
下述描述中出现的方位词均为图中示出的方向,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顶模结构以及塔架模具的具体结构进行限定。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图1至图9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顶模结构以及塔架模具进行详细描述。
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塔架模具,包括:内模200、外模300、底模400以及顶模结构100,内模200呈筒状结构,外模300套设于内模200并与内模200之间形成环形浇筑空间500,底模400设置于内模200的高度方向的一端并与内模200以及外模300连接,顶模结构100与底模400相对设置并与内模200和/或外模300连接。通过向浇筑空间500内灌注浆料并使其固化,能够成型塔架或者成型组成塔架的塔筒段。
为了更好的满足塔架的成型要求,可选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新型的顶模结构100,以下将结合图3至图9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顶模结构100进行详细介绍。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顶模结构100,包括支撑本体10、辅助安装件20以及定位件30,支撑本体10包括内环体11以及套设于内环体11并与内环体11间隔设置的外环体12。辅助安装件20连接于内环体11以及外环体12之间,定位件30连接于支撑本体10且数量为两个以上,两个以上定位件30在支撑本体10的周向Y上相互间隔,在支撑本体10的径向Z上,每个定位件30至少部分凸出于支撑本体10且凸出的部分具有定位部34。顶模结构100在应用至塔架模具时,可以通过定位部34与内模200和/或外模300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顶模结构100,定位部34的设置,还能够便于顶模结构100与塔架模具的内膜和/或外模300之间的连接定位。
可选的,内环体11以及外环体12可以分别为实体金属环结构,内环体11以及外环体12采用上述形式,结构简单,易于成型,且重量轻,成本低廉。
请一并参阅图4至图6,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支撑本体10在其自身的周向Y上由多个支撑单元10a沿着周向Y拼接形成,通过上述设置,使得每个支撑单元10a的质量较小,能够便于安装以及使用,即使不用机械设备,纯人工操作,也能很快的安装和拆卸,而因为每个支撑单元10a质量都很小,也不易造成变形等。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顶模结构100进一步包括连接于支撑本体10的连接组件40,连接组件40包括相对设置且彼此可拆卸连接的第一连接部41以及第二连接部42,第一连接部41与相邻两个支撑单元10a中的一者相连接,第二连接部42与相邻两个支撑单元10a中的另一者相连接。通过设置连接组件40,能够便于相邻两个支撑单元10a之间的连接,同时,还能够保证相邻两个支撑单元10a之间连接的可靠性。
可选的,第一连接部41以及第二连接部42均可以为片状结构,第一连接部41以及第二连接部42彼此之间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相互连接,当然,在一些其他的示例中,也可以采用可拆卸连接,第一连接部41以及第二连接部42上可以设置有沿着支撑本体10的周向Y上贯通的连接孔,第一连接部41以及第二连接部42彼此之间可以通过螺栓43以及定位销44等连接件相互连接,螺栓43提供拉力,定位销44可以保证每片之间的定位精准,防止因分片过多而导致累计变形造成误差。
在一些可选的示例中,顶模结构100进一步包括加强件50,第一连接部41与支撑单元10a的连接处设置有加强件50,和/或,第二连接部42与支撑单元10a的连接处设置有加强件50。通过设置加强件50,可以提高第一连接部41与支撑单元10a之间的连接强度和/或第二连接部42于支撑单元10a之间的连接强度,进而保证支撑本体10整体的可靠性。
在具体实施时,加强件50可以为片状结构体,具体可以为加强筋等结构,其可以为三角形等多边形板状结构体,只要能够起到加强作用且便于与第一连接部41、第二连接部42以及支撑单元10a之间的连接即可。
请继续参阅图2至图6,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上述各实施例的顶模结构100,辅助安装件20具有沿着支撑本体10的轴向X贯穿的开口槽22,在应用至塔架模具时,顶模结构100可以通过开口槽22与浇筑空间500相互连通。通过上述设置,能够利于浮浆的排出,保证塔架成型效果。
可选的,辅助安装件20可以包括两个以上安装单体21,两个以上安装单体21在周向Y上彼此间隔设置,相邻两个安装单体21之间形成有开口槽22,每个安装单体21在径向Z上的一端与内环体11连接且另一端与外环体12连接。辅助安装件20采用上述结构形式,既能够保证对塔架浇筑成型时一些辅助构件的安装,保证浮浆的排出,同时还能够使得整个顶模结构100质量轻便,并且,辅助安装件20的设置还能够对内环体11以及外环体12的相对距离进行限制,更好的保证塔架的成型要求。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安装单体21呈多边形板状结构,至少一个安装单体21上设置有沿着轴向X延伸的通孔211。安装单体21采用上述形式,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便于与内环体11以及外环体12之间连接,通孔211的设置能够更好的满足塔架在成型时锚栓等一些杆件的安装,并且还能够进一步减轻顶模结构100的质量,降低其在安装以及塔架成型时变形的概率。
