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851718U - 纸张输送装置和行式打印机 - Google Patents

纸张输送装置和行式打印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851718U
CN210851718U CN201921140229.XU CN201921140229U CN210851718U CN 210851718 U CN210851718 U CN 210851718U CN 201921140229 U CN201921140229 U CN 201921140229U CN 210851718 U CN210851718 U CN 2108517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veying
paper
roller
driving roller
be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14022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土屋元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T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T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TEC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TEC Corp
Priority to CN20192114022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8517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8517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851718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纸张输送装置和行式打印机,该装置包括:第一输送部、第二输送部和驱动部;第一输送部设置于纸张输出方向;第二输送部设置于第一输送部的上方;第一输送部包括具有第一环形空间的第一传送带以及位于第一环形空间的第一驱动辊和第一从动辊;第二输送部包括具有第二环形空间的第二传送带以及位于第二环形空间的第二驱动辊和第二从动辊;第一传送带与纸张的下表面接触连接;第二传送带与纸张的上表面接触连接;驱动部分别与第一驱动辊和第二驱动辊连接,使第一驱动辊和第二驱动辊同时转动。通过使用上述纸张输送装置,以此避免现有行式打印机易发生纸张斜行或纸张打滑等输送不良的问题,达到提高打印精度和工作效率的目的。

Description

纸张输送装置和行式打印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纸张输送装置和行式打印机。
背景技术
目前,大多数打印机中,如图1所示,图1为现有行式打印机的纸张输送机构结构示意图(其中,曲线箭头方向为橡胶辊1’的转动方向,直线箭头方向为纸张A输送的方向),输送纸张A的机构包括橡胶辊1’和辅助辊2’,橡胶辊1’受力旋转使纸张A向前进行输送;同时,用向着该橡胶辊1’的方向的辅助辊2’或相当于该辊的部件进行按压使纸张A输送过程中保持不发生位移。
但是,现有大多数的橡胶辊与推压作用的辅助辊为线性接触,使得当橡胶辊按压过程中产生有左右压力差时,容易引起纸张斜行;或者输送过程,由于惯性造成纸张打滑等问题。
因此,现有行式打印机存在输送纸张过程中易发生纸张斜行或纸张打滑等输送不良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纸张输送装置和行式打印机,通过第一输送部和第二输送部,以此避免现有行式打印机存在输送纸张过程中易发生纸张斜行或纸张打滑等输送不良的问题,达到提高打印精度和工作效率的目的。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纸张输送装置,用于行式打印机,包括:第一输送部、第二输送部和驱动部;所述第一输送部设置于所述行式打印机的纸张输出方向;所述第二输送部设置于所述第一输送部的上方;所述第一输送部包括具有第一环形空间的第一传送带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环形空间的第一驱动辊和第一从动辊;所述第一驱动辊和所述第一从动辊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传送带的两端;所述第二输送部包括具有第二环形空间的第二传送带以及位于所述第二环形空间的第二驱动辊和第二从动辊;所述第二驱动辊和所述第二从动辊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传送带的两端;所述第一传送带与所述纸张的下表面接触连接;所述第二传送带与所述纸张的上表面接触连接;所述驱动部分别与所述第一驱动辊和所述第二驱动辊连接,用于使所述第一驱动辊和所述第二驱动辊同时转动。
