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908923U - 极耳焊接装置 - Google Patents

极耳焊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908923U
CN210908923U CN201921038886.3U CN201921038886U CN210908923U CN 210908923 U CN210908923 U CN 210908923U CN 201921038886 U CN201921038886 U CN 201921038886U CN 210908923 U CN210908923 U CN 2109089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er
tab
welding
regulating
dispos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03888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闵升
吴泽喜
陈永滔
呙德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Chengjie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Chengjie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Chengjie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Chengjie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03888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9089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9089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9089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极耳焊接装置,包括放卷机构;第一输送机构,设置于所述放卷机构的下游,并能够将极耳原料向下游传送;规整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输送机构的下游,能够对输送而来的所述极耳原料进行定位矫形;裁切机构,设置于所述规整机构的一侧,并能够根据加工要求对所述极耳原料进行两次裁切;第二输送机构,设置于所述裁切机构的下游,并能够对裁切下来的极耳单元向焊接工位传送;及焊接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二输送机构的下游,并能够将传送而来的所述极耳单元与极片进行焊接。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方案的极耳焊接装置能够根据不同型号电池产品,对应生产出具有满足要求的溶胶间距的极耳,使极耳具有极大的通用性与灵活性,适用范围广。

Description

极耳焊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加工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极耳焊接装置。
背景技术
在进行锂电池两极材料的生产制造中,需要每隔一段距离焊接一个极耳,并在极耳超出极片的部分的两侧面粘贴一层保护胶以起到保护作用。目前,在极耳上粘贴保护胶的比较常用的做法为:使用自带溶胶的极耳,但该种自带溶胶的极耳的每段溶胶间的距离已经标准化,即每种自带溶胶的极耳上的溶胶间距为一固定值,其仅能适用于一种特定型号的电池产品,无法满足适用于不同型号电池产品的需要,具有较大的使用局限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极耳焊接装置,旨在解决自带溶胶极耳的溶胶间距为固定值,无法适用于不同型号电池产品,存在应用局限的问题。
一种极耳焊接装置,其包括
放卷机构;
第一输送机构,设置于所述放卷机构的下游,并能够将极耳原料向下游传送;
规整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输送机构的下游,能够对输送而来的所述极耳原料进行定位矫形;
裁切机构,设置于所述规整机构的一侧,并能够根据加工要求对所述极耳原料进行两次裁切;
第二输送机构,设置于所述裁切机构的下游,并能够对裁切下来的极耳单元向焊接工位传送;
焊接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二输送机构的下游,并能够将传送而来的所述极耳单元与极片进行焊接;及
