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826636U - 模板机及其驱动导轨 - Google Patents

模板机及其驱动导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826636U
CN210826636U CN201920904020.XU CN201920904020U CN210826636U CN 210826636 U CN210826636 U CN 210826636U CN 201920904020 U CN201920904020 U CN 201920904020U CN 210826636 U CN210826636 U CN 2108266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guide rail
positioning hole
guide
positio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90402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贤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Haitingwei Precision Guid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Haitingwei Precision Guid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Haitingwei Precision Guide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Haitingwei Precision Guid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90402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8266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8266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82663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 Bearings For Parts Moving Linearl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模板机及其驱动导轨,包括导轨座,具有中空的传动腔;传动机构,包括收容于传动腔内的丝杆、与丝杆螺纹连接的螺母座以及连接丝杆一端的驱动电机;滑车机构,与所述的螺母座连接;第一轴承座,安装连接导轨座的一端,所述驱动电机连接第一承座上;以及第二轴承座,安装连接于导轨座的另一端;其中第一轴承座与第二轴承座的端面上均开设有第一定位孔,所述导轨座的两端面上开设有与第一定位孔连通的第二定位孔,第一定位孔与第二定位孔内穿设有第一定位销,通过第一定位孔的开设提高了丝杆的定位精度,同时在第一轴承座另外开设第三定位孔,使得丝杆的一端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定位,保证了丝杆安装后的直线度,提升传动精度。

Description

模板机及其驱动导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缝纫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模板机及其驱动导轨。
背景技术
模板缝纫机简称模板机,指结合服装模板技术进行实际应用的缝纫设备,模板缝纫机在工作时通过X轴与Y轴驱动装置带动模板相对机头运动,X轴与Y轴驱动装置的核心部件是驱动导轨,驱动导轨的传动精度大部分决定了成品的质量。
市面上的驱动导轨为提高传动精度,一般采用丝杆螺母副作为驱动方式,例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8734828U的专利中公开了“一种螺杆驱动的密封直线模组”,包括底座、设于底座内的滚珠丝杆以及与滚珠丝杆连接的驱动机构,滚珠丝杆套设有滚珠丝杆螺母,滚珠丝杆螺母与移动块连接,该直线模组工作时,驱动机构带动滚珠丝杆转动,滚珠丝杆转动带动滚珠丝杆螺母的移动,进而带动移动块的滑动,实现与移动块连接的模板移动。
