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980100U - 一种空调及其风道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调及其风道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980100U
CN210980100U CN201921578336.0U CN201921578336U CN210980100U CN 210980100 U CN210980100 U CN 210980100U CN 201921578336 U CN201921578336 U CN 201921578336U CN 210980100 U CN210980100 U CN 2109801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heat exchange
heat transfer
transfer section
heat exchang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57833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吕根贵
向世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Guang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Guang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Guang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Guang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57833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9801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9801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9801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及其风道系统,包括机壳,机壳内设置有相连通的进风口、风道和出风口,风道的内壁覆盖有第一不锈钢面板,机壳在出风口处可转动地设置有导风板,导风板包括朝向风道的内壁设置的第二不锈钢面板;机壳内还设置有位于进风口和风道之间的换热器本体,换热器本体包括依次相连接且呈折线设置的第一换热段、第二换热段和第三换热段,第一换热段和第二换热段朝向进风口一侧设置,第一换热段上连接有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段上连接有第二换热器。采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空调及其风道系统,使得空气沿机壳流通时所受风阻小,且气流的流通更加流畅,产生噪音小,并使得机壳内气流的换热效果良好。

Description

一种空调及其风道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调及其风道系统。
背景技术
空调器主要包括制冷系统、风道系统、电气系统和机壳等,其用于具体处理空气状态,使目标环境的空气参数达到要求。风道系统主要涉及到外界空气沿进风通道进入空调机壳内,空调机壳内设置有换热器以及贯流风扇实现气流的换热并流通,气流在风道内流通并沿着出风通道送出,同时空调的出风口处设有导风板,导风板在转动时调整空调的送风方向,从而完成空调的送风作业。
现有技术中,风道的内壁采用塑料材质,塑料材质的风道内壁使得风阻大,现有的导风板的送风面也为塑胶材质,则气流容易在风道流通及送风时产生较大噪音,此外,则现有的空调的换热器一般为围绕贯流风扇设置的三段式结构,未充分利用机壳内部空间,使得空调的换热性能不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道系统,该风道系统使得空气沿机壳流通时所受风阻小,且气流的流通更加流畅,产生噪音小,并使得机壳内气流的换热效果良好。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风道系统,包括机壳,所述机壳内设置有相连通的进风口、风道和出风口,所述风道的内壁覆盖有第一不锈钢面板,所述机壳在所述出风口处可转动地设置有导风板,所述导风板包括朝向所述风道的内壁设置的第二不锈钢面板;
所述机壳内还设置有位于所述进风口和所述风道之间的换热器本体,所述换热器本体包括依次相连接且呈折线设置的第一换热段、第二换热段和第三换热段,所述第一换热段、所述第二换热段和所述第三换热段围成用于容纳贯流风扇的容纳槽,所述第一换热段和所述第二换热段朝向所述进风口一侧设置,所述第一换热段上连接有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段上连接有第二换热器。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换热器本体设置有两层换热管,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分别设置有一层换热管,所述机壳在所述换热器本体的两端设置有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上排列设置有若干安装孔,所述换热器本体的换热管、所述第一换热器的换热管和所述第二换热器的换热管穿接于所述安装孔内。