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824331U - 餐盒转移机构及制餐设备 - Google Patents

餐盒转移机构及制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824331U
CN210824331U CN201921568323.5U CN201921568323U CN210824331U CN 210824331 U CN210824331 U CN 210824331U CN 201921568323 U CN201921568323 U CN 201921568323U CN 210824331 U CN210824331 U CN 2108243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al
meal delivery
track
cutlery box
delivery tra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56832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符海明
彭志伟
李鹏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Zhiyuan Robo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Zhiyuan Robo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Zhiyuan Robo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Zhiyuan Robo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56832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8243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8243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82433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ereal-Derived Produc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餐盒转移机构及制餐设备,包括:送餐轨道,所述送餐轨道设有间隔设置的取饭工位和取菜工位;第一推送组件,所述第一推送组件设置于所述送餐轨道上并能够将餐盒由所述取饭工位推送至所述取菜工位;出餐轨道,所述出餐轨道与所述送餐轨道衔接,且所述出餐轨道设有送离端;及第二推送组件,所述第二推送组件设置于所述出餐轨道上,并能够将移动到所述出餐轨道上的所述餐盒推送至所述送离端。本方案不会对餐盒施加夹持力,因而餐盒不会发生形变或在转移过程中掉落,可确保呈现到消费者面前的盖浇饭成品质量好,利于提升消费者食用体验;并且上述餐盒转移机构结构及工作原理简单,可大大降低制造及后期维保成本。

Description

餐盒转移机构及制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餐饮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餐盒转移机构及制餐设备。
背景技术
在制作盖浇饭等快餐时,一般是先将煮熟的米饭装入餐盒内,然后再将烹饪好的菜肴浇盖到米饭表面,最后送到消费者手中,这些操作一般依靠人力手动完成。为了提高出餐效率,提升经济性,市面上也出现了一些能够自动制作盖浇饭的机器设备。这些自动制作盖浇饭的机器设备在对餐盒转移过程大都依靠机械臂的夹爪完成,即由夹爪夹持餐盒先移动到出饭口盛接米饭,然后再移动到出菜口盛接菜肴。然而,采用夹爪夹持餐盒,餐盒不仅容易易夹持力过大而发生形变,或因夹持力过小而在转移过程中掉落,影响正常出餐及餐食品质;并且机械手需通过控制器依靠程序精准驱动,工作原理复杂,后期维保困难且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餐盒转移机构及制餐设备,旨在解决现有技术餐盒易被夹持变形、掉落,结构及工作原理复杂、维保成本高的问题。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餐盒转移机构,其包括:
送餐轨道,所述送餐轨道设有间隔设置的取饭工位和取菜工位;
第一推送组件,所述第一推送组件设置于所述送餐轨道上并能够将餐盒由所述取饭工位推送至所述取菜工位;
