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884399U - 空铁码头 - Google Patents

空铁码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884399U
CN210884399U CN201921614478.8U CN201921614478U CN210884399U CN 210884399 U CN210884399 U CN 210884399U CN 201921614478 U CN201921614478 U CN 201921614478U CN 210884399 U CN210884399 U CN 2108843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il
pier
air
ferry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61447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鑫敏
张敏
司小伟
孙继辉
李治国
赵建阳
武长虹
沈子钿
王鑫宏
张兴洪
岳渠德
陈亚军
董小鹏
李自峰
何海洋
王浩东
冯昭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Construction Air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Construction Air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Construction Air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Construction Air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614478.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8843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8843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88439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铁轮渡交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铁码头,用于空铁渡船的停靠以及与陆地轨道的对接,技术方案为:包括设置在码头地面的码头轨道和码头主体,所述码头主体用来引导和停靠空铁渡船,所述空铁渡船停靠于所述码头主体的停靠区后,所述码头轨道与所述空铁渡船上的渡船轨道进行对接,实现空铁渡船与陆地空铁轨道的交通对接,本实用新型的空铁码头自身结构承载能力大、整体稳定、安全可靠,同时能够实现空铁跨海运输。

Description

空铁码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铁轮渡交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铁码头。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交通运输压力日益增大,仅依靠地面的运输能力已经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人们开始研发空铁系统。空铁系统是悬挂式单轨交通系统,轨道在列车上方,由支撑立柱支撑在空中,列车可以直接在空中运行,空铁系统能够将地面的交通移至空中,具有无需扩展城市现有的公路设施即可缓解城市交通难题的优势。
在沿海地区、岛屿地区和水陆结合景区,由于水体的影响力,均不适宜建设地铁、高铁、普铁、磁浮、轻轨和BRT,往往利用轮渡进行运输,同时,由于空铁列车将地面交通移至空中,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对地面建筑设施影响小,开通后列车运行速度快、轨道走向铺设灵活、运行过程中对环境无污染等优势,故其在很多城市内、城市与城市之间均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是,现有技术中还未能实现轮渡与空铁的交通运输结合。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即针对未能实现轮渡与空铁的交通运输结合普及等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铁码头,其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能够实现空铁渡船的安全稳定的停靠以及轮渡与空铁的运输结合,且自身结构承载能力大、整体稳定、安全可靠,本空铁码头设置于陆地渡口码头,用于实现陆地空铁轨道与渡船上空铁轨道的对接,同时实现安装有空铁轨道的渡船的停靠。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铁码头,包括码头主体和码头轨道;
其中,所述码头主体包括导引区和停靠区,所述导引区从码头地面延伸至水域,所述停靠区用来停靠渡船,所述导引区与所述停靠区连接,所述停靠区通过所述导引区以调节渡船的行进停靠位姿;
所述码头轨道设置于所述码头地面;
所述渡船停靠于所述停靠区后所述码头轨道与所述渡船上的渡船轨道对接。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码头本体还包括码头侧墙,所述码头侧墙包括码头第一侧墙和码头第二侧墙,所述码头第一侧墙和所述码头第二侧墙形成所述停靠区。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停靠区为开口式,所述停靠区的开口朝向水域,并与所述导引区连接。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导引区为坡面结构,所述坡面结构的高度沿远离水域的方向逐渐增大。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码头轨道包括轨道、轨道架和轨道立柱,其中,
所述轨道用来承载悬挂于所述轨道下方的空铁车厢运行;
所述轨道架用来支撑所述轨道靠近水域的一端;
所述轨道立柱用来支撑所述轨道;
所述轨道架与所述轨道固定连接,所述轨道立柱与所述轨道固定连接。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轨道包括轨道梁和陆地轨道对接栓,所述陆地轨道对接栓安装于所述轨道靠近水域一端,所述陆地轨道对接栓与所述轨道架固定连接。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陆地轨道对接栓的待对接端靠近所述码头第二侧墙,所述码头第二侧墙设置有纵向调节器。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纵向调节器沿空铁码头的延伸方向可伸缩设置,并用于对所述渡船的纵向牵引。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纵向调节器为多个,所述多个纵向调节器的一端与所述码头第二侧墙固定连接,所述多个纵向调节器的另一端与待对接所述渡船的尾部可伸缩连接。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码头主体为混凝土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便捷,能够实现空铁渡船的安全稳定的停靠,且自身结构承载能力大、整体稳定、安全可靠,并且实现空铁水陆的交通运行,节约乘客转途时间。
2)建设成本低、建设速度快、适应地形能力强,利用渡船与空铁轨道相结合,本实用新型设计出的可以连接陆地空铁轨道和渡船空铁轨道的空铁码头,可实现空铁渡船的安全停靠,实现空铁直接行驶到渡船上,利用渡船连接陆地空铁,实现快速、低成本的交通拓展,缓解交通压力,实现空铁在不同海域城市或者岛屿的普及。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码头轨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明显,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铁码头,包括码头主体和码头轨道,其中,所述码头主体包括导引区和停靠区,所述导引区从码头地面延伸至水域,所述停靠区用来停靠渡船,所述停靠区与所述导引区连接并通过所述导引区以调节渡船的行进停靠位姿;所述码头轨道设置于所述码头地面;所述渡船停靠于所述停靠区后所述码头轨道与所述渡船上的渡船轨道对接。
