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936876U - 一种校直机牵引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校直机牵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936876U
CN210936876U CN201921535652.XU CN201921535652U CN210936876U CN 210936876 U CN210936876 U CN 210936876U CN 201921535652 U CN201921535652 U CN 201921535652U CN 210936876 U CN210936876 U CN 2109368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ng wheel
plate
speed reducer
descending
rot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535652.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兴力
于治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Railway Beisai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Celrit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Celrit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Celrit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535652.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9368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9368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9368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ire Process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校直机牵引装置,包括设置于机壳内的第一转轮和第二转轮,第一转轮键连接在第一转轴上,第一转轴键连接在第一减速器的输出轴上,第一减速器的输入轴键连接在第一电机的转轴上,第一减速器固定设置在机壳上,第一转轮周向上的中间开设有第一凹槽,第二转轮设置在第一转轮的下方,第二转轮和第一转轮将电缆芯夹住,第二转轮和第一转轮转向相反,第二转轮键连接在第二转轴上,第二转轴键连接在第二减速器的输出轴上,第二减速器的输入轴键连接在第二电机的转轴上,第二减速器固定设置在机壳上,第二转轮周向上的中间开设有第二凹槽,第二转轮和第一转轮共同带动电缆芯前进,该牵引装置降低了拉动电缆芯的拉线装置的转矩。

Description

一种校直机牵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线校直设备,特别涉及一种校直机牵引装置。
背景技术
校直机是针对轴杆类产品在热处理后发生弯曲变形设计的,其能将变形后的轴杆进行校直,从而叫做校直机。
目前,对于较粗的电缆在进行制作时,多数的电缆芯均需要进行校直工作,而在较粗的电缆芯中,又主要使用铜制的电缆芯,由于铜制的电缆芯相较于铝制的电缆芯,其刚性更强,密度也更大,所以铜制电缆芯在进行校直工作中时,拉线装置需要提供一个很大的转矩才能拉动铜制电缆芯向前移动,而且铜制电缆芯还要经过校直区域,所以如果只是使用拉线装置拉动铜制电缆芯,会使得铜制电缆芯不易被拉动,拉动电缆芯的拉线装置很容易发生打滑的现象,故现设计一种拉动铜制电缆芯的校直机的牵引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校直机牵引装置,其降低了电缆芯校直后的拉线装置的转矩,从而使得拉线装置更容易拉动校直后的电缆芯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校直机牵引装置,包括设置于机壳内部的第一转轮和第二转轮,所述机壳的前端设置有开门,开门下端和机壳转动连接,所述开门的上端卡扣固定在机壳的上端;所述第一转轮键连接在第一转轴上,第一转轴键连接在第一减速器的输出轴上,所述第一减速器的输入轴键连接在第一电机的转轴上,第一减速器固定设置在机壳上,所述第一转轮周向上的中间开设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沿第一转轮开设有一圈;所述第二转轮设置在第一转轮的下方,第二转轮和第一转轮将电缆芯夹住,第二转轮和第一转轮转向相反,第二转轮键连接在第二转轴上,所述第二转轴键连接在第二减速器的输出轴上,第二减速器的输入轴键连接在第二电机的转轴上,所述第二减速器固定设置在机壳上,所述第二转轮周向上的中间开设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沿第二转轮开设有一圈,所述第二转轮和第一转轮共同带动电缆芯前进。