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004727U - 一种集成式污泥浓缩装置及其排泥水处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集成式污泥浓缩装置及其排泥水处理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004727U CN211004727U CN201921589251.2U CN201921589251U CN211004727U CN 211004727 U CN211004727 U CN 211004727U CN 201921589251 U CN201921589251 U CN 201921589251U CN 211004727 U CN211004727 U CN 21100472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ank
- flocculation
- sludge
- flow
- area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Of Suspended Particles By Flocculating Agents (AREA)
- Treatment Of Slud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集成式污泥浓缩装置及其排泥水处理系统,其中,一种集成式污泥浓缩装置,包括絮凝区、浓缩池和平衡池,絮凝区包括搅拌机,搅拌机与管道,搅拌机上设有絮凝剂投加口;浓缩池设置在絮凝区一侧,与絮凝区通过导流区连通;浓缩池设置在一框体内,框体内设有上清液溢出机构、沉降机构和浓缩机构;平衡池设置在浓缩池一侧的池体中,经浓缩机构浓缩的污泥排入平衡池,平衡池与脱水单元连通。其优点在于,占地面积较大的浓缩池设置在框体中,同时,将将浓缩池和平衡池集成为一体,在浓缩池前段增设絮凝区,提高浓缩絮凝效率,减少了长距离的管理铺设,缩小污泥浓缩装置的占地面积。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集成式污泥浓缩装置及其排泥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自来水厂排泥水主要是指沉淀池排泥水和滤池反冲洗废水。排泥水中最主要的污染物是悬浮固体(SS和VSS),总固体含量在0.1%~1.0%之间,另外,由于水处理过程中的浓缩作用,污泥中还有各种重金属离子,很多指标已是原来的几十甚至上百倍,直接排放会对水环境造成较大的影响。
在我国,许多老水厂中,只有调节池(排水排泥池),在改造升级的过程中可用土地面积少且审批程序繁琐,而土建构筑物的整套排泥水处理系统占地面积大,无法满足这类水厂的需求,而浓缩是排水处理系统中重要的环节,通过浓缩池可将污泥体积减少到排泥水的几十分之一。目前国内排泥水浓缩池大多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重力式浓缩池,占地面积大;另外,排泥水从排泥池通过潜水泵直接提升至浓缩池,固液分离效率较低,一定程度上导致浓缩池上清液含泥量偏高,因此,现阶段的污泥浓缩效果不好。因此,需要设计一种集成式的、占地面积小的排泥水处理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集成式污泥浓缩装置,提高浓缩效率,缩小原本排泥水处理系统中占地面积最大的浓缩池的体积。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排泥水处理系统,通过缩小浓缩装置的体积,从而缩小整个排泥水处理系统的占地面积,提高改建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集成式污泥浓缩装置,包括絮凝区、浓缩池和平衡池,其中:
所述絮凝区包括搅拌机,所述搅拌机上设有絮凝剂投加口;
所述浓缩池设置在所述絮凝区一侧,与所述絮凝区通过导流区连通;所述浓缩池设置在一框体内,所述框体内设有上清液溢出机构、沉降机构和浓缩机构;
所述平衡池设置在所述浓缩池一侧的池体中,经所述浓缩机构浓缩的污泥排入所述平衡池,所述平衡池与脱水单元连通。
优选地,所述絮凝区包括絮凝箱,所述搅拌机设置在所述絮凝箱中,与所述絮凝箱内壁之间设有混合区,所述搅拌机的进口朝下设置,与所述絮凝箱的底壁具有一定间隙,所述间隙与所述混合区连通。
优选地,所述导流区包括隔板,所述絮凝箱与所述导流区共用的侧壁底部设有进流口,所述隔板与导流区的上壁之间设有过流口,所述导流区的出流口位于下部。
优选地,所述沉降机构包括斜板或斜槽或斜板填料,所述导流区的出流口位于所述沉降机构下方;所述上清液溢出机构位于所述沉降机构上方,包括集水槽和溢流管。
