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986484U - 电磁感应加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磁感应加热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986484U CN210986484U CN201921712624.0U CN201921712624U CN210986484U CN 210986484 U CN210986484 U CN 210986484U CN 201921712624 U CN201921712624 U CN 201921712624U CN 210986484 U CN210986484 U CN 21098648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mperature sensing
- wire coil
- electromagnetic wire
- induction heating
- electromagnetic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duction Heating Cook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电磁感应加热装置,属于食品加工技术领域,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电磁炉的电磁线盘容易因变形出现磁场耦合气隙增大导致电磁泄露增加的缺陷。电磁感应加热装置包括下盖、上盖、面板和电磁线盘,所述电磁线盘上设置感温组件,所述感温组件与所述面板的下表面抵接,所述下盖上设有向上延伸的支撑筋,所述支撑筋支撑在所述电磁线盘下方对应所述感温组件的侧面位置,以抵消感温组件抵接面板的反作用力造成的电磁线盘变形。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磁感应加热装置,由于在下盖上设置了支撑筋,支撑筋能够对电磁线盘形成支撑,避免电磁线盘因感温组件挤压变形出现磁场耦合气隙增大的情况,减少电磁泄露,提高加热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厨房电器领域,涉及一种电磁感应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电磁炉为解决测温问题通常在电磁线盘上设置温度传感器,温度探头在弹性支撑支架的支撑下紧贴面板底部。温度传感器的设置位置包括两种,一是在电磁线盘中心设置温度传感器,二是在偏离电磁线盘中心的边缘设置温度传感器,为了保证与面板的良好接触,使弹性支撑件具有一定的压缩量,这样容易导致电磁线盘在弹性支架的反作用力下发生向下变形,使得电磁线盘和锅具之间的距离增大,容易增加电磁泄露情况,也降低了加热效率,并使电磁炉IGBT反压增加,导致爆管几率增加。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电磁感应加热装置,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电磁炉的电磁线盘容易因变形出现磁场耦合气隙增大导致电磁泄露增加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电磁感应加热装置,包括下盖、上盖、面板和电磁线盘,所述上盖安装在所述下盖上,所述面板安装在所述上盖上,所述电磁线盘固定安装于所述下盖,所述电磁线盘上设置感温组件,所述感温组件与所述面板的下表面抵接,所述下盖上设有向上延伸的支撑筋,所述支撑筋支撑在所述电磁线盘下方对应所述感温组件的侧面位置,以抵消感温组件抵接面板的反作用力造成的电磁线盘变形。支撑筋能够对电磁线盘形成支撑,避免电磁线盘因感温组件挤压变形出现磁场耦合气隙增大的情况,减少电磁泄露,提高加热效率。
优选的,所述感温组件包括设置于电磁线盘中部的中部感温组件,所述支撑筋包括设于所述中部感温组件侧周的中部支撑筋。中部支撑筋对电磁线盘中部设置中部感温组件的位置形成支撑,避免该处电磁线盘的变形,减少该处电磁泄露的情况。
优选的,所述中部支撑筋包括第一支撑片和第二支撑片,所述第一支撑片和所述第二支撑片之间具有空隙。空隙便于中部感温组件的引线导出和处理器连接,也有利于下盖的空气流通,便于散热。
优选的,所述下盖上设置散热风扇和出风孔,所述中部支撑筋位于所述散热风扇和出风孔之间,所述空隙朝向所述散热风扇设置。这样能够减少中部支撑筋对气流的阻挡作用,提高散热效果。
优选的,所述电磁线盘的中部具有圆形安装孔,所述中部感温组件安装在所述安装孔中,所述第一支撑片和所述第二支撑片均是弧形片。弧形片能够适应中部感温组件圆形的下端部及圆形的安装孔,使第一支撑片和第二支撑片受力更加均匀,对电磁线盘的支撑更加稳定。
优选的,所述中部感温组件通过弹性支架固定在所述电磁线盘上。弹性支架能够使中部感温组件贴合在面板上,避免中部感温组件脱离面板,提高中部感温组件测温的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中部支撑筋同时支撑住所述电磁线盘和所述弹性支架。这样中部支撑筋能够对弹性支架形成支撑,提高弹性支架安装的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感温组件包括侧部感温组件,所述支撑筋包括设于所述侧部感温组件一侧的侧部支撑筋。侧部支撑筋对电磁线盘侧部设置侧部感温组件的位置形成支撑,避免该处电磁线盘的变形,减少该处电磁泄露的情况。
