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990014U - 电动吸尘器 - Google Patents

电动吸尘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990014U
CN210990014U CN201921738913.8U CN201921738913U CN210990014U CN 210990014 U CN210990014 U CN 210990014U CN 201921738913 U CN201921738913 U CN 201921738913U CN 210990014 U CN210990014 U CN 2109900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ction
dust
vacuum cleaner
electric vacuum
suction fo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73891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鹿山俊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Lifestyle Products and Service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Lifestyle Products and Service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Lifestyle Products and Services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Lifestyle Products and Services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9900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99001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ic Vacuum Cleaner (AREA)
  • Nozzles For Electric Vacuum Clea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动吸尘器,其即便不增大电动送风机的输出也能够提高吸尘效率。电动吸尘器(1)具备电动送风机(8)、吸入口(4)、多个吸引部以及调整机构(12)。多个吸引部将电动送风机(8)和吸入口(4)连通。调整机构(12)能够对多个吸引部的吸引力进行调整。

Description

电动吸尘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具备与吸引源连通的吸入口的电动吸尘器。
背景技术
以往,对于电动吸尘器而利用传感器判断被清扫面的尘埃的多少,在尘埃较多的情况下,广泛实施如下控制:增大作为吸引源的电动送风机的输出而高效地吸入尘埃。在该控制的情况下,对于例如扫地机器人、无绳吸尘器等使用电池的电动吸尘器,由于能够运转的时间缩短,因此,为了有效地利用有限的电池容量,希望不增大电动送风机的输出而高效地吸入尘埃。
例如,已知吸入口分割为多个的电动吸尘器、具备与电动送风机的吸入侧连通的多个风路的电动吸尘器。对于上述电动吸尘器,希望能够通过使电动送风机的吸引力集中作用于尘埃较多的位置而提高吸尘效率。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10433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3-232156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电动吸尘器,其即便不增大吸引源的输出也能够提高吸尘效率。
实施方式的电动吸尘器具备作为电动送风机的吸引源、吸入口、多个吸引部、以及调整机构。多个吸引部将吸引源和吸入口连通。调整机构能够对多个吸引部的吸引力进行调整。
根据上述结构,利用调整机构对吸入口的多个吸引部的吸引力进行调整,由此能够使得吸引力集中作用于吸入口的必要部位,即使不增大电动送风机的输出也能够提高吸尘效率。
优选地,所述电动吸尘器具备尘埃量检测机构,所述尘埃量检测机构对各所述吸引部的尘埃量进行检测,所述调整机构以如下方式进行调整:使得由所述尘埃量检测机构检测出的尘埃量较多的所述吸引部的吸引力大于尘埃量较少的所述吸引部的吸引力。