纸张的上下表面分别与第二传送带、第一传送带接触连接,使得第一传送带与第二传送带夹持输送纸张,纸张与第一输送部和第二输送部由原来的线接触改变为面接触,在上下传送带的作用下,纸张输送过程中,其上下表面在输送方向以及纸张的宽度方向上均受到摩擦力,有效的避免了纸张打滑、斜行以及受力不均所造成的输送不良问题。
进一步地,上述纸张输送装置中,还包括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输送部两侧的支架;所述第一输送部还包括支撑辊;所述支撑辊设置于所述第一驱动辊和所述第一从动辊之间;所述支撑辊与所述第一传送带的上部区域接触连接;所述支撑辊设置于所述支架;所述支架与所述行式打印机的框架固定连接。
在第一驱动辊和第一从动辊之间设置支撑辊,当传送带及纸张在重力作用下向下凹陷时,能够起到支撑作用,避免了第一传送带和第二传送带之间形成空隙,有力的保证了输送的效果。
进一步地,上述纸张输送装置中,所述第一输送部还包括支撑调节组件;所述支撑调节组件设置有朝向所述第二输送部并且与所述纸张输送方向相垂直的第一滑动通路;所述支撑辊设置于所述第一滑动通路中。
具有第一滑动通路的支撑调节组件,使得支撑辊能够朝向第二输送部并且与所述纸张输送方向相垂直的方向移动,进而使得第一传送带的具有环形空间向上拱起,第一传送带和第二传送带之间的平面间隙变得可调,使得纸张输送装置能够适应更多规格(厚度)的纸张,扩大了纸张输送装置所适用的范围,进一步保证了纸张的有效输送。
进一步地,上述纸张输送装置中,所述第一滑动通路为设置于所述支架的第一贯通槽;所述支撑调节组件还包括支承轴承和第一固定销;所述支承轴承与所述支撑辊滑动连接;所述支承轴承通过所述第一固定销与所述支架固定连接。
支架上设置第一贯通槽作为第一滑动通路,不必新增其他零配件,优化了行式打印机的内部空间;同时,第一固定销与支撑轴承的配合方式,结构简单且便于操作,能够提高行式打印机的工作效率。
进一步地,上述纸张输送装置中,所述支撑辊有两个;两个所述支撑辊对称的设置于沿所述纸张的输送方向的所述第一驱动辊和所述第一从动辊之间。
支撑辊为两个,使得第一传送带的隆起部分的形状更加可控,易于与第二传送带之间形成均匀的纸张通过间隙,进一步保证输送效果。
进一步地,上述纸张输送装置中,所述第一输送部还包括传送调节组件;所述传送调节组件设置有与所述纸张输送方向相平行的第二滑动通路;所述第一从动辊设置于所述第二滑动通路。
具有第二滑动通路的传送调节组件,使得从动辊能够朝向与所述纸张输送方向相平行的方向往复移动,进而使得第一传送带拉长或缩短,第一传送带的张力变得可以调整,使得第一传送带在输送纸张过程中保持有效的张力,避免发生打滑或变形等问题,进一步保证了纸张的有效输送。
进一步地,上述纸张输送装置中,所述第二滑动通路为设置于所述支架的第二贯通槽;所述传送调节组件还包括传送轴承和第二固定销;所述传送轴承通过所述第二固定销与所述支架固定连接。
支架上设置第二贯通槽作为第二滑动通路,不必新增其他零配件,优化了行式打印机的内部空间;同时,第二固定销与传送轴承的配合方式,结构简单且便于操作,能够提高行式打印机的工作效率。
进一步地,上述纸张输送装置中,所述第二输送部沿所述纸张的宽度方向上设置于所述第一输送部的中间区域。
采用第二输送部设置于第一输送部上方的中间区域,在于输送纸张宽度相匹配的前提下,能够进一步优化行式打印机的内部空间。
进一步地,上述纸张输送装置中,所述第二输送部有两组;两组所述第二输送部沿所述纸张的宽度方向上设置于所述第一输送部的两侧。
两组第二输送部设置于第一输送部上方的两侧,在保证输送效果的同时,能够进一步优化行式打印机的内部空间。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行式打印机,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纸张输送装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纸张输送装置和行式打印机,其中,纸张输送装置包括:第一输送部、第二输送部和驱动部;第一输送部设置于行式打印机的纸张输出方向;第二输送部设置于第一输送部的上方;第一输送部包括具有第一环形空间的第一传送带以及位于第一环形空间的第一驱动辊和第一从动辊;第一驱动辊和第一从动辊分别设置于第一传送带的两端;第二输送部包括具有第二环形空间的第二传送带以及位于第二环形空间的第二驱动辊和第二从动辊;第二驱动辊和第二从动辊分别设置于第二传送带的两端;第一传送带与纸张的下表面接触连接;第二传送带与纸张的上表面接触连接;驱动部分别与第一驱动辊和第二驱动辊连接,用于使第一驱动辊和第二驱动辊同时转动。通过使用上述纸张输送装置和行式打印机,以此避免现有行式打印机存在橡胶辊在输送纸张过程中易发生纸张斜行或纸张打滑等输送不良的问题,达到提高打印精度和工作效率的目的。