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962697U - 一种履带式救援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履带式救援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962697U
CN210962697U CN201921713925.5U CN201921713925U CN210962697U CN 210962697 U CN210962697 U CN 210962697U CN 201921713925 U CN201921713925 U CN 201921713925U CN 210962697 U CN210962697 U CN 2109626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mping mechanism
vehicle
obstacle crossing
crossing wheel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713925.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ese PLA General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Chinese PLA General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ese PLA General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Chinese PLA General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1921713925.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9626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9626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96269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履带式救援车,包括车体、行走组件,所述行走组件集成于所述车体的下部,且所述行走组件具有越障轮组;所述车体的上表面为躺卧面,所述车体的躺卧面下方具有减震机构;所述减震机构分为第一阻尼机构和第二阻尼机构;所述第一阻尼机构的阻尼大于所述第二阻尼机构的阻尼,且至少所述车体靠近前侧的一端集成有所述第一阻尼机构。本实用新型的救援车集成有越障轮,以三角形分布的三个越障轮能够实现上台阶和路况不好的地面的平稳行进,减少了救援人员抬起救援车的工作,省时省力,安全性更高。

Description

一种履带式救援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救援装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履带式救援车。
背景技术
在医疗救援、消防救援等领域,随时可能遇到伤者伤势严重、或者患者无法独立行走的情况,而出现这类情况是就需要采用救援车及时运输患者或伤者。现有技术中的救援车一般都会配备多名救援人员/医护人员,将患者放置在救援车上,然后拖动救援车驶向指定地点。
现阶段救援车的种类很少,通常都是下部具有行走轮,驱动其上集成的床体移动,将患者/伤者放置在床体上推送至指定地点;但是,由于援救环境有所差别,个别路况较差或者需要上台阶的地方,现有技术中的救援车没有针对特殊路况的解决方案,一般都需要多名医护人员将救援车抬起,但是这样就很难保持重心和平衡,存在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新颖、能够应对特殊路况、减小颠簸和安全隐患的履带式救援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履带式救援车,包括:
车体;
行走组件,所述行走组件集成于所述车体的下部,且所述行走组件具有越障轮组;
所述车体的前后两端具有推拉组件;
所述车体的上表面为躺卧面,所述车体的躺卧面下方具有减震机构;
所述减震机构分为第一阻尼机构和第二阻尼机构;
所述第一阻尼机构的阻尼大于所述第二阻尼机构的阻尼,且至少所述车体靠近前侧的一端集成有所述第一阻尼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车体包括车板、以及集成于所述车板上方的床板;
所述行走组件安装于所述车板的下部的两端;
所述车板和床板之间通过所述减震机构连接;
所述床板四周预留有空隙;
所述床板上铺设有床垫,所述床垫的四周向下弯曲地形成为嵌入部,所述床垫的嵌入部嵌入所述空隙内。
进一步的,所述行走组件包括与所述车板固连的行走支架,所述行走支架的下部具有主轴,所述越障轮组通过所述主轴与所述行走支架转动连接;
所述越障轮组包括越障轮盘,所述越障轮盘中部形成为第一安装体,所述第一安装体沿其周向向外延伸有三个第二安装体,三个所述第二安装体均布于所述第一安装体的周向;
所述主轴的两端均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体;
