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984260U - 空气冷却器的降噪装置 - Google Patents
空气冷却器的降噪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984260U CN210984260U CN201921187498.1U CN201921187498U CN210984260U CN 210984260 U CN210984260 U CN 210984260U CN 201921187498 U CN201921187498 U CN 201921187498U CN 210984260 U CN210984260 U CN 21098426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ound
- air cooler
- air
- noise
- fixing suppor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uct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气冷却器的降噪装置,属于空气冷却器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消声结构、至少一个第二消声结构、第一固定支架、第二固定支架、多个吸声尖劈和隔声屏。其中,第一消声结构和第二消声结构分别均匀分布于空气冷却器的风筒的进风口处和排风口处;第一固定支架和第二固定支架分别套设于风筒在进风口处和排风口处的外壁上,且分别与第一消声结构和第二消声结构的外壳可拆卸式连接;吸声尖劈与第一消声结构可拆卸式连接;隔声屏设置于空气冷却器外。采用本实用新型,在空气冷却器的进风口、排风口和外围设置消声装置,可以从空气冷却器的内部和外部同时进行降噪,有效提高降噪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冷却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气冷却器的降噪装置。
背景技术
在天然气压气站的站场中,空气冷却器是重要的噪声源。空气冷却器产生的噪声主要包括:空气冷却器的进风口和排风口处由于气体流动产生的空气动力性噪声;空气冷却器的各个部件受到非平衡力产生无规律震动从而产生的震动噪声;电动机运转时产生的电磁噪声等。噪声过大会对工作区域内的环境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因此空气冷却器逐渐被要求增加降噪措施,以减小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现有的技术大多直接在空气冷却器的外围场地上设置隔声屏,或使用包裹式降噪法将空气冷却器整体安置在厂房里。
这种方法,仅仅从空气冷却器外部对噪声进行一定程度的阻隔,导致降噪效果往往不够好。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气冷却器的降噪装置,以增强对空气冷却器的降噪效果。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气冷却器的降噪装置,所述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消声结构1、至少一个第二消声结构2、第一固定支架3、第二固定支架4、多个吸声尖劈5和隔声屏6,其中,
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消声结构1均匀分布于空气冷却器的风筒的进风口处,每个第一消声结构1的第一部分设置于所述风筒内,每个第一消声结构1的第二部分设置于所述风筒外;
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消声结构2均匀分布于所述空气冷却器的风筒的排风口处,每个第二消声结构2的第三部分设置于所述风筒内,每个第二消声结构2的第四部分设置于所述风筒外;
所述第一固定支架3套设于所述风筒在进风口处的外壁上,所述第一固定支架3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消声结构1的外壳可拆卸式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支架3为网状结构,每个第一消声结构1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支架3的网眼位置;
所述第二固定支架4套设于所述风筒的排风口处的外壁上,所述第二固定支架4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消声结构2的外壳可拆卸式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支架4为网状结构,每个第二消声结构2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支架4的网眼位置;
所述多个吸声尖劈5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消声结构1在所述空气冷却器的轴向上的至少一端可拆卸式连接;
所述隔声屏6设置于所述空气冷却器外,且所述隔声屏6与所述空气冷却器的外表面的距离为第一预设距离。
可选的,每个吸声尖劈5包括劈部51和基部52,所述基部52与每个第一消声结构1在所述空气冷却器的轴向上的至少一端可拆卸式连接。
可选的,所述多个吸声尖劈5中相邻的两个吸声尖劈5的基部52之间的距离大于零。
可选的,每个第一消声结构1包括第一外壳11、所述第一外壳11内的吸声棉12和多个波形穿孔板13,所述多个波形穿孔板13和所述第一外壳11形成间隔分布的多个腔和多个通道14,每个腔内填充有所述吸声棉12。
可选的,每个第二消声结构2包括第二外壳21、吸声层22和管体吸声体23,所述吸声层22套设于所述第二外壳21内,所述管体吸声体23套设于所述吸声层22内,所述管体吸声体23内形成通孔24。
可选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消声结构1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消声结构2在所述空气冷却器的径向平面上的排列方式包括阵列式排列。
可选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消声结构1在所述空气冷却器的轴向上且设置于所述风筒内的一端,与所述空气冷却器的风机7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预设距离。
可选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消声结构2在所述空气冷却器的轴向上且设置于所述风筒内的一端,与所述空气冷却器的管束8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三预设距离。
