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835337U - 一种光纤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光纤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835337U CN210835337U CN201921784614.8U CN201921784614U CN210835337U CN 210835337 U CN210835337 U CN 210835337U CN 201921784614 U CN201921784614 U CN 201921784614U CN 210835337 U CN210835337 U CN 21083533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ug assembly
- base
- plug
- upper cover
- optical fib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chanical Coupling Of Light Guid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光通讯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光纤连接器,包括:底座;安装在底座上的第一插头组件和第二插头组件;安装在底座上的上盖,上盖抵压第一插头组件和第二插头组件上部,且上盖上设置有弹性扣臂,弹性扣臂的端部设置有倒钩部,上盖通过弹性扣臂的倒钩部勾扣固定在底座上;限位机构,第一插头组件和第二插头组件通过限位机构和上盖可拆卸的固定在底座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调换极性时,只需将上盖拆卸后,即可拆卸第一插头组件和第二插头组件,然后再调换第一插头组件和第二插头组件的位置,实现光纤连接器极性的调换,结构简单,极性调换操作方便,且能保证极性调换时的产品质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光通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纤连接器。
背景技术
光纤连接器,是光纤与光纤之间进行可拆卸连接的器件,它把光纤的两个端面精密对接起来,以使发射光纤输出的光能量能最大限度地耦合到接收光纤中去,并使由于其介入光链路而对系统造成的影响减到最小,这是光纤连接器的基本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光纤连接器影响了光传输系统的可靠性和各项性能。
由于数据中心的出现及发展,数据中心内产生了密度问题,通过研究和创新不断改进光纤、光纤和光纤硬件的容量,出现了双联光纤连接器,以满足越来越多用户的需求。但是,双联光纤连接器有极性问题,有时需要调换双联光纤连接器的极性,而调换极性产生了诸多不便。
为解决调换极性不方便的问题,市场上出现了一种光纤连接器,由两个独立的插头组件、底座及脱扣按键组成,两个独立的插头组件可沿所述插头组件的相应纵轴独立旋转,以供极性颠倒调换,调换极性时,拆下脱扣按键,使两个独立的插头组件沿所述插头组件的相应纵轴独立旋转180度后,再将脱扣按键安装在底座的另一侧,完成极性调换。但是,这种极性调换方式,需要使与插头组件相连的光纤旋转,而光纤旋转后可能导致折弯半径过小,影响光信号传输,甚至会折断光纤,从而影响光纤连接器的光信号传输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纤连接器,旨在解决调换极性后影响光纤连接器的光信号传输性能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光纤连接器,包括:
底座;
安装在所述底座上的第一插头组件和第二插头组件;
安装在所述底座上的上盖,所述上盖抵压所述第一插头组件和所述第二插头组件上部,且所述上盖上设置有弹性扣臂,所述弹性扣臂的端部设置有倒钩部,所述上盖通过所述弹性扣臂的倒钩部勾扣固定在所述底座上;
限位机构,所述第一插头组件和所述第二插头组件通过所述限位机构和所述上盖可拆卸的固定在所述底座上。
更进一步地,所述底座内设置有放置光纤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一端设置有贯穿所述底座的两容纳槽,所述第一插头组件和所述第二插头组件分别穿过两所述容纳槽。
更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机构包括:
设置在两所述容纳槽的侧壁上的限位槽;
