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555448U - 渡船空铁轨道 - Google Patents

渡船空铁轨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555448U
CN210555448U CN201921615018.7U CN201921615018U CN210555448U CN 210555448 U CN210555448 U CN 210555448U CN 201921615018 U CN201921615018 U CN 201921615018U CN 210555448 U CN210555448 U CN 2105554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il
ferry
track
air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61501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鑫敏
张敏
司小伟
孙继辉
李治国
赵建阳
武长虹
沈子钿
王鑫宏
张兴洪
岳渠德
陈亚军
董小鹏
李自峰
何海洋
王浩东
冯昭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Construction Air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Construction Air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Construction Air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Construction Air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61501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5554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5554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55544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铁轮渡交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渡船空铁轨道,本渡船空铁轨道设置于渡船甲板上,用于与陆地空铁轨道的对接以及停靠运载空铁,空铁可直接行使到安装有空铁轨道的渡船上,实现空铁水陆运载,技术方案为:包括沿轨道延伸方向依次布置并安装于渡船甲板上的多个轨道架、安装于所述轨道架的轨道以及安装于所述轨道下并可沿所述轨道的延伸方向可运动的车厢,所述多个轨道架之间以联系梁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空铁车厢直接上船,车内人员或者货物无需在码头上下转运即可在空铁上通过渡船渡海,实现空铁水陆便捷运输,本实用新型渡船空铁轨道制造成本低,结构简单,制造安装方便,可实现陆地空铁与轮渡空铁的对接。

Description

渡船空铁轨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铁轮渡交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渡船空铁轨道。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交通运输压力日益增大,仅依靠地面的运输能力已经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人们开始研发空铁系统。空铁系统是悬挂式单轨交通系统,轨道在列车上方,由支撑立柱支撑在空中,列车可以直接在空中运行,空铁系统能够将地面的交通移至空中,具有无需扩展城市现有的公路设施即可缓解城市交通难题的优势。
在沿海地区、岛屿地区和水陆结合景区,由于水体的影响力,均不适宜建设地铁、高铁、普铁、磁浮、轻轨和BRT,往往利用轮渡进行运输,同时,由于空铁列车将地面交通移至空中,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对地面建筑设施影响小,开通后具有列车运行速度快、轨道走向铺设灵活、运行过程中对环境无污染等优势,故其在很多城市内、城市与城市之间均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因此,进一步优化空铁系统的结构设计,进行陆地空铁与轮渡结合的交通运输,实现空铁在不同海域城市或者岛屿之间的普及,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的重要研究方向。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提出的进一步优化空铁系统的结构设计,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的重要研究方向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渡船空铁轨道,本渡船空铁轨道设置于渡船甲板上,用于与陆地空铁轨道的对接以及停靠运载空铁,实现渡船与陆地空铁的对接连接后,空铁直接行使到固定于渡船上的空铁轨道上,车内人员无需在码头上下车即可直接在空铁上通过渡船渡海,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渡船空铁轨道,本轨道制造成本低,结构简单,制造安装方便,能够实现渡船运载空铁车厢渡海。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渡船空铁轨道,包括轨道架、轨道和车厢;
其中,所述轨道架为多个,所述多个轨道架沿轨道延伸方向依次布置并安装于渡船甲板,所述多个轨道架之间以联系梁连接;
所述轨道安装于所述轨道架;
