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051793U - 一种雾化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雾化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051793U
CN211051793U CN201921104195.9U CN201921104195U CN211051793U CN 211051793 U CN211051793 U CN 211051793U CN 201921104195 U CN201921104195 U CN 201921104195U CN 211051793 U CN211051793 U CN 2110517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atomizing
liquid inlet
pool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10419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尊峰
方平
阮志远
盛凯丽
张芸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owei Shanghai Bio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owei Shanghai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owei Shanghai Bio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owei Shanghai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10419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0517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0517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05179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雾化器,所述雾化器包括动力单元、储液单元和外壳体,所述储液单元位于所述雾化器的下部,所述动力单元位于所述储液单元的上方,所述外壳体包覆在所述动力单元的外围:所述储液单元包括正置的瓶身,所述瓶身与外壳体连接,所述储液单元上设有第一进液口;所述动力单元包括电池、雾化装置和泵总成,所述雾化装置上设有雾化池和雾化片,所述雾化池通过进液管与所述泵总成的出液端相连通,所述泵总成的进液端通过所述第一进液口与所述瓶身相连通,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雾化器具有能够避免棉棒变色、产生异味、混味和雾化器漏液,且结构简单、装配快捷,能够对出雾量进行调节的优势。

Description

一种雾化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体雾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雾化器。
背景技术
目前,在雾化器领域,为达到将液体雾化的目的,常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第一,采用棉棒作为吸液通道,然后将棉棒吸收的液体雾化,这种方法的主要缺点在于棉棒,尤其是棉芯容易变色、产生异味并且容易混淆不同味道;第二,将液瓶倒置在雾化装置上方,采用液体在上的方式,通过重力或压强等作用将液体输入雾化装置,这种液瓶在上、机身在下的雾化器普遍存在漏液问题。此外,现有雾化器还存在结构复杂、装配繁琐、出雾量大小调节不便等问题,以上缺点严重影响了消费者的使用体验。
有鉴于此,提供一种能够避免棉棒变色、产生异味、混味和雾化器漏液,且结构简单、装配快捷,能够对出雾量进行调节的雾化器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雾化器,以解决现有雾化器容易出现棉棒变色、产生异味、混味和雾化器漏液,且结构复杂、装配繁琐、出雾量调节不便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雾化器,所述雾化器包括动力单元、储液单元和外壳体,所述储液单元位于所述雾化器的下部,所述动力单元位于所述储液单元的上方,所述外壳体包覆在所述动力单元的外围:
所述储液单元包括正置的瓶身,所述瓶身与所述外壳体连接,所述储液单元上设有第一进液口;
所述动力单元包括电池、雾化装置和泵总成,所述电池向所述泵总成提供电能,所述雾化装置上设有雾化池和雾化片,所述雾化池通过进液管与所述泵总成的出液端相连通,所述泵总成的进液端通过所述第一进液口与所述瓶身相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体包括主壳体、上盖和底盖,所述主壳体环绕在所述动力单元外围,所述主壳体为内部中空的圆柱形结构,所述上盖盖合在所述动力单元的上侧,所述底盖支撑在所述动力单元的下侧。