出餐轨道,所述出餐轨道与所述送餐轨道衔接,且所述出餐轨道设有送离端;及
第二推送组件,所述第二推送组件设置于所述出餐轨道上,并能够将移动到所述出餐轨道上的所述餐盒推送至所述送离端。
上述餐盒转移机构应用于制餐设备中,用于带动餐盒自动完成取饭、取菜和出餐等一些列工位转移变换作业。具体而言,送餐轨道沿其长度延伸方向设有间隔布置的取饭工位和取菜工位,可以理解的,取饭工位处配装有取饭机构和出盘机构,出盘机构能够逐个送出空置的餐盒,餐盒进入取饭机构盛取米饭后并回到取饭工位;同理,取菜工位处配装有炒锅机构,炒锅机构能够向移动到取菜工位处的餐盒内浇盖菜肴。之后,第一推送组件动作,推动盛装有米饭的餐盒向下游移动;当餐盒移动到取菜工位时,炒锅机构继续向餐盒内的米饭表面浇盖菜肴,至此盖浇饭被制作完成。之后,第一推送组件继续推送餐盒进入出餐轨道;当餐盒移动到出餐轨道上后,第二推送组件继续推送餐盒移动到送离端,最后餐盒在送离端被转送至取餐区,由此完成整个餐盒在取饭、取菜、出餐等各个工位之间传送转移。相较于传统餐盒转移方式,本方案不会对餐盒施加夹持力,因而餐盒不会发生形变或在转移过程中掉落,可确保呈现到消费者面前的盖浇饭成品质量好,利于提升消费者食用体验;并且上述餐盒转移机构结构及工作原理简单,可大大降低制造及后期维保成本。
下面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送餐轨道设有送餐通道,所述第一推送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送餐轨道一侧的第一直线驱动模组、及与所述第一直线驱动模组驱动连接的第一推板,所述第一推板伸入所述送餐通道内并能够往复移动于所述取饭工位与所述出餐轨道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送餐轨道包括第一轨道本体、及均沿所述送餐通道方向延伸且平行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轨道本体上的第一挡杆和第二挡杆,所述第一挡杆和所述第二挡杆均能够与所述餐盒的外壁抵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挡杆面向所述送餐通道的侧壁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滚动体,所述第二挡杆面向所述送餐通道的侧壁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二滚动体,所述第一滚动体和所述第二滚动体均沿所述送餐通道的延伸方向排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餐盒转移机构还包括到位传感器,所述第一轨道本体开设有与所述取菜工位相对的安装孔,所述到位传感器插置于所述安装孔内并能够与所述餐盒触发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餐轨道的进入端与所述送餐轨道的送出端垂直衔接;所述出餐轨道设有出餐通道,所述第二推送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出餐轨道一侧的第二直线驱动模组、及与所述第二直线驱动模组驱动连接的第二推板,所述第二推板伸入所述出餐通道内,且所述第二推板能够往复移动于所述进入端与所述送离端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餐轨道包括第二轨道本体、及均沿所述出餐通道方向延伸且平行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二轨道本体上的第三挡杆和第四挡杆,所述第三挡杆和所述第四挡杆均能够与所述餐盒的外壁抵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挡杆面向所述出餐通道的侧壁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三滚动体,所述第四挡杆面向所述出餐通道的侧壁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第四滚动体,所述第三滚动体和所述第四滚动体均沿所述出餐通道的延伸方向排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送离端开设有贯穿所述第二轨道本体的厚度方向设置的送离通道。