所述车厢安装于所述轨道下,所述车厢沿所述轨道的延伸方向可运动。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轨道架包括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第二支撑部固定连接,所述轨道架通过所述第二支撑部与渡船甲板连接以支撑所述轨道架,所述轨道架通过所述第一支撑部以承载所述轨道。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部为框架结构,所述框架结构还包括第一加强件,所述第一加强件与所述框架结构连接,并借以提高所述框架结构的结构稳定性。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部为多个,所述多个第一支撑部之间通过联系梁连接以形成所述轨道的承载体。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加强件,所述第二加强件与所述第二支撑部连接以提高所述第二支撑部的结构强度。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加强件倾斜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部的周侧且所述第二加强件与所述车厢位置互不干涉,所述第二加强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部连接,所述第二加强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渡船甲板连接,所述第二支撑部通过设置于周侧的所述第二加强件以分散所述第二支撑部与所述渡船甲板的接触应力。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加强件设置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支撑部之间,所述第二加强件的一端与其中一个所述第二支撑部连接,所述第二加强件的另一端与相邻的另一个所述第二支撑部连接。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还包括稳定轨道,所述稳定轨道安装于所述车厢周侧并且位于所述轨道的下方,并借以限制所述车厢的横向摆动。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轨道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轨道包括依次连接的至少两个轨道梁,每个所述轨道梁的端部均固定于一个所述第一支撑部,所述轨道还包括船载轨道接头,所述船载轨道接头的一端固定于靠近所述渡船甲板尾部的所述轨道架,所述船载轨道接头的另一端向背离所述轨道梁的方向延伸以形成悬臂梁。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轨道为悬挂式空铁用轨道,所述轨道通过所述轨道架固定安装于所述渡船甲板上以承载所述悬挂式空铁的车厢,所述车厢可沿所述轨道的延伸方向运动至预定位置,所述预定位置为预定义的空铁列车可允许的行进的极限固定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不必像轮船运输那样在码头上进行人员或货物转移,节约换乘时间。
2)空铁车厢直接上船,无需建设大规模的码头装卸设备,从而节省了建设资金。
3)在港口的作业时间短,加速了车船周转、人员和货物传送,可大大提高港口的吞吐能力。
4)本实用新型渡船空铁轨道制造成本低,结构简单,制造安装方便,可实现陆地空铁与轮渡空铁的对接。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3是图2中A的局部放大图,图中示出了一种车挡装置。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的立柱支撑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拱形撑11,圆弧杆111、横杆112、加强杆113,立柱12,斜撑13,支撑杆14;轨道梁21,船载轨道接头22;车厢3;稳定轨道4;稳定轮5;联系梁6;车体接触装置7;叠加式阻尼装置8。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明显,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渡船空铁轨道,包括轨道架、轨道和车厢,其中,所述轨道架为多个,所述多个轨道架沿轨道延伸方向依次布置并安装于渡船甲板,所述多个轨道架之间以联系梁连接;所述轨道安装于所述轨道架;所述车厢安装于所述轨道下,所述车厢沿所述轨道的延伸方向可运动;所述多个轨道架通过所述联系梁连接以形成所述轨道的整体承载结构。
在本方案中,所述轨道架包括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第二支撑部固定连接,所述轨道架通过所述第二支撑部与渡船甲板连接以支撑所述轨道架,所述轨道架通过所述第一支撑部以承载所述轨道。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部为框架结构,所述框架结构可为拱门形、半圆形、三角形或者方框形等等,只要能满足足够的结构强度承载所述轨道皆可,所述框架结构还包括第一加强件,为了减轻所述轨道架整体重量,所述第一支撑部可优选做成空心形,同时为了保证所述轨道架的结构强度,在所述框架结构之中设置加强结构,即所述的第一加强件,所述第一加强件与所述框架结构连接,所述第一加强件可在所述框架结构内竖直设置、水平设置或者倾斜设置等,借以进一步提高所述轨道架的结构强度。在本方案中,所述第一支撑部为多个,所述多个第一支撑部之间通过联系梁连接以形成所述轨道的承载体。
在本方案中,所述第二支撑部的下端与所述渡船甲板固定连接以保证所述轨道运载空铁列车时的稳定性,为此,还包括第二加强件,所述第二加强件与所述第二支撑部连接以提高所述第二支撑部的结构强度。
在本方案中,所述第二加强件可倾斜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部的周侧且所述第二加强件与所述车厢位置互不干涉,所述第二加强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加强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渡船甲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部通过设置于周侧的所述第二加强件在增强所述第二支撑部的结构强度的同时又可以分散所述第二支撑部与所述渡船甲板的接触应力。
