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829860U - 一种用于防回流的叶片、防回流装置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防回流的叶片、防回流装置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829860U
CN210829860U CN201921717638.1U CN201921717638U CN210829860U CN 210829860 U CN210829860 U CN 210829860U CN 201921717638 U CN201921717638 U CN 201921717638U CN 210829860 U CN210829860 U CN 2108298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ade
sub
gravity
rotating
rotating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71763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波
姬升涛
叶辰雷
陶淑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92171763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8298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8298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829860U/zh
Priority to PCT/CN2020/119431 priority patent/WO2021073437A1/zh
Priority to EP20877801.9A priority patent/EP4033106A4/en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00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gaseous coolant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05K7/20136Forced ventilation, e.g. by fans
    • H05K7/20181Filters; Louv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Specific Seal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For Doors And Windows (AREA)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防回流的叶片、防回流装置及电子设备,属于电子设备领域。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防回流的叶片包括主体和转轴,转轴连接在主体上,且沿主体长度方向将主体分为第一子叶片和第二子叶片。其中,主体能够绕转轴转动,且其重心区域位于转轴上。所述第一子叶片的重力矩的大小与所述第二子叶片的重力矩的大小之间的差值不超过预设值。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防回流的叶片,由于叶片的重心区域在转轴上,因此在叶片绕转轴转动时,可以保持重心的位置,并且由于第一子叶片和第二子叶片的重力矩的大小近似相等,因此能够避免叶片在转动时受到重力的影响,使得叶片只在风力的驱动下转动。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防回流的叶片、防回流装置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防回流的叶片、防回流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各类电子设备的功耗越来越大,尤其是室内插箱产品,需要风扇等散热单元给设备散热,即风扇将冷风带入设备内部,通过热交换将设备内部产生的热量带出设备。当设备中某一个风扇因故障停止工作时,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其他风扇带出的高压高热气体会向停转风扇对应的低温低压区域流动,在停转风扇处产生回流,将风扇带出的热风倒流回设备内部,进而直接影响设备的散热性能或造成设备内部的元件损坏。因此,电子设备需要配备防回流装置。
现有技术中,常使用防回流装置与风扇相配合。即当风扇损坏时,使用电机、磁场力、机械力、重力等方式驱动防回流装置来实现出风口的开关。其中,电机、磁场力、机械力等方式作为防回流装置的驱动力会增加设备的复杂程度,以及会带来长期的电能损耗。而利用重力驱动防回流装置的方式,通常采用百叶窗式防回流装置。使用重力驱动防回流装置虽然不增加装置的复杂度,但防回流装置中,叶片的自重会影响叶片的转动趋势,使防回流装置无法准确在对应的情况下打开或者关闭出风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用于防回流的叶片,其能够避免叶片在转动时受到自身重力的影响,使得叶片只在风力的驱动下转动,进而保证叶片能够准确地在对应的情况下转动到打开出风口或关闭出风口的位置。
解决本实用新型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防回流的叶片,该叶片包括:主体和转轴;其中,
所述转轴连接在所述主体上,且沿所述主体的长度方向将该主体分为第一子叶片和第二子叶片;其中,
所述主体能够绕所述转轴转动,且其重心区域位于所述转轴上;
所述第一子叶片的重力矩的大小与所述第二子叶片的重力矩的大小之间的差值不超过预设值。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用于防回流的叶片,由于叶片的重心区域在转轴上,因此在叶片绕转轴转动时,可以使重心的位置保持不变,并且由于第一子叶片和第二子叶片的重力矩的大小近似相等(或相等),使叶片可以维持自平衡,因此能够避免叶片在转动时受到自身重力的影响,使得叶片只在风力的驱动下转动,进而保证叶片能够准确地在对应的情况下转动到打开出风口或关闭出风口的位置。
优选的是,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叶片中,所述主体的重心位于所述转轴上,和/或,所述第一子叶片的重力矩的大小与所述第二子叶片的重力矩的大小相等;其中,所述主体的重心为所述重心区域的中心