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现有行式打印机的纸张输送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纸张输送装置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第一输送部及第二输送部的相对位置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纸中张输送装置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第一输送部及第二输送部的相对位置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第一输送部整体安装结构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第一输送部的局部分解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第一输送部的侧视图;以及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第一传送带位置调整后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A 纸张
1’ 橡胶辊
2’ 辅助辊
1 纸张输送装置
2 第一输送部
3 第二输送部
4 第一传送带
5 第一驱动辊
6 第一从动辊
7 第二传送带
8 第二驱动辊
9 第二从动辊
10 支架
11 支撑辊
12 支撑调节组件
13 第一贯通槽
14 第一固定销
15 传送调节组件
16 第二贯通槽
17 第二固定销
18 支撑轴承
19 传送轴承
20 第一滑槽
21 第二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功能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尽管在附图中示出了实施例的各种方面,但是除非特别指出,不必按比例绘制附图。在这里专用的词“示例性”意为“用作例子、实施例或说明性”。这里作为“示例性”所说明的任何实施例不必解释为优于或好于其它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给出了众多的具体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没有某些具体细节,本实用新型同样可以实施。在一些实例中,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方法、手段和元件未作详细描述,以便于凸显本实用新型的主旨。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纸张输送装置和行式打印机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第一方面,以下,参照图2和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纸张输送装置第一实施例。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纸张输送装置的侧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第一输送部及第二输送部的相对位置图。
其中,图2中直线箭头方向为纸张A的输送方向,顺时针曲线箭头方向为第二驱动辊8的转动方向,逆时针曲线箭头方向为第一驱动辊5的转动方向。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纸张输送装置1,用于行式打印机,包括:第一输送部2、第二输送部3和驱动部;第一输送部2设置于行式打印机的纸张A输出方向;第二输送部3设置于第一输送部2的上方;第一输送部2包括具有第一环形空间的第一传送带4以及位于第一环形空间的第一驱动辊5和第一从动辊6;第一驱动辊5和第一从动辊6分别设置于第一传送带4的两端;第二输送部3包括具有第二环形空间的第二传送带7以及位于第二环形空间的第二驱动辊8和第二从动辊9;第二驱动辊8和第二从动辊9分别设置于第二传送带7的两端;第一传送带4与纸张A的下表面接触连接;第二传送带7与纸张A的上表面接触连接;驱动部分别与第一驱动辊5和第二驱动辊8连接,用于使第一驱动辊5和第二驱动辊8同时转动。
纸张A的上下表面分别与第二传送带7、第一传送带4接触连接,使得第一传送带4与第二传送带7夹持输送纸张A,纸张A与第一输送部2和第二输送部3由原来的线接触改变为面接触,在上下传送带的作用下,纸张A输送过程中,其上下表面在输送方向以及纸张A的宽度方向上均受到摩擦力,有效的避免了纸张A打滑、斜行以及受力不均所造成的输送不良问题。
其次,上述纸张输送装置1中,第二输送部3沿纸张A的宽度方向上设置于第一输送部2的中间区域。
采用第二输送部3设置于第一输送部2上方的中间区域,在于输送纸张A宽度相匹配的前提下,能够进一步优化行式打印机的内部空间。
