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891143U - 条形光源及具有其的背光模组、电子设备及照明装置 - Google Patents

条形光源及具有其的背光模组、电子设备及照明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891143U
CN210891143U CN201922043272.0U CN201922043272U CN210891143U CN 210891143 U CN210891143 U CN 210891143U CN 201922043272 U CN201922043272 U CN 201922043272U CN 210891143 U CN210891143 U CN 2108911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source
light
layer
strip
b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04327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娟
王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Lt Photoelectricit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Lt Photoelectricit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Lt Photoelectricit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Lt Photoelectricit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04327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8911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8911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89114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光源组件领域,特别涉及条形光源及具有其的背光模组、电子设备及照明装置,包括一主表面和围绕主表面的侧面,所述主表面设置具有导电线路的基板,基板上设置有至少两个LED芯片,所述条形光源还包括覆盖在LED芯片及LED芯片所在基板表面上的荧光胶层,在荧光胶层对应的所述主表面和/或侧面设置至少一遮光层,以使条形光源定向发光,未设置遮光层的面则形成发光面,所述遮光层的厚度D与主表面的厚度H比例为1:(0.1‑50),其中,所述遮光层的厚度可相等或互不相等。本实用新型的条形光源,不仅满足适应各种安装环境的需求,还解决了光源可以定向发出较强亮度的光线问题。

Description

条形光源及具有其的背光模组、电子设备及照明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光源组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条形光源及具有该条形光源的背光模组、电子设备及照明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LED条形光源在用于照明亮化或作为显示背光源时,往往通过设置密度更大的LED芯片,以满足对于较强亮度的需求。但是出于节能环保、产品散热及生产成本考虑,现有的方法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于某些特定方向发出较强亮度的要求,因此,其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光源存在定向发光较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条形光源及具有该条形光源的背光模组、电子设备及照明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是提供一种条形光源,至少具备一发光面,包括一主表面和围绕主表面的侧面,所述主表面设置具有导电线路的基板,基板上设置有至少两个LED芯片,所述条形光源还包括覆盖在LED芯片及LED芯片所在基板表面上的荧光胶层,在荧光胶层对应的所述主表面和/或侧面设置至少一遮光层,以使条形光源定向发光,未设置遮光层的面则形成发光面,所述遮光层的厚度D与主表面的厚度H比例为1:(0.1-50),其中所述遮光层的厚度可相等或互不相等。
优选地,所述条形光源在所述荧光胶层的至少一侧面设置遮光层,以使由LED芯片发出的光线可由所述荧光胶层的主表面及未设置遮光层的侧面发出;或所述条形光源在所述荧光胶层的至少一侧面与主表面设置遮光层,以使由LED芯片发出的光线可由未设置遮光层的侧面发出;或所述条形光源在所述荧光胶层的主表面之上设置遮光层,以使由LED芯片发出的光线可由未设置遮光层的侧面发出。
优选地,在遮光层或荧光胶层远离所述LED芯片的表面还可设置保护层,所述保护层与所述荧光胶层和/或所述遮光层紧贴。
优选地,所述保护层为一高分子材料且其厚度为 0.1-100μm。
优选地,在所述遮光层与荧光胶层的中间还可设置镀银层。
优选地,所述镀银层的厚度0.1-100μm。
