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972756U - 一种轨道运输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轨道运输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972756U
CN210972756U CN201921669409.7U CN201921669409U CN210972756U CN 210972756 U CN210972756 U CN 210972756U CN 201921669409 U CN201921669409 U CN 201921669409U CN 210972756 U CN210972756 U CN 2109727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body
rail
roller
connecting rod
bra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66940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俊哲
王志刚
于恒
郭爱军
王发达
杜奇
魏子良
刘混田
罗宇
刘海刚
李辉
魏钰章
谷丽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hua Shendong Coal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hua Shendong Coal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hua Shendong Coal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hua Shendong Coal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66940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97275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9727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97275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轨道运输装置,包括两条轨道和车体;所述车体包括车体主体和设置在所述车体主体上的顶板;所述车体主体位于两条所述轨道之间,在所述轨道上配置有滚轮;在所述车体主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车体升降的升降驱动机构;所述升降驱动机构包括驱动油缸和连杆;在所述车体主体的侧部设置有朝向所述轨道延伸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连杆通过第一转轴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架上,所述驱动油缸通过第二转轴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二支架上;所述驱动油缸位于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之间;所述连杆的下端与所述滚轮的滚轮转轴连接,所述连杆的上端与所述驱动油缸铰接。其能够升降,方便移动,便于使用,降低了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轨道运输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采矿运输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轨道运输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煤矿使用的车体,运输车直接配置在轨道上,现有的运输车本身无升降功能,如运输车下方的轨道出现破损,则需要专门的升降机构将运输车吊起,才能修补下方的轨道,不方便维修,效率低下。
现有技术中,要想使得运输车能够到达物料区域,则需要直接将轨道从巷道口铺设到物料区域,需要铺设很长的轨道,不利于节约材料和降低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升降和方便移动的轨道运输装置。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提供一种轨道运输装置,包括两条轨道和车体;
所述车体包括车体主体和设置在所述车体主体上的顶板;
所述车体主体位于两条所述轨道之间,在所述轨道上配置有滚轮;
在所述车体主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车体升降的升降驱动机构;
所述升降驱动机构包括驱动油缸和连杆;
在所述车体主体的侧部设置有朝向所述轨道延伸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
所述连杆通过第一转轴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架上,所述驱动油缸通过第二转轴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二支架上;
所述驱动油缸位于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之间;
所述连杆的下端与所述滚轮的滚轮转轴连接,所述连杆的上端与所述驱动油缸铰接。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油缸包括油缸缸体和与所述油缸缸体滑动连接的活塞杆;