控制器,与所述放卷机构、所述第一输送机构、所述规整机构、所述裁切机构、所述第二输送机构及所述焊接机构电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极耳焊接装置还包括底座,所述放卷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底座上的支架、设置于所述支架上的放料马达、与所述放料马达驱动连接的放料盘、设置于所述支架上的回收马达、与所述回收马达驱动连接的回收盘、及设置于所述支架上并位于所述放料盘下游的传料导辊组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放料盘与所述回收盘的旋转方向相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输送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底座上的第一驱动马达、与所述第一驱动马达驱动连接的传动组件、与所述传动组件连接的移动座、设置于所述移动座上的输送台、设置于所述移动座上的第一压料气缸、及与所述第一压料气缸驱动连接并位于所述输送台上方的第一压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规整机构包括间隔设置于所述底座上的上规整气缸与下规整气缸、与所述上规整气缸驱动连接的上规整块、与所述下规整气缸驱动连接并能够与所述上规整块开合配合的下规整块、设置于所述下规整块上的左右规整气缸、及与所述左右规整气缸驱动连接并能够开合配合的左规整块和右规整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裁切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底座上的载板、设置于所述载板上的第二压料气缸、与所述第二压料气缸驱动连接的第二压块、设置于所述载板上的裁切气缸、与所述裁切气缸驱动连接的裁切移动板、设置于所述裁切移动板上的上切刀、及设置于所述底座上并与所述上切刀开合配合的下切刀。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极耳焊接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载板上的挡料气缸、与所述挡料气缸驱动连接的挡料板、及设置于所述底座上并位于所述挡料板下方的收集盒,所述挡料板能够阻挡设置于所述上切刀以及所述下切刀的一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输送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底座上的X轴驱动气缸、与所述X轴驱动气缸驱动连接的Z轴驱动气缸、与所述Z轴驱动气缸驱动连接的Y轴驱动气缸、与所述Y轴驱动气缸驱动连接的夹爪气缸、及与所述夹爪气缸驱动连接并能够启闭配合的第一夹块与第二夹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焊接机构设置于所述底座上的焊接底板、及设置于所述焊接底板上的焊接执行件,所述焊接底板与所述焊接执行件之间形成有焊接操作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焊接机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焊接执行件上的抬起气缸、及与所述抬起气缸驱动连接的极片过辊。
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将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上述极耳焊接装置工作时,放卷机构持续送出极耳原料,保证装置加工连续性。第一输送机构将放卷机构送出的极耳原料以预设长度向下游传送,具体地,根据生产要求对第一输送机构的输出行程进行设定,即能够实现向下游传送预设长度的极耳原料,该预设长度的极耳原料具有生产所需的溶胶间距,可以满足一种特性型号电池产品的生产要求。并且,通过对第一输送机构的输出行程进行不同设定,便能够得到不同预设长度的极耳原料,进而就能够灵活满足不同型号电池产品的生产需要。此时,预设长度的极耳原料被传送至规整机构上完整矫形和定位作业,之后再被送入裁切机构进行分切得到具有所需溶胶间距的极耳单元;极耳单元随后依靠第二输送机构移栽到焊接机构中与极片进行焊接连接,由此便可完成电池两极材料的生产加工;与此同时,第一输送机构继续向前输送一段长度的极耳,该段长度的极耳上不存在溶胶因而成为废料,通过裁切机构的二次剪切而被剔除出产线。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方案的极耳焊接装置能够根据不同型号电池产品,对应生产出具有满足要求的溶胶间距的极耳,使极耳具有极大的通用性与灵活性,适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极耳焊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极耳焊接装置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极耳原料的裁切远离图。
说明书中附图标记如下:
10、放卷机构;11、支架;12、放料马达;13、放料盘;14、回收马达; 15、回收盘;16、传料导辊组件;20、第一输送机构;21、第一驱动马达;22、传动组件;23、移动座;24、输送台;25、第一压料气缸;26、第一压块;30、规整机构;31、上规整气缸;32、下规整气缸;33、上规整块;34、下规整块; 35、左右规整气缸;36、左规整块和右规整块;40、裁切机构;41、第二压料气缸;42、裁切气缸;43、裁切移动板;44、上切刀;45、下切刀;50、第二输送机构;51、X轴驱动气缸;52、Y轴驱动气缸;53、Z轴驱动气缸;54、夹爪气缸;55、第一夹块;56、第二夹块;60、焊接机构;61、焊接底板;62、焊接执行件;63、抬起气缸;64、极片过辊;70、底座;80、挡料气缸;90、挡料板;100、收集盒;110、溶胶;120、第一预设长度段;130、第一空白段; 140、第二预设长度段;150、第二空白段;160、第一剪切线;170、第二剪切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容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和图2所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展示的极耳焊接装置,其包括底座 70、放卷机构10、第一输送机构20、规整机构30、裁切机构40、第二输送机构50及焊接机构60。放卷机构10、第一输送机构20、规整机构30、裁切机构 40、第二输送机构50和焊接机构60根据设计工序要求,集成于底座70上,使极耳焊接装置的整体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各工序间的传送距离短,加工效率高。
此外,为便于进行自动化加工,极耳焊接装置还包括控制器,该控制器例如可以是PLC装置。放卷机构10、第一输送机构20、规整机构30、裁切机构 40、第二输送机构50以及焊接机构60分别与PLC装置电连接,便能够根据PLC 装置内预设程序自动完成整个加工流程,加工效率与加工质量大为提升。
该极耳焊接装置的加工流程为:极耳原料-裁切得到极耳单元(具有所需的溶胶间距)-废料收集-极耳单元与极片焊接连接。
放卷机构10能够连续不断地输送出片状的极耳原料,从而保证装置持续加工能力。
请继续参阅图1,一实施例中,放卷机构10包括设置于底座70上的支架 11、设置于支架11上的放料马达12、与放料马达12驱动连接的放料盘13、设置于支架11上的回收马达14、与回收马达14驱动连接的回收盘15、及设置于支架11上并位于放料盘13下游的传料导辊组件16。
支架11类似于T字型结构。长边的一端通过螺栓安装在底座70的顶面端。放料盘13为圆形,其周向开设有料槽,用于安装卷状收藏的极耳原料。放料盘 13与放料马达12的动力轴连接并一同固定在短边的一端,回收盘15与回收马达14的动力轴连接并一同固定在短边的另一端。传料导辊组件16安装在支架 11的长边中间区域,通过滚动摩擦力带动极耳原料放卷伸出并向下游传送。
为保证极耳始终处于张紧状态,保证传送效能,传料导辊组件16至少包括浮动张紧导辊,用于对极耳原料实时调节张紧力。
为保证极耳移动路径精确,从而准确传送至下一工位,传料导辊组件16至少还包括纠偏导辊;极耳原料绕经纠偏导辊时,纠偏导辊沿垂直移动路径方向移动,通过摩擦力便可带动极耳原料回复预设线路中。
为保证极耳能够以平整姿态传送进入下一工位,传料导辊组件16至少还包括上下并排设置的两组多个整平导辊。该两组整平导辊靠近第一输送机构20设置,能够对极耳原料的卷曲姿态进行纠正。
本方案中,极耳原料具有一层隔离纸,以对极耳起到承托和保护作用。加工时需要将隔离纸进行撕离。因而放料盘13送出的极耳原料需要首先进行分离作业。传料导辊组件16仅传送极耳向前移动,而与此同时回收马达14带动回收盘15旋转,同步将隔离纸卷收起来,保证加工可靠,且避免隔离纸废料四处散落。
特别地,为保证隔离纸与极耳有效分离,放料盘13与回收盘15的旋转方向相反。因而放料盘13带动极耳与回收盘15带动隔离纸形成相对运动趋势,使得隔离纸更容易从极耳上脱离开。
请继续参阅图1和图2,进一步地,一实施例中,第一输送机构20设置于放卷机构10的下游,并能够将极耳原料向下游传送。第一输送机构20包括设置于底座70上的第一驱动马达21、与第一驱动马达21驱动连接的传动组件22、与传动组件22连接的移动座23、设置于移动座23上的输送台24、设置于移动座23上的第一压料气缸25、及与第一压料气缸25驱动连接并位于输送台24上方的第一压块26。
底座70上位于第一输送机构20的下游一侧安装有到位传感器。当到位传感器感应到上方存在极耳原料后,即表明极耳原料已被传送到输送台24上;此时第一压料气缸25的活塞杆向下推出,驱动第一压块26下移而可将极耳原料牢固压紧在输送台24上;紧接着,第一驱动马达21动作,动力由传动组件22 传递给移动座23,从而驱动移动座23向规整机构30和裁切机构40方向移动,从而实现将极耳原料传送到规整机构30和裁切机构40上。
可选地,传动组件22为滚柱丝杠,能够将第一驱动马达21的旋转动力有效转化为直线动力,使得移动座23能够往复移动,具备取料和送料能力。为保证移动座23按预设路径平稳移动,底座70上还安装直线导轨,移动座23下方开设导槽,导槽与直线导轨连接。因而直线导轨对移动座23起到移动导向和侧向限位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加工要求,用于可以向PLC装置中输出溶胶间距的参数值。该参数值对应第一输送机构20的传送行程长度;也即第一驱动马达21 驱动滚柱丝杠的直线位移距离决定溶胶间距的大小。这样一来,通过控制第一驱动马达21的旋转动力,便可灵活调节滚柱丝杠的直线位移,进而就可以改变输送的极耳的长度,便可得到不同溶胶间距。