上述的直线模组要具备更高的传动精度,必须要保证滚珠丝杆的直线度以及丝杆轴线与水平面之间的平行度,影响滚珠丝杆直线度的因素主要有加工精度,而品平行度的影响因素除了本身的加工精度外还有安装精度的,而在同样加工精度的情况下,安装精度则尤其重要。现有的驱动导轨中对于滚珠丝杆/滑动丝杠的安装定位通常采用设置轴承座来实现,滚珠丝杆/滑动丝杠的两端限位于两个轴承座内,轴承座在与底座实现连接。在上述的专利中也有公开,底座的两端分别连接以后滚珠丝杆固定端以及滚珠丝杆支撑端,而滚珠丝杆固定端与滚珠丝杆支撑端均通过螺钉与底座实现连接,此种丝杆的安装定位方式,普遍安装精度较低,导致整个导轨的传动精度随之下降,无法满足在模板机中的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传动精度较高的驱动导轨。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驱动导轨,包括:
导轨座,具有中空的传动腔;
传动机构,包括收容于传动腔内的丝杆、与丝杆螺纹连接的螺母座以及连接丝杆一端的驱动电机;
滑车机构,与所述的螺母座连接;
第一轴承座,安装连接导轨座的一端,所述驱动电机连接第一承座上;以及
第二轴承座,安装连接于导轨座的另一端;
其中,丝杆的两端分别限位于第一轴承座与第二轴承座内,第一轴承座与第二轴承座的端面上均开设有第一定位孔,所述导轨座的两端面上开设有与第一定位孔连通且同轴线的第二定位孔,第一定位孔与第二定位孔内穿设有第一定位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丝杆的两端首先限位于第一轴承座与第二轴承座内,第一轴承座、第二轴承座在与导轨座安装连接时,通过第一定位孔与第二定位孔实现对准定位,并利用第一定位销实现定位连接,进而第一轴承座、第二轴承座完成与导轨座之间的初步安装连接,再利用紧固件将第一、第二轴承座完全的与导轨座实现固定连接。而导轨座两端面上的第二定位孔为同轴线设置,使得第一轴承座、第二轴承座在完成与导轨座之间的定位后,两第一定位孔同样实现同轴,保证对第一轴承座与第二轴承座加工时,两者用于限位轴承的中心孔轴线到第一定位孔的轴线间距相同,即可保证第一轴承座与第二轴承座定位后,丝杆的轴线与水平面之间具有较高的平行度,提高丝杆的安装精度,进而提升整个导轨工作时的传动精度;同时,第一定位销连接后还提高第一、第二轴承座与导轨座之间的安装稳定性,提高驱动导轨使用寿命。
作为优选地,所述第一轴承座的端面上还开设有第三定位孔,所述导轨座上开设有与第三定位孔连通的第四定位孔,所述第三定位孔与第四定位孔内穿设有第二定位销,其中,所述第三定位孔的开设位置与第一定位孔的开设位置相错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三定位孔与第一定位孔互相组合实现两点定位,限位第一轴承座的周向窜动,更好的提高第一轴承座与导轨座之间的安装稳定性;同时,由于驱动电机与第一轴承座的一端连接,第一轴承座所要承担的负载重量更大,利用第二定位销穿设后,提高第一轴承座的承载力,更好的提升驱动导轨工作时的稳定性以及传动精度。
作为优选地,所述第一定位孔与第三定位孔至少开设有两个,所述第一定位孔的数量与第二定位孔的数量相同,第三定位孔与第四定位孔的数量相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定位孔与第三定位孔的多孔开设,提高第一轴承座与第二轴承座安装后的稳定性,实现每个轴承座的二点定位,限位两个轴承座在周向上的转动,同时提高了对丝杆的定位精度,更好的提升传动精度。
作为优选地,所述导轨座包括第一侧壁、第二侧壁、连接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的上壁与下壁,所述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并行,上壁与下壁并行,其中,第二定位孔开设于第一侧壁的端面处,所述第一侧壁的厚度要大于第二侧壁的厚度,所述第四定位孔开设于上壁/下壁的端面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定位孔与第四定位孔的开设位置设计,由于第一侧壁与上下壁为垂直关系,使得第一轴承座与导轨座连接定位后,即可满足安装要求,可以快速完成第一轴承座的加固连接,方便安装操作。
作为优选地,所述滑车机构包括:
直导轨,收容于传动腔内且与导轨座连接;
滑移座,与直导轨滑动连接,包括第一座体、第二座体以及连接第一座体与第二座体的座板,所述第一座体与第二座体开设有供丝杆穿设的通道,所述螺母座与座板的底部连接且处于第一座体与第二座体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螺母座与滑移座连接,滑移座与直导轨滑动连接,提高螺母在丝杆上滑动时的导向性,提升传动精度;同时,滑移座包括第一座体与第二座体,第一座体与第二座体同时与直导轨滑动连接,每一座体均可以作为一个滑车,对螺母座滑动时起到更好的稳定作用,并且当座板与螺母座连接后所受到第一座体与第二座体的拉力更为均匀,降低座板的转矩,而螺母座设于第一座体与第二座体之间,相比仅有设置一个座体,螺母座设置在座体一侧的设计,座板所受到的转矩会更小,有效保证导轨传动精度的同时,减少对丝杆的挤压磨损,提高丝杆的使用寿命。其次,座板的长度在第一座体与第二座体的设置下增长,便于安装较长的模板,适用于行程较大的工况下的应用。
