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852384U - 手持式车用除雪器 - Google Patents
手持式车用除雪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852384U CN210852384U CN201921459450.1U CN201921459450U CN210852384U CN 210852384 U CN210852384 U CN 210852384U CN 201921459450 U CN201921459450 U CN 201921459450U CN 210852384 U CN210852384 U CN 21085238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od
- connecting rod
- hand
- snow remover
- hel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ehicle Step Arrangements And Article Storage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手持式车用除雪器。该手持式车用除雪器包括手套本体(140)、加热片(100)、移动电源(160)以及握持杆,加热片(100)设置于手套本体(140)的一侧且与移动电源(160)通过导线电连接,握持杆的长度可调,握持杆的一端与手套本体(140)的形状相适配且可拆卸地设置于手套本体(140)内。该手持式车用除雪器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对于车辆的车窗、挡风玻璃以及车门把手上冰雪清除效率低,局部区域难以清理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车用除雪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手持式车用除雪器。
背景技术
冬季下雪时,冰雪附着在车窗、门把手的表面,很难清除。
相关技术中,司乘人员一般先在车外用卡片形的工具刮除冰雪,再进入车内,启动汽车供暖,使外表面的冰雪融化,进而启动雨刮器,清除剩余的雪水。但采用此种方式,清除冰雪的效率低,并且前挡风玻璃和后挡风玻璃局部区域的冰雪由于位置原因(一般司乘人员的人臂难以触及)难以清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手持式车用除雪器,该手持式车用除雪器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对于车辆的车窗、挡风玻璃以及车门把手上冰雪清除效率低,局部区域难以清理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手持式车用除雪器,包括手套本体、加热片、移动电源以及握持杆,所述加热片设置于所述手套本体的一侧且与所述移动电源通过导线电连接,所述握持杆的长度可调,所述握持杆的一端与所述手套本体的形状相适配且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手套本体内。
可选地,所述握持杆构造成伸缩结构,该伸缩结构包括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和紧固件,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伸入所述手套本体内,其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杆套接,所述紧固件用于使所述第一连接杆相对所述第二连接杆锁止或者解锁。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杆包括第一杆、第二杆和铰接杆,所述第一杆的一端伸入所述手套本体内,所述第一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二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杆套接,所述铰接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中的一者铰接,所述铰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中的另一者可拆卸地连接;
所述第一连接杆具有展开位置和收纳位置,在所述展开位置,所述第一杆、所述第二杆和所述铰接杆构成钝角三角形结构,在所述收纳位置,所述第一杆、所述第二杆和所述铰接杆大致沿同一方向延伸。
可选地,所述第一杆上设置有插接孔,所述铰接杆的一端设置有与该插接孔相适配的插接部,当所述第一连接杆处于所述展开位置时,所述铰接杆的所述插接部插接在所述插接孔内且相对所述第一杆锁止。
可选地,所述插接孔构造为矩形孔,该矩形孔相对的两个内侧壁分别设置有凹陷部,所述插接部的两个侧壁上设置有与该凹陷部一一对应且相互配合的半球形凸起部,所述半球形凸起部由弹性材料制成。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形状和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形状构造成圆柱状。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外表面和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外表面均套设有橡胶套。
可选地,所述加热片为石墨烯电热膜。
可选地,所述加热片的外表面覆盖有防水布。
