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876813U - 一种双头旋压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头旋压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876813U
CN210876813U CN201920872490.2U CN201920872490U CN210876813U CN 210876813 U CN210876813 U CN 210876813U CN 201920872490 U CN201920872490 U CN 201920872490U CN 210876813 U CN210876813 U CN 2108768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inning
pipe
pipe material
double
subsequent proces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87249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赖如福
李良有
周协恒
金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ngjiang Changxing Heliang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ngjiang Changxing Heliang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ngjiang Changxing Heliang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ngjiang Changxing Heliang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87249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8768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8768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8768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haping Metal By Deep-Drawing,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头旋压系统,属于管材加工处理技术领域。双头旋压系统包括机架及安装在机架上的旋压装置;旋压装置为双头旋压装置,双头旋压装置包括安装在机架上的管料旋压夹模与两个旋压机头;旋压机头包括挤压件,用于驱使挤压件绕旋压旋转轴线转动的旋转主轴单元,用于驱使挤压件挤压进给的进刀单元,及用于驱使挤压件轴向进给的进给单元;两个旋压机头对应地布置在管料旋压夹模的两侧,用于对静止地夹持在管料旋压夹模上的管料的两端部进行旋压处理。该旋压系统能对两管端进行同步处理而提高加工效率,且能简化管料移送系统,可广泛应用于制冷、汽车、航空等制造领域中。

Description

一种双头旋压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材加工设备,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双头旋压系统。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为一种现有消音器01的立体图,其包括管状本体010及位于管状本体010两端部上的缩口结构011与缩口结构012。在现有技术中,通常利用旋压机上对直管段010的一端进行旋压,以旋压出具有缩口结构011的半成品管料,并在旋压之前利用旋压轮等对管端面进行定位处理,及在旋压之后,基于管料旋压夹模的夹持,利用安装在旋压机头上的管端修整单元对旋压后的管端进行车内孔和/或平端面和/或倒内外角的修整处理;再利用旋压机对半成品管料的另一端进行旋压处理,以旋压出缩口机构012,并在旋压之前利用旋压轮等对管端面进行定位处理,及在旋压之后,基于管料旋压夹模的夹持,利用安装在旋压机头上的管端修整单元对旋压后的管端进行车内孔和/或平端面和/或倒内外角的修整处理。
