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843868U - 一种医护床 - Google Patents

一种医护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843868U
CN210843868U CN201920940657.4U CN201920940657U CN210843868U CN 210843868 U CN210843868 U CN 210843868U CN 201920940657 U CN201920940657 U CN 201920940657U CN 210843868 U CN210843868 U CN 2108438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d
support frame
bed board
belt
lift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94065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传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Baoxin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Baoxin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Baoxin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Baoxin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94065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8438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8438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8438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valid Beds And Related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涉及一种医护床,可包括可升降支撑架、床板、输送带组件和电控箱,可升降支撑架底部安装有第一驱动轮和脚轮并且其端部安装有操纵装置,该操纵装置用于控制医护床的移动方向,床板支撑在可升降支撑架并与可升降支撑架形成朝向一侧敞开的U形结构,可升降支撑架在非工作侧的一侧上安装有可升降机构,用于使床板朝工作侧向下倾斜,床板在工作侧的一侧的底部安装有皮带防压板,输送带组件安装在床板上并包括至少一个皮带输送单元,皮带输送单元的皮带穿过皮带防压板与床板之间的间隙包绕床板并能相对于床板横向移动。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大大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以及患者的不适感。

Description

一种医护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医护床。
背景技术
目前,急救患者一般是通过医用担架、经急救车送至医院急救中心救治,医护床往往在床身上设有与医用担架配合的滑道、在床脚上设有万向轮,便于快速承接急救患者并转入急救室抢救;或者进一步设置有床身升降机构,便于根据情况调节高度,实现顺利承接。
这种传统的医护床能够实现快速承接和转移急救患者的目的。但在患者需要从医护床转移到手术床进行进一步手术施救时或者需要从手术床转移到医护床再转移到病房的病床时,一般都是由多名医务人员配合来完成,这一方面有可能给患者,特别是颈椎和腰椎等要害部位受到损伤的患者带来进一步的伤害,另一方面医务人员的劳动强度大,容易疲劳,进而影响工作效率。
中国专利CN1903154B公开了一种医用病人转移车,其具有带升降机构并安装有万向脚轮的车体,车体上安装有可在驱动机构驱动下横向移动的移动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板机构采用了上移动面板/上移动布和下移动面板/下移动布的双层组合结构,具体包括卷布轴框、卷布轴、端接头座体、离合齿轮、上移动面板/上移动布、下移动面板/下移动布等部件。但该申请中移动板是从车体上伸出到病床上,这一方面存在使用空间要求较大而导致操作不方便的问题,另一方面移动板与病床之间会有高度差,这会使患者在转移过程中感到不舒适;同时该结构比较复杂,制造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医护床,以实现患者在医护床与病床或手术床之间的方便转移。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医护床,可包括可升降支撑架、床板、输送带组件和电控箱,所述可升降支撑架底部安装有第一驱动轮和若干脚轮并且其端部安装有操纵装置,所述操纵装置用于控制所述医护床的移动方向,所述床板支撑在所述可升降支撑架并与所述可升降支撑架形成朝向一侧敞开的U形结构,将所述U形结构的开口一侧称为工作侧,另一侧称为非工作侧,所述可升降支撑架在所述非工作侧的一侧上安装有可升降机构,所述可升降机构由所述电控箱控制,用于使所述床板朝所述工作侧向下倾斜,所述床板在所述工作侧的一侧的底部安装有与其平行间隔开的皮带防压板,所述输送带组件安装在所述床板上并包括至少一个皮带输送单元,所述皮带输送单元的皮带穿过所述皮带防压板与所述床板之间的间隙包绕所述床板并能相对于所述床板横向移动,所述电控箱安装在所述可升降支撑架上,用于控制所述第一驱动轮、可升降支撑架和皮带输送单元的动作。