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004340U - 轮对垫高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轮对垫高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004340U
CN211004340U CN201920788052.8U CN201920788052U CN211004340U CN 211004340 U CN211004340 U CN 211004340U CN 201920788052 U CN201920788052 U CN 201920788052U CN 211004340 U CN211004340 U CN 2110043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wheel set
support
supporting
whe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78805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宁海杰
李建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078805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0043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0043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00434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铁路轨道施工技术领域,提供一种轮对垫高装置。所述轮对垫高装置包括底座(1)和用于支撑轮对的支撑体,所述支撑体连接于所述底座(1)且能够相对于所述底座(1)进行升降调节。本实用新型的轮对垫高装置能够在救援复轨的顶复作业中使用,对轮对提供稳定的支撑作用,通过对支撑体在底座上进行适应性升降调节,使轮对落在支撑体上时能够位于超出铁轨高度,以便于后续的横移复轨;而且利用该轮对垫高装置能够准确控制调节轮对所在高度,以便于将完成作业的顶镐取出。

Description

轮对垫高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铁路轨道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轮对垫高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铁路机车、车辆发生脱线后通常需实施救援复轨,在顶复作业实施中,因脱线距离、转向架状态和液压起复设备等因素的制约,往往需要实施多次倒镐作业,即将脱线机车、车辆车体利用顶镐顶起后,向着复轨方向进行横移,横移至一定位置后落下,重新组装液压起复设备后再次重复上述作业流程,如此反复,直至脱线机车、车辆复轨。
通常来说,在将车体横移至一定位置落下前,为满足将液压起复设备中液压顶镐取出的要求,一般采取转向架轮对下部加垫道砟、垫板、短枕木或在车体、排障器下部加垫2.4米长枕木,且加垫的物体稳固性较差,容易导致多次倒镐的现象,作业繁杂,因不同机车、车辆构造差异,实施效果不理想,结果可控准确度不高,延误现场作业时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能够在救援复轨的顶复作业中使用,对轮对提供稳定的支撑作用的轮对垫高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轮对垫高装置,包括底座和用于支撑轮对的支撑体,所述支撑体连接于所述底座且能够相对于所述底座进行升降调节。
可选地,所述支撑体包括连接于所述底座的第一支撑件和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件的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二支撑件设置为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撑件进行升降。
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底座之间螺纹连接,所述第二支撑件与所述第一支撑件之间螺纹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撑件为圆柱体,所述圆柱体外壁设有外螺纹,所述底座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支撑件相适配的第一安装腔,所述第一安装腔内部设有内螺纹。
可选地,所述第二支撑件包括底柱和设置在所述底柱顶部的顶板,所述底柱外壁设有外螺纹,所述第一支撑件内部设有与所述底柱相适配的第二安装腔,所述第二安装腔的内部设有内螺纹。
可选地,所述顶板上设有与轮对的轮缘外形相适配的凹槽。
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撑件的顶面设置为始终凸出于所述底座的顶面。
可选地,所述轮对垫高装置还包括安装座,所述底座转动连接于所述安装座,所述底座的转动轴线平行于所述安装座所在平面。