在对管料进行旋压处理的过程中,例如采用申请人申请且公告号为CN206316211U的专利所公开的旋压机对管料010的两端进行分别旋压处理,如其附图1所示,该旋压机包括旋压机头及固定在机架上的管料旋压夹模6;在旋压机头上,布设有用于驱使旋压轮54绕旋转轴线转动的旋转主轴单元5,用于驱使旋压轮54沿管径向进行挤压进给的进刀单元4,及用于驱使旋压轮54沿管端部轴向进给的进给单元3,以在工作过程中,管料相对管料旋压夹模6保持静止,在该结构中为相对机架1保持静止状态,而旋压轮54相对机架进行绕旋转轴线转动、轴向进给及挤压进给。在该专利文献中,采用旋压轮作为挤压件对管料进行旋压处理;此外,还可采用挤压滚珠等充当挤压件,以对管料进行旋压处理。
此外,还可采用公告号为CN2897482Y的专利文献所公开的旋转机旋压出如图1所示的消音器,消音器的结构可以为其附图1所示的轴对称结构,也可以为其附图2所示的非轴对称结构。
在生产图1所示结构等消音器的过程中,需要在两台旋压机之间搬运管料,而导致其管料移送系统较为复杂,或者在同一旋压机上对管料进行调头旋压处理,而导致生产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双头旋压系统,以在确保两端均需旋压处理管料的加工效率的同时,简化管料移送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主要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头旋压系统包括机架及安装在机架上的旋压装置;旋压装置为双头旋压装置,双头旋压装置包括安装在机架上的管料旋压夹模与两个旋压机头;旋压机头包括挤压件,用于驱使挤压件绕旋压旋转轴线转动的旋转主轴单元,用于驱使挤压件挤压进给的进刀单元,及用于驱使挤压件轴向进给的进给单元;两个旋压机头对应地布置在管料旋压夹模的两侧,用于对静止地夹持在管料旋压夹模上的管料的两端部进行旋压处理。
通过布置在管料旋压夹模的两侧上的旋压机头,以对静止地夹持在该管料旋压夹模上的管料的两端部进行旋压处理,一次装夹及定位就能对两管端进行旋压处理,而提高两端均需旋压处理管料的加工效率;同时,无需在两旋压夹模之间移送管料或对管料进行调头处理而简化管料移送系统。
具体的方案为沿管料在加工处理过程中的行进方向,双头旋压系统包括位于双头旋压装置的下游的管料后续加工处理装置;管料后续加工处理装置包括安装在机架上的管料后续加工处理夹模与管料后续加工处理机头;管料后续加工处理机头用于对静止地夹持在管料后续加工处理夹模上的管料的端部进行管料加工处理。
更具体的方案为管料后续加工处理装置为双头管端加工处理装置;双头管端加工处理装置包括两个管料后续加工处理机头;两个管料后续加工处理机头对应地布置管料后续加工处理夹模的两侧上,用于对静止地夹持在管料后续加工处理夹模上的管料的两端部进行管端加工处理。可在完成旋压处理之后,对管料的两端进行同步的管端修整处理等管料后续加工处理,而提高管料的处理效率。
进一步的方案为两个旋压机头相向布置地位于管料旋压夹模的两侧上;两个管料后续加工处理机头相向布置地位于管料后续加工处理夹模的两侧上;管料后续加工处理装置为管端修整装置,管料后续加工处理夹模为管端修整夹模,管料后续加工处理机头为管端修整机头。
优选的方案为双头旋压系统包括两套以上的管料后续加工处理装置;两套以上的管料后续加工处理装置的管料后续加工处理机头在第一方向上并排布置,且共用同一管料后续加工处理夹模;在机架上安装有移动驱动机构,至少用于驱使同一管料后续加工处理夹模沿第一方向在不同的管料后续加工处理工位之间移动;管料后续加工处理夹模位于管料旋压夹模的下一管料加工处理工位处。利用单个管料后续加工处理夹模夹持管料之后,在不同管料后续加工处理工位之间移动切换而进行不同的管端修整等管料后续加工处理,以一次装夹,多次管料后续加工处理而减少装夹次数,有效地确保管端修整精度。
另一个优选的方案为双头旋压装置与管料后续加工处理装置上的管料加工处理机头沿第一方向并排布置,且共用同一管料加工处理夹模;在机架上安装有移送驱动机构,至少用于驱使同一管料加工处理夹模沿第一方向在不同的管料加工处理工位之间移动。基于同一管料加工处理夹模的夹持,而在不同机头之间移动,以减少装夹次数,有效地确保加工质量。
另一个优选的方案为双头旋压系统包括回转送料机构;回转送料机构包括回转传送带,固定在回转传送带的外带面上的两个以上的管料加工处理夹模,及用于驱使回转传送带回转转动的回转驱动器;在回转驱动器驱使回转传送带将管料加工处理夹模移送至管料旋压工位时,管料加工处理夹模构成管料旋压夹模,及移送至管料后续加工处理工位处时,管料加工处理夹模构成管料后续加工处理夹模。利用回转进行传送,不仅基于同一管料加工处理夹模的夹持,而在不同机头之间移动,以减少装夹次数,有效地确保加工质量,且能避免一个机头加工时,其他机头处于待机状态,而进一步地提高管料的加工效率。