优选的是,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叶片中,所述第一子叶片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子叶片的面积,且所述第一子叶片的质量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子叶片的质量。
优选的是,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叶片中,在垂直于所述转轴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子叶片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子叶片的宽度。
优选的是,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叶片中,在垂直于所述转轴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子叶片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子叶片的宽度;所述第一子叶片的内部空心。
相应地,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防回流装置,包括多个上述任一所述的用于防回流的叶片。
优选的是,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防回流装置中,还包括一外框,多个所述叶片连接在所述外框上;
所述外框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部和第三侧部;
每个所述叶片中,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转轴头,和第二转轴头;
所述第一侧部上具有多个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转轴头一一对应;所述第三侧部上具有多个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转轴头一一对应;所述第一转轴头能够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相连接,所述第二转轴头能够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相连接,以将所述叶片连接在所述外框上;
所述第一子叶片背离所述转轴的外侧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限位结构和第二限位结构;
所述第一侧部上具有多个第一转动槽,所述第一转动槽与所述第一限位结构一一对应;所述第三侧部上具有多个第二转动槽,所述第二转动槽与所述第二限位结构一一对应;当所述叶片绕所述转轴转动时,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在所述第一转动槽中滑动,所述第二限位结构在所述第二转动槽中滑动。
优选的是,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防回流装置中,相邻的所述第一连接部之间的距离相等;相邻的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的距离相等;
并且,相邻的所述第一连接部之间的距离,以及相邻的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所述主体的宽度。
优选的是,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防回流装置中,所述第一转动槽与所述第二转动槽的槽沟为弧形,所述弧形的弯曲方向与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和所述第二限位结构在所述叶片绕所述转轴转动时的运动轨迹相对应。
优选的是,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防回流装置中,所述第一转动槽的第一端的延长线,与所述第一转动槽的第二端的延长线之间的夹角小于90°,且所述第一转动槽的第一端的延长线与竖直方向具有倾角;
所述第二转动槽的第一端的延长线,与所述第二转动槽的第二端的延长线之间的夹角小于90°,且所述第二转动槽的第一端的延长线与竖直方向具有倾角。
相应地,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至少一个上述所述的防回流装置。
优选的是,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电子设备中,还包括:外框架、并排设置的多个风扇、进风单元、混风单元;
所述进风单元设置在所述外框架内,将所述冷风送入所述设备内部;
所述风扇设置在所述外框架内,将所述设备内部的热空气从所述设备内部送出;
所述防回流装置设置在所述混风单元与所述风扇之间,用于在至少一个风扇停转时,防止风扇送出的热空气回流至所述设备内部;
所述混风单元位于所述进风单元与多个所述防回流装置之间,用于联通所述设备内部的热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防回流的叶片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防回流的叶片的一种实施例沿A-B方向的剖切图(实施例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防回流的叶片的一种实施例沿A-B方向的剖切图(实施例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回流装置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回流装置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打开状态);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回流装置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关闭状态);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回流装置中叶片与外框的局部示意图之一(工作风从上至下);
图8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回流装置中叶片与外框的局部示意图之二(水平风道);
图9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附图中各部件的形状和大小不反映真实比例,目的只是为了便于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容的理解。