优选地,所述电动吸尘器具备推定机构,所述推定机构对各所述吸引部的尘埃量的多少进行推定,所述调整机构以如下方式进行调整:使得由所述推定机构推定为尘埃量相对较多的所述吸引部的吸引力大于推定为尘埃量相对较少的所述吸引部的吸引力。
优选地,所述推定机构是对从地板表面突出的突出部进行识别的识别机构,所述调整机构以如下方式进行调整:使得由所述识别机构识别出的所述突出部侧的所述吸引部的吸引力大于除此以外的所述吸引部的吸引力。
优选地,所述调整机构通过改变风路面积而对所述吸引部的吸引力进行调整。
优选地,所述调整机构通过在所述吸引部的上游侧的位置处改变风路面积而调整吸引力。
优选地,所述调整机构通过在所述吸引部的下游侧的位置处改变风路面积而调整吸引力。
优选地,所述电动吸尘器为自主行进式的电动吸尘器。
附图说明
图1是从地板表面侧示意性地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吸尘器的平面图。
图2是上述电动吸尘器的立体图。
图3(a)是示意性地示出利用尘埃量检测机构而使得上述电动吸尘器的一个吸引部的吸引力增大的状态的平面图,图3(b)是示意性地示出利用尘埃量检测机构而使得上述电动吸尘器的另一个吸引部的吸引力增大的状态的平面图,图3(c)是示意性地示出利用尘埃量检测机构而使得上述电动吸尘器的各吸引部的吸引力相等的状态的平面图。
图4(a)是示意性地示出利用推定机构而使得上述电动吸尘器的一个吸引部的吸引力增大的状态的平面图,图4(b)是示意性地示出利用推定机构而使得上述电动吸尘器的另一个吸引部的吸引力增大的状态的平面图,图4(c)是示意性地示出利用推定机构而使得上述电动吸尘器的各吸引部的吸引力相等的状态的平面图。
图5是示意性地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动吸尘器的一部分的平面图。
图6是示意性地示出第三实施方式的电动吸尘器的一部分的平面图。
图7是从地板表面侧示意性地示出第四实施方式的电动吸尘器的吸入口体的平面图。
图8是示出上述电动吸尘器的立体图。
图9是示意性地示出第五实施方式的电动吸尘器的一部分的平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电动吸尘器、4…吸入口、4a…作为吸引部的第一吸引部、4b…作为吸引部的第二吸引部、8…作为吸引源的电动送风机、12…调整机构、14a…作为尘埃量检测机构的第一尘埃量检测机构、14b…作为尘埃量检测机构的第二尘埃量检测机构、16a…作为推定机构及识别机构的第一传感器、16b…作为推定机构及识别机构的第二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及图2中,1是电动吸尘器。电动吸尘器1在地板表面上自主行进、且对地板表面进行清扫。本实施方式中,举出自主行进式的机器人清洁器为例进行说明。应予说明,以下,在本实施方式中,以电动吸尘器1载置于地板表面等平面的状态为基准而对作为行进方向的前后方向、左右方向、以及上下方向进行说明。附图中,由箭头FR表示前方,由箭头RR表示后方。
电动吸尘器1具备主体2。主体2由行进轮3支承于作为行进面的被清扫面。在机器人清洁器的情况下,行进轮3具备由马达等驱动机构驱动的驱动轮。驱动机构由行进控制机构控制。
另外,在主体2形成有吸入口4。尘埃与空气一同从吸入口4吸入。本实施方式中,吸入口4沿着左右方向而形成为长条状。本实施方式中,吸入口4在主体2的与被清扫面对置的下部开口。并不局限于此,吸入口4也可以配置于主体2的前部等。可以在吸入口4配置旋转清扫体5。作为旋转清扫体5,例如采用通过旋转而对地板表面进行清扫的旋转刷。旋转清扫体5由例如马达等旋转驱动机构驱动而旋转。旋转驱动机构由旋转控制机构控制。
此外,在吸入口4连接有风路6,含尘空气从该风路6通过。风路6形成于主体2的内部。风路6形成为其宽度小于吸入口4的宽度。另外,集尘部7与风路6的下游端连通。集尘部7用于供从吸入口4吸入的尘埃积存。另外,集尘部7与作为吸引源的电动送风机8的吸入侧连接。电动送风机8借助集尘部7及风路6而使得负压作用于吸入口4。电动送风机8由送风机控制机构控制。
另外,在风路6形成有间隔壁10。间隔壁10形成为将风路6分割为多个。间隔壁10沿着从风路6通过的含尘空气的流动方向而形成。另外,间隔壁10的一端部从风路6延伸至吸入口4、且形成有多个吸引部。多个吸引部与集尘部7连通。因集尘部7与电动送风机8的吸入侧连通而使得多个吸引部将电动送风机8的吸入侧和吸入口4连通。间隔壁10的一端部可以形成为:与吸入口4的缘部连接、或者接近吸入口4的缘部。本实施方式中,间隔壁10形成有一个,在左右方向上的中央部将风路6及吸入口4分割为左右两个。即,隔着间隔壁10而在左右方向的一侧形成有作为吸引部的第一吸引部4a,在左右方向的另一侧形成有作为吸引部的第二吸引部4b。另外,间隔壁10的另一端部延伸至风路6中的固定位置。因此,在风路6形成有汇合部6a,各吸引部在该汇合部6a汇合,并且该汇合部6a与集尘部7连通。另外,第一吸引部4a和第二吸引部4b与共用的电动送风机8的吸入侧连通。