设置在所述第一插头组件和所述第二插头组件上的与所述限位槽相适配的限位块。
更进一步地,两所述容纳槽的相对两侧壁上均设置有限位槽。
更进一步地,所述限位块设置在所述第一插头组件和所述第二插头组件的端部。
更进一步地,所述底座的中部设置有过孔,所述弹性扣臂的倒钩部穿过所述过孔勾扣在所述底座的底部外壁上。
更进一步地,所述底座的底部外壁上设置有倒扣面,所述弹性扣臂的倒钩部穿过所述过孔勾扣在所述倒扣面上。
更进一步地,所述弹性扣臂远离所述倒钩部一侧设置有保护部,所述保护部与所述弹性扣臂之间设置有间隙。
更进一步地,所述保护部设置在所述上盖上。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插头组件和所述第二插头组件上设置有弹性锁扣,所述上盖上设置有脱扣按键,所述脱扣按键的端部抵压所述弹性锁扣的端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限位机构及抵压在第一插头组件和第二插头组件上部的上盖,对第一插头组件和第二插头组件限位,使第一插头组件和第二插头组件可拆卸的固定在底座上,而在上盖上设置弹性扣臂及倒钩部,方便将上盖安装在底座上,需要拆卸上盖时,只需要轻按倒钩部,使弹性扣臂变形、倒钩部脱勾,即可拆下上盖,调换极性时,只需将上盖拆卸后,即可拆卸第一插头组件和第二插头组件,然后再调换第一插头组件和第二插头组件的位置,实现光纤连接器极性的调换,而无需旋转光纤,避免了因光纤旋转过度,而导致折弯半径过小、影响光信号传输,甚至会折断光纤的问题,从而保证了光纤连接器的光信号传输性能。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极性调换操作方便,且能保证极性调换时的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纤连接器的立体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纤连接器的爆炸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纤连接器的未安装上盖的立体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纤连接器的剖面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纤连接器的上盖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纤连接器的底座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插头组件和第二插头组件通过限位机构和上盖可拆卸的固定在底座上,上盖安装在底座上,上盖抵压第一插头组件和第二插头组件上部,且上盖上设置有弹性扣臂,弹性扣臂的端部设置有倒钩部,上盖通过弹性扣臂的倒钩部勾扣固定在底座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限位机构及抵压在第一插头组件和第二插头组件上部的上盖,对第一插头组件和第二插头组件限位,使第一插头组件和第二插头组件可拆卸的固定在底座上,而在上盖上设置弹性扣臂及倒钩部,方便将上盖安装在底座上,需要拆卸上盖时,只需要轻按倒钩部,使弹性扣臂变形、倒钩部脱勾,即可拆下上盖,调换极性时,只需将上盖拆卸后,即可拆卸第一插头组件和第二插头组件,然后再调换第一插头组件和第二插头组件的位置,实现光纤连接器极性的调换,而无需旋转光纤,避免了因光纤旋转过度,而导致折弯半径过小、影响光信号传输,甚至会折断光纤的问题,从而保证了光纤连接器的光信号传输性能。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极性调换操作方便,且能保证极性调换时的产品质量。
如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光纤连接器,为双联光纤连接器,适用于LC型光纤连接器、SC型光纤连接器、MU型光纤连接器等,包括:底座1;安装在所述底座1上的第一插头组件2A和第二插头组件2B;安装在所述底座1上的上盖3,所述上盖3抵压所述第一插头组件2A和所述第二插头组件2B上部,且所述上盖3上设置有弹性扣臂31,所述弹性扣臂31的端部设置有倒钩部311,所述上盖3通过所述弹性扣臂31的倒钩部311勾扣固定在所述底座1上;限位机构,所述第一插头组件2A和所述第二插头组件2B通过所述限位机构和所述上盖3可拆卸的固定在所述底座1上。该光纤连接器还包括安装在底座1上的尾护套组件4。
