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001834U - 一种无人机激光雷达吊舱及无人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人机激光雷达吊舱及无人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001834U
CN211001834U CN201921770362.3U CN201921770362U CN211001834U CN 211001834 U CN211001834 U CN 211001834U CN 201921770362 U CN201921770362 U CN 201921770362U CN 211001834 U CN211001834 U CN 2110018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 rope
mounting plate
aerial vehicle
unmanned aerial
steel wi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77036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冯河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xi Power Gri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xi Power Gri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xi Power Grid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xi Power Gri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77036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0018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0018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00183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ptical Radar Systems And Detail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人机激光雷达吊舱及无人机,其包括吊舱本体、配合安装在吊舱本体顶部的钢丝绳减震器和承重板;钢丝绳减震器包括底部安装板和顶部安装板以及多个钢丝绳隔振器模块;顶部安装板的底部设置有多个第一支撑柱;第一支撑柱的底端与吊舱本体的顶部连接,第一支撑柱的顶端与顶部安装板的底部连接;且位于底部安装板上还设置有多个第二支撑柱,第二支撑柱的底端与底部安装板连接,第二支撑柱的顶端与承重板连接;且顶部安装板上还设置有便于第二支撑柱贯穿的通孔。上述无人机激光雷达吊舱及无人机,采用了特定结构的钢丝绳减震器的设计,其充分减小无人机震动对仪器的影响,提高测量精度。

Description

一种无人机激光雷达吊舱及无人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巡检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人机激光雷达吊舱及无人机。
背景技术
随着激光雷达技术的发展,无人机激光雷达系统作业逐渐成为电力巡线的手段。
现有技术中的该机载激光雷达设备(或称无人机激光雷达系统) 需要通过简易挂载装置连接或直接连接固定在无人机机体的底部,该吊舱又是用于安装存储检测仪器(例如:机载激光雷达设备、测距仪器或是部分传感器等)的主要结构装置;
然而在无人机飞行过程中,由于急速转弯,规避动作或遇到瞬时大风等作用,往往都会使无人机机体发生剧烈震动,因此这种震动往往又容易传递到无人机机体的底部的吊舱处,这样无人机机体的震动会对仪器的检测性能造成负面影响,进而导致测量精度降低,测量误差变大。然而现有技术中也出现过直接使用加装弹簧的方式进行减震的无人机技术方案,然而这种简单减震方式,减震效果较差,且不适用于无人机机体与吊舱之间的稳固可靠的安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人机激光雷达吊舱及无人机,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人机激光雷达吊舱,包括吊舱本体、配合安装在所述吊舱本体顶部的钢丝绳减震器和承重板;
所述钢丝绳减震器包括底部安装板和顶部安装板以及多个钢丝绳隔振器模块;多个所述钢丝绳隔振器模块均设置在所述底部安装板与所述顶部安装板之间;且所述钢丝绳隔振器模块的顶部与所述顶部安装板固定连接,所述钢丝绳隔振器模块的底部与所述底部安装板固定连接;所述底部安装板与所述吊舱本体的顶部之间存在间隙;
所述顶部安装板的底部设置有多个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一支撑柱的底端与所述吊舱本体的顶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柱的顶端与所述顶部安装板的底部连接;
