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049150U - 气炸锅的进风装置 - Google Patents

气炸锅的进风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049150U
CN211049150U CN201921457789.8U CN201921457789U CN211049150U CN 211049150 U CN211049150 U CN 211049150U CN 201921457789 U CN201921457789 U CN 201921457789U CN 211049150 U CN211049150 U CN 2110491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ir inlet
arc
fryer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45778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占毅信
张勇谋
林裕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sann Kuen Zhangzhou Enterpris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sann Kuen Zhangzhou Enterpris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sann Kuen Zhangzhou Enterprise Co Ltd filed Critical Tsann Kuen Zhangzhou Enterpris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45778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0491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0491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04915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一种气炸锅的进风装置,包含上壳座,及间隔盖置于所述上壳座上方并与所述上壳座相配合界定出导流槽的上壳盖,所述导流槽具有适用于供气流进入的进风槽口,及位于所述进风槽口内围且适用于供气流流出的入腔槽口,所述导流槽由所述进风槽口至所述入腔槽口呈流线弧曲形,气流切入所述进风槽口会顺着所述导流槽的曲线流入所述入腔槽口。通过所述导流槽呈流线弧曲形的进风设计,能使热对流更加滑顺流畅,烹饪出的食材更加酥脆美味。

Description

气炸锅的进风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炸锅,特别是涉及一种利用热流加热烘烤食材的气炸锅的进风装置。
背景技术
气炸锅是目前市面上常见的小家电,现有的气炸锅基本上包含一个基座装置、一个设置于所述基座装置上方且适用于供气流进入的进风装置、一个设置于所述基座装置与所述进风装置中且适用于容装食材的加热腔体,及一个设置于所述加热腔体且适用于加热所述食材的热风装置。使用时,所述热风装置将进入所述进风装置的气流,导入所述加热腔体内快速加热,并形成急速循环流动的旋涡热流,将食材烤熟并将表面水分烤干,使得烹调出的食材具有煎炸的外观和口感。由上述可知,所述进风装置引导气流进风的结构设计,将会影响热对流的流动顺畅度,进而会改变烹调效果,所以本实用新型即针对进风装置来改良。
参阅图1,一种现有的气炸锅的进风装置1,包含一个上壳座11,及一个盖置于所述上壳座11的顶部中央的上壳盖12。所述上壳座11的顶部呈凹弧状且能容纳所述上壳盖12,所述上壳座11具有一个环绕于所述上壳盖12的周围的环缘壁111、一个由所述环缘壁111向下且往内倾斜延伸的第一斜壁112、一个位于所述第一斜壁112内围且呈斜面状的第二斜壁113,及一个弯弧连接所述第一斜壁112与所述第二斜壁113的圆角壁114。
所述上壳盖12与所述上壳座11相配合界定出一个导流槽13,所述导流槽13具有一个围绕于所述上壳盖12的外围且供气流进入的进风槽口131,及一个位于所述进风槽口131内围且供气流流出的入腔槽口132。再就外形轮廓来看,所述进风装置1具有一个顶面14,及一个由所述顶面14周缘向下延伸的周面15,所述进风槽口131形成于所述顶面14。