请一并参阅图2至图7,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上述各实施例的顶模结构100,其定位件30可以包括第一凸出部31以及第二凸出部32,第一凸出部31向远离外环体12的方向凸出于内环体11,第二凸出部32向远离内环体11的方向凸出于外环体12,第一凸出部31以及第二凸出部32上分别设置有定位部34。通过上述设置,能够通过第一凸出部31上的定位部34与内模200连接,能够通过第二凸出部32上的定位部34与外模300连接。此整体可以保证构件固定在上能够保证竖向不会发生位移,同时将顶模结构100连接在内、外模300上口处,且利用定位销44等构件,准确定位,由此可以准确的将顶模结构100与内、外模30周向Y和径向Z定位。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凸出部31以及第二凸出部32在径向Z上相对设置,定位件30还包括转接部33,转接部33连接于第一凸出部31以及第二凸出部32之间并与第一凸出部31以及第二凸出部32为一体式结构。通过上述设置,便于第一凸出部31以及第二凸出部32的设置,同时便于与内环体11以及外环体12之间的连接,还能够便于第一凸出部31以及第二凸出部32的成型,进一步保证支撑本体10整体与内模200以及外模300连接时,受力的均匀性。
请一并参阅图8,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凸出部31、第二凸出部32以及转接部33整体呈板状结构。通过上述设置,使得第一凸出部31、第二凸出部32以及转接部33整体结构简单,便于成型,且成本低廉、质量轻便。
可选的,定位部34包括定位孔、定位销以及定位螺栓中的至少一者,通过上述设置,能够便于与内模200、外模300之间的连接。
如图6、图7所示,可选的,辅助安装件20位于支撑本体10的在轴向X的一端,两个以上定位件30均位于支撑本体10在轴向X的另一端。通过上述设置,能够使得辅助安装件20以及两个以上定位件30彼此能够进行避让,便于二者在支撑本体10上的安装,保证二者与支撑本体10之间连接的可靠性以及二者各自功能的实现。在顶模结构100应用至塔架模具时,辅助安装件20可以位于支撑本体10远离浇筑空间500的一侧,而定位件30位于支撑本体10靠近浇筑空间500的一侧,当然,在一些其他的示例中,辅助安装件20可以位于支撑本体10靠近浇筑空间500的一侧,而定位件30位于支撑本体10远离浇筑空间500的一侧,均可满足塔架的成型要求。
请继续参阅图2至图8,可选的,上述各实施例的顶模结构100还进一步包括间距调节件60,间距调节件60连接于定位件30远离辅助安装件20的表面,通过设置间距调节件60,能够控制壁厚,在安装顶模结构100时,下部是内模200以及外模300,上口需要对内模200以及外模300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进行定位,此时周向Y可以通过顶模结构100来定位,因为顶模结构100和内模200以及外模300有周向定位使用的定位件30,可以将顶模结构100与内模200以及外模300进行周向定位,因此通过传导的作用,只要顶模结构100强度足够,既可以起到内模200以及外模300周向定位和限位传递作用,进而进行内模200以及外模300的周向定位。此时需要进行径向Z定位,径向Z定位时,一般是从中心点测量引线到内模200处,控制内模200位置,外模300定位通过内模200位置加上壁厚来控制,因此此时需要控制壁厚。在内外模300之间控制壁厚,就需要用到间距调节件60,间距调节件60在径向Z上的长度为壁厚控制值和允许制造误差的和,以更好的控制内环体11以及外环体12之间的距离。
可选的,沿远离辅助安装件20的方向,间距调节件60在径向Z上的尺寸逐渐减小。因为斜坡可以利于混凝土与构件脱开,通过上述设置,便于塔架成型后的脱模。
可选的,间距调节件60为具有预定变形量的柔性结构体或者包覆有柔性层。通过上述设置,能够防止因间距调节件60强度过高且在壁厚调整过程中,由于拉力过大导致间距调节件60对应内模200以及外模300面板位置损害。
请一并参阅图9,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各实施例的顶模结构100进一步包括撑开件70,撑开件70设置于内环体11的内侧,撑开件70包括多个沿着周向Y依次设置的撑杆71,撑杆71的一端汇聚于内环体11的中心,撑杆71的另一端彼此间隔并分别与内环体11连接。通过设置撑开件70,能够有效的防止顶模结构100在径向Z方向因为工作或者吊装时,因受外力作用而导致径向Z有变形,进而保证塔架成型的可靠性。
请继续参阅图4至图9,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顶模结构100进一步包括加固件80,加固件80包括多个设置于内环体11与外环体12之间的加强杆81,加强杆81的一端与内环体11连接且另一端与外环体12连接。通过设置加固件80,能够进一步提高顶模结构100整体的强度,防止顶模结构100变形,进而提高顶模结构100整体的稳定性。
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其他的示例中,加强杆81的一端还可以与内环体11以及外环体12的一者连接,且另一端与定位件30连接,同样能够达到提高顶模结构100整体强度以及稳定性能的要求。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各实施例的顶模结构100,间距调节件60连接于定位件30远离辅助安装件20的表面为例进行举例说明,此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但不限于此,在一些其他的示例中,间距调节件60还可以连接于支撑本体10,沿远离支撑本体10的方向,间距调节件60在径向Z上的尺寸逐渐减小,同样能够满足调节要求。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各实施例的顶模结构100,其内环体11以及外环体12均是以采用实体金属环为例进行举例说明的,此为一种可选的方式,在一些其他的示例中,内环体11以及外环体12还可以采用环形桁架,不仅能够满足顶模的强度要求,同时质量轻便,能够进一步降低顶模结构100的重量,便于模具的成型。