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凹陷部19,上盖3镶设在凹陷部19内,且上盖3上还设置有弹性扣臂31,所述弹性扣臂31的端部设置有倒钩部311,所述上盖3通过所述弹性扣臂31的倒钩部311勾扣固定在所述底座1上,需要拆卸上盖3时,只需要轻按倒钩部311,使弹性扣臂31变形、倒钩部311脱勾,即可拆下上盖3。还可在底座1上和上盖3上设置相互配合的定位柱和定位孔,使上盖3预定位在底座1上后,再由弹性扣臂31的倒钩部311勾扣固定在所述底座1上。
其中,所述上盖3抵压第一插头组件2A和第二插头组件2B上部,在上部(即顶部)方向对第一插头组件2A和第二插头组件2B进行限位;所述底座1内设置有放置光纤5的容纳腔11,所述容纳腔11的一端设置有贯穿所述底座1的两容纳槽12,所述第一插头组件2A和第二插头组件2B分别穿过两所述容纳槽12。该容纳腔11上部开口,凹陷部19设置在容纳腔11上部边缘处,上盖3盖设在上部开口处。
具体地,容纳腔11设置在底座1的中部,一端设置有贯穿所述底座1的两容纳槽12,另一端设置有贯穿所述底座1的尾收纳槽13,尾护套组件4穿过尾收纳槽13。
容纳腔11的宽度尽可能的大,便于在收容光纤5时,使光纤5具有较大的弯曲半径。
如图2所示,该限位机构包括:设置在两所述容纳槽12的侧壁上的限位槽14;设置在所述第一插头组件2A和第二插头组件2B上的与所述限位槽14相适配的限位块21。两所述容纳槽12的侧壁上设置有限位槽14,所述第一插头组件2A和第二插头组件2B上均设置有与所述限位槽14相适配的限位块21,所述上盖3抵靠在所述限位块21上。限位块21的两端与限位槽14留有少量间隙,减小限位块21端部与限位槽14的摩擦,限位块21的两端与限位槽14的配合,限制第一插头组件2A和第二插头组件2B向前、后两方向移动,限位块21的两侧与限位槽14之间可以留有少量间隙,减小限位块21侧面与限位槽14侧面的摩擦,便于将限位块21安装在限位槽14内,限位块21的两侧与限位槽14的配合,限制第一插头组件2A和第二插头组件2B向左、右两方向移动,限位块21的底部与限位槽14的配合,限制第一插头组件2A和第二插头组件2B向底部方向移动;或,限位块21的两端与限位槽14留有较大间隙,减小限位块21端部与限位槽14的摩擦,限位块21的两侧与限位槽14之间不留间隙,安装时,使限位块21侧面与限位槽14侧面之间产生较大摩擦力,将限位块21预定位在限位槽14内,限位块21的两侧与限位槽14的配合,限制第一插头组件2A和第二插头组件2B向左、右两方向移动,限位块21的两侧与限位槽14的摩擦力,限制第一插头组件2A和第二插头组件2B向前、后两方向移动,限位块21的底部与限位槽14的配合,限制第一插头组件2A和第二插头组件2B向底部方向移动。限位块21与限位槽14的配合,可以在五个方向限制第一插头组件2A和第二插头组件2B移动,即限制第一插头组件2A和第二插头组件2B向前、后、左、右、底部五个方向移动,从而将第一插头组件2A和第二插头组件2B预固定在底座内;而限位机构只是在前、后、左、右、底部五个方向对第一插头组件2A和第二插头组件2B进行限位,在上盖3未抵压所述第一插头组件2A和第二插头组件2B上部时,将第一插头组件2A和第二插头组件2B从底座1上拆卸或将第一插头组件2A和第二插头组件2B安装在底座1上均很方便;而上部(既顶部)方向则由上盖3限制,进而将第一插头组件2A和第二插头组件2B固定在底座1内。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前、后、左、右、底部、上部六个方向,是为了方便说明六个方向的相对关系而进行的举例,并不是限定的具体的方向,只是相对的方向,左右方向与前后方向、底部和上部方向,这些方向的名称可以互换,例如,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前后方向,也可以称之为左右方向,左右方向,也可以称之为前后方向,等等。
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先实施例中,该限位机构包括:设置在两所述容纳槽12的侧壁上的限位槽14;设置在第一插头组件2A和第二插头组件2B上的与所述限位槽14相适配的限位块21;两容纳槽12。此时,限位块21的两端与限位槽14留有较大间隙,减小限位块21端部与限位槽14的摩擦,便于将限位块21安装在限位槽14内,第一插头组件2A和第二插头组件2B与容纳槽12之间留有少量间隙,容纳槽12限制第一插头组件2A和第二插头组件2B向前、后两方向移动,限位块21的两侧与限位槽14之间留有少量间隙,减小限位块21侧面与限位槽14侧面的摩擦,便于将限位块21安装在限位槽14内,限位块21的两侧与限位槽14的配合,限制第一插头组件2A和第二插头组件2B向左、右两方向移动,容纳槽12的底部与第一插头组件2A和第二插头组件2B的底部配合,限制第一插头组件2A和第二插头组件2B向底部方向移动。限位块21与限位槽14的配合、容纳槽12与第一插头组件2A和第二插头组件2B的配合,可以在五个方向限制第一插头组件2A和第二插头组件2B移动,即限制第一插头组件2A和第二插头组件2B向前、后、左、右、底部五个方向移动,从而将第一插头组件2A和第二插头组件2B预固定在底座内;而限位机构只是在前、后、左、右、底部五个方向对第一插头组件2A和第二插头组件2B进行限位,在上盖3未抵压所述第一插头组件2A和第二插头组件2B上部时,将第一插头组件2A和第二插头组件2B从底座1上拆卸或将第一插头组件2A和第二插头组件2B安装在底座1上均很方便;而上部(既顶部)方向则由上盖3限制,进而将第一插头组件2A和第二插头组件2B固定在底座1内。