优选的,所述侧部支撑筋呈片状结构。这样能够在对电磁线盘形成有效支撑的情况下,减少侧部支撑筋占用空间。
优选的,所述下盖上设置出风孔,所述侧部支撑筋的一侧边朝向所述出风孔延伸。这样侧部支撑筋能够起到导风作用,提高散热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磁感应加热装置,由于在下盖上设置了支撑筋,支撑筋能够对电磁线盘形成支撑,避免电磁线盘因感温组件挤压变形出现磁场耦合气隙增大的情况,减少电磁泄露,提高加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电磁感应加热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局部A的放大图;
图3为图1中局部B的放大图;
图4为电磁线盘安装在下盖上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下盖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注说明:100、下盖;110、中部支撑筋;111、第一支撑片;112、第二支撑片;113、空隙;120、侧部支撑筋;130、散热风扇;140、出风孔;200、上盖;300、面板;400、电磁线盘;410、中部感温组件;411、弹性支架;420、侧部感温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便结合实施例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述,以使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掌握。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磁感应加热装置,具体为一种电磁炉。如图1所示,电磁炉包括下盖100、上盖200、面板300和电磁线盘400,上盖200安装在下盖100上,面板300安装在上盖200上,电磁线盘400固定安装于下盖100。具体来说,面板300粘接在上盖200上并形成上盖组件,上盖组件通过上盖200固定在下盖100上,电磁线盘400位于上盖组件与下盖100形成的炉腔内。
如图1-4所示,电磁线盘400上设置感温组件,感温组件与面板300的下表面抵接,感温组件的头部紧贴面板300的下表面,这样能够取到更好的测温效果,但紧贴连接使得感温组件反作用于电磁线盘400,使电磁线盘400受到向下的作用力。下盖100上设有向上延伸的支撑筋,支撑筋支撑在电磁线盘400下方对应感温组件的侧面位置。当电磁炉加热过程中,电磁线盘400温度升高,塑性增强,容易在感温组件的作用力下出现向下变形的情况,支撑筋支撑住电磁线盘400的易向下变形的位置,能够抵消感温组件抵接面板300的反作用力造成的电磁线盘400变形,有效增强电磁线盘400抗变形能力,保持电磁线盘400与面板300的距离,避免电磁线盘400因感温组件挤压变形出现磁场耦合气隙增大的情况,减少电磁泄露,降低电磁辐射,降低损耗,提高加热效率,且能够稳定反压,防止因工作距离增大导致反压增加,降低爆管隐患。
如图1、2、4所示,感温组件包括设置于电磁线盘400中部的中部感温组件410,中部感温组件410的头部为抵接在面板300下表面的感温探头,中部感温组件410的下端部为圆柱状,电磁线盘400的中部具有圆形安装孔,中部感温组件410安装在安装孔中,这样中部感温组件410对电磁线盘400的作用力主要集中在安装孔周缘。支撑筋包括中部支撑筋110,中部支撑筋110设于中部感温组件410侧周,这样中部支撑筋110具有正对性的对电磁线盘400中部设置中部感温组件410的位置形成支撑,避免该处电磁线盘400的变形,减少该处电磁泄露的情况。
中部支撑筋110可以是支撑块、支撑柱等块状或柱状等结构,本实施例的中部支撑筋110片状结构。如图2、4所示,中部支撑筋110包括第一支撑片111和第二支撑片112,第一支撑片111和第二支撑片112之间具有空隙113。中部感温组件410具有向下延伸的引线,该引线和电磁炉内的处理器连接,以便处理器能够处理中部感温组件410检测到的温度信息,引线从安装孔向下延伸到空隙113中,并可从间隙中引出和处理器连接,间隙便于引线的布置,第一支撑片111和第二支撑片112也能够对引线进行约束,使得引线的走线更加规整。此外,间隙也便于炉腔内的空气流通,便于散热。
本实施例中的支撑片为两片,可以理解的,支撑片也可以是三片、四片、五片等。
进一步的,如图5所示,下盖100上设置散热风扇130和出风孔140,中部支撑筋110位于散热风扇130和出风孔140之间,空隙113朝向散热风扇130设置。这样中部支撑筋110对散热风扇130形成的气流具有引导作用,能够将气流引向出风孔140,减少中部支撑筋110对气流的阻挡作用,提高散热效果。
可以理解的,作为次选方案,空隙113的朝向也可以错开散热风扇130,例如空隙113可朝向处理器,便于将引线导向处理器。还可以在支撑筋上设置通气孔以减少支撑筋对炉腔内空气流动的阻挡。
如图5所示,第一支撑片111和第二支撑片112均是弧形片,第一支撑片111和第二支撑片112的凹面相对设置,这样弧形片能够适应中部感温组件410圆形的下端部及圆形的安装孔,使第一支撑片111和第二支撑片112受力更加均匀,使得支撑筋的体积尽可能小的情况下,对电磁线盘400受到中部感温组件410作用力的部位进行充分的支撑,对电磁线盘400的支撑更加稳定。第一支撑片111和第二支撑片112对称设置,这样能够保证单片支撑片的长度,提高单片支撑片本身的结构强度。