优选地,所述遮光层的厚度为0.1mm-1.0mm,所述遮光层为白色或乳白色的硅胶材质,其反射率大于或等于 90%;和/或所述遮光层朝向所述荧光胶层的一面设有与接触的荧光胶层的表面呈不同角度设置的反射图案。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方案还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背光模组,其包括如上所述的条形光源及导光层,所述条形光源设置于所述导光层的端部。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方案还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子设备,其包括如上所述的背光模组及显示模组,所述条形光源发出光线,经导光层后入射至所述显示模组。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方案还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照明装置,其包括灯架、保护罩及所述条形光源,所述条形光源固定设于所述灯架之上,所述保护罩与所述灯架连接,所述条形光源位于所述灯架与所述保护罩围合形成的空间之内,所述条形光源发出的光线经由所述保护罩射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条形光源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所述条形光源在荧光胶层对应的主表面和/或侧面设置至少一遮光层,以使条形光源定向发光,未设置遮光层的面则形成发光面,还因条形光源是长条形状,且到导电线路基板是长条形状,有利于条形光源可以相对较大地减薄尺寸,不仅满足适应各种安装环境的需求,还解决了光源可以定向发出较强亮度的光线问题。为了使所述条形光源的发光效果达到最优,则可进一步将所述遮光层的厚度D与主表面的厚度H比例为1:(0.1-50),从而可使所述遮光层对光的反射及其厚度之间达到最优的平衡值。进一步地,在所述条形光源中,所述遮光层的厚度D可相等或互不相等,其大小范围为0.1mm-1.0mm。遮光层设置为不同的厚度,可使所述条形光源的发光面及其发光强度可控性更强。例如,若是遮光层厚度相等,则能均匀反射光线使得在发光面可以发出均匀的较强光;若是遮光层厚度不相等,则在反射光线时,会不均匀而使得某些方向发出较强光,有些方向发出较弱光,从而可以起到一种特效照明光饰的作用。
2、所述遮光层采用白色或乳白色的硅胶材质,其反射率也设置为大于或等于90%,针对遮光层反射率的限制,可以加强光线反射效果,从而可以大大增强其发光亮度。
3、在基板上还等间距设置有至少两个LED芯片,保证条形光源显示的光亮度及匀光效果灯光学特征较好的情况下,减少所述LED芯片的使用量,从而节约生产成本。采用荧光胶层完全覆盖至少两个所述LED芯片,且不影响所述荧光胶层的发光均匀性及光效。
4、在条形光源最外围还可设置一保护层,其与所述荧光胶层和/或所述遮光层紧贴,提高所述条形光源的可靠性能和气密性,防止外界有害气体进入条形光源内部造成其损害。
5、在所述遮光层与荧光胶层的之间还可设置镀银层,其厚度为0.1-100μm,以提高光线的反射作用从而使条形光源在特定方向上可以发出更亮的光线。
6、所述背光模组、电子设备及照明装置采用所述条形发光元件,不仅满足适应各种安装环境的需求,还可以定向发出较强亮度的光线,以满足电子设备轻薄化的发展需求,且制备成本低,具有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条形光源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基于图1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条形光源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条形光源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条形光源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条形光源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条形光源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例条形光源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9是基于图8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第八实施例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第十实施例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条形光源;11、LED芯片;12、荧光胶层;13、遮光层;14、基板;15、保护层;100、主表面;101、第一侧面;102、第二侧面;
20、条形光源;21、LED芯片;22、荧光胶层;23、遮光层;201、第一侧面;202、第二侧面;
30、条形光源;31、LED芯片;32、荧光胶层;33、遮光层;301、第一侧面;302、第二侧面;
40、条形光源;41、LED芯片;42、荧光胶层;43、遮光层;401、第一侧面;402、第二侧面;
50、条形光源;51、LED芯片;52、荧光胶层;53、遮光层;501、第一侧面;502、第二侧面;
60、条形光源;61、LED芯片;62、荧光胶层;63、遮光层;601、第一侧面;602、第二侧面;