所述第二安装体远离所述第一安装体一端具有越障轮轴,所述第二安装体通过所述越障轮轴转动连接有越障轮;
所述越障轮之间传动有履带。
进一步的,所述推拉组件包括形成于所述车板后端的后推杆、以及形成于所述车板前端的前拉杆。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阻尼机构为第一弹簧,所述第二阻尼机构为第二弹簧;
靠近所述前拉杆一侧的所述车板与床板之间安装有所述第一阻尼机构;
靠近所述后推杆一侧的所述车板和床板之间安装有所述第二阻尼机构;
所述第一弹簧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弹簧的直径;
所述车板的中部位置安装有所述第一阻尼机构和/或所述第二阻尼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车板沿其长度方向的两侧具有护栏。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履带式救援车,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救援车集成有越障轮,以三角形分布的三个越障轮能够实现上台阶和路况不好的地面的平稳行进,减少了救援人员抬起救援车的工作,省时省力,安全性更高;
本实用新型的救援车设计了两种阻尼机构,在减震的同时,还考虑到救援时伤者躺卧的方位问题,确保至少上半身的所在位置的减震效果明显优于下半身所在位置,提高了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履带式救援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履带式救援车的越障轮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履带式救援车的减震组件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履带式救援车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3、越障轮组;
101、车板;102、床板;103、床垫;104、后推杆;105、前拉杆;
201、第一阻尼机构;202、第二阻尼机构;
301、行走支架;302、主轴;303、越障轮轴;304、越障轮;305、履带;306、第一安装体;307、第二安装体;
10201、空隙;10301、嵌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参见图1~图4所示;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履带式救援车,包括:
车体;
行走组件,行走组件集成于车体的下部,且行走组件具有越障轮组3;
车体的前后两端具有推拉组件;
车体的上表面为躺卧面,车体的躺卧面下方具有减震机构;
减震机构分为第一阻尼机构201和第二阻尼机构202;
第一阻尼机构201的阻尼大于第二阻尼机构202的阻尼,且至少车体靠近前侧的一端集成有第一阻尼机构201。
具体的,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新型救援车,其主要应用于医疗领域、消防领域、以及其他需要紧急救援的领域;待救援伤者/患者多数都无法自行行走,有的甚至是处于昏迷状态,救援人员达到救援地点需要将患者/伤者抬至救援车上,因此,该救援车的车体主要是患者/伤者躺卧的位置,上述前后设置的推拉组件方便救援人员移动救援车,原则上使用时需要至少三名救援人员,车体前后分别一名救援人员,侧面一名辅助的救援人员,方向的掌控依靠位于车体前侧的救援人员,后侧为主要发力推动救援车的人员。一旦经过路况不好的地段、或者是需要上台阶的位置,利用本实施例的越障轮组3进行越障,尽量减少了救援人员抬起车体的工作,十分便捷,同时,考虑到救援途径产生的振动问题,尽量保持患者减少振动,在车体上集成了减震组件,而且该救援车上躺卧的是患者/伤者,因此需要着重考虑患者上半身、尤其是头部的减震问题,所以本实施例公开的减震机构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减震效果较大、即阻尼较大的第一阻尼机构201,以及减震效果稍差、即阻尼较小的第二阻尼机构202,这样设计后不单单可以节约使用成本,还能够保证患者/伤者上半身少量的振动,降低安全隐患,使得患者/伤者行进时较为平稳。
优选的,本实施例中车体包括车板101、以及集成于车板101上方的床板102;行走组件安装于车板101的下部的两端;车板101和床板102之间通过减震机构连接;床板102四周预留有空隙10201;
床板102上铺设有床垫103,床垫103的四周向下弯曲地形成为嵌入部10301,床垫103的嵌入部10301嵌入空隙内。
本实施例主要介绍了车体的结构,上文介绍了车体是患者/伤者主要躺卧的位置,因此,在车板101上通过减震机构集成了床板102,并且在设计时需要保证床板102的周向尺寸相比车板101小一圈,随后又设计了与车板101和床板102适配的床垫103,床垫103的大致结构与现有技术中的床垫类似,唯一区别在于床垫103的四周向下延伸地形成为嵌入部10301,该嵌入部10301能够直接插接于床板102四周的空隙10201内,以此形成较为紧密的连接关系,让整个床垫103都嵌入其中,还能对车体整体的结构稳定性起到一定作用。而床垫103和减震机构又属于双重减震效果,提高了舒适性。
