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977678U - 冷热分离无人值守发电机组 - Google Patents

冷热分离无人值守发电机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977678U
CN210977678U CN201922087944.8U CN201922087944U CN210977678U CN 210977678 U CN210977678 U CN 210977678U CN 201922087944 U CN201922087944 U CN 201922087944U CN 210977678 U CN210977678 U CN 2109776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avity
cold
engine
cool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087944.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承满
彭泽章
徐志伦
周鹏飞
郑晓敏
刘勇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Yilong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Yilong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Yilong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Yilong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087944.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9776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9776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9776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xhaust Silenc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冷热分离无人值守发电机组,通过在箱体内设置冷热分离的下腔体、左腔体和右腔体,将电控组件设置于较冷的左腔体内,发动机设置于较热的右腔体,设置风冷发动机,从左腔体内吸气,冷风对温度较低电控组件进行初次冷却后,再对温度较高的发动机汽缸进行冷却,防止发动机热量聚集,同时也能对电控组件进行冷却,冷量利用更充分;冷风经过温度较高的发动机汽缸最后对温度更高的消音器进行冷却,进一步利用冷量。

Description

冷热分离无人值守发电机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电机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冷热分离无人值守发电机组。
背景技术
目前,在荒漠、高原等人迹罕至区域,往往缺乏输电基础设施。基于临时通信需要,需要配备可移动的发电机组给通信基站进行供电。由于通信基站分布地域范围广,数量多,需要配备较多的可移动的发电机组,为了降低人工看守成本,需要将所述可移动的发电机组进一步设计成无人值守式。
如果采用无人值守的设计,就需要考虑到发电机组长时间使用可能过渡发热,进而损坏零部件,缩短设备使用寿命。发电机组一般包括油箱、发动机、发电机、电池和电控组件,其中,油箱、发电机、电池和电控组件都是对热比较敏感的器件,考虑到无人值守条件下,需要设置一个箱体,容纳以上组件,箱体会大大影响发动机的热量散发,热量集聚在箱体内,就有可能对油箱、发电机、电池和电控组件造成损害,甚至引发严重的安全事故。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发电机组进行改进,以适应无人值守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冷热分离无人值守发电机组,能防止热量集聚对油箱、发电机、电池和电控组件造成损害,安全性更好。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冷热分离无人值守发电机组,其包括箱体(1)和风冷发动机(2),箱体(1)内部设置有下腔体(11)和上腔体,下腔体(11)用于容纳油箱,还包括排气罩(3),上腔体内设置有隔板(10),所述隔板(10)将上腔体分割为左腔体(12)和右腔体(13),左腔体(12)上开设有进风口(14),右腔体(13)上开设有出气口(15),隔板(10)上设置有至少两个通风口(16),左腔体(12)用于容纳电控组件,风冷发动机(2)设置于右腔体(13)内且开设有汽缸进气口(21)、风冷进风口(22)、尾气排放口(23)和风冷出风口(24),汽缸进气口(21)和风冷进风口(22)分别连通通风口(16),尾气排放口(23)和风冷出风口(24)分别连通排气罩(3),排气罩(3)连通出气口(15)。