此外,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制餐设备,其包括如上所述的餐盒转移机构。如此,可确保盖浇饭产品制作流程简单、可靠,保证成品质量,且结构和工作原理简单,利于降低制造及维保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餐盒转移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送餐轨道;11、取饭工位;12、取菜工位;13、送餐通道;14、第一轨道本体;141、安装孔;15、第一挡杆;16、第二挡杆;20、第一推送组件;21、第一直线驱动模组;22、第一推板;30、出餐轨道;31、送离端;32、出餐通道;40、第二推送组件;41、第二直线驱动模组;42、第二推板;43、第二轨道本体;44、第三挡杆;45、第四挡杆;50、到位传感器;60、送离通道;70、餐盒供料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设置于”或“安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固定连接的具体方式可以通过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优选采用螺纹连接的固定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第二”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
本申请要求保护一种制餐设备,用于实现盖浇饭产品的全流程、自动化无人加工。其主体组成部分包括取饭机构、原料供给机构、炒锅机构、餐盒供料机构70、出餐机构和餐盒转移机构。取饭机构、原料供给机构、炒锅机构和出餐盒机构按预设位置布设在餐盒转移机构的外侧,根据消费者购买盖浇饭的具体种类,餐盒供料机构70首先逐个送出餐盒,餐盒从取饭机构处盛装米饭;之后餐盒随餐盒转移机构移动至炒锅机构处,且在此之前,原料供给机构将对应的菜品原材料自动供送到炒锅机构内,炒锅机构将原料烹制成熟,使得炒锅机构能够将菜肴浇盖到餐盒内,最后餐盒转移机构将盛装有米饭和菜肴的餐盒(即盖浇饭成品)转送到出餐机构,由出餐机构最终完成盖浇饭呈送至消费者手中。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方案的制餐设备能够确保盖浇饭产品制作流程简单、可靠,保证成品质量,且结构和工作原理简单,利于降低制造及维保成本。
如图1所示,为一实施例展示的餐盒转移机构,其包括:送餐轨道10、第一推送组件20、出餐轨道30及第二推送组件40。送餐轨道10和出餐轨道30均用于提高餐盒实现传送移动所需的载体,以及对餐盒起到导向和限位作用。而第一推送组件20和第二推送组件40则用于提供餐盒移动所需的动力。
具体而言,所述送餐轨道10设有间隔设置的取饭工位11和取菜工位12;根据盖浇饭制作工艺流程,取饭工位11布设于取菜工位12的上游。所述第一推送组件20设置于所述送餐轨道10上并能够将餐盒由所述取饭工位11推送至所述取菜工位12;所述出餐轨道30与所述送餐轨道10衔接,且所述出餐轨道30设有送离端31;所述第二推送组件40设置于所述出餐轨道30上,并能够将移动到所述出餐轨道30上的所述餐盒推送至所述送离端31。
如上所述,实施本申请至少能够获得如下有益效果:上述餐盒转移机构应用于制餐设备中,用于带动餐盒自动完成取饭、取菜和出餐等一些列工位转移变换作业。具体而言,送餐轨道10沿其长度延伸方向设有间隔布置的取饭工位11和取菜工位12,可以理解的,取饭工位11处配装有取饭机构和出盘机构,出盘机构能够逐个送出空置的餐盒,餐盒进入取饭机构盛取米饭后并回到取饭工位11;同理,取菜工位12处配装有炒锅机构,炒锅机构能够向移动到取菜工位12处的餐盒内浇盖菜肴。之后,第一推送组件20动作,推动盛装有米饭的餐盒向下游移动;当餐盒移动到取菜工位12时,炒锅机构继续向餐盒内的米饭表面浇盖菜肴,至此盖浇饭被制作完成。之后,第一推送组件20继续推送餐盒进入出餐轨道30;当餐盒移动到出餐轨道30上后,第二推送组件40继续推送餐盒移动到送离端31,最后餐盒在送离端31被转送至取餐区,由此完成整个餐盒在取饭、取菜、出餐等各个工位之间传送转移。相较于传统餐盒转移方式,本方案不会对餐盒施加夹持力,因而餐盒不会发生形变或在转移过程中掉落,可确保呈现到消费者面前的盖浇饭成品质量好,利于提升消费者食用体验;并且上述餐盒转移机构结构及工作原理简单,可大大降低制造及后期维保成本。
在本方案中,餐盒转移机构还包括机架,送餐轨道10和出餐轨道30均安装于机架的顶面。较优选地,送餐轨道10与出餐轨道30呈L型布置,从而能够减少制餐设备的整体长度,以减小占用所需摆放的空间大小。当然,送餐轨道10和出餐轨道30也可以呈凸字型、呈回字型布置。
