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934345U - 一种尾气处理用吸附材料循环移动式吸附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尾气处理用吸附材料循环移动式吸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934345U
CN210934345U CN201921327033.1U CN201921327033U CN210934345U CN 210934345 U CN210934345 U CN 210934345U CN 201921327033 U CN201921327033 U CN 201921327033U CN 210934345 U CN210934345 U CN 2109343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sorption
desorption
tank
tail gas
adsorption ta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32703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石伟东
李迎军
刘鹏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jiazhuang Liuk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achinery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132703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93434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9343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93434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eating Waste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尾气处理用吸附材料循环移动式吸附装置,包括吸附罐以及脱附罐,脱附罐通过脱附后吸附材料输送装置与吸附罐相连接;所述脱附罐上设置有脱附气体进气装置以及脱附尾气处理装置;所述吸附罐的内部顶端设置有平料装置,吸附罐的内部中下端设置有卸料装置;位于卸料装置下方的吸附罐上连通设置有尾气进气装置,位于平料装置上方的吸附罐上以及脱附罐的底端连通设置有尾气排气装置,尾气进气装置与尾气排气装置之间设置有尾气循环装置。本实用新型将吸附罐、脱附罐分离设置,吸附罐内设置的卸料装置能够保证完成吸附作业的吸附材料能够及时地下落,保证了吸附材料能够充分地进行吸附反应,且能够实现吸附材料循环移动。

Description

一种尾气处理用吸附材料循环移动式吸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反应装置领域,更具体涉及一种尾气处理用吸附材料循环移动式吸附装置。
背景技术
在石油、化工、橡胶、农药、染料、医药、食品、印染等生产领域,在生产过程中均会产生尾气。尾气中含有污染环境同时往往还具有回收价值甚至回收价值很高的成分,如果直接排入大气,既造成环境的污染又造成能源的浪费。吸附材料能够有效地从尾气中吸附其中的某些成分,不单单能够对尾气起到净化作用,还能够保证尾气中有价值的成分不被浪费。
目前,大多数尾气吸附回收、脱附再生装置中,吸附材料位置静止不动,吸附、解吸、干燥、冷却过程都在同一箱罐中进行,工艺参数不能实现最佳化,吸附材料不能充分吸附,吸附材料的反应程度也无法控制监测,导致吸附材料利用率低且增加了脱附再生能耗(蒸汽、电能等)。对于同一吸附箱罐从吸附开始到结束,排放指标波动较大。生产过程中,为保证吸附不间断,需对完成吸附的吸附材料及时进行更换,但是在整箱罐的吸附材料进行吸附时,同时需要整箱罐的吸附材料脱附,设备填装吸附材料量大,资金消耗量大,而且经常会出现吸附材料未充分吸附而被放出的情况。此外,尾气经过吸附处理后将直接排入大气,若尾气吸附处理不彻底,同样会造成大气一定程度上的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尾气处理用吸附材料循环移动式吸附装置,以解决吸附材料不能充分吸附,对整箱罐的吸附材料进行吸附时,需要整箱罐的吸附材料脱附,设备填装吸附材料量大,资金消耗量大,以及尾气吸附处理不彻底直接排入大气造成一定程度上污染的问题,以实现吸附材料能够充分吸附以及吸附材料的更换无需整箱罐进行更换的目的,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尾气处理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尾气处理用吸附材料循环移动式吸附装置,包括内部盛装有吸附材料用于对尾气进行吸附处理的吸附罐以及用于接收从吸附罐卸出的吸附后的吸附材料并将吸附后的吸附材料进行脱附处理的脱附罐,脱附罐通过用于将脱附后的吸附材料重新输送回吸附罐的脱附后吸附材料输送装置与吸附罐相连接;所述吸附罐的顶端设置有吸附罐进料管道,吸附罐的底端设置有吸附罐出料管道,脱附罐的顶端设置有脱附罐进料管道,脱附罐的底端设置有脱附罐出料管道;所述脱附罐上设置有用于保证吸附材料能够进行脱附再生的脱附气体进气装置以及用于将吸附材料在进行脱附过程中产生的尾气进行处理的脱附尾气处理装置;
所述吸附罐的内部顶端设置有用于将吸附罐内的吸附材料进行压平以便于尾气与吸附材料接触充分的平料装置,吸附罐的内部中下端设置有用于保证已完成吸附的吸附材料能够及时下落以便于吸附材料充分吸附的卸料装置;位于卸料装置下方的吸附罐上连通设置有用于向吸附罐内通入尾气的尾气进气装置,位于平料装置上方的吸附罐上以及脱附罐的底端连通设置有用于将经吸附后的尾气进行排放的尾气排气装置,尾气进气装置与尾气排气装置之间设置有用于使得尾气能够进行多次吸附处理的尾气循环装置。