所述油缸缸体与所述第二支架铰接,所述活塞杆与所述连杆的上端铰接;或,
所述活塞杆与所述第二支架铰接,所述油缸缸体与所述连杆的上端铰接。
进一步地,所述车体主体为箱体;
在所述车体主体和/或所述顶板上设置有观察孔。
进一步地,在所述轨道的顶面上设置有轨道凹槽,所述滚轮配置在所述轨道凹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滚轮包括滚轮主体和设置在所述滚轮主体的两侧的限位环;
所述滚轮主体位于所述轨道的顶面上,所述限位环位于所述轨道的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轨道的内外两侧分别设置有侧部凹槽,在所述侧部凹槽内还设置转轮。
进一步地,在所述滚轮转轴与所述滚轮之间安装有轴承。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支架上远离所述第二支架的一侧设置有止挡部;
在所述连杆上设置有能够随着所述连杆的转动而与所述止档部接触限位的连杆凸台。
进一步地,所述轨道包括两条间隔布置的轨道段;
两条所述轨道段之间铰接有连接板;
每条所述轨道段上都配置有至少一个所述滚轮,每个所述滚轮与所述车体主体之间都连接有一个所述升降驱动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连杆的底部具有挡板;
每条所述轨道上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挡板中,其中一个所述挡板挡在所述轨道的外侧,另一个所述挡板挡在所述轨道的内侧。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轨道运输装置,其车体主体布置在两条轨道之间,当升降驱动机构驱动车体上升时,车体主体的底部与地面分离,车体通过滚轮布置在两条轨道上,车体可以在轨道上移动运输物料;当升降驱动机构驱动车体下降时,车体主体的底面可以与地面接触,车体的主要压力作用在地面上,作用在轨道上的压力很小,可以通过牵引装置拉动或抽动轨道,一方面方便轨道的检修,另一方面可以在需要时依次下降车体-移动轨道-升起车体-移动车体,来运输物料,可以减少轨道的长度,有利于节约物料,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轨道运输装置的主视图;
图2为图1所示的轨道运输装置的俯视图;
图3为图1所示的轨道运输装置的侧视图;
图4为升降驱动机构、滚轮和轨道的安装示意图;
图5为驱动油缸处于伸出状态和收缩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6为滚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升降驱动机构将车体升起时的示意图;
图8为升降驱动机构将车体降下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轨道运输装置,包括两条轨道1和车体2。
车体2包括车体主体21和设置在车体主体21上的顶板22。
车体主体21位于两条轨道1之间,在轨道1上配置有滚轮4。
在车体主体2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用于驱动车体2升降的升降驱动机构3。
升降驱动机构3包括驱动油缸31和连杆32。
在车体主体21的侧部设置有朝向轨道1延伸的第一支架211和第二支架212。
连杆32通过第一转轴213可转动地安装在第一支架211上,驱动油缸31通过第二转轴214可转动地安装在第二支架212上。
驱动油缸31位于第一支架211和第二支架212之间。
连杆32的下端与滚轮4的滚轮转轴43连接,连杆32的上端与驱动油缸31铰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轨道运输装置,主要用于在矿井中运输物料。
该轨道运输装置可以由矿井中的牵引车或牵引装置牵引。
该轨道运输装置主要包括两条间隔布置的轨道1和安装在轨道1上的车体2。在轨道1上安装有滚轮4,车体2包括车体主体21和顶板22,顶板22的面积大于车体主体21的面积,顶板22可以用于承载锚杆、锚索、大块矿石等物料。车体主体21可以用于承载体积较小的物料。
车体主体21位于两条轨道1之间,并且在车体主体2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升降驱动机构3,升降驱动机构3用于驱动车体2在轨道1上升降。
升降驱动机构3主要由驱动油缸31和连杆32组成。
在车体主体2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支架211和第二支架212,第一支架211和第二支架212间隔布置,第一支架211和第二支架212分别朝向轨道1延伸。
连杆32通过第一转轴213安装在第一支架211上,并能够以第一转轴213为中心轴转动或摆动。驱动油缸31通过第二转轴214安装在第二支架212上,并能够以第二转轴214为中心轴转动或摆动。
驱动油缸31位于第一支架211和第二支架212之间。
连杆32的下端连接在滚轮4的滚轮转轴43上,并能够以滚轮转轴 43为中心轴转动或摆动。连杆32的上端通过第三转轴216与驱动油缸 31铰接,连杆32也能够以第三转轴216为中心轴转动或摆动。
如图5所示,图5中实线部分表示的是驱动油缸31伸出时的示意图,图5中虚线部分表示的是驱动油缸31收缩时的示意图。
如图5和图7所示,当驱动油缸31伸出时,连杆32绕着第一转轴 213逆时针转动。连杆32的下端铰接在滚轮转轴43上,在连杆32逆时针转动时,连杆32的下端带动滚轮4在轨道1上朝向第一转轴213的下方移动,从而增加了第一转轴213与滚轮转轴43之间的距离,进而通过两侧的第一支架211带动车体主体21及顶板22在轨道1上升起。
在车体2升起时,车体主体21的底部离开地面5,此时可以通过牵引装置或牵引车驱动车体2在轨道1上移动运输物料。
如图5和图8所示,当驱动油缸31收缩时,连杆32绕着第一转轴 213顺时针转动。连杆32的下端铰接在滚轮转轴43上,在连杆32顺时针转动时,连杆32的下端带动滚轮4在轨道1朝着远离第一转轴213的方向移动,从而减小了第一转轴213与滚轮转轴43之间的距离,进而通过两侧的第一支架211带动车体主体21及顶板22在轨道1上下降。