可选地,所述底座底部设有转动连接件,所述转动连接件的转动轴线设置为垂直于所述升降方向,所述安装座内部设有与所述转动连接件适配的安装槽以使所述转动连接件能够在所述安装槽内转动。
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底座上均设有注油孔。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轮对垫高装置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的轮对垫高装置能够在救援复轨的顶复作业中使用,对轮对提供稳定的支撑作用,通过对支撑体在底座上进行适应性升降调节,使轮对落在支撑体上时能够位于超出铁轨高度,以便于后续的横移复轨;而且利用该轮对垫高装置能够准确控制调节轮对所在高度,以便于将完成作业的顶镐取出。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述的轮对垫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底座、2—第一支撑件、3—第二支撑件、4—底柱、5—顶板、6—凹槽、7—安装座、8—转动连接件、9—安装槽、10—注油孔、11—放油孔。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结合图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轮对垫高装置,包括底座1和用于支撑轮对的支撑体,所述支撑体连接于所述底座1且能够相对于所述底座1进行升降调节。
通常脱线机车包括车体、转向架和轮对。在对脱线机车、车辆顶复救援过程中,车体和转向架之间通过链条连接,使用液压起复顶镐将车体顶起后,车体、转向架和轮对一体上升,随后为实现复轨,需将轮对落至位于轨道上方的高度,以便于通过横移车等工具通过移动脱线的机车或车辆使其回到轨道,即让轮对位于轨道上。现有技术中,通常在顶镐顶起车体过程中,对应轮对下部加垫道砟、垫板、短枕木等,以使轮对落下后能够位于轨道上方,略高于轨道,便于后续的平移复位。
但是上述操作随之带来了很多问题,因脱线机车、车辆本身重量因素,需大量道砟、垫板、短枕木等加垫至转向架轮对下部,但是因轮对特殊构造,往往导致道砟、垫板、短枕木等加垫至轮对下部后,出现严重挤压下陷,挤坏道床、枕木等,实际对轮对净高度提升较小,需多次重复上述作业,才能达到预期的高于轨道的高度。并且在实施此作业过程中,大量作业人员需在轮对下部作业,存在严重的人身安全隐患。
而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轮对垫高装置,顶复作业中,将轮对垫高装置对应放置在轮对下方,根据实际需要升降调节支撑体的高度,使得轮对下落后能够正好位于高于轨道的高度,对轮对提供稳定的支撑作用,以便于后续直接从该位置对脱线机车进行横移以使轮对落在轨道上实现复轨;而且利用该轮对垫高装置能够准确控制调节轮对所在高度,以便于将完成作业的顶镐取出。本实用新型的轮对垫高装置作业简单、省力、安全系数高,可承受较大的正压力,实现一次垫高复位,减少现场救援作业时间。且由于机车或车辆不止具有一个轮对,使用过程中,需在每个轮子下面均对应放置有轮对垫高装置。
具体来说,支撑体可以通过任意结构或方式实现相对于底座1的升降调节,例如通过液压传动、爬升环传动等方式来实现。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体包括连接于所述底座1的第一支撑件2和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件2的第二支撑件3,所述第二支撑件3设置为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撑件2进行升降。通过第二支撑件3相对于第一支撑件2的升降调节从而实现了轮对垫高装置的高度调节。当然,还可以根据需要增加支撑件的设置数量,例如,在第二支撑件3上设置能够相对于其升降的第三支撑件等,从而通过不同支撑件的升降调节,改变对轮对的支撑高度。
具体来说,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主要采用的是螺旋传动的方式,所述第一支撑件2与所述底座1之间螺纹连接,所述第二支撑件3与所述第一支撑件2之间螺纹连接。使用过程中,可以通过旋转第二支撑件3调节第二支撑件3相对于底座1的高度,同时还可以通过旋转底座1调节第二支撑件3和第一支撑件2的整体相对于底座1的高度,达到最大程度调节轮对垫高装置高度调节的需求。
为方便实现旋转调节,所述第一支撑件2为圆柱体,所述圆柱体外壁设有外螺纹,所述底座1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支撑件2相适配的第一安装腔,所述第一安装腔内部设有内螺纹。
需要说明的是,考虑到方便旋转调节和便于对轮对支撑的双重作用,所述第二支撑件3包括底柱4和设置在所述底柱4顶部的顶板5,由此可通过顶板5对轮对进行支撑,所述底柱4外壁设有外螺纹,所述第一支撑件2内部设有与所述底柱4相适配的第二安装腔,所述第二安装腔的内部设有内螺纹。
当然,为了在对轮对支撑过程中起到稳固的作用,所述顶板5上设有与轮对的轮缘外形相适配的凹槽6,由此轮缘与凹槽6之间形成对应配合,达到轮对轮缘、踏面垂直力传导,效果明显,可推广使用。其中,轮缘为轮对边缘大于轮对直径的部分,当然直接支撑于轮对也可。
上述对轮对垫高装置中各部件的升降调节通常为手动调节,为便于升降调节过程中的施力,所述第一支撑件2的顶面设置为始终凸出于所述底座1的顶面。这样当第一支撑件2和第二支撑件3调节完毕后,需旋转调节底座1时,为了不影响调节好的第一支撑件2和第二支撑件3之间的相对位置,可以通过握住第一支撑件2凸出于底座1顶面的部分,再手动旋转调节底座1以是实现轮对垫高装置的高度调节。