70、条形光源;71、LED芯片;72、荧光胶层;73、遮光层;76、镀银层;
80、条形光源;800、背光模组;801、反光层;802、导光层;803、光学结构层;
90、条形光源;900、照明装置;901、灯架;902、保护罩。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条形光源10,其包括一主表面100和围绕主表面100 的侧面101,所述主表面100设置具有导电线路的基板 14,以及设置在基板14之上且与所述基板14电连接的至少两个LED芯片11,以及覆盖在LED芯片11及LED芯片11所在基板14表面上的荧光胶层12,在荧光胶层 12对应的所述主表面100和/或侧面101设置至少一遮光层13,以使条形光源10定向发出光线,而未设置遮光层13的面则形成发光面,供光线散发到外界用于照明亮化。其中,所述荧光胶层12可通过以印刷、涂覆、填充或压制的方式覆盖于在所述LED芯片11及LED芯片 11所在基板14表面上。
请继续参阅图2,为了防止外界有害气体进入条形光源10内部造成其损害,在条形光源10最外围还可设置一保护层15,其与所述荧光胶层12和/或所述遮光层13紧贴。所述保护层15采用以高分子材料制成且其厚度为 0.1-100μm,提高所述条形光源10的可靠性能和气密性。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条形光源10中的基板14可以为刚性或柔性电路板,优选为刚性电路板,使得条形光源10 可以自由地适应安装且在特定的方向上发光进行照明亮化。多个所述LED芯片11等间距呈直线设置在所述基板14 上,以保证所述LED芯片11光通率、显示的光亮度及匀光效果灯光学特征较好的情况下,减少所述LED芯片11的使用量,从而节约生产成本。
所述荧光胶层12为荧光粉和硅胶充分混合均匀后预先制备的薄膜或涂料,其中,薄膜可以采用压制覆盖,而涂料可以印刷或喷涂覆盖在至少两个LED芯片11及至少两个LED芯片11所在基板14的表面上形成所述荧光胶层12。所述荧光胶层12的厚度为0.15mm-0.50mm,具体为0.15mm、 0.2mm、0.25mm、0.3mm、0.35mm、0.4mm、0.45mm和0.5mm,以完全覆盖至少两个所述LED芯片11,且不影响所述荧光胶层12的发光均匀性及光效。为了更好地和荧光胶层12结合,所述遮光层13采用白色或乳白色的硅胶材质,其反射率也选择在大于或等于90%以上。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方便更清楚地对以上所列实施例的条形光源在侧面进行描述,则定义条形光源在长度方向的侧面为第一侧面,定义条形光源在宽度方向的侧面为第二侧面。
请继续参阅图1,所述条形光源10在所述荧光胶层12 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侧面101设置遮光层13,而条形光源 10的荧光胶层12的主表面100以及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侧面102未设置遮光层13而形成发光面,使得条形光源10上的LED芯片11只可经由主表面100和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侧面102这三面发出光线。设定所述遮光层13的厚度为D,主表面100的厚度为H,其厚度比为1:(0.1-50),具体为 1:0.1、1:0.2、1:0.3、1:0.5、1:1、1:2、1:2.5、1:5、1:10、 1:12、1:15、1:18、1:20、1:22、1:24、1:25、1:27、1:30、 1:32、1:35、1:37、1:40、1:42、1:45、1:47和1:50,其中,所述遮光层13的厚度D包括其厚度可相等或互不相等的厚度D1和厚度D2,具体地,厚度D1表示为第一侧面的厚度,其大小为0.1mm-1.0mm,具体为0.1mm、0.2mm、0.3mm、 0.4mm、0.5mm、0.6mm、0.7mm、0.8mm、0.9mm和1.0mm;厚度D2表示为另一第一侧面的厚度,其大小为 0.1mm-1.0mm,具体为0.1mm、0.2mm、0.3mm、0.4mm、 0.5mm、0.6mm、0.7mm、0.8mm、0.9mm和1.0mm。使用时,所述条形光源10的不仅具有节能、光效高、色彩丰富和寿命长的特点,还因为其长条形状显得整个光源设备轻薄化,因设置所述遮光层13而能够定向发光且由于其为白色或乳白色进而加强光线反射效果,进而可增强所述条形光源10的整体发光亮度。
在本实施例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遮光层13朝向所述荧光胶层12的一面设有与对应接触的荧光胶层12的表面呈不同角度设置的反射图案(图未示)。所述反射图案的数量可为一个或多个。多个不同角度设置的反射图案之间可为连续设置或间隔独立设置。所述反射图案的设置可提高所述遮光层13对LED芯片11发出光线的反射率并对其反射角度进行控制,从而可使所述条形光源10的发光亮度更高、更集中,且可使所述条型光源10的发光光型更多样化。