优选地,所述沉降机构包括横向沉淀装置,所述导流区的出流口位于所述导流区的下部,从所述导流区流出的排泥水水平进入所述横向沉淀装置,所述横向沉淀装置的后方设有出水口,所述上清液溢出机构设置在所述横向沉淀装置后方靠上位置。
优选地,所述横向沉淀装置包括导流板、翼板、第一挡流板和第二挡流板;所述第一挡流板和所述第二挡流板分别位于所述导流板两侧;相邻所述翼板之间设有流道,所述翼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挡流板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挡流板相连接;所述翼板与所述导流板之间存在供沉淀物通过的通道,且所述翼板具有便于所述沉淀物滑入所述通道的倾斜度,所述通道与所述浓缩池的下部连通;所述第一挡流板朝向所述导流区的出流口设置,所述第二挡流板朝向所述上清液溢出机构设置。
优选地,所述翼板包括置于所述第一挡流板和所述第二挡流板之间的第一翼板和凸出于所述第一挡流板和第二挡流板的第二翼板。
优选地,所述导流板竖直设置,或,所述导流板具有用于接住从所述通道上掉落的沉淀物的倾斜度。
优选地,所述浓缩机构包括中心传动浓缩机、搅拌浓缩栅条和中心泥斗,所述中心泥斗与所述平衡池连通;所述平衡池中设有搅拌机构和用于抬升污泥的螺杆泵,所述搅拌机构包括驱动组件和搅拌叶轮,所述平衡池通过所述螺杆泵与污泥脱水单元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二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排泥水处理系统,包括排泥排水池和脱水单元,还包括至少一组上述的集成式污泥浓缩装置,所述排泥排水池与所述集成式污泥浓缩装置的絮凝区之间由管道、阀门及管道混合器连通,所述管道穿进所述絮凝箱并深入所述搅拌机的进口中,所述脱水单元与所述集成式污泥浓缩装置的平衡池连通。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将占地面积较大的浓缩池设置在框体中,用户无需在原有土地面积上挖掘建设,可直接制作完成后运输至现场,而后装配内部元件;同时,将絮凝区、浓缩池和平衡池集成在一体,减少了长距离的管理铺设,缩小污泥浓缩装置的占地面积;另外,还在絮凝区中设置搅拌机,并在絮凝区与浓缩池之间设置导流区,从而延长排泥水的流径,提高絮凝浓缩效果;
2.通过缩小浓缩池体积,并且整合污泥浓缩及平衡单元,从而达到缩小整个排泥水处理系统的占地面积;同时采用集成式模块化的浓缩装置,缩短了水厂的排泥水处理系统的改建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集成式污泥浓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集成式污泥浓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集成式污泥浓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集成式污泥浓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沉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絮凝区;11、搅拌机;12、絮凝箱;13、混合区;14、间隙;15、导流区;151、隔板;152、进流口;153、过流口;154、出流口;16、絮凝剂投加口;20、浓缩池;21、框体;22、上清液溢出机构;221、集水槽;23、沉降机构;231、导流板;232、第一翼板;233、第二翼板;234、第一挡流板;235、第二挡流板;236、隔离板;237、通道;238、出水口;239、斜槽;24、浓缩机构;241、中心传动浓缩机;242、搅拌浓缩栅条;243、中心泥斗;30、平衡池;31、搅拌机构;40、管道;41、管道混合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为详细的描述,需要说明的是,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的描述仅是示意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各个不同实施例之间可以进行相互组合,以构成未在以下描述中示出的其他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中心”,“横向”、“纵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保护范围。