且位于所述底部安装板上还设置有多个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二支撑柱的底端与所述底部安装板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柱的顶端与所述承重板连接;且所述顶部安装板上还设置有便于所述第二支撑柱贯穿的通孔。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多个所述钢丝绳隔振器模块均匀分布设置在所述底部安装板与所述顶部安装板之间。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所述钢丝绳隔振器模块包括上固定件和下固定件以及多根钢丝绳;所述上固定件与所述下固定件竖直方向上间隔;且每根所述钢丝绳均缠绕在相应的所述上固定件及所述下固定件之间形成紧固配合。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所述钢丝绳隔振器模块包括上固定件和下固定件以及单根钢丝绳;所述上固定件与所述下固定件竖直方向上间隔;且单根所述钢丝绳依次往复缠绕在相应的所述上固定件及所述下固定件之间形成紧固配合。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所述钢丝绳具体为磷化涂层钢丝绳。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所述上固定件和所述下固定件均为碳钢结构块。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位于所述承重板的顶部还设置有快装板;所述快装板可拆卸连接在所述承重板的顶部。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所述顶部安装板上的中心位置处还设置有中心镂空孔。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所述吊舱本体、所述钢丝绳减震器和所述承重板的表面均涂覆有防腐涂层。
相应地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无人机,包括无人机机体和无人机激光雷达吊舱;所述无人机机体的底部与所述无人机激光雷达吊舱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无人机激光雷达吊舱及无人机;分析上述无人机激光雷达吊舱及无人机的主要构造可知:该无人机激光雷达吊舱主要由吊舱本体、配合安装在吊舱本体顶部的钢丝绳减震器和承重板等构成;
其中,钢丝绳减震器包括底部安装板和顶部安装板以及多个钢丝绳隔振器模块;多个钢丝绳隔振器模块均设置在底部安装板与顶部安装板之间;且钢丝绳隔振器模块的顶部与顶部安装板固定连接,钢丝绳隔振器模块的底部与底部安装板固定连接;底部安装板与吊舱本体的顶部之间存在间隙;
顶部安装板的底部设置有多个第一支撑柱;第一支撑柱的底端与吊舱本体的顶部连接,第一支撑柱的顶端与顶部安装板的底部连接;且位于底部安装板上还设置有多个第二支撑柱,第二支撑柱的底端与底部安装板连接,第二支撑柱的顶端与承重板连接;且顶部安装板上还设置有便于第二支撑柱贯穿的通孔。
在具体使用过程中,如果承重板突然受压(例如:受压向下运动) 产生震动,此时承重板将会向下产生适量的位移变化,然而承重板的底部连接有第二支撑柱,且第二支撑柱又安装在底部安装板上;所以此时连同承重板、第二支撑柱和底部安装板都有向下震动的趋势;然而底部安装板又依靠第一支撑柱、顶部安装板连接悬空安装在吊舱本体上(且钢丝绳隔振器模块均设置在底部安装板与顶部安装板之间),且底部安装板与吊舱本体的顶部之间存在间隙;这样的话,底部安装板向下运动一定距离,然而此时多个钢丝绳隔振器模块则将会起到反拉作用(即阻止底部安装板向下运动),这样经过一些列的机械联动关系则减少了底部安装板向下震动的趋势;最终将会使作用到吊舱本体上震动变小,而且钢丝绳减震器具有较明显的减震作用,这样将会显著提升吊舱的抗震动作用,提升吊舱内的检测仪器的检测精度。
另外,由底部安装板和顶部安装板以及多个钢丝绳隔振器模块构成的钢丝绳减震器其结构设计巧妙,且钢丝绳减震器其再通过第一支撑柱悬空吊装在吊舱本体上,再通过第二支撑柱与承重板、底部安装板的结构设计将承重最终作用在钢丝绳减震器上,这种设计方式不仅减震效果好,且并不影响无人机机体与吊舱之间的稳固可靠连接性。由此构成的无人机其结构设计可靠,减震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无人机激光雷达吊舱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无人机激光雷达吊舱的一立体视角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无人机激光雷达吊舱的主视视角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无人机激光雷达吊舱中的钢丝绳减震器、承重板、快装板之间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无人机激光雷达吊舱去掉快装板后的钢丝绳减震器、承重板之间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无人机激光雷达吊舱的分解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无人机激光雷达吊舱中的钢丝绳减震器零件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无人机激光雷达吊舱中的底部安装板、顶部安装板和承重板之间的装配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无人机激光雷达吊舱中的快装板零件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无人机激光雷达吊舱中的钢丝绳隔振器模块零件结构示意图。
标号:
吊舱本体100;