进一步的,所述瓶身内的液体通过所述动力单元进入所述雾化池内,所述雾化池内的部分液体被所述雾化片雾化,剩余液体回流至所述瓶身内。
进一步的,所述雾化池包括进液池和回液池,所述雾化池内部中空,所述进液池套设在所述雾化池的内部,在所述进液池与所述雾化池之间形成环形的凹槽,所述环形的凹槽即为所述回液池。
进一步的,所述雾化池为内部中空的腔体,所述雾化池上设有第四进液口和第一回液口,所述雾化池内的液体从所述第四进液口喷出后,部分与所述雾化片接触,被所述雾化片雾化,剩余液体通过所述第一回液口回流至所述瓶身内。
进一步的,所述进液池上设有第四进液口,所述回液池的底部设有第一回液口。
进一步的,所述泵总成具有泵头连接件,所述泵头连接件包括基座和输送部,所述基座上设有进液腔和出液腔,所述输送部上设有第二进液口;所述进液腔的一侧与所述第二进液口相连通,另一侧通过进液伞阀与隔膜仓相连通;所述出液腔的一侧通过出液伞阀与所述隔膜仓相连通,另一侧设有第三进液口,所述第三进液口与所述第四进液口相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泵头连接件上设有相互连通的第二回液口和第三回液口,所述第一回液口与所述第二回液口相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瓶身具有瓶口,所述瓶口上盖合有内盖,所述内盖上设有第一进液口和第四回液口,所述第二进液口与所述第一进液口相连通,所述第三回液口与所述第四回液口相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内盖上设有多个第四回液口,所述输送部上设有排气通道,所述排气通道为通孔,所述排气通道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排气通道的第一端位于所述输送部远离所述基座的一侧;第二端位于所述输送部的环形侧面上,所述排气通道的第一端通过其中一个所述第四回液口与所述瓶身内部连通,所述排气通道的第二端与所述输送部的外部大气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动力单元还包括电路板和开关,所述电路板分别与所述开关和泵总成相连接,所述开关能够控制所述泵总成的启停,所述开关设有开关键和多个工作档。
进一步的,所述进液池的上端与所述雾化片反面之间的距离≤1mm,所述进液池的内径≥1mm。
进一步的,所述雾化器还包括配重块,所述配重块与电池相对设置在所述外壳体内。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雾化器具有能够避免棉棒变色、产生异味、混味和雾化器漏液,且结构简单、装配快捷,能够对出雾量进行调节的优势。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雾化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雾化器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雾化器在另一视角下的爆炸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雾化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拆除主壳体和底盖后);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雾化器中动力单元和上盖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雾化器中动力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雾化器中动力单元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雾化器中动力单元的爆炸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泵总成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泵总成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A-A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泵总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泵总成的爆炸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泵头连接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密封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泵头连接件与密封件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