虽然所述进风装置1适用于供气流由外而内汇集流入,然而由于所述上壳盖12与所述上壳座11的形状完全不同,导致所述导流槽13的形状呈多角斜向弯折且忽大忽小并不流畅,再加上所述进风槽口131形成于所述顶面14,所述第一斜壁112又斜向位于所述进风槽口131的下方,乃会对应挡住了气流进入的空间,对气流有明显的阻碍作用,无法有效引导气流走向,导致向下通过所述进风槽口131的气流大部分会直接撞击所述第一斜壁112,并在该处产生扰动涡流,甚至会上下反复撞击,产生异音,打扰气流在所述导流槽13内的流动,造成进风的不顺畅、不均匀,进而影响热对流,劣化烹调效果,因此现有的进风装置1设计仍有待改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克服背景技术的至少一个缺点的气炸锅的进风装置。
本实用新型气炸锅的进风装置,包含上壳座,及间隔盖置于所述上壳座上方并与所述上壳座相配合界定出导流槽的上壳盖,所述导流槽具有适用于供气流进入的进风槽口,及位于所述进风槽口内围且适用于供气流流出的入腔槽口,所述导流槽由所述进风槽口至所述入腔槽口呈流线弧曲形,气流切入所述进风槽口会顺着所述导流槽的曲线流入所述入腔槽口。
本实用新型气炸锅的进风装置,所述上壳座具有界定出所述导流槽邻近所述进风槽口的底缘的第一座弧壁,所述上壳盖具有界定出所述导流槽邻近所述进风槽口的顶缘的第一盖弧壁,所述第一座弧壁及所述第一盖弧壁的剖面皆呈凹弧曲形。
本实用新型气炸锅的进风装置,所述上壳座还具有连接所述第一座弧壁的内缘的第二座弧壁,所述上壳盖还具有连接所述第一盖弧壁的内缘的第二盖弧壁,所述第二座弧壁及所述第二盖弧壁的剖面皆呈凹弧曲形。
本实用新型气炸锅的进风装置,所述上壳座还具有形成于所述第一座弧壁周缘且剖面呈弯弧圆角的座缘壁,及由所述座缘壁周缘向下延伸的座周壁,所述上壳盖还具有形成于所述第一盖弧壁周缘且剖面呈弯弧圆角的盖缘壁,所述盖缘壁位于所述座缘壁上方。
本实用新型气炸锅的进风装置,所述气炸锅的进风装置是具有顶面及由所述顶面周缘向下延伸的周面的中空壳体,所述进风槽口形成于所述周面,并位于所述上壳盖的周缘下方。
本实用新型气炸锅的进风装置,所述进风槽口相对水平面的角度是10度~80度。
本实用新型气炸锅的进风装置,所述导流槽还具有连接所述进风槽口且呈凹弧曲形的第一弧曲槽段,及连接所述第一弧曲槽段与所述入腔槽口的第二弧曲槽段。
本实用新型气炸锅的进风装置,所述第一弧曲槽段的曲率半径大于25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所述导流槽呈流线弧曲形的结构设计,可供所述处气流进风更加顺畅优化,有效提升气炸锅的烹调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现有的气炸锅的进风装置的一侧视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气炸锅的进风装置的一实施例的一后视立体图,说明所述进风装置适用于设置在所述气炸锅上;
图3是所述实施例的一侧视剖视图,说明所述进风装置适用于设置在所述气炸锅上;
图4是所述实施例的一立体分解图;
图5是所述实施例的一侧视剖视图;及
图6是所述实施例的一前视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2、3,本实用新型气炸锅2的进风装置3的一实施例,适用于设置在所述气炸锅2上,且适用于供气流进入所述气炸锅2,所述气炸锅2包含一个设置于所述进风装置3下方的基座装置21、一个设置于所述基座装置21与所述进风装置3中且适用于容装食材的加热腔体22、一个设置于所述加热腔体22且适用于加热所述食材的热风装置23,及一个设置于所述进风装置3且用于控制所述热风装置23的控制装置24。
所述基座装置21包括一个中空的下壳座211,及一个可滑移地设置在所述下壳座211后侧的抽屉212。所述加热腔体22包括一个可取出地设置于所述抽屉212内且适用于容装所述食材的把手篮221,及一个固定设置在所述进风装置3下侧且能对应盖合所述把手篮221的安装座222。所述热风装置23包括一个设置于所述加热腔体22内的发热件231、一个将进入所述进风装置3的气流导引通过所述发热件231并流入所述加热腔体22的风扇232,及一个用于驱动所述风扇232的马达233。所述控制装置24电连接所述热风装置23,并包括一个温度设定件241,及一个时间设定件242,得以依据食材的种类及体积来设定温度和时间。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特征仅在于所述进风装置3的构造,因此气炸锅2的其他设计不以本实施例为限。
所述进风装置3整体是一个中空壳体,就外形轮廓来看,所述进风装置3具有一个顶面31,及一个由所述顶面31周缘向下延伸的周面32,再就结构来看,所述进风装置3包含一个上壳座4,及一个间隔盖置于所述上壳座4上方的上壳盖5,所述上壳盖5与所述上壳座4相配合界定出一个导流槽6,所述导流槽6具有一个呈环形且适用于供气流进入的进风槽口61,及一个位于所述进风槽口61内围且适用于供气流流出的入腔槽口62、一个由所述进风槽口61逐渐向内且向下弯弧延伸的第一弧曲槽段63,及一个由所述第一弧曲槽段63逐渐向内且向下弯弧延伸至连接所述入腔槽口62的第二弧曲槽段64。
