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904949U - 一种新型双驱动无碳小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双驱动无碳小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904949U
CN210904949U CN201921799651.6U CN201921799651U CN210904949U CN 210904949 U CN210904949 U CN 210904949U CN 201921799651 U CN201921799651 U CN 201921799651U CN 210904949 U CN210904949 U CN 2109049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ttom plate
carbon
fixedly connected
drive
dwa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79965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琪
郭红利
陈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rthwest A&F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Northwest A&F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rthwest A&F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Northwest A&F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92179965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9049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9049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90494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双驱动无碳小车,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前侧设置有传动机构一和传动机构二,所述传动机构二位于传动机构一的下方,所述底板的前侧贯穿设置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表面焊接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和底板相对的一侧均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总数量为四个,所述安装槽内腔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螺纹柱,所述固定板和转动轴之间设置有减震机构。本实用新型通过螺纹管的设置,将固定板和底板连接,螺纹的设置,保证了固定板和底板之间的稳定性,同时也方便使用者拆装检查,通过弹簧的设置,将无碳小车在行进过程中产生的震动力通过弹性势能减缓,从而提高了该无碳小车的避震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双驱动无碳小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碳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双驱动无碳小车。
背景技术
无碳小车是以重力势能为唯一能量的、具有连续避障功能的三轮小车,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无碳,小车采用的摆杆机构由传统的刚性杆改为柔性绳索,小车控制转弯更省力,躲避障碍物的周期更容易实现与控制,同时降低了整车重量。
现有的双驱动无碳小车可以实现前进、后退、左右等运动,但是在无碳小车行驶过程中,对地面平整度要求非常高,在路不平的情况下,很容易造成发生侧滑等现象,且无碳小车整体重量较小,遇到转弯或者碰撞时,震动力也容易导致小车出现侧滑,因而造成其使用范围受到一定限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双驱动无碳小车,具备稳定性好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双驱动无碳小车可以实现前进、后退、左右等运动,但是在无碳小车行驶过程中,对地面平整度要求非常高,在路不平的情况下,很容易造成发生侧滑等现象,且无碳小车整体重量较小,遇到转弯或者碰撞时,震动力也容易导致小车出现侧滑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双驱动无碳小车,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前侧设置有传动机构一和传动机构二,所述传动机构二位于传动机构一的下方,所述底板的前侧贯穿设置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表面焊接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和底板相对的一侧均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总数量为四个,所述安装槽内腔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螺纹柱,所述固定板和转动轴之间设置有减震机构,所述减震机构的总数量为四个,所述减震机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腔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活动板,两个活动板相背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的一端贯穿至壳体的外侧,所述传动杆的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管。
优选的,所述传动机构一包括固定连接与底板前侧的两个阶梯轴,所述阶梯轴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转动杆一,所述转动杆一的表面通过轴承件与底板活动连接,两个转动杆一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大直齿轮。
优选的,位于右侧转动杆一的长度大于位于左侧转动杆一的长度。
优选的,所述传动机构二包括通过转轴件与底板活动连接的转动杆二,所述转动杆二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远离转动杆二的一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后轮,两个转动杆二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从动轮,所述从动轮与大直齿轮啮合。
优选的,所述螺纹管表面的四周均开设有防滑槽。
优选的,所述底板的前侧固定连接有碳纤维杆,所述碳纤维杆与转动轴之间通过曲柄传动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螺纹管的设置,将固定板和底板连接,螺纹的设置,保证了固定板和底板之间的稳定性,同时也方便使用者拆装检查,通过弹簧的设置,将无碳小车在行进过程中产生的震动力通过弹性势能减缓,从而提高了该无碳小车的避震性能。
2、本实用新型通过防滑槽的设置,增大了使用者手掌与螺纹管之间的摩擦力,使得使用者能够更稳定转动螺纹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俯视剖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底板和固定板连接结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减震机构立体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固定板立体示意图。
图中:1、底板;2、传动机构一;21、阶梯轴;22、转动杆一;23、大直齿轮;3、传动机构二;31、转动杆二;32、安装板;33、后轮;34、从动轮;4、固定板;5、转动轴;6、安装槽;7、减震机构;71、壳体;72、弹簧;73、活动板;74、传动杆;75、螺纹管;8、防滑槽;9、螺纹柱;10、碳纤维杆;11、导向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双驱动无碳小车,包括底板1,底板1的前侧设置有传动机构一2和传动机构二3,传动机构一2包括固定连接与底板1前侧的两个阶梯轴21,阶梯轴21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转动杆一22,转动杆一22的表面通过轴承件与底板1活动连接,两个转动杆一22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大直齿轮23,位于右侧转动杆一22的长度大于位于左侧转动杆一22的长度,传动机构二3包括通过转轴件与底板1活动连接的转动杆二31,转动杆二3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板32,安装板32远离转动杆二31的一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后轮33,两个转动杆二31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从动轮34,从动轮34与大直齿轮23啮合,传动机构二3位于传动机构一2的下方,底板1的前侧贯穿设置有转动轴5,底板1的前侧固定连接有碳纤维杆10,碳纤维杆10与转动轴5之间通过曲柄传动连接,转动轴5的表面焊接接有固定板4,固定板4和底板1相对的一侧均开设有安装槽6,安装槽6的总数量为四个,安装槽6内腔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螺纹柱9,固定板4和转动轴5之间设置有减震机构7,减震机构7的总数量为四个,减震机构7包括壳体71,壳体71的内腔设置有弹簧72,弹簧72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活动板73,两个活动板73相背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传动杆74,传动杆74的一端贯穿至壳体71的外侧,传动杆74的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管75,通过螺纹管75的设置,将固定板4和底板1连接,螺纹的设置,保证了固定板4和底板1之间的稳定性,同时也方便使用者拆装检查,螺纹管75表面的四周均开设有防滑槽8,通过防滑槽8的设置,增大了使用者手掌与螺纹管75之间的摩擦力,使得使用者能够更稳定转动螺纹管75。
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使用时,使用者通过将减震机构7放置与底板1和固定板4之间,然后旋转底部螺纹管75至固定板4上的62表面,即可完成减震机构7与固定板4的固定,然后旋转底部螺纹管75至底板1上的62表面,即完成了固定板4和底板1的拼装,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该无碳小车在行驶过程中遇到的震力,通过两个螺纹管75传递,经过传动杆74和活动板73对弹簧72进行挤压,通过弹簧72的弹性势能即可完成对震力的缓冲,从而达到了该无碳小车稳定性好的目的。
综上所述:该新型双驱动无碳小车,通过螺纹管75的设置,将固定板4和底板1连接,螺纹的设置,保证了固定板4和底板1之间的稳定性,同时也方便使用者拆装检查,通过弹簧72的设置,将无碳小车在行进过程中产生的震动力通过弹性势能减缓,从而提高了该无碳小车的避震性能,解决了现有的双驱动无碳小车可以实现前进、后退、左右等运动,但是在无碳小车行驶过程中,对地面平整度要求非常高,在路不平的情况下,很容易造成发生侧滑等现象,且无碳小车整体重量较小,遇到转弯或者碰撞时,震动力也容易导致小车出现侧滑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该文中出现的电器元件均与外界的主控器及220V市电电连接,并且主控器可为计算机等起到控制的常规已知设备。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一种新型双驱动无碳小车,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前侧设置有传动机构一(2)和传动机构二(3),所述传动机构二(3)位于传动机构一(2)的下方,所述底板(1)的前侧贯穿设置有转动轴(5),所述转动轴(5)的表面焊接接有固定板(4),所述固定板(4)和底板(1)相对的一侧均开设有安装槽(6),所述安装槽(6)的总数量为四个,所述安装槽(6)内腔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螺纹柱(9),所述固定板(4)和转动轴(5)之间设置有减震机构(7),所述减震机构(7)的总数量为四个,所述减震机构(7)包括壳体(71),所述壳体(71)的内腔设置有弹簧(72),所述弹簧(72)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活动板(73),两个活动板(73)相背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传动杆(74),所述传动杆(74)的一端贯穿至壳体(71)的外侧,所述传动杆(74)的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管(7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双驱动无碳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一(2)包括固定连接与底板(1)前侧的两个阶梯轴(21),所述阶梯轴(21)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转动杆一(22),所述转动杆一(22)的表面通过轴承件与底板(1)活动连接,两个转动杆一(22)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大直齿轮(2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双驱动无碳小车,其特征在于:位于右侧转动杆一(22)的长度大于位于左侧转动杆一(22)的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双驱动无碳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二(3)包括通过转轴件与底板(1)活动连接的转动杆二(31),所述转动杆二(3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板(32),所述安装板(32)远离转动杆二(31)的一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后轮(33),两个转动杆二(31)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从动轮(34),所述从动轮(34)与大直齿轮(23)啮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双驱动无碳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管(75)表面的四周均开设有防滑槽(8)。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双驱动无碳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前侧固定连接有碳纤维杆(10),所述碳纤维杆(10)与转动轴(5)之间通过曲柄传动连接。
CN201921799651.6U 2019-10-24 2019-10-24 一种新型双驱动无碳小车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9049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99651.6U CN210904949U (zh) 2019-10-24 2019-10-24 一种新型双驱动无碳小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99651.6U CN210904949U (zh) 2019-10-24 2019-10-24 一种新型双驱动无碳小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904949U true CN210904949U (zh) 2020-07-03