更进一步地,两所述容纳槽12的相对两侧壁上均设置有限位槽14。限位块21插入到容纳槽12的相对两侧壁的限位槽14内,使第一插头组件2A和第二插头组件2B通过限位槽14固定时更稳定,防止第一插头组件2A和第二插头组件2B向容纳槽12一侧偏转。
更进一步地,所述限位块21设置在所述第一插头组件2A和第二插头组件2B的端部。将限位块21设置在第一插头组件2A和第二插头组件2B的端部,可减小容纳槽12的长度,在底座尺寸相对固定的情况下,使容纳腔11的长度尽可能的长,并使第一插头组件和第二插头组件2深入到容纳腔11内的长度更短,便于在收容光纤5时,使光纤5具有较大的弯曲半径。
当需要调换极性时,先把上盖3从底座1上拆卸下来,再把第一插头组件2A和第二插头组件2B从容纳槽12、限位槽14内取出,然后把第一插头组件2A和第二插头组件2B互换位置,例如,将原安装在左边容纳槽12、限位槽14内的第一插头组件2A安装到右边容纳槽12、限位槽14内,将原安装在右边容纳槽12、限位槽14内的第一插头组件2B安装到左边容纳槽12、限位槽14内,再安装好上盖3,将第一插头组件2A和第二插头组件2B固定在底座1内,完成光纤连接器的极性调换。
尾收纳槽13的侧壁上设置有止位槽15,所述尾护套组件4上设置有与所述止位槽15相适配的止位块41,所述上盖3抵靠在所述止位块41上。尾护套组件4穿过尾收纳槽13,尾护套组件4的具体固定方式参照第一插头组件2A和第二插头组件2B的固定方式;止位块41的两端与止位槽15留有间隙,减小止位块41端部与止位槽15的摩擦,便于将止位块41安装在止位槽15内;止位块41的两侧与止位槽15之间可以留有少量间隙,减小止位块41侧面与止位槽15侧面的摩擦,便于将止位块41安装在止位槽15内;止位块41的两侧与止位槽15之间可以不留间隙,安装时,使止位块41侧面与止位槽15侧面之间产生摩擦力,将止位块41预定位在止位槽15内,也防止尾护套组件4及止位块41来回窜动。止位块41与止位槽15的配合,可以在五个方向限制尾护套组件4移动,即限制尾护套组件4向前、后、左、右、底部五个方向移动,从而将尾护套组件4预固定在底座1内,且方便将尾护套组件4从底座1上拆卸或将尾护套组件4安装在底座1上,而顶部方向则由上盖3限制,进而将尾护套组件4预固定在底座1内。
更进一步地,尾收纳槽13的相对两侧壁上均设置有止位槽15。止位块41插入到尾收纳槽13的相对两侧壁的止位槽15内,使尾护套组件4通过止位槽15固定时更稳定,防止尾护套组件4向尾收纳槽13一侧偏转。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限位机构及抵压在第一插头组件2A和第二插头组件2B上部的上盖3,对第一插头组件2A和第二插头组件2B限位,使第一插头组件2A和第二插头组件2B可拆卸的固定在底座1上,而在上盖3上设置弹性扣臂31及倒钩部311,方便将上盖3安装在底座1上,需要拆卸上盖3时,只需要轻按倒钩部311,使弹性扣臂31变形、倒钩部311脱勾,即可拆下上盖3,调换极性时,只需将上盖3拆卸后,即可拆卸第一插头组件2A和第二插头组件2B,然后再调换第一插头组件2A和第二插头组件2B的位置,实现光纤连接器极性的调换,而无需旋转光纤,避免了因光纤旋转过度,而导致折弯半径过小、影响光信号传输,甚至会折断光纤的问题,从而保证了光纤连接器的光信号传输性能。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极性调换操作方便,且能保证极性调换时的产品质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可拆卸,是指无需任何工具、无需破坏任何零部件,即可快速的从底座1上取下。
如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底座1的中部设置有过孔16,所述弹性扣臂31的倒钩部311穿过所述过孔16勾扣在所述底座1的底部外壁17上。
更进一步地,所述底座1的底部外壁17上设置有倒扣面18,所述弹性扣臂31的倒钩部311穿过所述过孔16勾扣在所述倒扣面18上。倒扣面18为在底部外壁17平面上凹陷而成的平面,可以直接由模具注塑成型,也可以机加工去除材料而成。倒扣面18比底部外壁17低,使弹性扣臂31的倒钩部311勾扣在所述倒扣面18上,倒钩部311不会高过底部外壁17,既减小了光纤连接器的整体外型尺寸,又使光纤连接器的外部更美观。