解释来说,使用过程中轮对垫高装置放置在轨道旁边,根据实际轨道高度选择调节方式。使用前,通常为图1所示的旋紧状态,此时轮对垫高装置的高度处于最低的状态,通过人工比量或观察,若放置在地面上的轮对垫高装置的高度与轨道高度相差不大,可选择单独旋转调节第二支撑件3,或者可以在保持现有第一支撑件2和第二支撑件3相对位置不变的基础上,旋转调节底座1,从而实现高度的调节。
若轮对垫高装置的高度与轨道高度相差较大,单独调节上述任一者仍无法满足后续横移的需求,则需同时调节上述两个部件。具体而言,第一种方式为握住第一支撑件2凸出于底座1顶面的部分,先旋转调节底座1,再手动旋转调节第二支撑件3;或者,第二种方式为同样握住第一支撑件2凸出于底座1顶面的部分,只是选择先旋转调节第二支撑件3,再手动旋转调节底座1。可见,第一支撑件2在上述调节过程中起到稳定相对位置的作用。
由于轮对的位置不一定垂直于地面设置,为了在顶复过程中轮对发生偏移的情况下同样起到支撑作用,所述轮对垫高装置还包括安装座7,所述底座1转动连接于所述安装座7,所述底座1的转动轴线平行于所述安装座7所在平面。通过上述结构设置,轮对支撑在顶板6上时,底座1能够随轮对偏移位置适应性转动,以对偏移的轮对同样起到支撑作用,使其高度被支撑在位于轨道上方,便于横移调节。
参照图1,具体而言,作为其中一种转动连接方式,所述底座1底部设有转动连接件8,转动连接件8的转动轴线垂直于所述升降方向。具体而言,转动连接件8的底部为半球体形状,可选地,所述底座1为圆柱形,为保证转动过程的稳定性,该半球体转动连接件8的中心轴线与圆柱形底座1的轴线同轴设置。
相应地,所述安装座7内部设有与所述转动连接件8适配的安装槽9以使所述转动连接件8能够在所述安装槽9内转动,此时该安装槽9为与转动连接件8形状相适配的半球体凹槽。当然,转动连接件8的底部还可以设置为半圆柱体形状,相应地,所述安装槽9设置为与转动连接件8形状相适配的半圆柱体凹槽。
值得注意的是,底座1的转动角度一般无需过大,通常在竖直方向两侧偏移60-70°的范围内转动即可,转动幅度的限制可以通过上述结构以及底座1与安装座7之间的间距来共同实现,也就是说通过底座1顶面和安装槽9共同对底座1的转动进行止挡,使得底座1的转动角度能够维持在上述范围内。
在设置有安装座7的状态下,可在安装座7底部刻有菱形防滑纹以起到防滑作用,当然也可不设置安装座7,这样就可省略转动连接件8的设计,使用过程中,直接将底座1放置在地面上,此时为起到防滑作用,同样可在底座1的底部刻有菱形防滑纹。
特别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可以采用钢板、钛合金或特种钢等强度高材质轻材料,通过切割、焊接、打磨、抛光等机加工方式制成,具体的底座1和安装座7的形状本实用新型不作过多限制,例如,底座1可选择为圆柱体或长方体,安装座7可选择为长方体,当然并不限于上述形状。本装置与液压起复设备共用,效果良好,能够有效解决机车、车辆脱线顶复事故救援。
可以理解地,为减少旋转调节过程中的摩擦阻力,增强调节的便利性,所述第一支撑件2和所述底座1上均设有注油孔10,从而对螺纹连接处进行润滑,相应地,所述底座1上还可以设有放油孔11。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轮对垫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和用于支撑轮对的支撑体,所述支撑体连接于所述底座(1)且能够相对于所述底座(1)进行升降调节;
其中,所述支撑体包括连接于所述底座(1)的第一支撑件(2)和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件(2)的第二支撑件(3),所述第二支撑件(3)设置为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撑件(2)进行升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对垫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件(2)与所述底座(1)之间螺纹连接,所述第二支撑件(3)与所述第一支撑件(2)之间螺纹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对垫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件(2)为圆柱体,所述圆柱体外壁设有外螺纹,所述底座(1)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支撑件(2)相适配的第一安装腔,所述第一安装腔内部设有内螺纹。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对垫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件(3)包括底柱(4)和设置在所述底柱(4)顶部的顶板(5),所述底柱(4)外壁设有外螺纹,所述第一支撑件(2)内部设有与所述底柱(4)相适配的第二安装腔,所述第二安装腔的内部设有内螺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轮对垫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5)上设有与轮对的轮缘外形相适配的凹槽(6)。