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驱动轮为电动滚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可升降机构的下端安装有第二驱动轮。优选地,所述第二驱动轮为电动辊筒。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可升降支撑架包括底座、二可升降支柱和二横梁;所述底座由一纵向支架和二横向支架构成,所述横向支架一端安装在所述纵向支架上,另一端底部安装有所述脚轮;所述纵向支架两端底部安装有所述第一驱动轮和所述脚轮;所述横梁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可升降支柱上以能够升降,另一端悬空;所述床板支撑在所述横梁上。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横向支架一端套接在所述纵向支架上,使得所述横向支架可以沿所述纵向支架移动,从而调整两个横向支架之间的距离。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输送带组件包括三个皮带输送单元,所述三个皮带输送单元均匀间隔开布置在所述床板上。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皮带输送单元之间的间隙安装有绑带,所述绑带的厚度与皮带的厚度一致。
优选地,绑带具有魔术贴结构,以方便操作。
在一实施例中,在所述皮带输送单元之间的所述床板的上表面上安装有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用于确定患者是否位于床板中间。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皮带防压板与在所述皮带输送单元之间的床板底部之间安装有微动开关,所述微动开关与所述电控箱信号连接。当微动开关动作时,表示床板与病床已经充分接触,此时可以停止床板下降。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微动开关外面套设有线圈弹簧。线圈弹簧一方面起到保护微动开关作用,另一方面确保床板与病床接触到位。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皮带输送单元还包括压辊,所述压辊安装在靠近所述非工作侧的所述床板底部,用于使所述皮带紧贴所述床板。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横向支架上安装有用于辅助支撑所述床板的辅助支撑架,所述辅助支撑架的顶端安装有可转动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顶面为弧面,所述辅助支撑架的升降由所述电控箱控制。当该医护床不使用时,辅助支撑架升起,对床板进行辅助支撑,起到保护床板的作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横向支架设有一矩形开口,所述辅助支撑架的下端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开口中,电推杆固定安装在所述开口中,其推杆末端与所述辅助支撑架铰接。
优选地,所述支撑块为轮状支撑块。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床板可滑动地支撑在所述可升降支撑架上,所述可升降支撑架还包括与所述纵向支架平行并位于其上方的纵杆,所述纵杆两端固定于所述可升降支柱,所述纵杆上安装有滑动驱动机构,所述滑动驱动机构包括电推杆,所述电推杆固定安装在所述纵杆上并与在所述皮带输送单元之间的床板部分驱动连接,所述电推杆由所述电控箱控制。这种结构使得床板可以从支撑架伸出,确保能够重叠到病床上。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床板与所述横梁之间通过一滑块滑动接合,所述滑块包括滑块固定架、上铁氟龙滑块和下铁氟龙滑块,所述滑块固定架固定在所述床板底部上,所述上铁氟龙滑块固定在所述床板底部上,所述下铁氟龙滑块固定在所述滑块固定架上,所述横梁滑动接合在所述上铁氟龙滑块和所述下铁氟龙滑块之间。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纵向支架中间具有一上下贯通的开口,所述开口用于供所述可升降机构穿过。