另一个优选的方案为管料加工处理夹模的进出料口朝上布置,管料加工处理夹模为横向启闭式夹模;挤压件为旋压轮或滚珠;两个旋压机头的旋转主轴单元的驱动主轴轴向相平行布置。
再一个优选的方案为双头旋压系统包括至少用于对双头旋压装置与管料后续加工处理装置进行上料与卸料的管料移送系统;管料移送系统包括用于在相邻两管料加工处理工位之间移送管料的管料移送夹爪及升降驱动机构;升降驱动机构用于驱使管料移送夹爪下降至能与管料加工处理夹模同时夹持住同根管料的位置;至少在位置处,管料移送夹爪与管料加工处理夹模之间的相对位置为预定定位位置。基于升降机构、管料移送夹爪及管料加工处理夹模的位置布置,可利用管料移送夹爪与管料加工处理夹模的配合而实现管料在管料旋压工位与管料后续加工处理工位之间移送过程,管料的定位可预知,从而解决了在两端均旋压而产生不平端面而难以在管端修整之前进行再次定位的问题,且能减少定位装置的使用及减少定位次数。
更优选的方案为沿管料的行进方向,双头旋压系统包括位于双头旋压装置的上游的管端定位装置;管料移送夹爪用于将经管端定位装置定位后的管料移送至管料旋压夹模上。选用独立管端定位装置进行定位,能有效地缩短旋压过程所占用时间,简化管料旋压夹模结构,而提高处理效率及优化整体结构的布局。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一种消音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制造图1所示现有消音器的现有方法的过程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在略去保护罩后的主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各功能单元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3中的A局部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在略去保护罩与上料架后的主视图;
图8为图7中的B局部放大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步进上料单元、移料机械手系统与双头旋压装置的立体图,此时,利用旋压机头对管料两端进行同步旋压处理的同时,利用无屑旋切单元对管料两端进行切平面处理;
图10为图9中的C局部放大图;
图11为图9中的D局部放大图;
图12为图9中的E局部放大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步进上料单元、移料机械手系统与双头旋压装置的主视图的局部结构图,此时,利用无屑旋切单元对管料两端进行切平面处理;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步进上料单元、移料机械手系统与双头旋压装置在区别于图9所示视角下的视图,此时,利用倒内外角单元对管料两端进行管端修整处理;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步进上料单元、管端定位装置、移料机械手系统、管料旋压夹模、管端修整夹模及滑料槽的立体图;
图16为图15中的F局部放大图;
图17为图15中的G局部放大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立体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管料旋压机头、管端修整机头及管料加工处理夹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管料加工处理夹模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构思是通过将两个旋压机头布置在同一管料旋压夹模的两侧,以组成能对管料的两端部同步地进行旋压处理的双头旋压处理系统,以提高消音器等需要两次旋压处理的管料生产的效率,基于本构思,在下述实施例中,主要为双头旋压装置的结构进行示例性描述,旋压机头、上料装置、卸料装置等功能单元的结构可参照现有产品进行设计,它们的结构还有多种显而易见的变化,并不局限于下述实施例中的示例性结构,例如旋压机头的结构可采用公告号为CN2897482Y的专利文献所公开旋转机头进行构建,对于所加工对象,也不局限于下述实施例的结构,还可为公告号为CN2897482Y的专利文献附图2所示的非轴对称结构。