此外,如有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描述中,“数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另有明确规定和限定,如有术语“组装”、“相连”、“连接”术语应作广义去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也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相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的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看附图1至附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集成式污泥浓缩装置及其排泥水处理系统将在接下来的描述中被阐明,其中,集成式的浓缩装置大大缩小了占地面积,且无需在厂内原地改建,只需组装好运输至厂内使用即可,大大缩短了改建时间,提高改建效率。
如附图1至附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集成式污泥浓缩装置包括絮凝区10、浓缩池20和平衡池30,絮凝区10与排泥池的管道40连通,排泥池的排泥水经过提升,首先进入管道混合器41加药混合,而后进入絮凝区10,絮凝区10内设有搅拌机11,通过搅拌,提高药物混合率和污泥絮凝率,另外,搅拌机11上设有絮凝剂投加口16,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是否投加絮凝剂,常用的絮凝剂有PAM(聚丙烯酰胺),非离子型高分子絮凝剂。
浓缩池20设置在絮凝区10一侧,与絮凝区10通过导流区15连通,经过加药搅拌的排泥水通过导流区15进入浓缩池20,导流区15的作用就在延长排泥水的路径,促进絮凝沉淀;浓缩池20设置在一框体21内,框体21可以一体化钢制结构,制作完成后,运送至所需场所,而后组装内部结构和设备,大大缩短了净水厂排泥水处理系统的建设工期。由于工作环境的限制,浓缩池20的框体21表面经过防腐处理,具有抗老化瓷性,使用寿命长,便于维护。框体21内设有上清液溢出机构22、沉降机构23和浓缩机构24;平衡池30设置在浓缩池20一侧的池体中,经浓缩机构24浓缩的污泥排入平衡池30,平衡池30与脱水单元连通,平衡池30可以为一体化钢制结构,也可以在厂内挖掘建设。
为了进一步提高絮凝沉淀率,本实施例的絮凝区10包括絮凝箱12,搅拌机11设置在絮凝箱12中,与絮凝箱12内壁之间设有混合区13,搅拌机11的进口朝下设置,与絮凝箱12的底壁具有一定间隙14,间隙14与混合区13连通,管道40穿进絮凝箱12并深入搅拌机11的进口中,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从管道40进入的排泥水先是进入搅拌机11中,进行充分搅拌,同时上升至搅拌机11的顶端出口,而后进入混合区13,在混合区13下沉,部分排泥水被继续吸入或冲入搅拌机11继续搅拌,部分排泥水从间隙14流出,进入导流区15,由于搅拌机11的设置角度,使排泥水的流径大大加长,从而使搅拌更均匀,絮凝沉淀效果更好。
而导流区15进一步延长了排泥水的流径,导流区15的具体设置如下:导流区15包括隔板151,絮凝箱12与导流区15共用的侧壁底部设有进流口152,隔板151与导流区15的上壁之间设有过流口153,导流区15的出流口154位于下部,进入导流区15的排泥水先上升,流过过流口153,而后下降,从出流口154排出,相比原有的输送管,保证输送路径的长度的同时,缩小了占地面积,使整个絮凝区10可以与浓缩池20集成在一起。
浓缩池20中的沉降机构23的类型有多种,进而将本实用新型的污泥浓缩装置分为两个实施例,两个实施例除了浓缩池20的结构不同外,其他机构可以完全一致,下面,仅对两个实施例的浓缩池20部分进行区别描述。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的浓缩池20的沉降机构23包括斜板或斜槽239或斜板填料,导流区15的出流口154位于沉降机构23下方;上清液溢出机构22位于沉降机构23上方,包括集水槽221和溢流管。本实施例中的斜板、斜槽239或斜板填料为现有浓缩池20中的常用技术,还可以为斜管结构,其具体结构在此不再赘述。从导流区15的出流口154流出的排泥水上升进入沉降机构23,由于斜管的阻挡作用,流速下降,其中含有的污泥逐渐下沉,而排泥水经过沉降机构23进一步沉淀后,达到回用标准,设置在沉降机构23上方的上清液溢出机构22对沉淀后的排泥水进行收集。若干集水槽221并排分布在沉降机构23上,上清液进入集水支槽后,汇总到集水总槽,而后被与集水总槽连通的溢流管回收利用。