可选的,每个第一消声结构1和每个第二消声结构2为圆柱体。
可选的,所述隔声屏6包括消声片和隔声屏支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空气冷却器的降噪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消声结构1、至少一个第二消声结构2、第一固定支架3、第二固定支架4、多个吸声尖劈5和隔声屏6。其中,第一消声结构1和第二消声结构2分别均匀分布于空气冷却器的风筒的进风口处和排风口处;第一固定支架3和第二固定支架4分别套设于风筒在进风口处和排风口处的外壁上,且分别与第一消声结构1和第二消声结构2的外壳可拆卸式连接;吸声尖劈5与第一消声结构1可拆卸式连接;隔声屏6设置于空气冷却器外。这样,所述第一消声结构1、第二消声结构2大大减小了空气冷却器产生的空气动力性噪声和电磁噪声的高频部分和中频部分,所述吸声尖劈5大大减小了空气冷却器产生的空气动力性噪声和电磁噪声的低频部分,所述隔声屏6从空气冷却器外部对空气动力性噪声、震动噪声和电磁噪声进行一定程度的阻隔,使得空气冷却器的降噪装置的降噪效果有较大的提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气冷却器的降噪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消声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消声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的附图标记表示对象如下:
1—第一消声结构,11—第一外壳,12—吸声棉,13—波形穿孔板,14—通道,
2—第二消声结构,21—第二外壳,22—吸声层,23—管体吸声体,24—通孔,
3—第一固定支架,
4—第二固定支架,
5—吸声尖劈,51—劈部,52—基部,
6—隔声屏,
7—风机,
8—管束。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气冷却器的降噪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该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消声结构1、至少一个第二消声结构2、第一固定支架3、第二固定支架4、多个吸声尖劈5和隔声屏6,其中,
该至少一个第一消声结构1均匀分布于空气冷却器的风筒的进风口处,每个第一消声结构1的第一部分设置于该风筒内,每个第一消声结构1的第二部分设置于该风筒外;
该至少一个第二消声结构2均匀分布于该空气冷却器的风筒的排风口处,每个第二消声结构2的第三部分设置于该风筒内,每个第二消声结构2的第四部分设置于该风筒外;
该第一固定支架3套设于该风筒在进风口处的外壁上,该第一固定支架3与该至少一个第一消声结构1的第一外壳11可拆卸式连接,该第一固定支架3为网状结构,每个第一消声结构1设置于该第一固定支架3的网眼位置;
该第二固定支架4套设于该风筒的排风口处的外壁上,该第二固定支架4与该至少一个第二消声结构2的第二外壳21可拆卸式连接,该第二固定支架4为网状结构,每个第二消声结构2设置于该第二固定支架4的网眼位置;
该多个吸声尖劈5与该至少一个第一消声结构1在该空气冷却器的轴向上的至少一端可拆卸式连接;
该隔声屏6设置于该空气冷却器外,且该隔声屏6与该空气冷却器的外表面的距离为第一预设距离。
该装置同时从空气冷却器的内部和外部进行降噪。
固定支架与消声结构采用可拆卸式连接会更加方便第一消声结构1和第二消声结构2的更换。在一些其他的实施例中,第一固定支架3与第一消声结构1还可以不可拆卸式连接,第二固定支架4与第二消声结构2还可以不可拆卸式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消声结构1和第二消声结构2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吸声尖劈5可以设置于第一消声结构1的任意一端,也可以同时设置于第一消声结构1的两端,这样,空气动力性噪声和电磁噪声可以得到更大程度的减小。
另外,第一预设距离与空气冷却器的尺寸呈正相关,空气冷却器尺寸越大,第一预设距离越大,本实用新型对该第一预设距离的具体取值不做限定。
例如,在一个具体示例中,该第一预设距离为5米,在允许检修人员通过的同时保证了降噪效果。当然,该具体示例仅为一种示例性说明,并不对该第一预设距离造成限定。
空气冷却器外部的气体受空气冷却器的风机7的叶片旋转产生的压强差的影响,通过第一消声结构1进入空气冷却器内部,通过第二消声结构2离开空气冷却器内部,第一消声结构1和第二消声结构2的均匀分布有利于提高降噪效果,也有利于空气冷却器的进风和出风的风速梯度保持稳定。这样,由于气体流动产生的空气动力性噪声和电磁噪声在第一消声结构1和第二消声结构2内被大大减小,设置于空气冷却器外的隔声屏6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阻隔空气冷却器产生的空气动力性噪声、震动噪声和电磁噪声。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每个吸声尖劈5包括劈部51和基部52,该基部52与每个第一消声结构1在该空气冷却器的轴向上的至少一端可拆卸式连接。其中,吸声尖劈5的类型可以包括单劈、双劈和多劈等,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定。该可拆卸式连接可以包括螺栓连接和螺钉连接等,这种情况下,在基部52的底面和第一消声结构1的端面上设置有圆孔或螺纹孔,采用可拆卸式连接会更加方便吸声尖劈5的更换。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其他的实施例中,吸声尖劈5与第一消声结构1也可以是焊接等不可拆卸式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该多个吸声尖劈5中相邻的两个吸声尖劈5的基部52之间的距离大于零,以保证气体能通过相邻两个吸声尖劈5之间的缝隙进入第一消声结构1。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每个第一消声结构1包括第一外壳11、该第一外壳11内的吸声棉12和多个波形穿孔板13,该多个波形穿孔板13和该第一外壳11形成间隔分布的多个腔和多个通道14,每个腔内填充有该吸声棉12。
每个通道14用于进风,声波随之进入第一消声结构1后,引起吸声棉12内的气体和纤维震动,进而产生热量,使得一部分声能转变为热能而散失掉,大大减小了空气动力性噪声和电磁噪声的高频部分和低频部分,达到降噪的效果。