实施例1
参见图3至图17,本实用新型双头旋压系统1包括控制单元及受该控制单元所控制的上料装置11、定位装置17、双头旋压装置12、双头切平装置15、双头倒角装置16、卸料装置18与管料移送系统13;管料移送系统13用于将上料装置11所上料的如图2所示的管段010依序移送至对应加工处理工位处,以利用对应装置进行处理。在本实施例中,上料装置11、管端定位装置17、双头旋压装置12、双头切平装置15、双头倒角装置16、卸料装置18与管料移送系统13均安装在机架10上,机架10可采用多个相互独立的子机架进行构建,也可采用一体式机架进行构建,在本实施例中,为采用多个独立的子机架进行构成。
控制装置包括控制屏14、处理器及存储器,存储器储存有计算机程序;通过控制屏14或控制按键接收操作人员的控制指令,以使处理器根据对应控制指令执行存储在存储器内对应的计算机程序,而控制各个功能单元按照预定次序执行相应的动作,以进行上料、旋压、管端修整及卸料,而获取期望形状的成型件,例如获取如图1所示结构的消音器;并将相关检测数据显示在控制屏14上。
如图3至图7所示,上料装置11为用于将盘管料裁切成管段的盘管开料装置;具体地,该盘管开料装置包括上料架21,校直单元22,送料夹模23,用于在无屑旋切过程中夹持管料长管料端的管料裁切夹模24,用于将长管裁切成管段的无屑旋切机头25,及用于夹持被裁切下管段的管料旋切夹模26。其中,上料架21、校直单元22与送料夹模23一起构成本实施例中的长管上料单元;管料裁切夹模24、无屑旋切机头25及管料旋切夹模26一起构成本实施例中的无屑旋切单元,用于将长管上料单元所上料的长管裁切成管段。在本实施例中,无屑旋切单元25的旋转主轴轴向与双头旋压装置12的旋转主轴单元的主轴轴向相垂直布置,以优化设备整体的占地位置;管料裁切夹模26为的进出料口朝上布置,且为横向启闭式夹模,以便于以升降方式夹取被夹持在管料裁切夹模26上的管段。
如图3至图8、图15及图17所示,管料移送系统13包括步进分料单元3与移料机械手系统4。
步进分料单元3包括固定槽座31、移位槽座32及步进驱动单元33。固定槽座31上设有三个定位托料槽310,该三个定位托料槽310沿移料方向以第一间距等间距布置;移位槽座32上设有两个移位托料槽320,该两个移位托料槽320沿移料方向也以第一间距等间距布置;步进驱动单元33包括用于驱动移位槽座32相对固定槽座31升降移动的升降驱动单元与沿移料方向往复移动的行进驱动单元,以在移料方向上,将位于上游的定位托料槽310内的管料依序托举升高、横移及下降而放置在下游的定位托料槽310上。
移料机械手系统4包括横移支架40、调头机械手41、横移机械手42、横移机械手43、横移机械手44及用于驱使这些机械手沿横移支架40在移料方向上往复移动的横移驱动装置47,横移驱动装置47可采用直线电机、气缸、油缸、齿轮齿条驱动机构、同步带驱动机构、丝杆螺母驱动机构等直线位移输出装置进行构建,具体采用齿轮齿条驱动机构进行驱动;其中,调头机械手41包括两个管料移送夹爪410、升降气缸411及调头气缸412,两个管料移送夹爪410采用手指气缸进行构建,掉头气缸412采用旋转气缸进行构建,而升降气缸411采用多杆气缸进行构建,手指气缸的缸体固定在旋转气缸的旋转输出端上,旋转气缸的缸体固定在多杆气缸的活塞杆上;横移机械手均包括管料移送夹爪45及升降气缸46,管料移送夹爪45采用手指气缸进行构建,升降气缸46可采用多杆气缸进行构建,手指气缸的缸体固定在多杆气缸的活塞杆上。
如图10、图15及图16所示,管端定位装置17包括位于两个固定槽座31邻近双头旋压装置12的末侧的定位托料槽310,位于定位托料槽310的一侧的定位块170,位于定位托料槽310的一侧的推料块171,及用于驱使推料块171沿托料槽310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的直线位移输出装置172;直线位移输出装置172采用直线电机、气缸、油缸等进行构建,具体采用气缸进行构建。
双头旋压装置12包括安装在机架10上的第一旋压机头50、第二旋压机头51与管料旋压夹模52。在本实施例中,两个旋压机头均采用本申请人已申请并公开的公开号为CN206316211U的旋压机头进行构建;即每个旋压机头均包括旋压轮53,用于驱使旋压轮53绕旋压旋转轴线转动的旋转主轴单元54,用于驱使旋压轮53沿挤压方向进给的进刀单元55,及用于驱使旋压轮53沿管轴向进给的进给单元。管料旋压夹模52的进出料口朝上布置,且为横向启闭式夹模,以便于以升降方式进行上下料,即便于夹持由下降过程中的管料移送夹爪45所移送的管料。第一旋压机头50与第二旋压机头51相向布置地位于管料旋压夹模52的两侧,即二者旋压轮端侧均朝指向管料旋压夹模22的方向布置,本实施例中具体地为两个旋转主轴单元54的主轴轴向大致共线布置,用于对静止地夹持在管料旋压夹模52上的管料010的两端部进行旋压处理,具体地在管料处理过程中,控制两旋压机头对静止地夹持在管料旋压夹模52上的管料010的两端部进行同步旋压处。