由于极耳原料在放卷、传送过程中不可避免受到挤压、拉扯作用,因而容易出现微形变或曲翘褶皱,会影响最终的产品质量。因而传送出的具有预设长度的极耳原料(具有所需的溶胶间距)会首先被继续传送到规整机构30中进行矫形处理。
请继续参阅图1和图2,一实施例中,规整机构30设置于第一输送机构20 的下游,能够对输送而来的极耳原料进行定位矫形。规整机构30包括间隔设置于底座70上的上规整气缸31与下规整气缸32、与上规整气缸31驱动连接的上规整块33、与下规整气缸32驱动连接并能够与上规整块33开合配合的下规整块34、设置于下规整块34上的左右规整气缸35、及与左右规整气缸35驱动连接并能够开合配合的左规整块和右规整块36。因而,当预设长度的极耳原料传送到规整机构30上后,首先上规整气缸31和下规整气缸32同步伸出,驱动上规整块33和下规整块34纵向夹紧极耳原料;之后,左右规整气缸35驱动左规整块和右规整块36相向运动而进一步夹紧极耳原料的左右两侧。由此便能够对极耳原料完成矫形和定位,消除形变和曲翘。
可以理解的,连续的极耳原料此时贯穿裁切机构40和规整机构30;预设长度的极耳原料此时处于规整机构30中,即为生产要求的具有所需溶胶间距的极耳长度段。而与之临接的一定长度段的极耳原料则位于裁切机构40中。按照图 3所示,从放卷盘上送出的极耳原料包括第一预设长度段120(一端侧面设有溶胶110)、与第一预设长度段120连接的第一空白段130(不具有溶胶110)、与第一空白段130连接的第二预设长度段140(与第一空白段130临接的一端侧面设有溶胶110)、与第二预设长度段140连接的第二空白段150......各空白段与前后相邻的预设长度段之间具有第一剪切线160和第二剪切线170。其中,第一空白段130、第二空白段150的存在是为了能够根据生产要求,获取具有不同溶胶间距的预设长度的极耳原料。也即,当第一输送机构20的输送行程长一些,则各预设长度段的极耳长度也会长一些,各空白段的长度则相应缩短,此时获取的溶胶间距相应也长一些,可满足一种型号的电池生产;而第二输送机构50的输送行程短一些,则各预设长度段的极耳长度则短一些,各空白段的长度则相应变长,此时获取的溶胶间距相应也变短,便可满足另一种型号的电池生产。
各空白段的首尾两端需依靠裁切机构40前后剪切两次而脱离形成为废料。而剪切作业需要由裁切机构40完成。
请继续参阅图1和图2进一步地,一实施例中,裁切机构40设置于规整机构30的一侧,并能够根据加工要求对极耳原料进行两次裁切。具体地,裁切机构40包括设置于底座70上的载板、设置于载板上的第二压料气缸41、与第二压料气缸41驱动连接的第二压块、设置于载板上的裁切气缸42、与裁切气缸 42驱动连接的裁切移动板43、设置于裁切移动板43上的上切刀44、及设置于底座70上并与上切刀44开合配合的下切刀45。当对预设长度的极耳完成规整作业后,第二压料气缸41驱动第二压块将后端衔接的极耳原料压紧固定;紧接着,裁切气缸42伸出,推动裁切移动板43带动上切刀44下落,上切刀44与下切刀45交汇移动,便能够对极耳完成第一刀裁切。此时位于规整机构30中的极耳原料便形成满足要求的极耳单元。
此外,极耳焊接装置还包括设置于裁切机构40的下游的第二输送机构50,其能够对裁切下来的极耳单元向焊接工位传送。第二输送机构50包括设置于底座70上的X轴驱动气缸51、与X轴驱动气缸51驱动连接的Z轴驱动气缸53、与Z轴驱动气缸53驱动连接的Y轴驱动气缸52、与Y轴驱动气缸52驱动连接的夹爪气缸54、及与夹爪气缸54驱动连接并能够启闭配合的第一夹块55与第二夹块56。因而通过X轴驱动气缸51、Y轴驱动气缸52以及Z轴驱动气缸53 的三轴联动,可以驱动夹爪气缸54移动靠近规整机构30,并最终由第一夹块 55和第二夹块56将极耳单元夹持取出。紧接着,再通过三轴联动便可将极耳单元送入焊接机构60,以便能够与极片进行焊接加工。
请继续参阅图2进一步地,一实施例中,焊接机构60设置于第二输送机构 50的下游,并能够将传送而来的极耳单元与极片进行焊接。焊接机构60设置于底座70上的焊接底板61、及设置于焊接底板61上的焊接执行件62,焊接底板 61与焊接执行件62之间形成有焊接操作区。因而焊接执行件62能够对置于焊接操作区内的极耳单元与极片完成焊接连接作业。
焊接机构60还包括设置于焊接执行件62上的抬起气缸63、及与抬起气缸 63驱动连接的极片过辊64。当焊接作业结束后,抬起气缸63向上伸出,驱动极片过辊64同步上移,便可将极片顶升脱离焊接底板61,避免从高温冷却至低温后粘连在焊接底板61上。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二输送机构50转送极耳单元以及焊接机构60进行焊接作业时,第一输送机构20驱动极耳原料向前移动小段距离,也即使空白段的尾部移动至与上下切刀45纵向对齐。此时,裁切机构40便能够进行第二次裁切,以将空白段剪下,由此完成一个加工周期的作业。在此过程中,为了保证装置加工连续性,第二输送机构50移动复位,以便夹取第二个极耳单元;规整机构30复位,以便能够对第二极耳单元矫形;第一输送机构20复位,以便能够输送出第二个预设长度的极耳原料。