钢丝绳减震器200;底部安装板210;顶部安装板220;钢丝绳隔振器模块230;上固定件231;下固定件232;钢丝绳233;第一支撑柱240;第二支撑柱250;通孔260;中心镂空孔270。
承重板300;
快装板4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某些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的词语,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参见图1、图2、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无人机激光雷达吊舱,包括吊舱本体100、配合安装在吊舱本体顶部的钢丝绳减震器200和承重板300;
具体参见图4、图5以及图6、图7,钢丝绳减震器200包括底部安装板210和顶部安装板220以及多个钢丝绳隔振器模块230;多个钢丝绳隔振器模块230均设置在底部安装板210与顶部安装板220 之间;且钢丝绳隔振器模块230的顶部与顶部安装板220固定连接,钢丝绳隔振器模块230的底部与底部安装板210固定连接;底部安装板210与吊舱本体100的顶部之间存在间隙;
顶部安装板210的底部设置有多个第一支撑柱240;第一支撑柱 240的底端与吊舱本体100的顶部连接,第一支撑柱240的顶端与顶部安装板220的底部连接;
且位于底部安装板210上还设置有多个第二支撑柱250,第二支撑柱250的底端与底部安装板210连接,第二支撑柱250的顶端与承重板300连接;且顶部安装板220上还设置有便于第二支撑柱250 贯穿的通孔260(另可参见图7和图8)。
分析上述无人机激光雷达吊舱的主要构造可知:该无人机激光雷达吊舱主要由吊舱本体、配合安装在吊舱本体顶部的钢丝绳减震器和承重板等构成;
在具体使用过程中,如果承重板突然受压(例如:受压向下运动) 产生震动,此时承重板将会向下产生适量的位移变化,然而承重板的底部连接有第二支撑柱,且第二支撑柱又安装在底部安装板上;所以此时连同承重板、第二支撑柱和底部安装板都有向下震动的趋势;然而底部安装板又依靠第一支撑柱、顶部安装板连接悬空安装在吊舱本体上(且钢丝绳隔振器模块均设置在底部安装板与顶部安装板之间),且底部安装板与吊舱本体的顶部之间存在间隙;这样的话,底部安装板向下运动一定距离,然而此时多个钢丝绳隔振器模块则将会起到反拉作用(即阻止底部安装板向下运动),这样经过一些列的机械联动关系则减少了底部安装板向下震动的趋势;最终将会使作用到吊舱本体上震动变小,而且钢丝绳减震器具有较明显的减震作用,这样将会显著提升吊舱的抗震动作用,提升吊舱内的检测仪器的检测精度。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无人机激光雷达吊舱及无人机的具体结构以及技术效果做一下详细的说明:
如图2以及图3所示,多个钢丝绳隔振器模块230均匀分布设置在底部安装板210与顶部安装板220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具体技术方案中,上述钢丝绳隔振器被安装在底部安装板与顶部安装板之间,其可以是一个也是可以是多个(例如优选为四个);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其钢丝隔振器优选使用多个,且均匀分布安装在底部安装板的上部(例如分布在安装在底部安装板的四角处),使其底部安装板受到的反作用力 (即减震作用力)更均匀,最终保证减震作用更均匀,更合理,实现平稳减震。
如图2以及图10所示,上述钢丝绳隔振器模块230包括上固定件231和下固定件232以及多根钢丝绳233;上固定件231与下固定件232竖直方向上间隔;且每根钢丝绳233均缠绕在相应的上固定件 231及下固定件232之间形成紧固配合。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具体技术方案中,上述钢丝绳隔振器模块可以由上固定件和下固定件以及多根钢丝绳构成;每根钢丝绳均缠绕在相应的上固定件及下固定件之间形成紧固配合,同时上固定件可以安装在顶部安装板处,下固定件可以安装在底部安装板处,通过上固定件与下固定件之间多根钢丝绳拉拽作用实现弹性变化,从而实现减震效果,这样形成的钢丝绳隔振器的隔震效果显著。
优选的,作为另一种可实施方案;上述钢丝绳隔振器模块230 包括上固定件和下固定件以及单根钢丝绳;上固定件与下固定件竖直方向上间隔;且单根钢丝绳依次往复缠绕在相应的上固定件及下固定件之间形成紧固配合。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具体技术方案中,该上述钢丝绳隔振器模块也可以由上固定件和下固定件以及单根的钢丝绳构成;只不过单根钢丝绳需要往复缠绕(贯穿)在相应的上固定件及下固定件之间形成紧固配合,同样上固定件可以安装在顶部安装板处,下固定件可以安装在底部安装板处,通过上固定件与下固定件之间钢丝绳拉拽作用实现弹性变化,最终实现减震作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钢丝绳隔振器模块是适用于搭载有激光雷达检测设备且具有特定结构设计的减震装置,当然本实用新型包括但不限于以上两种结构形式的钢丝绳隔振器模块。
如图10所示,上述钢丝绳233具体为磷化涂层钢丝绳。
需要说明的是,在钢丝绳隔振器模块的具体技术方案中,该钢丝绳隔振器模块主要由上固定件和下固定件以及钢丝绳构成;其中钢丝绳可以选择使用多种结构形式,例如磷化涂层钢丝绳或是涂塑钢丝绳等;其中,磷化涂层钢丝绳其设计有磷化膜,磷化膜可以提高制绳钢丝表面的耐磨损、耐腐蚀能力,有效抑制微动疲劳的发生。同时其提高钢丝抗锈蚀能力,使用磷化钢丝绳使用寿命是光面钢丝绳的2-3 倍,钢丝绳耐疲劳性能大幅度提高,其特别适合长期飞行在高空恶劣环境的无人机上使用。