储液单元的爆炸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内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内盖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外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外盖在另一视角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泵总成与外壳体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2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内盖与外壳体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2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雾化池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雾化池在另一视角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外壳体,11-主壳体,12-上盖,121-出雾口,13-开关帽,14-底盖,141-连接环,142-底盖旋转连接部,2-动力单元,21-电池,211-泡棉,22-电路板,221-USB接口,23-配重块,24-雾化装置,241-密封圈,242-雾化片,243-密封垫,244-雾化池,245-进液池,246-回液池,247-第四进液口,248-第一回液口,25-泵总成,251-电机,252-凸轮安装座,253-隔膜安装座,254-阀座,255-泵头连接件,2551-基座,2552-输送部,2553-第三进液口,2554-第二回液口,2555-第二进液口,2556-第三回液口,2557-注塑孔,2558-进液腔,2559-出液腔,256-密封件,2561-密封环,2562-密封片,2563-连接柱,257-隔膜,258-进液伞阀,259-出液伞阀,26-开关,27-进液管,28-回液管,3-储液单元,31-瓶身,32-出液管,33-内盖,331-内盖旋转连接部,332-凹槽,333-第一进液口,334-第四回液口,34-外盖,341-外盖旋转连接部,35-密封件,351-密封部,352-手撕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25所示,一种雾化器,所述雾化器包括动力单元2、储液单元3和外壳体1,所述储液单元3位于所述雾化器的下部,所述动力单元2位于所述储液单元3的上方,所述外壳体1包覆在所述动力单元2的外围。
进一步的,所述储液单元3包括正置的瓶身31,所述瓶身31内部装入待雾化的液体,所述瓶身31具有瓶口,所述瓶口上盖合内盖33,所述内盖33的内侧与所述瓶口连接,所述内盖33的外侧与所述外壳体1连接,所述内盖33上设有第一进液口333。所述瓶身31正置在所述雾化器的下部,避免了储液瓶倒置带来的漏液的风险。
所述动力单元2包括电池21、雾化装置24和泵总成25,所述电池21向所述泵总成25提供电能,所述雾化装置24上设有雾化池244和雾化片242,所述雾化池244通过进液管27与所述泵总成25的出液端相连通,所述泵总成25的进液端通过所述第一进液口333与所述瓶身31相连通,所述泵总成25的进液端通过所述第一进液口333吸入所述瓶身31内的液体后,通过所述泵总成25的出液端和进液管27进入所述雾化池244内,被所述雾化片242雾化。通过泵总成25将储液单元3中的液体泵送至雾化装置24内进行雾化,避免了棉棒等的使用,因此可以避免棉棒变色、产生异味或容易混淆不同味道的缺点。
进一步的,所述雾化片242为微孔压电振动片,通过所述雾化片242的振动,所述雾化池244内的液体将会以水雾的形式雾化、喷出。
所述外壳体1包括主壳体11、上盖12和底盖14,所述主壳体11环绕在所述动力单元2外围,所述主壳体11为内部中空的圆柱形结构。所述上盖12盖合在所述动力单元2的上侧,所述底盖14支撑在所述动力单元2的下侧。所述主壳体11和上盖12可以一体成型或分别制备后装配到一起,此时,雾化器内部的部件从下侧装入;所述主壳体11和底盖14也可以一体成型或分别制备后装配到一起,时,雾化器内部的部件从上侧装入。
进一步的,所述泵总成25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电机251、凸轮安装座252、隔膜安装座253、阀座254和泵头连接件255,所述凸轮安装座252内设有凸轮,所述隔膜安装座253内设有隔膜257,所述凸轮与所述隔膜257相连接,并能够在所述电机251的驱动下,带动所述隔膜257内的各隔膜仓周期性的压缩或膨胀,以排出或吸入液体。所述阀座254上设有进液伞阀258和出液伞阀259,所述隔膜257内的每一个隔膜仓均设有与其一一对应的进液伞阀258和出液伞阀259,当所述隔膜仓的容积变大,发生膨胀时,所述进液伞阀258在两侧压强差的作用下打开,使得所述隔膜仓能够吸入液体;当所述隔膜仓的容积变小,被压缩时,所述出液伞阀259在两侧压强差的作用下打开,使得所述隔膜仓能够排出液体。