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转轮和第二转轮将电缆芯夹紧在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内,通过第一转轮和第二转轮转动方向相反带动电缆芯向前移动,通过在电缆芯校直前使用牵引装置拉动电缆芯,从而使得电缆芯校直后拉动电缆芯的拉线装置所承受的转矩减小,进而拉线装置能够更容易的拉动电缆芯。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凹槽内沿第二转轮的轴向上均匀开设有多个第三凹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三凹槽的开设使得电缆芯和第二转轮之间由单一的线接触改变成最多两条线接触,从而第二转轮进行转动时更容易带动电缆芯向前移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机壳内设置有丝杠,所述机壳内的上下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丝杠和固定块转动连接,所述丝杠上设置有两个旋向相反的螺纹,丝杠的上半部和下半部分别螺纹连接有上升块和下降块,所述上升块和第一转轴固定连接,所述下降块和第二转轴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第一转轮和第二转轮可进行上下移动,从而能够改变牵引装置所牵引的电缆线的粗细,增加了牵引装置的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升块上沿第一转轴轴向的两端卡接有第一上升板和第二上升板,第一上升板靠近第一转轮,两个所述上升板之间设置有用于旋拧螺栓杆的第一定位杆,所述第一定位杆固定第二上升板上,所述螺栓杆将第一上升板固定在第一定位杆上,所述第一转轮后端的机壳上开设有第一开孔,第一减速器的外壳经过第一开孔通过螺栓固定在第二上升板上,所述第一转轴与第一上升板、第二上升板均转动连接;所述下降块上平行卡接有第一下降板和第二下降板,所述第一下降板和第一上升板平行设置,所述第一下降板靠近第二转轮设置,两个所述下降板之间设置有用于旋拧螺栓杆的第二定位杆,所述第二定位杆固定在第二下降板上,所述螺栓将第一下降板固定在第二定位杆上,所述第二转轮后端的机壳上开设有第二开孔,第二减速器的外壳经过第二开孔通过螺栓固定在第二下降板上,所述第二转轴与第一下降板、第二下降板之间均转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第一上升板、第二上升板和上升块之间可拆卸连接,第一下降板、第二下降板和下降块之间可拆卸连接,从而便于工作人员对配件进行维修和更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升块沿第一转轴的轴线方向的两端固定有第一卡块,所述第一上升板和第二上升板上开设有与第一卡块相对应的第一卡槽;所述下降块沿第二转轴的轴线方向的两端固定有第二卡块,所述第一下降板和第二下降板上开设有与第二卡块相对应的第二卡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上升板和第二上升板通过使用第一卡块进行卡接,第一下降板和第二下降板通过使用第二卡块进行卡接,使得既能实现卡接的作用,又便于工作人员进行拆卸,降低了工作人员维修和更换配件时的劳动强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电缆芯进入机壳的部分上固定设置有调整管,电缆芯穿过调整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电缆芯进入到机壳前设置调整管,降低了电缆芯在机壳上的磨损,从而减少了电缆芯的损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丝杠远离调整管的一侧设置有调整块,调整块固定在机壳上,所述调整块上开设有调整孔,电缆芯穿过调整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电缆芯能够更准确的进入到接下来的校直工作中,避免了电缆芯在进行校直工作前卡住的现象,间接的提高了电缆芯的校直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整块上螺纹连接有螺栓杆,所述螺栓杆穿过调整块将电缆芯抵紧在调整孔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调整孔的大小是一定的,在校直不同粗细的电缆芯时,通过使用螺栓杆将电缆芯抵紧在调整孔内,从而电缆芯在调整孔不易跳动,从而更便于接下来的校直工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该牵引装置极大的降低了电缆芯校直后拉线装置所承受的转矩,从而拉线装置能更加容易的拉动校直后的电缆芯。
2、该牵引装置结构紧凑,零件使用单一,很方便工作人员便于维修和更换配件,降低了工作人员维修时的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牵引装置后部轴测图;
图3是牵引装置内部局部示意图;