Family

ID=713607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799651.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904949U (zh) 2019-10-24 2019-10-24 一种新型双驱动无碳小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90494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828633B (zh) 一种电动履带式全地形底盘
CN205311696U (zh) 一种电动车的全转向机构
CN206125145U (zh) 四轮独立转向机构
CN111196309A (zh) 一种轮距可调的运载平台
CN106335542B (zh) 四轮独立转向机构及工作方法
CN206243294U (zh) 一种服务型机器人底盘
CN108407610A (zh) 一种链条传动的四轮驱动机器人底盘
CN210904949U (zh) 一种新型双驱动无碳小车
CN215548272U (zh) 一种生产装配线的车辆前桥转向节伺服拧紧装置
CN204673641U (zh) 一种差速关节
CN208291325U (zh) 一种分布式四轮驱动电动汽车独立转向装置
CN218948874U (zh) 一种前悬置减震器固定支架
CN104786235A (zh) 一种差速关节
CN109968938B (zh) 一种前后轮可同步升降的减震小车底盘
CN204784488U (zh) 车轮螺栓紧固工具
CN109629875A (zh) 一种立体车库的平层定位装置
CN208602322U (zh) 一种链条传动的四轮驱动机器人底盘
CN113650466A (zh) 车高自动调整装置
CN203111425U (zh) 一种手摇自行车
CN211167150U (zh) 一种用于农田机器人机车的底盘
CN208010890U (zh) 一种低噪冲床大齿轮
CN220261028U (zh) 一种具有减震效果的巡检机器人
CN111038202A (zh) 一种用于agv的独立悬挂机构及重载agv
CN215097935U (zh) 一种特殊悬挂的全向轮车
CN219506087U (zh) 一种机器人底盘转向及减震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703

Termination date: 2021102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