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935282U - 物质干式奈米化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物质干式奈米化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935282U
CN210935282U CN201921349044.XU CN201921349044U CN210935282U CN 210935282 U CN210935282 U CN 210935282U CN 201921349044 U CN201921349044 U CN 201921349044U CN 210935282 U CN210935282 U CN 2109352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ure
generating unit
port
pressure generating
d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349044.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萧智远
萧宇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ulitian (Xiamen)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1349044.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9352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9352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93528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isintegrating Or Mil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物质干式奈米化处理装置,其包含有:一动力元;一压力发生单元,进一步包含有:一刚性罩覆鼓体,内部依回转轴心线共轭旋转围绕形成有一圆胴状之压力缸体,压力缸体外圆一处向外导通有一释出口;一中心线与回转轴心线重叠之引流轴筒,一端共轴设有一原动轴,原动轴受动于上述动力元,另一端设有一汲入口;一组圆板状之增压叶轮,由多数等角辐向分布之扇翼所组成。本实用新型为提供可目视细粒物质,以干式处理为奈米尺度之处理设备,系统藉由该压力发生单元所发生高压气流,及所设增压叶轮高速机构运转,以在压力缸内部发生高度流体和机械性高速动量,将所在之微粒物质进行分化为奈米尺度。

Description

物质干式奈米化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物质干式奈米化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物质奈米化,提供工业材料的崭新运用,以及创新领域提供生活所需,相关物质奈米化的工法有电离、或磁切、或超音波、或喷流、或化学分散溶解,若材料素质符合最根本分法,以研磨方式达成奈米尺度分化,该研磨方式如中国台湾专利第100106419案(请参阅图1所示),提供一种研磨机可将物质研磨成奈米化的尺度,该系统由一单体组合之研磨筒101,内置有一筒形导流工件102,以及一螺旋涡轮103,底部有一底板104封合,该涡轮下端设有结合部105,提供底部马达106连结动力,研磨筒101上方设有一开口,该开口提供物质的进出。
该种实施由于在研磨筒101内部不断循环重复研磨,已被奈米化的物质,有很高的机率为重复研磨,因此研磨效率不高,另外所倒出的研磨物因未被筛选,因此粒度不均,达标率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物质干式奈米化处理装置,其为提供可目视细粒物质,藉由气流的高低压差,和机械工作产生高度动量,以干式处理为奈米尺度之处理设备所需之装置系统。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物质干式奈米化处理装置,其包含有:一动力元;一压力发生单元,进一步包含有:一刚性罩覆鼓体,内部依回转轴心线共轭旋转围绕形成有一圆胴状之压力缸体,压力缸体外圆一处向外导通有一释出口;一中心线与回转轴心线重叠之引流轴筒,一端共轴设有一原动轴,原动轴受动于上述动力元,另一端设有一汲入口,汲入口沿回转轴心线方向往内部导通有一共轴所设圆胴状之压力舱胴,压力舱胴为于原动轴方向之一端,由一辐向板所封闭,以及在引流轴筒外圆表往里,以等角对称分设有至少二口以上的压动槽口导通压力舱胴;一组圆板状之增压叶轮,由多数等角辐向分布之扇翼所组成,每一扇翼所设根部为结合在上述引流轴筒的外圆表,并与引流轴筒外表之间,设有一通汇槽口。