由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顶模结构100,因其包括支撑本体10、辅助安装件20以及定位件30,支撑本体10包括间隔设置的内环体11以及外环体12,而辅助安装件20连接于内环体11与外环体12之间,能够限定内环体11与外环体12之间的相对位置,同时辅助安装件20上设置的开口槽22能够减轻重量,且能够对浮浆进行避让,使其从开口槽22流出,并且相应设置的两个以上间隔排布的定位件30,能够利于顶模结构100与内模200和/或外膜之间的安装定位,保证塔架成型效果。
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塔架模具,因其包括上述各实施例的顶模结构100,因此,便于组装成型以及浮浆的流出,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且能够保证塔架的成型效果,易于推广使用。
虽然已经参考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Claims (16)

1.一种顶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本体(10),包括内环体(11)以及套设于所述内环体(11)并与所述内环体(11)间隔设置的外环体(12);
辅助安装件(20),连接于所述内环体(11)以及所述外环体(12)之间;
定位件(30),连接于所述支撑本体(10)且数量为两个以上,两个以上所述定位件(30)在所述支撑本体(10)的周向(Y)上相互间隔,在所述支撑本体(10)的径向(Z)上,每个所述定位件(30)至少部分凸出于所述支撑本体(10)且凸出的部分具有定位部(3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安装件(20)具有沿着所述支撑本体(10)的轴向(X)贯穿的开口槽(2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顶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安装件(20)包括两个以上安装单体(21),两个以上所述安装单体(21)在所述周向(Y)上彼此间隔设置,相邻两个所述安装单体(21)之间形成有所述开口槽(22),每个所述安装单体(21)在所述径向(Z)上的一端与所述内环体(11)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外环体(12)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顶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单体(21)呈多边形板状结构,至少一个所述安装单体(21)上设置有沿着所述轴向(X)延伸的通孔(21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件(30)包括第一凸出部(31)以及第二凸出部(32),所述第一凸出部(31)向远离所述外环体(12)的方向凸出于所述内环体(11),所述第二凸出部(32)向远离所述内环体(11)的方向凸出于所述外环体(12),所述第一凸出部(31)以及所述第二凸出部(32)上分别设置有所述定位部(3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顶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出部(31)以及所述第二凸出部(32)在所述径向(Z)上相对设置,所述定位件(30)还包括转接部(33),所述转接部(33)连接于所述第一凸出部(31)以及所述第二凸出部(32)之间并与所述第一凸出部(31)以及所述第二凸出部(32)为一体式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顶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出部(31)、所述第二凸出部(32)以及所述转接部(33)整体呈板状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34)包括定位孔、定位销以及定位螺栓中的至少一者;
和/或,所述辅助安装件(20)位于所述支撑本体(10)的在轴向(X)的一端,两个以上所述定位件(30)均位于所述支撑本体(10)在所述轴向(X)的另一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环体(11)以及所述外环体(12)分别为实体金属环,或者,所述内环体(11)以及所述外环体(12)分别为环形桁架;
所述支撑本体(10)在其自身的所述周向(Y)上由多个支撑单元(10a)沿着所述周向(Y)拼接形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顶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模结构(100)进一步包括连接于所述支撑本体(10)的连接组件(40),所述连接组件(40)包括相对设置且彼此可拆卸连接的第一连接部(41)以及第二连接部(42),所述第一连接部(41)与相邻两个所述支撑单元(10a)中的一者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42)与相邻两个所述支撑单元(10a)中的另一者相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顶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模结构(100)进一步包括加强件(50),所述第一连接部(41)与所述支撑单元(10a)的连接处设置有所述加强件(50),和/或,所述第二连接部(42)与所述支撑单元(10a)的连接处设置有所述加强件(50)。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任意一项所述的顶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模结构(100)还进一步包括间距调节件(60);