所述进风槽口61形成于所述周面32靠近所述顶面31的位置,并位于所述上壳盖5的周缘下方,而且所述进风槽口61相对水平面的角度θ是10度~80度(参见图5),也就是说,所述导流槽6是顺着流向呈侧向开口设计,气流进入方向与所述导流槽6流向大致相同。所述第一弧曲槽段63呈凹弧曲形且曲率半径大于25mm,所述第二弧曲槽段64呈凹弧曲形且曲率半径大于等于所述第一弧曲槽段63,并与所述第一弧曲槽段63滑顺连接,所述导流槽6由所述进风槽口61至所述入腔槽口62呈流线弧曲形,气流切入所述进风槽口61会顺着所述导流槽6的曲线流入所述入腔槽口62。
参阅图4、5、6,以下进一步来看所述上壳座4与所述上壳盖5的构造。所述上壳座4具有一个界定出所述第一弧曲槽段63的底缘的第一座弧壁41、一个连接所述第一座弧壁41的内缘且界定出所述第二弧曲槽段64的底缘的第二座弧壁42、一个形成于所述第一座弧壁41周缘且界定出所述进风槽口61的底缘的座缘壁43,及一个由所述座缘壁43周缘向下延伸的座周壁44。所述上壳盖5具有一个界定出所述第一弧曲槽段63的顶缘的第一盖弧壁51、一个连接所述第一盖弧壁51的内缘且界定出所述第二弧曲槽段64的顶缘的第二盖弧壁52,及一个形成于所述第一盖弧壁51周缘且界定出所述进风槽口61的顶缘的盖缘壁53。所述第一座弧壁41及所述第一盖弧壁51的形状对应配合且剖面皆呈凹弧曲形,所述第二座弧壁42及所述第二盖弧壁52的形状对应配合且剖面皆呈凹弧曲形,所述座缘壁43及所述盖缘壁53的剖面皆呈弯弧圆角,所述盖缘壁53位于所述座缘壁43上方,也位于所述进风槽口61上方。
所述气炸锅2使用时,所述控制装置24启动所述热风装置23,所述发热件231直接升温辐射烘烤食材,同时所述风扇232也会运转,而使气流由所述进风槽口61流线顺畅地流入所述导流槽6,并从所述入腔槽口62均匀进入所述加热腔体22,再通过所述发热件231快速加热而形成急速循环流动的旋涡热流,如此一来即能将食材均匀烤熟并将表面水分烤干,所以能在不需要添加或微量添加油脂的情况下,使得食材产生煎炸香气与酥脆口感。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气炸锅2的进风装置3,通过所述导流槽6呈流线弧曲形的进风设计,可优化气流的流道,使气流能够不受阻挡地切入所述进风槽口61,并顺着所述导流槽6的曲线顺畅流入所述入腔槽口62,减少气流与壁面间的磨擦阻力,避免出现气流撞击壁体的现象,可有效减少扰动涡流,相对增大风量、降低整机噪声,并增强热对流的加热效率,使得烹饪出的食材更加酥脆美味,使用效果佳,所以能达成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凡是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实用新型涵盖的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气炸锅的进风装置,包含:上壳座,及间隔盖置于所述上壳座上方并与所述上壳座相配合界定出导流槽的上壳盖,所述导流槽具有适用于供气流进入的进风槽口,及位于所述进风槽口内围且适用于供气流流出的入腔槽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槽由所述进风槽口至所述入腔槽口呈流线弧曲形,气流切入所述进风槽口会顺着所述导流槽的曲线流入所述入腔槽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炸锅的进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座具有界定出所述导流槽邻近所述进风槽口的底缘的第一座弧壁,所述上壳盖具有界定出所述导流槽邻近所述进风槽口的顶缘的第一盖弧壁,所述第一座弧壁及所述第一盖弧壁的剖面皆呈凹弧曲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炸锅的进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座还具有连接所述第一座弧壁的内缘的第二座弧壁,所述上壳盖还具有连接所述第一盖弧壁的内缘的第二盖弧壁,所述第二座弧壁及所述第二盖弧壁的剖面皆呈凹弧曲形。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气炸锅的进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座还具有形成于所述第一座弧壁周缘且剖面呈弯弧圆角的座缘壁,及由所述座缘壁周缘向下延伸的座周壁,所述上壳盖还具有形成于所述第一盖弧壁周缘且剖面呈弯弧圆角的盖缘壁,所述盖缘壁位于所述座缘壁上方。