而为了避免剪切下来的空白段废料四处飞溅,极耳焊接装置还包括设置于载板上的挡料气缸80、与挡料气缸80驱动连接的挡料板90、及设置于底座70 上并位于挡料板90下方的收集盒100,挡料板90能够阻挡设置于上切刀44以及下切刀45的一侧。因而在进行第二次剪切之前,挡料气缸80驱动挡料板90 落下,紧邻于上、下切刀45的的一侧并与空白段贴紧。当空白段被剪切分离后,挡料板90便能够限制空白段向四周移动,而依靠重力直接落入下方的收集盒100 中,便于后续集中处理。
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将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上述极耳焊接装置工作时,放卷机构10持续送出极耳原料,保证装置加工连续性。第一输送机构20将放卷机构10送出的极耳原料以预设长度向下游传送,具体地,根据生产要求对第一输送机构20的输出行程进行设定,即能够实现向下游传送预设长度的极耳原料,该预设长度的极耳原料具有生产所需的溶胶间距,可以满足一种特性型号电池产品的生产要求。并且,通过对第一输送机构20的输出行程进行不同设定,便能够得到不同预设长度的极耳原料,进而就能够灵活满足不同型号电池产品的生产需要。此时,预设长度的极耳原料被传送至规整机构30上完整矫形和定位作业,之后再被送入裁切机构40进行分切得到具有所需溶胶间距的极耳单元;极耳单元随后依靠第二输送机构50移栽到焊接机构60中与极片进行焊接连接,由此便可完成电池两极材料的生产加工;与此同时,第一输送机构20继续向前输送一段长度的极耳,该段长度的极耳上不存在溶胶110因而成为废料,通过裁切机构40的二次剪切而被剔除出产线。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方案的极耳焊接装置能够根据不同型号电池产品,对应生产出具有满足要求的溶胶间距的极耳,使极耳具有极大的通用性与灵活性,适用范围广。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极耳焊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放卷机构;
第一输送机构,设置于所述放卷机构的下游,并能够将极耳原料向下游传送;
规整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输送机构的下游,能够对输送而来的所述极耳原料进行定位矫形;
裁切机构,设置于所述规整机构的一侧,并能够根据加工要求对所述极耳原料进行两次裁切;
第二输送机构,设置于所述裁切机构的下游,并能够对裁切下来的极耳单元向焊接工位传送;
焊接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二输送机构的下游,并能够将传送而来的所述极耳单元与极片进行焊接;及
控制器,与所述放卷机构、所述第一输送机构、所述规整机构、所述裁切机构、所述第二输送机构及所述焊接机构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耳焊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焊接装置还包括底座,所述放卷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底座上的支架、设置于所述支架上的放料马达、与所述放料马达驱动连接的放料盘、设置于所述支架上的回收马达、与所述回收马达驱动连接的回收盘、及设置于所述支架上并位于所述放料盘下游的传料导辊组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极耳焊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料盘与所述回收盘的旋转方向相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极耳焊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底座上的第一驱动马达、与所述第一驱动马达驱动连接的传动组件、与所述传动组件连接的移动座、设置于所述移动座上的输送台、设置于所述移动座上的第一压料气缸、及与所述第一压料气缸驱动连接并位于所述输送台上方的第一压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极耳焊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规整机构包括间隔设置于所述底座上的上规整气缸与下规整气缸、与所述上规整气缸驱动连接的上规整块、与所述下规整气缸驱动连接并能够与所述上规整块开合配合的下规整块、设置于所述下规整块上的左右规整气缸、及与所述左右规整气缸驱动连接并能够开合配合的左规整块和右规整块。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极耳焊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裁切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底座上的载板、设置于所述载板上的第二压料气缸、与所述第二压料气缸驱动连接的第二压块、设置于所述载板上的裁切气缸、与所述裁切气缸驱动连接的裁切移动板、设置于所述裁切移动板上的上切刀、及设置于所述底座上并与所述上切刀开合配合的下切刀。