再次参照图2和图3,在实际工作中:
待打印的纸张A输送过程中,经过第一输送部2时,由于第二输送部3位于第一输送部2的上方,使得纸张A被第一传送带4和第二传送带7夹持,在驱动部的作用下,第一驱动辊5和第二驱动辊8同步进行转动,使得被夹持的纸张A在其上下表面传送带的摩擦力的作用下向前输送。同时,纸张A与第一传送带4和第二传送带7均为面接触,因而能够有效避免纸张A的斜行、打滑等输送不良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纸张输送装置,包括:第一输送部、第二输送部和驱动部;第一输送部设置于行式打印机的纸张输出方向;第二输送部设置于第一输送部的上方;并且,第二输送部沿纸张的宽度方向上设置于第一输送部的中间区域;第一输送部包括具有第一环形空间的第一传送带以及位于第一环形空间的第一驱动辊和第一从动辊;第一驱动辊和第一从动辊分别设置于第一传送带的两端;第二输送部包括具有第二环形空间的第二传送带以及位于第二环形空间的第二驱动辊和第二从动辊;第二驱动辊和第二从动辊分别设置于第二传送带的两端;第一传送带与纸张的下表面接触连接;第二传送带与纸张的上表面接触连接;驱动部分别与第一驱动辊和第二驱动辊连接,用于使第一驱动辊和第二驱动辊同时转动。通过使用上述纸张输送装置,以此避免现有行式打印机存在橡胶辊在输送纸张过程中易发生纸张斜行或纸张打滑等输送不良的问题。
以下,参照图4至图9,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纸张输送装置第二实施例。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纸张输送装置的俯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第一输送部及第二输送部的相对位置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第一输送部整体安装结构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第一输送部的局部分解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第一输送部的侧视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第一传送带位置调整后的示意图。
其中,图4中直线箭头方向为纸张A的输送方向;图8中垂直双向箭头方向为支撑辊11可移动的方向,水平箭头方向为第一从动辊6可移动的方向。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纸张输送装置1,用于行式打印机,包括:第一输送部2、第二输送部3和驱动部;第一输送部2设置于行式打印机的纸张A输出方向;第二输送部3设置于第一输送部2的上方;第一输送部2包括具有第一环形空间的第一传送带4以及位于第一环形空间的第一驱动辊5和第一从动辊6;第一驱动辊5和第一从动辊6分别设置于第一传送带4的两端;第二输送部3包括具有第二环形空间的第二传送带7以及位于第二环形空间的第二驱动辊8和第二从动辊9;第二驱动辊8和第二从动辊9分别设置于第二传送带7的两端;第一传送带4与纸张A的下表面接触连接;第二传送带7与纸张A的上表面接触连接;驱动部分别与第一驱动辊5和第二驱动辊8连接,用于使第一驱动辊5和第二驱动辊8同时转动。
纸张A的上下表面分别与第二传送带7、第一传送带4接触连接,使得第一传送带4与第二传送带7夹持输送纸张A,纸张A与第一输送部2和第二输送部3由原来的线接触改变为面接触,在上下传送带的作用下,纸张A输送过程中,其上下表面在输送方向以及纸张A的宽度方向上均受到摩擦力,有效的避免了纸张A打滑、斜行以及受力不均所造成的输送不良问题。
其次,上述纸张输送装置1中,还包括对称设置于第一输送部2两侧的支架10;第一输送部2还包括支撑辊11;支撑辊11设置于第一驱动辊5和第一从动辊6之间;支撑辊11与第一传送带4的上部区域接触连接;支撑辊11设置于支架10;支架10与行式打印机的框架固定连接。
在第一驱动辊5和第一从动辊6之间设置支撑辊11,当传送带及纸张A在重力作用下向下凹陷时,能够起到支撑作用,避免了第一传送带4和第二传送带7之间形成空隙,有力的保证了输送的效果。
再者,上述纸张输送装置1中,第一输送部2还包括支撑调节组件12;支撑调节组件12设置有朝向第二输送部3并且与纸张A输送方向相垂直的第一滑动通路;支撑辊11设置于第一滑动通路中。
具有第一滑动通路的支撑调节组件12,使得支撑辊11能够朝向第二输送部3并且与纸张A输送方向相垂直的方向移动,进而使得第一传送带4的具有环形空间向上拱起,第一传送带4和第二传送带7之间的平面间隙变得可调,使得纸张输送装置1能够适应更多规格(厚度)的纸张A,扩大了纸张输送装置1所适用的范围,进一步保证了纸张A的有效输送。
再者,上述纸张输送装置1中,第一滑动通路为设置于支架10的第一贯通槽13;支撑调节组件12还包括支承轴承和第一固定销14;支承轴承与支撑辊11滑动连接;支承轴承通过第一固定销14与支架10固定连接。