另外,在间隔壁10设置有调整机构12。调整机构12能够对吸入口4的多个吸引部各自的吸引力进行调整。本实施方式中的调整机构12是通过改变吸引部的风路面积而分别调整各吸引部的吸引力的阀体。调整机构12的基端部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于间隔壁10的另一端部,调整机构12的前端部形成为自由端状。即,调整机构12通过在吸入口4的吸引部的下游侧的位置处改变风路部的风路面积而调整向各吸引部流动的风量,由此分别调整各吸引部的吸引力。在减小风路面积的情况下,调整机构12可以将风路完全封闭,也可以仅减小风路的开度。
另外,调整机构12根据吸入口4的各吸引部的尘埃量而调整各吸引部的吸引力。即,调整机构12以如下方式调整各吸引部的吸引力:使得尘埃量相对较多的吸引部的吸引力大于尘埃量相对较少的吸引部的吸引力。各吸引部的尘埃量可以由尘埃量检测机构进行检测,也可以由推定机构进行推定。
尘埃量检测机构直接或间接地对吸入口4的各吸引部的尘埃量进行检测。作为尘埃量检测机构,例如使用发光部和受光部对置配置的光传感器等。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如图3(a)至图3(c)所示,尘埃量检测机构可以设置有:作为尘埃量检测机构的第一尘埃量检测机构14a,其配置于第一吸引部4a;以及作为尘埃量检测机构的第二尘埃量检测机构14b,其配置于第二吸引部4b。
另一方面,推定机构对吸入口4的各吸引部中的、尘埃量相对较多的吸引部进行推定。作为推定机构,可以采用对从地板表面、即被清扫面突出的突出部进行识别的识别机构。从被清扫面突出的突出部是指:房间的墙壁及设置物、桌子及椅子的腿部、电动吸尘器1无法越过的凸起台阶等行进障碍、以及房间的门等的、容易在其附近的被清扫面积存尘埃的规定高度以上的对象物。即,在将识别机构用作推定机构的情况下,能够推定为:靠近识别出突出部的那侧的吸引部的尘埃量比除此以外的吸引部的尘埃量多,越远离该吸引部则尘埃量越少。应予说明,对于即便从被清扫面突出而电动吸尘器1也能够越过或跃升至其上方的程度的突起部而言,由于能够与平面状的被清扫面同样地进行清扫,因此,可以不利用识别机构将其识别为突出部。
推定机构可以具备对规定高度以上的突出部进行检测的传感器。在传感器的情况下,可以为光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图像传感器等非接触式传感器,也可以为微动开关等接触式传感器,还可以为它们的任意组合。传感器优选与吸入口4的各分室的位置相应地分别配置于主体2。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第一吸引部4a和第二吸引部4b配置于左右侧,因此,优选地,如图4(a)至图4(c)所示,在主体2的左右侧分别配置有作为推定机构的第一传感器16a和作为推定机构的第二传感器16b。
另外,在电动吸尘器1存有行进区域的地图数据的情况下,推定机构可以利用该地图数据。作为地图数据,可以是电动吸尘器1利用传感器等并通过已知的SLAM(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技术等制作并存储于存储器等的数据,也可以是由使用者输入并存储于存储器等的数据,还可以是从外部装置等接收的数据。
可以基于来自尘埃量检测机构、或推定机构的任一机构的信息并利用马达等驱动机构而使得调整机构12进行动作。在电动吸尘器1具备尘埃量检测机构的情况下,利用调整机构12以如下方式进行调整即可:使得由尘埃量检测机构检测出的尘埃量较多的吸引部的吸引力大于检测出的尘埃量较少的吸引部的吸引力,可以不具备推定机构。另外,在电动吸尘器1具备推定机构的情况下,利用调整机构12以如下方式进行调整即可:使得由推定机构推定为尘埃量相对较多的吸引部的吸引力大于推定为尘埃量相对较少的吸引部的吸引力,可以不具备尘埃量检测机构。这样,可以设为仅具备尘埃量检测机构和推定机构的任一方的结构,也可以设为具备二者的结构。
另外,如图1及图2所示,电动吸尘器1可以具备侧刷等清扫机构18。
此外,电动吸尘器1还可以具备获取用于自主行进的信息的传感器等信息获取机构、与外部装置或网络等之间的通信机构等。
另外,电动吸尘器1可以具备二次电池作为对电动送风机8、各控制部等电动部供电的电源部。二次电池可以利用充电装置进行充电。
接下来,对第一实施方式的动作进行说明。