此外,所述第二加强件还可设置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支撑部之间,所述第二加强件的一端与其中一个所述第二支撑部连接,所述第二加强件的另一端与相邻的另一个所述第二支撑部直接或者间接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对所述第二支撑部的加强件设置并不局限于上述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采用其它的互相结点连接的复合交叉支撑方式,只要是能够达到增强所述轨道架的结构强度的目的皆可。
在本实用新型中,还包括稳定轨道,所述稳定轨道安装于所述车厢周侧并且位于所述轨道的下方,并借以限制所述车厢的横向摆动,所述稳定轨道可设置成位于所述车厢两侧的相对的轨道,也可设置成位于所述车厢底部的凹槽轨道,所述凹槽轨道的两侧用来夹持车体,所述凹槽轨道的两侧之间的轨道间距大于所述车厢宽度以保证所述车厢可在所述凹槽轨道中运行同时起到稳定所述车厢的作用,此外,还可设置成位于所述车厢底部的凸槽形轨道,所述凸槽形轨道与所述车厢底部的对应凹槽契合接触,限制所述车厢的横向位移,保证运载空铁的渡船在水面上摇摆时,所述车厢与所述渡船甲板的相对稳定性,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所述稳定轨道的设置还可采用其他方式,只要能满足限制所述车厢的横向位移的目的皆可。
进一步地,设置于所述渡船上的悬挂式空铁用轨道的数量至少为两个,所述轨道包括依次连接的至少两个轨道梁,每个所述轨道梁的端部均固定于一个所述第一支撑部,所述轨道还包括船载轨道接头,所述船载轨道接头的一端固定于靠近所述渡船甲板尾部的所述轨道架,所述船载轨道接头的另一端向背离所述轨道梁的方向延伸以形成悬臂梁,并用来与陆地空铁轨道对接,所述轨道通过所述轨道架固定安装于所述渡船甲板上以承载所述悬挂式空铁的车厢,所述车厢可沿所述轨道的延伸方向运动至预定位置,所述预定位置为预定义的空铁列车可允许的行进的极限固定位置,在本方案中,所述轨道架的设置可根据所述渡船甲板的规格灵活设置,所述轨道架可为单排、多排、单层或者多层,所述轨道也可为单条或者多条等,所述轨道可根据所述轨道架的规格以及渡船的大小等参数灵活设置其数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不仅仅限于以下实施例。
参阅附图1,渡船空铁轨道,包括由拱形撑11、立柱12和斜撑13组成的轨道架,及安装于所述轨道架上的轨道,以及安装于所述轨道下方且可沿所述轨道延伸方向可运动的车厢3。其中,所述轨道架为多个,在本方案中,所述轨道架为三个,所述三个轨道架依次布置并固定安装于渡船甲板上,用于支撑整个渡船空铁轨道,两两所述轨道架之间通过联系梁21连接,所述联系梁21为四个,其中两个所述联系梁对称设置所述轨道架的左右两端,另外一个所述联系梁设置在所述轨道架的上端,最后一个所述联系梁设置在所述轨道架的下端并且位于所述轨道架的左右方向的中部。所述轨道由轨道梁21和船载轨道接头22组成,所述轨道梁21至少为两个,所述轨道梁与所述船载轨道接头依次固定连接于所述轨道架,所述船载轨道接头设置于所述渡船甲板的尾部,所述船载轨道接头的一端固定于靠近所述渡船甲板尾部的所述轨道架,所述船载轨道接头的另一端向背离所述轨道梁的方向延伸以形成悬臂梁,用于与陆地空铁轨道的对接。
本方案中,所述轨道架包括拱形撑、立柱和斜撑,所述轨道架呈拱门状,所述拱形撑11包括圆弧杆111和横杆112,所述圆弧杆的两端和所述横杆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所述横杆112水平设置,保证连接于所述横杆下端的所述车厢3水平不倾斜,所述拱形撑还包括中杆,所述中杆设置于所述拱形撑的中间,所述中杆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圆弧杆,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横杆;所述立柱12用于支撑所述拱形撑11,所述拱形撑的左右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一所述立柱,所述立柱的上端与所述拱形撑固定连接,所述立柱的下端固定连接于渡船甲板上,所述斜撑倾斜设置于所述立柱的两侧,所述斜撑13可左右设置于所述立柱的两侧,只要保证所述斜撑与所述车厢位置不发生干涉即可,在本方案中优选前后设置于所述立柱的两侧,每个所述立柱的前后两侧的所述斜撑为两个,当然,所述斜撑可根据实际强度需要可设置成四个、六个等等,所述斜撑与所述立柱呈一倾斜角度,保证所述斜撑的设置达到加强所述立柱的支撑强度的作用。所述立柱和所述斜撑可焊接于所述渡船甲板上,也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或者钉接等其他固定连接方式,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只要能满足所述轨道架与所述渡船甲板无相对移动皆可,故为此不再为固定连接方式一一进行说明。
在本方案中,进一步地,还包括加强杆113,所述加强杆一端固定安装于所述圆弧杆,另一端固定安装于所述横杆,所述加强杆对称设置于所述渡船空铁轨道延伸方向的左右两侧,在本方案中,优选倾斜设置所述加强杆,当然,也可以水平平行设置所述斜撑,即所述加强杆的两端均与所述圆弧杆固定连接,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理解的,所述加强杆的设置是用来增强所述轨道架的结构强度,强化所述拱形撑的抗弯性能。
在本方案中,所述轨道为两个并左右对称布置,每个所述轨道下方安装有所述车厢,所述车厢为空铁车厢,所述车厢可在所述轨道的轨道板上运动,并用来运载乘客或者货物。
