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371384U - 空调器及其风道组件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及其风道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371384U
CN209371384U CN201822031217.5U CN201822031217U CN209371384U CN 209371384 U CN209371384 U CN 209371384U CN 201822031217 U CN201822031217 U CN 201822031217U CN 209371384 U CN209371384 U CN 2093713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duct
duct board
air
convex ribs
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03121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章吉哲
盛楠
黄运勇
程子龙
陈宝娜
邓志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uzhou Puchuang Industrial Desig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uzhou Puchuang Industrial Desig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uzhou Puchuang Industrial Design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uzhou Puchuang Industrial Desig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03121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3713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3713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3713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Room Units, And Self-Contained Unit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调器及其风道组件,风道组件包括第一风道板和第二风道板,第一风道板和第二风道板限定出风道,风道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其中,第一风道板采用挤出工艺一体成型而成,第一风道板在背向风道的外壁上设置有至少一条第一凸筋,第一凸筋沿第一风道板的挤出方向延伸;第二风道板采用挤出工艺一体成型而成,第二风道板上在背向风道的外壁上设置有至少一条第二凸筋,第二凸筋沿第二风道板的挤出方向延伸。本实用新型的第一风道板和第二风道板通过挤出工艺一体成型而成,模具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生产效率高。

Description

空调器及其风道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空调器及其风道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空调器成为人们生活中常见的家用电器之一。空调器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的风道组件,风道组件起到将换热器周围换热后的空气与室内的进行交换的作用。现有技术中风道组件结构都是通过注塑成型而成,由于现有的风道组件的结构复杂,因此对注塑模具的质量要求极高,使得注塑模具的成本很高,而且现有风道组件的成型效率较低。随着空调器的更新换代越来越快,需要不断更换新的注塑模具来满足新的产品需求,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型方便的风道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有上述风道组件的空调器。
为了实现上述的第一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风道组件,包括第一风道板和第二风道板,第一风道板和第二风道板限定出风道,风道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其中,第一风道板采用挤出工艺一体成型而成,第一风道板在背向风道的外壁上设置有至少一条第一凸筋,第一凸筋沿第一风道板的挤出方向延伸;第二风道板采用挤出工艺一体成型而成,第二风道板上在背向风道的外壁上设置有至少一条第二凸筋,第二凸筋沿第二风道板的挤出方向延伸。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见,本方案的第一风道板和第二风道板通过挤出工艺一体成型而成,模具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生产效率高。第一凸筋提高了第一风道板的强度,防止第一风道板在挤出成型过程中发生变形;第二凸筋提高了第二风道板的强度,防止第二风道板在挤出成型过程中发生变形。
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凸筋内设置有第一固定孔,第一固定孔沿第一凸筋的轴向方向延伸。
