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924561U - 一种引脚接口总线适配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引脚接口总线适配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924561U
CN210924561U CN202020129153.7U CN202020129153U CN210924561U CN 210924561 U CN210924561 U CN 210924561U CN 202020129153 U CN202020129153 U CN 202020129153U CN 210924561 U CN210924561 U CN 2109245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n interface
pin
interface
bus
bus adap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12915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Weitu Un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Weitu Un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Weitu Un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Weitu Un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12915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9245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9245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92456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ower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引脚接口总线适配器,所述引脚接口总线适配器的引脚接口包括:P1、P2、P3、P4、P5、P6、P7、P8、P9、P10;所述引脚接口总线适配器还包括与智能设备连接的智能设备接口;所述P2为电源输出引脚接口,所述P10为接地引脚接口,所述P1为综合功能引脚接口;所述P3、P4、P5、P6、P7、P8、P9中,至少有一部分引脚接口为I2C总线功能引脚接口、SPI总线功能引脚接口、CAN总线功能引脚接口或1‑Wire总线功能引脚。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兼顾多种引脚的引脚接口总线适配器,使引脚接口简单高效。

Description

一种引脚接口总线适配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总线适配器,特别涉及一种引脚接口总线适配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总线适配器类产品的接口定义方式多种多样,有些总线适配器的接口很少,例如只定义单一总线接口,导致使用效率不够高;有些总线适配器对于一种类型的接口数量很多,导致其中一部分在实际使用中并未被利用到,浪费资源。但是目前并不存在一种简单高效的总线适配器,能够兼顾多种不同类型的接口,并且每种类型的接口数量并不多,在实际使用时,可以充分利用,从而提高使用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引脚接口总线适配器,旨在提供一种简单高效、适用多种引脚接口的引脚接口总线适配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引脚接口总线适配器,所述引脚接口总线适配器的引脚接口包括:P1、P2、P3、P4、P5、P6、P7、P8、P9、P10;所述引脚接口总线适配器还包括与智能设备连接的智能设备接口;
所述P2为电源输出引脚接口,所述P10为接地引脚接口,所述P1为综合功能引脚接口;所述P3、P4、P5、P6、P7、P8、P9中,至少有一部分引脚接口为I2C总线功能引脚接口、SPI总线功能引脚接口、CAN总线功能引脚接口或1-Wire总线功能引脚。
可选的,所述综合功能引脚接口为调试信息输出引脚接口、调试信息输入引脚接口、电源输出引脚接口、电源输入引脚接口、静态信号输出引脚接口、静态信号输入引脚接口、动态信号输出引脚接口或动态信号输入引脚接口。
可选的,所述引脚接口总线适配器的引脚接口分为2列,每列设有5个引脚接口。
可选的,所述P4为SMBus引脚接口,所述P6为SCL引脚接口,所述P8为SDA引脚接口。
可选的,所述P3为SEL0引脚接口,所述P5为SCK引脚接口,所述P7为MISO引脚接口,所述P9为MOSI引脚接口。
可选的,所述P8为1-Wire总线功能引脚接口,所述P3为SEL0引脚接口,所述P5为SCK引脚接口,所述P7为MISO引脚接口,所述P9为MOSI引脚接口。
可选的,所述P4为CANH引脚接口,所述P6为CANL引脚接口。
可选的,所述引脚接口总线适配器的引脚接口分为1列,且设有10个引脚接口。
可选的,所述P3为SMBus引脚接口,所述P4为SCL引脚接口,所述P5为SDA引脚接口,所述P6为SEL0引脚接口,所述P7为SCK引脚接口,所述P8为MISO引脚接口,所述P9为MOSI引脚接口。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引脚接口总线适配器,所述引脚接口总线适配器的引脚接口包括:P1、P2、P3、P4、P5、P6、P7、P8、P9、P10;所述引脚接口总线适配器还包括与智能设备连接的智能设备接口;所述P2为电源输出引脚接口,所述P10为接地引脚接口,所述P1为综合功能引脚接口;所述P3、P4、P5、P6、P7、P8、P9中,至少有一部分引脚接口为I2C总线功能引脚接口、SPI总线功能引脚接口、CAN总线功能引脚接口或1-Wire总线功能引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适用多种引脚的引脚接口总线适配器,使引脚接口简单高效。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引脚接口总线适配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一种引脚接口总线适配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提供的一种引脚接口总线适配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提供的一种引脚接口总线适配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当理解,当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和“包含”指示所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集合的存在或添加。