作为优选地,所述第一座体与第二座体的底部均设置有调节板,两调节板与螺母座的底面处于同一平面上,其中,两调节板与螺母座的底部还设置有连接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调节板的设置主要用于保证第一座体、第二座体以及螺母座底面处于同一平面上,以调节板的底面作为基准面,调节座板上端面与基准面之间的平行度,提高外部模板的安装平整度;其次,通过连接板将第一座体、第二座体与螺母座加强连接,同时起到对第一座体、第二座体与螺母座三个底面的填平作用,更好的保证座板上端面的水平度,更好的提升传动精度。
作为优选地,所述直导轨包括一体式的主体以及位于主体两侧的轴轨,所述滑移座以及螺母座的底部设置若干导轮,所述导轮分布于直导轨的两侧且分别与两轴轨滚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移座与螺母座底部设置的导轨与轴轨实现滚动连接,减少了导向传动时的阻尼,同时具有工作噪声低,传动平稳的优点;其次,直导轨为一体式结构,轴轨通过精加工成型,导轮与轴轨配合后,可实现较高的配合精度,进而提升滑移座与螺母座滑移时的导向精度,更好的提升传动精度。
作为优选地,所述直导轨的两侧面开设有嵌设槽,所述嵌设槽包括对称设置的两第一导向面;所述滑移座以及螺母座的底部设置有若干导轮,所述导轮分布于直导轨的两侧,包括对称设置的两第二导向面,所述第二导向面与第一导向面相抵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若干导轮分布在直导轨的两侧,利用第二导向面与第一导向面相抵触,实现导向滑动,由于两第一导向面对称设置,上下两面均实现抵触,提高滑动时的导向性,同时直导轨对导轮的承载力更大。
作为优选地,所述导轨座沿长度方向开设有一滑槽以及位于滑槽两个的安装槽,所述滑槽与传动腔连通,所述第一座体与第二座体的端面上设置有朝向滑槽一侧竖直延伸的连接条,所述座板置于传动腔外并与连接条连接;所述驱动导轨还防尘机构,所述防尘机构包括用于封闭滑槽的防尘片以及收容于安装槽内且间隔排布的若干用于吸合防尘片的磁体,所述防尘片的两端分别固定于第一轴承座与第二轴承座上,所述座板的端面上开设有供防尘片嵌设的导向槽;所述滑车机构还包括与座板连接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开设供座板卡设的限位口,所述限位口的两端还开设有供防尘片嵌设的引导槽,所述防尘片置于安装板与座板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板与座板连接,并与外部的模板连接,安装板的形状可以根据模板的连接要求来定制,由于座板延伸至传动腔外,在导轨座上滑动时,为避免外部的灰尘进入到传动腔内,防尘片将滑槽封闭,并通过磁体吸合,座板在进行滑动时,防尘片在导向槽内的滑动,导向槽同时还起到限位防尘片的作用,减少防尘片的水平窜动,并且安装板扣合在座板上,将防尘片进一步的限位,引导槽作为防尘板的出入导向口开设,更好的提高了对防尘板的限位,使得防尘板能够较好的起到封闭滑槽的作用,减少灰尘进入到传动腔内对丝杆的传动造成影响,提高使用寿命。
作为优选地,所述防尘片与导向槽之间还设置有耐磨片,所述耐磨片的两端设置有支耳,所述支耳通过紧固件与连接条的侧端面里连接;所述引导槽内还卡设有导向块,所述导向块与防尘片相抵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耐磨片取代座板与防尘片摩擦,耐磨片为聚四氟乙烯片,具有较好的耐磨性以及自润滑性,能降低座板滑动过程中与防尘片之间的摩擦磨损以及工作时的噪声;同时,耐磨片两端的通过设置支耳与连接条固定,进而使得耐磨片与座体实现连接固定,避免了与防尘片互相摩擦时,耐磨片的窜动而导致摩擦阻尼的增大;其次,安装板的引导槽内还设置有导向块,导向块的厚度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做变动,导向块可对防尘片进行压紧,进而能够减少防尘片由于经过导向槽时的隆起范围,提高了防尘性,同样导向块为聚四氟乙烯块,具有较好的耐磨性与自润滑性,导向块与防尘片的上表面实现滑动摩擦,在起到导向滑动的同时,提高座板滑动时的流畅性。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传动精度高的模板机。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模板机,包括所述的驱动导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丝杆在安装定位时,利用多个定位孔提升第一轴承座与第二轴承座的定位精度,提高了丝杆安装后的直线度,进而提升了驱动导轨工作时的传动精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通过在第一轴承座与第二轴承座上开设的第一定位孔,提高丝杆的定位精度,同时在第一轴承座另外开设第三定位孔,使得丝杆的一端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定位,保证了丝杆安装后的直线度,提升传动精度;
