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943358U - 穿梭车 - Google Patents

穿梭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943358U
CN210943358U CN201921639073.XU CN201921639073U CN210943358U CN 210943358 U CN210943358 U CN 210943358U CN 201921639073 U CN201921639073 U CN 201921639073U CN 210943358 U CN210943358 U CN 2109433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unting
shuttle
plates
clamping plates
vehicle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63907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庆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Topsta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Topsta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Topsta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Topsta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639073.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9433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9433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9433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arehouses Or Storage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穿梭车,该穿梭车包括车体;两夹板,两所述夹板可移动地设于所述车体,并分别位于所述车体的相对的两侧;以及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设于所述车体,并与两所述夹板连接,所述驱动组件驱动两所述夹板移动而相互靠近或远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驱动组件驱动两夹板相互靠近而夹持位于车体上货物,从而避免货物在穿梭车的移动过程中发生掉落,提高了穿梭车的实用性。

Description

穿梭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穿梭车。
背景技术
作为现代化立体仓库中搬运的重要工具,穿梭车在自动化物流管理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且,随着仓库等地对穿梭车使用的越来越频繁,穿梭车对安全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现有的穿梭车在移动过程中,货物容易发生掉落,导致降低了穿梭车的实用性。
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穿梭车,旨在避免货物在穿梭车的移动过程中发生掉落,提高穿梭车的实用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穿梭车包括:
车体;
两夹板,两所述夹板可移动地设于所述车体,并分别位于所述车体的相对的两侧;以及
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设于所述车体,并与两所述夹板连接,所述驱动组件驱动两所述夹板移动而相互靠近或远离。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两所述夹板设于所述车体的表面,所述驱动件设于所述车体背离两所述夹板的表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件和双向丝杆,所述驱动件设于所述车体,所述双向丝杆连接于所述驱动件,两所述夹板分别连接于所述双向丝杆的两螺母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穿梭车还包括导柱和两导套;
所述导柱设于所述车体背离两所述夹板的表面,并沿两所述夹板的移动方向延伸设置;
两所述导套滑动设于所述导柱,并分别与两所述夹板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穿梭车还包括两安装板,两所述安装板连接于所述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驱动两所述安装板移动而相互靠近或远离,每一所述安装板设有一安装槽,一所述夹板可拆卸地嵌设于一所述安装槽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每一所述安装板还设有第一安装孔,每一所述夹板设有第二安装孔,每一所述夹板上的所述第二安装孔和与该所述夹板对应的所述安装板上的所述第一安装孔相对设置,所述穿梭车还包括锁紧件,所述锁紧件穿过一所述第二安装孔,并插入与该所述第二安装孔对应的所述第一安装孔内,使一所述夹板连接于一所述安装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孔壁设有安装螺纹,所述锁紧件的外侧设有连接螺纹,所述连接螺纹与所述安装螺纹相配合,使所述锁紧件连接于所述安装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每一所述夹板的外侧设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抵接于所述安装板的表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穿梭车还包括缓冲垫,所述缓冲垫设于所述夹板的内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缓冲垫面向所述车体中心的表面设有若干防滑凸条。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将货物置于车体表面时,启动驱动组件,驱动组件驱使两夹板相互靠近,使两夹板抵接并夹持于货物的两侧,从而完成了对不同大小规格的货物的限位固定。如此,避免了货物在穿梭车的移动过程发生掉落,从而提高了穿梭车的实用性。并且,通过一驱动组件驱动两夹板移动,如此降低了驱动组件的使用数量,从而简化了了穿梭车的结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穿梭机一实施例的一视角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穿梭机的另一视角示意图;
图3为1中穿梭机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车体 410 导柱
110 行走轮 420 导套
200 夹板 500 安装板
210 第二安装孔 510 安装槽
220 加强筋 520 第一安装孔
300 驱动组件 600 锁紧件
310 驱动件 700 缓冲垫
320 双向丝杆 710 防滑凸条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穿梭车。
请结合参考图1和图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穿梭车包括车体100、两夹板200以及驱动组件300;两夹板200可移动地设于车体100,并分别位于车体100的相对的两侧;驱动组件300设于车体100,并与两夹板200连接,驱动组件300驱动两夹板200移动而相互靠近或远离。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车体100主要用于支撑和承载货物、两夹板200以及驱动组件300等。其投影为方形结构,而厚度可以根据其需要的强度来定,能够保证稳定承载货物即可,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定。在车体100背离夹板200的表面设有行走轮110,车体100通过行走轮110于固定导轨上移动,从而实现了将货物输送至固定地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将货物置于车体100表面时,启动驱动组件300,驱动组件300驱使两夹板200相互靠近,使两夹板200抵接并夹持于货物的两侧,从而完成了对不同大小规格的货物的限位固定。如此,避免了货物在穿梭车的移动过程发生掉落,从而提高了穿梭车的实用性。并且,通过一驱动组件300驱动两夹板200移动,如此降低了驱动组件300的使用数量,从而简化了了穿梭车的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两夹板200设于车体100的表面,驱动件310设于车体100背离两夹板200的表面。
可以理解,驱动组件300和夹板200于车体100的上、下表面设置避免了驱动组件300对货物的放置造成影响,保证了货物具有较大的安置空间。同时,也使得驱动组件300和夹板200于车体100上的安装的较为紧凑,从而减少了占用空间。
请参考图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驱动组件300包括驱动件310和双向丝杆320,驱动件310设于车体100,双向丝杆320连接于驱动件310,两夹板200分别连接于双向丝杆320的两螺母座。