请参阅图3,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一种条形光源20,与前述实施例中所述条形光源的区别主要在于:所述条形光源20在所述荧光胶层22相对设置两个第一侧面 201及相对设置两个第二侧面202均设置遮光层23,而条形光源20的荧光胶层22的主表面100未设置遮光层23而形成发光面,使得条形光源20上的LED芯片21只在主表面100 这一面发出光线。其中,所述遮光层23的厚度D包括其厚度可相等或互不相等的厚度D1、厚度D2和厚度D3。具体地,厚度D1表示为第一侧面201的厚度,其大小为 0.1mm-1.0mm,具体为0.1mm、0.2mm、0.3mm、0.4mm、 0.5mm、0.6mm、0.7mm、0.8mm、0.9mm和1.0mm;厚度 D2表示为另一第一侧面201的厚度,其大小为 0.1mm-1.0mm,具体为0.1mm、0.2mm、0.3mm、0.4mm、 0.5mm、0.6mm、0.7mm、0.8mm、0.9mm和1.0mm;厚度 D3表示为第二侧面202的厚度,其大小为0.1mm-1.0mm,具体为0.1mm、0.2mm、0.3mm、0.4mm、0.5mm、0.6mm、0.7mm、0.8mm、0.9mm和1.0mm。
请参阅图4,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一种条形光源30,与前述实施例中所述条形光源的区别主要在于:所述条形光源30在所述荧光胶层32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侧面302设置遮光层33,而条形光源30的荧光胶层32的主表面100以及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侧面301未设置遮光层33 而形成发光面,使得条形光源30上的LED芯片31只可通过主表面100和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侧面301这三面发出光线。
请参阅图5,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提供一种条形光源40,与前述实施例中所述条形光源的区别主要在于:所述条形光源40在所述荧光胶层42其中一个第二侧面402和其中一个第一侧面401设置遮光层43,而条形光源40的荧光胶层42的主表面100以及另一第二侧面402和另一第一侧面401均未设置遮光层43而形成发光面,使得条形光源 40上的LED芯片41只可通过主表面100、另一第二侧面402 和另一第一侧面401这三面发出光线。
请参阅图6,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提供一种条形光源50,与前述实施例中所述条形光源的区别主要在于:所述条形光源50在所述荧光胶层52的主表面100之上设置为遮光层53,而条形光源50的荧光胶层52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侧面501和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侧面502均未设置遮光层53而形成发光面,使得条形光源50上的LED芯片(图未示)只可通过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侧面501和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侧面502这四面发出光线。
请参阅图7,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提供一种条形光源60,与前述实施例中所述条形光源的区别主要在于:所述条形光源60在所述荧光胶层62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侧面602和其中一个第一侧面601设置遮光层63,而条形光源60的荧光胶层62的主表面100和另一第一侧面601均未设置遮光层63而形成发光面,使得条形光源 60上的LED芯片61只可通过主表面100和另一第一侧面601这两面发出光线。
请参阅图8和图9,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例提供一种条形光源70,与前述实施例中所述条形光源的区别主要在于:在所述遮光层73与荧光胶层72的之间还可设置镀银层76,所述镀银层76的厚度为0.1-100μm,具体为0.1μm、0.5μm、 1μm、2μm、5μm、10μm、20μm、30μm、40μm、50μm、 60μm、70μm、80μm、90μm和100μm,以提高光线的反射作用从而使条形光源70上的LED芯片71在特定方向上可以发出更亮的光线。
请参阅图10,本实用新型第八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800,用于给电子显示装置提供背光源。所述背光模组800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设置反光层801、条形光源 80、导光层802和光学结构层803。其中,所述条形光源80设置于所述导光层802端部,且所述条形光源80与所述导光层802共面。所述光学结构层803为扩散膜,增光膜、反射膜、偏光膜、增透膜、滤光片、扩散膜等中的一种或多种。光学结构层803可以是一层或多层,设置在所述导光层802远离所述反光层801的一侧。所述条形光源80发出光线,经所述反光层801及导光层 802多次反射,形成整面光源,透射经过所述光学结构层803,并透过液晶面板显示图像信息。具体地,所述导光层802与条形光源80平行的边之长度可为条形光源 80长度的1-1.2倍,还可进一步地,所述导光层802与所述条形光源80平行的边之长度还可为条形光源80长度的1.1倍。
本实用新型第九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从下至上设置的上述背光模组800及显示屏 (图未示),所述显示屏的一侧接收条形光源80发出的光线并经导光层802反射后,按像素进行处理,由显示屏显示。具体地,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液晶面板、电子纸、 OLED面板、液晶电视、液晶显示器、数码相框、手机、平板电脑、台式电脑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元件。
