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919083U - 一种隧道内型钢支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隧道内型钢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919083U
CN210919083U CN201921725957.7U CN201921725957U CN210919083U CN 210919083 U CN210919083 U CN 210919083U CN 201921725957 U CN201921725957 U CN 201921725957U CN 210919083 U CN210919083 U CN 2109190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acing piece
axostylus axostyle
welded
rod
fix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72595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储著胜
韩利杰
陈立岩
闫国伟
张凤谦
魏敬韩
石磊
王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urth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No 9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urth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No 9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urth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No 9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urth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No 9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72595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9190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9190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9190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arth Dril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隧道内型钢支架,包括主体、第一支撑杆、固定板和第二支撑杆,所述主体的内部均匀设置有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的正面均匀开设有第一固定槽,所述第一支撑杆正面的左右两端皆开设有第二固定槽,所述固定杆的末端皆焊接有卡杆,所述第二固定槽的正面皆开设有卡孔。本实用新型不需要工作人员耗费力量调整第一支撑杆的位置,提高了支撑的效果,且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的效率,且使得用户在不需要使用该装置时,乐意将该装置完整拆卸,回收利用,相比较传统的焊接,该装置安装更加快速,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更小,且操作方便,不需要焊接工具,也降低了工作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隧道内型钢支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内型钢支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隧道内型钢支架。
背景技术
隧道贯通后,需要拆除隧道内的钢轨、管线等附属设施,然后开始进行风井基坑的开挖。基坑开挖前要先进行基坑降水,同时基坑外侧的加固区也实行降水,风井外侧各卡杆环范围内的隧道采用型钢支架进行加固,确保隧道的稳定,现阶段的型钢支架是直接由工作人员焊接固定,工作量较大,在垂直焊接时,因长度不能短于隧道的长度,使得竖直的称重钢难以垂直焊接,会呈现倾斜角度,不方便操作,且后期不使用时,无法回收拆除,只能通过暴力将其拆除,无法做到回收再利用,且施工麻烦,工作量较大。
因此,亟需设计一种隧道内型钢支架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隧道内型钢支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阶段的型钢支架是直接由工作人员焊接固定,工作量较大,在垂直焊接时,因长度不能短于隧道的长度,使得竖直的称重钢难以垂直焊接,会呈现倾斜角度,不方便操作,且后期不使用时,无法回收拆除,只能通过暴力将其拆除,无法做到回收再利用,且施工麻烦,工作量较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隧道内型钢支架,包括主体、第一支撑杆、固定板和第二支撑杆,所述主体的内部均匀设置有第一支撑杆,且第一支撑杆的上下两端皆与主体上下两端的内壁焊接固定,所述第一支撑杆的正面均匀开设有第一固定槽,且第一固定槽的正面皆插设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左右两端皆焊接有复位轴,所述固定板的上下两端皆设置有固定块,且固定块与第一支撑杆皆焊接固定,所述第一支撑杆正面的左右两端皆开设有第二固定槽,所述固定杆的末端皆焊接有卡杆,且卡杆延伸至第二固定槽的内部,所述第二固定槽的正面皆开设有卡孔。