可以理解的,作为次选方案,第一支撑片111和第二支撑片112还可以是平直片状结构或者是具有弯折的片状结构。第一支撑片111和第二支撑片112也可以是一大一小设置。
如图2所示,中部感温组件410通过弹性支架411固定在电磁线盘400上,弹性支架411呈中空的圆柱状,弹性支架411嵌装在安装孔中,弹性支架411的外侧壁和安装孔的内侧壁紧配合固定连接,弹性支架411的内壁上具有安装环,中部感温组件410设置在安装环上,安装环能够抵住中部温感组件,防止中部感温组件410相对于弹性支架411下行。弹性支架411能够使中部感温组件410和面板300保持紧贴状态,避免中部感温组件410脱离面板300,提高中部感温组件410测温的稳定性。可以理解的,中部感温组件410也可以直接和电磁线盘400紧配合固定连接。
如图2所示,中部支撑筋110同时支撑住电磁线盘400和弹性支架411。这样中部支撑筋110能够对弹性支架411形成支撑,在防止电磁线盘400变形的同时,避免弹性支架411向下移位,提高弹性支架411安装的稳定性。
如图3-5所示,感温组件包括侧部感温组件420,支撑筋包括设于侧部感温组件420一侧的侧部支撑筋120。侧部支撑筋120对电磁线盘400侧部设置侧部感温组件420的位置形成支撑,避免该处电磁线盘400的变形,减少该处电磁泄露的情况。侧部支撑筋120呈片状结构,这样能够在对电磁线盘400形成有效支撑的情况下,减少侧部支撑筋120占用空间。下盖100上设置出风孔140,侧部支撑筋120的一侧边朝向出风孔140延伸。这样侧部支撑筋120能够起到导风作用,提高散热效果。
感温组件包括中部感温组件410和/或侧部感温组件420,根据不同功能的需求,中部感温组件410和侧部感温组件420可以同时存在,也可以分别单独存在。当中部感温组件410和侧部感温组件420同时存在时,则同时设置中部支撑筋110和侧部支撑筋120;当单独设置中部感温组件410,不设置侧部感温组件420时,则单独设置中部支撑筋110;当单独设置侧部感温组件420,不设置中部感温组件410时,则单独设置侧部支撑筋120。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横向”、“厚度”、“上”、“下”、“竖直”、“水平”、“顶”、“底”、“内”、“外”、“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虽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的内容仅为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任何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属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及细节上进行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0)
1.电磁感应加热装置,包括下盖、上盖、面板和电磁线盘,所述上盖安装在所述下盖上,所述面板安装在所述上盖上,所述电磁线盘固定安装于所述下盖,所述电磁线盘上设置感温组件,所述感温组件与所述面板的下表面抵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上设有向上延伸的支撑筋,所述支撑筋支撑在所述电磁线盘下方对应所述感温组件的侧面位置,以抵消感温组件抵接面板的反作用力造成的电磁线盘变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感应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温组件包括设置于电磁线盘中部的中部感温组件,所述支撑筋包括设于所述中部感温组件侧周的中部支撑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感应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支撑筋包括第一支撑片和第二支撑片,所述第一支撑片和所述第二支撑片之间具有空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磁感应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上设置散热风扇和出风孔,所述中部支撑筋位于所述散热风扇和出风孔之间,所述空隙朝向所述散热风扇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磁感应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线盘的中部具有圆形安装孔,所述中部感温组件安装在所述安装孔中,所述第一支撑片和所述第二支撑片均是弧形片。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感应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感温组件通过弹性支架固定在所述电磁线盘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磁感应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支撑筋同时支撑住所述电磁线盘和所述弹性支架。