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所述脱附罐设置于吸附罐正下方,脱附罐进料管道与吸附罐出料管道通过竖直管道连接,脱附罐出料管道与吸附罐进料管道之间通过脱附后吸附材料输送装置连接。
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所述脱附罐设置于吸附罐正上方,脱附罐出料管道与吸附罐进料管道通过竖直管道连接,吸附罐出料管道与脱附罐进料管道之间通过脱附后吸附材料输送装置连接。
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所述脱附罐与吸附罐平行设置,吸附罐出料管道与脱附罐进料管道之间通过吸附材料输送装置连接,脱附罐出料管道与吸附罐进料管道之间通过脱附后吸附材料输送装置连接。
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所述卸料装置包括位于吸附罐内的上篦子,上篦子上等间距贯穿开设有多个矩形落料口;所述上篦子的正下方设有用于对矩形落料口进行打开与关闭可移动挡板,沿可移动挡板运动方向的吸附罐左右内侧壁上分别开设一道供可移动挡板滑动的滑槽,所述可移动挡板通过固定设置在吸附罐侧壁上的挡板推动机构驱动、相对于上篦子的矩形落料口进行移动。
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所述卸料装置包括设置于吸附罐内部用于对吸附材料进行遮挡的上篦子与下篦子,上篦子与下篦子上均等间距贯穿开设有多个矩形落料口;下篦子与上篦子之间以及相邻的两下篦子之间分别形成与矩形落料口相连通的落料通道,位于下篦子与上篦子之间的落料通道内竖直设置有可移动刮板,沿可移动刮板运动方向的吸附罐左右内侧壁上分别开设一道供可移动刮板滑动的滑槽;所述可移动刮板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用于对可移动刮板进行同步推动以实现落料作业的刮板推动机构。
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所述卸料装置包括上下平行固定设置于吸附罐内部用于对吸附材料进行遮挡的上篦子和下篦子;所述上篦子和下篦子上均等间距贯穿开设有多个矩形落料口且上篦子的矩形落料口和下篦子的矩形落料口相互交错,上篦子和下篦子之间设置有多个与上篦子的矩形落料口错开并位于下篦子的矩形落料口正上方且上下贯通的可移动料盒,两可移动料盒之间具有一定间距并形成位于上篦子的矩形落料口正下方的暂存料腔;沿可移动料盒的运动方向的吸附罐左右内侧壁上分别开设一道供可移动料盒滑动的滑槽;两滑槽之间设有分别与各可移动料盒两端相连接用于对可移动料盒进行同步推动以实现落料作业的料盒推动机构,料盒推动机构架设于滑槽之间。
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所述上篦子为透气、透液又不漏料的孔板或顶端面盖设有丝网的孔板。
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所述上篦子为平板式或瓦楞导流式。
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所述吸附罐和脱附罐的顶端连通设置有用于在吸附罐和脱附罐发生火灾时分别向吸附罐和脱附罐内部喷射消防水以达到灭火目的的灭火装置。
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取得技术进步如下。
本实用新型将吸附罐、脱附罐分离设置,吸附罐和脱附罐之间的位置有多种设置方式,所用容器材质可分别考虑,工艺参数互不影响,易于最佳化吸附、脱附作业,吸附、脱附效率高,效果好,且吸附罐内设置的卸料装置能够保证完成吸附作业的吸附材料能够及时地下落,保证了吸附材料能够充分地进行吸附反应,且能够实现吸附材料循环移动,吸附同时进行脱附,不需设置多箱罐交替进行,设备填装吸附材料量小,资金消耗量小。本装置中吸附材料循环再生少量多次,各时段内整体状态良好,排放指标稳定,解吸蒸汽利用率高,节约蒸汽用量。
本实用新型在进行尾气吸附后,尾气能够通过尾气循环装置实现对尾气的多次吸附处理,进而保证尾气的排放指标达到合格的程度。
本实用新型卸料装置采用三种不同的方式,吸附材料循环移动卸料时,相当于整个吸附罐底面被细分,吸附材料以整体流型平稳下漏,先进先出不混料,无卸料流动死区,可实现定量卸料且卸料启停方便,操作简单。
本实用新型在吸附罐和脱附罐的顶端连通设置的灭火装置能够在吸附罐和脱附罐发生火灾时分别向吸附罐和脱附罐内部喷射消防水,以达到灭火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7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8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9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上篦子设置为瓦楞导流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上篦子设置为瓦楞导流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上篦子设置为瓦楞导流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可移动挡板与挡板推动机构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可移动刮板与刮板推动机构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可移动料盒与料盒推动机构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其中:1、吸附罐,12、平料装置,13、吸附罐进料管道,14、吸附罐出料管道,15、吸附材料,2、脱附罐,21、脱附罐进料管道,22、脱附罐出料管道, 