如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弹性扣臂31远离所述倒钩部311一侧设置有保护部32,所述保护部32与所述弹性扣臂31之间设置有间隙。该保护部32上还设置有加强筋33,加强筋33设置在保护部32远离弹性扣臂31一侧或保护部32两端边缘处等。保护部32与弹性扣臂31之间的间隙大于倒钩部311脱勾需要的最小行程。保护部32用于保护弹性扣臂31,防止用户在拆卸上盖3时,过渡按压倒钩部311,使弹性扣臂31变形过大,导致弹性疲劳,使弹性扣臂31无弹性或弹性小,进而导致弹性扣臂31及倒钩部311无法回复到初始位置。
保护部32既可设置在底座1上,也可设置在所述上盖3上。保护部32设置在上盖3上,组装时不会有组装误差,可降低上盖3与底座1之间的组装尺寸的精度,降低生产成本。
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插头组件2A和第二插头组件2B上设置有弹性锁扣22,所述上盖3上设置有脱扣按键34,所述脱扣按键34的端部抵压所述弹性锁扣22的端部。弹性锁扣22是用于将光纤连接器固定在相应的适配器上的锁扣机构,当需要将光纤连接器从相应的适配器上拆卸时,按压弹性锁扣22,使弹性锁扣22从适配器内脱扣,而设置脱扣按键34,并使脱扣按键34的端部抵压弹性锁扣22的端部,方便同时按下第一插头组件2A和第二插头组件2B的两个弹性锁扣22,进而便于将光纤连接器从相应的适配器上拆卸。而将脱扣按键34设置在上盖3上,拆卸上盖3时,可一并将脱扣按键34拆卸,避免了脱扣按键34对第一插头组件2A和第二插头组件2B的干涉,从而方便将第一插头组件2A和第二插头组件2B从底座1上拆卸。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
安装在所述底座上的第一插头组件和第二插头组件;
安装在所述底座上的上盖,所述上盖抵压所述第一插头组件和所述第二插头组件上部,且所述上盖上设置有弹性扣臂,所述弹性扣臂的端部设置有倒钩部,所述上盖通过所述弹性扣臂的倒钩部勾扣固定在所述底座上;
限位机构,所述第一插头组件和所述第二插头组件通过所述限位机构和所述上盖可拆卸的固定在所述底座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内设置有放置光纤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一端设置有贯穿所述底座的两容纳槽,所述第一插头组件和所述第二插头组件分别穿过两所述容纳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包括:
设置在两所述容纳槽的侧壁上的限位槽;
设置在所述第一插头组件和所述第二插头组件上的与所述限位槽相适配的限位块。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两所述容纳槽的相对两侧壁上均设置有限位槽。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块设置在所述第一插头组件和所述第二插头组件的端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中部设置有过孔,所述弹性扣臂的倒钩部穿过所述过孔勾扣在所述底座的底部外壁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底部外壁上设置有倒扣面,所述弹性扣臂的倒钩部穿过所述过孔勾扣在所述倒扣面上。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扣臂远离所述倒钩部一侧设置有保护部,所述保护部与所述弹性扣臂之间设置有间隙。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部设置在所述上盖上。
10.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头组件和所述第二插头组件上设置有弹性锁扣,所述上盖上设置有脱扣按键,所述脱扣按键的端部抵压所述弹性锁扣的端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784614.8U CN210835337U (zh) | 2019-10-22 | 2019-10-22 | 一种光纤连接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784614.8U CN210835337U (zh) | 2019-10-22 | 2019-10-22 | 一种光纤连接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835337U true CN210835337U (zh) | 2020-06-23 |