所述的增压叶轮二端面,分别结合有轮辐。
所述的该增压叶轮所设扇翼之板面纵向,相反运转方向,凹入设有一纵向之集流槽,并依该集流槽之形状,在与翼尖交接处,形成一汇流口。
在罩覆鼓体所设压力缸体圆周表面岐向,依旋转运行方向,旁通设有对称角位之二弧曲状的回授管,回授管设有口径大的循入口及口径小的回释口,依回授管管身曲线为方向基础,安排该循入口为面对增压叶轮运转方向,该回释口为尾随增压叶轮运转方向。
所述的该压力发生单元可共轴为前、后二组,二组之间间隔有游动路径,前置压力发生单元之压力缸体外围,向后经环围延伸包封并开通有后送通口导通该游动路径,游动路径中央环形导接后置压力发生单元之汲入口,以及该后置压力发生单元,设有释出口。
本实用新型更包含有:一箱体,以包覆压力发生单元外围空间;一分离装置,导接压力发生单元所述释出口;一喂给单元,设有一管路,管路所设喂给端口导通压力发生单元之汲入口;一回取装置,设有一以机构推送动作之回取通路及回递通路,回取通路导接分离装置内底因重力结果的囤置空间,回递通路导接喂给单元形成回料运载路径;一集纳装置,接续于分离装置。
所述的分离装置可串流为二组以上,其中第一分离装置经串接通道导接压力发生单元之释出口,后续串接有后端分离装置,后端分离装置连通一集纳装置。
所述的集纳装置集纳工作压力,小于释出口之出口压力。
所述的集纳装置设有一负压汲流单元,所生成负压作用于分离装置,所生成正压作用于出口。
所述的该压力发生单元连接有一制冷装置,制冷装置发生能量作用于压力发生单元。
本实用新型为提供可目视细粒物质,以干式处理为奈米尺度之处理设备,系统藉由该压力发生单元所发生高压气流,及所设增压叶轮高速机构运转,以在压力缸内部发生高度物理性高速动量,将微粒物质进行压缩、拉扯、撞击、切磋等分化为奈米尺度。
本实用新型为压力发生单元设有一罩覆鼓体,内部设有一引流轴筒带动一增压叶轮,引流轴筒轴向设有一半开放的压力舱胴,运转时,由压力舱胴所连通的汲入口以负压汲入被加工物,经压动槽口及通汇槽口散发在罩覆鼓体的压力缸体之中,系统受引流轴筒及增压叶轮作动而得分化操作。
本实用新型为该增压叶轮所设扇翼之侧向形状可为平直状、或为拱曲状,为拱曲状可增加翼面面积,以及发生不同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为该压力缸体内部,可经由一喂给单元汇入待加工之微粒物质,同一输入侧,再经由一辅助装置混合输入低温可进行冷却之气体,或防爆之惰性气体。
本实用新型为该罩覆鼓体所设之释出口,其纵身线为通过系统工作之回转轴心线,或与该回转轴心线之切线平行,以决定不同的空气动量输出。
本实用新型为在释出口外端可设有一加速管,加速管出口方向垂直设有一刚质之迎击枕体,利用该迎击枕体所发生的反作用力辅助分化。
本实用新型为该罩覆鼓体所设压力缸体,在其圆周表面岐向设有一内循环辅助之回授管,该回授管设有口径大的循入口面对增压叶轮运转方向,回释口为尾随增压叶轮运转方向。
本实用新型为该压力发生单元可共轴前后复合,前置压力发生单元汲入加工物,所作业之气流向后置压力发生单元增压,后置压力发生单元对外设有释出口往外释出。
本实用新型为系统压力发生单元后续接设有一分离装置,该分离装置为压力的分离操作方式分离奈米化与否的加工物,以及该分离装置可串接为多组,单位时间内可提高筛选率。
附图说明
图1为习用奈米研磨机之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压力发生单元主体装置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压力发生单元所设之引流轴筒之立体图。
图4为图3之侧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压力发生单元内部机构侧视关系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压力发生单元机构正视简示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压力发生单元所设释出口安排位置示意图。
