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977716U - 一种用于发动机进气过滤的旋风过滤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发动机进气过滤的旋风过滤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977716U CN210977716U CN201922341633.XU CN201922341633U CN210977716U CN 210977716 U CN210977716 U CN 210977716U CN 201922341633 U CN201922341633 U CN 201922341633U CN 210977716 U CN210977716 U CN 21097771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air inlet
- dust removing
- dust
- air guid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yclones (AREA)
- Filtering Of Dispersed Particles In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发动机进气过滤的旋风过滤器,包括进气壳体和位于进气壳体一侧的分离结构,进气壳体一侧的上部设有一进气罩,该进气罩与进气壳体之间形成容置腔,分离结构位于该容置腔内,在进气壳体上对应进气通道的位置开设有进气孔;分离结构包括安装板、导风管、除尘筒、若干导风板和导风叶片。本实用新型提升了旋风过滤器对颗粒直径较大灰尘的过滤效果,能够大幅度的降低进气中大粒径灰尘的含量,避免大粒径的灰尘对后续过滤器灰尘收集单元中过滤元件造成堵塞,从而延长更换过滤器元件的间隔。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过滤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发动机进气过滤的旋风过滤器。
背景技术
空气滤清器是发动机的重要部件,主要作用是过滤空气中的尘沙,保证进入气缸的空气质量,使发动机有更长的使用寿命。过滤后空气的质量优劣,直接决定着进入气缸内空气的清洁度,影响发动机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已知的用于内燃发动机的空气滤清器设置有旋风灰尘收集单元和过滤器灰尘收集单元,该旋风灰尘收集单元和过滤器灰尘收集单元以如下方式串联连接:在旋风灰尘收集单元中将具有相对大的颗粒直径的灰尘从进气中去除,然后将从旋风灰尘收集单元排出的进气运送到过滤器灰尘收集单元,以便从所运送的进气中去除具有相对小的颗粒直径的灰尘。
现有的旋风灰尘收集单元所采用的旋风过滤器过滤效果并不理想,使得有部分颗粒直径较大的灰尘进入过滤器灰尘收集单元,从而对过滤器灰尘收集单元中的过滤器元件造成堵塞,缩短了更换过滤器元件的间隔。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发动机进气过滤的旋风过滤器,以解决现有旋风过滤器过滤效果不理想、容易对后续过滤器元件造成堵塞的问题。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发动机进气过滤的旋风过滤器,包括进气壳体和位于进气壳体一侧的分离结构,进气壳体一侧的上部设有一进气罩,该进气罩与进气壳体之间形成容置腔,分离结构位于该容置腔内,且分离结构的上侧与进气罩的上侧之间具有间隙形成进气通道,在进气壳体上对应进气通道的位置开设有进气孔。分离结构包括安装板、导风管、除尘筒、若干导风板和导风叶片。其中,导风管与安装板的下侧固定连接,在安装板对应导风管的位置开设有通孔。除尘筒的上端套设在导风管的下端,并且除尘筒内侧与导风管外侧之间具有间隙,其外侧与进气罩内侧之间也具有间隙。导风板位于除尘筒上端与安装板之间,并绕除尘筒一周分布,导风板的两端分别与除尘筒和安装板固定连接,其中,相邻两导风板之间形成进风道,进风道的进风方向与除尘筒的径向之间具有夹角。导风叶片呈螺旋状,并安装于导风管与除尘筒之间,且绕导风管一周分布。安装板与进气罩的内壁及进气壳体的侧壁卡接,且该安装板能够将除尘筒外侧与进气罩内侧以及进气壳体侧壁之间的间隙隔断。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发动机的气缸开始吸入空气,空气从进气通道进入进气罩,然后由于安装板将除尘筒外侧与进气罩内侧以及进气壳体侧壁之间的间隙隔断,使得空气只能从除尘筒外侧与进气罩内侧的间隙进入。空气从相邻两个导风板之间的进风道进入,由于进风道的进风方向与除尘筒的径向之间具有夹角,且相邻两个导风板相对的一侧面倾斜设置,这也使得空气以接近除尘筒内径切线方向进入导风板与导风管之间,此时空气在进入导风管之前就会在导风板与导风管之间的空间内形成气旋,在此对空气进行第一次过滤,通过离心力作用,使空气中颗粒直径较大的灰尘被甩至气旋最外侧旋转。然后,空气通过导风管上的导风叶片进入除尘筒内,在除尘筒内对空气进行第二次过滤,第一次过滤没有过滤掉的、颗粒直径稍微较大的灰尘会在离心力作用下被甩至除尘筒的内壁上,两次过滤后空气中颗粒直径较大与稍微较大的灰尘都被甩至除尘筒的内壁上,最终沉积在除尘筒的底部,而过滤后的空气位于除尘筒内的气旋中心处,随后被吸入导风管内,穿过安装板上的通孔后,通过进气孔进入进气壳体内,最后进入后续过滤器灰尘收集单元进行进一步的过滤。