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风冷发动机(2)包括汽缸(25)、机壳(26)、涡轮扇(27)和电机(28),所述机壳(26)包覆在汽缸(25)部分表面且二者之间形成风道,机壳(26)上设置风冷进风口(22)和风冷出风口(24),汽缸(25)上设置汽缸进气口(21)和尾气排放口(23),涡轮扇(27)设置于机壳(26)内、与机壳(26)可转动连接并正对风冷进风口(22)设置,涡轮扇(27)表面设置有一圈轮齿并与电机(28)传动连接。
进一步优选的,还包括发电机、轴流扇叶片和集流罩(6),所述风冷发动机(2)与发电机转子和轴流扇叶片传动连接,集流罩(6)包覆在发电机和轴流扇叶片外侧并分别与发右腔体(13)和集流罩(6)连通,下腔体(11)和右腔体(13)相互连通,下腔体(11)上开设有进风口(14)。
更进一步优选的,还包括电池,设置于下腔体(11)内,并与发电机和电控组件电性连接。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风冷发动机(2)还包括排气软管(29),还包括消音器(4),所述消音器(4)设置于出气口(15)处并与箱体(1)固定,排气软管(29)设置于排气罩(3)内且两端分别连通尾气排放口(23)和消音器(4)。
更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出气口(15)设置于箱体(1)顶部。
更进一步优选的,还包括格栅罩(5),所述格栅罩(5)罩设在出气口(15)处并与箱体(1)固定,消音器(4)设置于格栅罩(5)内。
本实用新型的冷热分离无人值守发电机组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在箱体内设置冷热分离的下腔体、左腔体和右腔体,将电控组件设置于较冷的左腔体内,发动机设置于较热的右腔体,设置风冷发动机,从左腔体内吸气,冷风对温度较低电控组件进行初次冷却后,再对温度较高的发动机汽缸进行冷却,防止发动机热量聚集,同时也能对电控组件进行冷却,冷量利用更充分;
(2)冷风经过温度较高的发动机汽缸最后对温度更高的消音器进行冷却,进一步利用冷量;
(3)下腔体内设置油箱和电池,通过设置发电机、轴流扇叶片和集流罩,风冷发动机驱动发电机发电的过程中,驱动轴流扇叶片转动,从而吸取右腔体内的气体,冷风由下腔体和左腔体吸入,对温度较低的电控组件、电池和油箱进行降温后进入右腔体内,对温度较高的发动机壳体进行冷却,最后对温度更高的消音器进行冷却,冷量利用率高;
(4)发动机与轴流扇叶片的联动设计保证了只要发动机工作发热,轴流扇叶片就会工作吸气,防止气流反转导致右腔体内的热量随气体反向流入左腔体和下腔体,损毁电控组件、电池和油箱。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发电机组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发电机组的箱体开盖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发电机组的箱体去除箱体后的立体图;
图4为图3结构排气罩部分开盖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风冷发动机的开盖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结合图2,本实用新型的冷热分离无人值守发电机组,其包括箱体1、风冷发动机2、排气罩3、消音器4、格栅罩5、集流罩6、发电机(图中未画出)、轴流扇叶片(图中未画出)、电池(图中未画出)、油箱(图中未标识)和电控组件(图中未画出)。
箱体1,起到密封盒保护作用,一般采用钢板和槽钢固定连接而成,其内部设置有下腔体11和上腔体,下腔体11用于容纳油箱,发热量较低,为冷仓,当然,也可以将电池置于下腔体11内,二者占用空间较大、体积较重,设置于下腔体11内利于空间合理利用,又能起到稳定重心的作用。上腔体内设置有隔板10,所述隔板10将上腔体分割为左腔体12和右腔体13,左腔体12主要用于容纳电控组件,发热量较低,为冷仓;由腔体主要用于容纳发动机和电机,发热量较大,为热仓。本实用新型通过设计冷热分离,防止热仓内的气体进入冷仓内,对冷仓内的器件产生损害,因此,一般情况下,所述左腔体12和下腔体11分别与右腔体13处于隔离状态,但是,在隔离式的设计不利于冷仓内的器件散热和走线,因此,本实用新型接下来的实施例中,也有将三者相互连通的设计方案,在考虑到将三者相互连通时,必须考虑到防止热仓内的气体进入冷仓内,对冷仓内的器件产生损害。