图8为图7之一。
图9为本实用新型在释出口出口方向设有迎击枕体之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罩覆鼓体导通有回授管之正视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增压叶轮之形状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图11之一。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增压叶轮所设扇翼之翼面形状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图13之一。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压力发生单元相关分离装置组合简示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前后复合压力发生单元之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附设装备之整体系统示意图。
符号说明:
压力发生单元10 动力元11 制冷装置12
迎击枕体13 箱体14 推送单元120
罩覆鼓体20 释出口21 加速管22
压力缸体23 浮载间隙24 环围201
后送通口231 游动路径232 引流轴筒30
原动轴31 汲入口32 压力舱胴33
压动槽口34 腰身35 辐向板36
回授管37 循入口371 回释口372
增压叶轮40 根部41 扇翼42
翼尖43 轮辐44 翼侧45
集流槽46 汇流口47 通汇槽口410
喂给单元50 管路51 喂给端口52
备料单元53 辅助装置54 喂入管路55
回取装置60 回取通路61 回递通路62
流体压力F 回转轴心线S 游动路径R
向量A 切线T 分离装置70
第一分离装置71 中置分离装置72 后端分离装置73
罩覆箱体74 囤置空间75 碍口76
缓冲空间77 过滤元件78 串流路径80
串接通道81 集纳装置90 负压汲流单元91
出口92 转载单元93 微粒物质P
压力汇流线L 研磨筒101 导流工件102
螺旋涡轮103 底板104 结合部105
马达106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为提供可目视细粒物质,以干式处理为奈米尺度之处理设备系统,利用流体工作原理,加上机械动量的操作,将可目视之微粒物质,以高动能分化处理为奈米尺度。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实施和工作方式,请参阅图式说明如下:
首先请参阅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主要由一压力发生单元10发生高值工作能量,以将可目视微粒尺寸的待加工物质(原料)有效分化为奈米尺度,该物质为干状质地,为有机或无机之微粒物,在此说明中,定义为被加工物、或细粒物质、或原料,以及该细粒物质可为被事先粗碎或细碎之谷类或无机矿物。
系统设有一工作之回转轴心线S,依该回转轴心线S设有一原动轴31,原动轴31经由一动力元11所带动,该动力元11为电力、或流体的动力机械,原动轴31往压力发生单元10内部带动一引流轴筒30,引流轴筒30带动增压叶轮40,整体运转于一刚性罩覆鼓体20内部所设压力缸体23,压力缸体23工作径向圆表,向外导通有一释出口21。
引流轴筒30一端设有汲入口32,汲入口32迎接由管路51喂送的待加工微粒物质(图上未示),该加工物质经由引流轴筒30的压动槽口34传递进入增压叶轮40的工作区间。
请再参阅图3所示,该引流轴筒30为一胴状体,一端开口设为汲入口32,与汲入口32同轴往里凹入开设有一压力舱胴33,压力舱胴33辐向经由等角开通分设的压动槽口34导通外圆表,另一端同轴线联结一原动轴31,以及该端经由一圆片状的辐向板36封合,使压力舱胴33为一圆槽体状,在引流轴筒30的外圆表可以包含压动槽口34槽体长度范围,径向凹入缩设有一腰身35。
请再参阅图4所示,如前述引流轴筒30一端设有一辐向板36,辐向板36中心同轴组合有原动轴31,另一端为汲入口32,同轴往里开设有压力舱胴33,压力舱胴33经由辐向等角开设的压动槽口34向外导通,引流轴筒30外表凹入设有腰身35,其前后宽度可大于压动槽口34的长度。