可选地,所述移动电源为石墨烯充电宝。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移动电源向加热片供电时,加热片产生热量,由此,通电后的加热片与冰雪接触时,可以向冰雪传递热量,从而快速融化冰雪,可以使司乘人员能够快速清除车门把手以及玻璃上的冰雪,有利于使司乘人员能够尽快进入车辆内以启动车辆。其中,加热片设置在手套本体的靠近手心一侧,这样更加便于司乘人员进行除冰雪操作,并且相较于在手套本体的两侧设置加热片而言,有利于降低成本。此外,由于握持杆的一端可拆卸地设置于手套本体内,当清除车门把手以及位置较低的玻璃上的冰雪时,可以无须使用握持杆,当需要对位置较高的玻璃进行除冰雪时,由于握持杆的长度可调,可以根据实际距离调节握持杆的长度,以便司乘人员能够清除手臂难以触及区域的冰雪。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手持式车用除雪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另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手持式车用除雪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未示出手套本体、加热片和移动电源;
图3为图2中部分插接部的剖视图;
图4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手套本体、加热片和防水布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 加热片 110 第一连接杆
111 第一杆 112 第二杆
113 铰接杆 120 第二连接杆
130 紧固件 140 手套本体
150 防水布 160 移动电源
1131 插接部 1132 半球形凸起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本公开中,在未做相反说明的情况下,术语名词“上”是指产品处于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可以理解为沿重力方向的上,也与附图中图面的“上”相对应;“内、外”是指相对于部件或结构本身轮廓的“内、外”。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所使用的术语如“第一”、“第二”等是为了区别一个要素和另一个要素,不具有顺序性和重要性。
参照图1-图4,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手持式车用除雪器,该手持式车用除雪器包括手套本体140、加热片100、移动电源160以及握持杆,加热片100设置于手套本体140的一侧,且加热片100通过导线与移动电源160电连接,握持杆的长度可调,握持杆的一端与手套本体140的形状相适配,手套本体140具有开口端,握持杆的一端通过该开口端可拆卸地设置于手套本体140内。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移动电源160向加热片100供电时,加热片100产生热量,由此,通电后的加热片100与冰雪接触时,可以向冰雪传递热量,从而快速融化冰雪,可以使司乘人员能够快速清除车门把手以及玻璃上的冰雪,有利于使司乘人员能够尽快进入车辆内以启动车辆。其中,加热片100设置在手套本体140的靠近手心一侧,这样更加便于司乘人员进行除冰雪操作,并且相较于在手套本体140的两侧设置加热片100而言,有利于降低成本。此外,由于握持杆的一端可拆卸地设置于手套本体140内,当清除车门把手以及位置较低的玻璃上的冰雪时,可以无须使用握持杆(即,握持杆可以从手套本体140中取出,通过手掌伸入手套本体140以由手掌直接移动附接有加热片100的手套本体140),当需要对位置较高的玻璃进行除冰雪时,由于握持杆的长度可调,可以根据实际距离调节握持杆的长度,以便司乘人员能够清除手臂难以触及区域的冰雪。
其中,参照图1,握持杆构造成伸缩结构,该伸缩结构包括第一连接杆110、第二连接杆120和紧固件130,第一连接杆110的一端伸入手套本体140内,其另一端与第二连接杆120套接,具体而言,第一连接杆110的另一端可以套接在第二连接杆120的内侧,也可以套接在第二连接杆120的外侧,紧固件130用于使第一连接杆110相对第二连接杆120锁止或者解锁,当第一连接杆110的另一端套接在第二连接杆120的内侧时,紧固件130沿第二连接杆120的径向贯穿第二连接杆120并与第一连接杆110相抵接,以此使第一连接杆110相对第二连接杆120锁止,当第一连接杆110的另一端套接在第二连接杆120的外侧时,紧固件130沿第一连接杆110的径向贯穿第一连接杆110并与第二连接杆120相抵接,以此使第一连接杆110相对第二连接杆120锁止,由此,当需要调节握持杆的长度时,可以通过调节第一连接杆110伸入第二连接杆120内的长度,或者调节第二连接杆120伸入第一连接杆110的长度,并通过紧固件130锁紧,其调节过程方便,使得该手持式车用除雪器能够适用于不同高度的车型。其中,紧固件130可以为紧固螺栓,相应地,在第一连接杆110或者第二连接杆120上开设有用于与紧固件130相配合的内螺纹孔。
本公开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参照图2,第一连接杆110包括第一杆111、第二杆112和铰接杆113,第一杆111的一端伸入手套本体140内,第一杆111的另一端与第二杆112的一端铰接,第二杆112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杆120套接,即,第二杆112的另一端可以套接在第二连接杆120内,第二杆112的另一端也可以套接在第二连接杆120外,铰接杆113的一端与第一连接杆110和第二连接杆120中的一者铰接,铰接杆113的另一端与第一连接杆110和第二连接杆120中的另一者可拆卸地连接,第一连接杆110具有展开位置和收纳位置,在展开位置,第一杆111、第二杆112和铰接杆113构成钝角三角形结构,在收纳位置,第一杆111、第二杆112和铰接杆113大致沿同一方向延伸,这样可以降低手持式车用除雪器的占用空间。当需要清除天窗上的冰雪时,由于第一杆111、第二杆112和铰接杆113构成钝角三角形结构,这样可以将第一杆111伸入到车辆的顶部区域,由此,可以使司乘人员方便地对天窗上的冰雪进行清除。可以理解,当对第一连接杆110呈钝角三角形时,也能够对车辆的其他区域进行除冰雪。