请参阅图11,本实用新型第十实施例提供一种照明装置900,所述照明装置900包括如上所述条形光源90、灯架901及保护罩902,所述条形光源10固定设于所述灯架901之上,所述保护罩902与所述灯架901连接,所述条形光源10位于所述灯架901与所述保护罩902 围合形成的空间之内。所述照明装置900可为条形灯、台灯、洗墙灯、地埋灯、LED机柜灯具、工矿灯、LED 三防灯等,所述条形光源10发出的光线经由所述保护罩 902射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条形光源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所述条形光源在荧光胶层对应的主表面和/或侧面设置至少一遮光层,以使条形光源定向发光,未设置遮光层的面则形成发光面,还因条形光源是长条形状,且到导电线路基板是长条形状,有利于条形光源可以相对较大地减薄尺寸,不仅满足适应各种安装环境的需求,还解决了光源可以定向发出较强亮度的光线问题。为了使所述条形光源的发光效果达到最优,则可进一步将所述遮光层的厚度D与主表面的厚度H比例为1:(0.1-50),从而可使所述遮光层对光的反射及其厚度之间达到最优的平衡值。进一步地,在所述条形光源中,所述遮光层的厚度D可相等或互不相等,其大小范围为0.1mm-1.0mm。遮光层设置为不同的厚度,可使所述条形光源的发光面及其发光强度可控性更强。例如,若是遮光层厚度相等,则能均匀反射光线使得在发光面可以发出均匀的较强光;若是遮光层厚度不相等,则在反射光线时,会不均匀而使得某些方向发出较强光,有些方向发出较弱光,可以起到一种特效照明光饰的作用。
2、所述遮光层采用白色或乳白色的硅胶材质,其反射率也设置为大于或等于90%,针对遮光层反射率的限制,可以加强光线反射效果,从而可以大大增强其发光亮度。
3、在基板上还等间距设置有至少两个LED芯片,保证条形光源显示的光亮度及匀光效果灯光学特征较好的情况下,减少所述LED芯片的使用量,从而节约生产成本。采用荧光胶层完全覆盖至少两个所述LED芯片,且不影响所述荧光胶层的发光均匀性及光效。
4、在条形光源最外围还可设置一保护层,其与所述荧光胶层和/或所述遮光层紧贴,提高所述条形光源的可靠性能和气密性,防止外界有害气体进入条形光源内部造成其损害。
5、在所述遮光层与荧光胶层的之间还可设置镀银层,其厚度为0.1-100μm,从而可以提高光线的反射作用以使条形光源在特定方向上可以发出更亮的光线。
6、所述背光模组、电子设备及照明装置采用所述条形光源,不仅满足适应各种安装环境的需求,还可以定向发出较强亮度的光线,以满足电子设备轻薄化的发展需求,且制备成本低,具有应用价值。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条形光源,至少具备一发光面,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主表面和围绕主表面的侧面,所述主表面设置具有导电线路的基板,基板上设置有至少两个LED芯片,所述条形光源还包括覆盖在LED芯片及LED芯片所在基板表面上的荧光胶层,在荧光胶层对应的所述主表面和/或侧面设置至少一遮光层,以使条形光源定向发光,未设置遮光层的面则形成发光面,所述遮光层的厚度D与主表面的厚度H比例为1:(0.1-50),其中所述遮光层的厚度可相等或互不相等。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条形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条形光源在所述荧光胶层的至少一侧面设置遮光层,以使由LED芯片发出的光线可由所述荧光胶层的主表面及未设置遮光层的侧面发出;或所述条形光源在所述荧光胶层的至少一侧面与主表面设置遮光层,以使由LED芯片发出的光线可由未设置遮光层的侧面发出;或所述条形光源在所述荧光胶层的主表面之上设置遮光层,以使由LED芯片发出的光线可由未设置遮光层的侧面发出。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条形光源,其特征在于:在遮光层或荧光胶层远离所述LED芯片的表面还可设置保护层,所述保护层与所述荧光胶层和/或所述遮光层紧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条形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为一高分子材料且其厚度为0.1-100μ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条形光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遮光层与荧光胶层的中间还可设置镀银层。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条形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镀银层的厚度0.1-100μm。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条形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层的厚度为0.1mm-1.0mm,所述遮光层为白色或乳白色的硅胶材质,其反射率大于或等于90%;和/或所述遮光层朝向所述荧光胶层的一面设有与接触的荧光胶层的表面呈不同角度设置的反射图案。