可见,第一凸筋不仅具有加强第一风道板的强度的作用,而且可以用于固定第一风道板,提高第一风道板的安装便携性。
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风道板包括弧形部,弧形部在背向风道的外壁上间隔地设置有至少两条第一凸筋。
可见,弧形部有利于出风,在弧形部上设置多条第一凸筋进一步提高弧形部的强度。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风道板还包括平板部,平板部与弧形部连接,平板部自出风口向远离风道的一侧延伸。
可见,设置平板部有利于出风。
进一步的方案是,弧形部和平板部的交界处设置有第一安装槽,第二风道板上相对于第一安装槽设置有第二安装槽,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之间设置有金属格栅。
可见,金属格栅可以防止手指误插入风道中,且金属格栅的过风效果好。
为了实现上述的第二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器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的风道组件、风轮和蒸发器,风道组件采用上述的风道组件,壳体上设置有空气出口,风道的出风口与空气出口相对,第一风道板与蒸发器的第一端部连接,第二风道板与蒸发器的第二端部连接,风轮设置在风道内。
进一步的方案是,壳体包括外壳、上盖和下盖,上盖和下盖分别设置在外壳的轴向两端,第一风道板通过第一凸筋固定在上盖和下盖之间,第二风道板通过第二凸筋固定在上盖和下盖之间。
进一步的方案是,上盖上朝向第一风道板的表面设置有第一限位部,第一风道板的第一端部位于第一限位部内;上盖上朝向第二风道板的表面设置有第二限位部,第二风道板的第一端部位于第二限位部内。
进一步的方案是,下盖上朝向第一风道板的表面设置有第三限位部,第一风道板的第二端部位于第三限位部内;下盖上朝向第二风道板的表面设置有第四限位部,第二风道板的第二端部位于第四限位部内。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下盖上设置有水流通道,水流通道内设置有出水口。
由此可见,本方案的空调器的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制造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实施例一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实施例一的结构分解图。
图3是图1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4是图2中A部分的结构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实施例一的第一风道板的结构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实施例一的第二风道板的结构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实施例一的内盖的结构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实施例一的下盖的结构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实施例二的结构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实施例二的剖视图。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参见图1和图2,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实施例一的结构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实施例的结构分解图。为了简化本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结构,图1和图2中均隐藏了空调器的外壳和导风板等结构,本领域技术人员完全可以参照现有技术对空调器的外壳和导风板等结构进行安装。本实施例的空调器为立柜式空调器。
本实施例中,空调器包括本体1、上盖2和下盖3,上盖2安装在本体1的轴向第一端部,下盖3安装在本体1的轴向第二端部。上盖2包括外盖21和内盖22,本体1的轴向第一端部固定在内盖22上,本体1的轴向第二端部固定在下盖3上。外盖21为泡沫件,设置在内盖22的外侧。
参见图3和图4,图3是图1中A-A方向的剖视图,图4是图2中A部分的结构放大图。空调器的本体1包括蒸发器11、风轮12和风道组件,风道组件包括第一风道板13和第二风道板14,第一风道板13与蒸发器11的第一端部111连接,第二风道板14与蒸发器11的第二端部112连接。第一风道板13和第二风道板14限定出风道,风道具有进风口15和出风口16,风轮12位于风道内。风轮12可以是贯流风轮或离心风轮,本实施例采用的是贯流风轮。
在出风口16处设置有金属格栅17,金属格栅17在出风口16形成一道由金属条构成的防护网,防止手指误伸入风道中夹伤。金属条构成的防护网相对于塑料防护网对风的阻力较小,会有更好的出风效果。
在第一风道板13外设置有泡沫保护板18,泡沫保护板18不仅可以起到保护第一风道板13的作用。而且由于空调器在运行过程中,第一风道板13处的气流较大,泡沫保护板18还可以起到支撑第一风道板13的作用,防止第一风道板13变形。另外,泡沫保护板18可防止制冷时在第一风道板13产生凝露。
参见图5,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实施例一的第一风道板的结构图。本实施例中,第一风道板13包括弧形部130和平板部131。弧形部130的第一周向外沿1301位于进风口15,弧形部130的第二周向外沿1302位于出风口16。第一风道板13采用挤出工艺一体成型而成。