支架10上设置第一贯通槽13作为第一滑动通路,不必新增其他零配件,优化了行式打印机的内部空间;同时,第一固定销14与支撑轴承18的配合方式,结构简单且便于操作,能够提高行式打印机的工作效率。
优选的,上述纸张输送装置1中,支架10上设有第一滑槽20,支撑轴承18上设有第一固定孔,第一固定销14穿过第一滑槽20与支撑轴承18上的第一固定孔固定连接。
此外,上述纸张输送装置1中,支撑辊11有两个;两个支撑辊11对称的设置于沿纸张A的输送方向的第一驱动辊5和第一从动辊6之间。
支撑辊11为两个,使得第一传送带4的隆起部分的形状更加可控,易于与第二传送带7之间形成均匀的纸张A通过间隙,进一步保证输送效果。
再者,上述纸张输送装置1中,第一输送部2还包括传送调节组件15;传送调节组件15设置有与纸张A输送方向相平行的第二滑动通路;第一从动辊6设置于第二滑动通路。
具有第二滑动通路的传送调节组件15,使得从动辊能够朝向与纸张A输送方向相平行的方向往复移动,进而使得第一传送带4拉长或缩短,第一传送带4的张力变得可以调整,使得第一传送带4在输送纸张A过程中保持有效的张力,避免发生打滑或变形等问题,进一步保证了纸张A的有效输送。
再者,上述纸张输送装置1中,第二滑动通路为设置于支架10的第二贯通槽16;传送调节组件15还包括传送轴承19和第二固定销17;传送轴承19通过第二固定销17与支架10固定连接。
支架10上设置第二贯通槽16作为第二滑动通路,不必新增其他零配件,优化了行式打印机的内部空间;同时,第二固定销17与传送轴承19的配合方式,结构简单且便于操作,能够提高行式打印机的工作效率。
优选的,上述纸张输送装置1中,支架10上设有第二滑槽21,支撑轴承18上设有第二固定孔,第二固定销17穿过第二滑槽21与传送轴承19上的第二固定孔固定连接。
此外,上述纸张输送装置1中,第二输送部3有两组;两组第二输送部3沿纸张A的宽度方向上设置于第一输送部2的两侧。
两组第二输送部3设置于第一输送部2上方的两侧,在保证输送效果的同时,能够进一步优化行式打印机的内部空间。
再次参照图4至图9,在实际工作中:
待打印的纸张A输送过程中,经过第一输送部2时,由于第二输送部3位于第一输送部2的上方,使得纸张A被第一传送带4和第二传送带7夹持,在驱动部的作用下,第一驱动辊5和第二驱动辊8同步进行转动,使得被夹持的纸张A在其上下表面传送带的摩擦力的作用下向前输送。同时,纸张A与第一传送带4和第二传送带7均为面接触,因而能够有效避免纸张A的斜行、打滑等输送不良的问题。
同时,支撑辊11可以在第一贯通槽13内滑动,并通过第一固定销14、支架10上的第一滑槽20进行固定,能够使第一传送带4拱起,进而调节第一传送带4与第二传送带7之间的距离,能够使纸张输送装置1适应不同厚度的纸张A。
此外,从动辊在第二贯通槽16内滑动,并通过第二固定销17、支架10上的第二滑槽21进行固定,能够使第一传送带4保持一定的张力,进一步保证纸张A输送过程中不会出现变形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纸张输送装置,包括:第一输送部、第二输送部和驱动部;第一输送部设置于行式打印机的纸张输出方向;第二输送部设置于第一输送部的上方;并且,第二输送部有两组;两组第二输送部沿纸张的宽度方向上设置于第一输送部的两侧;第一输送部包括具有第一环形空间的第一传送带以及位于第一环形空间的第一驱动辊和第一从动辊;第一驱动辊和第一从动辊分别设置于第一传送带的两端;第二输送部包括具有第二环形空间的第二传送带以及位于第二环形空间的第二驱动辊和第二从动辊;第二驱动辊和第二从动辊分别设置于第二传送带的两端;第一传送带与纸张的下表面接触连接;第二传送带与纸张的上表面接触连接;驱动部分别与第一驱动辊和第二驱动辊连接,用于使第一驱动辊和第二驱动辊同时转动。通过使用上述纸张输送装置,以此避免现有行式打印机存在橡胶辊在输送纸张过程中易发生纸张斜行或纸张打滑等输送不良的问题。
事实上,本实用新型纸张输送装置中,支撑辊的数量不限于两个,也可以是一个或其他数量,只要能对传送带起到有效的支撑,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此外,本实用新型纸张输送装置中,支撑辊及支撑调节组件或者传送调节组件除了设置于第一输送部外,还可以设置在第二输送部,只要能进一步保证输送效果即可。
综上,无论是支撑辊的数量,还是支撑辊及支撑调节组件或者传送调节组件的安装位置,均不做具体限定,只要属于“通过第一传送带和第二传送带夹持输送纸张”的构思,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纸张输送装置,包括:第一输送部、第二输送部和驱动部;第一输送部设置于行式打印机的纸张输出方向;第二输送部设置于第一输送部的上方;第一输送部包括具有第一环形空间的第一传送带以及位于第一环形空间的第一驱动辊和第一从动辊;第一驱动辊和第一从动辊分别设置于第一传送带的两端;第二输送部包括具有第二环形空间的第二传送带以及位于第二环形空间的第二驱动辊和第二从动辊;第二驱动辊和第二从动辊分别设置于第二传送带的两端;第一传送带与纸张的下表面接触连接;第二传送带与纸张的上表面接触连接;驱动部分别与第一驱动辊和第二驱动辊连接,用于使第一驱动辊和第二驱动辊同时转动。