图4是两个转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壳;11、上板;12、下板;13、侧板;14、后板;141、第一开口;142、第二开孔;15、支撑台;16、卡扣;2、开门;21、散热孔;31、第一转轮;311、第一凹槽;32、第二转轮;321、第二凹槽;322、第三凹槽;33、第一转轴;34、第一减速器;35、第一电机;36、第二转轴;37、第二减速器;38、第二电机;4、螺栓杆;51、丝杠;52、固定块;53、转动把手;54、上升块;55、下降块;56、第一卡块;57、第一上升板;58、第二上升板;59、第一卡槽;60、第一定位杆;61、第二卡块;62、第一下降板;63、第二下降板;64、第二卡槽;65、第二定位杆;71、调整管;72、调整块;721、调整孔;8、电缆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校直机牵引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机壳1和设置在机壳1上的开门2,机壳1由上板11、下板12、侧板13和后板14组成,上板11和下板12之间平行设置,侧板13、上板11和后板14之间两两垂直,后板14与上板11、下板12、侧板13均焊接在一起,从而使机壳1呈矩形壳体状。下板12的下端固定设置有长方体形的支撑台15,支撑台15的宽度小于下板12的宽度。开门2铰接在下板12上远离后板14的一端,开门2和上板11之间设置有卡扣16,开门2的上端可使用卡扣16固定在上板11上。开门2上设置有散热孔21。
参照图1和图4,机壳1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转轮31和第二转轮32,第一转轮31和第二转轮32的转动方向相反,第一转轮31和第二转轮32均呈圆柱形状,第二转轮32设置在第一转轮31的正下方,第二转轮32和第一转轮31同等大小。第一转轮31的周向上开设有第一凹槽311,第一凹槽311在第一转轮31的圆周面上开设有一圈,第一凹槽311开设在第一转轮31轴向上的中间位置。第二转轮32的周向上开设有第二凹槽321,第二凹槽321同第一凹槽311一样,第二凹槽321沿第二转轮32的圆周面上开设有一圈,第二凹槽321开设在第二转轮32轴向上的中间位置。第二转轮32上的第二凹槽321内沿第二转轴36的轴向方向均匀开设有多个第三凹槽322,第三凹槽322为弧形槽,第三凹槽322的开设使得电缆芯8和第二转轮32之间由单一的线接触改变成最多两条线接触,从而第二转轮32进行转动时更容易带动电缆芯8向前移动。
参照图2和图3,第一转轮31花键连接在第一转轴33上,并且第一转轮31使用螺栓杆4固定在第一转轴33上,螺栓杆4使用的为内六角螺栓,第一转轮31和第一转轴33同轴,第一转轴33设置在第一转轮31靠近后板14的一侧。后板14上开设有圆形的第一开孔141,第一转轴33键连接在第一减速器34的输出轴上,第一减速器34的输入轴键连接在第一电机35的转轴上,第一减速器34和第一电机35设置在后板14远离开门2的一侧。第二转轮32花键连接在第二转轴36上,而且第二转轮32同样使用螺栓杆4固定在第二转轴36上,第二转轮32和第二转轴36同样同轴设置,第二转轴36设置在第一转轮31靠近后板14的一侧。后板14上开设有第二开孔142,第二开孔142和第一开孔141同等大小,第二开孔142设置在 第一开孔141的正下方,第二转轴36键连接在第二减速器37的输出轴上,第二减速器37的输入轴键连接在第二电机38的转轴上,第二减速器37和第二电机38设置在后板14远离开门2的一侧。
参照图2和图3,机壳1的内部设置有丝杠51,丝杠51在机壳1内上下设置,上板11的下端和下板12的上端上固定连接有固定块52,丝杠51和两个固定块52之间均转动连接。丝杠51上开设有两个旋向相反的螺纹,两个螺纹以螺纹杆的中间为界限,丝杠51的上端伸出上板11且固定连接有转动把手53。丝杠51的上半部和下半部分别螺纹连接有上升块54和下降块55。上升块54上沿第一转轴33轴向方向的两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卡块56,两个卡块上分别卡接有第一上升板57和第二上升板58,第一上升板57靠近第一转轮31设置,第二上升板58抵接在后板14上,第一上升板57和第二上升板58平行设置,第一上升板57和第二上升板58上均开设有和第一卡块56相卡接的第一卡槽59。第二上升板58靠近开门2一侧端面上的四个角端焊接有第一定位杆60,第一定位杆60用于旋拧螺栓杆4,第一上升板57使用螺栓杆4固定在第一定位杆60上。第一转轴33穿过第一上升板57和第二上升板58且与第一上升板57和第二上升板58之间均转动连接,第一减速器34的外壳通过第一开孔141并使用螺栓固定在第二上升板58上,第一减速器34的外壳能在第一开孔141内上下移动。下降块55上沿第二转轴36轴向方向上的两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卡块61,两个卡块上分别卡接有第一下降板62和第二下降板63,第一下降板62靠近第二转轮32设置,第二下降板63抵接在后板14上,第一下降板62和第二下降板63之间平行设置,第一下降板62和第二下降板63上均开设有和第二卡块61相卡接的第二卡槽64。第二下降板63靠近开门2一侧的端面上的四个角端焊接有第二定位杆65,第二定位杆65同样用于旋拧螺栓杆4,第一下降板62使用螺栓杆4固定在第二定位板上。第二转轴36穿过第一下降板62和第二下降板63且与第一下降安和第二下降板63之间均转动连接,第二减速器37的外壳使用螺栓固定在第二下降板63上,第二减速器37的外壳能在第二开孔142内进行上下移动。