更进一步的,所述泵头连接件255包括基座2551和输送部2552,所述基座2551上设有进液腔2558和出液腔2559,所述输送部2552上设有第二进液口2555,所述进液腔2558的一侧与所述第二进液口2555相连通,另一侧通过进液伞阀258与所述隔膜仓相连通;所述出液腔2559的一侧通过出液伞阀259与所述隔膜仓相连通,另一侧设有第三进液口2553,所述出液腔2559通过所述第三进液口2553与所述进液管27的一端相连通,所述进液管27的另一端与所述雾化池244相连通。其中,液体从所述二进液口2555进入,从所述第三进液口2553排出,因此,所述第二进液口2555所在的一端即为所述泵总成25的进液端,所述第三进液口2553所在的一端即为所述泵总成25的出液端。
进一步的,所述动力单元2还包括电路板22和开关26,所述电路板22分别与所述开关26和泵总成25相连接,所述开关26能够控制所述泵总成25的启停。所述泵总成25位于所述电路板22的下侧,所述开关26位于所述电路板22的上侧,所述开关26的控制键穿过所述上盖12之后,与设置在上盖12上的开关帽13卡固连接,通过旋转所述开关帽13,可以调控所述开关26的开合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雾化器还包括配重块23,所述配重块23和电池21分别位于所述雾化器的两侧,所述配重块23的设置,可以避免电池21的重量过大,带来的雾化器容易倾倒的问题。
更进一步的,所述上盖12上设有出雾口121,所述雾化装置24中的雾化片242位于所述出雾口121的下侧。
优选的,所述开关26设有至少一个开关键和多个工作档,通过所述开关键,可以控制所述开关26的开合状态,通过所述工作档,可以调控所述泵总成25的工作状态。所述开关键可以为相互分离的开始键和停止键,也可以为一体成型的开关键。
以下给出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开关26上设有一个开始键、一个停止键和5个工作档,所述5个工作档分别表示不同的泵总成25的工作状态。1档表示所述泵总成25每间隔20min工作2s,使得所述雾化装置24每间隔20min向外喷雾2s;2档表示所述泵总成25每间隔20min工作4s,使得所述雾化装置24每间隔20min向外喷雾4s;3档表示所述泵总成25每间隔20min工作6s,使得所述雾化装置24每间隔20min向外喷雾6s;4档表示所述泵总成25每间隔10min工作6s,使得所述雾化装置24每间隔10min向外喷雾6s;5档表示所述泵总成25持续工作,使得所述雾化装置24连续向外喷雾。把开关26旋至停止键,所述泵总成25停止工作。通过多个工作档的设置,使得所述雾化器的出雾量调节便捷。
进一步的,所述电池21的两端设有泡棉211,通过泡棉211的设置,可以对所述电池21起到缓冲作用,使所述电池21的安装更加稳定,不易产生晃动和异响,不易与外壳体1产生直接碰撞、损坏外壳体1。
作为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路板22上设有USB接口221,所述USB接口221能够与外部供电装置电连接,向所述电路板22直接供电或向电池21充电。
作为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内盖33上设有第一进液口333和第四回液口334,所述第一进液口333和第四回液口334为通孔,所述第一进液口333与出液管32相连通,所述出液管32插入所述瓶身31内的液面以下。
进一步的,所述输送部2552上设有第二进液口2555和第三回液口2556,所述第二进液口2555与所述第一进液口333相连通,所述第三回液口2556与所述第四回液口334相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基座2551上设有第三进液口2553和第二回液口2554,所述第三进液口2553与所述出液腔2559相连通,所述第二回液口2554通过设置在所述泵头连接件255内部的通道与所述第三回液口2556相连通。
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三进液口2553上设有进液管27,所述第二回液口2554上设有回液管28。所述雾化装置24上的雾化池244包括进液池245和回液池246,所述进液池245上设有第四进液口247,所述回液池246上设有第一回液口248,所述第四进液口247通过所述进液管27与所述第三进液口2553相连通,所述第一回液口248通过所述回液管28与所述第二回液口2554相连通。
优选的,如图24~25所示,所述雾化池244总体呈内部中空的圆柱状,所述进液池245也为内部中空的圆柱状结构,所述进液池245套设在所述雾化池244的内部,在所述进液池245与所述雾化池244之间形成环形的凹槽,所述环形的凹槽即为所述回液池246。所述雾化片242位于所述进液池245的上侧,在所述雾化片242与所述进液池245之间,设有密封圈241,在所述雾化片242与所述上盖12之间设有密封垫243。所述密封圈241的设置,可以使得所述雾化片242与雾化池244之间的密封性更好,液体不会漏到所述雾化片242或雾化池244的外面。所述密封垫243的设置,使得雾化片242与上盖12之间的密封性较好,液体不易进入所述雾化片242与上盖12之间的间隙内。