如图10所示,上固定件231和下固定件232均为碳钢结构块。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具体技术方案中,上固定件和下固定件可以选择优质碳素结构钢制造形成。
如图2以及图3所示,吊舱本体100、钢丝绳减震器200和承重板300的表面均涂覆有防腐涂层。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无人机其长期飞行在恶劣的高空环境中,且高空中分布较多的腐蚀性物质和腐蚀性气体,因此本实施例中的吊舱结构中的吊舱本体、钢丝绳减震器和承重板的表面可以涂覆较厚一层防腐涂层,避免其长时间高空作业受腐蚀影响。
如图2以及图9所示,位于承重板300的顶部还设置有快装板 400;快装板400可拆卸连接在承重板300的顶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具体技术方案中,上述承重板的顶部还设计有快装板,即上述承重板只是一种中间承重结构,其并不是直接连接无人机机体的结构;承重板其可以通过该快装板间接的安装在无人机机体的底部,同时承重板与快装板之间通过可拆卸连接方式连接,快装板与无人机机体之前可以通过卡扣等快接方式连接,对此不再赘述。
如图4所示,顶部安装板220上的中心位置处还设置有中心镂空孔270。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具体技术方案中,顶部安装板上的中心位置处还设置有中心镂空孔,该顶部安装板的中心位置处设计的中心镂空孔是方便操作工具穿过顶部安装板对其上方的承重板进行拆装。
实施例二
相应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还提供了一种无人机,包括无人机机体和无人机激光雷达吊舱(如实施例一提供的无人机激光雷达吊舱);无人机机体的底部与无人机激光雷达吊舱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具体技术方案中,无人机主要由无人机机体和无人机激光雷达吊舱构成,其中无人机机体的底部与无人机激光雷达吊舱连接,具体可以通过快装板将无人机机体与无人机激光雷达吊舱实现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人机,其结构设计可靠,减震效果更好。
综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人机激光雷达吊舱及无人机,具有结构合理,采用了特定结构的钢丝绳减震器的设计,其充分减小无人机震动对仪器的影响,提高测量精度;同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人机激光雷达吊舱,其不仅减震效果好,且并不影响无人机机体与吊舱之间的稳固可靠连接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无人机激光雷达吊舱,其特征在于,包括吊舱本体、配合安装在所述吊舱本体顶部的钢丝绳减震器和承重板;
所述钢丝绳减震器包括底部安装板和顶部安装板以及多个钢丝绳隔振器模块;多个所述钢丝绳隔振器模块均设置在所述底部安装板与所述顶部安装板之间;且所述钢丝绳隔振器模块的顶部与所述顶部安装板固定连接,所述钢丝绳隔振器模块的底部与所述底部安装板固定连接;所述底部安装板与所述吊舱本体的顶部之间存在间隙;
所述顶部安装板的底部设置有多个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一支撑柱的底端与所述吊舱本体的顶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柱的顶端与所述顶部安装板的底部连接;
且位于所述底部安装板上还设置有多个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二支撑柱的底端与所述底部安装板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柱的顶端与所述承重板连接;且所述顶部安装板上还设置有便于所述第二支撑柱贯穿的通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激光雷达吊舱,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钢丝绳隔振器模块均匀分布设置在所述底部安装板与所述顶部安装板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人机激光雷达吊舱,其特征在于,所述钢丝绳隔振器模块包括上固定件和下固定件以及多根钢丝绳;所述上固定件与所述下固定件竖直方向上间隔;且每根所述钢丝绳均缠绕在相应的所述上固定件及所述下固定件之间形成紧固配合。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人机激光雷达吊舱,其特征在于,所述钢丝绳隔振器模块包括上固定件和下固定件以及单根钢丝绳;所述上固定件与所述下固定件竖直方向上间隔;且单根所述钢丝绳依次往复缠绕在相应的所述上固定件及所述下固定件之间形成紧固配合。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无人机激光雷达吊舱,其特征在于,所述钢丝绳具体为磷化涂层钢丝绳。