参照图3,侧板13上设置调整管71,调整管71为电缆线的进入端,丝杠51远离侧板13的一侧设置有调整块72,调整块72固定在后板14上,调整块72上开设有用于电缆芯8穿过的调整孔721。调整块72上远离后板14的端面上螺纹连接有螺栓杆4,螺栓杆4穿透调整块72能将电缆芯8抵紧在调整孔721内。
本牵引装置的工作过程是:电缆芯8先穿过调整管71,再穿过第一转轮31上的第一凹槽311和第二转轮32上的第二凹槽321,然后穿入到调整孔721内,旋拧旋转把手使第一转轮31和第二转轮32将电缆芯8夹紧,启动第一电机35和第二电机38使第一转轮31和第二转轮32转动方向相反,第一转轮31和第二转轮32所提供的共同的摩擦力带动电缆芯8向前移动。
本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8)

1.一种校直机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机壳(1)内部的第一转轮(31)和第二转轮(32),所述机壳(1)的前端设置有开门(2),开门(2)下端和机壳(1)转动连接,所述开门(2)的上端卡扣(16)固定在机壳(1)的上端;
所述第一转轮(31)键连接在第一转轴(33)上,第一转轴(33)键连接在第一减速器(34)的输出轴上,所述第一减速器(34)的输入轴键连接在第一电机(35)的转轴上,第一减速器(34)固定设置在机壳(1)上,所述第一转轮(31)周向上的中间开设有第一凹槽(311),第一凹槽(311)沿第一转轮(31)开设有一圈;
所述第二转轮(32)设置在第一转轮(31)的下方,第二转轮(32)和第一转轮(31)将电缆芯(8)夹住,第二转轮(32)和第一转轮(31)转向相反,第二转轮(32)键连接在第二转轴(36)上,所述第二转轴(36)键连接在第二减速器(37)的输出轴上,第二减速器(37)的输入轴键连接在第二电机(38)的转轴上,所述第二减速器(37)固定设置在机壳(1)上,所述第二转轮(32)周向上的中间开设有第二凹槽(321),第二凹槽(321)沿第二转轮(32)开设有一圈,所述第二转轮(32)和第一转轮(31)共同带动电缆芯(8)前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校直机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槽(321)内沿第二转轮(32)的轴向上均匀开设有多个第三凹槽(32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校直机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1)内设置有丝杠(51),所述机壳(1)内的上下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52),丝杠(51)和固定块(52)转动连接,所述丝杠(51)上设置有两个旋向相反的螺纹,丝杠(51)的上半部和下半部分别螺纹连接有上升块(54)和下降块(55),所述上升块(54)和第一转轴(33)固定连接,所述下降块(55)和第二转轴(36)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校直机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升块(54)上沿第一转轴(33)轴向的两端卡接有第一上升板(57)和第二上升板(58),第一上升板(57)靠近第一转轮(31),两个所述上升板(57,58)之间设置有用于旋拧螺栓杆(4)的第一定位杆(60),所述第一定位杆(60)固定第二上升板(58)上,所述螺栓杆(4)将第一上升板(57)固定在第一定位杆(60)上,所述第一转轮(31)后端的机壳(1)上开设有第一开孔(141),第一减速器(34)的外壳经过第一开孔(141)通过螺栓固定在第二上升板(58)上,所述第一转轴(33)与第一上升板(57)、第二上升板(58)均转动连接;
所述下降块(55)上平行卡接有第一下降板(62)和第二下降板(63),所述第一下降板(62)和第一上升板(57)平行设置,所述第一下降板(62)靠近第二转轮(32)设置,两个所述下降板(62,63)之间设置有用于旋拧螺栓杆(4)的第二定位杆(65),所述第二定位杆(65)固定在第二下降板(63)上,所述螺栓将第一下降板(62)固定在第二定位杆(65)上,所述第二转轮(32)后端的机壳(1)上开设有第二开孔(142),第二减速器(37)的外壳经过第二开孔(142)通过螺栓固定在第二下降板(63)上,所述第二转轴(36)与第一下降板(62)、第二下降板(63)之间均转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校直机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升块(54)沿第一转轴(33)的轴线方向的两端固定有第一卡块(56),所述第一上升板(57)和第二上升板(58)上开设有与第一卡块(56)相对应的第一卡槽(59);所述下降块(55)沿第二转轴(36)的轴线方向的两端固定有第二卡块(61),所述第一下降板(62)和第二下降板(63)上开设有与第二卡块(61)相对应的第二卡槽(6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校直机