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电磁感应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温组件包括侧部感温组件,所述支撑筋包括设于所述侧部感温组件一侧的侧部支撑筋。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磁感应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部支撑筋呈片状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磁感应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上设置出风孔,所述侧部支撑筋的一侧边朝向所述出风孔延伸。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712624.0U CN210986484U (zh) | 2019-10-12 | 2019-10-12 | 电磁感应加热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712624.0U CN210986484U (zh) | 2019-10-12 | 2019-10-12 | 电磁感应加热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986484U true CN210986484U (zh) | 2020-07-10 |
Family
ID=714220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712624.0U Active CN210986484U (zh) | 2019-10-12 | 2019-10-12 | 电磁感应加热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986484U (zh) |
-
2019
- 2019-10-12 CN CN201921712624.0U patent/CN21098648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AU2012261162B2 (en) | A temperature information assembly for a cooking hob | |
CN107684340B (zh) | 电压力锅 | |
EP2410815B1 (en) | Induction heating cooker | |
CN210986484U (zh) | 电磁感应加热装置 | |
CN205251272U (zh) | 烹饪锅具 | |
JP2009216305A (ja) | 加熱調理器 | |
CN103277818B (zh) | 一种薄型电磁炉 | |
CN205214952U (zh) | 烹饪锅具 | |
CN107289467B (zh) | 燃烧器和燃气灶具 | |
US7129452B2 (en) | Wall-mounted microwave oven | |
CN206002217U (zh) | 一种用于燃烧器的温度传感器 | |
CN218033266U (zh) | 烹饪设备 | |
CN216114194U (zh) | 用于内部保护的辐热炉安装结构 | |
CN211242765U (zh) | 一种具有过热保护功能的炒菜机 | |
CN221611441U (zh) | 一种烹饪设备 | |
CN215982708U (zh) | 保温装置 | |
CN210035678U (zh) | 电壁挂炉 | |
CN220186903U (zh) | 一种红外加热组件、加热装置及烹饪器具 | |
CN219367708U (zh) | 一种烹饪设备 | |
CN211146598U (zh) | 一种上进风燃气灶面板散热支撑结构及上进风燃气灶 | |
CN217696150U (zh) | 一种多功能烹饪器具 | |
CN211716626U (zh) | 一种便于检知温度的烹饪器具 | |
CN220109576U (zh) | 一种暖奶器 | |
CN221012921U (zh) | 一种压力检测装置及压力烹饪器具 | |
CN217763564U (zh) | 一种柜式煲仔炉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805 Address after: No. 999, Mei Li Road, Huaiyin District, Ji'nan, Shandong Patentee after: Shandong Jiuchuang Home Appliance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999, Mei Li Road, Huaiyin District, Ji'nan, Shandong Patentee before: JOYOUNG Co.,L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