请再参阅图5(请配合图2)所示,该压力发生单元10基础上设有一刚性的罩覆鼓体20,该罩覆鼓体20内部与回转轴心线S同轴,以共轭旋转围绕的方式,形成一圆舱形的压力缸体23,压力缸体23内部同轴装设有一引流轴筒30,该引流轴筒30外圆表结合有一组增压叶轮40,引流轴筒30一端联结原动轴31,原动轴31是穿出罩覆鼓体20外侧联结动力元11,罩覆鼓体20另一端提供管路51所密接组合,管路51所设喂给端口52为对正汲入口32导通压力舱胴33空间,压力舱胴33经压动槽口34导通增压叶轮40的工作区间。
增压叶轮40设有多数扇翼42(请配合图11、图12),每一扇翼42由该根部41依据回转轴心线S以辐向等角分设结合在引流轴筒30的外圆,增压叶轮40的主体结构,在其前后、端面,分别由所属轮辐44结合每一扇翼42的翼侧45,以组成圆块状(请配合图13、图14)。
由于压动槽口34的数量与扇翼42不等,以及为了均匀加工物进入压力缸体23的散播角度,和每一扇翼42之间夹角内为了获得均等的压力,因此压动槽口34得藉由通汇槽口410在引流轴筒30外圆表作环状的贯通,该结构形式为在根部41与引流轴筒30外圆之间预留有一通汇槽口410,该通汇槽口410可由根部41相邻引流轴筒30外表一侧边凹入开设,或由该腰身35相对根部41底边的凹入空间所形成,主要该通汇槽口410可环形贯穿围绕在引流轴筒30的外圆表,以将经压动槽口34导通的气流,可等压流布在增压叶轮40所设每一扇翼42互对的夹角区间,连同压力缸体23的空间中,整体组合引流轴筒30与增压叶轮40为共轴旋转在压力缸体23内部,压力缸体23经由罩覆鼓体20包封,除了必要的气流通路外,为一气流限制空间。
系统工作时,压力缸体23内部发生压力,被加工物质(图上未示)受该压力(负压)作用经由管路51进入压力舱胴33,再由压动槽口34包含通汇槽口410传递到增压叶轮40的容积空间,该喂入物质的游动路径R,除了喂入被加工物之外,也导入外部大气压力气体,该气体经扇翼42散播转进压力缸体23之后,被动产生一正压的流体压力F。
系统分化作业,其工作主体为原动轴31输入的轴动力,发生一扭矩扭转引流轴筒30联动增压叶轮40,过程中,由游动路径R转达的物质,首先受到压力舱胴33因增压叶轮40作用产生的负压所汲入,在引流轴筒30高速的运转下,流经压动槽口34的物质,受到压动槽口34开孔槽面的切压撞击,会发生前置性的粉碎操作,物质流经通汇槽口410的结构边缘,再次受到该通汇槽口410的结构边缘如角端所撞击,造成二次机械撞击性的粉化,增压叶轮40与引流轴筒30同步运转,所设扇翼42又迎接由该通汇槽口410传达的原料物质。
扇翼42旋转所产生的压力,作用向处于该翼面位置的物质造成机械性挤切及气压性压缩,该物质受压缩后分子结构又再次崩裂,再随高速气流速度因质量速度关系所产生的动量,让物质最后又作用在压力缸体23的径向内圆表,依运动定律该动量作用向压力缸体23内圆表,压力缸体23即相对产生一等量但相反方向的力量,直接作用在该粒状物质本体,因此该物质又再次受到碎裂分化,上述为物质在压力缸体23内一次性循环游移,过程中受到机械性击碎,挤压以及崩裂等多种物理能量共同作用而分化,另外加上速度为高速的关系,明显增益该分化的动量,使进入的物质可提高被分化的效率。
该管路51设有一喂给端口52提供物质进入通路,喂给端口52在压力舱胴33的所在位置为邻近于压动槽口34中央位置,并且让所汲入的物质能定向沿着扇翼42的纵向中线传达,让扇翼42的表面受力可得平衡、或均衡,因此该管路51依据汲入口32的推拔形状,缩设为尖口状,让喂给端口52所处位置,可探入压力舱胴33的居中空间。
该增压叶轮40前、后二端面由翼侧45所间接组合,形成一圆块状的转体,扇翼42的翼尖43为可切动于压力缸体23的内圆表面,压力缸体23前、后二端面与轮辐44相对之间,间隔有一气态浮载间隙24,提供了气态缓冲的气垫作用,且二侧浮载间隙24因轮辐44圆面积与压力缸体23相对面积为均等,填布在浮载间隙24的空气压力即为均等,因此形成二侧均衡压力的气垫效果,可提供增压叶轮40高速运转时,避免增压叶轮40轴向偏走,原则上增压叶轮40受到原动轴31的支持而定向运转,该运转方向与回转轴心线S为垂直,浮载间隙24的气垫效应可为辅助支持增压叶轮40定位,另外由于所输入的空气均等充斥在压力缸体23内部,单位时间内,空气为相等密度,作为气垫的作用下,可避免增压叶轮40的板面震荡,其中轮辐44包含扇翼42与罩覆鼓体20之材质机械强度为能满足对抗过压力缸体23内部的工作压力。