如图1所述,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防回流的叶片,该叶片包括主体1和转轴2。
具体地,转轴2连接在主体1的长度方向上,将主体1分为第一子叶片11和第二子叶片12。主体1例如可以是一平面结构,因此第一子叶片11和第二子叶片12也可以为两个平面结构,第一子叶片11和第二子叶片12向背离转轴的方向延伸,且第一子叶片11的延伸方向与第二子叶片12的延伸方向相反。其中,主体1能够绕转轴2转动,且主体1的重心区域位于转轴2上。主体1的重心区域为以主体1的重心g为原点画圆获得的区域,即主体1的重心g为重心区域的中心,重心区域的半径不能过大,例如,主体1的重心区域为以主体1的重心g为原点,半径为3mm的圆形区域。重心区域的半径越小,越容易在主体1绕转轴2转动时保持主体1的重心位置。并且,第一子叶片11的重力矩的大小与第二子叶片12的重力矩的大小的差值不超过预设值。该预设值不能过大,例如可以为0.1N·m,预设值越小,越容易在主体1绕转轴2转动时消除重力对转动的影响。
进一步地,根据上述,在最佳的条件下,要使主体1在旋转时保持重心g的位置不变,主体1的重心g可以位于转轴2,且位于转轴2的转轴中心线上。在最佳的条件下,若主体1与转轴2为一质量均匀,且形状以主体的重心g中心对称的结构,则主体1的重心g与转轴2的转轴中心线的中点相重合。
进一步地,根据上述,在最佳的条件下,要使主体1在旋转时可以维持自平衡,第一子叶片11的重力矩的大小与第二子叶片12的重力矩的大小相等,从而主体1绕转轴2转动时,第一子叶片11的重力矩能够与第二子叶片12的重力矩相抵消,进而能够消除重力对转动的影响。
以下皆以主体1的重心g位于转轴上,且第一子叶片11的重力矩的大小与第二子叶片12的重力矩的大小相等为例进行说明。
要说明的是,第一子叶片11的重力矩为重力使第一子叶片11绕转轴2转动的趋向,第二子叶片12的重力矩为重力使第二子叶片12绕转轴2转动的趋向。
需要说明的是,转轴2连接在主体1的长度方向上,主体1能够绕转轴2转动,也即转轴2与主体1转动连接,转轴2的转轴中心线的延长线即为主体的旋转中心线C,主体1绕旋转中心线C旋转,且主体1的重心g位于转轴中心线(旋转中心线C)上。重心g位于转轴2上的具体位置,根据主体1的结构与质量分布而定,在此不做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主体1的长度方向即为主体1的延伸方向,转轴2沿主体1的长度方向贯穿主体1,与主体1转动连接。
本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用于防回流的叶片,若叶片应用到防回流装置中,多个叶片安装在防回流装置中,叶片通过旋转到对应位置以控制出风口打开,使设备内部的热风(以下称为“工作风”)能够从出风口流出,或叶片通过旋转到对应位置控制出风口关闭,以阻挡回流风从出风口流回设备内部。由于叶片中主体1的重心区域在转轴2上,因此在叶片绕转轴2转动时,可以使重心g的位置保持不变,从而保持转动的稳定性。并且由于第一子叶片11和第二子叶片12的重力矩的大小近似相等(或相等),而第一子叶片11的延伸方向与第二子叶片12的延伸方向相反,也即第一子叶片11的重力矩与第二子叶片12的重力矩的方向相反,因此叶片绕转轴2转动时,在叶片重心g保持在固定位置的基础下,第一子叶片11的重力矩可以和第二子叶片的重力矩相抵消,使叶片可以维持自平衡,从而能够避免叶片在转动时受到自身重力的影响,使得叶片只在风力(例如工作风或回流风)的驱动下转动,进而保证叶片能够准确地在对应的情况下转动到打开出风口或关闭出风口的位置。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用于防回流的叶片中,主体1中,第一子叶片11的面积大于第二子叶片12的面积,从而若工作风或回流风吹到叶片上,因为第一子叶片11的受力面积大于第二子叶片12的受力面积,风在第一子叶片11的表面上产生的推力大于风在第二子叶片12的表面上产生的推力,因此在推力差的作用下可以驱动主体1绕转轴2转动。并且,第一子叶片11的面积和第二子叶片12的面积的面积差越大,二者在工作风或回流风的作用下的推力差越大,即叶片越容易被工作风或回流风驱动。且由于第一子叶片11和第二子叶片12的重力矩可以相抵消,因此仅需要很小的风力即可驱动叶片转动,使得叶片能更准确地被回流风或者工作风驱动以转动至相应位置。由于第一子叶片11的面积大于第二子叶片12的面积,可以根据叶片的结构,使第一子叶片11的质量小于或等于第二子叶片12的质量。并且,要使第一子叶片11的重力矩的大小与第二子叶片12的重力矩的大小近似相等(或相等),在第一子叶片11的重心距主体1重心g的力臂,与二子叶片12的重心距主体1重心g的力臂近似相等(或相等)的情况下,需要使第一子叶片11的质量与第二子叶片12的质量近似相等(或相等)。在第一子叶片11的重心距主体1重心g的力臂,大于二子叶片12的重心距主体1重心g的力臂情况下,需要使第一子叶片11的质量小于第二子叶片12的质量。以下以第一子叶片11的质量小于第二子叶片12的质量为例进行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图2所示,图2为图1中的叶片沿A-B方向剖切的剖面图的一种实施例。转轴2连接在主体1的长度方向上,将主体1分为第一子叶片11和第二子叶片12。在垂直于转轴2的方向上,第一子叶片11的宽度大于第二子叶片12的宽度,而第一子叶片11的长度与第二子叶片12的长度几乎相等,因此第一子叶片11的面积大于第二子叶片12的面积。
参见图2,由第一子叶片11的宽度大于第二子叶片12的宽度可知,第一子叶片11的重心g1到主体1的重心g的距离为第一子叶片11的力臂d1,第一子叶片11所受的重力为G1,则第一子叶片11的重力矩M1=G1×d1;第二子叶片12的重心g2到主体1的重心g的距离为第二子叶片12的力臂d2,第二子叶片12所受的重力为G2,则第二子叶片12的重力矩M2=G2×d2,由于d1>d2,要使M1与M2的差值不超过预设值,则需要G1<G2,因此,可以使第一子叶片11的厚度h1小于第二子叶片12的厚度h2,从而可以减小第一子叶片11的质量。通过第一子叶片11和第二子叶片12的面积差可以计算出二者的质量差,从而可以确定G1、G2,使第一子叶片11的重力矩M1的大小与第二子叶片12的重力矩M2的大小之间的差值不超过预设值。由于第一子叶片11的重力矩M1和第二子叶片12的重力矩M2的大小近似相等(或相等),方向相反,二者的重力矩可以相抵消,因此叶片绕转轴2转动时,在主体1的重心g保持在固定位置的基础下,能够避免叶片在转动时受到自身重力的影响,使得叶片只在风力(例如工作风或回流风)的驱动下转动,进而保证叶片能够准确地在对应的情况下转动到打开出风口或关闭出风口的位置。
实施例二、
如图1、图3所示,图3为图1中的叶片沿A-B方向剖切的剖面图的一种实施例。转轴2连接在主体1的长度方向上,将主体1分为第一子叶片11和第二子叶片12。在垂直于转轴2的方向上,第一子叶片11的宽度大于第二子叶片的宽度,而第一子叶片11的长度与第二子叶片12的长度几乎相等,因此第一子叶片11的面积大于第二子叶片12的面积。
