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045804U - 大电流冠簧插孔 - Google Patents

大电流冠簧插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045804U
CN211045804U CN201922049815.XU CN201922049815U CN211045804U CN 211045804 U CN211045804 U CN 211045804U CN 201922049815 U CN201922049815 U CN 201922049815U CN 211045804 U CN211045804 U CN 2110458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rown spring
end ring
spring
rear end
end link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049815.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宗明
杨磊
刘坤杰
汪智超
李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CCP Contact Prob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CCP Contact Prob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CCP Contact Prob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CCP Contact Prob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049815.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0458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0458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04580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asuring Leads Or Prob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大电流冠簧插孔,从外到内依次包括外筒、内筒及冠簧,冠簧包括前端环、后端环及连接于前端环与后端环之间的簧片,前端环及后端环开设有使其首尾呈断开设置的断口,簧片沿前端环的周向呈间隔开的设置,所有簧片朝向外筒的中心线内凹以围出一腰形结构,内筒紧贴冠簧,前端环及后端环紧贴外筒的内侧壁,内筒恒具有抱紧冠簧的趋势。与现有技术相比,插针进来后,内筒抱紧冠簧,冠簧又抱紧插针,从而增强了对插针的抱紧力,从而令插针不易松脱,尤其适用于振荡的场合中;除此之外,借助内筒体的该趋势,大大增加了本实用新型大电流冠簧插孔的插拔寿命。