进一步地,参照图2和图3,第一杆111上设置有插接孔,铰接杆113的一端设置有与该插接孔相适配的插接部1131,当第一连接杆110处于展开位置时,铰接杆113的插接部1131插接在插接孔内且相对第一杆111锁止,即第一杆111和铰接杆113通过插接配合的方式实现可拆卸连接,这样有利于方便地收纳或者展开第一连接杆110。
其中,参照图2和图3,该插接孔可以构造为矩形孔,该矩形孔相对的两个内侧壁分别设置有凹陷部,插接部1131的两个侧壁上设置有与该凹陷部一一对应且相互配合的半球形凸起部1132,由于插接孔为矩形孔,相应地,插接部1131则为长方体状,当然,根据插接孔的具体形状,插接部1131也可以为正方体状,半球形凸起部1132由弹性材料制成,这样,当插接部1131插接于插接孔内时,半球形凸起部1132可以嵌设在凹陷部内,从而可以通过半球形凸起部1132与凹陷部相互配合,以限制插接部1131与插接孔脱离,使得第一杆111和铰接杆113能够可拆卸地连接。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杆110的形状和第二连接杆120的形状构造成圆柱状,当第一连接杆110和第二连接杆120与车辆的钣金接触时,其与车辆的钣金为线与面的接触方式,从而降低了接触面积,避免第一连接杆110和第二连接杆120在移动过程中对车辆钣金造成磨损。其中,为降低该手持式车用除雪器的重量,第一连接杆110和第二连接杆120为中空的圆柱状结构。
第一连接杆110的外表面和第二连接杆120的外表面均套设有橡胶套,通过设置橡胶套,使得第一连接杆110、第二连接杆120与车辆钣金之间为非刚性接触,从而避免对车辆钣金造成磨损。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中,参照图4,加热片100的外表面覆盖有防水布150,通过设置防水布150,避免由冰雪融化而成的水进入手套本体140,从而提升司乘人员穿戴手套本体140时的舒适度。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该手套本体140也可以为防水手套本体。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中,上述的加热片100为石墨烯电热膜,移动电源160为石墨烯充电宝,以满足加热片100的发热,使其能够快速融化车窗表面的冰雪,其携带也较为方便,还能够利用车载充电。
在其他实施方式,上述加热片100也可以为金属基加热膜、碳纤维电热膜。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0)
1.一种手持式车用除雪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手套本体(140)、加热片(100)、移动电源(160)以及握持杆,所述加热片(100)设置于所述手套本体(140)的一侧且与所述移动电源(160)通过导线电连接,所述握持杆的长度可调,所述握持杆的一端与所述手套本体(140)的形状相适配且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手套本体(140)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车用除雪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持杆构造成伸缩结构,该伸缩结构包括第一连接杆(110)、第二连接杆(120)和紧固件(130),所述第一连接杆(110)的一端伸入所述手套本体(140)内,其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杆(120)套接,所述紧固件(130)用于使所述第一连接杆(110)相对所述第二连接杆(120)锁止或者解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持式车用除雪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杆(110)包括第一杆(111)、第二杆(112)和铰接杆(113),所述第一杆(111)的一端伸入所述手套本体(140)内,所述第一杆(11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杆(112)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二杆(11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杆(120)套接,所述铰接杆(11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杆(110)和所述第二连接杆(120)中的一者铰接,所述铰接杆(11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杆(110)和所述第二连接杆(120)中的另一者可拆卸地连接;
所述第一连接杆(110)具有展开位置和收纳位置,在所述展开位置,所述第一杆(111)、所述第二杆(112)和所述铰接杆(113)构成钝角三角形结构,在所述收纳位置,所述第一杆(111)、所述第二杆(112)和所述铰接杆(113)大致沿同一方向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持式车用除雪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杆(111)上设置有插接孔,所述铰接杆(113)的一端设置有与该插接孔相适配的插接部(1131),当所述第一连接杆(110)处于所述展开位置时,所述铰接杆(113)的所述插接部(1131)插接在所述插接孔内且相对所述第一杆(111)锁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手持式车用除雪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孔构造为矩形孔,该矩形孔相对的两个内侧壁分别设置有凹陷部,所述插接部(1131)的两个侧壁上设置有与该凹陷部一一对应且相互配合的半球形凸起部(1132),所述半球形凸起部(1132)由弹性材料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持式车用除雪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杆(110)的形状和所述第二连接杆(120)的形状构造成圆柱状。