参见图3,同实施例一的分析过程,要使第一子叶片11的重力矩M1的大小等于第二子叶片12的重力矩M2的大小,则需要G1<G2,因此,可以使第一子叶片11的内部空心,即第一子叶片11的切面(如图3右上部所示)可分为外壳111和空心部112,从而可以减小第一子叶片11的质量。并且,通过控制第一子叶片11减小的质量的大小,可以使第一子叶片11的厚度h1与第二子叶片12的厚度h2近似相等(或相等),当然,也可以使第一子叶片11的厚度h1也大于第二子叶片12的厚度h2,在此不做限定。通过第一子叶片11和第二子叶片12的面积差可以计算出二者的质量差,从而可以确定G1、G2,使第一子叶片11的重力矩M1的大小与第二子叶片12的重力矩M2的大小之间的差值不超过预设值。由于第一子叶片11的重力矩M1和第二子叶片12的重力矩M2的大小近似相等(或相等),方向相反,二者的重力矩可以相抵消,因此叶片绕转轴2转动时,在主体1的重心g保持在固定位置的基础下,能够避免叶片在转动时受到自身重力的影响,使得叶片只在风力(例如工作风或回流风)的驱动下转动,进而保证叶片能够准确地在对应的情况下转动到打开出风口或关闭出风口的位置。
实施例三、
转轴2连接在主体1的长度方向上,将主体1分为第一子叶片11和第二子叶片12。在垂直于转轴2的方向上,第一子叶片11的宽度大于第二子叶片的宽度,而第一子叶片11的长度与第二子叶片12的长度几乎相等,因此第一子叶片11的面积大于第二子叶片12的面积。
同实施例一的分析过程,要使第一子叶片11的重力矩M1的大小等于第二子叶片12的重力矩M2的大小,则需要G1<G2,因此,可以使第一子叶片11的材料的单位质量,小于第二子叶片12的材料的单位质量,从而在第一子叶片11的厚度与第二子叶片12的厚度近似相等(或相等)的情况下,可以减小第一子叶片11的质量,使第一子叶片11的重力矩M1的大小与第二子叶片12的重力矩M2的大小之间的差值不超过预设值。当然,通过调节第一子叶片11的材料的单位质量以及第二子叶片12的材料的单位质量,第一子叶片11的厚度也可以大于(或等于)第二子叶片12的厚度,在此不做限定。由于第一子叶片11的重力矩M1和第二子叶片12的重力矩M2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二者的重力矩可以相抵消,因此叶片绕转轴2转动时,在主体1的重心g保持在固定位置的基础下,能够避免叶片在转动时受到自身重力的影响,使得叶片只在风力(例如工作风或回流风)的驱动下转动,进而保证叶片能够准确地在对应的情况下转动到打开出风口或关闭出风口的位置。
通过上述可知,第一子叶片11的厚度与第二子叶片12的厚度可以有多种形式,可以通过调整第一子叶片11和第二子叶片12的结构或者材料,使第一子叶片11的厚度等于第二子叶片12的厚度,或使第一子叶片11的厚度小于第二子叶片12的厚度,也可以使第一子叶片11的厚度大于第二子叶片12的厚度,具体的可以根据需要设计,在此不做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一、实施例二、实施例三仅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用于防回流的叶片的几种实施方式,本实施例提供的用于防回流的叶片还可以有更多种结构,在此不做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用于防回流的叶片中,第一子叶片11和第二子叶片12与转轴2可以是一体的,也可以是拼接式的,即由几个部件组成,具体的根据需要设计,在此不做限定。
可选地,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用于防回流的叶片中,转轴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转轴头3和第二转轴头4。若本实施例提供的叶片应用到防回流装置中,第一转轴头3和第二转轴头4用于与防回流装置的外框上的连接部相配合,以将叶片与外壳相连。具体的第一转轴头3和第二转轴头4的形状与大小可以根据需要设计,在此不做限定。
可选地,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用于防回流的叶片中,第一子叶片11背离所述转轴2的外侧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限位结构5和第二限位结构6。若本实施例提供的叶片应用到防回流装置中,第一限位结构5和第二限位结构6用于与防回流装置的外框上的转动槽相配合,以限制叶片的转动角度,从而使得叶片保持打开出风口状态或关闭出风口状态。具体的第一限位结构5和第二限位结构6的形状与大小可以根据需要设计,在此不做限定。
相应地,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防回流装置,包括多个上述的用于防回流的叶片。
可选地,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提供的上述防回流装置中,该装置还包括一外框7,如图1所示的多个用于防回流的叶片连接在外框7上。
具体地,外框7可以是任意形状,包括多个侧部,具体的可以根据需要设计,在此不做限定。本实施例中以外框7包括四个相接的侧部为例进行说明,四个相接的侧部分别为第一侧部71、第二侧部72、第三侧部73和第四侧部74,其中,外框7的第一侧部71和外框7的第三侧部73相对设置,外框7的第二侧部72和外框7的第四侧部74相对设置。
进一步地,参见图4,图4上侧为从P方向看向第一侧部71的正视图,图4下侧为从Q方向看向第三侧部73的正视图。结合图1、图4,转轴2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转轴头3,外框7的第一侧部71上具有多个第一连接部711,第一连接部711与第一转轴头3一一对应。转轴2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转轴头4,外框7的第三侧部73上具有多个第二连接部712,第二连接部712与第二转轴头4一一对应。第一连接部711的形状与第一转轴头3相对应,第一转轴头3能够与第一连接部711相连接,第二连接部712的形状与第二转轴头4相对应,第二转轴头4能够与第二连接部712相连接,以将多个叶片01连接在外框7上,形成图5、图6所示的百叶窗结构。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提供的上述防回流装置中,第一连接部711和第二连接部712例如可以是和第一转轴头3和第二转轴头4相适配的通孔、半孔、凹槽等,具体的可以根据需要设计,只要能使第一转轴头3卡入第一连接部711中与外框7活动连接,第二转轴头4卡入第二连接部712中与外框7活动连接即可,在此不做限定。图4以第一连接部711和第二连接部712为通孔为例进行说明。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提供的上述防回流装置中,相邻的第一连接部711之间的距离相等,即第一连接部711等间距分布在外框7的第一侧部71上。相邻的第二连接部712之间的距离相等,即第二连接部712等间距分布在外框7的第二侧部72上。并且,相邻的第一连接部711之间的距离,以及相邻的第二连接部712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叶片01中主体1的宽度,以使百叶窗结构中的叶片处于水平位置时,能够覆盖住出风口,防止回流风进入设备内部。