双头切平装置15与双头倒角装置16均构成本实施例中的一套双头管端修整装置,即本双头旋压系统实施例包括两套管端修整装置,可以根据管料加工需要而增设管端修整装置;沿管料的行进方向,二者均位于双头旋压装置12的下游,以用于对经双头旋压处理之后的管料进行双头管端修整处理;双头切平装置15包括安装在机架10上的管端修整夹模60,及布设在管端修整夹模60两侧上的第一切平机头61与第二切平机头62,具体地,切平机头均采用无屑旋切机头进行构建,在工作过程中,两切平机头能对静止地夹持在管料修整夹模60上管料的两端部进行切平处理,具体地为对管料的两端部同步地进行管料切平处理;双头倒角装置16包括安装在机架10上的管端修整夹模60,及布设在管端修整夹模60两侧上的第一倒角机头63与第二倒角机头64,具体地,倒角机头为导内外角机构,通常包括旋转驱动主轴及布设在该旋转驱动主轴的前端部上的多组倒角刀具,用于管端面内缘与外缘进行倒角处理;即在本实施例中,双头倒角装置16与双头切平装置15共用同一管端修整夹模。在本实施例中,位于管端修整夹模60同侧上的切平机头与倒角机头在竖向上并排布置,且切平机头位于倒角机头的上方。在本实施例中,管端修整夹模60的进出料口朝上布置,且为横向启闭式夹模。对于管端修整装置,可以利用具有旋转驱动主轴及布置在该旋转驱动主轴的前端部上的U型仿形刀具,以同步地对管料端部进行平端面及倒内外角处理。在同一管端修整装置中,其包括管料修整夹模60及两个管端修整主机,该两个管端修整主机位于该管料修整夹模60的两侧,用于对静止地夹持在该管端修整夹模60上的管料两端进行管端修整处理;在本实施例中,在同一管端修整装置中,两个管端修整机头的相向布置地位于管端修整夹模60的两侧,优选地为在同一管端修整装置中,两个管端修整主机的旋转驱动主轴轴向相平行布置,具体地为二者的旋转轴线大致共线布置。
在机架10上安装有升降机构19,用于驱使管端修整夹模60在不同修整工位之间升降移动,在本实施例中,为在管端切平工位与管端倒角工位之间切换。
如图3至图17所示,使用本双头旋压系统1制造如图1所示的消音器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1)上料步骤S1,如图6所示,利用上料装置11同步的裁切两根管段010,该两根管段010被夹持在管料裁切夹模26上。
(2)第一移料步骤S2,调头机械手41上的两个管料移送夹爪410用于从两个管料裁切夹模26上夹持管料010、升高、调转90度后再横移至位于前侧两个定位托料槽310的上方,最后下降并放置在前侧两个定位托料槽310上。
(3)第二移料步骤S3,利用步进分料单元3将位于前侧定位托料槽310上的管料010步进至位于后侧的定位托料槽310上,并利用管端定位装置17对位于尾侧定位托料槽310上的管料010进行定位处理。
(4)第三移料步骤S4,接着利用横移机械手42将位于尾侧定位托料槽310上且经管端定位装置17定位处理之后的管料010移送至管料旋压工位处,被处于张开状态的管料旋压夹模52所夹持,在此过程中,要求管端修整夹模52在横移机械手42的管料移送夹爪45释放对管料010的夹持之前,夹住由该管料移送夹爪45所移送的管料。
(5)旋压步骤S5,利用第一旋压机头50与第二旋压标机头51同步地对静止地夹持在管料旋压夹模52上的管料的两端部进行旋压处理,以获取如图1及图2所示的缩口机构011与缩口结构012。
(6)第五移料步骤,利用横移机械手43将夹持在管料旋压夹模52上且经旋压处理的管料010夹取、升高、横移并下降地放置在管端修整夹模60上,并被管端修整夹模60所夹持,在此过程中,要求横移机械手43的管料移送夹爪45在管料旋压夹模52释放对管料010的夹持之前,夹住被夹持在管料旋压夹模52上的管料010,及要求管端修整夹模60在该管料移送夹爪45释放对管料010的夹持之前,夹住由该管料移送夹爪45所移送的管料。
(7)管端修整步骤S7,开启第一管端切平机头61与第二管端切平机头62,对静止地夹持在管端修整夹模60上的管料010的两端部同步地进行管端切平处理,接着,升降驱动机构19驱使管端修整夹模60下降至位于管端倒角工位处,开启第一管端倒角机头63与第二管端倒角机头64,对静止地夹持在管端修整夹模60上的管料010的两端部同步地进行管端倒内外角处理。
(8)第六移料步骤S8,由横移机械手44将经管端修整之后的管料010夹取、升高、横移、下降而放置于滑料槽48上,并滚落而被成品料框所收集。