集水支槽的两侧设有锯齿状堰板,上清液低于堰板的锯齿时不过水,此时堰板只起挡水作用;若水位持续上升,高于锯齿时,上清液就进入支槽,保证均匀进水。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中的浓缩池20的沉降机构23包括横向沉淀装置,其结构与现有的斜管结构不同,因此浓缩池20的进水和出水结构均发生了改变,更具体地说,在浓缩池20的上部设置了环形的隔离板236,沉降机构23设置在浓缩池20的中部,其边缘与隔离板236连接,导流区15的出流口154位于导流区15的下部,从导流区15流出的排泥水被隔离板236反射后,上升,水平进入横向沉淀装置,经横向沉淀装置沉降之后,污泥下沉至浓缩池20下部,上清液通过横向沉淀装置,横向沉淀装置的后方设有出水口238,上清液在出水口238处的隔离板236上方汇集,上清液溢出机构22设置在横向沉淀装置后方靠上位置,高出上清液溢出机构22的上清液被溢流管收集回收。
如图5所示,横向沉淀装置的结构如下:横向沉淀装置包括导流板231、翼板、第一挡流板234和第二挡流板235;第一挡流板234和第二挡流板235分别位于导流板231两侧;相邻翼板之间设有流道,翼板的一端与第一挡流板234相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挡流板235相连接;翼板与导流板231之间存在供沉淀物通过的通道237,且翼板具有便于沉淀物滑入通道237的倾斜度,通道237与浓缩池20的下部连通;第一挡流板234朝向导流区15的出流口154设置,第二挡流板235朝向上清液溢出机构22设置。排泥水从第一挡流板234流入若干翼板之间,其中的污泥被翼板阻挡,沿翼板沉入通道237中,进入浓缩池20的下部,而后上清液从第二挡流板235之间的出水口238流出,经水平沉淀后的上清液经上清液溢出机构22中的溢流堰收集后直接排放或回流至水厂原水管道中,作为水厂进水的补充,增加了水厂的产水量。相比于实施例一中的沉降机构23,本实施例中,由于浓缩池20上部隔离板236的作用,排泥水只会水平移动,而后在横向沉淀装置之间沉降,不会干扰到浓缩池20下部的浓缩机构24,且沉降效果更好,排泥水经浓缩后可100%回流,实现水厂废水零排放。
更具体地说,本实施例中导流板231用于引导污泥向下流动,进入浓缩机构24;而翼板的设置方向与水流方向相同,均为沿水平方向设置,若干翼板还可起到分流作用,翼板的不同位置还可起到不同作用,第二翼板233凸出于第一挡流板234和第二挡流板235,用于实现排泥水的分流和引流,将排泥水引流至置于第一挡流板234和第二挡流板235之间的第一翼板232上,污泥沉淀在第一翼板232上,由第一翼板232引流至通道237,优选地,第一翼板232和第二翼板233的流通面积相等,第一挡流板234和第二挡流板235设置在垂直于排泥水流通方向上,由于第一翼板232置于第一挡流板234和第二挡流板235之间,在排泥水流入浓缩机构24时,第一挡流板234阻挡了水流对第一翼板232上的污泥的冲击力,而第二挡流板235避免了水流将污泥冲出出水口238。而第二翼板233凸出于第一挡流板234和第二挡流板235,排泥水流径第二翼板233时不会被第一挡流板234和第二挡流板235阻挡,而流动过程中,排泥水被第二翼板233分流,期内的污泥逐步沉降到第一翼板232上,进而流入通道237。为了使污泥可顺利进入通道237,优选地,翼板的倾斜度为60°,即翼板上表面与垂直方向之间的夹角为60°。
导流板231具有两种设置方式,一种为,导流板231竖直设置,污泥进入通道237后,直接下落进入浓缩机构24;另一种为,导流板231倾斜设置,污泥进入通道237后,下落一段时间,落在导流板231上,避免污泥在掉落过程中污染下一层的流体,而且,每一层沉淀好的污泥均流到导流板231上表面后,再经过导流板231流到浓缩机构24进行进一步浓缩,提高净化效率,优选地,导流板231的斜度为80°,即导流板231下表面与水平面之间构成80°。
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污泥浓缩装置中的浓缩机构24包括中心传动浓缩机241、搅拌浓缩栅条242和中心泥斗243,沉淀在池底的污泥通过池内设置中心传动浓缩机241刮至底部中心,在中心泥斗243内进一步浓缩,中心泥斗243与平衡池30连通;平衡池30中设有搅拌机构31和用于抬升污泥的螺杆泵(未画出),污泥在平衡池30中经搅拌机构31搅匀,搅拌机构31包括驱动组件和搅拌叶轮,平衡池30通过螺杆泵与脱水单元连通,将污泥运输到脱水单元进行脱水处理,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搅拌机构31为摆式搅拌,通过驱动组件带动搅拌叶轮,对污泥进行充分搅拌,到达泥水平衡,而后才能进行脱水处理。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排泥水处理系统,包括排泥排水池(未画出)和脱水单元(未画出),包括管道40和脱水单元,还包括如上述各实施例的集成式污泥浓缩装置,排泥排水池与集成式污泥浓缩装置的絮凝区之间由管道40、阀门及管道混合器41连通,脱水单元与集成式污泥浓缩装置的平衡池30连通。