当电动吸尘器1开始清扫时,电动吸尘器1一边在被清扫面上行进、一边使得电动送风机8的吸引力从吸入口4作用于被清扫面而将尘埃与空气一同吸入。在清扫时,电动吸尘器1可以沿着基于行进区域的地图数据预先确定的行进路径而行进,也可以一边避让由传感器检测出的行进障碍、一边任意地行进或者按照预先确定的规定的规则而行进。
通常,被清扫面上的尘埃量根据位置而存在偏差。当在尘埃量较多的位置处行进时,在电动吸尘器1以使得吸入口4的中央部从尘埃量较多的位置的中央部通过的方式行进的情况下,吸入口4的吸引力在各位置处均等或大致均等。另外,在电动吸尘器1以使得吸入口4的中央部相对于尘埃量较多的位置的中央部错开的方式行进的情况下,吸入口4的尘埃量较多的那侧的吸引力相对增大。由此,能够提高吸尘效率。
因此,如图3(a)所示,在由第一尘埃量检测机构14a检测出的尘埃量比由第二尘埃量检测机构14b检测出的尘埃量多出规定量以上的情况下,利用调整机构12使得第二吸引部4b的风路面积减小,由此使得作用于第一吸引部4a的吸引力大于作用于第二吸引部4b的吸引力。另一方面,如图3(b)所示,在由第二尘埃量检测机构14b检测出的尘埃量比由第一尘埃量检测机构14a检测出的尘埃量多出规定量以上的情况下,利用调整机构12使得第一吸引部4a的风路面积减小,由此使得作用于第二吸引部4b的吸引力大于作用于第一吸引部4a的吸引力。另外,在由第一尘埃量检测机构14a检测出的尘埃量与由第二尘埃量检测机构14b检测出的尘埃量之差低于规定量的情况下,如图3(c)所示,调整机构12不偏向任一方而是处于沿着间隔壁10的中间位置,由此使得作用于第一吸引部4a和第二吸引部4b的吸引力大致均等。
另外,对于从被清扫面突出的突出部附近的被清扫面而言,由于空气流被突出物阻碍,因此导致尘埃容易积存。因此,在电动吸尘器1沿着墙壁、障碍物等的突出部行进的情况下,调整机构12对风路进行调整而使得突出部侧的吸引力相对增大,由此能够提高吸尘效率。
因此,如图4(a)所示,在由第一传感器16a检测出突出部P的情况下,通过减小第二吸引部4b的风路面积而使得作用于第一吸引部4a的吸引力大于作用于第二吸引部4b的吸引力。另一方面,如图4(b)所示,在由第二传感器16b检测出突出部P的情况下,利用调整机构12使得第一吸引部4a的风路面积减小,由此使得作用于第二吸引部4b的吸引力大于作用于第一吸引部4a的吸引力。另外,在并未由第一传感器16a及第二传感器16b检测出突出部P的情况下,如图4(c)所示,调整机构12不偏向任一方而是处于沿着间隔壁10的中间位置,由此使得作用于第一吸引部4a和第二吸引部4b的吸引力大致均等。
本实施方式中,调整机构12在相对于间隔壁10交叉的方向上转动,由此使得第一吸引部4a或第二吸引部4b的风路面积减小。通过将调整机构12相对于间隔壁10的倾斜角度减小至规定角度以下,能够使得含尘空气通过的风路沿着调整机构12逐渐扩大,从而能够抑制环绕调整机构12的含尘空气的紊流而使得空气顺畅地流动。
含尘空气在从风路6通过之后被吸入至集尘部7。在集尘部7分离出尘埃并使得尘埃积存,且将空气吸入至电动送风机8。利用吸入的空气对电动送风机8进行冷却并将该空气从主体2的排气口排出。
在清扫完毕之后,电动吸尘器1向开始清扫的位置、或充电用的充电装置等处返回。
这样,根据第一实施方式,利用调整机构12对吸入口4的多个吸引部的吸引力进行调整,由此能够使得吸引力集中作用于吸入口4的必要部位,即使不增大电动送风机8的输出也能够提高吸尘效率。
调整机构12以如下方式进行调整:使得由尘埃量检测机构检测出的尘埃量较多的吸引部的吸引力大于尘埃量较少的吸引部的吸引力,由此能够高效地吸入尘埃。
另外,调整机构12以如下方式进行调整:使得由推定机构推定为尘埃量相对较多的吸引部的吸引力大于推定为尘埃量相对较少的吸引部的吸引力,由此能够高效地吸入尘埃。
另外,作为推定机构而采用对从被清扫面突出的突出部进行识别的识别机构,调整机构12以如下方式进行调整:使得由识别机构识别出的突出部侧的吸引部的吸引力大于除此以外的吸引部的吸引力,由此能够高效地对通常容易积存尘埃的突出部附近的被清扫面进行清扫。对于识别机构而言,在电动吸尘器1为机器人清洁器的情况下,可以利用为了控制自主行进而预先配备的传感器、地图数据等,因此,不需要进一步追加零部件等,能够廉价且容易地构成。
另外,调整机构12可以通过改变风路面积而容易地对各吸引部的吸引力进行调整。本实施方式中,调整机构12在吸引部的下游侧的位置处改变风路面积而能够容易地对各吸引部的吸引力进行调整。
并且,由于是自主行进式的电动吸尘器1,因此,利用尘埃量检测机构、推定机构并利用调整机构12自动地对吸入口4的吸引部的吸引力进行调整而能够进行全自动且高效的清扫。
特别是在使用二次电池的电动吸尘器1的情况下,如果仅仅增大电动送风机8的输出,则运转时间缩短,静音性也容易受损。因此,如上所述,通过不增大电动送风机8的输出地改变吸引力而能够有效地利用二次电池的容量、抑制运转时间的缩短、保持静音性、且高效地进行清扫。另外,电动送风机8也不需要采用大型的电动送风机,能够防止电动送风机8、电源基板的大型化。