其中,第一外壳11与波形穿孔板13的连接方式可以包括可拆卸式连接和不可拆卸式连接,采用可拆卸式连接会更加方便吸声棉12和波形穿孔板13的更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每个第二消声结构2包括第二外壳21、吸声层22和管体吸声体23,该吸声层22套设于该第二外壳21内,该管体吸声体23套设于该吸声层22内,该管体吸声体23内形成通孔24。
每个通孔24用于排风,声波进入第二消声结构2后,在通孔24内引起吸声层22内的气体和纤维震动,进而产生热量,使得一部分声能转变为热能而散失掉,大大减小了空气动力性噪声和电磁噪声的高频部分和低频部分,达到降噪的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该至少一个第一消声结构1和该至少一个第二消声结构2在该空气冷却器的径向平面上的排列方式包括阵列式排列,该排列方式使得第一消声结构1和第二消声结构2在空气冷却器的径向平面上的分布具有规律性,且相邻的第一消声结构1和第二消声结构2之间的距离相同,方便消声结构的位置的确定,方便安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该至少一个第一消声结构1在该空气冷却器的轴向上且设置于风筒内的一端,与该空气冷却器的风机7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预设距离。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该至少一个第二消声结构2在空气冷却器的轴向上且设置于风筒内的一端,与该空气冷却器的管束8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三预设距离。
需要说明的是,设置第二预设距离和第三预设距离的意义包括但不限于:提供一个气体缓冲空间,使得空气冷却器的降温效果不会受到第一消声结构1和第二消声结构2对风机7的进风口和排风口的遮挡的影响。本实用新型对第二预设距离和第三预设距离的具体取值不做限定。
例如,在一个具体示例中,该第二预设距离为1米,该第三预设距离为1米,这样可以保证气体在空气冷却器中有足够的空间进行流动,避免了空气冷却器进气和排气困难的情况,既保证了降噪效果,又保证了降温效果。当然,该具体示例仅为一种示例性说明,并不对该第二预设距离和第三预设距离造成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每个第一消声结构1和每个第二消声结构2可以为圆柱体,这样可以保证气体可以通过圆柱体和圆柱体之间的缝隙进出空冷器,有助于减小进风和排风阻力。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该隔声屏6可以包括消声片(图中未示出)和隔声屏支架(图中未示出)。这样,设置于空气冷却器外的隔声屏6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阻隔由空气冷却器产生的空气动力性噪声、电磁噪声和震动噪声。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气冷却器的降噪装置,该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消声结构1、至少一个第二消声结构2、第一固定支架3、第二固定支架4、多个吸声尖劈5和隔声屏6。其中,第一消声结构1和第二消声结构2分别均匀分布于空气冷却器的风筒的进风口处和排风口处,吸声尖劈5与第一消声结构1相连,隔声屏6设置于空气冷却器的外部,气体通过第一消声结构1进入空气冷却器的内部,通过第二消声结构2离开空气冷却器的内部。该装置同时从空气冷却器的内部和外部进行降噪,这样,声波进入第一消声结构1和第二消声结构2后,引起吸声材料内的气体和纤维震动,进而产生热量,使得一部分声能转变为热能而散失掉,大大减小了空气动力性噪声和电磁噪声的高频部分和低频部分,吸声尖劈5大大减小了空气动力性噪声和电磁噪声的低频部分,设置于空气冷却器外的隔声屏6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阻隔空气冷却器产生的空气动力性噪声、震动噪声和电磁噪声,使得空气冷却器的降噪装置的降噪效果有较大的提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的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空气冷却器的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消声结构(1)、至少一个第二消声结构(2)、第一固定支架(3)、第二固定支架(4)、多个吸声尖劈(5)和隔声屏(6),其中,
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消声结构(1)均匀分布于空气冷却器的风筒的进风口处,每个第一消声结构(1)的第一部分设置于所述风筒内,每个第一消声结构(1)的第二部分设置于所述风筒外;
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消声结构(2)均匀分布于所述空气冷却器的风筒的排风口处,每个第二消声结构(2)的第三部分设置于所述风筒内,每个第二消声结构(2)的第四部分设置于所述风筒外;
所述第一固定支架(3)套设于所述风筒在进风口处的外壁上,所述第一固定支架(3)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消声结构(1)的外壳可拆卸式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支架(3)为网状结构,每个第一消声结构(1)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支架(3)的网眼位置;
所述第二固定支架(4)套设于所述风筒的排风口处的外壁上,所述第二固定支架(4)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消声结构(2)的外壳可拆卸式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支架(4)为网状结构,每个第二消声结构(2)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支架(4)的网眼位置;
所述多个吸声尖劈(5)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消声结构(1)在所述空气冷却器的轴向上的至少一端可拆卸式连接;