6.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无人机激光雷达吊舱,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固定件和所述下固定件均为碳钢结构块。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激光雷达吊舱,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承重板的顶部还设置有快装板;所述快装板可拆卸连接在所述承重板的顶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激光雷达吊舱,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安装板上的中心位置处还设置有中心镂空孔。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激光雷达吊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舱本体、所述钢丝绳减震器和所述承重板的表面均涂覆有防腐涂层。
10.一种无人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无人机机体和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无人机激光雷达吊舱;所述无人机机体的底部与所述无人机激光雷达吊舱连接。
CN201921770362.3U 2019-10-21 2019-10-21 一种无人机激光雷达吊舱及无人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0018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70362.3U CN211001834U (zh) 2019-10-21 2019-10-21 一种无人机激光雷达吊舱及无人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70362.3U CN211001834U (zh) 2019-10-21 2019-10-21 一种无人机激光雷达吊舱及无人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001834U true CN211001834U (zh) 2020-07-14

Family

ID=715018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770362.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001834U (zh) 2019-10-21 2019-10-21 一种无人机激光雷达吊舱及无人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00183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98212A (zh) * 2020-07-22 2020-11-27 酷景传媒(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飞行器吊挂全景相机的高稳定性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98212A (zh) * 2020-07-22 2020-11-27 酷景传媒(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飞行器吊挂全景相机的高稳定性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00177B (zh) 一种隔震器
US8542156B2 (en) Pedestal for tracking antenna
CN211001834U (zh) 一种无人机激光雷达吊舱及无人机
US9388875B2 (en) Aeroelastic tuned mass damper
CN205190633U (zh) 六自由度无人直升机机载设备被动减震装置
CN207328850U (zh) 一种飞行器光电吊舱挂载结构
CN108107934B (zh) 光电吊舱多级稳像/回扫复合控制系统
CN113184204B (zh) 一种无人机的减振云台及无人机
CN204916211U (zh) 飞行器载荷的挂载结构
US20230294844A1 (en) Method to test a power system and an avionics equipment of an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uav)
CN205002948U (zh) 一种大型结构振动特性试验脉冲激励装置
CN103557369A (zh) 一种硫化橡胶的船用电缆整体隔振支架
CN111634431A (zh) 一种便装卸的航拍摄像机减震支架
CN207351998U (zh) 一种无人机机载水质检测仪
CN110683063A (zh) 一种大载荷无人机用激光雷达被动减振装置
CN202560924U (zh) 小型无人机航拍减震装置
CN114235251B (zh) 真空下等离子推进器推力测量装置
CN211448501U (zh) 一种铝合金爬梯角度调节扶持装置
CN205554617U (zh) 一种飞行器防碰撞模块安装装置
CN209761632U (zh) 风力发电机组用塔筒平台组件及风力发电机组用塔筒
CN217477526U (zh) 一种大型船舶螺旋桨卧式预装工装
CN212338010U (zh) 一种机载高光谱成像传感器吊舱的减震台
CN109484612B (zh) 一种用于油动无人机的悬臂支架
CN217999803U (zh) 一种机舱罩
CN220032221U (zh) 一种无人机用的gps支撑座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714

Termination date: 2021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