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极耳焊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焊接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载板上的挡料气缸、与所述挡料气缸驱动连接的挡料板、及设置于所述底座上并位于所述挡料板下方的收集盒,所述挡料板能够阻挡设置于所述上切刀以及所述下切刀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极耳焊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输送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底座上的X轴驱动气缸、与所述X轴驱动气缸驱动连接的Z轴驱动气缸、与所述Z轴驱动气缸驱动连接的Y轴驱动气缸、与所述Y轴驱动气缸驱动连接的夹爪气缸、及与所述夹爪气缸驱动连接并能够启闭配合的第一夹块与第二夹块。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极耳焊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机构设置于所述底座上的焊接底板、及设置于所述焊接底板上的焊接执行件,所述焊接底板与所述焊接执行件之间形成有焊接操作区。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极耳焊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机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焊接执行件上的抬起气缸、及与所述抬起气缸驱动连接的极片过辊。
CN201921038886.3U 2019-07-04 2019-07-04 极耳焊接装置 Active CN2109089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38886.3U CN210908923U (zh) 2019-07-04 2019-07-04 极耳焊接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38886.3U CN210908923U (zh) 2019-07-04 2019-07-04 极耳焊接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908923U true CN210908923U (zh) 2020-07-03

Family

ID=713556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038886.3U Active CN210908923U (zh) 2019-07-04 2019-07-04 极耳焊接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90892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06744A (zh) 一种极片成型机
DE102011115881B4 (de) Tiefziehverpackungsmaschine mit einseitiger Folienvorschubeinrichtung
CN103212623B (zh) 一种内胆自动成型机
CN106826137A (zh) 型材的生产方法及系统
CN106450501B (zh) 用于实现蓄电池板的设备以及实现上述板的相关方法
CN106240134B (zh) 自动冲贴设备
CN206305251U (zh) 一种折弯机
CN110434486B (zh) 一种带材多工位激光切割装置
WO2014177030A1 (zh) 一种开卷落料方法
CN107953395A (zh) 一种双层片材横切机
CN111838850A (zh) 一种口罩生产机械
CN208321790U (zh) 电池铝壳加工设备
CN210908923U (zh) 极耳焊接装置
CN112315068B (zh) 一种折叠口罩生产线
CN111775499A (zh) 一种披萨袋成型机
CN113263092A (zh) 一种锂电池外壳自动冲模机
CN102814657A (zh) 一种金属板材剪切装置
CN213923362U (zh) 一种eva裁剪铺设机
CN206210624U (zh) 电容器制作系统
CN212683100U (zh) 一种装配式双钢板剪力墙自动化生产线
CN205128811U (zh) 小码钉自动化线
CN201755756U (zh) 一种成型机
CN210121881U (zh) 板料裁切一体设备
DE102013101055A1 (de)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Tiefziehen
CN207495594U (zh) 一种双层片材横切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