2、通过设置直导轨,螺母座与滑移座同时与直导轨滚动连接,提升了螺母座在丝杆上滑动时的导向性,同时,滑移座包括了第一座体与第二座体,螺母座设于第一座体与第二座体之间,提高对螺母座的限位度,并且两座体均与直导轨实现滑动,更好的提升整个滑车机构移动时的稳定性,提高传动精度;
3、通过设置防尘机构,将传动腔封闭,减少灰尘进入到传动腔内并在丝杆上积聚,保证丝杆传动时更佳的稳定性,同时,座板上设置的耐磨片以及在引导槽内设置的导向块,减少防尘片滑动时的磨损,并降低了工作时防尘片所产生的摩擦噪声。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中驱动导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一中传动机构与滑车机构之间的连接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一中第一轴承座与导轨座之间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一中第二轴承座与导轨座之间的分解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一中主要示出第一座体与直导轨之间的连接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一中滑移座与螺母座之间的连接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一中防尘片的连接示意图;
图8为图7的A部放大图;
图9为实施例一中安装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实施例二中导轮与直导轨之间的连接示意图。
图中,1、导轨座;11、第一侧壁;12、第二侧壁;13、上壁;131、滑槽;132、安装槽;14、下壁;15、传动腔;16、第一定位孔;17、第二定位孔;18、第三定位孔;19、第四定位孔;2、滑车机构;21、直导轨;211、主体;212、轴轨;213、第一导向面;22、滑移座;221、第一座体;222、第二座体;223、座板;2231、导向槽;224、调节板;225、连接条;226、通道;227、导轮;2271、环槽;2272、第二导向面;228、连接板;229、安装板;2291、限位口;2292、引导槽;2293、限位槽;2294、导向块;3、第一轴承座;31、第一中心孔;4、第二轴承座;41、丝杆;42、螺母座;43、驱动电机;44、第二中孔;5、第一定位销;6、第二定位销;7、防尘片;8、耐磨片;81、支耳;9、磁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实施例一
共同参阅图1与图2,一种驱动导轨,包括导轨座1、传动机构以及滑车机构2。导轨座1的两端还连接有第一轴承座3与第二轴承座4,传动机构包括置于导轨座1内的丝杆41、螺纹连接于丝杆41的螺母座42以及连接于丝杆41一端的驱动电机43,驱动电机43与第一轴承座3连接,且丝杆41的一端限位于第一轴承座3内,丝杆41的另一端限位于第二轴承座4内。滑车机构2与螺母座42连接,并实现与螺母座42的同步运动,丝杆41在驱动电机43的带动下于导轨座1内发生原地转动,驱动螺母座42同滑车机构2沿丝杆41的轴向发生位移,滑车机构2上安装有模板,进而实现模板的移动。
共同参阅图2与图3,导轨座1呈长条形,包括第一侧壁11、第二侧壁12、上壁13以及下壁14,第一侧壁11与第二侧壁12相平行,上壁13与下壁14相平行,第一侧壁11、第二侧壁12、上壁13以及下壁14围合形成一传动腔15,丝杆41收容于传动腔15内。
第一轴承座3上开设有两个第一定位孔16,第一侧壁11的两端面处开设有两个第二定位孔17,两第二定位孔17为同轴设置。第一定位孔16与第二定位孔17的开设位置相对应且可互相连通,第一定位孔16与第二定位孔17内穿设有第一定位销5,特别的,两第一定位孔16圆心的连线与水平面相垂直。
第一轴承座3上还开设有两个第三定位孔18,下壁14的一端面处开设有两个第四定位孔19,第三定位孔18与第四定位孔19的开设位置相对应且可互相连通,第三定位孔18与第四定位孔19内穿设有第二定位销6,两第三定位孔18圆心的连线与水平面相平行,进而使得两第一定位孔16圆心的连线与两第三定位孔18圆心的连线相垂直,即当第一定位销5与第二定位销6安装完成后,第一轴承座3基本完成与导轨座1的预固定,第一轴承座3的四个角处通过紧固件与导轨座1的一端面完成最终连接。