3、卸料装置,31、上篦子,32、可移动挡板,33、滑槽,34、凸腔,35、矩形落料口,36、挡板推动机构,361、连接板a,362、连接杆a,363、驱动机构, 364、连接螺母a,37、下篦子,38、可移动刮板,39、刮板推动机构,391、连接板c,392、连接杆b,394、连接螺母b,310、落料通道,311、可移动料盒,312、暂存料腔,313、料盒推动机构,3131、连接板b,3132、固定连接杆b, 3133、连接杆c,3135、连接螺母d,5、吸附材料输送装置,6、脱附尾气处理装置,61、脱附尾气排气管道,62、电磁阀a,63、冷凝器,64、收集罐,7、脱附气体进气装置,71、蒸汽管道,72、电磁阀b,73、空气管道,74、电磁阀 c,75、引风机,8、脱附后吸附材料输送装置,81、电磁阀h,9、尾气进气装置,91、尾气进气管道,92、三通接头,93、风机,94、尾气排气装置,941、尾气排气管道a,942、尾气排气管道b,943、电磁阀d,95、尾气循环装置,951、循环进气管道,952、尾气排出管道,953、电磁阀e,954、电磁阀g,10、灭火装置,101、消防水喷射装置,102、消防水输送管道,103、电磁阀f。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一种尾气处理用吸附材料循环移动式吸附装置,结合图1和图13所示,包括吸附罐1、脱附罐2、脱附后吸附材料输送装置8、平料装置12和卸料装置3。
吸附罐1内部盛装有吸附材料15,用于对尾气进行吸附处理,吸附罐1的顶端设置有吸附罐进料管道13,吸附罐1的底端设置有吸附罐出料管道14。
脱附罐2用于接收从吸附罐1卸出的吸附后的吸附材料15,并将吸附后的吸附材料15进行脱附处理。脱附罐2的顶端设置有脱附罐进料管道21,脱附罐 2的底端设置有脱附罐出料管道22。
脱附罐2上设置有脱附气体进气装置7以及脱附尾气处理装置6,脱附气体进气装置7用于保证吸附材料15能够进行脱附再生,脱附尾气处理装置6用于将吸附材料15在进行脱附过程中产生的尾气进行处理。
脱附气体进气装置7包括设置在脱附罐2侧壁顶端并与脱附罐2相连通的蒸汽管道71,蒸汽管道71与蒸汽发生装置相连通,能够向脱附罐2内通入高温蒸汽。蒸汽管道71上设置有电磁阀b72,通过控制电磁阀b72的启闭能够控制蒸汽管道71的通断。脱附气体进气装置7还包括连通设置在脱附罐2侧壁底端上的空气管道73以及与空气管道73相连接的引风机75,引风机75能够向脱附罐2内送入干燥的空气,便于在蒸汽对吸附材料15进行脱附后对吸附材料15 进行干燥处理。空气管道73上设置有电磁阀c74,通过控制电磁阀c74的启闭能够控制空气管道73的通断。
脱附罐2中的吸附材料15在进行脱附过程中会产生尾气,为了消除尾气对大气的污染,故设置脱附尾气处理装置6。脱附尾气处理装置6包括脱附尾气排气管道61、冷凝器63和收集罐64。脱附尾气排气管道61连通设置在脱附罐2 的侧壁底端,脱附尾气排气管道61上设置有电磁阀a62,通过控制电磁阀a62 的启闭能够控制脱附尾气排气管道61的通断。冷凝器63设置在脱附尾气排气管道61的末端,用于对脱附后蒸汽进行冷凝,进而便于对脱附后的尾气进行收集,本实用新型中的冷凝器63采用循环水进行冷凝。收集罐64设置在冷凝器 63的下方,用于将冷凝器63冷凝后的液体进行收集。
平料装置12设置在吸附罐1的内部顶端,用于将吸附罐1内的吸附材料15 进行压平,以便于尾气与吸附材料15接触充分,使得吸附材料15能够对尾气充分均匀吸附,同时便于卸料。平料装置12包括呈框体状的水平架以及连接设置在水平架顶端的压动机构。因水平架设置为框体状,所以能够保证从吸附罐进料管道13进入的吸附材料15能够落入到吸附罐1内。压动机构可以为气缸,也可为液压缸,且未设置在吸附罐进料管道13附近。
位于卸料装置3下方的吸附罐1上连通设置有尾气进气装置9,尾气进气装置9用于向吸附罐1内通入尾气。尾气进气装置9包括与位于卸料装置3下方的吸附罐1内部相连通的尾气进气管道91、设置在尾气进气管道91上的三通接头92以及设置在尾气进气管道91前端的风机93,在风机93的动力作用下可将尾气吹入到吸附罐1内部。
位于平料装置12上方的吸附罐1上以及脱附罐2的底端连通设置有尾气排气装置94,尾气排气装置94用于将经吸附后的尾气进行排放。尾气排气装置 94包括设置在位于平料装置12上方的吸附罐1上的尾气排气管道a941以及设置在脱附罐2的顶端的尾气排气管道b942,尾气排气管道a941和尾气排气管道 b942之间通过尾气排出管道952相连通,尾气排气管道b942上设置有电磁阀 d943,尾气排气管道a941和尾气排气管道b942均通过尾气排出管道952将尾气排出,尾气排气管道a941上还设置有电磁阀g954,电磁阀g954设置在尾气排气管道a941和尾气排出管道952交界处的上方。
尾气进气装置9与尾气排气装置94之间设置有尾气循环装置95,尾气循环装置95用于使得尾气能够进行多次吸附处理,尾气循环装置95包括循环进气管道951以及设置在循环进气管道951上的电磁阀e953,循环进气管道951的一端与三通接头92的一端相连通,另一端与尾气排气管道b942和尾气排出管道952相连通,打开电磁阀e953即可实现尾气的循环吸附处理。
卸料装置3设置在吸附罐1的内部中下端,用于控制吸附材料15下落速度,保证已完成吸附的吸附材料15能够及时下落,以便于吸附材料15充分吸附。
本实施例中的卸料装置3包括上篦子31、滑槽33、可移动挡板32和挡板推动机构36。上篦子31位于吸附罐1内,且上等间距贯穿开设有多个矩形落料口35,用于对吸附材料15进行遮挡。可移动挡板32位于矩形落料口35正下方,并对矩形落料口35进行遮挡。沿可移动挡板32运动方向的吸附罐左右内侧壁上分别开设一道供可移动挡板32滑动的滑槽33,可移动挡板32通过挡板推动机构36的驱动相对于上篦子31的矩形落料口35进行移动,实现吸附罐内吸附材料的堆积与落料作业,挡板推动机构36固定设置在吸附罐侧壁上。