进一步地,结合图1、图4,第一子叶片11背离转轴2的外侧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限位结构5,外框4的第一侧部71上具有多个第一转动槽713,第一转动槽713与第一限位结构5一一对应。第一子叶片11背离转轴2的外侧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限位结构6,第三侧部73上具有多个第二转动槽714,第二转动槽714与第二限位结构6一一对应。在叶片01与外壳7连接后,第一子叶片11上的第一限位结构5可以卡入第一转动槽713内,第一子叶片11上的第二限位结构6可以卡入第二转动槽714内,当叶片01绕转轴2转动时,第一限位结构5可以在第一转动槽713中滑动,第二限位结构6可以在第二转动槽714中滑动,以限制叶片01的转动范围,使百叶窗结构保持打开或关闭状态。
具体地,如图5、图6所示,图5、图6中以第一转动槽713的局部图为例说明,且以工作风的风向自下而上,回流风的风向自上而下为例说明。第一转动槽713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具有槽壁,第二转动槽714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具有槽壁。
如图5所示,若设备正常运行,设备内的热风(即工作风)从出风口出送出,则叶片01在自下而上的工作风的驱动下转动,第一限位结构5在第一转动槽713中逆时针滑动,至第一限位结构5与第一转动槽713的第一端F的槽壁相抵,第二限位结构6在第二转动槽714中逆时针滑动,至与第二转动槽714的第一端的槽壁相抵,以限制叶片01的转动幅度,使叶片01保持打开出风口状态,让工作风通过。由上述可知,本实施例提供的叶片中,由于第一子叶片11的重力矩可以与第二子叶片12的重力矩相抵消,因此可以消除叶片01的自重对叶片01转动到打开出风口状态所产生的阻力或助力,从而工作风能够更容易且更准确地驱动叶片01在设备正常运行时保持打开进风口的状态,使设备能够正常散热。
如图6所示,若某一防回流装置对应的风扇发生故障停转,使得从出风口送出的热风倒流,形成自上而下的回流风,叶片01在回流风的驱动下转动,第一限位结构5在第一转动槽713中顺时针滑动,至第一限位结构5与第一转动槽713的第二端E的槽壁相抵,第二限位结构6在第二转动槽714中顺时针滑动,至与第二转动槽714的第二端的槽壁相抵,以限制叶片01的转动幅度,使叶片保持关闭出风口状态,阻挡回流风通过。由上述可知,本实施例提供的叶片中,由于第一子叶片11的重力矩可以与第二子叶片12的重力矩相抵消,因此可以消除叶片01的自重对叶片01转动到关闭出风口状态所产生的阻力或助力,从而若设备散热系统出现故障,产生回流风,回流风能够更容易且更准确地驱动叶片01保持关闭进风口的状态,阻挡回流风流入设备内部造成设备的损坏。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以本实施例提供的防回流装置应用在工作风自下而上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而本实施例提供的防回流装置可以适用于工作风和回流风的风向为任意方向的设备中,在此不做限定。
例如,参见图7,若本实施例提供的防回流装置应用在工作风自上而下,而回流风自下而上的风道中。在设备正常工作时,工作风自上而下吹至叶片01上,使叶片01上的第一限位结构5、第二限位结构6分别在第一转动槽713、第二转动槽714中逆时针滑动,由于此时工作风无需克服重力,仅需要较小的工作风即可驱动叶片01转动保持打开出风口状态。同理,若某一防回流装置对应的风扇发生故障停转,回流风自下而上吹至叶片01上,驱动叶片01顺时针转动,以关闭出风口防止回流风进入设备中。由于第一子叶片11的重力矩可以与第二子叶片12的重力矩相抵消,因此可以消除叶片01的自重对叶片01转动到对应状态所产生的阻力或助力,从而工作风或回流风能够更容易且更准确地驱动叶片01保持打开或关闭进风口的状态。
又例如,参见图8,本实施例提供的防回流装置同样适用于风向为水平方向的设备中。以工作风自右到左,回流风自左到右的设备为例进行说明。在设备正常工作时,工作风自右到左吹至叶片01上,使叶片01上的第一限位结构5、第二限位结构6分别在第一转动槽713、第二转动槽714中逆时针滑动。同理,若某一防回流装置对应的风扇发生故障停转,回流风自左到右吹至叶片01上,驱动叶片01顺时针转动,以关闭出风口防止回流风进入设备中。由于第一子叶片11的重力矩可以与第二子叶片12的重力矩相抵消,因此可以消除叶片01的自重对叶片01转动到对应状态所产生的阻力或助力,从而工作风或回流风能够更容易且更准确地驱动叶片01保持打开或关闭进风口的状态。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提供的上述防回流装置中,第一转动槽713与第二转动槽714的槽沟为弧形,弧形的弯曲方向与第一限位结构5和第二限位结构6在叶片01的主体1绕转轴2转动时的运动轨迹相对应,叶片01在转动过程,第一限位结构5与第一转动槽713的侧部槽壁无接触,第二限位结构6与第二转动槽714的侧部槽壁无接触,因此叶片01在转动过程中不会与第一转动槽713或第二转动槽714产生摩擦力。当然,第一转动槽713和第二转动槽714还可以是其他形状,具体的可以根据需要设计,在此不做限定。
可选地,如图4所示,外框7的第一侧部71上还设置有多个第一滑槽715,第一滑槽715与第一限位结构5一一对应,第一滑槽715的一端与第一转动槽713相通。外框7的第三侧部73上还设置有多个第二滑槽716,第二滑槽716与第二限位结构6一一对应,第二滑槽716的一端与第二转动槽714相通,用于在要将叶片01安装在外框7上时,使第一限位结构5从第一滑槽715滑入第一转动槽713中,第二限位结构6从第二滑槽716滑入第二转动槽714中,便于叶片01的安装。
可选地,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提供的上述防回流装置中,第一转动槽713的第一端F的延长线L1,与第一转动槽713的第二端E的延长线L2之间的夹角α小于90°,且第一转动槽713的第一端F的延长线L1与竖直方向L3具有倾角β。同理,第二转动槽714的第一端的延长线,与第二转动槽714的第二端的延长线之间的夹角小于90°,且第二转动槽714的第一端的延长线与竖直方向具有倾角。若回流风从竖直方向L3吹至叶片01上,由于回流风的风向与叶片01转动至延长线L1的角度(即处于打开状态)有一定倾角,因此回流风能够对叶片01产生作用力,从而回流风能够驱动叶片转动。