具体地,由于双向丝杆320在两螺母座的位置的两螺纹旋向相反,从而使得驱动件310驱动双向丝杆320转动时,两螺母座相互靠近或者相互远离。进而通过两螺母座分别带动两夹板200相互靠近或者相互远离,以实现对货物的夹持或者松开。可以理解,丝杆传动具有精度高、工作平稳、可自锁以及寿命长的优点,如此保证了两夹板200移动的精度,避免对货物夹持紧或过松,保证了对货物的夹持效果;并且无需单独设置锁紧组件即可实现两夹板200的限位固定,从而简化了穿梭车的结构,降低了生产制造成本。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驱动组件300也可以是包括双向气缸,两夹板200分别连接于该双向气缸的两移动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穿梭车还包括导柱410和两导套420;导柱410设于车体100背离两夹板200的表面,并沿两夹板200的移动方向延伸设置;两导套420滑动设于导柱410,并分别与两夹板200连接。
可以理解,导柱410和导套420的配合对两夹板200的移动具有限位作用,使得两夹板200只能沿着导柱410的延伸方向移动,从而进一步地提高两夹板200移动的稳定性,以提高两夹板200对货物的夹持固定效果。进一步地,为了降低导套420和导柱410之间的摩擦,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导套420在与导柱410相抵接的表面设有滚珠。如此,将导套420和导柱410的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从而降低了两者的摩擦力,减少导套420的磨损,以提高导套420的使用年限。
请结合参考图1和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穿梭车还包括两安装板500,两安装板500连接于驱动组件300,驱动组件300驱动两安装板500移动而相互靠近或远离,每一安装板500设有一安装槽510,一夹板200可拆卸地嵌设于一安装槽510内。
可以理解,通过安装板500使得两夹板200可拆卸地连接,从而使得两夹板200在出现损坏而需要维修时,可以将两夹板200拆卸下来进行维修或者更换,降低维修或者更换成本。同时,也使得在运送具有不同高度的货物时,可以在安装板500上安装与其高度相适配的夹板200,从而使得穿梭车对不同高度类型货物均能够稳定运送,提高穿梭车使用的通用性。而安装槽510的设置,增大了夹板200和安装板500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了夹板200安装的稳定性,以提高其对货物的夹持作用。同时,安装槽510的设置也对夹板200的安装具有对位作用,从而保证了夹板200能够准确的安装于预设安装位,避免其在安装的过程中发生偏移。其中,每一安装板500均连接于丝杆上的螺母座和导柱410上的一导套420。
请参考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每一安装板500还设有第一安装孔520,每一夹板200设有第二安装孔210,每一夹板200上的第二安装孔210和与该夹板200对应的安装板500上的第一安装孔520相对设置,穿梭车还包括锁紧件600,锁紧件600穿过一第二安装孔210,并插入与该第二安装孔210对应的第一安装孔520内,使一夹板200连接于一安装板500。
可以理解,第一安装孔520和第二安装孔210的设置给予了锁紧件600安装空间,使其安装的更为紧凑,从而减少了空间的占用;同时也避免了锁紧件600大部分裸露在外而容易受到损坏,从而延长了锁紧件600的使用年限。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第一安装孔520的孔壁设有安装螺纹,锁紧件600的外侧设有连接螺纹,连接螺纹与安装螺纹相配合,使锁紧件600连接于安装板500。
可以理解,螺纹连接简单可靠,即保证了几者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又简化了几者之间的安装过程,使得夹板200安装稳定又便于拆装。当然,本申请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锁紧件600和安装板500也可以是可拆卸地卡接固定。具体而言,第一安装孔520的孔壁设有卡块或者卡槽的其中之一,锁紧件600设有卡块或者卡槽的其中之另一,锁紧件600插入第一安装孔520内时,卡块卡入卡槽内,使锁紧件600固定于安装板50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每一夹板200的外侧设有加强筋220,加强筋220抵接于安装板500的表面。
可以理解,加强筋220抵接于安装板500的表面而对夹板200具有支撑作用,从而提高了夹板200的机械强度,可以避免货物在运输的过程中发生晃动对两侧的夹板200施加作用力造成夹板200如意发生损坏,以延长夹板200的使用年限。
请参考图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穿梭车还包括缓冲垫700,缓冲垫700设于夹板200的内侧。
可以理解,缓冲垫700的设置对置于车体100的货物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可以避免两夹板200对货物的表面造成损坏,保证货物质量。同时,缓冲垫700对两夹板200之间的距离具有微调作用,从而使得两夹板200能够更好的贴合于置于车体100的货物,提高货物在运输过程中的稳定性。其中,缓冲垫700可以为硅胶垫或者橡胶垫。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缓冲垫700面向车体100的中心的表面设有若干防滑凸条710。
可以理解,防滑凸条710的设置增大了货物与夹板200之间的摩擦力,使其对货物固定限位的更为稳定,如此进一步地提高了穿梭车在工作过程中的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穿梭车还包括刻度尺,刻度尺设于车体100的侧壁,并沿夹板200的移动方向延伸设置。
可以理解,刻度尺的设置使得工人可以根据货物的尺寸规格更加直观的控制两夹板200的移动距离,以使两夹板200的之间的距离与货物相适配,从而简化工人对两夹板200之间的距离的调试过程,提高货物的上/卸料效率。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穿梭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体;
两夹板,两所述夹板可移动地设于所述车体,并分别位于所述车体的相对的两侧;以及
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设于所述车体,并与两所述夹板连接,所述驱动组件驱动两所述夹板移动而相互靠近或远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梭车,其特征在于,两所述夹板设于所述车体的表面,所述驱动组件设于所述车体背离两所述夹板的表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穿梭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件和双向丝杆,所述驱动件设于所述车体,所述双向丝杆连接于所述驱动件,两所述夹板分别连接于所述双向丝杆的两螺母座。
4.如权利要求3项所述的穿梭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穿梭车还包括导柱和两导套;
所述导柱设于所述车体背离两所述夹板的表面,并沿两所述夹板的移动方向延伸设置;
两所述导套滑动设于所述导柱,并分别与两所述夹板连接。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穿梭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穿梭车还包括两安装板,两所述安装板连接于所述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驱动两所述安装板移动而相互靠近或远离,每一所述安装板设有一安装槽,一所述夹板可拆卸地嵌设于一所述安装槽内。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穿梭车,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安装板还设有第一安装孔,每一所述夹板设有第二安装孔,每一所述夹板上的所述第二安装孔和与该所述夹板对应的所述安装板上的所述第一安装孔相对设置,所述穿梭车还包括锁紧件,所述锁紧件穿过一所述第二安装孔,并插入与该所述第二安装孔对应的所述第一安装孔内,使一所述夹板连接于一所述安装板。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穿梭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孔壁设有安装螺纹,所述锁紧件的外侧设有连接螺纹,所述连接螺纹与所述安装螺纹相配合,使所述锁紧件连接于所述安装板。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穿梭车,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夹板的外侧设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抵接于所述安装板的表面。
9.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项所述的穿梭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穿梭车还包括缓冲垫,所述缓冲垫设于所述夹板的内侧。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穿梭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垫面向所述车体中心的表面设有若干防滑凸条。
CN201921639073.XU 2019-09-27 2019-09-27 穿梭车 Active CN2109433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39073.XU CN210943358U (zh) 2019-09-27 2019-09-27 穿梭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39073.XU CN210943358U (zh) 2019-09-27 2019-09-27 穿梭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943358U true CN210943358U (zh) 2020-07-07