本实用新型通过相邻两导风板之间形成进风道,以及进风道的进风方向与除尘筒的径向之间具有夹角,使得空气以接近除尘筒内径切线方向进入导风板与导风管之间,以此对空气进行第一次过滤,然后再进入导风管内进行第二次过滤,两次过滤提升了旋风过滤器对颗粒直径较大灰尘的过滤效果,能够大幅度的降低进气中颗粒直径较大灰尘的含量,避免颗粒直径较大灰尘对后续过滤器灰尘收集单元中过滤元件造成堵塞,从而延长更换过滤器元件的间隔。
进一步,所述进风道的进风方向与所述除尘筒的内径相切。更进一步优选,进风道的进风方向与除尘筒的内径相切,这个方向是空气进入导风板与导风管之间的最佳方向,能够可以提升第一次过滤的效果。
进一步,所述导风管与除尘筒的数量分别为两个,且所述导风管与所述除尘筒一一对应设置。导风管与除尘筒的数量分别为两个,并且两个导风管的结构完全一致,两个除尘筒的结构也完全一致,一个导风管对应与一个除尘筒安装连接。设置两个导风管与两个除尘筒配套使用,可以进一步提升除尘的效果。
进一步,所述除尘筒的底部还设有除尘孔,除尘孔内形成有出风通道,出风通道的出风方向与所述除尘筒的内径相切。除尘筒内过滤掉的灰尘会沿除尘筒内壁旋转,沉积在除尘筒的筒底,但如果长时间沉积过多灰尘后会使过滤效果降低,容易导致后续过滤器灰尘收集单元出现堵塞。因此,除尘筒底部设置除尘孔,并且除尘孔内出风通道的出风方向与除尘筒的内径相切,便于除尘筒内的灰尘在离心力的作用下通过除尘孔从除尘筒内甩出,这样可以避免过滤后的灰尘在除尘筒底部沉积,尽快将灰尘排出。
进一步,所述导风叶片远离所述导风管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固定环,所述导风叶片通过固定环与所述除尘筒的内壁相连。固定环对导风管起到固定作用,固定环的外侧壁能够与除尘筒的内壁贴紧。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通过相邻两导风板之间形成进风道,以及进风道的进风方向与除尘筒的径向之间具有夹角,使得空气以接近除尘筒内径切线方向进入导风板与导风管之间,以此对空气进行第一次过滤,然后再进入导风管内进行第二次过滤;本实用新型通过两次过滤提升了旋风过滤器对颗粒直径较大灰尘的过滤效果,能够大幅度的降低进气中颗粒直径较大灰尘的含量,避免颗粒直径较大灰尘对后续过滤器灰尘收集单元中过滤元件造成堵塞,从而延长更换过滤器元件的间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发动机进气过滤的旋风过滤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除尘筒与安装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导风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进气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进气壳体1、进气罩2、进气孔3、安装板4、导风管5、除尘筒6、导风板7、导风叶片8、通孔9、除尘孔10、固定环1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参见图1至图4,一种用于发动机进气过滤的旋风过滤器,包括进气壳体1和位于进气壳体1一侧的分离结构,进气壳体1一侧的上部设有一进气罩2,该进气罩2与进气壳体1之间形成容置腔,分离结构位于该容置腔内,且分离结构的上侧与进气罩2的上侧之间具有间隙形成进气通道,在进气壳体1上对应进气通道的位置开设有进气孔3。
分离结构包括安装板4、导风管5、除尘筒6、若干导风板7和导风叶片8。其中,导风管5与安装板4的下侧固定连接,在安装板4对应导风管5的位置开设有通孔9。除尘筒6的上端套设在导风管5的下端,并且除尘筒6内侧与导风管5外侧之间具有间隙,其外侧与进气罩2内侧之间也具有间隙。导风板7位于除尘筒6上端与安装板4之间,并绕除尘筒6一周分布,导风板7的两端分别与除尘筒6和安装板4固定连接,其中,相邻两导风板7之间形成进风道,进风道的进风方向与除尘筒6的径向之间具有夹角。在具体实施时,所述进风道的进风方向与所述除尘筒6的内径相切。进风道的进风方向与除尘筒6的内径相切,这个方向是空气进入导风板7与导风管5之间的最佳方向,以这个方向进入可以使空气中的灰尘获得最大的离心力,从而得到最佳的除尘效果。