优选地,所述开口为矩形开口。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皮带输送单元包括电动滚筒、从动辊和皮带,所述电动滚筒安装在所述床板的非工作侧上,所述从动辊安装在所述床板的工作侧,所述皮带环绕在所述电动滚筒和皮带上。这可以简化结构,使外观更简洁。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床板的厚度从所述非工作侧向所述工作侧逐渐变小。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床板在非工作侧的厚度为3厘米,在工作侧的厚度为1.5厘米。优选地,所述床板由不锈钢制成。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床板的上表面为倾斜表面。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医护床还安装有与所述电控箱信号连接的第一位置传感器和第二位置传感器,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和第二位置传感器分别位于所述工作侧和非工作侧。通过第一位置传感器,可以检测床板是否移动到病床,通过第二位置传感器,可以检测床板是否已经基本上完全重叠到病床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和第二位置传感器为红外传感器。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位置传感器安装在皮带防压板上,第二位置传感器安装在固定于纵杆的安装支架上。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医护床还设有遥控器,所述遥控器与所述电控箱信号连接。通过遥控器,可以实现对医护床的操作,非常方便。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升降支柱包括内中空支柱、外中空支柱、电动升降杆和电机,所述外中空支柱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电动升降杆安装在所述内中空支柱内,所述内中空支柱活动套设在所述外中空支柱内并与所述电动升降杆的末端固定连接,所述电机安装在底座上,与所述电动升降杆驱动连接,所述横梁固定于所述内中空支柱顶端。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横梁上安装有护板。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医护床包括活动护栏,所述活动护栏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床板的工作侧和/或非工作侧。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控箱中设有可充电电池,所述可充电电池用于提供电力。在这种情况下,医护床中的所有电机均采用直流电机。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时,车体可以推到病床底下,使得床板与病床大部分重叠,可以大大降低使用空间,方便在转移过程中进行相关护理作业。并且通过可升降机构使床板倾斜,使得床板与病床之间基本上没有高度差,不会使患者感到不舒适。再者,通过设置皮带防压板,可以确保皮带不会被病床压住而无法正常运行。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医护床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医护床的另一立体图,其中电控箱的部分壳体去除;
图3是图2所示的医护床的仰视图;
图4是沿图3中的A-A线截取的医护床的剖视图;
图5是图1所示的医护床的部分分解立体图;
图6是辅助支撑架顶起时的图1所示的医护床的立体图;
图7是图1所述的医护床的可升降支柱的分解图;
图8是图2所示的医护床的皮带防压板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8所示,一种医护床可包括可升降支撑架1、床板2、输送带组件和电控箱4。可升降支撑架1可包括底座11、二可升降支柱12和二横梁13,底座11由一纵向支架111和二横向支架112构成。横向支架112一端安装在纵向支架111上,另一端底部安装有脚轮(例如,万向轮)15。优选地,横向支架 112套接于纵向支架111,即横向支架112可在纵向支架111上移动。因此,两个横向支架112之间的距离可以调整,以适应于不同的病床或手术床(以下以病床为例进行说明)。在所示实施例中,纵向支架111和二横向支架112形成π字形。纵向支架111和二横向支架112可以由厚钢板加工而成,以确保稳定性。纵向支架111的两端底部分别安装有第一驱动轮15’和脚轮15,以便于控制医护床自动行走。在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一驱动轮15’为电动滚轮,以利于安装,并使结构更紧凑。
可升降支柱12固定安装(例如,通过螺栓等紧固件)在纵向支架111的两端的上表面上。横梁13一端固定安装(例如,通过螺栓等紧固件)在可升降支柱12上以能够升降,另一端悬空。所述床板2支撑在横梁13上,从而通过可升降支柱12来调整床板2的高度。因此,该实施例采用的床板2与底座11形成U字形结构,使得底座11能够移动到病床底下,以使床板2叠置在病床上,不仅结构更加简单紧凑,而且方便医护人员操作。下文中为了描述方便,所述U 形结构的开口一侧称为工作侧,另一侧称为非工作侧。
通常情况下,采用上述的敞开的U字形结构已经能满足床板2的承重需求。但在本实施例中进一步改进的,横向支架112在靠近工作侧的一端上安装有用于辅助支撑床板2的辅助支撑架8(如图2和6所示),以期进一步提高床板2 的承重能力。该辅助支撑架8可包括支撑架81和与支撑架81驱动连接的电推杆82,通过电推杆82带动支撑架81,而使支撑架81的上端的支撑部处于对床板2进行支撑状态或者使支撑架81的上端的支撑部离开床板2。该辅助支撑架8可以采用垂直升降结构或者折叠升降结构。该实施例优选采用折叠升降结构以进一步减少空间占用,因此支撑架81的顶端安装有可转动支撑块83,所述支撑块83的顶面为弧面,例如,轮状支撑块,以确保不会对床板2或皮带输送单元 3的皮带32造成损害(例如,刮伤)。电推杆82的动作由电控箱4控制。当该医护床处于承载时(未进行转移过程)及不使用时,支撑架81升起,起到对床板2进行辅助支撑的作用。