(第二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图5对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应予说明,关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及作用,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对于本实施方式的电动吸尘器1而言,调整机构12配置于吸入口4的长度方向的两侧。即,调整机构12是相对于吸入口4的吸引部在含尘空气流动的方向上、且在与电动送风机8侧相反的上游侧的位置处改变风路面积而调整吸引力的阀体。在旋转清扫体5设置于吸入口4的情况下,可以以间隔壁10为基准而设置于左右侧。
这样,调整机构12在吸引部的上游侧的位置处改变风路面积而能够容易地对各分室的吸引力进行调整。
(第三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图6对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应予说明,关于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及作用,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对于本实施方式的电动吸尘器1而言,吸入口4被多个间隔壁分割为多个吸引部以及与这些吸引部连通的连通部。
在图6所示的例子中,吸入口4被间隔壁10a、10b分割为第一吸引部4a和第二吸引部4b,在上述第一吸引部4a与第二吸引部4b之间形成有与风路6连通的连通部4c。第一吸引部4a和第二吸引部4b配置为隔着连通部4c。另外,在间隔壁10a、10b分别形成有将第一吸引部4a及第二吸引部4b和连通部4c连通的开口部21a、21b。开口部21a、21b的开口量由第一调整机构12a和第二调整机构12b进行调整。
另外,可以与第一实施方式及第二实施方式同样地应用尘埃量检测机构、推定机构。
因此,根据第三实施方式,能够实现如下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等:利用调整机构12a、12b对吸入口4的多个吸引部的吸引力进行调整,从而能够使得吸引力集中作用于吸入口4的必要部位,即使不增大电动送风机8的输出也能够提高吸尘效率。
(第四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图7及图8对第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应予说明,关于与上述各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及作用,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如图8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电动吸尘器1具备作为与主体2连接的风路形成体的管部23。对于电动吸尘器1而言,使用者使得其主体2在地板表面上行进、且借助管部23对地板表面进行清扫。本实施方式中,举出卧式电动吸尘器为例进行说明。另外,对于本实施方式的电动吸尘器1而言,举出具备二次电池作为电源部的无绳式电动吸尘器为例进行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使用商用电源。
管部23具备:软管体24,其基端部与主体2连接;延长管25,其是基端部与软管体24的前端部连接的管体;以及吸入口体26,其与延长管25的前端部连接。
如图7及图8所示,吸入口体26具备壳体28。在壳体28形成有吸入口4及风路6。吸入口4及风路6与配置于主体2的集尘部7连通。另外,吸入口4、风路6、调整机构12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构成,不过,也可以与第二实施方式、第三实施方式同样地构成。另外,尘埃量检测机构、推定机构可以配置于吸入口体26。
这样,即便是卧式电动吸尘器1,通过与第一实施方式至第三实施方式同样地构成,在使用者使得吸入口体26在被清扫面上向尘埃量较多的部位移动时,也能够使得吸引力集中作用于尘埃量较多的部位而高效地吸入尘埃,从而能够实现同样的效果。
特别是在将二次电池作为电源部而进行驱动的无绳式电动吸尘器1的情况下,如果仅仅增大电动送风机8的输出,则运转时间缩短、且静音性也容易受损,因此,通过不增大电动送风机8的输出地改变吸引力而能够有效地利用二次电池的容量抑制运转时间的缩短、保持静音性、且高效地进行清扫。