更加优选的,所述第一回液口248位于所述回液池246的底部,所述第四进液口247位于所述进液池245的底部。
此外,本申请中,将所述雾化片242出雾的一面称为正面,与正面相对设置的一面称为反面。所述进液池245的上端与所述雾化片242反面之间的距离应≤1mm,所述进液池245的内径应≥1mm,此时,可以确保所述进液池245内侧横截面积大于所述雾化片242的有效雾化面积,使得出雾效果更佳。
优选的,所述液池245的上端距离所述雾化片242反面的距离为0.5mm,所述进液池245的内径应为3.5mm。
更进一步的,所述雾化片242倾斜设置,所述上盖12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雾化片242所在平面与所述上盖12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应≥10°。将所述雾化片242倾斜设置,可以减少雾化之后的液体回落在所述雾化器上,且雾化效果更佳,出雾角度设计更加合理。
优选的,所述雾化片242所在平面与所述上盖12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为15°将所述雾化片242与上盖12之间的夹角设为15°,雾化片242能够与进液池245内的液体充分接触,可以同时获得较好的出雾角度和出雾量。
进一步的,所述雾化片242与所述上盖12之间的距离应≤0.5mm,以保证雾化片242产生的水雾可以顺利通过所述出雾口121排出。
作为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泵头连接件255上设有密封件256,所述密封件256与所述泵头连接件255通过双胶注塑一体成型。将所述泵头连接件255和密封件256通过双胶注塑一体成型,可以减少后期人工装配的步骤,使得所述雾化器制备更加简便。
具体的,所述密封件256包括密封环2561和密封片2562,所述密封环2561位于所述输送部2552与所述基座2551的连接处,所述密封环2561环设在所述输送部2552的外围;所述密封片2562位于所述输送部2552远离所述基座2551的端部。
进一步的,所述输送部2552上还设有注塑孔2557,注塑时,所述注塑孔2557内将形成连接柱2563,所述连接柱2563的两端部分别与所述密封环2561和密封片2562相连接。
作为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瓶身31的瓶口处盖合有内盖33,所述内盖33的底壁上设有凹槽332,所述第一进液口333和第四回液口334位于所述凹槽332的底部。
进一步的,所述底盖14上设有一通孔,所述通孔远离所述上盖12的一侧设有连接环141,所述连接环141环设在该通孔的外围,所述连接环141的内壁上设有底盖旋转连接部142,对应的,所述内盖33的外侧壁上设有内盖旋转连接部331,所述底盖旋转连接部142能够与所述内盖旋转连接部331旋转连接。
作为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内盖旋转连接部331为L形的条状弯折状的凸起结构,所述内盖体旋转连接部331的第一端沿所述内盖33的外部周缘沿接近水平的方向,呈略微倾斜地设置,所述内盖体旋转连接部331的第二端沿所述内盖33的外部周缘沿竖直的方向设置,所述第一端和第二端接近垂直。对应的,所述底盖旋转连接部142的形状与所述内盖体旋转连接部331的形状相互配合,包括两条沿所述连接环141的内部周缘设置的水平条状的凸起结构和竖直条状的凸起结构,水平设置的凸起结构形成竖直方向的止挡结构,竖直设置的凸起结构形成水平方向的止挡结构。进一步的,所述水平设置的凸起结构与所述竖直设置的凸起结构呈“L”形结构相连接,所述竖直设置的凸起结构的一端所述水平设置的凸起结构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底盖14的底壁相连接。
更进一步的,所述内盖33的外侧还设有外盖34和密封件35,所述密封件35包括密封部351和手撕垫片352,所述外盖34的内侧壁上设有外盖旋转连接部341,所述外盖旋转连接部341具有与所述底盖旋转连接部142相同的结构,所述外盖旋转连接部341能够与所述内盖旋转连接部331旋转连接。
在不使用时,所述密封部351封闭所述第一进液口333和第四回液口334,所述密封件35被夹持在所述内盖33和外盖34之间,避免所述瓶身31内的液体泄漏。使用时,将所述外盖34拆下、密封件35拔除,将所述内盖33连接在所述底盖14上。
作为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内盖旋转连接部331呈180°角的相对设置在所述内盖33的两侧,所述外盖旋转连接部341呈180°角的相对设置在所述外盖34的两侧,所述底盖旋转连接部142呈180°角的相对设置在所述底盖14的两侧。这种结构设计,使得所述内盖33与外盖34或底盖14旋转连接时,只需要旋转180°即可完成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进液口333位于所述内盖33的中心,所述第四回液口334呈180°角的相对设置在所述第一进液口333的两侧。这种结构设计,使得所述内盖33与底盖14旋转连接时,无论内盖33与底盖14如何旋转、连接,总有一个所述第四回液口334能够与所述第三回液口2256对齐、连通。