5.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气炸锅的进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炸锅的进风装置是具有顶面及由所述顶面周缘向下延伸的周面的中空壳体,所述进风槽口形成于所述周面并位于所述上壳盖的周缘下方。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炸锅的进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炸锅的进风装置是具有顶面及由所述顶面周缘向下延伸的周面的中空壳体,所述进风槽口形成于所述周面并位于所述上壳盖的周缘下方。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炸锅的进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槽口相对于水平面的角度是10度~80度。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炸锅的进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槽还具有连接所述进风槽口且呈凹弧曲形的第一弧曲槽段,及连接所述第一弧曲槽段与所述入腔槽口的第二弧曲槽段。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气炸锅的进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弧曲槽段的曲率半径大于25mm。
CN201921457789.8U 2019-09-03 2019-09-03 气炸锅的进风装置 Active CN2110491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57789.8U CN211049150U (zh) 2019-09-03 2019-09-03 气炸锅的进风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57789.8U CN211049150U (zh) 2019-09-03 2019-09-03 气炸锅的进风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049150U true CN211049150U (zh) 2020-07-21

Family

ID=715867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457789.8U Active CN211049150U (zh) 2019-09-03 2019-09-03 气炸锅的进风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04915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080099416A (ko) 간편 조리기
CN114847767B (zh) 一种立体热风循环的空气炸锅
CN112438618A (zh) 气炸锅的进风装置
CN211049150U (zh) 气炸锅的进风装置
CN219962607U (zh) 一种空气炸锅
CN216628271U (zh) 一种具有烟熏烘烤功能的空气炸锅
CN214631738U (zh) 一种具有煎烤功能的翻盖式空气炸锅
CN214128234U (zh) 一种烹饪器具
CN111374567B (zh) 烘烤器具
CN211270335U (zh) 一种食物处理机
CN215687005U (zh) 上盖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09996069U (zh) 具有炸锅功能的烹饪器具
CN209733629U (zh) 一种空气炸锅
CN215424222U (zh) 带有导流结构的多功能空气烹饪装置
CN113749528A (zh) 烹饪器具
CN218105636U (zh) 一种空气炸锅
CN217696204U (zh) 一种烹饪效果好的烹饪器具
CN220937781U (zh) 一种空气炸锅
CN214964732U (zh) 一种蒸汽空气炸锅的蒸烤盘
CN215127528U (zh) 热风烘烤系统
CN213309191U (zh) 一种烘烤温度均匀的空气炸锅
CN113287949B (zh) 一种具有煎烤功能的空气炸锅
CN219680397U (zh) 一种改进的烹饪器具
CN217524742U (zh) 一种空气炸锅
CN215016282U (zh) 烹饪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