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换热段和所述第二换热段之间形成夹角α,其中α的取值范围为35°≤α≤65°;所述第二换热段和所述第三换热段之间形成夹角β,其中β的取值范围为125°≤β≤165°。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二换热段和所述第三换热段之间的交汇处设置有密封条,所述密封条通过若干卡接件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换热段和所述第三换热段。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卡接件包括倾斜设置并在端部相连接的第一卡接条和第二卡接条,所述第一卡接条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换热段的换热管相对应的第一卡扣,所述第二卡接条设置有与第三换热段的换热管相对应的第二卡扣,所述卡接件通过第一卡扣与所述第二换热段的换热管相卡接,所述卡接件通过第二卡扣与所述第三换热段的换热管相卡接。
作为优选方案,多个所述卡接件沿所述密封条的长度方向上呈等间隔分布。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机壳在所述导风板的端部设置有至少一个电机,所述电机的电机轴与所述导风板的端部相连接,所述导风板的两端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机壳上,所述第二不锈钢面板上设置有铰接座,所述机壳内壁上设置有铰接条,所述第二不锈钢面板通过所述铰接座与所述铰接条相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导风板的两端连接有连接柱,所述导风板通过所述连接柱穿设于所述机壳,所述连接柱上设有连接槽,所述电机的电机轴与所述连接柱的连接槽相卡接;所述铰接座位于所述导风板的中部,所述铰接座设置有与所述连接柱相平行的铰接轴,所述铰接条设有与所述铰接轴相对应的铰接孔,所述铰接座通过所述铰接轴与所述铰接孔相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导风板还包括塑胶板,所述第二不锈钢面板的板面与所述塑胶板的板面固定连接,所述塑胶板的厚度值大于所述不锈钢面板的厚度值,所述连接柱连接在所述塑胶板的端部。
为了实现相同的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包括上述的风道系统。
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外部空气通过进风口进入至机壳,此后气流在机壳完成热交换并沿着风道内壁的不锈钢面流通,最终气流随着导风板的不锈钢材质送风面送出,即气流在风道内流通以及气流沿导风板送出均与不锈钢接触,气流沿不锈钢流通时所受到的风阻小,且产生较小的噪音,并能够使得气流快速送出,从而提升空调的整体性能,进一步地,上述结构使得空气流通时接触不锈钢,则使得空气在各处受到的风阻一致,从而使得空气流通流畅性更佳,则进一步提高了该空调的整体性能,从而提高用户体验;此外,由于气流流经不锈钢材质时受到的风阻较小从而使得机壳内风量增大,本实施例则通过在进风口一侧增设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进而能够使得该空调的换热效果好,由此进一步提高空调的整体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风道系统的送风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机壳内换热器本体与贯流风扇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换热段与第三换热段之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卡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包括该风道系统的空调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导风板与机壳相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导风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机壳;1、贯流风扇;2、风道;21、第一不锈钢面板;3、导风板;31、第二不锈钢面板;32、塑胶板;32a、连接柱;4、换热器本体;41、第一换热段;42、第二换热段;43、第三换热段;5、铰接座;51、铰接轴;6、铰接条;7、第一换热器;8、第二换热器;9、安装支架;91、安装孔;10、密封条;11、卡接件;111、第一卡接条;111a、第一卡扣;112、第二卡接条;112a、第二卡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中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的,“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