当然,只要所述内盖旋转连接部331与所述第四回液口334对应设置,使得所述内盖33与底盖14旋转连接时,无论内盖33与底盖14如何旋转、连接,总有一个所述第四回液口334能够与所述第三回液口2256对齐、连通即可,所述内盖旋转连接部331与所述第四回液口334的个数可以为多个。
装配时,首先按照图13所示顺序,将泵总成25中的各部件依次装配完成,然后按照图4~8所示结构,将所述动力单元2装配完成,之后将所述出液管32插入所述内盖33上的第一进液口333内,并将内盖33盖合在所述瓶身31上,最后,将所述动力单元2中的的输送部2552穿过所述底盖14上的通孔,使得所述密封环2561位于所述输送部2552与所述底盖14上的通孔之间,所述密封片2562穿过所述底盖14上的通孔后位于所述连接环141内,此时,将所述内盖33插入所述连接环141内,将所述密封片2562夹持在所述内盖33与输送部2552之间,旋转瓶身31,带动内盖33旋转,使得内盖旋转连接部331与所述底盖旋转连接部142旋转连接在一起,即可完成所述雾化器的装配。当雾化液体用完,需要更换储液单元31或补充液体时,只需要旋转所述瓶身31,带动内盖33旋转,使得内盖旋转连接部331与所述底盖旋转连接部142分开,即可取下所述储液单元31,进行更换或补充液体,方便快捷,易于掌握,所述雾化器不但结构简单,而且装配快捷。
本申请所述雾化器在使用过程中,瓶身31内的液体依次通过出液管32、第一进液口333、第二进液口2555进入进液腔2558内,然后通过隔膜仓的容积扩大,进入隔膜仓内,通过隔膜仓的容积缩小,进入出液腔2559内,通过第三进液口2553、进液管27、第四进液口247进入所述进液池245内,所述进液池245内的液体部分被雾化片242雾化、喷出,剩余液体通过溢流进入所述回液池246内,依次通过所述第一回液口248、回液管28、第二回液口2554、第三回液口2556和第四回液口334回流进入所述瓶身31内。使得没来得及雾化的液体能够及时回流进入所述瓶身31内,实现液体的回收。
作为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回液口248和第四回液口334可以直接通过管道等相连,所述雾化池244内的剩余液体可以直接通过第一回液口248、管道和第四回液口334回流至所述瓶身31内。
作为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雾化池244可以为单一的中空腔体,所述雾化池244上设有第四进液口247和第一回液口248,所述雾化池244内的液体从所述第四进液口247喷出后,部分与所述雾化片242接触,被所述雾化片242雾化,剩余液体通过所述第一回液口248回流至所述瓶身31内。
作为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在使用过程中发现,由于雾化片242上的雾化孔孔径极小,所述瓶身31内的气压与外部气压难以快速平衡,导致所述雾化器易出现进气不畅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在所述内盖33上设有多个第四回液口334,在使用过程中,将其中一部分第四回液口334用来回液,用于供回流液体通过,另一部分第四回液口334用来平衡气压,用于气体通过,以将瓶身31内部与外界环境相连通。具体的,所述输送部2552上设有排气通道,所述排气通道为通孔,优选的,所述排气通道为“L”形通孔,所述排气通道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排气通道的第一端位于所述输送部2552远离所述基座2551的一侧;第二端位于所述输送部2552的环形侧面上,当所述雾化器装配完成后,所述输送部2552远离所述基座2551的一侧位于所述内盖33上的凹槽332内,此时,所述排气通道的第一端可以与其中一个用来平衡气压的所述第四回液口334相连通,进而实现与所述瓶身31内部连通,同时,所述排气通道的第二端将位于所述底盖14与内盖33之间,由于所述底盖14与内盖33之间具有间隙,此时所述排气通道的第二端可以与所述输送部2552的外部大气连通,在使用过程中,向所述瓶身31内输送外部空气或将所述瓶身31内的空气输出至外部环境中,实现保持所述瓶身31内的气压与外部气压相等的目的。
优选的,所述内盖33上180°相对设有两个第四回液口334,对应的,所述排气通道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回液口2556以180°相对设置在所述输送部2552上,所述第四回液口334与所述内盖旋转连接部331对应设置,所述第二进液口2555和排气通道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底盖旋转连接部142对应设置,所述两个第四回液口334位于直径为d的圆上,所述排气通道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回液口2556也位于直径为d的圆上。此时,无论所述内盖33与所述连接环141如何旋转连接,当所述内盖33与所述连接环141装配完成后,总有一个第四回液口334与所述排气通道的第一端相连通,同时另一个第四回液口334与所述第三回液口2556相连通。