本实施例中的排泥水处理系统,可以设置至少一组集成式污泥浓缩装置,如附图3所示,其中设有两组并排设置的集成式污泥浓缩装置,提高单位面积的污泥浓缩率,此时,集成式污泥浓缩装置可以均为实施例一中的浓缩池20,也可以其中一个为实施例一种中的浓缩池20,另一个为实施例二中的浓缩池20,也可以均为实施例二中的浓缩池20。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集成式污泥浓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絮凝区、浓缩池和平衡池,其中:
所述絮凝区包括搅拌机,所述搅拌机上设有絮凝剂投加口;
所述浓缩池设置在所述絮凝区一侧,与所述絮凝区通过导流区连通;所述浓缩池设置在一框体内,所述框体内设有上清液溢出机构、沉降机构和浓缩机构;
所述平衡池设置在所述浓缩池一侧的池体中,经所述浓缩机构浓缩的污泥排入所述平衡池,所述平衡池与脱水单元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式污泥浓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絮凝区包括絮凝箱,所述搅拌机设置在所述絮凝箱中,与所述絮凝箱内壁之间设有混合区,所述搅拌机的进口朝下设置,与所述絮凝箱的底壁具有一定间隙,所述间隙与所述混合区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式污泥浓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区包括隔板,所述絮凝箱与所述导流区共用的侧壁底部设有进流口,所述隔板与导流区的上壁之间设有过流口,所述导流区的出流口位于下部。
4.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集成式污泥浓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降机构包括斜板或斜槽或斜板填料,所述导流区的出流口位于所述沉降机构下方;所述上清液溢出机构位于所述沉降机构上方,包括集水槽和溢流管。
5.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集成式污泥浓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降机构包括横向沉淀装置,所述导流区的出流口位于所述导流区的下部,从所述导流区流出的排泥水水平进入所述横向沉淀装置,所述横向沉淀装置的后方设有出水口,所述上清液溢出机构设置在所述横向沉淀装置后方靠上位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集成式污泥浓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沉淀装置包括导流板、翼板、第一挡流板和第二挡流板;所述第一挡流板和所述第二挡流板分别位于所述导流板两侧;相邻所述翼板之间设有流道,所述翼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挡流板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挡流板相连接;所述翼板与所述导流板之间存在供沉淀物通过的通道,且所述翼板具有便于所述沉淀物滑入所述通道的倾斜度,所述通道与所述浓缩池的下部连通;所述第一挡流板朝向所述导流区的出流口设置,所述第二挡流板朝向所述上清液溢出机构设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集成式污泥浓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翼板包括置于所述第一挡流板和所述第二挡流板之间的第一翼板和凸出于所述第一挡流板和第二挡流板的第二翼板。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集成式污泥浓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竖直设置,或,所述导流板具有用于接住从所述通道上掉落的沉淀物的倾斜度。
9.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集成式污泥浓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浓缩机构包括中心传动浓缩机、搅拌浓缩栅条和中心泥斗,所述中心泥斗与所述平衡池连通;所述平衡池中设有搅拌机构和用于抬升污泥的螺杆泵,所述搅拌机构包括驱动组件和搅拌叶轮,所述平衡池通过所述螺杆泵与脱水单元连通。