本方案中,所述码头本体还包括码头侧墙,所述码头侧墙包括码头第一侧墙和码头第二侧墙,所述码头第一侧墙和所述码头第二侧墙均与水面垂直设置,所述码头第一侧墙和所述码头第二侧墙形成所述停靠区,当所述第一侧墙为一侧墙时,所述第一侧墙与所述第二侧墙形成的所述停靠区为渡船单侧停靠区域,当所述第一侧墙为相互平行相对设置的两侧墙时,相对设置的所述第一侧墙与所述第二侧墙形成的所述停靠区为渡船槽位停靠区域。
为了更清晰地对所述空铁码头进行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进行展开详述。
参照附图1,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包括码头轨道1和码头主体2,所述码头主体2包括导引区23和停靠区24,所述导引区23从码头地面延伸至水域,所述导引区23为坡面结构设计,所述坡面结构的高度沿远离水域的方向逐渐增大,所述坡面结构呈抛物线形用以调整所述渡船位姿;所述停靠区24用来停靠渡船,所述停靠区与所述导引区相连,所述停靠区通过所述导引区的坡面结构来调整渡船的行进停靠位姿,便于渡船在所述停靠区停靠对接时的位姿精准,所述停靠区为一与水面水平的地板段,用于船入所述停靠区槽位后,承载船重。
继续参照附图1,所述码头本体2还包括码头第一侧墙21和码头第二侧墙22,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码头第一侧墙21为平行相对设置的左侧墙和右侧墙,所述左侧墙和所述右侧墙分别与所述码头第二侧墙22垂直设置,所述左侧墙、所述右侧墙和所述码头第二侧墙均与水面垂直设置,所述左侧墙、所述右侧墙和所述码头第二侧墙形成渡船待停靠的所述停靠区的槽位,所述停靠区为开口式设置,并且所述开口朝向水域。
进一步地,所述码头第二侧墙22上设置有纵向调节器,在本方案一实施例中,所述纵向调节器为纵向牵引靴25,所述纵向牵引靴25设置为两个,所述纵向牵引靴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码头第二侧墙上,所述纵向牵引靴的另一端与待对接渡船的尾部可伸缩设置,实现对船体的纵向拖拽,所述纵向牵引靴的另一端的头部与待对接渡船的尾靴槽契合后固定,将渡船沿纵轴方向移动至指定位置完成与所述码头轨道的对接,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是,所述纵向牵引靴的数量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设置成一个或者多个等,只要能满足牵引作用的目的皆可,此外,所述纵向调节器的另一端也可以设置成电磁式,与船尾钢板连接进而实现对渡船的纵向调节;所述纵向调节器的另一端也可以设置成钩式,与渡船船尾的纵向调节器钩接实现对渡船的纵向拖拽;所述纵向调节器的另一端还可设置成绳索,与渡船的船体尾部强栓套接,即所述纵向调节器可设置成钩形、电磁铁、绳索等等,故在此不再为所述纵向调节器的具体形式进行详细说明。
参照附图2,所述码头轨道1设置在码头地面上,所述码头轨道包括轨道11、轨道架13和轨道立柱12,所述轨道11用来承载悬挂于所述轨道下方的空铁车厢运行,所述轨道11包括轨道梁和陆地轨道对接栓,所述陆地轨道对接栓安装于所述轨道靠近水域一端并形成悬臂状,所述陆地轨道对接栓与所述轨道架13固定连接,所述轨道架13用来支撑所述轨道靠近水域的一端,增强待对接部分的结构强度,所述轨道立柱12用来支撑所述轨道,所述轨道架13与所述轨道11固定连接,所述轨道立柱12与所述轨道11固定连接。
在本方案中,所述码头主体为混凝土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术语“包括”或者任何其它类似用语旨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物品或者设备/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它要素,或者还包括这些过程、物品或者设备/装置所固有的要素。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做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空铁码头,其特征在于,包括:
码头主体,所述码头主体包括导引区和停靠区,其中,
所述导引区从码头地面延伸至水域;
所述停靠区用来停靠渡船;
所述导引区与所述停靠区连接,所述停靠区通过所述导引区以调节渡船的行进停靠位姿;
码头轨道,所述码头轨道设置于所述码头地面;
所述渡船停靠于所述停靠区后所述码头轨道与所述渡船上的渡船轨道对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铁码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码头本体还包括码头侧墙,所述码头侧墙包括码头第一侧墙和码头第二侧墙,所述码头第一侧墙和所述码头第二侧墙形成所述停靠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铁码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停靠区为开口式,所述停靠区的开口朝向水域,并与所述导引区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铁码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引区为坡面结构,所述坡面结构的高度沿远离水域的方向逐渐增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铁码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码头轨道包括轨道、轨道架和轨道立柱,其中,
所述轨道用来承载悬挂于所述轨道下方的空铁车厢运行;
所述轨道架用来支撑所述轨道靠近水域的一端;
所述轨道立柱用来支撑所述轨道;
所述轨道架与所述轨道固定连接,所述轨道立柱与所述轨道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铁码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包括轨道梁和陆地轨道对接栓,所述陆地轨道对接栓安装于所述轨道靠近水域一端,所述陆地轨道对接栓与所述轨道架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铁码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陆地轨道对接栓的待对接端靠近所述码头第二侧墙,所述码头第二侧墙设置有纵向调节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铁码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调节器沿空铁码头的延伸方向可伸缩设置,并用于对所述渡船的纵向牵引。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铁码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调节器为多个,所述多个纵向调节器的一端与所述码头第二侧墙固定连接,所述多个纵向调节器的另一端与待对接所述渡船的尾部可伸缩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空铁码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码头主体为混凝土结构。
CN201921614478.8U 2019-09-26 2019-09-26 空铁码头 Active CN2108843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14478.8U CN210884399U (zh) 2019-09-26 2019-09-26 空铁码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14478.8U CN210884399U (zh) 2019-09-26 2019-09-26 空铁码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884399U true CN210884399U (zh) 2020-06-30