8.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条形光源及导光层,所述条形光源设置与所述导光层的端部。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权利要求8中所述的背光模组及显示屏,所述条形光源发出光线,经导光层反射后,由显示屏显示。
10.一种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灯架、保护罩及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条形光源,所述条形光源固定设于所述灯架之上,所述保护罩与所述灯架连接,所述条形光源位于所述灯架与所述保护罩围合形成的空间之内,所述条形光源发出的光线经由所述保护罩射出。
CN201922043272.0U 2019-11-22 2019-11-22 条形光源及具有其的背光模组、电子设备及照明装置 Active CN2108911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43272.0U CN210891143U (zh) 2019-11-22 2019-11-22 条形光源及具有其的背光模组、电子设备及照明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43272.0U CN210891143U (zh) 2019-11-22 2019-11-22 条形光源及具有其的背光模组、电子设备及照明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891143U true CN210891143U (zh) 2020-06-30

Family

ID=713190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043272.0U Active CN210891143U (zh) 2019-11-22 2019-11-22 条形光源及具有其的背光模组、电子设备及照明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89114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643041B2 (en) Light emitting device package
US9366398B2 (en) Backlight unit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EP2690356B1 (en) Lighting device
US8687142B2 (en) Backlight unit comprising a bottom cover including an embossing portion that overlaps with a portion of an LED packag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sing the same
CN102954398A (zh) 发光模块和具有发光模块的背光单元
CN101194205A (zh) 液晶显示装置
JP2011165434A (ja) 光源、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CN105556355A (zh) 光漫射透镜以及包括光漫射透镜的发光装置
CN108027533A (zh) 照明装置以及显示装置
CN105531607A (zh) 光漫射透镜以及包括光漫射透镜的发光装置
CN103672588A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电视机
CN114578617A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JP2016100268A (ja) 面状照明装置
CN213240750U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6405935B (zh) 应用于超薄超窄边框液晶显示器的led灯条
CN210891143U (zh) 条形光源及具有其的背光模组、电子设备及照明装置
JP2007172872A (ja) 照明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表示装置
CN216353096U (zh) 光源模组、照明装置和显示装置
US10690838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backlight module
CN111916434A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210894927U (zh) 一种薄型直下式显示模组
CN112987394B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111580305A (zh) 一种背光模组
KR20220076825A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KR101762791B1 (ko) 발광소자 어레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