优选的,所述主体的内部均匀设置有第二支撑杆,且第二支撑杆皆插设在第一支撑杆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中间处皆通过轴承与丝母相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中间处皆焊接有丝杆,且丝杆皆插设在丝母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复位轴包括轴圈、轴杆和轴板,所述轴圈的内皆焊接有轴杆,且轴杆的表面皆套设有轴板,所述轴杆的表面皆套设有通过,且弹簧的一端皆与轴杆相连接,弹簧的另一端皆与轴板相连接,所述轴板远离固定杆的一侧皆焊接有固定板。
优选的,所述卡孔与卡杆的形状相同,所述卡孔的尺寸大于卡杆的尺寸。
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异效果:本实用新型不需要工作人员耗费力量调整第一支撑杆的位置,提高了支撑的效果,且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的效率,且使得用户在不需要使用该装置时,乐意将该装置完整拆卸,回收利用,相比较传统的焊接,该装置安装更加快速,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更小,且操作方便,不需要焊接工具,也降低了工作成本。
1、当工作人员安装该装置时,转动丝母第一支撑杆移动至与隧道相抵触,使得第一支撑杆与隧道完全垂直,且使得用户在不需要使用该装置时,乐意将该装置完整拆卸,回收利用,不需要工作人员耗费力量调整第一支撑杆的位置,提高了支撑的效果,且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2、工作人员将第二支撑杆两端皆插入第一支撑杆的内部,通过卡杆与第二固定槽的内壁相抵触,无法由卡孔移动出第二固定槽内部,通过对卡杆的位置移动,使得卡杆与第二固定槽始终保持抵触,相比较传统的焊接,该装置安装更加快速,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更小,且操作方便,不需要焊接工具,也降低了工作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中图1中A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中图1中A处俯视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中图1中B处正视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中复位轴正视剖面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剖面示意图。
图中:1、主体;2、第一支撑杆;3、第二支撑杆;4、第一固定槽;5、固定杆;6、复位轴;61、轴圈;62、轴杆;63、轴板;7、固定板;8、固定块;9、第二固定槽;10、卡杆;11、卡孔;12、丝母;13、丝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要求本实用新型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部件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具体实施例:
一种隧道内型钢支架,包括主体1、第一支撑杆2、固定板7和第二支撑杆3,主体1的内部均匀设置有第一支撑杆2,且第一支撑杆2的上下两端皆与主体1上下两端的内壁焊接固定,第一支撑杆2的中间处皆通过轴承与丝母12相连接,第一支撑杆2的中间处皆焊接有丝杆13,且丝杆13皆插设在丝母12的内部,其作用为通过转动丝母12带动丝杆13上下移动,从而带动第一支撑杆2上下移动,主体1的内部均匀设置有第二支撑杆3,且第二支撑杆3皆插设在第一支撑杆2的内部,其作用为通过第二支撑杆3 增加第一支撑杆2对隧道的支撑效果,第一支撑杆2的正面均匀开设有第一固定槽4,且第一固定槽4的正面皆插设固定杆5,固定杆5的左右两端皆焊接有复位轴6,复位轴6包括轴圈61、轴杆62和轴板63,轴圈61的内皆焊接有轴杆62,且轴杆62的表面皆套设有轴板63,轴杆62的表面皆套设有通过,且弹簧的一端皆与轴杆62相连接,弹簧的另一端皆与轴板63 相连接,轴板63远离固定杆5的一侧皆焊接有固定板7,其作用为通过弹簧的回弹力带动轴板63和固定板7复位。
固定板7的上下两端皆设置有固定块8,且固定块8与第一支撑杆2皆焊接固定,第一支撑杆2正面的左右两端皆开设有第二固定槽9,固定杆5 的末端皆焊接有卡杆10,且卡杆10延伸至第二固定槽9的内部,第二固定槽9的正面皆开设有卡孔11,卡孔11与卡杆10的形状相同,卡孔11的尺寸大于卡杆10的尺寸,其作用为使得卡杆10可以穿过卡孔11自由移动。
工作原理:当工作人员安装该装置时,首先转动丝母12,丝母12通过丝杆13带动第一支撑杆2移动至与隧道相抵触,然后工作人员再对第一支撑杆2的上下两端进行焊接固定,使得第一支撑杆2与隧道完全垂直;
工作人员将第二支撑杆3两端皆插入第一支撑杆2的内部,然后通过固定杆5带动卡杆10穿过卡孔11移动至卡杆10的内部,然后将固定杆5和卡杆10转动90°,使得卡杆10与第二固定槽9的内壁相抵触,无法由卡孔11 移动出第二固定槽9内部,然后通过弹簧带动固定板7复位,使得固定板7 与固定块8相抵触,使得固定板7无法自行转动,对卡杆10的位置移动,使得卡杆10与第二固定槽9始终保持抵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不需要工作人员耗费力量调整第一支撑杆的位置,提高了支撑的效果,且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的效率,且使得用户在不需要使用该装置时,乐意将该装置完整拆卸,回收利用,相比较传统的焊接,该装置安装更加快速,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更小,且操作方便,不需要焊接工具,也降低了工作成本。