Family
ID=712582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784614.8U Active CN210835337U (zh) | 2019-10-22 | 2019-10-22 | 一种光纤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835337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1934017B2 (en) | 2021-03-02 | 2024-03-19 | Corning Research & Development Corporation | Polarity changeable optical connector |
-
2019
- 2019-10-22 CN CN201921784614.8U patent/CN210835337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1934017B2 (en) | 2021-03-02 | 2024-03-19 | Corning Research & Development Corporation | Polarity changeable optical connector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325975B2 (en) | Optical module with lever that abuts case to release latch from locking state with cage which accommodates optical module | |
JP5827577B2 (ja) | 光ファイバコネクタ | |
US10209462B2 (en) | QSFP+ module hot-pluggable unlocking structure | |
EP1482340A2 (en) | Optical module capable of facilitating release from locking state with cage which accomodates optical module | |
US8858095B2 (en) | Optical-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a resilient member for urging ferrule against lens member | |
EP1887395A1 (en) | Optical connector | |
US8764312B2 (en) | Optical connector plug having improved latching mechanism | |
CA2729997A1 (en) | Optical adapter | |
CN210835337U (zh) | 一种光纤连接器 | |
CN109633838B (zh) | 一种光模块 | |
CN211148993U (zh) | 光模块外壳结构件 | |
CN211426861U (zh) | Lc光纤连接器 | |
CN113296197B (zh) | 锁紧机构、连接器、连接器组件及网络系统 | |
CN115857112A (zh) | 一种小型化mt光纤连接器及适配器组件 | |
CN109856737B (zh) | 一种光模块 | |
US20100046954A1 (en) | Optoelectronic transceiver assembly and release mechanism employed therein | |
JP4206082B2 (ja) | 光トランシーバおよびそのラッチ機構 | |
CN113933943A (zh) | 连接器组件及其插头、适配器 | |
EP2693245B1 (en) | Connector | |
CN209282526U (zh) | 一种插头解锁组件及插头、插头壳体组件 | |
CN218547062U (zh) | 光模块及其应用的mpo接口组件、跳线组件 | |
US6352373B1 (en) | Optical connector | |
CN116400461A (zh) | 一种公母兼容型多光纤适配器 | |
CN110391548B (zh) | 插头解锁组件及插头、插头壳体组件 | |
CN110618498B (zh) | Mpo光纤连接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