还应当理解,在此本实用新型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在限制本实用新型。如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明其它情况,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及“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
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引脚接口总线适配器,所述引脚接口总线适配器的引脚接口包括:P1、P2、P3、P4、P5、P6、P7、P8、P9、P10;所述引脚接口总线适配器还包括与智能设备连接的智能设备接口;所述P2为电源输出引脚接口,所述P10为接地引脚接口,所述P1为综合功能引脚接口;所述P3、P4、P5、P6、P7、P8、P9中,至少有一部分引脚接口为I2C总线功能引脚接口、SPI总线功能引脚接口、CAN总线功能引脚接口或1-Wire总线功能引脚。
通过对总线适配器设置多种不同的引脚总线接口,使总线适配器能够适用于多种不同的总线功能引脚,具体包括:I2C总线功能引脚接口(I2C总线,Inter-IntegratedCircuit,用于连接微控制器及其外围设备)、SPI总线功能引脚接口(SPI总线,SerialPeripheral Interface,串行外设接口,是一种高速的、全双工、同步的通信总线)、CAN总线功能引脚接口(CAN总线,ControllerAreaNetwork,控制器局域网络,是ISO国际标准化的串行通信协议)以及1-Wire总线功能引脚接口(1-Wire总线是一个简单的信号传输电路,可通过一根共用的数据线实现主控制器与一个或一个以上从器件之间的半双工双向通信)。
在本实例提供的引脚接口总线适配器中,一共包含10个引脚接口,并将该10个引脚接口按照顺序依次排序为P1、P2、P3、P4、P5、P6、P7、P8、P9、P10(具体的排序方式可根据引脚接口总线适配器上引脚接口的排列方式确定,例如可以按照从左至右、从上至下的方式进行排序),其中,P1引脚为综合功能引脚接口,即可以用于多种用途的引脚接口,P2为电源输出引脚接口,即Vcc引脚接口(本实例中的Vcc引脚接口对应的电压可以是0~任意电压,例如0V、1.8V、3.3V、5V、9V以及12V等),P10为接地引脚接口。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的P3、P4、P5、P6、P7、P8以及P9引脚接口中,必须有一部分用于作为I2C总线功能引脚接口、SPI总线功能引脚接口、CAN总线功能引脚接口以及1-Wire总线功能引脚接口中的至少一种总线功能引脚接口。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引脚接口总线适配器还包含了与智能设备连接的智能设备接口,该智能设备接口具体可以是串口、以太网口或者USB接口。
在一实施例中,智能设备通过智能设备接口与引脚接口总线适配器连接,并对所述引脚接口总线适配器上的引脚接口进行更改设置。本实施例中,可以根据具体需求通过智能设备对引脚接口总线适配器上的引脚接口进行更改,例如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将引脚接口更改为GPIO(General-purpose input/output,通用型之输入输出)、ADC(Analog-to-digital converter,模拟数字转换器,用于将模拟形式的连续信号转换为数字形式的离散信号)、DAC(Digital to analog converter,数字模拟转换器,用于将数字形式的离散信号转换为模拟形式的连续信号)、PWM(Pulse Width Modulation,脉宽调制,用于利用微处理器的数字输出来对模拟电路进行控制)、COUNTER(计数器)或者UART(Universal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器,是一种异步收发传输器,用于将待传输的资料在串行通信与并行通信之间加以转换)等功能引脚接口。
需要说明的是,当通过智能设备对引脚接口总线适配器上的引脚接口进行更改时,只可以对P3、P4、P5、P6、P7、P8以及P9引脚接口进行更改,同时,还需要注意的是,在对P3、P4、P5、P6、P7、P8以及P9引脚接口进行更改后,更改后的P3、P4、P5、P6、P7、P8以及P9引脚接口中必须仍包含I2C总线功能引脚接口、SPI总线功能引脚接口、CAN总线功能引脚接口以及1-Wire总线功能引脚接口中的至少一种总线功能引脚接口。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综合功能引脚接口为调试信息输出引脚接口、调试信息输入引脚接口、电源输出引脚接口、电源输入引脚接口、静态信号输出引脚接口、静态信号输入引脚接口、动态信号输出引脚接口或动态信号输入引脚接口。
本实施例中,P1综合功能引脚接口既可以作为调试信息输出或者输入引脚接口,也可以作为电源输出或者输入引脚接口,还可以作为特定静态信号输出或者输入引脚接口,又或者作为动态信号输出或者输入引脚接口(如某种有规律的波形信号或者无规律的波形信号)。当P1引脚接口作为调试信息输出或者输入引脚接口时,输出调试信息通常为串口打印输出信息,也可以是简单功能的指示信息或者其它信息,还可以用于中断输入或者调试命令输入;当P1引脚接口作为电源输出或者输入引脚接口时,具体的电压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当P1引脚接口作为静态信号输出或者输入引脚接口(或者是动态信号的输出或者输入引脚接口)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静态信号(或者动态信号)的波形或者频率是否具有规则。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引脚接口总线适配器的引脚接口分为2列,每列设有5个引脚接口。