Description

大电流冠簧插孔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连接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大电流冠簧插孔。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与人文的进步,电连接器的应用日益增多,进而对电连接器的性能及技术含量要求越来越高,电连接器除了满足一般的性能要求外,特别重要的要求是电连接器必须达到接触良好,工作可靠、维护方便,其工作可靠与否直接影响电路的正常工作。冠簧插孔是电连接器(即接插件)产品上使用的一种插孔组件。
现有的冠簧插孔包括冠簧、外筒及位于冠簧与外筒之间的内筒,冠簧位于内筒内,冠簧的前端具有卡接于内筒前端的翻边,内筒与冠簧的簧片具有间隙。该种冠簧插孔具有冠簧组装便捷、插拔力小的优点。但是内筒与冠簧的间隙造成了插针插入后仅仅由冠簧提供抱紧力,故该种冠簧插孔的抱紧力小,尤其在振荡的场合中容易使得插针松脱而发生拉弧。另外,该种冠簧插孔还具有插拔寿命短的缺陷。
因此,急需要一种抱紧力大、插拔寿命长的大电流冠簧插孔来克服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抱紧力大、插拔寿命长的大电流冠簧插孔。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大电流冠簧插孔从外到内依次包括外筒、内筒及冠簧,所述冠簧包括前端环、后端环及连接于所述前端环与后端环之间的簧片,所述前端环及所述后端环各自开设有使其首尾呈断开设置的断口,所述簧片沿所述前端环的周向呈间隔开的设置,所有所述簧片朝向所述外筒的中心线内凹以围出一腰形结构,所述内筒紧贴所述冠簧,所述前端环及所述后端环紧贴所述外筒的内侧壁,所述内筒恒具有抱紧所述冠簧的趋势。
较佳地,所述内筒开设有使其首尾呈断开设置的断开口。
较佳地,所述断口与所述断开口呈错位设置。
较佳地,所述内筒的前端及后端为外侧面齐平的环形结构。
较佳地,所述内筒为腰形筒结构。
较佳地,所述冠簧为具有高导电率的弹性结构,所述内筒为具有高屈服强度的弹性结构。
较佳地,所述前端环包括外翻的第一翻边结构,所述后端环包括外翻的第二翻边结构,所述第一翻边结构卡接于所述内筒的前端并与所述外筒的内侧壁接触,所述第二翻边结构卡接于所述内筒的后端并与所述所述外筒的内侧壁接触。
较佳地,所述第一翻边结构开设有若干个朝后设置的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沿所述前端环的周向呈间隔开的设置;所述第二翻边结构开设有若干个朝前设置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沿所述后端环的周向呈间隔开的设置。
较佳地,所述外筒包括外筒主体、分别贯穿所述外筒主体的前端面及后端面的安装孔,两所述安装孔互不连通。
较佳地,所述安装孔包括第一孔及第二孔,所述第一孔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孔,所述第一孔与所述第二孔的交接处形成阶梯结构,所述内筒及所述冠簧内置于所述第一孔内并承载于所述阶梯结构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大电流冠簧插孔借助其内筒紧贴冠簧,所述内筒恒具有抱紧所述冠簧的趋势,故当插针插入冠簧时,冠簧被撑开后,由于冠簧具有恢复的弹性趋势从而抱紧插针,又由于内筒具有抱紧冠簧的趋势,故当插针插入时,内筒与冠簧同时形变,插针进来后,内筒抱紧冠簧,冠簧又抱紧插针,从而增强了对插针的抱紧力,从而令插针不易松脱,尤其适用于振荡的场合中;除此之外,借助内筒体的该趋势,大大增加了本实用新型大电流冠簧插孔的插拔寿命。另外,借助前端环及后端环紧贴外筒的内侧壁,使得冠簧与外筒导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大电流冠簧插孔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沿A-A剖切线剖切后的剖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大电流冠簧插孔之内筒与冠簧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大电流冠簧插孔之内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大电流冠簧插孔之冠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的大电流冠簧插孔100从外到内依次包括外筒1、内筒2及冠簧3。冠簧3包括前端环31、后端环32及连接于前端环31与后端环32之间的簧片33,前端环31及后端环32各自开设有使其首尾呈断开设置的断口311、321,借助该断口311、321,从而使得冠簧3容易变形,从而方便安装进内筒2。前端环31的断口311与后端环32的断口321正对设置,有助于变形稳定,更利于安装。簧片33沿前端环31的周向呈间隔开的设置,所有簧片33朝向外筒1的中心线内凹以围出一腰形结构。借助腰形结构的冠簧3,有利于插针插进本实用新型的大电流冠簧插孔100后快速与冠簧3接触,从而快捷地导通。前端环31及后端环32紧贴外筒1的内侧壁,从而使得冠簧3与外筒1导通。内筒2紧贴冠簧3,内筒2恒具有抱紧冠簧3的趋势。借助该趋势,内筒2随着冠簧3的伸缩而伸缩,当插针插入本实用新型的大电流冠簧插孔100后,冠簧3被插针撑开,从而带动内筒2也一起撑开,由于内筒2抱紧冠簧3,而冠簧3抱紧插针,故对插针的抱紧力大大增加,从而防止插针在冠簧3内松动,避免产生拉弧,尤其适用于振动的场合。同时,抱紧力的增加有利于提高插拔寿命。具体地,冠簧3为具有高导电率的弹性结构,借助冠簧3的弹性结构,当冠簧3被撑开时,冠簧3恒具有抱紧插针的趋势从而抱紧插针,同时,借助冠簧3为高导电率的结构,从而与插针及外筒1的导通速率快;较优的是,冠簧3为具有低屈服强度的结构,有利于变形加工制造。内筒2为具有高屈服强度的弹性结构,借助内筒2的该种结构,有利于减少塑性变形,从而提高抱紧力及插拔寿命。举例而言,冠簧的材料为铜合金,内筒的材料为不锈钢,但不以此为限。更具体地,如下:
请参阅图4,内筒2为腰形筒结构,从而达到紧贴冠簧3的效果,当冠簧3被撑开时,内筒2也迅速跟着撑开并具有抱紧冠簧3的趋势。内筒2开设有使其首尾呈断开设置的断开口21,借助该断开口21及内筒2具有弹性结构,内筒2能够便捷地安装进外筒1内,并在弹性恢复后抵接外筒1。故本实用新型的大电流冠簧插孔100还具有组装快捷的优点。具体地,断口311、321与断开口21呈错位设置,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断口311、321与断开口21呈相对设置,但不以此为限。
请参阅图5,前端环31包括外翻的第一翻边结构312,后端环32包括外翻的第二翻边结构322,第一翻边结构312卡接于内筒2的前端并与外筒1的内侧壁接触,第二翻边结构322卡接于内筒2的后端并与外筒1的内侧壁接触。较优的是,内筒2的前端及后端为外侧面齐平的环形结构,从而方便冠簧3与内筒2的卡接。第一翻边结构312开设有若干个朝后设置的第一开口3121,第一开口3121沿前端环31的周向呈间隔开的设置;第二翻边结构322开设有若干个朝前设置的第二开口3221,第二开口3221沿后端环32的周向呈间隔开的设置。借助第一开口3121及第二开口3221,减少冠簧3组装时容易断裂的情况。
请参阅图2,外筒1包括外筒主体11、分别贯穿外筒主体11的前端面及后端面的安装孔12,两安装孔12互不连通。其中一安装孔12包括第一孔121及第二孔122,第一孔121的直径大于第二孔122,第一孔121与第二孔122的交接处形成阶梯结构123,内筒2及冠簧3内置于第一孔121内并承载于阶梯结构123上。另一个安装孔12为直孔,故不以此为限。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大电流冠簧插孔100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当插针与本实用新型的大电流冠簧插孔100对插时,插针将冠簧3撑开,冠簧3具有弹性恢复的趋势,内筒2具有抱紧冠簧3的趋势,故插针在两种趋势下被抱紧,从而大大增加了抱紧力,同时还提高了插拔寿命。当插针从本实用新型的大电流冠簧插孔100拔出后,冠簧3及内筒2二者同时恢复。
可理解的是,插针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故不在此赘述。值得注意的是,冠簧3与外筒1之间电性导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大电流冠簧插孔100借助其内筒2紧贴冠簧3,内筒2恒具有抱紧冠簧3的趋势,故当插针插入冠簧3时,冠簧3被撑开后,由于冠簧3具有恢复的弹性趋势从而抱紧插针,又由于内筒2具有抱紧冠簧3的趋势,故当插针插入时,内筒2与冠簧3同时形变,插针进来后,内筒2抱紧冠簧3,冠簧3又抱紧插针,从而增强了对插针的抱紧力,从而令插针不易松脱,尤其适用于振荡的场合中;除此之外,借助内筒2体的该趋势,大大增加了本实用新型大电流冠簧插孔100的插拔寿命。另外,借助前端环31及后端环32紧贴外筒1的内侧壁,使得冠簧3与外筒1导通。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例而已,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大电流冠簧插孔,从外到内依次包括外筒、内筒及冠簧,所述冠簧包括前端环、后端环及连接于所述前端环与后端环之间的簧片,所述前端环及所述后端环各自开设有使其首尾呈断开设置的断口,所述簧片沿所述前端环的周向呈间隔开的设置,所有所述簧片朝向所述外筒的中心线内凹以围出一腰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紧贴所述冠簧,所述前端环及所述后端环紧贴所述外筒的内侧壁,所述内筒恒具有抱紧所述冠簧的趋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电流冠簧插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开设有使其首尾呈断开设置的断开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电流冠簧插孔,其特征在于,所述断口与所述断开口呈错位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电流冠簧插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的前端及后端为外侧面齐平的环形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电流冠簧插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为腰形筒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电流冠簧插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冠簧为具有高导电率的弹性结构,所述内筒为具有高屈服强度的弹性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电流冠簧插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环包括外翻的第一翻边结构,所述后端环包括外翻的第二翻边结构,所述第一翻边结构卡接于所述内筒的前端并与所述外筒的内侧壁接触,所述第二翻边结构卡接于所述内筒的后端并与所述外筒的内侧壁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大电流冠簧插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翻边结构开设有若干个朝后设置的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沿所述前端环的周向呈间隔开的设置;所述第二翻边结构开设有若干个朝前设置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沿所述后端环的周向呈间隔开的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电流冠簧插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包括外筒主体、分别贯穿所述外筒主体的前端面及后端面的安装孔,两所述安装孔互不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大电流冠簧插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包括第一孔及第二孔,所述第一孔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孔,所述第一孔与所述第二孔的交接处形成阶梯结构,所述内筒及所述冠簧内置于所述第一孔内并承载于所述阶梯结构上。
CN201922049815.XU 2019-11-22 2019-11-22 大电流冠簧插孔 Active CN2110458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49815.XU CN211045804U (zh) 2019-11-22 2019-11-22 大电流冠簧插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49815.XU CN211045804U (zh) 2019-11-22 2019-11-22 大电流冠簧插孔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045804U true CN211045804U (zh) 2020-07-17