在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中,下腔体11、左腔体12分别和右腔体13隔离,采用风冷发动机2,吸入冷风对发动机散热,考虑到冷风在吸入发动机之前可以对冷仓内的器件进行降温,因此,本实施例还包括排气罩3,左腔体12上开设有进风口14,右腔体13上开设有出气口15,隔板10上设置有至少两个通风口16,左腔体12用于容纳电控组件,风冷发动机2设置于右腔体13内且开设有汽缸进气口21、风冷进风口22、尾气排放口23和风冷出风口24,汽缸进气口21和风冷进风口22分别连通通风口16,尾气排放口23和风冷出风口24分别连通排气罩3,排气罩3连通出气口15。如此,冷风从进风口14吸入,对左腔体12内的电控组件进行冷却,然后,一部分进入风冷发动机2,对发动机气缸进行冷却,然后通过出气口15排出;另一部分冷风进入风冷发动机2,与燃油混合燃烧,驱动发动机做功,产生的尾气经出气口15排出。具体的,如图3~5,所述风冷发动机2包括汽缸25、机壳26、涡轮扇27和电机28,所述机壳26包覆在汽缸25部分表面且二者之间形成风道,机壳26上设置风冷进风口22和风冷出风口24,汽缸25上设置汽缸进气口21和尾气排放口23,涡轮扇27设置于机壳26内、与机壳26可转动连接并正对风冷进风口22设置,涡轮扇27表面设置有一圈轮齿并与电机28传动连接。如此,冷风经风冷进风口22进入机壳26内,对汽缸25表面进行热交换后经风冷出风口24排出,在此过程中,电机28驱动涡轮扇27转动,起到吸气的作用。
考虑到尾气温度高而发动机气缸冷却风温度低,二者如果直接在排气罩3内直接混合会导致冷量白白流失,进一步考虑到消音器4受到尾气加热温度会升高,可以用发动机气缸冷却风对其进行降温。因此,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风冷发动机2还包括排气软管29,所述消音器4设置于出气口15处并与箱体1固定,排气软管29设置于排气罩3内且两端分别连通尾气排放口23和消音器4。如此,发动机气缸冷却风进入排气罩3后对出气口15处的消音器4进行降温,而尾气经排气软管29后进入消音器4排放。
在本实用新型另外一种实施方式中,下腔体11、左腔体12分别和右腔体13连通,为了防止热仓内的气体反灌入冷仓内,需要在右腔体13内设置一吸风机,从下腔体11和左腔体12内吸取冷风,对冷仓内的器件进行降温后再对机壳26进行降温,最后对消音器4进行降温。但是,吸风机一旦产生故障,如果风冷发动机2仍然处于工作状态,那么热仓内的气体就会反灌入冷仓内。为了防止以上问题,需要将风冷发动机2与吸风机进行联动设计,具体的,所述风冷发动机2与发电机转子和轴流扇叶片传动连接,集流罩6包覆在发电机和轴流扇叶片外侧并分别与发右腔体13和集流罩6连通,下腔体11和右腔体13相互连通,下腔体11上开设有进风口14。如此,当风冷发动机2工作时,就会驱动轴流扇叶片转动,进而从冷仓吸取冷风;当风冷发动机2停止工作时,也就不会再产生热量,同样能防止热仓内的热气进入冷仓内。具体的,所述发电机、轴流扇叶片和集流罩6可采用现有技术。
电池设置于下腔体11内,靠近进风口14设置,便于就近降温,并与发电机和电控组件电性连接。
具体的,所述出气口15设置于箱体1顶部。现有的设计中,有将出气口15设置于箱体1侧面的,尾气受到外界气流影响可能会污染箱体1,设置于箱体1顶部可防止以上问题。
具体的,还包括格栅罩5,所述格栅罩5罩设在出气口15处并与箱体1固定,消音器4设置于格栅罩5内。所述格栅罩5可起到通气的作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冷热分离无人值守发电机组,其包括箱体(1)和风冷发动机(2),箱体(1)内部设置有下腔体(11)和上腔体,下腔体(11)用于容纳油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排气罩(3),上腔体内设置有隔板(10),所述隔板(10)将上腔体分割为左腔体(12)和右腔体(13),左腔体(12)上开设有进风口(14),右腔体(13)上开设有出气口(15),隔板(10)上设置有至少两个通风口(16),左腔体(12)用于容纳电控组件,风冷发动机(2)设置于右腔体(13)内且开设有汽缸进气口(21)、风冷进风口(22)、尾气排放口(23)和风冷出风口(24),汽缸进气口(21)和风冷进风口(22)分别连通通风口(16),尾气排放口(23)和风冷出风口(24)分别连通排气罩(3),排气罩(3)连通出气口(1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热分离无人值守发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冷发动机(2)包括汽缸(25)、机壳(26)、涡轮扇(27)和电机(28),所述机壳(26)包覆在汽缸(25)部分表面且二者之间形成风道,机壳(26)上设置风冷进风口(22)和风冷出风口(24),汽缸(25)上设置汽缸进气口(21)和尾气排放口(23),涡轮扇(27)设置于机壳(26)内、与机壳(26)可转动连接并正对风冷进风口(22)设置,涡轮扇(27)表面设置有一圈轮齿并与电机(28)传动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热分离无人值守发电机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发电机、轴流扇叶片和集流罩(6),所述风冷发动机(2)与发电机转子和轴流扇叶片传动连接,集流罩(6)包覆在发电机和轴流扇叶片外侧并分别与发右腔体(13)和集流罩(6)连通,下腔体(11)和右腔体(13)相互连通,下腔体(11)上开设有进风口(14)。