通过使用上述纸张输送装置,以此避免现有行式打印机存在橡胶辊在输送纸张过程中易发生纸张斜行或纸张打滑等输送不良的问题,达到提高打印精度和工作效率的目的。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行式打印机,其结构、连接方式及工作原理与上述纸张输送装置实施例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如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地说明,但是只要实质上没有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点及效果,可以有很多的变形,这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因此,这样的变形例全部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纸张输送装置,用于行式打印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输送部、第二输送部和驱动部;
所述第一输送部设置于所述行式打印机的纸张输出方向;
所述第二输送部设置于所述第一输送部的上方;
所述第一输送部包括具有第一环形空间的第一传送带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环形空间的第一驱动辊和第一从动辊;
所述第一驱动辊和所述第一从动辊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传送带的两端;
所述第二输送部包括具有第二环形空间的第二传送带以及位于所述第二环形空间的第二驱动辊和第二从动辊;
所述第二驱动辊和所述第二从动辊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传送带的两端;
所述第一传送带与所述纸张的下表面接触连接;
所述第二传送带与所述纸张的上表面接触连接;
所述驱动部分别与所述第一驱动辊和所述第二驱动辊连接,用于使所述第一驱动辊和所述第二驱动辊同时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纸张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输送部两侧的支架;
所述第一输送部还包括支撑辊;
所述支撑辊设置于所述第一驱动辊和所述第一从动辊之间;
所述支撑辊与所述第一传送带的上部区域接触连接;
所述支撑辊设置于所述支架;
所述支架与所述行式打印机的框架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纸张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输送部还包括支撑调节组件;
所述支撑调节组件设置有朝向所述第二输送部并且与所述纸张输送方向相垂直的第一滑动通路;
所述支撑辊设置于所述第一滑动通路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纸张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滑动通路为设置于所述支架的第一贯通槽;
所述支撑调节组件还包括支承轴承和第一固定销;
所述支承轴承与所述支撑辊滑动连接;
所述支承轴承通过所述第一固定销与所述支架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纸张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辊有两个;
两个所述支撑辊对称的设置于沿所述纸张的输送方向的所述第一驱动辊和所述第一从动辊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纸张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输送部还包括传送调节组件;
所述传送调节组件设置有与所述纸张输送方向相平行的第二滑动通路;
所述第一从动辊设置于所述第二滑动通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纸张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滑动通路为设置于所述支架的第二贯通槽;
所述传送调节组件还包括传送轴承和第二固定销;
所述传送轴承通过所述第二固定销与所述支架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纸张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输送部沿所述纸张的宽度方向上设置于所述第一输送部的中间区域。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纸张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输送部有两组;