辅助支撑架8的具体安装方式为,横向支架112设有一矩形开口1121,支撑架81的下端可转动地安装在开口1121中,电推杆82固定安装在开口1121 中,其推杆末端与支撑架81铰接。电推杆82伸缩,带动支撑架81转动,即实现支撑架81的折叠抬起和降下,支撑架81由于折叠降下后能够收纳在矩形开口1121,从而实现减少空间占用的目的。
为了方便控制医护床的移动方向,所述医护床还设有一操纵装置7。操纵装置7安装在可升降支撑架1的一端上。例如,操纵装置7可以安装在横梁13上或者护板14上。具体地,操纵装置7包括位于护板14两侧的操作杆,操作杆上可设有操作按键(例如,移动或停止)。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输送带组件安装在床板2上并包括三个皮带输送单元3。所述三个皮带输送单元3均匀间隔开布置在所述床板上。当然,皮带输送单元3 的数量不限于所示实施例。皮带输送单元3之间的间隙安装有绑带(未示出),所述绑带的厚度与皮带的厚度一致,以使床面保持平整。优选地,绑带具有魔术贴结构,以方便操作。当然绑带也可以用布条代替。
床板2在朝向工作侧的一侧的底部安装有皮带防压板6(例如通过螺钉),皮带防压板6与床板2之间具有供皮带32穿过的间隙。所述皮带输送单元3的皮带32穿过皮带防压板6与床板2之间的间隙包绕床板2并能相对于床板2横向移动。优选地,床板两端没有皮带32的部分的上表面覆盖有与皮带32的厚度相同的垫子,以避免患者感到不适。
在该实施例中,该支撑架1上在位于非工作侧安装有升降机构51,通过该升降机构51将医护床的非工作侧顶起,从而实现床板2倾斜。在医护床向病床移动过程中,由于床板2呈倾斜设置,使得床板2在工作侧一侧与病床(或手术台)的高度差减小,同时使皮带32不与病床面接触(或者仅存在线接触),避免面摩擦,利于皮带32的输送。
所述电控箱4安装在底座11上,用于控制第一驱动轮15’、可升降机构 51、可升降支柱12和皮带输送单元3的动作,分别驱动医护床移动、床板倾斜、驱动床板高度调整以及驱动床板上的皮带32输送,以完成患者在医护床与病床 (或手术台)之间的转移。
在本实施例中,升降机构51的下端(朝向地面的一端)还安装有第二驱动轮52。第二驱动轮52用于使医护床横向移动。当升降机构51收起而使第二驱动轮52不与地面接触时,医护床可以通过第一驱动轮15’移动;而当可升降机构51顶出而使第二驱动轮52下降至与地面接触时,可以通过第二驱动轮52横向移动;在升降机构51进一步顶出而使床板2处于倾斜状态下,该第二驱动轮 52可以带动床板2进一步插入重叠于病床。
需要说明的是,在没有第二驱动轮52的情况下,为了使升降机构51在顶起状态下通过第一驱动轮15’还能够驱动倾斜床板的医护床移动,可以在升降机构51的下端安装一定的减少摩擦的机构,例如滑轮。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给升降机构51的电推杆511和第二驱动轮52让位,该实施例的支撑架1的纵向支架111的中间具有一上下贯通的开口1111,所述开口1111用于供电推杆511和第二驱动轮52穿过。优选地,开口1111为矩形开口。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驱动轮52为电动滚筒。当然,第二驱动轮52也可以采用由电机、轮子及相应传动机构组成的其他驱动轮结构替代。具体地,升降机构51可包括电推杆511和滚筒安装架512,电推杆5111安装在开口两侧的纵向支架111上,滚筒安装架512与电推杆511驱动连接,电动滚筒52安装在滚筒安装架512上。
如图5所示,床板2的厚度从非工作侧向工作侧逐渐变小。优选地,床板2 的上表面为倾斜表面。这种结构可以在保证床板强度足够的情况下进一步降低床板2与病床之间的高度差,配合上述升降机构51驱动床板2倾斜设置的基础上,并使得床板2更容易插入患者的身体下。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床板2在非工作侧的厚度为3厘米,在工作侧的厚度为1.5厘米。优选地,床板2由不锈钢制成。
如图2和8所示,皮带防压板6的上表面上安装有至少一个微动开关61(示出两个)。微动开关61位于两个皮带输送单元之间的间隙下方。应该理解,微动开关61也可以安装在两个皮带输送单元之间的床板底部上。在这种情况下,皮带防压板6可相对于床板2移动。微动开关61与电控箱4信号连接。当微动开关61动作时,表示床板2与病床已经充分接触,此时自动停止床板2下降,以防止可升降支柱12的电机121过载损坏。在一实施例中,微动开关61外面还套设有线圈弹簧(未示出)。该线圈弹簧一方面起到保护微动开关61作用,另一方面可以确保床板2与病床接触到位。
优选地,皮带防压板6与床板2之间的垂直距离在1至2厘米。皮带防压板6缩进床板2的距离为2-5厘米。这样,通常床5板2被升降机构51顶起而呈现5-10°倾斜的情况下,皮带防压板6能够起到最佳的支撑位置,该最佳的支撑位置既保证了床板2的工作侧与病床的高度差较低,同时又能保证床板2 上的皮带32尽量不与病床发生面摩擦而输送顺畅。
优选地,皮带防压板6由3毫米厚的不锈钢板制成。