请再参阅图6所示,压力发生单元10的增压叶轮40位在罩覆鼓体20的压力缸体23内部工作,加工物质由汲入口32被汲引进入压力舱胴33,再从压动槽口34传达给增压叶轮40工作区间,在加工过程中,物质受到增压叶轮40的作用,至少在压力缸体23内部一次性循环游动一圈,压力缸体23外圆表一处向外导通设有一释出口21,释出口21接触到外部大气压力,因此在压力缸体23内部所形成高压,会循从释出口21释出,让物质(被加工后的材料)可依向外的游动路径R释出。
释出口21的纵身线与回转轴心线S为重叠,它可让进入的微粒物质P在压力缸体23内部取得多次循环机率,而较细化成奈米状的成品由于质量小,相乘速度关系不会产生足够的向量,因此会随着游动路径R往释出口21方向向外流布,其中该释出口21的纵身线与该回转轴心线S为重叠,其中之一扇翼42到达时,该翼面与之平行,压动效率较低,增压叶轮40运转所产生的压力仅部份由释出口21释出,部份为在压力缸体23内部循环,循环过程中,内部循环游动的物质,可重复受到压力缸体23内部挤压力及流体压力变化所分化。
所形成的压力波,又会把邻近于压力缸体23外圆的微粒物质P往增压叶轮40内部拉回,再受到扇翼42翼面的机械动量所撞击等可能发生的动量所再分化,所进入的微粒物质P在压力缸体23内部部份循环,该循环的微粒物质P即增加被高压击碎的机率,而被细化为奈米的物质质量微小,容易随着游动路径R的气流流线从释出口21带出。
请再参阅图7所示,该压力发生单元10在罩覆鼓体20内部旋转的增压叶轮40所产生的压力由释出口21释出,释出口21的纵向线与回转轴心线S重叠,所发生压力会在释出口21相对旋转方向的一侧开口开始释出,在该角度所发生的向量A为短小,因此进入压力缸体23内部的加工物质,部份会在压力缸体23内部造成明显的循环动作,提高被分化的机率。
请再参阅图8所示,该压力发生单元10所设增压叶轮40工作产生的压力由释出口21释出,释出口21的纵身线若偏离回转轴心线S平行运转的切线切线T位置,则可增加由该释出口21迎向运转方向的开口宽度,始发生一较大的排出向量A。
请再参阅图9所示,该释出口21纵身线若平行于增压叶轮40外围的切线T位置,则从该释出口21的开口位置即可流放气流,发生一最大的排出向量A,此种方式,物质进入压力缸体23内部的循环机率较低,可利用一迎击枕体13提供由释出口21释出带有高度动量的微粒物质P,相同反作用力效应而达捶击效果,以辅助分化动作,另该捶击的空间可由分离装置70所包覆,分化的物质不会飘散外扬,其中释出口21输出的气流动量,可再经由一加速管22提升该速度,让经过的物质利用其本身的质量相乘高速而得更大动量,以相互垂直的角度,捶击在迎击枕体13表面,迎击枕体13则反馈相等的力量,以震碎粒状物质,更加分化其细度,上述之迎击枕体13实施,可实施在本体任一释出口21之出口。
请再参阅图10所示,释出口21的纵身线为与该回转轴心线S重叠,因此增压叶轮40所发生的压力差变化小但转速高,为了更明确控制所进入的加工物可在压力缸体23内部多次循环,则在压力缸体23圆表一处导通组合有回授管37,该回授管37设有一循入口371及一回释口372,该循入口371为迎向增压叶轮40运转方向,回释口372为尾随增压叶轮40运转方向,循入口371为较大开口,由增压叶轮40所发生的压力可由循入口371进入,并由回释口372高速输出,利用该回授管37的辅助,所进入的物质,除了在罩覆鼓体20的压力缸体23内部循环之外,更可藉由回授管37的前后引送动作,而增加物质在压力缸体23内部循环提高分化的机率,其中该回授管37可设对称二组,等角搭接于罩覆鼓体20的外圆并导通压力缸体23。
请再参阅图11所示,该压力发生单元10所设增压叶轮40为位在罩覆鼓体20内部,其中该扇翼42为由根部41结合在引流轴筒30,扇翼42外观形状为一平板状的片体,在相同功率单位转速下,其发生的压力较高。
请再参阅图12所示,该压力发生单元10为由增压叶轮40就位在罩覆鼓体20之中,其中该扇翼42由根部41结合在引流轴筒30,扇翼42的侧向截面形状为一拱曲状,利用该曲线,在翼面宽度不变情况下,则可加长扇翼42的表面积,在相同速度下可增加往释出口21方向压出的流体压力F。
请再参阅图13所示,该增压叶轮40前后为由轮辐44中间组合,辐状等角序列的扇翼42所组成,该扇翼42由根部41结合引流轴筒30,二侧翼侧45分别结合轮辐44,相对内面以形成一圆块体的增压叶轮40,其中该扇翼42的纵身方向,相反增压叶轮40运转的方向,凹入设有一具长度的集流槽46,该集流槽46可从根部41往外方向渐进形成,到达翼尖43的位置,形成一凹入截面的汇流口47,配合增压叶轮40运转之后,所产生的气流,会从汇流口47的点获得最高气体密度,相对形成最高压力,并形成一环形流布的压力汇流线L,藉由该汇流口47让压力分布在压力汇流线L的线性位置,除了可集中进入工作微粒之外,也集中压力,让该颗粒之间彼此可获得互撞的机率,及压力挤碎状态,增加分化效率。