所述隔声屏(6)设置于所述空气冷却器外,且所述隔声屏(6)与所述空气冷却器的外表面的距离为第一预设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冷却器的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吸声尖劈(5)包括劈部(51)和基部(52),所述基部(52)与每个第一消声结构(1)在所述空气冷却器的轴向上的至少一端可拆卸式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冷却器的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吸声尖劈(5)中相邻的两个吸声尖劈(5)的基部(52)之间的距离大于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冷却器的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第一消声结构(1)包括第一外壳(11)、所述第一外壳(11)内的吸声棉(12)和多个波形穿孔板(13),所述多个波形穿孔板(13)和所述第一外壳(11)形成间隔分布的多个腔和多个通道(14),每个腔内填充有所述吸声棉(1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冷却器的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第二消声结构(2)包括第二外壳(21)、吸声层(22)和管体吸声体(23),所述吸声层(22)套设于所述第二外壳(21)内,所述管体吸声体(23)套设于所述吸声层(22)内,所述管体吸声体(23)内形成通孔(2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冷却器的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消声结构(1)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消声结构(2)在所述空气冷却器的径向平面上的排列方式包括阵列式排列。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冷却器的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消声结构(1)在所述空气冷却器的轴向上且设置于所述风筒内的一端,与所述空气冷却器的风机(7)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预设距离。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冷却器的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消声结构(2)在所述空气冷却器的轴向上且设置于所述风筒内的一端,与所述空气冷却器的管束(8)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三预设距离。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冷却器的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第一消声结构(1)和每个第二消声结构(2)为圆柱体。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冷却器的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声屏(6)包括消声片和隔声屏支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187498.1U CN210984260U (zh) | 2019-07-25 | 2019-07-25 | 空气冷却器的降噪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187498.1U CN210984260U (zh) | 2019-07-25 | 2019-07-25 | 空气冷却器的降噪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984260U true CN210984260U (zh) | 2020-07-10 |
Family
ID=714381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187498.1U Active CN210984260U (zh) | 2019-07-25 | 2019-07-25 | 空气冷却器的降噪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984260U (zh) |
-
2019
- 2019-07-25 CN CN201921187498.1U patent/CN21098426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A2180027C (en) | Sound attenuation assembly for air-cooling apparatus | |
CN210443263U (zh) | 消声装置 | |
CN210830985U (zh) | 用于通风管道的矩形阵列消声器 | |
CN210984260U (zh) | 空气冷却器的降噪装置 | |
CN205638610U (zh) | 排气降噪消声器及其发动机 | |
CN108800517B (zh) | 扩散共振消声装置及通风通道消声系统 | |
WO2020042628A1 (zh) | 扩散消声装置、扩散共振消声装置、全频扩散消声装置、通风通道消声系统及其消声方法 | |
CN218563753U (zh) | 一种柴油发电机组的静音箱 | |
CN202117739U (zh) | 一种阻抗复合式排气消音器 | |
CN110821545A (zh) | 一种隧道用自消声型轴流风机通风系统 | |
CN210343440U (zh) | 一种汽轮发电机用隔音罩 | |
CN212615634U (zh) | 一种大风量尾排低流阻管式消声房 | |
CN211820104U (zh) | 一种离心风机专用消声器 | |
CN114215707A (zh) | 消声装置和风力发电机组 | |
CN209944712U (zh) | 消声件、消声器以及通风系统 | |
CN211144922U (zh) | 一种用于风机的组装式隔音降噪装置 | |
CN203242331U (zh) | 一种低噪音锅炉烟囱 | |
CN208126864U (zh) | 一种应用于火力发电厂空冷岛的噪声综合控制系统 | |
CN207718799U (zh) | 一种新型阻抗复合消音器 | |
CN108286533B (zh) | 一种轴流风机进风口消声器 | |
CN218235258U (zh) | 一种具有消音结构的天然气发电装置 | |
CN218269550U (zh) | 一种通风空调降噪装置 | |
CN220227053U (zh) | 一种高效低阻柴油机进气消声器 | |
CN210378461U (zh) | 一种复合宽频穿孔消声单元 | |
CN218598471U (zh) | 一种排风管道的消声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