继续参照图2和8,本实施例的医护床上还安装有与电控箱4信号连接的第一位置传感器和第二位置传感器,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和第二位置传感器分别位于所述工作侧和非工作侧。具体地,第一位置传感器安装在皮带防压板6的安装孔62上,第二位置传感器安装在固定于纵杆16的安装支架161上。通过第一位置传感器,可以检测床板是否移动到病床,通过第二位置传感器,可以检测床板是否已经重叠到病床上。优选地,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和第二位置传感器为红外传感器。
此外,所述医护床还可设有遥控器(未示出),所述遥控器与所述电控箱信号连接。通过遥控器,可以实现对医护床的操作,非常方便。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控箱中设有可充电电池,所述可充电电池用于提供电力。在这种情况下,医护床中的所有电机均采用直流电机。
如图1和5所示,皮带输送单元3可包括驱动装置31、皮带32和从动辊 33。驱动装置31安装在床板2的非工作侧,从动辊33安装在床板2的工作侧上,皮带32包绕在电动辊筒和从动辊33之间。驱动装置31通常由电机和滚筒组成。在所示实施例中,驱动装置31为电动滚筒。即电机和减速器内置在滚筒中。这可以简化结构,使外观更简洁。此外,皮带输送单元3还可包括压辊34,所述压辊34安装在靠近非工作侧的床板底部上,用于使皮带32紧贴床板2。
在皮带输送单元3之间的床板2的上表面上安装有与电控箱4电连接的第一压力传感器21和第二压力传感器22。第一压力传感器21和第二压力传感器22之间的间距大致等于患者身体的宽度。第一压力传感器21和第二压力传感器 22用于确定患者是否位于床板2中间。具体地,在患者从病床往医护床转移过程中,当第一压力传感器21和第二压力传感器22均触发时,表示患者位于床板2中间,皮带32停止。
如图2-5所示,床板2可滑动地安装在支撑架1上。具体地,床板2的两端与横梁13之间各通过一滑块9滑动接合。滑块9包括滑块固定架91、上铁氟龙滑块92和下铁氟龙滑块93。滑块固定架91固定在床板2底部上,滑块固定架91具有L形横截面。上铁氟龙滑块92固定在床板2底部上,下铁氟龙滑块 93固定在滑块固定架91上。横梁13滑动接合在上铁氟龙滑块92和下铁氟龙滑块93之间。由于上铁氟龙滑块92和下铁氟龙滑块93的表面比较光滑,因此其与横梁13之间的摩擦力较小,使得床板2可相对于横梁13滑动。
支撑架1还包括与纵向支架111平行并位于其上方的纵杆16,所述纵杆16 两端固定于可升降支柱12。纵杆16上安装有滑动驱动机构10。滑动驱动机构 10包括电推杆101,电推杆101的末端与在皮带输送单元3之间的床板2的底部固定连接。这种结构使得床板可以从可升降支撑架1伸出,确保能够重叠到较宽的病床上。
如图7所示,升降支柱12可包括电机121、电动升降杆122、内中空支柱 123和外中空支柱124。内中空支柱123和外中空支柱124为矩形支柱。外中空支柱124固定安装在底座11(具体地,纵向支架111)上,电动升降杆122安装在内中空支柱123内,内中空支柱123活动套设在外中空支柱124内并与电动升降杆122的末端固定连接。电机121安装在底座11(具体地,纵向支架111) 上,与电动升降杆122驱动连接,横梁13固定于内中空支柱123顶端。电机121 驱动电动升降122升降,以使内中空支柱123相对于外中空支柱124上下运动,进而带动横梁13及支撑在横梁13上的床板升降。该实施例的升降支柱12的结构简单紧凑又可靠。
在本实施例中,横梁13上安装有护板14,即护板14位于床板2的两端,以实现对患者头部和脚部的保护。优选地,护板14与横梁13形成一体,如图7 所示。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医护床包括活动护栏17,所述活动护栏17可拆卸地安装在床板2的非工作侧。当然,活动护栏17也可以设置在工作侧上。具体地,床板2或护板14上设有插孔,活动护栏17上设有相应的插轴,活动护栏17通过其插轴插入所述插孔实现安装在医护床上,拆卸时进行将插轴从插孔中拔出,更加快速操作。
现参照图1-8简要描述一下本实用新型的医护床的工作过程。这里以将医护床上的患者转移至病床为例进行说明。首先将载有患者的医护床向病床(可以手动或自动)移动,工作侧朝向病床,此时辅助支撑架8降下,并且可升降支柱12将床板2升至最高;当床板2底部的第一位置传感器检测信号时,可升降支柱12将床板2缓慢下降,直至微动开关动作时停止,当床板2底部的第二位置传感器检测信号时,停止向病床移动。接着,可升降结构51下降将非工作侧抬高,使床面倾斜,然后启动输送带组件(正转),以将其上的患者转移至病床上。由于床面倾斜,因此,床板2与病床之间没有高度差,患者不会感到不适。当患者完全转移至病床上后,停止输送带组件,可升降支柱12将床板2 抬起病床并向外移动,当完成离开病床后,辅助支撑架8可升起对床板进行辅助支撑。患者从病床转移至医护床1的过程与上述过程类似,首先空的医护床向患者所在的病床(可以手动或自动)移动,工作侧朝向病床,此时辅助支撑架8降下,并且可升降支柱12将床板2升至最高;当床板2底部的第一位置传感器检测信号时,可升降支柱12将床板2缓慢下降,直至微动开关动作时停止,接着,可升降结构51下降将非工作侧抬高,使床面倾斜,然后床板2进行向病床移动,将床板2插到患者身体下方,当床板2底部的第二位置传感器检测信号时,停止向病床移动;然后启动输送带组件(反转),以将患者转移至医护床上。当患者完全转移至医护床上后,停止输送带组件,然后可升降支柱12将床板2抬离病床并通过驱动轮52向外移动。上述转移过程可以通过遥控器操作,也可以根据预设程序自动进行。