Family

ID=715390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049815.XU Active CN211045804U (zh) 2019-11-22 2019-11-22 大电流冠簧插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04580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97697A (zh) * 2019-11-22 2020-02-14 东莞中探探针有限公司 大电流冠簧插孔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97697A (zh) * 2019-11-22 2020-02-14 东莞中探探针有限公司 大电流冠簧插孔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59302C (zh) 水下电连接器接触件插合密封结构
CN211045804U (zh) 大电流冠簧插孔
CN108987996B (zh) 一种可更换充电插座
CN209786238U (zh) 一体式弹性接触式mmcx射频连接器
CN110797697A (zh) 大电流冠簧插孔
CN210092408U (zh) 球头复合快插结构
CN202423624U (zh) 端面接触的接触件机构
CN116487915A (zh) 充电用组合端子
CN103606771A (zh) 一种适用于1.27mm间距的线簧式电连接器
CN202009101U (zh) 高精密弹簧针型连接器
CN101950898B (zh) 一种快速连接的电缆连接头
CN201000965Y (zh) 快速锁定分离同轴连接器
CN211670391U (zh) 防松脱型电连接器
CN209313117U (zh) 一种自动对接插头
CN205159643U (zh) 一种圆形电连接器
CN202134734U (zh) 耐高电压的连接器组件
CN201369433Y (zh) 一种连接器插头及使用该插头的连接器
CN219575999U (zh) 一种新能源高压连接器
CN110932012A (zh) 一种连接器用接触件及连接器
CN220455392U (zh) 单极可拆卸对接头
CN111146635A (zh) 一种多信道防呆多触点式连接器对
CN218767050U (zh) 一种高耐久性的射频同轴连接器测试件
CN203396796U (zh) 电气试验测试接头
CN210926403U (zh) 超声波主轴的导电母头
CN217956236U (zh) 电池极片快速接插端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