挡板推动机构36包括分别设置在各可移动挡板32端部的连接板a361,相邻的两可移动连接板a361之间均通过连接螺母a364连接设置有两根连接杆 a362,位于最左侧的可移动挡板32连接设置有驱动机构363。驱动机构363包括活塞杆与最左侧可移动挡板32相连接的气缸,或包括活塞杆与最左侧可移动挡板32相连接的液压气缸。此外,驱动机构363还可以为电动推杆。
上篦子31材料为透气、透液又不漏料的孔板或顶端面盖设有丝网的孔板,具体视实际情况而定。
本实施例中的上篦子31为平板式,如图1所示。必要时,上篦子31的纵向和横向刚性加强,或者上篦子31的纵向和横向其中一处刚性加强。
可移动挡板32呈条状且面积大于上篦子31的矩形落料口,可移动挡板32 移动距离小于等于矩形落料口的横向长度。在与可移动挡板32同平面的吸附罐 1右侧外壁上设置有凸腔34,凸腔34的内部与吸附罐1相连通,用于在进行推动可移动挡板32时对最右侧的可移动挡板32进行容纳。
脱附罐2通过脱附后吸附材料输送装置8与吸附罐1相连接,脱附后吸附材料输送装置8用于将脱附后的吸附材料15重新输送回吸附罐1。
本实施例中脱附罐2设置于吸附罐1正下方,如图1所示,脱附罐进料管道21与吸附罐出料管道14通过竖直管道连接,竖直管道上设置有电磁阀g,脱附罐出料管道22与吸附罐进料管道13之间通过脱附后吸附材料输送装置8连接,脱附罐出料管道22与脱附后吸附材料输送装置8之间通过竖直管道相连接,此竖直管道上设置有电磁阀h81。本实施例中的吸附罐1通过卸料装置3卸出的吸附材料15可由于自身重力直接落入到脱附罐2内。本实施例中的脱附后吸附材料输送装置8采用气流、绞龙、振动、输送带、料斗等有动力源的形式以及两种或两种以上形式的组合,实现将从脱附罐2卸出的吸附材料15输送提升至吸附罐1内。
此外,在吸附罐1和脱附罐2发生火灾时,为了保证装置不会因火灾而发生危险事故,本实施例在吸附罐1和脱附罐2的顶端连通设置有灭火装置10,灭火装置10能够分别向吸附罐1和脱附罐2内部喷射消防水以达到灭火目的。
灭火装置10包括消防水喷射装置101、消防水输送管道102和电磁阀f103。消防水喷射装置101的内部盛装有消防水,并能够对消防水进行喷射。消防水输送管道102一端连接于消防水喷射装置101,另外两端分成两个管道并分别连接吸附罐1和脱附罐2的顶端,消防水输送管道102分设的两个管道上分别设置有电磁阀f103,通过控制电磁阀f103的启闭即可控制消防水的进入。
本实施例进行尾气处理的过程如下。
初始状态时,所有的电磁阀均处于关闭的状态。由风机93将尾气通过尾气进气管道91传送到位于卸料装置3下方的吸附罐1内部,尾气在上升过程中,会与上篦子31上方的吸附材料15发生吸附反应,吸附材料15对尾气进行吸附处理,吸附后的尾气继续上升,从吸附罐1顶端的尾气排气管道a941排入大气。此过程中,若尾气的排放不达标,可对尾气进行循环吸附处理,即关闭电磁阀 g954,打开电磁阀e953,此时经过吸附材料15吸附后的尾气依次经尾气排气管道a941、尾气排出管道952、三通接头92、尾气进气管道91重新进入到吸附罐1的内部进行再次吸附处理,直至尾气达标后,关闭电磁阀e953,打开电磁阀 g954,将尾气排入大气。
当吸附罐1底部的吸附材料15完成吸附作业后,即需要从吸附罐1卸出。或者在吸附罐1内的吸附材料15进行吸附作业的同时,对吸附罐1内吸附接近饱和的吸附材料15进行卸料处理。
本实施例在进行卸料时,打开竖直管道上的电磁阀g,吸附材料15从上篦子31的矩形落料口35落在可移动挡板32上,在驱动机构363作用下,随着可移动挡板32在滑槽33内向右平移,平板式上篦子31的矩形落料口35暴露,由于重力因素吸附罐1底端部分吸附材料15整体由矩形落料口35漏下,而后经吸附罐出料管道14、竖直管道和脱附罐进料管道21,进入到脱附罐2内,实现卸料。当驱动机构363控制可移动挡板32在滑槽33内向左移动,矩形落料口35减小,卸料速度就会减慢,随着可移动挡板32向左移动挡住矩形卸料口,可移动挡板32复位,卸料停止。
当可移动挡板32或挡板推动机构36组件出现损坏或者故障时,可旋松对应部件连接的连接螺母a364和连接杆a362,实现对可移动挡板32或挡板推动机构36的拆卸。
由吸附罐1卸出的吸附材料15落入到脱附罐2内,在吸附材料15落入的过程中,部分尾气也会进入到脱附罐2内,此时需要打开尾气排气管道b942上的电磁阀d943,尾气由尾气排气管道b942进入到尾气排出管道952排入到大气。或关闭电磁阀g954,打开电磁阀e953,对尾气进行循环吸附处理。
当脱附罐2内的吸附材料15装入到一定程度后,即打开蒸汽管道71上的电磁阀b72,通过蒸汽管道71向脱附罐2内通入高温蒸汽,对脱附罐2内的吸附材料15进行脱附处理。而后,打开电磁阀c74,通过引风机75向脱附罐2内通入干燥的空气,对吸附材料15进行干燥处理。接着,打开电磁阀a62,经对吸附材料15脱附处理后的尾气及部分经吸附材料15吸附后的尾气由脱附尾气排气管道61进入到冷凝器63进行冷凝处理,冷凝后的液体进入到收集罐64内进行收集。
当脱附罐2内的吸附材料15脱附完成后,打开电磁阀h81,经解吸干燥后的吸附材料15进入到脱附后吸附材料输送装置8上,经脱附后吸附材料输送装置8输送及提升,最终输送到吸附罐进料管道13内,进而落入到吸附罐1内。当吸附罐1内的吸附材料15落入到一定程度后,通过平料装置12对吸附材料 15进行压平,以保证不会出现吸附材料15不会出现流动死区的情况,保证吸附材料15能够顺利地下落。
实施例2
基于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卸料装置3的结构发生改变,结合图2和图14所示。即卸料装置3包括上篦子31、滑槽33、下篦子37、可移动刮板38和刮板推动机构39。
上篦子31设置于吸附罐1内部,用于对吸附材料15进行遮挡。沿可移动刮板38的运动方向的吸附罐1左右内侧壁上分别开设一道供可移动刮板38滑动的滑槽33,可移动刮板38通过刮板推动机构39的驱动相对于上篦子31的矩形落料口进行移动,实现吸附罐内吸附材料的堆积与落料作业,刮板推动机构 39固定设置在吸附罐侧壁上。