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实用新型,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医护床,其特征在于,包括可升降支撑架、床板、输送带组件和电控箱,所述可升降支撑架底部安装有第一驱动轮和若干脚轮并且其端部安装有操纵装置,所述操纵装置用于控制所述医护床的移动方向,所述床板支撑在所述可升降支撑架并与所述可升降支撑架形成朝向一侧敞开的U形结构,将所述U形结构的开口一侧称为工作侧,另一侧称为非工作侧,所述可升降支撑架在所述非工作侧的一侧上安装有可升降机构,所述可升降机构由所述电控箱控制,用于使所述床板朝所述工作侧向下倾斜,所述床板在所述工作侧的一侧的底部安装有与其平行间隔开的皮带防压板,所述输送带组件安装在所述床板上并包括至少一个皮带输送单元,所述皮带输送单元的皮带穿过所述皮带防压板与所述床板之间的间隙包绕所述床板并能相对于所述床板横向移动,所述电控箱安装在所述可升降支撑架上,用于控制所述第一驱动轮、可升降支撑架和皮带输送单元的动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护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升降机构的下端还安装有第二驱动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护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升降支撑架包括底座、二可升降支柱和二横梁;所述底座由一纵向支架和二横向支架构成,所述横向支架一端套接于所述纵向支架,另一端底部安装有所述脚轮;所述纵向支架两端底部分别安装有所述第一驱动轮和所述脚轮;所述横梁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可升降支柱上以能够升降,另一端悬空;所述床板支撑在所述横梁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医护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带组件包括三个皮带输送单元,所述三个皮带输送单元均匀间隔开布置在所述床板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医护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板可滑动地支撑在所述可升降支撑架上,所述可升降支撑架还包括与所述纵向支架平行并位于其上方的纵杆,所述纵杆两端固定于所述可升降支柱,所述纵杆上安装有滑动驱动机构,所述滑动驱动机构包括电推杆,所述电推杆固定安装在所述纵杆上并与在所述皮带输送单元之间的床板部分驱动连接,所述电推杆由所述电控箱控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医护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板与所述横梁之间通过一滑块滑动接合,所述滑块包括滑块固定架、上铁氟龙滑块和下铁氟龙滑块,所述滑块固定架固定在所述床板底部上,所述上铁氟龙滑块固定在所述床板底部上,所述下铁氟龙滑块固定在所述滑块固定架上,所述横梁滑动接合在所述上铁氟龙滑块和所述下铁氟龙滑块之间。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医护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皮带输送单元之间的所述床板的上表面上安装有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用于确定患者是否位于床板中间。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医护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支架上安装有用于辅助支撑所述床板的辅助支撑架,所述辅助支撑架的顶端安装有可转动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顶面为弧面,所述辅助支撑架的升降由所述电控箱控制。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护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皮带防压板与在所述皮带输送单元之间的床板底部之间安装有微动开关,所述微动开关与所述电控箱信号连接,用于检测床板是否抵接在病床或手术床上。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护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医护床上还安装有与所述电控箱信号连接的第一位置传感器和第二位置传感器,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和第二位置传感器分别位于所述工作侧和非工作侧,用于检测床板与病床或手术床的相对位置。
CN201920940657.4U 2019-06-21 2019-06-21 一种医护床 Active CN2108438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40657.4U CN210843868U (zh) 2019-06-21 2019-06-21 一种医护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40657.4U CN210843868U (zh) 2019-06-21 2019-06-21 一种医护床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843868U true CN210843868U (zh) 2020-06-26