更加优选的,所述排气通道的第一端与其中一个第四回液口334单独连通,另一个第四回液口334与所述第三回液口2556单独连通,使得所述雾化器在使用过程中,回流进入瓶身31的回流液体与通过所述排气通道内进入所述瓶身31内的气体不接触,不相互影响。
作为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可以通过在所述内盖33上设置位于两个第四回液口334之间的格挡的方式将回流进入瓶身31的回流液体与通过所述排气通道内进入所述瓶身31内的气体隔开。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雾化器,所述雾化器包括动力单元(2)、储液单元(3)和外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单元(3)位于所述雾化器的下部,所述动力单元(2)位于所述储液单元(3)的上方,所述外壳体(1)包覆在所述动力单元(2)的外围:
所述储液单元(3)包括正置的瓶身(31),所述瓶身(31)与所述外壳体(1)连接,所述储液单元(3)上设有第一进液口(333);
所述动力单元(2)包括电池(21)、雾化装置(24)和泵总成(25),所述电池(21)向所述泵总成(25)提供电能,所述雾化装置(24)上设有雾化池(244)和雾化片(242),所述雾化池(244)通过进液管(27)与所述泵总成(25)的出液端相连通,所述泵总成(25)的进液端通过所述第一进液口(333)与所述瓶身(31)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1)包括主壳体(11)、上盖(12)和底盖(14),所述主壳体(11)环绕在所述动力单元(2)外围,所述主壳体(11)为内部中空的圆柱形结构,所述上盖(12)盖合在所述动力单元(2)的上侧,所述底盖(14)支撑在所述动力单元(2)的下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瓶身(31)内的液体通过所述动力单元(2)进入所述雾化池(244)内,所述雾化池(244)内的部分液体被所述雾化片(242)雾化,剩余液体回流至所述瓶身(31)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池(244)包括进液池(245)和回液池(246),所述雾化池(244)内部中空,所述进液池(245)套设在所述雾化池(244)的内部,在所述进液池(245)与所述雾化池(244)之间形成环形的凹槽,所述环形的凹槽即为所述回液池(24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池(244)为内部中空的腔体,所述雾化池(244)上设有第四进液口(247)和第一回液口(248),所述雾化池(244)内的液体从所述第四进液口(247)喷出后,部分与所述雾化片(242)接触,被所述雾化片(242)雾化,剩余液体通过所述第一回液口(248)回流至所述瓶身(31)内。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池(245)上设有第四进液口(247),所述回液池(246)的底部设有第一回液口(248)。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泵总成(25)具有泵头连接件(255),所述泵头连接件(255)包括基座(2551)和输送部(2552),所述基座(2551)上设有进液腔(2558)和出液腔(2559),所述输送部(2552)上设有第二进液口(2555);所述进液腔(2558)的一侧与所述第二进液口(2555)相连通,另一侧通过进液伞阀(258)与隔膜仓相连通;所述出液腔(2559)的一侧通过出液伞阀(259)与所述隔膜仓相连通,另一侧设有第三进液口(2553),所述第三进液口(2553)与所述第四进液口(247)相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泵头连接件(255)上设有相互连通的第二回液口(2554)和第三回液口(2556),所述第一回液口(248)与所述第二回液口(2554)相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瓶身(31)具有瓶口,所述瓶口上盖合有内盖(33),所述内盖(33)上设有第一进液口(333)和第四回液口(334),所述第二进液口(2555)与所述第一进液口(333)相连通,所述第三回液口(2556)与所述第四回液口(334)相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盖(33)上设有多个第四回液口(334),所述输送部(2552)上设有排气通道,所述排气通道为通孔,所述排气通道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排气通道的第一端位于所述输送部(2552)远离所述基座(2551)的一侧;第二端位于所述输送部(2552)的环形侧面上,所述排气通道的第一端通过其中一个所述第四回液口(334)与所述瓶身(31)内部连通,所述排气通道的第二端与所述输送部(2552)的外部大气连通。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单元(2)还包括电路板(22)和开关(26),所述电路板(22)分别与所述开关(26)和泵总成(25)相连接,所述开关(26)能够控制所述泵总成(25)的启停,所述开关(26)设有开关键和多个工作档。