10.一种排泥水处理系统,包括排泥排水池和脱水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组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所述的集成式污泥浓缩装置,所述排泥排水池与所述集成式污泥浓缩装置的絮凝区之间由管道、阀门及管道混合器连通,所述管道穿进絮凝箱并深入所述搅拌机的进口中,所述脱水单元与所述集成式污泥浓缩装置的平衡池连通。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589251.2U CN211004727U (zh) | 2019-09-23 | 2019-09-23 | 一种集成式污泥浓缩装置及其排泥水处理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589251.2U CN211004727U (zh) | 2019-09-23 | 2019-09-23 | 一种集成式污泥浓缩装置及其排泥水处理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004727U true CN211004727U (zh) | 2020-07-14 |
Family
ID=714955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589251.2U Active CN211004727U (zh) | 2019-09-23 | 2019-09-23 | 一种集成式污泥浓缩装置及其排泥水处理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004727U (zh) |
-
2019
- 2019-09-23 CN CN201921589251.2U patent/CN211004727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659227B (zh) | 一种中置式高密度沉淀水净化池及其净化工艺 | |
CN100475724C (zh) | 经济型一体化水厂 | |
CN108423788A (zh) | 无药剂二次水力强化混凝沉淀池 | |
CN211644735U (zh) | 一种一体化高效沉淀池污水处理装置 | |
CN110448940B (zh) | 一种净水厂排泥水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 |
CN112537835A (zh) | 一种集成式污泥浓缩装置及其排泥水处理系统 | |
CN202625908U (zh) | 一种中置式高密度沉淀水净化池 | |
CN211004727U (zh) | 一种集成式污泥浓缩装置及其排泥水处理系统 | |
CN207918576U (zh) | 一种水处理自动反冲洗装置 | |
CN204752395U (zh) | 一种隔油池 | |
CN207918577U (zh) | 一种圆形结构水处理装置 | |
CN210814064U (zh) | 一种装有横向沉淀装置的高效浓缩池 | |
CN202366517U (zh) | 用于废水处理系统的斜管沉淀装置 | |
CN213865533U (zh) | 一种浓缩池澄清区水质观测装置 | |
CN212894250U (zh) | 一种集装箱式高效澄清水处理装置 | |
CN210964061U (zh) | 一种自动排泥的沉淀池 | |
CN112429824A (zh) | 一种基于加药絮凝沉淀的给水处理系统及其方法 | |
CN214829808U (zh) | 一种多级布水沉淀束处理系统 | |
CN111747580A (zh) | 一种海水淡化用气浮预处理系统及工艺 | |
CN219259760U (zh) | 小城镇污水集约化深度处理装置 | |
CN201024126Y (zh) | 一种经济型一体化水厂 | |
CN205188074U (zh) | 一种基于膜生物反应器的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 |
CN205472843U (zh) | 一种固液介质分离处理池 | |
CN117756253B (zh) | 一种基于大直径斜管沉降的混合料液连续浓密富集分离方法 | |
CN213760615U (zh) | 净水处理系统用斜管沉淀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