请再参阅图14所示,该增压叶轮40所设扇翼42,径向截面为曲形,在该扇翼42表面相反运转方向,纵向设有一集流槽46,该集流槽46可从根部41开始延伸到达翼尖43位置,该集流槽46即预留出一凹入的汇流口47,相同如第13图的工作方式,可集中形成一压力汇流线L。
请再参阅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设压力发生单元10,系统经由动力元11带动引流轴筒30之后作动增压叶轮40,居于罩覆鼓体20内部压力缸体23作压力发生的操作,可目视被加工的物质微粒(图上未示),该供给为由喂给单元50进入备料单元53之中,备料单元53经由管路51传达,最后由喂给端口52喂给入引流轴筒30的汲入口32,再由引流轴筒30的压动槽口34传递到压力缸体23的空间,经由压力发生单元10工作后的分化完成物质,首先可经由一分离装置70的罩覆箱体74包封,再由该碍口76作压力的传达,并由缓冲空间77作缓冲之后,让所进入被加工完成的微粒物质P可从过滤元件78的表体均匀滤过,滤过为达成目标的奈米尺度物质,被滤下的较大物质则会囤留在囤置空间75的空间,该囤积的动作可藉由地心引力、或以外力如气体压载动力所处理为囤积状。
经压力发生单元10加工后的微粒物质P从释出口21输出之后,另一方式可作用向一迎击枕体13,由迎击枕体13表面再造成创击作用,作为后续分化辅助,被分化为奈米或细小的物相同从碍口76压送向缓冲空间77的空间,经由迎击枕体13再度分化,较大的颗粒相同会囤积在该空间所属的囤置空间75。
系统利用分离装置70的分离操作,使过滤元件78可有效选取需求目标的奈米化微粒。
压力发生单元10所设增压叶轮40的运转,若该动力元11驱动轴转速高达1万五千转,且增压叶轮40的总体直径为45公分情况之下,其运转的结果会在汲入口32及压力缸体23的外围产生极大的压差,甚至翼尖43位置的圆切速率可达音速临界,超出音速的状况下,压力缸体23内圆表与翼尖43之间的空气会造成剥离,该剥离的动作,可能产生音爆,甚至高速运转所发生的温度极高,为了维持压力发生单元10内部系统安全,则可经由一喂入管路55从汲入口32导入惰性气体例如氮气,或是避免压力发生单元10内部的高温从辅助装置54可导入低温空气以维护系统安全。
请再参阅图16所示,本装置该压力发生单元10可设为前后二组,依该回转轴心线S共轴同步运转,差异为在前置的压力发生单元10所设罩覆鼓体20外圆外围,脱离压力缸体23的包覆限制,扩设有一前后搭接的环围201,该环围201为鼓腹状,以在压力缸体23周边位置让出一后送通口231,以及前后二组的罩覆鼓体20间隔之间形成有游动路径232,工作时物质由管路51经由前置压力发生单元10的汲入口32进入所属引流轴筒30及增压叶轮40的工作空间,增压叶轮40所发生的压力经由后送通口231和游动路径232传达,向后进入后置压力发生单元10的汲入口32以对后置压力发生单元10增压,后置压力发生单元10所属压力缸体23空间作更高压分化操作,最后由该后置压力发生单元10所设的释出口21往外释出,藉由前后重叠并同一原动轴31带转,最后结果可获得明显的增压分化能力。
请再参阅图17所示,本实用新型压力发生单元10应用在一精准操作系统,压力发生单元10可藉由一箱体14所包覆,所设释出口21后端接续有分离装置70,分离装置70末端结合有一收纳之集纳装置90,其中分离装置70可分设为多组串接,而设有第一分离装置71、中置分离装置72、后端分离装置73,互通之间分别由所属串接通道81所串接,在第一分离装置71、中置分离装置72、后端分离装置73分别由一回取通路61并联该内部的囤置空间75空间,该回取装置60发生一机械动作的推送操作,实施回取通路61可以发生类如螺旋推进的推斥动作,回取囤置空间75所囤积再加工需求的工作物,最后由连接喂给单元50的回递通路62反向回递物质进入压力发生单元10的喂给单元50之中,系统功能使未加工完成的物质(图上未示),可经回取装置60回取而反向投递喂给单元50造成循环加工的动作。
该集纳装置90经由一出口92能将完成的目标产物由一转载单元93收纳,集纳装置90可藉由一负压汲流单元91辅助产生气态压力差,其中所设负压汲流单元91生成之负压力作用于分离装置70方向,以及所发生的正压力作用于出口92方向输出。