参阅图4,第二轴承座4上同样开设有第一定位孔16,第一定位孔16与第一侧壁11上的第二定位孔17对准连通,并通过第一定位销5实现第一轴承座3与导轨座1之间的定位。特别说明的,第一侧壁11的厚度要大于第二侧壁12的厚度,使得第一定位孔16的开设留有较大的余量,同时第一侧壁11两端面上的第一定位孔16为同轴线设置,保证了丝杆41的安装定位后的直线度。
共同参阅图3与图4,第一轴承座3开设有第一中心孔31,第二轴承座4开设有第二中心孔,界定第一中心孔31的轴线为L1,第二中心孔的轴线为L2,轴线L1到第一定位孔16的轴线距离等于轴线L2到第一定位孔16的轴线距离,使得当第一轴承座3与第二轴承座4分别完成与导轨座1的安装连接后,丝杆41的轴线、轴线L1以及轴线L2为共线状态,保证了丝杆41的轴线与水平面之间的平行度。
共同参阅图5与图6,滑车机构2包括滑移座22以及直导轨21,滑座包括第一座体221与第二座体222,第一座体221与第二座体222上开设有供丝杆41穿设的通道226,两者的上端面设置有连接条225,使得第一座体221与第二座体222相连接,连接条225上还设置有一座板223,第一座体221与第二座体222之间留有间距,螺母座42设于两者之间且通过紧固件与座板223连接固定,进而实现滑座与螺母座42的联动。
第一座体221与第二座体222的底面上均设置有调节板224,调节板224的底面与螺母座42的底面处于同一平面上,在两调节板224与螺母座42的底部上还设置有一连接板228,该连接板228加强了滑移座22与螺母座42之间的连接强度。
结合图3,直导轨21收容于传动腔15内且处于丝杆41的正下方,同时通过紧固件与导轨座1实现连接。该直导轨21包括一体式的主体211以及位于主体211两侧凸设的轴轨212,调节板224以及螺母座42的底面上设置有若干导轮227,若干导轮227对称分布在主体211的两侧且与轴轨212滚动连接,导轮227上开设有与轴轨212外表面相吻合的环槽2271。
共同参阅图7与图8,导轨座1的上壁13沿长度方向开设有滑槽131以及位于滑槽131两侧的安装槽132,其中,滑槽131与传动腔15连通,座板223从传动腔15内延伸而出。
导轨座1上还设置有一防尘机构,防尘机构包括一长条状的防尘片7,防尘片7为锰钢片具有一定的柔性,且可封闭整个滑槽131。防尘片7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一轴承座3与第二轴承座4上,在两安装槽132内设置有多个间隔排布的磁体9,防尘片7可在磁体9的吸附下封闭滑槽131。
座板223的上端面开设有一导向槽2231,导向槽2231内安装有耐磨片8,耐磨片8通过紧固件固定在导向槽2231中,耐磨片8的两端设置有支耳81,支耳81通过紧固件固定在连接条225的侧端面上。特别的,耐磨片8为聚四氟乙烯片,具有较好的耐磨性以及自润滑性,防尘片7部分限位于导向槽2231内且抵触在耐磨片8的上表面处。
共同参阅图7与图9,滑车机构2还包括与座体连接的安装板229,安装板229开设有一限位口2291,该限位口2291可扣合在座板223上。限位口2291的两侧还开设有引导槽2292,引导槽2292内开设有一限位槽2293,限位槽2293内卡设有一导向块2294,导向块2294的一端面从限位槽2293内延伸而出。防尘片7完成安装后,处于座板223与安装板229之间,且防尘片7可穿过引导槽2292进入到限位口2291内,其中,导向块2294的端面抵触于防尘片7的上表面处,同样的导向块2294为聚四氟乙烯块。
本驱动导轨工作时,驱动电机43带动丝杆41转动,丝杆41转动时驱动螺母座42同滑移座22沿丝杆41的轴向发生位移,同时滑移座22以及导轨座1底部的导轮227与直导轨21配合实现导向。滑移座22发生移动时,带动安装板229移动,进而实现外部与安装板229连接的模板运动。
滑移座22在发生位移时,座板223滑动时会使得防尘片7翘起,座体经过后翘起的防尘片7在磁体9的吸合将滑槽131封闭,起到动态的防尘作用。
实施例二
参阅图10,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直导轨21的两侧面均开设有嵌设槽,嵌设槽包括对称设置的两第一导向面213,两第一导向面213相交后的夹角为90°;导轮227部分卡设于嵌设槽内,包括对称设置的两第二导向面2272,第二导向面2272与第一导向面213互相抵触。
实施例三
一种模板机,包括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中的驱动导轨。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11)

1.一种驱动导轨,其特征在于,包括:
导轨座(1),具有中空的传动腔(15);
传动机构,包括收容于传动腔(15)内的丝杆(41)、与丝杆(41)螺纹连接的螺母座(42)以及连接丝杆(41)一端的驱动电机(43);
滑车机构(2),与所述的螺母座(42)连接;