优选的,本实施例中行走组件包括与车板101固连的行走支架301,行走支架301的下部具有主轴302,越障轮组3通过主轴302与行走支架301转动连接;
越障轮组3包括越障轮盘,越障轮盘中部形成为第一安装体306,第一安装体306沿其周向向外延伸有三个第二安装体307,三个第二安装体307均布于第一安装体306的周向;
主轴302的两端均转动连接于第一安装体306;第二安装体307远离第一安装体306一端具有越障轮轴303,第二安装体307通过越障轮轴303转动连接有越障轮304;越障轮304之间传动有履带305。
越障轮305结构多种多样,本实施例采用的越障轮组3通过越障轮盘作为基础,其上向四周延伸的第二安装体307为越障轮304的安装部件,在平坦路面行进时,利用与地面接触的任意两个越障轮304实现行走,一旦遇到障碍物,位于前侧的越障轮会停止前进而驱动越障轮盘绕主轴旋转,并让位于上方的越障轮304翻转下降,该原位于上方的越障轮304就会旋转至前侧,在这个翻转的过程实现障碍物的翻越,因此称之为越障轮304。本申请对于第一安装体306和第二安装体307的结构和尺寸没有特殊要求,只需要保证越障轮304在安装后能够实现旋转和自转即可,同时三个越障轮304外周面安装有履带305,履带305能够辅助行走并在越障时实现一边越障一边行进。
优选的,为了方便救援者分别在车体的前侧和后侧推送救援车,需要考虑救援者手持的方便,因此,本实施例中推拉组件包括形成于车板101后端的后推杆104、以及形成于车板101前端的前拉杆105。设计后推杆104和前拉杆105时,在两者上端都分别朝向对应的方向90°弯曲地形成手持部(如图示),救援人员直接手持该手持部即可轻易拉动或推动车体。
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第一阻尼机构201为第一弹簧,第二阻尼机构202为第二弹簧;
靠近前拉杆105一侧的车板101与床板102之间安装有第一阻尼机构201;
靠近后推杆104一侧的车板101和床板102之间安装有第二阻尼机构202;
第一弹簧的直径大于第二弹簧的直径;
车板101的中部位置安装有第一阻尼机构201和/或第二阻尼机构202。
床垫103本身具有一定的弹性,在颠簸时能够对患者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而弹簧是常用的阻尼件,利用粗细不等的弹簧焊接或者其他联系方式地固定在床板102和车板101之间,一旦床板102向下压就会产生回弹力,以此形成阻尼效果,减小振动。
而本实施例在设计阻尼机构时,考虑了两个方便,一是对患者躺卧时上半身尽量阻尼大一些(但是也不能过大,阻尼过大会使得两者连接变位刚性连接,也就没有起到减震的效果),而患者躺卧时下半身颠簸情况没有太大的要求。另一方面就是成本问题,如果都使用阻尼效果较好的阻尼机构,会增大装置成本,而患者下半身又没有太大的要求,因此没有必要也同样使用阻尼效果较好的阻尼件。
为了进一步提高安全性,本实施例中车板101沿其长度方向的两侧具有护栏(未示出)。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履带式救援车,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救援车集成有越障轮304,以三角形分布的三个越障轮304能够实现上台阶和路况不好的地面的平稳行进,减少了救援人员抬起救援车的工作,省时省力,安全性更高;
本实用新型的救援车设计了两种阻尼机构,在减震的同时,还考虑到救援时伤者躺卧的方位问题,确保至少上半身的所在位置的减震效果明显优于下半身所在位置,提高了使用效果。
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Claims (6)

1.一种履带式救援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体;
行走组件,所述行走组件集成于所述车体的下部,且所述行走组件具有越障轮组(3);
所述车体的前后两端具有推拉组件;
所述车体的上表面为躺卧面,所述车体的躺卧面下方具有减震机构;
所述减震机构分为第一阻尼机构(201)和第二阻尼机构(202);
所述第一阻尼机构(201)的阻尼大于所述第二阻尼机构(202)的阻尼,且至少所述车体靠近前侧的一端集成有所述第一阻尼机构(20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履带式救援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包括车板(101)、以及集成于所述车板(101)上方的床板(102);
所述行走组件安装于所述车板(101)的下部的两端;
所述车板(101)和床板(102)之间通过所述减震机构连接;
所述床板(102)四周预留有空隙(10201);
所述床板(102)上铺设有床垫(103),所述床垫(103)的四周向下弯曲地形成为嵌入部(10301),所述床垫(103)的嵌入部(10301)嵌入所述空隙(10201)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履带式救援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组件包括与所述车板(101)固连的行走支架(301),所述行走支架(301)的下部具有主轴(302),所述越障轮组(3)通过所述主轴(302)与所述行走支架(301)转动连接;