如图1至图7所示,图中箭头指向为气流的流通方向,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风道2系统,包括机壳100,所述机壳100内设置有相连通的进风口、风道2和出风口,所述风道2的内壁覆盖有第一不锈钢面板21,所述机壳100在所述出风口处可转动地设置有导风板3,导风板3沿其两端转动从而实现不同角度的送风,需要指出的是,当导风板3完全关闭时,导风板3能够完全覆盖出风口,从而使得空调的整体外观性能良好,所述导风板3包括朝向所述风道2的内壁设置的第二不锈钢面板31,本实施例中第一不锈钢面板21完全覆盖于风道2内壁,从而使得风道2内壁形成不锈钢面,而空调的内部设置有换热器,从而使得气流进入至机壳100内后进行热交换,此后在贯流风扇1的作用下沿风道2、出风口以及导风板3流动并完成送风,导风板3上的第二不锈钢面板31使得导风板3的送风面为不锈钢面,上述结构使得空气进入机壳100后沿着不锈钢材质的风道2内壁流通,此后沿导风板3的不锈钢送风面流出完成送风;
所述机壳100内还设置有位于所述进风口和所述风道2之间的换热器本体4,所述换热器本体4包括依次相连接且呈折线设置的第一换热段41、第二换热段42和第三换热段43,所述第一换热段41、所述第二换热段42和所述第三换热段43围成用于容纳贯流风扇1的容纳槽,所述第一换热段41和所述第二换热段42朝向所述进风口一侧设置,所述第一换热段41上连接有第一换热器7,所述第二换热段42上连接有第二换热器8,则本实施例中的换热器本体4在第一换热段41上连接第一换热器7,在第二换热段42上连接有第二换热器8,相对于现有装置的换热器,多设置的第一换热器7和第二换热器8使得机壳100内的空气换热效果更好,此外,由于气流流经不锈钢材质时受到的风阻较小从而使得机壳100内风量增大,则通过在进风口一侧增设第一换热器7和第二换热器8,进而能够使得该空调的换热效果好,由此进一步提高空调的整体性能,需要指出的是,基于机壳100内的具体结构设置,第一换热段41和第二换热段42处设有的空间比较宽裕,则在第一换热段41增设第一换热器7,在第二换热段42增设第二换热段42,由此充分利用了机壳100的容纳空间,需要指出的是,图1中为风道系统的送风示意图,图1中的换热器本体、第一换热器7和第二换热器8为示意图,其具体结构与实物存在区别。
基于以上技术方案,外部空气通过进风口进入至机壳100,此后气流在机壳100完成热交换并沿着风道2内壁的不锈钢面流通,最终气流随着导风板3的不锈钢材质送风面送出,即气流在风道2内流通以及气流沿导风板3送出均与不锈钢接触,气流沿不锈钢流通时所受到的风阻小,且产生较小的噪音,并能够使得气流快速送出,从而提升空调的整体性能,进一步地,上述结构使得空气流通时接触不锈钢,则使得空气在各处受到的风阻一致,从而使得空气流通流畅性更佳,则进一步提高了该空调的整体性能,从而提高用户体验;此外,由于气流流经不锈钢材质时受到的风阻较小从而使得机壳100内风量增大,本实施例则通过在进风口一侧增设第一换热器7和第二换热器8,进而能够使得该空调的换热效果好,由此进一步提高空调的整体性能。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器本体4设置有两层换热管,需要指出的是,换热器本体4的设置与现有技术中的设置相同,即采用三段式结构,且换热器本体4设置有两层换热管,换热管上穿设有换热翅片,所述第一换热器7和所述第二换热器8分别设置有一层换热管,相对于换热器本体4,第一换热器7和第二换热器8只有一层换热管,则在机壳100的有限空间范围内能够容纳第一换热器7和第二换热器8,并不会因增设第一换热器7和第二换热器8后使得机壳100的体积增大,所述机壳100在所述换热器本体4的两端设置有安装支架9,所述安装支架9上排列设置有若干安装孔91,所述换热器本体4的换热管、所述第一换热器7的换热管和所述第二换热器8的换热管穿接于所述安装孔91内。
其中,所述第一换热段41和所述第二换热段42之间形成夹角α,其中α的取值范围为35°≤α≤65°;所述第二换热段42和所述第三换热段43之间形成夹角β,其中β的取值范围为125°≤β≤165°,基于上述角度设置的第一换热段41、第二换热段42和第三换热段43,充分地利用了机壳100的空间,若上述角度α过小,则使得第一换热段41和第二换热段42不能围绕贯流风扇1设置,而α过大则使得换热器本体4的占用空间变大,而若上述β过小,则贯流风扇1无法容纳在第二换热段42和第三换热段43之间,当上述β过大则使得换热器本体4的占用空间增大,故上述角度值为优选技术方案。
优选地,所述第二换热段42和所述第三换热段43之间的交汇处设置有密封条10,所述密封条10通过若干卡接件11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换热段42和所述第三换热段43,采用密封条10则使得第二换热段42和第三换热段43之间密封性能好,从而保证该换热器本体4的换热效果良好,而卡接件11则使得密封条10牢固地被固定,从而使得整体结构更加稳定。
具体地,所述卡接件11包括倾斜设置并在端部相连接的第一卡接条111和第二卡接条112,所述第一卡接条111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换热段42的换热管相对应的第一卡扣111a,所述第二卡接条112设置有与第三换热段43的换热管相对应的第二卡扣112a,所述卡接件11通过第一卡扣111a与所述第二换热段42的换热管相卡接,所述卡接件11通过第二卡扣112a与所述第三换热段43的换热管相卡接,基于上述结构,该卡接件11能够将密封条10牢固地固定,且第一卡扣111a和第二卡扣112a的结构形式也便于拆卸,且不会对第二换热段42和第三换热段43造成损伤。进一步地,为实现卡接件11的固定效果更佳,多个所述卡接件11沿所述密封条10的长度方向上呈等间隔分布,则使得密封条10沿其长度方向上均匀受力,从而使得密封条10稳定被固定。