参阅附图1和附图2,还包括稳定轨道4,所述稳定轨道固定安装于所述渡船甲板上并且所述稳定轨道固定安装于所述车厢左右两侧,所述稳定轨道与所述车厢保持间距,每个所述稳定轨道为两个,所述两个稳定轨道平行并且所述两个稳定轨道之间的中线与所述轨道的中线位于同一竖直面,所述两个稳定轨道之间保持大于所述车厢的间距,保证每个所述车厢左右两侧的所述稳定轨道对所述车厢的运动不干涉,所述两个稳定轨道靠近渡船尾部的一端呈喇叭口状,在渡船摆动和风载荷等环境中,所述稳定轨道的喇叭口设置便于所述车厢安全准确进入到所述渡船甲板上的轨道中,所述稳定轨道向所述渡船甲板尾部延伸出所述车厢尾部,利于所述渡船与陆地空铁的轨道对接,为本领技术人员所熟知的,所述稳定轨道除了一具体实施例表达的形式以外,还有凸轨道、凹轨道等结构形式,只要能够限定车厢左右摆动的目的即可,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在本方案中,还包括稳定轮5,所述稳定轮为多个,所述多个稳定轮在水平面内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车厢的左右两侧,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稳定轮的一部分设置于所述车厢的侧面里,所述稳定轮的另一部分伸出所述车厢侧面,并与所述稳定轨道接触,所述稳定轮的设置与所述稳定轨道的配合用来保证对所述车厢起到限位作用,即稳定轮与稳定轨道在结构上互相匹配,限定车厢左右摆动,保证在海上运输过程中遇到恶劣天气时渡船上空铁车厢的稳定性,保证所述车厢左右方向的位置稳定,同时保证乘客的安全。
另外,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渡船空铁轨道还可以包括车挡装置,以防止行走轮抱死(行走架上的制动装置对行走轮制动时)后行走架的整体滑动,车挡装置的一种具体结构参照公开号为“CN108275170A”的发明专利申请中的车挡装置,参见附图3,该车挡装置包括车体接触装置7和叠加式阻尼装置8;车体接触装置7可滑动装设于轨道梁21上,用于与车体接触状态下直接向车体施加行进阻力;叠加式阻尼装置8可滑动装设于轨道梁21上,设置在车体接触装置7与预定位置之间;预定位置为预定义的空铁列车可允许的行进的极限位置;叠加式阻尼装置8与车体接触装置7能够沿轨道梁21纵向叠加以增大阻尼力。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的是,车挡装置还可为其他结构,不再一一列举。
参阅附图4,本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对立柱进行斜撑的支撑方式,包括支撑杆14,所述支撑杆交叉设置于相邻所述立柱之间,所述支撑杆与所述立柱固定连接,用来加强所述轨道架整体的结构强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对所述立柱的斜撑设置并不局限于上述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采用其它更为先进的加强板或者肋板组合交叉设置,只要是能够达到增强所述轨道架的结构强度的目的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术语“包括”或者任何其它类似用语旨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物品或者设备/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它要素,或者还包括这些过程、物品或者设备/装置所固有的要素。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做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渡船空铁轨道,其特征在于,包括:
轨道架,所述轨道架为多个,所述多个轨道架沿轨道延伸方向依次布置并安装于渡船,所述多个轨道架之间以联系梁连接;
轨道,所述轨道安装于所述轨道架;
车厢,所述车厢安装于所述轨道下,所述车厢沿所述轨道的延伸方向可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渡船空铁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架包括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第二支撑部固定连接,所述轨道架通过所述第二支撑部与渡船甲板连接以支撑所述轨道架,所述轨道架通过所述第一支撑部以承载所述轨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渡船空铁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为框架结构,所述框架结构还包括第一加强件,所述第一加强件与所述框架结构连接,并借以提高所述框架结构的结构稳定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渡船空铁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为多个,所述多个第一支撑部之间通过联系梁连接以形成所述轨道的承载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渡船空铁轨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加强件,所述第二加强件与所述第二支撑部连接以提高所述第二支撑部的结构强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渡船空铁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强件倾斜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部的周侧且所述第二加强件与所述车厢位置互不干涉,所述第二加强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部连接,所述第二加强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渡船甲板连接,所述第二支撑部通过设置于周侧的所述第二加强件以分散所述第二支撑部与所述渡船甲板的接触应力。