两组所述第二输送部沿所述纸张的宽度方向上设置于所述第一输送部的两侧。
10.一种行式打印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9中任一项所述的纸张输送装置。
CN201921140229.XU 2019-07-19 2019-07-19 纸张输送装置和行式打印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8517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40229.XU CN210851718U (zh) 2019-07-19 2019-07-19 纸张输送装置和行式打印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40229.XU CN210851718U (zh) 2019-07-19 2019-07-19 纸张输送装置和行式打印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851718U true CN210851718U (zh) 2020-06-26

Family

ID=713024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140229.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851718U (zh) 2019-07-19 2019-07-19 纸张输送装置和行式打印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85171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32372A (zh) * 2021-05-27 2021-08-10 苏州市易登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纸袋生产线的纸袋翻转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32372A (zh) * 2021-05-27 2021-08-10 苏州市易登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纸袋生产线的纸袋翻转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729557A (en) Sheet feed device
JP5112626B2 (ja) シート排出システム
CN210851718U (zh) 纸张输送装置和行式打印机
US9145278B2 (en) Medium transportation device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CN112590411B (zh) 卡片打印机对准支架
JP2013230668A (ja) 被印刷体に連続印刷するための印刷装置および印刷方法
KR20120048675A (ko) 프린터 장치 및 롤러 어셈블리
JPH10203677A (ja) 給排紙用のローラ機構
EP0138442A1 (en) Envelope feeder
US5362038A (en) Sheet feeder for computer driven printer
KR20090028837A (ko) 다이 절단 프레스의 공급 테이블상의 시트를 이송하는 보조구동 장치
EP1077810B1 (en) Side-lay for a sheet-fed machine
JP3802380B2 (ja) プリンタ
US6663101B2 (en) Printer to downstream processor sheet feeder
CN108237782B (zh) 移动体支承装置以及印刷装置
JP4035691B2 (ja) ばね取付装置及び該ばね取付装置を備えた記録装置
JP2008143640A (ja) 給紙ホッパ
CN216915276U (zh) 打印机的双面装置
JP3754493B2 (ja) ブランクス搬送装置
JP2014140991A (ja) 記録媒体搬送装置
JP2013039722A (ja) 媒体印字装置
JPH09235049A (ja) 媒体搬送装置における斜行修正装置
JPH11310351A (ja) 記録媒体搬送装置
KR20200087407A (ko) 라벨 부착 장치
JPH08187906A (ja) 用紙搬送機構及びプリン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