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芯(8)进入机壳(1)的部分上固定设置有调整管(71),电缆芯(8)穿过调整管(7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校直机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丝杠(51)远离调整管(71)的一侧设置有调整块(72),调整块(72)固定在机壳(1)上,所述调整块(72)上开设有调整孔(721),电缆芯(8)穿过调整孔(72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校直机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块(72)上螺纹连接有螺栓杆(4),所述螺栓杆(4)穿过调整块(72)将电缆芯(8)抵紧在调整孔(721)内。
CN201921535652.XU 2019-09-12 2019-09-12 一种校直机牵引装置 Active CN2109368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35652.XU CN210936876U (zh) 2019-09-12 2019-09-12 一种校直机牵引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35652.XU CN210936876U (zh) 2019-09-12 2019-09-12 一种校直机牵引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936876U true CN210936876U (zh) 2020-07-07

Family

ID=713700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535652.XU Active CN210936876U (zh) 2019-09-12 2019-09-12 一种校直机牵引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93687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936876U (zh) 一种校直机牵引装置
CN210475083U (zh) 一种用于母线加工的折弯装置
CN116140428A (zh) 一种空调加工用管路折弯机
CN218110565U (zh) 一种汽车灯箱支架模具加工定位设备
CN215237443U (zh) 一种基于钢筋生产的矫直设备
CN218427974U (zh) 一种汽车轮毂加工夹具
CN216095818U (zh) 一种剪圆卷边一体机翻边机构
CN208894871U (zh) 一种多用途钢材加工用六联动冷拉拔机构
CN212599102U (zh) 一种管夹弧形壁面打孔机构的工件夹持装置
CN210518037U (zh) 电机线圈切割拆除装置
CN210550026U (zh) 一种管材送料倒角机
CN108538557B (zh) 一种变压器铁芯叠加装置
CN217798659U (zh) 一种钢丝自动校直切断设备
CN112139295A (zh) 一种u型螺栓弯曲前原材料校直设备
CN216096212U (zh) 可实现多面锻压的锻压辅助装置
CN214213530U (zh) 一种用于阀门加工的固定设备
CN220259157U (zh) 一种铝型材矫直装置
CN218049715U (zh) 一种棒材调直设备
CN214720130U (zh) 一种钢筋生产用的钢筋弯曲机
CN219853101U (zh) 清洗机电机拧螺钉辅助装置
CN221018430U (zh) 一种建设工程施工用钢筋下料机
CN218475812U (zh) 一种铜管用校直装置
CN219309738U (zh) 一种铜管加工用校直机
CN215315236U (zh) 一种全自动弯管机的自动定位装置
CN220611792U (zh) 一种不锈钢产品加工用拉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252300 south side of 2nd Road and east side of Nanbei 3rd road, zone B, eastern industrial concentration zone, Yanggu County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Liaocheng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China Railway Beisai Electric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71 first and second floors, building 2, No. 102, nanyangshuzhuang, Kandan village, Fengtai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celrit Electric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