在本实施例中,(1)采用盘管开料装置构建上料装置,其具体结构可参照本申请人已申请且已公开公布号为CN108946034A的专利文献所公开的上料装置的结构;此外,还可采用对已裁切好的短管段进行上料的上料装置进行上料。(2)对于步进分料单元3的具体结构,可参照前述公布号为CN108946034A的专利文献所公开的结构。(3)对于旋压之前对管料端部的定位,除了采用上述采用独立的管端定位装置进行定位之外,还可采用现有技术中基于管料旋压夹模与旋压轮或旋压机头的配合对管料端部进行定位处理。
实施例2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双头旋压系统实施例2的说明,以下仅对与上述双头旋压系统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进行说明。
参见图18,在本双头旋压系统1中,上料装置11采用长管上料装置71进行构建,且其仅采用一个无屑旋切机头72对长管料进行切割处理,从而可对管径较大的管料进行上料处理。
实施例3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双头旋压系统实施例3的说明,以下仅对与上述双头旋压系统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进行说明。
参见图19, 双头旋压装置与管料后续加工处理装置上的管料加工处理机头沿第一方向并排布置,且共用同一管料加工处理夹模。在本实施例中为,自上而下,旋压机头91、管端切平机头92、管端倒角机头93依序布置,三者共用同一管料加工处理夹模94,在工作过程中,管料移送夹爪将管料处传送给位于管料旋压工位处的管料加工处理夹模94,并进行管料双头同步旋压处理,再下降而依次进行管料两头同步切平处理与同步倒角处理。
实施例4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双头旋压系统实施例4的说明,以下仅对与上述双头旋压系统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进行说明。
参见图20,双头旋压系统包括回转送料机构95;该回转送料机构95包括回转传送带950,固定在回转传送带950的外带面上的两个以上的管料加工处理夹模951,及用于驱使回转传送带950回转转动的回转驱动器952。多个机头沿横向依序布置,在本实施例中,从左至右,旋压机头、管端切平机头及管端倒角机头依序排布,在工作过程中,在回转驱动器驱使回转传送带将管料加工处理夹模951移送至管料旋压工位时,该管料加工处理夹模构成管料旋压夹模,及移送至管料后续加工处理工位处时,管料加工处理夹模构成管料后续加工处理夹模。具体地,两个管料加工处理夹模951之间的间距为两个相邻机头加工工位之间的间距。
在上述实施例中,管端修整装置构成本实施例中的管料后续加工处理装置,管料修整夹模构成本实施例中的管料后续加工处理夹模,管端修整机头构成本实施例中的管料后续加工处理机头。管端修整装置与管料旋压装置构成本实施例中的管料加工处理装置,管料修整夹模与管料旋压夹模构成本实施例中的管料加工处理夹模,管端修整机头与管料旋压机头构成本实施例中的管料加工处理机头。对于管料后续加工处理装置的具体结构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可根据实际加工需要进行配置,例如,拔孔处理装置、刻槽处理装置、弯管处理装置等。
在上述实施例中,“管端修整处理”包括但不限于管端切平处理,和/或管端倒角处理,和/或管端车内孔处理。“用于对静止地夹持在管料旋压夹模上的管料的两端部进行旋压处理”与“用于对静止地夹持在管端修整夹模上的管料的两端部进行管端修整处理”中的“两端部”被配置为位于管料加工处理夹模两侧的管部。“管料加工处理”被配置为至少用于迫使管料变形、迫使管料减料或迫使管料增料。

Claims (10)

1.一种双头旋压系统,包括机架及安装在所述机架上的旋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压装置为双头旋压装置,所述双头旋压装置包括安装在所述机架上的管料旋压夹模与两个旋压机头;
所述旋压机头包括挤压件,用于驱使所述挤压件绕旋压旋转轴线转动的旋转主轴单元,用于驱使所述挤压件挤压进给的进刀单元,及用于驱使所述挤压件轴向进给的进给单元;
所述两个旋压机头对应地布置在所述管料旋压夹模的两侧,用于对静止地夹持在所述管料旋压夹模上的管料的两端部进行旋压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头旋压系统,其特征在于:
沿管料在加工处理过程中的行进方向,所述双头旋压系统包括位于所述双头旋压装置的下游的管料后续加工处理装置;所述管料后续加工处理装置包括安装在所述机架上的管料后续加工处理夹模与管料后续加工处理机头;所述管料后续加工处理机头用于对静止地夹持在所述管料后续加工处理夹模上的管料的端部进行管料加工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头旋压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料后续加工处理装置为双头管端加工处理装置;所述双头管端加工处理装置包括两个所述管料后续加工处理机头;所述两个所述管料后续加工处理机头对应地布置所述管料后续加工处理夹模的两侧上,用于对静止地夹持在所述管料后续加工处理夹模上的管料的两端部进行管端加工处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头旋压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两个旋压机头相向布置地位于所述管料旋压夹模的两侧上;所述两个所述管料后续加工处理机头相向布置地位于所述管料后续加工处理夹模的两侧上;所述管料后续加工处理装置为管端修整装置,所述管料后续加工处理夹模为管端修整夹模,所述管料后续加工处理机头为管端修整机头。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双头旋压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双头旋压系统包括两套以上的所述管料后续加工处理装置;所述两套以上的所述管料后续加工处理装置的管料后续加工处理机头在第一方向上并排布置,且共用同一所述管料后续加工处理夹模;在所述机架上安装有移动驱动机构,至少用于驱使所述同一所述管料后续加工处理夹模沿所述第一方向在不同的管料后续加工处理工位之间移动;
所述管料后续加工处理夹模位于所述管料旋压夹模的下一管料加工处理工位处。
6.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双头旋压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双头旋压装置与所述管料后续加工处理装置上的管料加工处理机头沿第一方向并排布置,且共用同一管料加工处理夹模;
在机架上安装有移送驱动机构,至少用于驱使所述同一管料加工处理夹模沿所述第一方向在不同的管料加工处理工位之间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双头旋压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双头旋压系统包括回转送料机构;所述回转送料机构包括回转传送带,固定在所述回转传送带的外带面上的两个以上的管料加工处理夹模,及用于驱使所述回转传送带回转转动的回转驱动器;
在所述回转驱动器驱使所述回转传送带将所述管料加工处理夹模移送至管料旋压工位时,所述管料加工处理夹模构成所述管料旋压夹模,及移送至管料后续加工处理工位处时,所述管料加工处理夹模构成所述管料后续加工处理夹模。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双头旋压系统,其特征在于:
管料加工处理夹模的进出料口朝上布置,管料加工处理夹模为横向启闭式夹模;所述挤压件为旋压轮或滚珠;所述两个旋压机头的旋转主轴单元的驱动主轴轴向相平行布置。
9.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双头旋压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双头旋压系统包括至少用于对所述双头旋压装置与所述管料后续加工处理装置进行上料与卸料的管料移送系统;
所述管料移送系统包括用于在相邻两管料加工处理工位之间移送管料的管料移送夹爪及升降驱动机构;所述升降驱动机构用于驱使所述管料移送夹爪下降至能与管料加工处理夹模同时夹持住同根管料的位置;至少在所述位置处,所述管料移送夹爪与所述管料加工处理夹模之间的相对位置为预定定位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双头旋压系统,其特征在于:
沿管料的行进方向,所述双头旋压系统包括位于所述双头旋压装置的上游的管端定位装置;
所述管料移送夹爪用于将经所述管端定位装置定位后的管料移送至所述管料旋压夹模上。