(第五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图9对第五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应予说明,关于与上述各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及作用,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如图9所示,间隔壁10的一端部可以不延伸至吸入口4的前端。这样,利用间隔壁10而在风路6形成多个吸引部,由此能够获得与上述各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应予说明,各实施方式中,调整机构12根据来自尘埃量检测机构、推定机构的信息而自动地执行动作,但并不局限于此,在卧式电动吸尘器1等的情况下,使用者可以根据被清扫面的尘埃量等而以手动方式进行切换。
调整机构12通过对在吸入口4的吸引部流动的含尘空气的风量进行调整而调整吸引力,不过,也可以通过对吸引部的真空度进行调整而调整吸引力。
另外,在推定机构为开关等接触式传感器的情况下,调整机构12可以以机械方式与如下动作联动:推定机构与突出部接触而对突出部进行检测。
吸入口4的吸引部并不局限于两个,也可以形成有三个以上。在该情况下,尘埃量检测机构、推定机构优选设置成与各吸引部对应。
电动吸尘器1并不限定于自主行进式、卧式的结构,对于吸入口体26经由延长管25而与主体2连接的杆式结构、吸入口体26直接与主体2连接的立式结构、手持式结构等也可以应用电动吸尘器1。
虽然对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这些实施方式是作为例子而提出的,其意图并非限定实用新型的范围。这些新的实施方式可以以其他各种各样的方式而实施,可以在不脱离实用新型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各样的省略、置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及其变形包含在实用新型的范围、主旨内,并且还包含在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实用新型及其等同的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电动吸尘器,其具备作为电动送风机的吸引源、以及吸入口,
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动吸尘器还具备:
多个吸引部,它们将所述吸引源和所述吸入口连通;以及
调整机构,其能够对多个所述吸引部的吸引力进行调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动吸尘器具备尘埃量检测机构,所述尘埃量检测机构对各所述吸引部的尘埃量进行检测,
所述调整机构以如下方式进行调整:使得由所述尘埃量检测机构检测出的尘埃量较多的所述吸引部的吸引力大于尘埃量较少的所述吸引部的吸引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动吸尘器具备推定机构,所述推定机构对各所述吸引部的尘埃量的多少进行推定,
所述调整机构以如下方式进行调整:使得由所述推定机构推定为尘埃量相对较多的所述吸引部的吸引力大于推定为尘埃量相对较少的所述吸引部的吸引力。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推定机构是对从地板表面突出的突出部进行识别的识别机构,
所述调整机构以如下方式进行调整:使得由所述识别机构识别出的所述突出部侧的所述吸引部的吸引力大于除此以外的所述吸引部的吸引力。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整机构通过改变风路面积而对所述吸引部的吸引力进行调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整机构通过在所述吸引部的上游侧的位置处改变风路面积而调整吸引力。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整机构通过在所述吸引部的下游侧的位置处改变风路面积而调整吸引力。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6、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动吸尘器为自主行进式的电动吸尘器。