所述越障轮组(3)包括越障轮盘,所述越障轮盘中部形成为第一安装体(306),所述第一安装体(306)沿其周向向外延伸有三个第二安装体(307),三个所述第二安装体(307)均布于所述第一安装体(306)的周向;
所述主轴(302)的两端均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体(306);
所述第二安装体(307)远离所述第一安装体(306)一端具有越障轮轴(303),所述第二安装体(307)通过所述越障轮轴(303)转动连接有越障轮(304);
所述越障轮(304)之间传动有履带(305)。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履带式救援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拉组件包括形成于所述车板(101)后端的后推杆(104)、以及形成于所述车板(101)前端的前拉杆(10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履带式救援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尼机构(201)为第一弹簧,所述第二阻尼机构(202)为第二弹簧;
靠近所述前拉杆(105)一侧的所述车板(101)与床板(102)之间安装有所述第一阻尼机构(201);
靠近所述后推杆(104)一侧的所述车板(101)和床板(102)之间安装有所述第二阻尼机构(202);
所述第一弹簧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弹簧的直径;
所述车板(101)的中部位置安装有所述第一阻尼机构(201)和/或所述第二阻尼机构(202)。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履带式救援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板(101)沿其长度方向的两侧具有护栏。
CN201921713925.5U 2019-10-12 2019-10-12 一种履带式救援车 Active CN2109626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13925.5U CN210962697U (zh) 2019-10-12 2019-10-12 一种履带式救援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13925.5U CN210962697U (zh) 2019-10-12 2019-10-12 一种履带式救援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962697U true CN210962697U (zh) 2020-07-10

Family

ID=714457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713925.5U Active CN210962697U (zh) 2019-10-12 2019-10-12 一种履带式救援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96269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393032B2 (ja) 車両脱線時の転倒防止装置
US20060037789A1 (en) Stair-climbing apparatus
CN110228513B (zh) 一种轮椅起落架后万向轮联动起落机构
CN102028590B (zh) 一种爬楼路行两用的电动轮椅
CN210962697U (zh) 一种履带式救援车
CN206049695U (zh) 一种低地板转向架及100%低地板有轨电车
CN108186217B (zh) 自驾上下楼轮椅
CN207790702U (zh) 工程车辆轨道行走装置
CN110979363B (zh) 空铁列车用电池拖车
CN210542121U (zh) 一种新型心内科急救转运椅
CN110053639A (zh) 工程车辆轨道行走装置
CN201328953Y (zh) 担架承载装置
CN218058350U (zh) 一种举升装置
CN106926910A (zh) 一种三角履带助推装置
CN211568134U (zh) 履带式爬坡装置及康复车
CN212737661U (zh) 一种移动机器人底盘悬挂结构
CN204919323U (zh) 一种通用桥下检查车行走装置
CN2402521Y (zh) 客车底架
CN207987634U (zh) 一种悬挂式列车
KR102553292B1 (ko) 전차선로 보수용 절연 사다리차
CN211547114U (zh) 一种用于轮胎式铺轨设备的通行装置
EP1078622A3 (en) Undercarriage for a vehicle, and wheelchair provided with such undercarriage
CN217320181U (zh) 一种清障车侧板升降调节装置
CN213283845U (zh) 一种具备减震功能的病人转运担架车
CN216184731U (zh) 一种车箱底板可滑动的应急救险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