CN201920872490.2U 2019-06-11 2019-06-11 一种双头旋压系统 Active CN2108768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72490.2U CN210876813U (zh) 2019-06-11 2019-06-11 一种双头旋压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72490.2U CN210876813U (zh) 2019-06-11 2019-06-11 一种双头旋压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876813U true CN210876813U (zh) 2020-06-30

Family

ID=713116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872490.2U Active CN210876813U (zh) 2019-06-11 2019-06-11 一种双头旋压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87681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96670A (zh) * 2019-06-11 2022-02-01 浙江长兴和良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双旋压机头的双头旋压系统及双头旋压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96670A (zh) * 2019-06-11 2022-02-01 浙江长兴和良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双旋压机头的双头旋压系统及双头旋压方法
CN113996670B (zh) * 2019-06-11 2024-05-17 浙江长兴和良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双旋压机头的双头旋压系统及双头旋压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817202B (zh) 一种管段冲孔机、管段上料装置及管段加工设备
US6434993B1 (en) Bending machine for bending threadlike material such as tubes, rods profiles or metal wire
CN209867086U (zh) 一种旋压机及上下料系统
CN209754181U (zh) 一种双头倒角机及传料装置
CN112935020B (zh) 一种自动管件成型一体机
CN210305223U (zh) 一种弯管机及管件加工设备
US20100058903A1 (en) Multiple-spindle turning machine having workpiece supporting spindles movable in the direction of the longitudinal axis of the machine
CN210876813U (zh) 一种双头旋压系统
CN110252844B (zh) 一种双头旋压系统及双头旋压方法
CN205555495U (zh) 一种全自动油边机
CN104043971B (zh) 一种带有切割及卸料功能的旋压设备
CN109092927B (zh) 一种ec接管或电子膨胀阀接管的制造方法
CN210756329U (zh) 一种管料处理系统
CN108890399A (zh) 一种双主轴排刀机
CN109079520B (zh) 一种ec接管或电子膨胀阀接管的制造设备
CN109128849B (zh) 一种制造s接管的生产线
WO2018012569A1 (ja) フォージングロール装置
CN210280335U (zh) 一种管端处理设备及摆动移管系统
CN210305263U (zh) 一种旋压系统
KR102179964B1 (ko) 금속 케이스의 면삭 및 면취 가공을 위한 전용기
CN210116991U (zh) 一种消音器生产线及物料移送系统
CN106475778A (zh) 型材加工设备及型材加工方法
CN109079428B (zh) 一种s接管的制造方法
CN205492840U (zh) 一种手环的成形设备
JP4951445B2 (ja) プレス設備のワーク自動搬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