第一轴承座(3),安装连接导轨座(1)的一端,所述驱动电机(43)连接第一承座上;以及
第二轴承座(4),安装连接于导轨座(1)的另一端;
其中,丝杆(41)的两端分别限位于第一轴承座(3)与第二轴承座(4)内,第一轴承座(3)与第二轴承座(4)的端面上均开设有第一定位孔(16),所述导轨座(1)的两端面上开设有与第一定位孔(16)连通且同轴线的第二定位孔(17),第一定位孔(16)与第二定位孔(17)内穿设有第一定位销(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导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承座(3)的端面上还开设有第三定位孔(18),所述导轨座(1)上开设有与第三定位孔(18)连通的第四定位孔(19),所述第三定位孔(18)与第四定位孔(19)内穿设有第二定位销(6),其中,所述第三定位孔(18)的开设位置与第一定位孔(16)的开设位置相错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导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孔(16)与第三定位孔(18)至少开设有两个,所述第一定位孔(16)的数量与第二定位孔(17)的数量相同,第三定位孔(18)与第四定位孔(19)的数量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导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座(1)包括第一侧壁(11)、第二侧壁(12)、连接第一侧壁(11)与第二侧壁(12)的上壁(13)与下壁(14),所述第一侧壁(11)与第二侧壁(12)并行,上壁(13)与下壁(14)并行,其中,第二定位孔(17)开设于第一侧壁(11)的端面处,所述第一侧壁(11)的厚度要大于第二侧壁(12)的厚度,所述第四定位孔(19)开设于上壁(13)/下壁(14)的端面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导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车机构(2)包括:
直导轨(21),收容于传动腔(15)内且与导轨座(1)连接;
滑移座(22),与直导轨(21)滑动连接,包括第一座体(221)、第二座体(222)以及连接第一座体(221)与第二座体(222)的座板(223),所述第一座体(221)与第二座体(222)开设有供丝杆(41)穿设的通道(226),所述螺母座(42)与座板(223)的底部连接且处于第一座体(221)与第二座体(222)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驱动导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座体(221)与第二座体(222)的底部均设置有调节板(224),两调节板(224)与螺母座(42)的底面处于同一平面上,其中,两调节板(224)与螺母座(42)的底部还设置有连接板(228)。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驱动导轨,其特征在于,所述直导轨(21)包括一体式的主体(211)以及位于主体(211)两侧的轴轨(212),所述滑移座(22)以及螺母座(42)的底部设置若干导轮(227),所述导轮(227)分布于直导轨(21)的两侧且分别与两轴轨(212)滚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驱动导轨,其特征在于,所述直导轨(21)的两侧面开设有嵌设槽,所述嵌设槽包括对称设置的两第一导向面(213);所述滑移座(22)以及螺母座(42)的底部设置有若干导轮(227),所述导轮(227)分布于直导轨(21)的两侧,包括对称设置的两第二导向面(2272),所述第二导向面(2272)与第一导向面(213)相抵触。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驱动导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座(1)沿长度方向开设有一滑槽(131)以及位于滑槽(131)两个的安装槽(132),所述滑槽(131)与传动腔(15)连通,所述第一座体(221)与第二座体(222)的端面上设置有朝向滑槽(131)一侧竖直延伸的连接条(225),所述座板(223)置于传动腔(15)外并与连接条(225)连接;所述驱动导轨还防尘机构,所述防尘机构包括用于封闭滑槽(131)的防尘片(7)以及收容于安装槽(132)内且间隔排布的若干用于吸合防尘片(7)的磁体(9),所述防尘片(7)的两端分别固定于第一轴承座