上篦子31的上等间距贯穿开设有多个矩形落料口35。下篦子37等间距设置在吸附罐1的内壁上,位于矩形落料口35正下方且紧邻两滑槽33下边缘水平面。下篦子37与上篦子31之间以及相邻的两下篦子37之间分别形成与矩形落料口35相连通的落料通道310,位于下篦子37与上篦子31之间的落料通道 310内竖直设置有可移动刮板38。
刮板推动机构39包括分别固定连接在可移动刮板38两端的连接板c391,连接板c391架设在滑槽33上,并能够在滑槽33上移动,两相邻的可移动刮板 38之间均通过连接螺母b394连接对应的两根连接板c391,位于最左侧的可移动刮板38的两根连接板c391左端均通过连接螺母b394连接连接杆b392,连接杆b392连接设置有驱动机构363。
驱动机构363包括活塞杆端与最左侧的可移动刮板38相连接的气缸。驱动机构363或者包括活塞杆端与最左侧的可移动刮板38相连接的液压缸。此外,驱动机构363还可以为电动推杆。
上篦子31为孔板透气、透液又不漏物料的孔板或为顶端面盖有丝网的孔板,具体视实际情况而定。
本实施例中的上篦子31为平板式,如图2所示。
下篦子37呈条状且面积大于上篦子31矩形落料口面积,可移动刮板38的移动距离小于等于下篦子37的横向长度。在下篦子37同平面的吸附罐1外壁上向右设置有内腔与吸附罐相连通的凸腔34,用于在进行推动可移动刮板38时对最右侧可移动刮板38上吸附材料15的容纳。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卸料方式不同,具体过程如下。
本实施例在进行卸料时,吸附材料15从上篦子31的矩形落料口35落在下篦子37上,此时,下篦子37左端被可移动刮板挡住,吸附材料15无法下漏,下篦子37右端的吸附材料15呈坡形,但达不到下篦子37边缘也不会下漏。驱动机构363开始工作,可移动刮板38推动下篦子37上的吸附材料15向右平移,由于重力因素吸附材料15整体漏下,同时上篦子31附近的吸附材料15会自动落至下篦子37上,随着可移动刮板38向左平移,吸附材料15整体从下篦子37 的左侧漏下;可移动刮板38停止左右平移,卸料停止。
当可移动刮板38或刮板推动机构39的组件出现损坏或者故障时,可旋松对应部件连接的连接螺母b394,实现对可移动刮板38或刮板推动机构39的拆卸。
实施例3
基于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卸料装置3的结构发生改变,结合图3和图15所示。即卸料装置3包括上篦子31和下篦子 37,上篦子31和下篦子37上下平行固定设置在吸附罐1内部,用于对吸附材料进行遮挡。
沿可移动料盒311的运动方向的吸附罐1左右内侧壁上分别开设一道供料盒推动机构313滑动的滑槽33,可移动料盒311通过料盒推动机构313的驱动相对于上篦子31和下篦子37的矩形落料口进行移动,实现料仓内吸附材料的堆积与落料作业,料盒推动机构313固定设置在可移动料盒311上。
上篦子31和下篦子37上均等间距贯穿开设多个矩形落料口35,上篦子31 的矩形落料口与下篦子37的矩形落料口相互交错分布。上篦子31和下篦子37 之间设置有多个可移动料盒311,可移动料盒311上下贯通,可移动料盒311的顶部为进料孔,可移动料盒311的底部为放料孔。可移动料盒311与上篦子31 的矩形落料口错开并位于下篦子37的矩形落料口正上方。两可移动料盒311之间具有一定间距,并形成位于上篦子31的矩形落料口正下方的暂存料腔312。
料盒推动机构313包括连接板b3131以及固定连接杆b3132。连接板b3131 分别固定设置在各可移动料盒311两端部,连接板b3131架设在滑槽33上,并能够在滑槽33上移动。固定连接杆b3132与各连接板b3131相固定,相邻的两固定连接杆b3132之间均通过连接螺母d3135相连接,位于最左侧的两固定连接杆b3132分别通过一连接杆c3133连接设置有驱动机构363。
驱动机构363包括活塞杆与连接杆c3133相连接的气缸,或包括活塞杆与连接杆c3133相连接的液压缸。此外,驱动机构363还可以为电动推杆。
上篦子31和下篦子37材料为透气、透液又不漏料的孔板或顶端面盖设有丝网的孔板,具体视实际情况而定。
本实施例中的上篦子31为平板式,如图3所示。
可移动料盒311面积大于上篦子31的矩形落料口35面积,可移动料盒311 的横向宽度大于上篦子31的矩形落料口的开口宽度,可移动料盒311的纵向长度大于上篦子31的矩形落料口的开口长度。
可移动料盒311移动距离小于等于自身横向宽度,在可移动料盒311同水平面的吸附罐1外壁向右设置一个凸腔34,凸腔34内部与吸附罐1连通,用于在进行推动可移动料盒311时对最右侧可移动料盒311进行容纳。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卸料方式不同,具体过程如下。
本实施例在进行卸料时,吸附材料15从平板式上篦子31的矩形落料口35 通过,填满可移动料盒311之间的暂存料腔312;在驱动机构363作用下,随着料盒推动机构313在滑槽33内移动,可移动料盒311移动到上篦子31的矩形落料口35正下方,吸附材料15填满可移动料盒311,同时可移动料盒311之间的暂存料腔312与下篦子37的矩形落料口35对齐,由于重力作用,暂存料腔 312内的吸附材料15整体由下篦子37的矩形落料口35漏下,而后经吸附罐出料管道14转移至吸附罐1外;接着在驱动机构363作用下控制可移动料盒311 在滑槽33内向左移动,当移动到可移动料盒311位于下篦子37的矩形落料口 35正上方位置时,可移动料盒311内吸附材料15由于重力作用整体由下篦子 37的矩形落料口35漏下,而后经吸附罐出料管道14转移至吸附罐1外,同时可移动料盒311之间的暂存料腔312对齐上篦子31的矩形落料口35,吸附材料 15将暂存料腔312填满,卸料停止。
当可移动料盒311或料盒推动机构313组件出现损坏或者故障时,可旋松对应部件连接的连接螺母d3135,实现对可移动料盒311或料盒推动机构313的更换。
实施例4