在车体2下降时,车体主体21的底部支撑在地面5上,车体2的主要压力作用在地面5上,作用在轨道1上的压力很小,可以通过牵引装置或牵引车拉动或抽动轨道,在拉动或抽动轨道1时,滚轮4发生转动,可以减小移动轨道1时的摩擦。
通过下降车体2,使得车体2主要由地面5支撑,从而可以单独移动轨道1,一方面方便轨道1的检修,另一方面可以在需要时依次下降车体 2-移动轨道1-升起车体2-移动车体2,来运输物料,可以减少轨道1的长度,有利于节约物料,降低成本。具体地,在轨道1还没有铺设到物料预定区域时,如需要继续向前移动车体2,则先将车体2在轨道1上下降,然后向前拉动轨道1一段距离,再将车体2升起,然后再使车体2在轨道1上向前移动一段距离,反复依次操作,直至将轨道1铺设至预设区域,可以大大减少轨道1的铺设长度。
较佳地,如图1和图5所示,驱动油缸31包括油缸缸体311和与油缸缸体311滑动连接的活塞杆312。
油缸缸体311与第二支架212铰接,活塞杆312与连杆32的上端铰接。
或,活塞杆312与第二支架212铰接,油缸缸体311与连杆32的上端铰接。
也即是,驱动油缸31有两种连接方式,可以满足不同的安装需求。
第一种连接方式为:将油缸缸体311通过第二转轴214与第二支架 212铰接,活塞杆312朝向第一支架213延伸。活塞杆312通过第三转轴 216与连杆32的上端铰接。
第二种连接方式为:将活塞杆312通过第二转轴214与第二支架212 铰接,油缸缸体311通过第三转轴216与连杆32的上端铰接。
较佳地,如图1-2所示,车体主体21为箱体,在车体主体21和/或顶板22上设置有观察孔23。
将车体主体21设置为箱体,其为箱式结构,可以有效的防治弯曲变形并且方便了液压系统管路的布置。箱体内可以布置液压管路,液压管路与驱动油缸31连接,可以通过控制器来控制各驱动油缸31的工作。
箱体内还可以用于承载体积较小的物料,便于物料运输。
可以单独车体主体21上设置有观察孔23,单独在顶板22上设置观察孔23,也可以同时在车体主体21和顶板22上设置有观察孔23。
观察孔23的作用:1、可以让表面的内应力分散。2、可以观察内部结构稳定性。3、可以作为液压管路的输出和输入的端口。
还在箱体的底板上设置有排水孔,在矿井有水的地方可以作为排水口使用。
为了提高箱体的结构强度,在箱体的内表面上设置有槽钢,作为骨架支撑箱体。
较佳地,如图1-2所示,在轨道1的顶面上设置有轨道凹槽11,滚轮4配置在轨道凹槽11内。将滚轮4放置在轨道凹槽11内,可以保证滚轮4沿着轨道凹槽11滚动,不会脱离轨道1。
较佳地,如图3和图6所示,滚轮4包括滚轮主体41和设置在滚轮主体41的两侧的限位环42。滚轮主体41位于轨道1的顶面上,限位环 42位于轨道1的两侧。
通过在滚轮主体41的两侧设置限位环42,轨道1的顶面为平面,将滚轮主体41放置轨道1的顶面上,将两个限位环42布置在轨道1的两侧,起到限位作用,保证滚轮4沿着轨道1滚动,避免滚轮4脱离轨道1。
较佳地,如图1和图4所示,轨道1的内外两侧分别设置有侧部凹槽12,在侧部凹槽12内还设置转轮13。
当需要抬起轨道1时,可以先将绳锁搭在转轮13上,然后从拉动绳索到另一端去,在该过程中,滚轮会转动,减少了拉动绳索产生的摩擦阻力,还避免绳索落在地下与周围的零件缠绕,发生干涉。
较佳地,如图4所示,在滚轮转轴43与滚轮4之间安装有轴承44。轴承44可以为滑动轴承,也可以为滚动轴承。通过在滚轮转轴43与滚轮4之间安装轴承44,可以减小滚轮4转动时的阻力。
较佳地,如图1、图4-5所示,在第一支架211上远离第二支架212 的一侧设置有止挡部215。
在连杆32上设置有能够随着连杆32的转动而与止档部215接触限位的连杆凸台321。
在驱动油缸31伸出时,当连杆32逆时针转动一定角度后,连杆凸台321与止挡部215接触,限制连杆32继续转动,起到保护作用,避免连杆32转动过度,而影响滚轮4与轨道1的装配。
较佳地,如图1所示,轨道1包括两条间隔布置的轨道段10,两条轨道段10之间铰接有连接板13。
每条轨道段10上都配置有至少一个滚轮4,每个滚轮4与车体主体 21之间都连接有一个升降驱动机构3。
每条轨道1包括两条轨道段10,两者间隔一定距离。两条轨道段10 之间设置有连接板13,连接板13的一端与一条轨道段10铰接,其另一端与另一条轨道段10铰接。
在每条轨道段10上都设置有滚轮4,滚轮4通过升降驱动机构3与车体主体21连接,以将车体2支撑在轨道1上。
如此设置,当车体2下降后,在拉动或抽动轨道1时,可以先拉动或抽动一段轨道段10,其再带动另一段轨道段10移动,在移动的过程中,两段轨道段10铰接,允许一定角度的扭转,避免因弯折对轨道造成损坏。
较佳地,如图1和图5所示,连杆32的底部具有挡板322。
每条轨道1上任意相邻的两个挡板322中,其中一个挡板322挡在轨道1的外侧,另一个挡板322挡在轨道1的内侧。
也即是,相邻的两块挡板322交错布置在轨道1的内外两侧,起到对滚轮4的限位作用,还可以保护滚轮4。
根据需要,可以将上述各技术方案进行结合,以达到最佳技术效果。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较佳的实施例。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若干其它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轨道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条轨道和车体;
所述车体包括车体主体和设置在所述车体主体上的顶板;
所述车体主体位于两条所述轨道之间,在所述轨道上配置有滚轮;
在所述车体主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车体升降的升降驱动机构;
所述升降驱动机构包括驱动油缸和连杆;
在所述车体主体的侧部设置有朝向所述轨道延伸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
所述连杆通过第一转轴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架上,所述驱动油缸通过第二转轴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二支架上;