12.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池(245)的上端与所述雾化片(242)反面之间的距离≤1mm,所述进液池(245)的内径≥1mm。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器还包括配重块(23),所述配重块(23)与电池(21)相对设置在所述外壳体(1)内。
CN201921104195.9U 2019-07-15 2019-07-15 一种雾化器 Active CN2110517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04195.9U CN211051793U (zh) 2019-07-15 2019-07-15 一种雾化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04195.9U CN211051793U (zh) 2019-07-15 2019-07-15 一种雾化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051793U true CN211051793U (zh) 2020-07-21

Family

ID=715843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104195.9U Active CN211051793U (zh) 2019-07-15 2019-07-15 一种雾化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05179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59304A (zh) * 2021-03-12 2021-10-29 东莞格锐莱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加液装置及香薰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59304A (zh) * 2021-03-12 2021-10-29 东莞格锐莱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加液装置及香薰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9007046A1 (zh) 一种自动调节香气的智能型香薰加湿器
US11491253B2 (en) Automatic drip feeder and purification and aroma humidifier using same for adding essential oil
CN211051793U (zh) 一种雾化器
CN212041193U (zh) 一种雾化装置
CN112221819A (zh) 一种雾化器
CN216701640U (zh) 进气结构、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CN210107625U (zh) 一种自动滴加装置及采用该装置的净化香薰加湿器
CN215832091U (zh) 一种精油稳定供给香味恒定香薰加湿器
CN113983592A (zh) 双腔加湿器
CN107970482A (zh) 一种精油扩香机
CN209031254U (zh) 电子烟
CN215746416U (zh) 金属制粉用水雾化装置
CN216135184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3526636U (zh) 一种多精油选择喷雾扩香机
CN212408965U (zh) 一种可调节出雾大小的加湿器
CN213612122U (zh) 一种水气共用系统的纳米喷雾枪
CN113983593A (zh) 一种高效加湿器
CN212732754U (zh) 可多角度安装使用的雾化模块、便携式微孔雾化装置
CN207076604U (zh) 一种便携式雾化装置
CN201267794Y (zh) 喷雾器
CN208770466U (zh) 熏香器
CN214286069U (zh) 一种防倒溢扩香机
CN220656045U (zh) 一种香薰机
JP3167139U (ja) 超音波加湿器
CN219781545U (zh) 一种多口味的雾化器和具有其的电子雾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