此外,所述机壳100在所述导风板3的端部设置有至少一个电机,所述电机的电机轴与所述导风板3的端部相连接,所述导风板3的两端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机壳100上,所述第二不锈钢面板31上设置有铰接座5,所述机壳100内壁上设置有铰接条6,所述第二不锈钢面板31通过所述铰接座5与所述铰接条6相连接,导风板3通过其端部设置的电机驱动,从而实现导风板3的转动,而电机的数量既可以是一个,也可以在导风板3的两端均设置电机,导风板3的两端转动设置在机壳100上,同时不锈钢面板上设置的铰接座5与机壳100内壁上的铰接条6进行铰接,从而使得导风板3的连接结构更加稳定。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风板3的两端连接有连接柱32a,所述导风板3通过所述连接柱32a穿设于所述机壳100,所述连接柱32a上设有连接槽,所述电机的电机轴与所述连接柱32a的连接槽相卡接,连接柱32a使得导风板3的连接结构更加稳定,而连接槽使得电机的电机轴能够牢固地与连接柱32a进行连接;所述铰接座5位于所述导风板3的中部,所述铰接座5设置有与所述连接柱32a相平行的铰接轴51,所述铰接条6设有与所述铰接轴51相对应的铰接孔,所述铰接座5通过所述铰接轴51与所述铰接孔相连接,具体地,连接柱32a和铰接轴51均呈水平设置,从而使得导风板3能够沿着铰接轴51以及连接柱32a转动设置,进一步使得导风板3的转动结构稳定。
进一步地,所述导风板3还包括塑胶板32,所述第二不锈钢面板31的板面与所述塑胶板32的板面固定连接,所述塑胶板32的厚度值大于所述不锈钢面板的厚度值,所述连接柱32a连接在所述塑胶板32的端部,即本实施例中的导风板3包括塑胶板32和不锈钢面板,二者的连接方式可以采用不锈钢面板的卷边结合卡扣,也可以采用其他的连接方式,在此不作限定,采用该结构的导风板3一方面形成了不锈钢面的送风面,另一方面又降低了导风板3的整体重量,使得导风板3能够更加顺畅进行转动。
为了实现相同的目的,本实施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包括上述的风道2系统,则采用该空调能够使得空气沿机壳100流通时所受风阻小,且气流的流通更加流畅,产生噪音小,并使得机壳100内气流的换热效果良好,提高空调的整体性能并使得用户体验感良好。
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及其风道2系统,外部空气通过进风口进入至机壳100,此后气流在机壳100完成热交换并沿着风道2内壁的不锈钢面流通,最终气流随着导风板3的不锈钢材质送风面送出,即气流在风道2内流通以及气流沿导风板3送出均与不锈钢接触,气流沿不锈钢流通时所受到的风阻小,且产生较小的噪音,并能够使得气流快速送出,从而提升空调的整体性能,进一步地,上述结构使得空气流通时接触不锈钢,则使得空气在各处受到的风阻一致,从而使得空气流通流畅性更佳,则进一步提高了该空调的整体性能,从而提高用户体验;此外,由于气流流经不锈钢材质时受到的风阻较小从而使得机壳100内风量增大,本实施例则通过在进风口一侧增设第一换热器7和第二换热器8,进而能够使得该空调的换热效果好,由此进一步提高空调的整体性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所述机壳内设置有相连通的进风口、风道和出风口,所述风道的内壁覆盖有第一不锈钢面板,所述机壳在所述出风口处可转动地设置有导风板,所述导风板包括朝向所述风道的内壁设置的第二不锈钢面板;
所述机壳内还设置有位于所述进风口和所述风道之间的换热器本体,所述换热器本体包括依次相连接且呈折线设置的第一换热段、第二换热段和第三换热段,所述第一换热段、所述第二换热段和所述第三换热段围成用于容纳贯流风扇的容纳槽,所述第一换热段和所述第二换热段朝向所述进风口一侧设置,所述第一换热段上连接有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段上连接有第二换热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本体设置有两层换热管,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分别设置有一层换热管,所述机壳在所述换热器本体的两端设置有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上排列设置有若干安装孔,所述换热器本体的换热管、所述第一换热器的换热管和所述第二换热器的换热管穿接于所述安装孔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段和所述第二换热段之间形成夹角α,其中α的取值范围为35°≤α≤65°;所述第二换热段和所述第三换热段之间形成夹角β,其中β的取值范围为125°≤β≤165°。