(1)当工作人员安装该装置时,转动丝母第一支撑杆移动至与隧道相抵触,使得第一支撑杆与隧道完全垂直,且使得用户在不需要使用该装置时,乐意将该装置完整拆卸,回收利用,不需要工作人员耗费力量调整第一支撑杆的位置,提高了支撑的效果,且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2)工作人员将第二支撑杆两端皆插入第一支撑杆的内部,通过卡杆与第二固定槽的内壁相抵触,无法由卡孔移动出第二固定槽内部,通过对卡杆的位置移动,使得卡杆与第二固定槽始终保持抵触,相比较传统的焊接,该装置安装更加快速,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更小,且操作方便,不需要焊接工具,也降低了工作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在本实用新型待批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隧道内型钢支架,包括主体(1)、第一支撑杆(2)、固定板(7)和第二支撑杆(3),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的内部均匀设置有第一支撑杆(2),且第一支撑杆(2)的上下两端皆与主体(1)上下两端的内壁焊接固定,所述第一支撑杆(2)的正面均匀开设有第一固定槽(4),且第一固定槽(4)的正面皆插设固定杆(5),所述固定杆(5)的左右两端皆焊接有复位轴(6),所述固定板(7)的上下两端皆设置有固定块(8),且固定块(8)与第一支撑杆(2)皆焊接固定,所述第一支撑杆(2)正面的左右两端皆开设有第二固定槽(9),所述固定杆(5)的末端皆焊接有卡杆(10),且卡杆(10)延伸至第二固定槽(9)的内部,所述第二固定槽(9)的正面皆开设有卡孔(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内型钢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的内部均匀设置有第二支撑杆(3),且第二支撑杆(3)皆插设在第一支撑杆(2)的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内型钢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杆(2)的中间处皆通过轴承与丝母(12)相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2)的中间处皆焊接有丝杆(13),且丝杆(13)皆插设在丝母(12)的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内型钢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轴(6)包括轴圈(61)、轴杆(62)和轴板(63),所述轴圈(61)的内皆焊接有轴杆(62),且轴杆(62)的表面皆套设有轴板(63),所述轴杆(62)的表面皆套设有通过,且弹簧的一端皆与轴杆(62)相连接,弹簧的另一端皆与轴板(63)相连接,所述轴板(63)远离固定杆(5)的一侧皆焊接有固定板(7)。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内型钢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孔(11) 与卡杆(10)的形状相同,所述卡孔(11)的尺寸大于卡杆(10)的尺寸。
CN201921725957.7U 2019-10-15 2019-10-15 一种隧道内型钢支架 Active CN2109190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25957.7U CN210919083U (zh) 2019-10-15 2019-10-15 一种隧道内型钢支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25957.7U CN210919083U (zh) 2019-10-15 2019-10-15 一种隧道内型钢支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919083U true CN210919083U (zh) 2020-07-03

Family

ID=713500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725957.7U Active CN210919083U (zh) 2019-10-15 2019-10-15 一种隧道内型钢支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91908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532598B (zh) 一种混凝土桩头破碎装置
CN209293821U (zh) 隧道可调节升降间距的钢架支护安装支撑架
CN210919083U (zh) 一种隧道内型钢支架
CN209304770U (zh) 一种预制混凝土框架柱模具
CN206768854U (zh) 一种地脚螺栓精确定位模具
CN212583342U (zh) 一种房屋支柱加固装置
CN210856978U (zh) 一种用于桥梁加固的碳纤维布支撑装置
CN201535071U (zh) 快速调节钢柱垂直度的伸缩装置
CN213269065U (zh) 一种用于施工的建筑斜支撑结构
CN209891494U (zh) 一种幕墙边暖沟与楼板地面交接节点结构
CN208023993U (zh) 悬挑梁临时支撑结构
CN101914990B (zh) 梁式转换层现浇大梁施工模板支撑系统
CN213068267U (zh) 一种建筑主体结构检测取样装置
CN205577837U (zh) 一种电力施工用多功能钻孔机
CN212983846U (zh) 一种混凝土灌注螺旋式建筑桩
CN214006551U (zh) 环保型墙体浇筑用稳固装置
CN218437696U (zh) 一种卡接式钢筋桁架楼承板连接组件
CN220888677U (zh) 一种伸缩式拱形骨架模板
CN212374743U (zh) 一种人工基坑挖掘用土壤吊运设备
CN219387187U (zh) 一种扣件式高支模换拆支撑架体
CN215656854U (zh) 一种批量化生产铝模板零件的辅助装置
CN218775565U (zh) 一种钢筋弯曲调直辅助机构
CN206053967U (zh) 一种衬砌台车
CN213897170U (zh) 水利施工用边坡加固装置
CN214887101U (zh) 一种轨道式衬砌钢模台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