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对垫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件(2)的顶面设置为始终凸出于所述底座(1)的顶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对垫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轮对垫高装置还包括安装座(7),所述底座(1)转动连接于所述安装座(7),所述底座(1)的转动轴线平行于所述安装座(7)所在平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轮对垫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底部设有转动连接件(8),所述转动连接件(8)的转动轴线设置为垂直于所述支撑体的升降方向,所述安装座(7)内部设有与所述转动连接件(8)适配的安装槽(9)以使所述转动连接件(8)能够在所述安装槽(9)内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轮对垫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件(2)和所述底座(1)上均设有注油孔(10)。
CN201920788052.8U 2019-05-28 2019-05-28 轮对垫高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0043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88052.8U CN211004340U (zh) 2019-05-28 2019-05-28 轮对垫高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88052.8U CN211004340U (zh) 2019-05-28 2019-05-28 轮对垫高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004340U true CN211004340U (zh) 2020-07-14

Family

ID=714845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788052.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004340U (zh) 2019-05-28 2019-05-28 轮对垫高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00434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62040A (zh) * 2020-10-15 2020-12-11 姜海莲 一种铁道机车轮对升降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62040A (zh) * 2020-10-15 2020-12-11 姜海莲 一种铁道机车轮对升降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549950U (zh) 用于起重臂架的维修设备
CA2897863C (en) Low profile drop table
CN211004340U (zh) 轮对垫高装置
CN106976366A (zh) 一种公路铁路两用车
CN207015350U (zh) 人字型液压救援起复机具
CN204549938U (zh) 一种监护病床升降装置
CN204608527U (zh) 一种全方位轨道调整装置
CN204437587U (zh) 一种调平机构随机锁定装置
CN211004443U (zh) 一种配电带电作业用绝缘斗臂车的防倾覆装置
CN204608532U (zh) 一种轨道调整装置
CN205152908U (zh) 可折叠限位的液压坝支撑机构
CN211594902U (zh) 一种救援支撑装置
CN210734159U (zh) 一种曲线救援装置
JP5341012B2 (ja) 脱線復旧用ジャッキ装置
CN210633839U (zh) 一种轨枕生产线翻模结构
CN208020149U (zh) 一种钢轨去瘤用支撑支架
CN216185140U (zh) 用于盾构隧道内的电瓶车复轨装置
CN204897306U (zh) 可移动式举升机
CN212423099U (zh) 一种带调平功能的凹底轨道平车
CN215946679U (zh) 一种轨道交通检修维护装置
CN207375617U (zh) 一种用于无轨门式起重机机架的竖向调节装置
CN217323288U (zh) 一种适用于铁路曲线轨道的自调平检修平台
CN212639795U (zh) 具有锚孔调节机构的模块化移位千斤顶
CN204866847U (zh) 一种轧机换辊支承装置
CN103121645B (zh) 一种固定在斜坡上的千斤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714

Termination date: 2021052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