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周向外沿1301和第二周向外沿1302之间,弧形部130的外周壁上间隔地设置有三条第一凸筋132,第一凸筋132沿第一风道板13的挤出方向(即图4所示的垂直于纸面的方向)延伸。第一凸筋132为圆形凸筋,即第一凸筋132的截面呈半圆形。在第一凸筋132内设置有沿轴向延伸的第一固定孔1320,第一固定孔1320用于固定安装第一风道板13。由此可见,第一凸筋132不仅可以起到加强第一风道板13的作用,防止在挤出成型过程中第一风道板13发生变形,而且通过在第一凸筋132内设置第一固定孔1320,便于第一风道板13的安装。
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凸筋132还可以设置为一条、两条或三条以上,可根据弧形部130的大小进行相应的改变;不一定要在每一条第一凸筋132内均设置第一固定孔1320,也可以在其中一条或两条当中设置;第一凸筋132的截面形状也可以进行变化,如椭圆形、多边形等。
相邻的两条第一凸筋132之间设置有第三凸筋133,第三凸筋133沿第一风道板13的挤出方向延伸。第三凸筋133为方形凸筋,即第三凸筋133的截面呈长方形。在最靠近第二周向外沿1302的第一凸筋132的顶部设置有一条第三凸筋133。
平板部131的外壁上也设置有第一凸筋132和第一固定孔1320,在弧形部130和平板部131的交界处还设置有第一安装槽134。平板部131的外沿设置有第一勾合部135,第一勾合部135的截面呈半圆环形,第一风道板13可通过第一勾合部135勾合在空调器的外壳上。
同时参见图4和图5,第一风道板13的弧形部130的第一周向外沿1301与蒸发器11的第一端部111连接。泡沫保护板18朝向第一风道板13的侧壁上设置有与第一凸筋132和第三凸筋133相对应的凹槽,第一凸筋132和第三凸筋133卡接在相对应的凹槽内。金属格栅17的一端卡接在第一安装槽134内。弧形部130构成了风道的侧壁,空调风顺着弧形部130流向出风口16;平板部131为弧形部130的延伸部,平板部131与弧形部130连接,平板部131自出风口16向远离风道的一侧延伸,平板部131将空调风从出风口16引导至空调器的导风板上。
参见图6,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实施例一的第二风道板的结构图。第二风道板14采用挤出工艺一体成型而成,本实施例中,第二风道板14由四段板体组成:第一板体141、第二板体142、第三板体143和第四板体144。第一板体141与第二板体142的第一端部连接,第一板体141和第二板体142之间形成夹角为钝角的拐角部1400。第三板体143、第四板体144与第二板体142的第二端部连接,第三板体143和第四板体144沿相反的方向延伸。
同时参见图3、图4和图6,第一板体141与风轮12相邻,第一板体141与风轮12之间的间隙一般控制在10mm以内,从而获得足够的出风量。第三板体143的一端贴合在蒸发器11的第二端部112上,防止漏风。第二风道板14上在背向风道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二凸筋145,第二凸筋145沿第二风道板14的挤出方向延伸(即图5所示的垂直于纸面的方向)。第二凸筋145内设置有沿轴向延伸的第二固定孔146,第二固定孔146用于将第二风道板14固定在内盖22和下盖3上。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风道板14上间隔设置有三个第二凸筋145,其中一个第二凸筋145设置在拐角部1400、一个第二凸筋145设置在第二板体142上、一个第二凸筋145设置在第四板体144上。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第二风道板14还可以设置一个、两个或三个以上的第二凸筋145,凸筋的位置也可以进行简单变化。
同时参见图4和图6,第二风道板14上相对于第一安装槽134设置有第二安装槽147,金属格栅17卡接在第一安装槽134和第二安装槽147之间。第二风道板14上设置有第二勾合部148,第二风道板14可通过第二勾合部148勾合在空调器的外壳上。
参见图7,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实施例一的内盖的结构图。同时参见图4和图5,内盖22上朝向第一风道板13的表面设置有第一限位板221和第二限位板222,第一限位板221为弧形板,第一限位板221与第一风道板13的弧形部130相对应;第二限位板222为直板,第二限位板222与第一风道板13的平板部相对应。第一限位板221与第二限位板222之间留有间隙223,间隙223与第一安装槽134相对应。内盖22上与第一限位板221相邻的位置设置有多根第一限位柱224,内盖22上与第二限位板222相邻的位置设置有第三限位板225。在第一限位板221和第一限位柱224之间、第二限位板222和第三限位板225之间形成第一限位部,第一风道板13的第一端部位于第一限位部内。第一限位部不仅便于将内盖22快速定位安装至第一风道板13的第一端部,而且防止空调器在使用过程中第一风道板13发生移位。内盖22上设置有与第一固定孔1320相对应的第一通孔226,螺钉穿过第一通孔226后与第一固定孔1320螺纹配合,从而将内盖22固定在第一风道板13的第一端部。
同时参见图4、图6和图7,内盖22上朝向第二风道板14的表面设置有第四限位板227、第五限位板228和第六限位板229,第四限位板227与第一板体141邻接;第五限位板228与第二板体142邻接,第六限位板229与第四板体144邻接。内盖22上与第四限位板227相邻的位置设置有第七限位板230,第一板体141位于第四限位板227和第七限位板230之间。内盖22上与第六限位板229相邻的位置设置有多根第二限位柱231,第四板体144位于第六限位板229和第二限位柱231之间。在第四限位板227和第七限位板230之间、第六限位板229和第二限位柱231之间形成第二限位部,第二风道板14的第一端部位于第二限位部内。第二限位部不仅便于将内盖22快速定位安装至第二风道板14的第一端部,而且防止空调器在使用过程中第二风道板14发生移位。内盖22上还设置有与第二固定孔146相对应的第二通孔232,螺钉穿过第二通孔232后与第二固定孔146螺纹配合,从而将内盖22固定在第二风道板14上。