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热分离无人值守发电机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池,设置于下腔体(11)内,并与发电机和电控组件电性连接。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热分离无人值守发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冷发动机(2)还包括排气软管(29),还包括消音器(4),所述消音器(4)设置于出气口(15)处并与箱体(1)固定,排气软管(29)设置于排气罩(3)内且两端分别连通尾气排放口(23)和消音器(4)。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热分离无人值守发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口(15)设置于箱体(1)顶部。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热分离无人值守发电机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格栅罩(5),所述格栅罩(5)罩设在出气口(15)处并与箱体(1)固定,消音器(4)设置于格栅罩(5)内。
CN201922087944.8U 2019-11-26 2019-11-26 冷热分离无人值守发电机组 Active CN2109776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87944.8U CN210977678U (zh) 2019-11-26 2019-11-26 冷热分离无人值守发电机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87944.8U CN210977678U (zh) 2019-11-26 2019-11-26 冷热分离无人值守发电机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977678U true CN210977678U (zh) 2020-07-10

Family

ID=714224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087944.8U Active CN210977678U (zh) 2019-11-26 2019-11-26 冷热分离无人值守发电机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97767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200333U (zh) 柴油发电机组冷却风道
CN201502430U (zh) 汽油发电机的风道构造
CN201106479Y (zh) 永磁逆变轻便式发电机组
CN109899158A (zh) 全包式发电机组的冷却风道结构
CN201466886U (zh) 一种开架式数码发电机
CN210977678U (zh) 冷热分离无人值守发电机组
CN106654097A (zh) 电池包
CN209972792U (zh) 一种双散热式油转电无人机的动力系统
CN110761893A (zh) 冷热分离无人值守发电机组
CN114251173B (zh) 集装箱式发电机组的防凝露降温结构及其控制方法
CN201913349U (zh) 一种封闭式风冷柴油内燃机焊接工作站
CN210201282U (zh) 一种可移动电站的通风散热系统
CN215644216U (zh) 一种新型塑壳式断路器
CN110723009B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的散热充电桩
CN201031722Y (zh) 便携式发电机组
CN211075562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机全包围散热组件
CN106285893A (zh) 数码变频发电机冷却系统
CN111816821A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箱
CN211116408U (zh) 一种采用直冷散热装置的ip23风力发电机
CN214001385U (zh) 利于散热的充电桩风道结构
CN217176749U (zh) 一种发动机驱动发电机的散热结构
CN211370539U (zh) 柴油发电机组进排风散热系统装置
CN218816794U (zh) 风力发电机组
CN215333122U (zh) 一种变频发电机冷却风道
CN214533215U (zh) 风冷水冷静音一体式单缸柴油发电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