相应地,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至少一个上述的防回流装置。电子设备可以是任何具有散热设备的电子设备,例如通信设备,服务器,计算机等,在此不做限定。
可选地,如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电子设备中,电子设备包括并排设置的多个防回流装置101,还包括外框架、并排设置的多个风扇102、混风单元103以及并进风单元104。
具体地,进风单元104设置在外框架内,通过电机等装置将冷风送入设备内部105。设备内部105可以是设备中发热量较高的部件或区域处,进风单元104将冷气送入设备内部105,以产生热交换,风扇102设置在外框架内,将设备内部105产生的热风从设备内部105送出。防回流装置101设置在混风单元103与风扇102之间,在设备正常工作时(图9左侧),在工作风的驱动打开出风口,使设备内部105产生的热风可以从出风口送出,在至少一个风扇102停转时(例如图9右侧所示的中间的风扇102停转),在回流风的驱动下关闭出风口,防止风扇102送出的热空气回流至设备内部。混风单元103位于进风单元104与多个防回流装置101之间,进风单元104流入的冷风与设备内部105产生的热风在混风单元103处交汇并混合,混风单元用于联通设备内部105产生的热风,从而若设备中某一风扇因故障或人为拆卸等原因停转时,设备内部105在对应停转风扇区域产生的热风可以由其他正常转动的风扇102送出设备内部105,避免某一风扇停转后,从该使设备内部105在停转风扇对应的区域产生的热风无法被送出设备内部105,而导致停转风扇处堆积热空气,进而增加了电子设备的散热功能的可靠性,同时,相比起在设备内部增设备用风扇,即在一风扇停转时启动备用风扇工作的方式,能够节省设备空间。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多个方向的风道和任意个风扇和防回流装置的组合,图9中以设备包括上风道和下风道两个方向的风道,且每个风道包括三个风扇和防回流装置为例进行说明,不对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进行限制,具体的可以根据需要设计。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用于防回流的叶片,若叶片应用到防回流装置中,多个叶片安装在防回流装置中,叶片通过旋转到对应位置以控制出风口打开,使设备内部的热风(以下称为“工作风”)能够从出风口流出,或叶片通过旋转到对应位置控制出风口关闭,以阻挡回流风从出风口流回设备内部。由于叶片中主体1的重心区域在转轴2上,因此在叶片绕转轴2转动时,可以使重心g的位置保持不变,从而保持转动的稳定性。并且由于第一子叶片11和第二子叶片12的重力矩的大小近似相等(或相等),而第一子叶片11的延伸方向与第二子叶片12的延伸方向相反,也即第一子叶片11的重力矩与第二子叶片12的重力矩的方向相反,因此叶片绕转轴2转动时,在叶片重心g保持在固定位置的基础下,第一子叶片11的重力矩可以和第二子叶片的重力矩相抵消,使叶片可以维持自平衡,从而能够避免叶片在转动时受到自身重力的影响,使得叶片只在风力的驱动下转动,进而保证叶片能够准确地在对应的情况下转动到打开出风口或关闭出风口的位置。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2)

1.一种用于防回流的叶片,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和转轴;
所述转轴连接在所述主体上,且沿所述主体的长度方向将该主体分为第一子叶片和第二子叶片;其中,
所述主体能够绕所述转轴转动,且其重心区域位于所述转轴上;
所述第一子叶片的重力矩的大小与所述第二子叶片的重力矩的大小之间的差值不超过预设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的重心位于所述转轴上,和/或,所述第一子叶片的重力矩的大小与所述第二子叶片的重力矩的大小相等;其中,所述主体的重心为所述重心区域的中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叶片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子叶片的面积,且所述第一子叶片的质量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子叶片的质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叶片,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所述转轴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子叶片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子叶片的宽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叶片,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所述转轴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子叶片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子叶片的宽度;所述第一子叶片的内部空心。
6.一种防回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用于防回流的叶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回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外框,多个所述叶片连接在所述外框上;
所述外框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部和第三侧部;
每个所述叶片中,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转轴头,和第二转轴头;
所述第一侧部上具有多个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转轴头一一对应;所述第三侧部上具有多个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转轴头一一对应;所述第一转轴头能够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相连接,所述第二转轴头能够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相连接,以将所述叶片连接在所述外框上;