参见图8,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实施例一的下盖的结构图。同时参见图5、图6和图7,下盖3上朝向第一风道板13和第二风道板14的表面30上设置有多个限位板31、32、33、34和限位柱35、36,与内盖22的结构相似,限位板31、32和限位柱35对第一风道板13形成限位,构成了第一风道板13的第二端部的第三限位部。限位板33、34和限位柱36对第二风道板14形成限位,构成了第二风道板14的第二端部的第四限位部。
下盖3上设置有与第一固定孔1320相对应的第三通孔37,螺钉穿过第三通孔37后与第一固定孔1320螺纹配合,从而将下盖3固定在第一风道板13上。
下盖3上还设置有与第二固定孔146相对应的第四通孔38,螺钉穿过第四通孔38后与第二固定孔146螺纹配合,从而将下盖3固定在第二风道板14上。
下盖3上在靠近外沿的位置设置有水流通道39,水流通道39内设置有出水口40,空调器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空调水可经过水流通道39汇集至出水口40,再从出水口40流出。由此可见,下盖3还可起到接水盘的作用,简化了空调器的结构。
实施例二
参见图9和图10,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实施例二的结构图,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实施例二的剖视图。为了简化本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结构,图1和图2中均隐藏了空调器的顶盖和导风板等结构,本领域技术人员完全可以参照现有技术对空调器的顶盖和导风板等结构进行安装。本实施例的空调器为壁挂式空调器。本实施例中,空调器包括前盖4、后盖5和顶盖(已隐藏不可见),在前盖4和后盖5之间设置有风道组件、蒸发器6和风轮7。风道组件包括第一风道板8和第二风道板9,第一风道板8和第二风道板9限定出风道,风轮7位于风道内。风道具有进风口10和出风口100。
本实施例中,第一风道板8与实施例一的第一风道板13相同,也是通过挤出工艺一体成型而成的。第一风道板8包括弧形部80,弧形部80的外周壁上间隔设置有四条第一凸筋81,第一凸筋81沿第一风道板8的长度方向(即图10所示的垂直于纸面的方向)延伸。第一凸筋81内设置有沿轴向延伸的第一固定孔82,通过第一固定孔82可将第一风道板8安装在空调器的两端的端盖上。
第二风道板9与实施例一的第二风道板14相同,也是通过挤出工艺一体成型而成的。第二风道板9上在背向风道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二凸筋90,第二凸筋90沿第二风道板9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二凸筋90内设置有沿轴向延伸的第二固定孔91,通过第二固定孔91可将第二风道板9安装在空调器的两端的端盖上。
当然,上述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案,实际应用时还可以有更多的变化,例如,根据风道结构的不同,第一风道板和第二风道板的挤出截面形状可以进行相应的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风道组件,包括第一风道板和第二风道板,所述第一风道板和所述第二风道板限定出风道,所述风道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风道板采用挤出工艺一体成型而成,所述第一风道板在背向所述风道的外壁上设置有至少一条第一凸筋,所述第一凸筋沿所述第一风道板的挤出方向延伸;
所述第二风道板采用挤出工艺一体成型而成,所述第二风道板上在背向所述风道的外壁上设置有至少一条第二凸筋,所述第二凸筋沿所述第二风道板的挤出方向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凸筋内设置有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一固定孔沿所述第一凸筋的轴向方向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风道板包括弧形部,所述弧形部在背向所述风道的外壁上间隔地设置有至少两条所述第一凸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风道板还包括平板部,所述平板部与所述弧形部连接,所述平板部自所述出风口向远离所述风道的一侧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弧形部和所述平板部的交界处设置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二风道板上相对于所述第一安装槽设置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和所述第二安装槽之间设置有金属格栅。
6.空调器,包括壳体和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风道组件、风轮和蒸发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道组件采用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风道组件,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空气出口,所述出风口与所述空气出口相对,所述第一风道板与所述蒸发器的第一端部连接,所述第二风道板与所述蒸发器的第二端部连接,所述风轮设置在所述风道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包括外壳、上盖和下盖,所述上盖和所述下盖分别设置在所述外壳的轴向两端,所述第一风道板通过所述第一凸筋固定在所述上盖和所述下盖之间,所述第二风道板通过所述第二凸筋固定在所述上盖和所述下盖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盖上朝向所述第一风道板的表面设置有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风道板的第一端部位于所述第一限位部内;