Family

ID=713904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639073.XU Active CN210943358U (zh) 2019-09-27 2019-09-27 穿梭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94335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76573A (zh) * 2020-07-15 2020-10-16 界首市鑫华装璜彩印有限公司 一种纸箱智能运输机器人及其运输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76573A (zh) * 2020-07-15 2020-10-16 界首市鑫华装璜彩印有限公司 一种纸箱智能运输机器人及其运输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801354B2 (en) Wearpad arrangement
CN103244588B (zh) 铁路货车转向架及其轴箱橡胶弹簧
EP3663148B1 (en) Connection structure and system of integrated brake device for rail vehicle
CN210943358U (zh) 穿梭车
CN211107141U (zh) 一种agv智能小车
CN212290087U (zh) 一种agv料车固定机构
CN112193078B (zh) 一种磁悬浮车辆及其悬浮架和驻车滑橇装置
CN213701460U (zh) 一种汽车后地板横梁成形模具
CN217623602U (zh) 一种适配agv底座的料架车
CN211466311U (zh) 车钩安装工装
CN210588955U (zh) 制动夹钳支撑装置
CN218665212U (zh) 一种抬升机构和货物抬升装置
CN212865453U (zh) 一种仓储用铝合金地轨
CN219529589U (zh) 一种具有位置监测的导轨装置
CN216271553U (zh) 电脑横机设备运输流水线装置
CN104228547A (zh) 一种高平稳性的全电动搬运车
CN220316169U (zh) 一种amr承载物固定装置
CN217534305U (zh) 母台车
CN212423248U (zh) 一种碟形弹簧生产用运载装置
CN220315998U (zh) 车架存放装置和车辆存放教具
CN220500572U (zh) 一种新型平板车
US20080307996A1 (en) Rail Means
CN219009851U (zh) 窄巷道货架用导轨结构
CN112009519B (zh) 悬浮架拆装设备
CN217323077U (zh) 一种轨道安装辅助装置以及起重机主梁导轨调节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