本实施例中,将引脚接口总线适配器上的10个引脚接口按照2列、每列5个的方式进行设置,然后可以按照从左至右以及从上至下的方式对10个引脚接口依次进行排序。具体地,将引脚接口总线适配器上的10个引脚接口分为左右两列,在左列引脚接口中,从上至下依次为P1、P3、P5、P7、P9,在右列引脚接口中,从上至下依次为P2、P4、P6、P8、P10。
在一具体应用场景中,所述引脚接口总线适配器的左右两列引脚接口之间的距离以及相邻的上下引脚接口之间的距离均为2.54mm。当然,在其他应用场景中,还可以将左右两列引脚接口之间的距离以及相邻的上下引脚接口之间的距离均设置为1.27mm,当左右两列引脚接口之间的距离以及相邻的上下引脚接口之间的距离均为1.27mm时,可以减少引脚接口占用的体积。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P4为SMBus引脚接口,所述P6为SCL引脚接口,所述P8为SDA引脚接口。
本实施例中,SMBus引脚接口(System Management Bus,系统管理总线)是一种二线制串行总线,而SCL引脚接口(Serial ClockLine,串行时钟线)以及SDA引脚接口(SerialData,串行数据线,可接收和发送数据)则属于I2C总线功能引脚接口,也就是说,本实施例中的P6、P8均为I2C总线功能引脚接口。将I2C总线功能引脚接口连续设置在引脚接口总线适配器的同一列,方便用户对其进行调用。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P3为SEL0引脚接口,所述P5为SCK引脚接口,所述P7为MISO引脚接口,所述P9为MOSI引脚接口。
本实施例中,SEL0引脚接口、SCK引脚接口(Serial Clock,时钟信号,由主设备产生)、MISO引脚接口(MasterInput Slave Output,主设备数据输入,从设备数据输出)以及MOSI引脚接口(Master Output Slave Input,主设备数据输出,从设备数据输入)均属于SPI总线功能引脚接口,也就是说,本实施例中的P3、P5、P7、P9均为SPI总线功能引脚接口。将SPI总线功能引脚接口连续设置在引脚接口总线适配器的同一列,同样是为了方便用户对其进行调用。
将上述两个实施例结合起来(即I2C总线功能引脚接口+SPI总线功能引脚接口),同时将P1综合功能引脚接口设置为5V的电源输出引脚接口(或者是电源输入引脚接口),将P2电源输出引脚接口设置为3.3V,以及P10接地引脚接口,如图2所示,如此即是一种关于引脚接口总线适配器上的所有引脚接口的设置方式,同时这种设置方式符合引脚接口总线适配器的设置要求(即P3、P4、P5、P6、P7、P8以及P9引脚接口中,必须有一部分用于作为I2C总线功能引脚接口、SPI总线功能引脚接口、CAN总线功能引脚接口以及1-Wire总线功能引脚接口中的至少一种总线功能引脚接口)。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P8为1-Wire总线功能引脚接口,所述P3为SEL0引脚接口,所述P5为SCK引脚接口,所述P7为MISO引脚接口,所述P9为MOSI引脚接口。
本实施例中,将P8设置为1-Wire总线功能引脚接口,而P3、P5、P7、P9依旧为SPI总线功能引脚接口,也就是说,本实施例中引脚总线适配器上的引脚接口并不按照前述实施例中的方式进行设置,而是转换为另一种设置方式。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P4为CANH引脚接口,所述P6为CANL引脚接口。
本实施例中,将P4设置为CANH引脚接口(高电平),将P6设置为CANL引脚接口(低电平),CANH引脚接口和CANL引脚接口均属于CAN总线功能引脚接口,也就是说,将P4和P6均设置为CAN总线功能引脚接口。
将上述实施例结合起来(即SPI总线功能引脚接口+CAN总线功能引脚接口+1-Wire总线功能引脚接口),同时将P1综合功能引脚接口设置为5V的电源输出引脚接口(或者是电源输入引脚接口),将P2电源输出引脚接口设置为3.3V,以及P10接地引脚接口,即是关于引脚接口总线适配器上的所有引脚接口的另一种设置方式,如图3所示,如此设置方式同样符合引脚接口总线适配器的设置要求。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引脚接口总线适配器的引脚接口分为1列,且设有10个引脚接口。本实施例中,将引脚接口总线适配器上的10个引脚接口按照1列进行排序。在一具体应用场景中,所述10个引脚接口中相邻的引脚接口之间的距离均为2.54mm。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引脚接口总线适配器的引脚接口包括:P1、P2、P3、P4、P5、P6、P7、P8、P9、P10。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P1为综合功能引脚接口,所述P2为电源输出引脚接口,所述P10为接地引脚接口,所述P3为SMBus引脚接口,所述P4为SCL引脚接口,所述P5为SDA引脚接口,所述P6为SEL0引脚接口,所述P7为SCK引脚接口,所述P8为MISO引脚接口,所述P9为MOSI引脚接口。
本实施例中,将10个引脚接口按照上述方式进行设置,即将属于同一总线功能的引脚接口连续设置,如此,在实际使用时更加方便。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将10个引脚接口按照其他方式进行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P2依旧为电源输出引脚接口,这样设置的好处是,当用户使用排线插头不小心接反的时候,相对于P1为电源输出引脚接口来说,P2为电源输出引脚接口是更不容易烧坏接口电路板。
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状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Claims (9)

1.一种引脚接口总线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引脚接口总线适配器的引脚接口包括:P1、P2、P3、P4、P5、P6、P7、P8、P9、P10;所述引脚接口总线适配器还包括与智能设备连接的智能设备接口;