基于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脱附罐2和吸附罐1之间的位置发生改变,结合图4所示。即将脱附罐2设置于吸附罐1正上方,脱附罐出料管道22与吸附罐进料管道13通过竖直管道连接,吸附罐出料管道14与脱附罐进料管道21之间通过脱附后吸附材料输送装置8连接。
本实施例中将脱附罐2设置于吸附罐1正上方,能够使得吸附材料15从吸附罐1落出后由脱附后吸附材料输送装置8进行输送到脱附罐2内,而后在脱附罐2进行对吸附材料15的脱附处理后,吸附材料15在脱附罐2内由于自重下落入吸附罐1内。
实施例5
基于实施例2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脱附罐2和吸附罐1之间的位置发生改变,结合图5所示。即将脱附罐2设置于吸附罐1正上方,脱附罐出料管道22与吸附罐进料管道13通过竖直管道连接,吸附罐出料管道14与脱附罐进料管道21之间通过脱附后吸附材料输送装置8连接。
本实施例中将脱附罐2设置于吸附罐1正上方,能够使得吸附材料15从吸附罐1落出后由脱附后吸附材料输送装置8进行输送到脱附罐2内,而后在脱附罐2进行对吸附材料15的脱附处理后,吸附材料15在脱附罐2内由于自重下落入吸附罐1内。
实施例6
基于实施例3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与实施例3的区别在于,脱附罐2和吸附罐1之间的位置发生改变,结合图6所示。即将脱附罐2设置于吸附罐1正上方,脱附罐出料管道22与吸附罐进料管道13通过竖直管道连接,吸附罐出料管道14与脱附罐进料管道21之间通过脱附后吸附材料输送装置8连接。
本实施例中将脱附罐2设置于吸附罐1正上方,能够使得吸附材料15从吸附罐1落出后由脱附后吸附材料输送装置8进行输送到脱附罐2内,而后在脱附罐2进行对吸附材料15的脱附处理后,吸附材料15在脱附罐2内由于自重下落入吸附罐1内。
实施例7
基于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脱附罐2和吸附罐1之间的位置发生改变,结合图7所示。即将脱附罐2与吸附罐1平行设置,吸附罐出料管道14与脱附罐进料管道21之间通过吸附材料输送装置5连接,脱附罐出料管道22与吸附罐进料管道13之间通过脱附后吸附材料输送装置8连接。
本实施例中的吸附材料输送装置5采用气流、绞龙、振动、输送带、料斗等有动力源的形式以及两种或两种以上形式的组合,实现将从吸附罐1卸出的吸附材料15输送提升至脱附罐2内。
本实施例中将脱附罐2与吸附罐1平行设置,能够使得吸附材料15从吸附罐1落出后由吸附材料输送装置5输送提升至脱附罐2内,而后在脱附罐2进行对吸附材料15的脱附处理后,吸附材料15由脱附后吸附材料输送装置8输提升送至吸附罐1内。
实施例8
基于实施例2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脱附罐2和吸附罐1之间的位置发生改变,结合图8所示。即将脱附罐2与吸附罐1平行设置,吸附罐出料管道14与脱附罐进料管道21之间通过吸附材料输送装置5连接,脱附罐出料管道22与吸附罐进料管道13之间通过脱附后吸附材料输送装置8连接。
本实施例中的吸附材料输送装置5采用气流、绞龙、振动、输送带、料斗等有动力源的形式以及两种或两种以上形式的组合,实现将从吸附罐1卸出的吸附材料15输送提升至脱附罐2内。
本实施例中将脱附罐2与吸附罐1平行设置,能够使得吸附材料15从吸附罐1落出后由吸附材料输送装置5输送提升至脱附罐2内,而后在脱附罐2进行对吸附材料15的脱附处理后,吸附材料15由脱附后吸附材料输送装置8输提升送至吸附罐1内。
实施例9
基于实施例3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与实施例3的区别在于,脱附罐2和吸附罐1之间的位置发生改变,结合图9所示。即将脱附罐2与吸附罐1平行设置,吸附罐出料管道14与脱附罐进料管道21之间通过吸附材料输送装置5连接,脱附罐出料管道22与吸附罐进料管道13之间通过脱附后吸附材料输送装置8连接。
本实施例中的吸附材料输送装置5采用气流、绞龙、振动、输送带、料斗等有动力源的形式以及两种或两种以上形式的组合,实现将从吸附罐1卸出的吸附材料15输送提升至脱附罐2内。
本实施例中将脱附罐2与吸附罐1平行设置,能够使得吸附材料15从吸附罐1落出后由吸附材料输送装置5输送提升至脱附罐2内,而后在脱附罐2进行对吸附材料15的脱附处理后,吸附材料15由脱附后吸附材料输送装置8输提升送至吸附罐1内。
实施例10
基于实施例1至实施例9任意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至实施例9任意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上篦子31设置为瓦楞导流式,使得吸附材料15不会在上篦子31上暂存,瓦楞导流式的设置便于吸附材料15下落,不会出现吸附材料15卡料的情况,结合图10至图12所示。

Claims (10)

1.一种尾气处理用吸附材料循环移动式吸附装置,包括内部盛装有吸附材料(15)用于对尾气进行吸附处理的吸附罐(1)以及用于接收从吸附罐(1)卸出的吸附后的吸附材料(15)并将吸附后的吸附材料(15)进行脱附处理的脱附罐(2),脱附罐(2)通过用于将脱附后的吸附材料(15)重新输送回吸附罐(1)的脱附后吸附材料输送装置(8)与吸附罐(1)相连接;所述吸附罐(1)的顶端设置有吸附罐进料管道(13),吸附罐(1)的底端设置有吸附罐出料管道(14),脱附罐(2)的顶端设置有脱附罐进料管道(21),脱附罐(2)的底端设置有脱附罐出料管道(22);所述脱附罐(2)上设置有用于保证吸附材料(15)能够进行脱附再生的脱附气体进气装置(7)以及用于将吸附材料(15)在进行脱附过程中产生的尾气进行处理的脱附尾气处理装置(6);