在压力发生单元10的空间中,可经由一制冷装置12发生制冷的功能,制冷装置12所发生的低温能量传递给压力发生单元10,让压力发生单元10内部系统可得冷却,其中可经由一推送单元120将该低温输送向压力发生单元10内部,或经由另一通路传输到喂给单元50,喂给单元50则可将制冷装置12所发生的低温能量传达给压力发生单元10。
系统利用串接方式在压力发生单元10与集纳装置90之间形成一串流路径80,其中分离装置70为多段,可更有效在终点获取均匀尺度的奈米物质,其中压力发生单元10所加工的物质为干燥的物质,包含有机物、无机物或化合物。
集纳装置90为积纳工作,该工作的压力可相等或小于释出口21出口的正压力,系统从压力发生单元10输出的压力经由第一分离装置71、中置分离装置72、后端分离装置73的空间及滤过阻力消耗,最后到达集纳装置90之时,串流路径80的流动速率即降低为缓和状态,因此利用该负压汲流单元91辅助串流路径80引流动力。

Claims (10)

1.一种物质干式奈米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含有:
一动力元;
一压力发生单元,进一步包含有:一刚性罩覆鼓体,内部依回转轴心线共轭旋转围绕形成有一圆胴状之压力缸体,压力缸体外圆一处向外导通有一释出口;
一中心线与回转轴心线重叠之引流轴筒,一端共轴设有一原动轴,原动轴受动于上述动力元,另一端设有一汲入口,汲入口沿回转轴心线方向往内部导通有一共轴所设圆胴状之压力舱胴,压力舱胴为于原动轴方向之一端,由一辐向板所封闭,以及在引流轴筒外圆表往里,以等角对称分设有至少二口以上的压动槽口导通压力舱胴;
一组圆板状之增压叶轮,由多数等角辐向分布之扇翼所组成,每一扇翼所设根部为结合在上述引流轴筒的外圆表,并与引流轴筒外表之间,设有一通汇槽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质干式奈米化处理装置,其特征为增压叶轮二端面,分别结合有轮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质干式奈米化处理装置,其特征为该增压叶轮所设扇翼之板面纵向,相反运转方向,凹入设有一纵向之集流槽,并依该集流槽之形状,在与翼尖交接处,形成一汇流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质干式奈米化处理装置,其特征为在罩覆鼓体所设压力缸体圆周表面岐向,依旋转运行方向,旁通设有对称角位之二弧曲状的回授管,回授管设有口径大的循入口及口径小的回释口,依回授管管身曲线为方向基础,安排该循入口为面对增压叶轮运转方向,该回释口为尾随增压叶轮运转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质干式奈米化处理装置,其特征为该压力发生单元可共轴为前、后二组,二组之间间隔有游动路径,前置压力发生单元之压力缸体外围,向后经环围延伸包封并开通有后送通口导通该游动路径,游动路径中央环形导接后置压力发生单元之汲入口,以及该后置压力发生单元,设有释出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质干式奈米化处理装置,其特征为更包含有:
一箱体,以包覆压力发生单元外围空间;
一分离装置,导接压力发生单元所述释出口;
一喂给单元,设有一管路,管路所设喂给端口导通压力发生单元之汲入口;
一回取装置,设有一以机构推送动作之回取通路及回递通路,回取通路导接分离装置内底因重力结果的囤置空间,回递通路导接喂给单元形成回料运载路径;
一集纳装置,接续于分离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物质干式奈米化处理装置,其特征为分离装置可串流为二组以上,其中第一分离装置经串接通道导接压力发生单元之释出口,后续串接有后端分离装置,后端分离装置连通一集纳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物质干式奈米化处理装置,其特征为集纳装置集纳工作压力,小于释出口之出口压力。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物质干式奈米化处理装置,其特征为集纳装置设有一负压汲流单元,所生成负压作用于分离装置,所生成正压作用于出口。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物质干式奈米化处理装置,其特征为该压力发生单元连接有一制冷装置,制冷装置发生能量作用于压力发生单元。