CN201921738913.8U 2018-11-22 2019-10-17 电动吸尘器 Active CN210990014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219583 2018-11-22
JP2018219583A JP7495204B2 (ja) 2018-11-22 2018-11-22 電気掃除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990014U true CN210990014U (zh) 2020-07-14

Family

ID=709048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738913.8U Active CN210990014U (zh) 2018-11-22 2019-10-17 电动吸尘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7495204B2 (zh)
CN (1) CN210990014U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39817A (en) 1998-06-30 2000-03-21 Payne; Thomas S. Edge and spot cleaning system for vacuum cleaners
JP2002369778A (ja) 2001-04-13 2002-12-24 Yashima Denki Co Ltd ゴミ検出装置及び電気掃除機
JP2003070704A (ja) * 2001-09-03 2003-03-11 Toshiba Tec Corp 掃除装置
JP2005211362A (ja) 2004-01-30 2005-08-11 Funai Electric Co Ltd 自律走行ロボットクリーナー
DE102015109838A1 (de) * 2015-06-19 2016-12-22 Vorwerk & Co. Interholding Gmbh Saugdüse für einen Staubsaug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0081333A (ja) 2020-06-04
JP7495204B2 (ja) 2024-06-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125334B1 (ko) 로봇 청소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JP6706770B2 (ja) 自律走行型掃除機
KR101330734B1 (ko) 로봇청소기와 도킹 스테이션을 구비하는 로봇청소기 시스템
JP2007181656A (ja) 掃除機システム
CN106793903B (zh) 机器人清洁器
JP2007181652A (ja) ロボット掃除システム
JP2005323999A (ja) ロボット掃除機
US11793373B2 (en) Robotic cleaner with air jet assembly
JP2007330567A (ja) 自走式掃除機
CN111685658B (zh) 电动扫除机及其吸入口体
US11478115B2 (en) Autonomous traveling cleaner
CN210990014U (zh) 电动吸尘器
JP2016182301A (ja) 掃除装置
KR101558509B1 (ko) 로봇청소기
JP2017202050A (ja) 吸引ノズル及びそれを備えた電気掃除機
EP1267695B1 (en)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electric appliances
JP7014657B2 (ja) 掃除装置
JP2004049594A (ja) 自走式掃除機
KR102466280B1 (ko) 로봇청소기 스테이션
US20230248192A1 (en) Robotic cleaner with air jet assembly
KR100947363B1 (ko) 진공 청소기
KR200205466Y1 (ko) 진공청소기의 흡입장치
WO2023200849A1 (en) Robotic cleaner with air jet assembly
CN114652193A (zh) 电动吸尘器
JP5612301B2 (ja) 吸込口体および電気掃除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