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罐(1)的内部顶端设置有用于将吸附罐(1)内的吸附材料(15)进行压平以便于尾气与吸附材料(15)接触充分的平料装置(12),吸附罐(1)的内部中下端设置有用于保证已完成吸附的吸附材料(15)能够及时下落以便于吸附材料(15)充分吸附的卸料装置(3);位于卸料装置(3)下方的吸附罐(1)上连通设置有用于向吸附罐(1)内通入尾气的尾气进气装置(9),位于平料装置(12)上方的吸附罐(1)上以及脱附罐(2)的底端连通设置有用于将经吸附后的尾气进行排放的尾气排气装置(94),尾气进气装置(9)与尾气排气装置(94)之间设置有用于使得尾气能够进行多次吸附处理的尾气循环装置(9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尾气处理用吸附材料循环移动式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脱附罐(2)设置于吸附罐(1)正下方,脱附罐进料管道(21)与吸附罐出料管道(14)通过竖直管道连接,脱附罐出料管道(22)与吸附罐进料管道(13)之间通过脱附后吸附材料输送装置(8)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尾气处理用吸附材料循环移动式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脱附罐(2)设置于吸附罐(1)正上方,脱附罐出料管道(22)与吸附罐进料管道(13)通过竖直管道连接,吸附罐出料管道(14)与脱附罐进料管道(21)之间通过脱附后吸附材料输送装置(8)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尾气处理用吸附材料循环移动式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脱附罐(2)与吸附罐(1)平行设置,吸附罐出料管道(14)与脱附罐进料管道(21)之间通过吸附材料输送装置(5)连接,脱附罐出料管道(22)与吸附罐进料管道(13)之间通过脱附后吸附材料输送装置(8)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尾气处理用吸附材料循环移动式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卸料装置(3)包括位于吸附罐(1)内的上篦子(31),上篦子(31)上等间距贯穿开设有多个矩形落料口(35);所述上篦子(31)的正下方设有用于对矩形落料口(35)进行打开与关闭可移动挡板(32),沿可移动挡板(32)运动方向的吸附罐(1)左右内侧壁上分别开设一道供可移动挡板(32)滑动的滑槽(33),所述可移动挡板(32)通过固定设置在吸附罐(1)侧壁上的挡板推动机构(36)驱动、相对于上篦子(31)的矩形落料口(35)进行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尾气处理用吸附材料循环移动式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卸料装置(3)包括设置于吸附罐(1)内部用于对吸附材料(15)进行遮挡的上篦子(31)与下篦子(37),上篦子(31)与下篦子(37)上均等间距贯穿开设有多个矩形落料口(35);下篦子(37)与上篦子(31)之间以及相邻的两下篦子(37)之间分别形成与矩形落料口(35)相连通的落料通道(310),位于下篦子(37)与上篦子(31)之间的落料通道(310)内竖直设置有可移动刮板(38),沿可移动刮板(38)运动方向的吸附罐(1)左右内侧壁上分别开设一道供可移动刮板(38)滑动的滑槽(33);所述可移动刮板(38)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用于对可移动刮板(38)进行同步推动以实现落料作业的刮板推动机构(39)。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尾气处理用吸附材料循环移动式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卸料装置(3)包括上下平行固定设置于吸附罐(1)内部用于对吸附材料(15)进行遮挡的上篦子(31)和下篦子(37);所述上篦子(31)和下篦子(37)上均等间距贯穿开设有多个矩形落料口(35)且上篦子(31)的矩形落料口和下篦子(37)的矩形落料口相互交错,上篦子(31)和下篦子(37)之间设置有多个与上篦子(31)的矩形落料口错开并位于下篦子(37)的矩形落料口正上方且上下贯通的可移动料盒(311),两可移动料盒(311)之间具有一定间距并形成位于上篦子(31)的矩形落料口正下方的暂存料腔(312);沿可移动料盒(311)的运动方向的吸附罐(1)左右内侧壁上分别开设一道供可移动料盒(311)滑动的滑槽(33);两滑槽(33)之间设有分别与各可移动料盒(311)两端相连接用于对可移动料盒(311)进行同步推动以实现落料作业的料盒推动机构(313),料盒推动机构(313)架设于滑槽(33)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5或6或7所述的一种尾气处理用吸附材料循环移动式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篦子(31)为透气、透液又不漏料的孔板或顶端面盖设有丝网的孔板。
9.根据权利要求5或6或7所述的一种尾气处理用吸附材料循环移动式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篦子(31)为平板式或瓦楞导流式。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尾气处理用吸附材料循环移动式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罐(1)和脱附罐(2)的顶端连通设置有用于在吸附罐(1)和脱附罐(2)发生火灾时分别向吸附罐(1)和脱附罐(2)内部喷射消防水以达到灭火目的的灭火装置(10)。