所述间距调节件(60)连接于所述定位件(30)远离所述辅助安装件(20)的表面,沿远离所述辅助安装件(20)的方向,所述间距调节件(60)在所述径向(Z)上的尺寸逐渐减小;
或者,所述间距调节件(60)连接于所述支撑本体(10),沿远离所述支撑本体(10)的方向,所述间距调节件(60)在所述径向(Z)上的尺寸逐渐减小。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顶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间距调节件(60)为具有预定变形量的柔性结构体或者包覆有柔性层。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任意一项所述的顶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模结构(100)进一步包括撑开件(70),所述撑开件(70)设置于所述内环体(11)的内侧,所述撑开件(70)包括多个沿着所述周向(Y)依次设置的撑杆(71),所述撑杆(71)的一端汇聚于所述内环体(11)的中心,所述撑杆(71)的另一端彼此间隔并分别与所述内环体(11)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任意一项所述的顶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模结构(100)进一步包括加固件(80),所述加固件(80)包括多个设置于所述内环体(11)与所述外环体(12)之间的加强杆(81);
所述加强杆(81)的一端与所述内环体(11)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外环体(12)连接;
或者,所述加强杆(81)的一端与所述内环体(11)以及所述外环体(12)的一者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定位件(30)连接。
16.一种塔架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内模(200),呈筒状结构;
外模(300),套设与所述内模(200)并与所述内模(200)之间形成环形浇筑空间(500);
底模(400),设置于所述内模(200)的高度方向的一端并与所述内模(200)以及所述外模(300)连接;
如权利要求1至15任意一项所述的顶模结构,所述顶模结构(100)与底模(400)相对设置并通过所述定位部(34)与所述内模(200)和/或所述外模(300)连接。
CN201921835507.3U 2019-10-29 2019-10-29 顶模结构以及塔架模具 Active CN2110540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35507.3U CN211054055U (zh) 2019-10-29 2019-10-29 顶模结构以及塔架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35507.3U CN211054055U (zh) 2019-10-29 2019-10-29 顶模结构以及塔架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054055U true CN211054055U (zh) 2020-07-21

Family

ID=715948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835507.3U Active CN211054055U (zh) 2019-10-29 2019-10-29 顶模结构以及塔架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05405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347929U (zh) 防撞护栏模板结构以及防撞护栏浇筑系统
CN206289959U (zh) 混凝土模板结构以及墙体浇筑设备
CN211054055U (zh) 顶模结构以及塔架模具
CN106640545B (zh) 过渡连接件、混凝土塔架、混凝土塔架建造方法
KR102089758B1 (ko) 기둥단위 지지구조를 가진 역타공법용 거푸집 지지구조 및 이를 이용한 지하구조물의 시공방법
CN115234445A (zh) 风电塔筒、风电塔筒的基础及其施工工艺
CN211030588U (zh) 装配式钢台座
CN211306810U (zh) 预制塔筒的浇筑组件和预制塔筒的浇筑装置
KR20190089355A (ko) 거푸집 패널 조립용 연결패널 및 그 연결패널을 이용한 거푸집 패널 조립구조
KR101942191B1 (ko) 프리캐스트 구조물 천단부 자동 각도 조절이 가능한 멀티 금형 몰드
CN218928144U (zh) 楼梯模具及预制混凝土构件生产线
CN219486046U (zh) 凸窗模具
CN116749315B (zh) 一种装配式帽梁模具
CN214946842U (zh) 一种电力顶管止胶台定位装置
CN219469462U (zh) 混凝土预制构件锚固式旋转起吊埋件
CN115233902B (zh) 一种装配式预制梁、成型模具及其预制梁的加工工艺
CN219033213U (zh) 一种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接桩连接装置
CN220247651U (zh) 一种核心筒环向加固桁架
CN212248214U (zh) 一种混凝土摩擦桩
KR101915184B1 (ko) 콘크리트 구조물의 줄눈 형성부재
CN220057602U (zh) 一种装配式预制箱梁
CN218597089U (zh) 一种造槽机可滑移内模板系统
CN218748419U (zh) 一种实心方桩的模具及预应力实心方桩
CN211306816U (zh) 预制塔筒的端面模板
CN219298006U (zh) 装配式侧模板和连续梁浇筑模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