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热段和所述第三换热段之间的交汇处设置有密封条,所述密封条通过若干卡接件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换热段和所述第三换热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件包括倾斜设置并在端部相连接的第一卡接条和第二卡接条,所述第一卡接条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换热段的换热管相对应的第一卡扣,所述第二卡接条设置有与第三换热段的换热管相对应的第二卡扣,所述卡接件通过第一卡扣与所述第二换热段的换热管相卡接,所述卡接件通过第二卡扣与所述第三换热段的换热管相卡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卡接件沿所述密封条的长度方向上呈等间隔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在所述导风板的端部设置有至少一个电机,所述电机的电机轴与所述导风板的端部相连接,所述导风板的两端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机壳上,所述第二不锈钢面板上设置有铰接座,所述机壳内壁上设置有铰接条,所述第二不锈钢面板通过所述铰接座与所述铰接条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板的两端连接有连接柱,所述导风板通过所述连接柱穿设于所述机壳,所述连接柱上设有连接槽,所述电机的电机轴与所述连接柱的连接槽相卡接;所述铰接座位于所述导风板的中部,所述铰接座设置有与所述连接柱相平行的铰接轴,所述铰接条设有与所述铰接轴相对应的铰接孔,所述铰接座通过所述铰接轴与所述铰接孔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板还包括塑胶板,所述第二不锈钢面板的板面与所述塑胶板的板面固定连接,所述塑胶板的厚度值大于所述不锈钢面板的厚度值,所述连接柱连接在所述塑胶板的端部。
10.一种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风道系统。
CN201921578336.0U 2019-09-20 2019-09-20 一种空调及其风道系统 Active CN2109801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78336.0U CN210980100U (zh) 2019-09-20 2019-09-20 一种空调及其风道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78336.0U CN210980100U (zh) 2019-09-20 2019-09-20 一种空调及其风道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980100U true CN210980100U (zh) 2020-07-10

Family

ID=714387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578336.0U Active CN210980100U (zh) 2019-09-20 2019-09-20 一种空调及其风道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98010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60554A1 (zh) * 2022-09-19 2024-03-28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内机及空调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60554A1 (zh) * 2022-09-19 2024-03-28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内机及空调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678970B (zh) 空调柜机和空调柜机的出风控制方法
CN210980100U (zh) 一种空调及其风道系统
CN104165413A (zh) 机柜空调器
CN113280408A (zh) 一种电控盒和整体式空调器
CN113864882A (zh) 壁挂式新风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1177060U (zh) 一种空调及其导风结构
CN204404327U (zh) 一种多功能薄型取暖器
CN209819684U (zh) 空调柜机
CN215175549U (zh) 一种电控盒和整体式空调器
CN215633984U (zh) 一种桌面暖风扇
CN213780765U (zh) 一种智能温控环境控制器
CN108302645A (zh) 空气处理模块及空气机
CN210891915U (zh) 换热器、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1011641U (zh) 整体式空调
CN211146689U (zh) 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0320313U (zh) 一种风道系统和空调器
CN209926459U (zh) 壁挂式空调器
CN209371384U (zh) 空调器及其风道组件
CN207422454U (zh) 具有防漏风功能的窗式空调
CN210014445U (zh) 空调器
CN217753406U (zh) 一种汽车空调分配箱与蜗壳的旋转装配结构
CN217785473U (zh) 一种双风道结构
CN220205891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
CN210463287U (zh) 湿膜组件、加湿装置及空调器
CN213019968U (zh) 竖式壁挂空调室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