CN201921327033.1U 2019-08-16 2019-08-16 一种尾气处理用吸附材料循环移动式吸附装置 Active CN2109343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27033.1U CN210934345U (zh) 2019-08-16 2019-08-16 一种尾气处理用吸附材料循环移动式吸附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27033.1U CN210934345U (zh) 2019-08-16 2019-08-16 一种尾气处理用吸附材料循环移动式吸附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934345U true CN210934345U (zh) 2020-07-07

Family

ID=713873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327033.1U Active CN210934345U (zh) 2019-08-16 2019-08-16 一种尾气处理用吸附材料循环移动式吸附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93434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236887A (zh) * 2023-03-27 2023-06-09 广东英为拓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物理除湿机中的吸附材料循环再生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236887A (zh) * 2023-03-27 2023-06-09 广东英为拓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物理除湿机中的吸附材料循环再生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095132C1 (ru) Реактор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подвижно-слойного типа (варианты) и способ его эксплуатации
CN210934345U (zh) 一种尾气处理用吸附材料循环移动式吸附装置
CN102350147A (zh) 一种一体化的吸附除尘装置
CN201320436Y (zh) 布袋除尘器
CN110529860A (zh) 一种带有危险废物预处理工序的固体废物处理系统
KR101259313B1 (ko) 집진용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활성탄 회수장치
CN112387059A (zh) 一种尾气处理用吸附材料循环移动式吸附装置
CN115945045A (zh) 一种燃煤电厂烟道捕集二氧化碳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05664704A (zh) 半干法烟气脱硫除尘装置
CN211462631U (zh) 一种有机废气收集净化装置
CN105502030B (zh) 一种受料槽烟尘捕集装置
CN206051058U (zh) 印刷装置
CN217449595U (zh) 煤气脱硫干法塔
KR101242204B1 (ko) 배출가스 복합 처리장치
CN202962210U (zh) 一种除尘设备
CN217041969U (zh) 艾奇逊石墨化炉尾气吸收装置
US4512787A (en) Device for filtering stack gases
CN115228257A (zh) 一种智能化大气治理用脱硫脱硝装置
CN205463096U (zh) 骨料、粉料清洁系统
TWI619537B (zh) 過濾裝置
CN208523280U (zh) 一种农业机械用除尘装置
KR101363073B1 (ko) 대기 및 악취 오염 방지를 위한 분말 흡착제 공급장치
CN210473322U (zh) 一种五钠聚合炉尾气处理装置
CN206823519U (zh) 一种工业锅炉烟气除硫除尘装置
US20060107951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manipulating heavy ga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713

Address after: 050000 west botanical garden street, Daguo village, Xinhua District, Shijiazhuang City, Hebe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ijiazhuang Liuk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achinery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050000 No.5, Lane 6, Dongzhuang West Street, Yancun, Huangbizhuang Town, Luquan District, Shijiazhuang City, Hebe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i Weidong

Patentee before: Li Yingjun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