(3)与第二轴承座(4)上,所述座板(223)的端面上开设有供防尘片(7)嵌设的导向槽(2231);所述滑车机构(2)还包括与座板(223)连接的安装板(229),所述安装板(229)开设供座板(223)卡设的限位口(2291),所述限位口(2291)的两端还开设有供防尘片(7)嵌设的引导槽(2292),所述防尘片(7)置于安装板(229)与座板(223)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驱动导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尘片(7)与导向槽(2231)之间还设置有耐磨片(8),所述耐磨片(8)的两端设置有支耳(81),所述支耳(81)通过紧固件与连接条(225)的侧端面里连接;所述引导槽(2292)内还卡设有导向块(2294),所述导向块(2294)与防尘片(7)相抵触。
11.一种模板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驱动导轨。
CN201920904020.XU 2019-06-15 2019-06-15 模板机及其驱动导轨 Active CN2108266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04020.XU CN210826636U (zh) 2019-06-15 2019-06-15 模板机及其驱动导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04020.XU CN210826636U (zh) 2019-06-15 2019-06-15 模板机及其驱动导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826636U true CN210826636U (zh) 2020-06-23

Family

ID=712532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904020.XU Active CN210826636U (zh) 2019-06-15 2019-06-15 模板机及其驱动导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82663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58244A (zh) * 2019-06-15 2019-08-23 宁波海挺威精密导轨有限公司 模板机及其驱动导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58244A (zh) * 2019-06-15 2019-08-23 宁波海挺威精密导轨有限公司 模板机及其驱动导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44030B (zh) 一种燕尾导轨磨削机床
CN108393972B (zh) 一种数控多排多轴钻孔设备
CN112276793B (zh) 一种稳定性佳的打磨主机
CN210826636U (zh) 模板机及其驱动导轨
CN113500471A (zh) 一种航空航天用异形调心轴承磨床辅助加工装置
CN108356693B (zh) 一种数控高精度行星机构研磨机
CN214328107U (zh) 一种刺绣机绣框连接结构、刺绣机绣框结构
CN205999607U (zh) 电脑绣花机的绣框驱动导轨
CN203918676U (zh) 一种燕尾导轨磨削机床
US6663473B1 (en) Wide-wheel grinding machine
CN112846261A (zh) Y轴伺服动力刀塔
CN210826635U (zh) 滑车机构、驱动导轨及模板机
CN108857836A (zh) 一种用于金属制品的抛光设备
CN209816440U (zh) 一种驱动导轨及模板机
CN213646814U (zh) 一种用于直驱机床的z轴平衡结构
CN113649868A (zh) 闭式静压导轨及超精密球轴承套圈磨削设备
CN220335445U (zh) 驱动导轨
CN112959201A (zh) 精密钢球生产用防脱落的抛光装置
CN209902661U (zh) 一种数控机床的y轴机构
CN214534051U (zh) 一种侧挂式重载型直线滑台
US6743077B2 (en) Wide-wheel grinding machine
CN214445117U (zh) 稳定耐用的磁铁内孔磨削装置
CN217824688U (zh) 电机合装设备
CN112222988B (zh) 一种结构稳定的打磨主机安装结构
CN220659917U (zh) 一种板式家具的加工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