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渡船空铁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强件设置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支撑部之间,所述第二加强件的一端与其中一个所述第二支撑部连接,所述第二加强件的另一端与相邻的另一个所述第二支撑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渡船空铁轨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稳定轨道,所述稳定轨道安装于所述车厢周侧并且位于所述轨道的下方,并借以限制所述车厢的横向摆动。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渡船空铁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轨道包括依次连接的至少两个轨道梁,每个所述轨道梁的端部均固定于一个所述第一支撑部,所述轨道还包括船载轨道接头,所述船载轨道接头的一端固定于靠近所述渡船甲板尾部的所述轨道架,所述船载轨道接头的另一端向背离所述轨道梁的方向延伸以形成悬臂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渡船空铁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为悬挂式空铁用轨道,所述轨道通过所述轨道架固定安装于所述渡船甲板上以承载所述悬挂式空铁的车厢,所述车厢可沿所述轨道的延伸方向运动至预定位置,所述预定位置为预定义的空铁列车可允许的行进的极限固定位置。
CN201921615018.7U 2019-09-26 2019-09-26 渡船空铁轨道 Active CN2105554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15018.7U CN210555448U (zh) 2019-09-26 2019-09-26 渡船空铁轨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15018.7U CN210555448U (zh) 2019-09-26 2019-09-26 渡船空铁轨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555448U true CN210555448U (zh) 2020-05-19

Family

ID=706734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615018.7U Active CN210555448U (zh) 2019-09-26 2019-09-26 渡船空铁轨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55544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84320A (zh) * 2021-09-16 2022-01-04 中铁西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模拟列车荷载动力试验的装置及方法
CN114108400A (zh) * 2020-08-27 2022-03-01 东莞开道科技有限公司 悬挂式空轨车辆防摆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08400A (zh) * 2020-08-27 2022-03-01 东莞开道科技有限公司 悬挂式空轨车辆防摆装置
CN113884320A (zh) * 2021-09-16 2022-01-04 中铁西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模拟列车荷载动力试验的装置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322574C (en) Container transfer terminal system and method
ES2880470T3 (es) Grúa STS de pórtico de múltiples carros para contenedores
US7827919B2 (en) Multiple track railroad system
CN110177724B (zh) 高架运输系统
CN107336714A (zh) 坐式列车和悬挂式列车超会车轨道系统
CN210555448U (zh) 渡船空铁轨道
CN109131375A (zh) 一种悬挂式物流单轨交通系统
CN201809075U (zh) 一种内陆河码头装卸用桥架式起重机
US4702173A (en) Vehicle supported in cantilever fashion and switching of at rail divergent junctions
CN109131376A (zh) 一种磁浮式物流交通系统
CN210555483U (zh) 空铁渡船
CN207029162U (zh) 坐式列车和悬挂式列车超会车轨道系统
CN210761210U (zh) 空铁轮渡系统
CN110562407A (zh) 空铁渡船
CN210555484U (zh) 用于码头对接定位的渡船
WO2023000921A1 (zh) 一种轨桥一体捷运系统及翻坝运输系统
CN110562406A (zh) 空铁轮渡系统
CN110550161A (zh) 用于码头对接定位的渡船
CN101935978A (zh) 索轨高架及其专用轨道行车
KR20220054671A (ko) 개선된 복합 수송 시스템
CN209410052U (zh) 一种磁浮式物流交通结构
WO2020048460A1 (zh) 物流单轨交通系统
CN209410051U (zh) 一种悬挂式物流单轨交通结构
JP3207777B2 (ja) 岸壁クレーン
RU2656742C1 (ru) СКОРОСТНАЯ АВТОНОМНАЯ ТРАНСПОРТНАЯ СИСТЕМА ПОДВЕСНОГО ТИПА "СТРАУС" Шумовского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