在具体实施时,所述导风管5与除尘筒6的数量分别为两个,且所述导风管5与所述除尘筒6一一对应设置。两个导风管5的结构完全一致,两个除尘筒6的结构也完全一致,一个导风管5对应与一个除尘筒6安装连接,且导风管5与除尘筒6同轴线设置。导风叶片8呈螺旋状,并安装于导风管5与除尘筒6之间,且绕导风管5一周分布。其中,所述导风叶片8远离所述导风管5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固定环11,所述导风叶片8通过固定环11与所述除尘筒6的内壁相连。安装板4与进气罩2的内壁及进气壳体1的侧壁卡接,且该安装板4能够将除尘筒6外侧与进气罩2内侧以及进气壳体1侧壁之间的间隙隔断。所述除尘筒6的底部还设有除尘孔10,除尘孔10内形成有出风通道,出风通道的出风方向与所述除尘筒6的内径相切。除尘孔10的个数可以为多个,多个除尘孔10绕除尘筒6筒底一周分布。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发动机的气缸开始吸入空气,空气从进气通道进入进气罩2,然后由于安装板4将除尘筒6外侧与进气罩3内侧以及进气壳体1侧壁之间的间隙隔断,使得空气只能从除尘筒6外侧与进气罩2内侧的间隙进入。进入后,空气从相邻两个导风板7之间的进风道进入,由于进风道的进风方向与除尘筒6的径向之间具有夹角,且相邻两个导风板7相对的一侧面倾斜设置,这也使得空气以接近除尘筒6内径切线方向进入导风板7与导风管5之间,此时空气在进入导风管内5之前就会在导风板7与导风管5外侧之间的空间内形成气旋,在此对空气进行第一次过滤,通过离心力作用,使空气中颗粒直径较大的灰尘被甩至气旋最外侧,部分颗粒直径较大的灰尘会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再从相邻两个导风板7之间的进风通道甩出去。然后,空气通过导风管5上的导风叶片8进入除尘筒6内,在除尘筒6内对空气进行第二次过滤,第一次过滤没有过滤掉的、颗粒直径稍微较大的灰尘会在离心力作用下被甩至除尘筒6的内壁上,这样两次过滤后空气中的灰尘都被甩至除尘筒6的内壁上,最终沉积在除尘筒6的底部,而过滤后的空气位于除尘筒6内的气旋中心处,随后被吸入导风管5内,穿过安装板4上的通孔9后,通过进气孔3进入进气壳体1内,最后进入后续过滤器灰尘收集单元进行进一步的过滤。
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采用与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相同或者近似的结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那些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5)
1.一种用于发动机进气过滤的旋风过滤器,包括进气壳体(1)和位于进气壳体(1)一侧的分离结构,进气壳体(1)一侧的上部设有一进气罩(2),该进气罩(2)与进气壳体(1)之间形成容置腔,分离结构位于该容置腔内,且分离结构的上侧与进气罩(2)的上侧之间具有间隙形成进气通道,在进气壳体(1)上对应进气通道的位置开设有进气孔(3);
其特征在于,分离结构包括安装板(4)、导风管(5)、除尘筒(6)、若干导风板(7)和导风叶片(8);其中,导风管(5)与安装板(4)的下侧固定连接,在安装板(4)对应导风管(5)的位置开设有通孔(9);除尘筒(6)的上端套设在导风管(5)的下端,并且除尘筒(6)内侧与导风管(5)外侧之间具有间隙,其外侧与进气罩(2)内侧之间也具有间隙;导风板(7)位于除尘筒(6)上端与安装板(4)之间,并绕除尘筒(6)一周分布,导风板(7)的两端分别与除尘筒(6)和安装板(4)固定连接,其中,相邻两导风板(7)之间形成进风道,进风道的进风方向与除尘筒(6)的径向之间具有夹角;导风叶片(8)呈螺旋状,并安装于导风管(5)与除尘筒(6)之间,且绕导风管(5)一周分布;安装板(4)与进气罩(2)的内壁及进气壳体(1)的侧壁卡接,且该安装板(4)能够将除尘筒(6)外侧与进气罩(2)内侧以及进气壳体(1)侧壁之间的间隙隔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发动机进气过滤的旋风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道的进风方向与所述除尘筒(6)的内径相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发动机进气过滤的旋风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管(5)与除尘筒(6)的数量分别为两个,且所述导风管(5)与所述除尘筒(6)一一对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发动机进气过滤的旋风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筒(6)的底部还设有除尘孔(10),除尘孔(10)内形成有出风通道,出风通道的出风方向与所述除尘筒(6)的内径相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发动机进气过滤的旋风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叶片(8)远离所述导风管(5)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固定环(11),所述导风叶片(8)通过固定环(11)与所述除尘筒(6)的内壁相连。