CN201921349044.XU 2019-08-20 2019-08-20 物质干式奈米化处理装置 Active CN2109352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49044.XU CN210935282U (zh) 2019-08-20 2019-08-20 物质干式奈米化处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49044.XU CN210935282U (zh) 2019-08-20 2019-08-20 物质干式奈米化处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935282U true CN210935282U (zh) 2020-07-07

Family

ID=713948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349044.XU Active CN210935282U (zh) 2019-08-20 2019-08-20 物质干式奈米化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93528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1208162A1 (zh) 流化床对撞式气流机械超微粉碎设备与方法
CN214916838U (zh) 一种聚磷酸铵生产用粉体破碎装置
CN109225513A (zh) 一种剪切球磨一体化装置
CN210935282U (zh) 物质干式奈米化处理装置
CN207086068U (zh) 一种多段高精密微粉气流粉碎分级机
CN106975609B (zh) 一种分选格栅和采用分选格栅进行分选的选粉机
CN108435370B (zh) 一种超微中草药粉碎机
US6135174A (en) Lathe cutter and chip fan
TWM589589U (zh) 流體機動效應之物質乾式奈米化處理設備
CN110508366B (zh) 一种固体兽药粉碎装置
CN2390695Y (zh) 流化床式气流超微粉碎机
CN109772189A (zh) 适合高粘度物料的固液混合设备及利用该设备的混合方法
US2707594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ducing materials
CN216233105U (zh) 一种粉剂农药加工用气流粉碎机的出料装置
CN113546745B (zh) 制备聚合物粉末的深冷粉碎装置和深冷粉碎方法
CN216987992U (zh) 一种分选粒径范围大的气流磨
CN109201225A (zh) 一种谷类作物牲畜饲料加工粉碎机
CN111686880B (zh) 一种双级超微粉碎机
CN208839761U (zh) 破碎研磨机
CN207805773U (zh) 一种直接喂入式干蘑菇低温超细粉碎机
CN206199421U (zh) 一种用于化工行业的反向差转微粉碎机
CN106111275B (zh) 一种用于化工行业的反向差转微粉碎机
CN210115111U (zh) 一种提高出料效率的饲料粉碎机
CN208898160U (zh) 一种农药生产用物料输送装置
CN110773293A (zh) 一种流化床式气流粉碎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410

Address after: Room 102-4, No. 8 Longshan Middle Road, Siming District, Xiamen City, Fuji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Liulitian (Xiamen)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6, 5F, No. 482, Section 5, Zhongxiao East Road, Taipei, Taiwan, China, China

Patentee before: Xiao Zhiyuan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TaiWan, China

Patentee before: Xiao Yuz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