所述P2为电源输出引脚接口,所述P10为接地引脚接口,所述P1为综合功能引脚接口;所述P3、P4、P5、P6、P7、P8、P9中,至少有一部分引脚接口为I2C总线功能引脚接口、SPI总线功能引脚接口、CAN总线功能引脚接口或1-Wire总线功能引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脚接口总线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综合功能引脚接口为调试信息输出引脚接口、调试信息输入引脚接口、电源输出引脚接口、电源输入引脚接口、静态信号输出引脚接口、静态信号输入引脚接口、动态信号输出引脚接口或动态信号输入引脚接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脚接口总线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引脚接口总线适配器的引脚接口分为2列,每列设有5个引脚接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引脚接口总线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P4为SMBus引脚接口,所述P6为SCL引脚接口,所述P8为SDA引脚接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引脚接口总线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P3为SEL0引脚接口,所述P5为SCK引脚接口,所述P7为MISO引脚接口,所述P9为MOSI引脚接口。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引脚接口总线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P8为1-Wire总线功能引脚接口,所述P3为SEL0引脚接口,所述P5为SCK引脚接口,所述P7为MISO引脚接口,所述P9为MOSI引脚接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引脚接口总线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P4为CANH引脚接口,所述P6为CANL引脚接口。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脚接口总线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引脚接口总线适配器的引脚接口分为1列,且设有10个引脚接口。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引脚接口总线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P3为SMBus引脚接口,所述P4为SCL引脚接口,所述P5为SDA引脚接口,所述P6为SEL0引脚接口,所述P7为SCK引脚接口,所述P8为MISO引脚接口,所述P9为MOSI引脚接口。
CN202020129153.7U 2020-01-20 2020-01-20 一种引脚接口总线适配器 Active CN2109245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29153.7U CN210924561U (zh) 2020-01-20 2020-01-20 一种引脚接口总线适配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29153.7U CN210924561U (zh) 2020-01-20 2020-01-20 一种引脚接口总线适配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924561U true CN210924561U (zh) 2020-07-03

Family

ID=713692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129153.7U Active CN210924561U (zh) 2020-01-20 2020-01-20 一种引脚接口总线适配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92456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21546A (zh) 可自动检测通用串行总线主机或外围设备的装置
CN102929821B (zh) 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系统
CN101833526B (zh) 支持主机端功能的电子系统及方法
CN201331755Y (zh) 具有自动主从判断电路的usb otg接口
CN210924561U (zh) 一种引脚接口总线适配器
CN202872142U (zh) 一种多功能usb数据线
CN101339542A (zh) 一种数据传输设备、控制电路芯片及工作模式控制方法
CN202798652U (zh) 一种信号转换电路及接口转接设备
CN103473208B (zh) 传输系统
CN207601784U (zh) 一种usb装置、接口驱动板及电子设备
CN209433225U (zh) 用于列车网络输入输出系统的处理装置
CN210515231U (zh) 一种二合一转换器
CN210573761U (zh) 接口转换电路及信号检测装置
CN209216080U (zh) 一种显示器edid烧录器
CN108132902B (zh) 一种可自适应电压的uart转usb系统和方法
CN202405587U (zh) Usb接口转换为带有串口功能的rj-45接口的装置
CN210273852U (zh) 网路电源适配器和基于其的电子设备、网路电源系统
CN1821989A (zh) 单总线双向通讯协议分解分析器
CN107391405A (zh) Usb接口电路及usb设备
CN207503215U (zh) 一种多串口集成装置
CN215219002U (zh) 一种otg设备模式自动识别电路
CN207098196U (zh) 插座
CN102110068B (zh) 可串接的串行总线装置及其管理方法及串接方法
CN213094226U (zh) 一种基于cpci总线的can通讯装置
CN211653644U (zh) 一种计算机模块及计算机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