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341633.XU CN210977716U (zh) | 2019-12-23 | 2019-12-23 | 一种用于发动机进气过滤的旋风过滤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341633.XU CN210977716U (zh) | 2019-12-23 | 2019-12-23 | 一种用于发动机进气过滤的旋风过滤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977716U true CN210977716U (zh) | 2020-07-10 |
Family
ID=714161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2341633.XU Active CN210977716U (zh) | 2019-12-23 | 2019-12-23 | 一种用于发动机进气过滤的旋风过滤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977716U (zh) |
-
2019
- 2019-12-23 CN CN201922341633.XU patent/CN210977716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AU2012290600B2 (en) | Versatile compact air precleaner, air cleaning method and disposable air filter cartridge for air precleaner | |
RU2454561C2 (ru) | Первичный воздухоочиститель для двигателя внутреннего сгорания,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вигателя внутреннего сгорания и сельскохозяйственная уборочная машина | |
CN201008537Y (zh) | 吸尘器的除尘装置 | |
CN110037615B (zh) | 一种具有多级旋风分离结构的吸尘器及其工作方法 | |
WO2012129774A1 (zh) | 收集装置及具有该收集装置的吸尘器 | |
CN111946503A (zh) | 一种预滤器 | |
CN101258999B (zh) | 吸尘器的除尘装置 | |
CN210977716U (zh) | 一种用于发动机进气过滤的旋风过滤器 | |
CN212225418U (zh) | 一种旋风式自清洁空滤器 | |
CN211302497U (zh) | 一种吹吸式除尘装置 | |
CN100420416C (zh) | 多进风口分离装置及含有该装置的尘杯装置 | |
CN102410062B (zh) | 一种复合式油气分离器 | |
CN212535879U (zh) | 一种预滤器 | |
CN212296664U (zh) | 新型空气滤清器、总成及工程机械 | |
CN210749012U (zh) | 吸尘器的灰尘分离器 | |
CN102297048B (zh) | 一种精滤器及使用该精滤器的空气滤清器 | |
CN219262537U (zh) | 一种进气过滤装置及发动机 | |
CN101147663B (zh) | 吸尘器 | |
CN211460036U (zh) | 吸尘器、旋风分离机构及集尘结构 | |
CN220059755U (zh) | 一种适用于汽油发电机的旋风空滤器 | |
CN210889153U (zh) | 一种内置式旋风过滤器 | |
CN221786127U (zh) | 一种具有隔板的多锥过滤结构 | |
CN221169788U (zh) | 空气预滤器 | |
CN214273834U (zh) | 一种气体除尘装置、空气粉尘回收装置及空气滤清器 | |
CN219229749U (zh) | 一种便于清洁的尘杯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