Family

ID=713303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614478.8U Active CN210884399U (zh) 2019-09-26 2019-09-26 空铁码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88439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253636B1 (en) Transportation system
EP1062138B1 (en) Container transfer terminal system and method
CN110177724B (zh) 高架运输系统
CN108482391B (zh) 一种磁悬浮空轨列车
WO2009102107A1 (en) Mobile harbor for marine transportation system
CN108482390B (zh) 一种磁悬浮空轨列车驱动系统
US3903807A (en) Mass rapid system
CN210884399U (zh) 空铁码头
CN108482389B (zh) 一种磁悬浮空轨列车悬挂结构
CN113997963B (zh) 一种悬浮隧道汽车有轨载运系统及其快速通行方法
CN210555448U (zh) 渡船空铁轨道
CN210555484U (zh) 用于码头对接定位的渡船
CN210761210U (zh) 空铁轮渡系统
CN110550161A (zh) 用于码头对接定位的渡船
WO2023000921A1 (zh) 一种轨桥一体捷运系统及翻坝运输系统
US6539887B1 (en) Bus to boat passenger transfer facility
CN110562406A (zh) 空铁轮渡系统
CN112498421B (zh) 一种智能发车系统及多式联运复合轨道运输系统
CN209410052U (zh) 一种磁浮式物流交通结构
CN110562407A (zh) 空铁渡船
CN210886780U (zh) 船陆轨道对接装置
RU2205761C1 (ru) Модульная транспортная система и способ ее эксплуатации
JP2004182411A (ja) コンテナクレーン及びコンテナターミナル
CN220924469U (zh) 一种超宽浮式平台下水结构
CN114232688B (zh) 一种海上浮体平台下悬挂的海中交通轨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