Family

ID=712979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940657.4U Active CN210843868U (zh) 2019-06-21 2019-06-21 一种医护床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84386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51438A (zh) * 2019-06-21 2019-08-23 厦门市宝莘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医护床及借助医护床转移患者的方法
CN113749682A (zh) * 2021-08-05 2021-12-07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具有隔断平台的扫描床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51438A (zh) * 2019-06-21 2019-08-23 厦门市宝莘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医护床及借助医护床转移患者的方法
CN110151438B (zh) * 2019-06-21 2024-05-17 厦门市宝莘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医护床及借助医护床转移患者的方法
CN113749682A (zh) * 2021-08-05 2021-12-07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具有隔断平台的扫描床
CN113749682B (zh) * 2021-08-05 2023-05-09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具有隔断平台的扫描床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370251B2 (en) Hospital bed for automatically changing sheets
EP1912611B1 (en) Patient transfer system
US7603729B2 (en) Patient lift and transfer device
US6854137B2 (en) Patient transfer and transport bed
US6516478B2 (en) Adjustable height bed
US7571498B2 (en) Patient transfer device
EP1312330A2 (en) Bed
JP7207635B2 (ja) 寝返り支援装置
WO2006103457A1 (en) Height-adjustable bedframes
CN210843868U (zh) 一种医护床
US20170000670A1 (en) Hospital bed with apparatus capable of automatically changing bed sheets without disturbing occupied person, also a method of preventing and relieving ulcers
CN210843963U (zh) 一种医护床
WO2016054633A1 (en) Patient transfer device
WO2018038827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moving a patient from a reclining position to an upright sitting position
CN110063853B (zh) 一种分离式可自主移动的多功能护理床装置
CN110151438B (zh) 一种医护床及借助医护床转移患者的方法
US5784730A (en) Patient lift/transfer mechanisms for gurney
JP2001104378A (ja) 移載装置
US6098216A (en) Convertible patient transport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transporting a patient
US20240016683A1 (en) transferring the patient from bed to bed without injuring or shaking the patient with the rail movement mechanism
CN114452127B (zh) 一种医疗护理用肢体承托架
JPS6036115Y2 (ja) ソフアベツド
JP2006239262A (ja) シーツ交換補助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