所述驱动油缸位于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之间;
所述连杆的下端与所述滚轮的滚轮转轴连接,所述连杆的上端与所述驱动油缸铰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油缸包括油缸缸体和与所述油缸缸体滑动连接的活塞杆;
所述油缸缸体与所述第二支架铰接,所述活塞杆与所述连杆的上端铰接;或,
所述活塞杆与所述第二支架铰接,所述油缸缸体与所述连杆的上端铰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主体为箱体;
在所述车体主体和/或所述顶板上设置有观察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轨道的顶面上设置有轨道凹槽,所述滚轮配置在所述轨道凹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包括滚轮主体和设置在所述滚轮主体的两侧的限位环;
所述滚轮主体位于所述轨道的顶面上,所述限位环位于所述轨道的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的内外两侧分别设置有侧部凹槽,在所述侧部凹槽内还设置转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滚轮转轴与所述滚轮之间安装有轴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支架上远离所述第二支架的一侧设置有止挡部;
在所述连杆上设置有能够随着所述连杆的转动而与所述止档部接触限位的连杆凸台。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轨道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包括两条间隔布置的轨道段;
两条所述轨道段之间铰接有连接板;
每条所述轨道段上都配置有至少一个所述滚轮,每个所述滚轮与所述车体主体之间都连接有一个所述升降驱动机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轨道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的底部具有挡板;
每条所述轨道上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挡板中,其中一个所述挡板挡在所述轨道的外侧,另一个所述挡板挡在所述轨道的内侧。
CN201921669409.7U 2019-10-08 2019-10-08 一种轨道运输装置 Active CN2109727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69409.7U CN210972756U (zh) 2019-10-08 2019-10-08 一种轨道运输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69409.7U CN210972756U (zh) 2019-10-08 2019-10-08 一种轨道运输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972756U true CN210972756U (zh) 2020-07-10

Family

ID=714593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669409.7U Active CN210972756U (zh) 2019-10-08 2019-10-08 一种轨道运输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97275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28905B (zh) 液压支架牵引调向运输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02359385A (zh) 隧道防水板铺挂装置
CN204752005U (zh) 矿用随车吊平板车
CN103410540A (zh) 煤矿综采工作面液压支架装车机
CN105292151B (zh) 一种移变列车
CN105525926B (zh) 掘进巷道气动履带运输车兼支护平台
CN210972756U (zh) 一种轨道运输装置
CN102530733B (zh) 大型弧形闸门吊装设备及其吊装方法
CN204222717U (zh) 一种耙矿台车
CN203684019U (zh) 地铁施工用高度及跨度可调式轨道铺设机
CN206409251U (zh) 一种复轨式防水布台车
CN218400764U (zh) 一种中置起吊型单元支架搬运车
CN210191669U (zh) 履带行走式双缸摆臂牵引车
CN202273689U (zh) 隧道防水板铺挂装置
CN110789426B (zh) 管道施工运布管车的使用方法
CN106812546A (zh) 一种管片中转装置及隧道掘进机
CN209261607U (zh) 一种墩式支架及单轨吊和落地轨机械手循环搬运支护系统
CN104002116B (zh) 螺旋焊管飞焊车车轮更换方法
CN115610538A (zh) 一种中置起吊型单元支架搬运车
CN101537982B (zh) 井下变轨液压起重车
CN214565754U (zh) 一种大坡度小转弯半径台车驱动装置
CN104481417B (zh) 用于煤层气车载钻机的直线导轨式倍速给进装置
CN104015648B (zh) 一种长距离无臂耙矿台车
CN214780349U (zh) 地下工程节段的安装系统及安装起重机
CN107060804B (zh) 一种掘进机后多功能自行走锚支一体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