7.根据权利要求2或6所述的手持式车用除雪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杆(110)的外表面和所述第二连接杆(120)的外表面均套设有橡胶套。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车用除雪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片(100)为石墨烯电热膜。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车用除雪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片(100)的外表面覆盖有防水布(150)。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车用除雪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电源(160)为石墨烯充电宝。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459450.1U CN210852384U (zh) | 2019-09-02 | 2019-09-02 | 手持式车用除雪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459450.1U CN210852384U (zh) | 2019-09-02 | 2019-09-02 | 手持式车用除雪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852384U true CN210852384U (zh) | 2020-06-26 |
Family
ID=712999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459450.1U Active CN210852384U (zh) | 2019-09-02 | 2019-09-02 | 手持式车用除雪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852384U (zh) |
-
2019
- 2019-09-02 CN CN201921459450.1U patent/CN21085238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4922569A (en) | Hand tool | |
US7562928B1 (en) | Automated vehicle sunshade | |
CN210852384U (zh) | 手持式车用除雪器 | |
US20130000802A1 (en) | Windshield Wiper Sleeve | |
CN201169253Y (zh) | 汽车前挡风玻璃快速除雪除冰装置 | |
CN105857258A (zh) | 一种汽车侧玻璃除霜除雾装置及汽车 | |
CN104626952B (zh) | 一种车载式半自动太阳能充电车衣 | |
US10913429B1 (en) | Apparatus for clearing snow and ice on a windshield or a windowpane or a side mirror of a vehicle | |
CN208498452U (zh) | 一种车用雪铲 | |
CN212766139U (zh) | 一种汽车用雪铲 | |
CA2885364C (en) | Electric snow pusher | |
KR101627923B1 (ko) | 차량용 다목적 휴대형 서리제거장치 | |
CN204526777U (zh) | 一种车载式半自动太阳能充电车衣 | |
CN107640133B (zh) | 一种汽车智能防冻器 | |
CN208085675U (zh) | 一种汽车除雪除冰装置 | |
CN206871033U (zh) | 一种基于无线信号传输的智能型车载清洁器 | |
CN108622029A (zh) | 一种汽车挡风玻璃除雪除冰装置 | |
KR20040009478A (ko) | 자동차 눈, 비 보호용 방열 덮개 | |
CN212046871U (zh) | 用于汽车油箱盖的支架以及包括其的油箱盖组件 | |
KR200338412Y1 (ko) | 자동차용 윈도우 성에 제거장치 | |
CN219706932U (zh) | 一种汽车车窗玻璃除霜工具 | |
CN208428934U (zh) | 一种电力抢修车的车窗防晒除雪装置 | |
CN109910828B (zh) | 一种汽车除霜除雾装置 | |
CN220701071U (zh) | 一种用于机动车后视镜的雨刮器和后视镜 | |
CN213473088U (zh) | 一种新型汽车除雪铲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803 Address after: 101300 Beijing Shunyi District Shuanghe Street 99 hospital 1 buildings five floors 101 inside A5-061 Patentee after: BAIC MOTOR Co.,Ltd. Address before: 101300 Beijing Shunyi District Zhongguancu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Shunyi garden, South Street, South Street, No. 10, 3 building 312 Patentee before: BAIC MB-TECH DEVELOPMENT CENTER Co.,L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