所述第一子叶片背离所述转轴的外侧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限位结构和第二限位结构;
所述第一侧部上具有多个第一转动槽,所述第一转动槽与所述第一限位结构一一对应;所述第三侧部上具有多个第二转动槽,所述第二转动槽与所述第二限位结构一一对应;当所述叶片绕所述转轴转动时,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在所述第一转动槽中滑动,所述第二限位结构在所述第二转动槽中滑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回流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第一连接部之间的距离相等;相邻的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的距离相等;
并且,相邻的所述第一连接部之间的距离,以及相邻的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所述主体的宽度。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回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槽与所述第二转动槽的槽沟为弧形,所述弧形的弯曲方向与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和所述第二限位结构在所述叶片绕所述转轴转动时的运动轨迹相对应。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回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槽的第一端的延长线,与所述第一转动槽的第二端的延长线之间的夹角小于90°,且所述第一转动槽的第一端的延长线与竖直方向具有倾角;
所述第二转动槽的第一端的延长线,与所述第二转动槽的第二端的延长线之间的夹角小于90°,且所述第二转动槽的第一端的延长线与竖直方向具有倾角。
1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权利要求6-10任一所述的防回流装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外框架、并排设置的多个风扇、进风单元、混风单元;
所述进风单元设置在所述外框架内,将冷风送入所述设备内部;
所述风扇设置在所述外框架内,将所述设备内部的热空气从所述设备内部送出;
所述防回流装置设置在所述混风单元与所述风扇之间,用于在至少一个风扇停转时,防止风扇送出的热空气回流至所述设备内部;
所述混风单元位于所述进风单元与多个所述防回流装置之间,用于联通所述设备内部的热风。
CN201921717638.1U 2019-10-14 2019-10-14 一种用于防回流的叶片、防回流装置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2108298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17638.1U CN210829860U (zh) 2019-10-14 2019-10-14 一种用于防回流的叶片、防回流装置及电子设备
PCT/CN2020/119431 WO2021073437A1 (zh) 2019-10-14 2020-09-30 一种用于防回流的叶片、防回流装置及电子设备
EP20877801.9A EP4033106A4 (en) 2019-10-14 2020-09-30 REFLUX PREVENTION SLIDE, REFLUX PREVENTION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17638.1U CN210829860U (zh) 2019-10-14 2019-10-14 一种用于防回流的叶片、防回流装置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829860U true CN210829860U (zh) 2020-06-23

Family

ID=712790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717638.1U Active CN210829860U (zh) 2019-10-14 2019-10-14 一种用于防回流的叶片、防回流装置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4033106A4 (zh)
CN (1) CN210829860U (zh)
WO (1) WO2021073437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073437A1 (zh) * 2019-10-14 2021-04-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防回流的叶片、防回流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2943669A (zh) * 2021-03-05 2021-06-11 山东英信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风扇风向调节装置、方法及服务器
CN114828572A (zh) * 2022-04-26 2022-07-29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低阻抗防回风装置
CN115047956A (zh) * 2022-05-25 2022-09-13 超聚变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风扇和电子设备
WO2024016950A1 (zh) * 2022-07-19 2024-01-25 锐捷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风扇框结构、交换机及通信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21476B (zh) * 2022-03-28 2024-04-09 西安易朴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散热装置及服务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77658A (en) * 1992-12-21 1994-01-11 Goettl George M Barometric damper apparatus
WO2002089549A1 (en) * 2001-04-27 2002-11-0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Valve