所述上盖上朝向所述第二风道板的表面设置有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风道板的第一端部位于所述第二限位部内。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盖上朝向所述第一风道板的表面设置有第三限位部,所述第一风道板的第二端部位于所述第三限位部内;
所述下盖上朝向所述第二风道板的表面设置有第四限位部,所述第二风道板的第二端部位于所述第四限位部内。
10.根据权利要求7至9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盖上设置有水流通道,所述水流通道内设置有出水口。
CN201822031217.5U 2018-12-03 2018-12-03 空调器及其风道组件 Active CN2093713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031217.5U CN209371384U (zh) 2018-12-03 2018-12-03 空调器及其风道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031217.5U CN209371384U (zh) 2018-12-03 2018-12-03 空调器及其风道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371384U true CN209371384U (zh) 2019-09-10

Family

ID=678351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031217.5U Active CN209371384U (zh) 2018-12-03 2018-12-03 空调器及其风道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37138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73557A (zh) * 2018-12-03 2019-02-22 滁州中家院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风道组件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73557A (zh) * 2018-12-03 2019-02-22 滁州中家院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风道组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641163U (zh) 空调器
CN102022781A (zh) 分体式空调器室内机
CN201917010U (zh) 分体式空调器室内机
CN101957020A (zh)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
CN107192020A (zh) 一种风管机
CN104676744A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205579754U (zh) 正出风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09371384U (zh) 空调器及其风道组件
CN108488923B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系统
CN205825235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01811358U (zh)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
CN105402811A (zh) 风管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04830175U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204629949U (zh) 立式空调器的风道组件及立式空调器
CN205372785U (zh) 底盘和空调器
CN101825306B (zh) 一种吸油烟机的风箱
CN104251233A (zh) 贯流风机及具有其的风扇、取暖器
CN203823887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109373557A (zh) 空调器及其风道组件
CN205208740U (zh) 风管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06440065A (zh) 一种挂壁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
CN205641400U (zh) 空调器的风道组件及空调器
CN207113035U (zh) 一种加湿滤网、加湿装置及空调器
CN202040904U (zh) 柜式空调器的室内机
CN210320566U (zh) 一种移动空调后壳、排风格栅及移动空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