JP2003130439A (ja) * 2001-10-24 2003-05-08 Japan Servo Co Ltd 逆流防止機構を備えるファン装置
WO2003074947A1 (fr) * 2002-03-07 2003-09-12 Fujitsu Limited Dispositif anti-refoulement et appareil electronique
CN201144844Y (zh) * 2007-10-10 2008-11-05 全汉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散热风扇的风流控制结构
JP5439267B2 (ja) * 2010-04-26 2014-03-12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風圧式シャッターおよび冷却ファンシステム
TWI420024B (zh) * 2010-12-13 2013-12-21 泰達電子公司 回流限制裝置及風扇組
TWM418980U (en) * 2011-07-21 2011-12-21 Wistron Corp Blade and fan device
CN103161769A (zh) * 2011-12-09 2013-06-19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防止回流结构
CN203394829U (zh) * 2013-08-09 2014-01-15 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风扇防回流装置
CN210829860U (zh) * 2019-10-14 2020-06-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防回流的叶片、防回流装置及电子设备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073437A1 (zh) * 2019-10-14 2021-04-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防回流的叶片、防回流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2943669A (zh) * 2021-03-05 2021-06-11 山东英信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风扇风向调节装置、方法及服务器
CN112943669B (zh) * 2021-03-05 2022-04-22 山东英信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风扇风向调节装置、方法及服务器
CN114828572A (zh) * 2022-04-26 2022-07-29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低阻抗防回风装置
CN114828572B (zh) * 2022-04-26 2023-11-03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低阻抗防回风装置
CN115047956A (zh) * 2022-05-25 2022-09-13 超聚变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风扇和电子设备
WO2024016950A1 (zh) * 2022-07-19 2024-01-25 锐捷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风扇框结构、交换机及通信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073437A1 (zh) 2021-04-22
EP4033106A4 (en) 2022-11-23
EP4033106A1 (en) 2022-07-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829860U (zh) 一种用于防回流的叶片、防回流装置及电子设备
JP4364244B2 (ja) 機器及びネットワーク用キャビネットにおける電気モジュラユニットの冷却のための構成
US6972956B2 (en) Collapsible fan and system and method incorporating same
US20030161729A1 (en) Driving vane assembly for a windmill
US20130056090A1 (en) Fan assembly with backflow preventing structure
JP2010236781A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US20110028080A1 (en) Back draft damper
US10390457B2 (en) Normally open anti-recirculation system
US10542634B2 (en) Fan reconfiguration and displacement due to a failed or failing fan
US8747056B2 (en) Fan unit
US7054156B2 (en) Fan rotor systems having collapsible fan blades
JP2011027302A (ja) 風向調整装置および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JP2009063279A (ja) 水噴霧加湿装置
WO2020233278A1 (zh) 空调器
KR102069802B1 (ko) 선풍기
KR20190136411A (ko) 풍량 증가 히트펌프용 방열 장치
CN210179876U (zh) 空调器
CN211953001U (zh) 用于风管机的导风装置及风管机
JP2009299992A (ja)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機
CN213601163U (zh) 一种高效散热的主板
CN217789100U (zh) 一种一体化ups电源柜
JP2006194207A (ja) 送風装置および送風装置の制御システム
CN217445720U (zh) 一种带制冷功能的一体式机柜
CN109855182A (zh) 一种双向贯流风机及空调
KR100506897B1 (ko) 공기조화기 실내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