请继续参阅图1,一实施例中,所述送餐轨道10设有送餐通道13,送餐通道13形成于送餐轨道10的顶面,为餐盒移动路径。所述第一推送组件20包括设置于所述送餐轨道10一侧的第一直线驱动模组21、及与所述第一直线驱动模组21驱动连接的第一推板22,所述第一推板22伸入所述送餐通道13内并能够往复移动于所述取饭工位11与所述出餐轨道30之间。第一直线驱动模组21可输出直线往复动力,从而驱动第一推板22在送餐通道13内往复移动,从而可以将位于取饭工位11的餐盒推送到取菜工位12,完成取饭和浇盖菜肴两道工序;之后第一推板22复位至取饭工位11,以便对下一个餐盒实现推送。这种直线模组配合推板的传送机构简单,且不会对餐盒施加夹持力,可保证餐盒外形完好。
可以理解的,第一直线驱动模组21可以是但不限于电机丝杠滑块模组、气缸滑轨滑块模组等。
请继续参阅图1,进一步地,所述送餐轨道10包括第一轨道本体14、及均沿所述送餐通道13方向延伸且平行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轨道本体14上的第一挡杆15和第二挡杆16,所述第一挡杆15和所述第二挡杆16均能够与所述餐盒的外壁抵接。如此,第一挡杆15和第二挡杆16对餐盒形成侧向挡护和限位,可防止第一推板22施加于餐盒上的推力偏斜,而造成餐盒从送餐通道13内掉落。
此外,为减小第一挡杆15和第二挡杆16与餐盒的滑动摩擦阻力,且避免对餐盒表面造成划伤,所述第一挡杆15面向所述送餐通道13的侧壁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滚动体,所述第二挡杆16面向所述送餐通道13的侧壁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二滚动体,所述第一滚动体和所述第二滚动体均沿所述送餐通道13的延伸方向排布。如此,通过第一滚动体与餐盒表面接触,可将挡杆与餐盒的滑动摩擦力转化为滚动摩擦力,从而达到上述目的。较优选地,第一滚动体为多个,且布满整个第一挡杆15和第二挡杆16朝向送餐通道13的长边上,但需保证任意相邻两个第一滚动体的间距小于餐盒的最小直径,以避免餐盒被卡塞在两个第一滚动体的间隙内而无法正常移动。
可选地,第一滚动体可以是但不限于滚轮、滚轴、辊轴。
请继续参阅图1,进一步地,一实施例中,为了使炒锅机构能够与餐盒准确配合,将烹制好的菜肴准确倾倒入餐盒内,所述餐盒转移机构还包括到位传感器50,所述第一轨道本体14开设有与所述取菜工位12相对的安装孔141,所述到位传感器50插置于所述安装孔141内并能够与所述餐盒触发配合。即到位传感器50能够检测取菜工位12是否移动进入了餐盒,只有检测到有餐盒存在时,才会反馈信号给控制装置,控制装置才会驱动炒锅机构动作,将菜肴倒入餐盒内,从而避免炒锅机构发生空倒、错倒菜肴,造成菜肴浪费的问题。
请继续参阅图1,所述出餐轨道30的进入端与所述送餐轨道10的送出端垂直衔接;也即餐盒可被第一推板22从送出端转送入进入端,完成送餐轨道10至出餐轨道30的变轨传送。所述出餐轨道30设有出餐通道32,所述第二推送组件40包括设置于所述出餐轨道30一侧的第二直线驱动模组41、及与所述第二直线驱动模组41驱动连接的第二推板42,所述第二推板42伸入所述出餐通道32内,且所述第二推板42能够往复移动于所述进入端与所述送离端31之间。第二直线驱动模组41可输出直线往复动力,从而驱动第二推板42在出餐通道32内往复移动,进而可以将位于盛装有米饭和菜肴的餐盒推送到送离端31,以便出餐机构能够将餐盒推送至取餐区,方便消费者取用。之后,第一推板22复位至进入端,以便对下一个餐盒实现推送。这种直线模组配合推板的传送机构简单,且不会对餐盒施加夹持力,可保证餐盒外形完好。
可以理解的,第二直线驱动模组41可以是但不限于电机丝杠滑块模组、气缸滑轨滑块模组等。
请继续参阅图1,具体地,所述出餐轨道30包括第二轨道本体43、及均沿所述出餐通道32方向延伸且平行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二轨道本体43上的第三挡杆44和第四挡杆45,所述第三挡杆44和所述第四挡杆45均能够与所述餐盒的外壁抵接。如此,第三挡杆44和第四挡杆45对餐盒形成侧向挡护和限位,可防止第二推板42施加于餐盒上的推力偏斜,而造成餐盒从出餐通道32内掉落。
进一步地,一实施例中,为减小第三挡杆44和第四挡杆45与餐盒的滑动摩擦阻力,且避免对餐盒表面造成划伤,所述第三挡杆44面向所述出餐通道32的侧壁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三滚动体,所述第四挡杆45面向所述出餐通道32的侧壁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第四滚动体,所述第三滚动体和所述第四滚动体均沿所述出餐通道32的延伸方向排布。如此,通过第二滚动体与餐盒表面接触,可将挡杆与餐盒的滑动摩擦力转化为滚动摩擦力,从而达到上述目的。较优选地,第二滚动体为多个,且布满整个第三挡杆44和第四挡杆45朝向送餐通道13的长边上,从而保证餐盒在整个出餐移动过程均移动顺畅、安全。但需注意的是,任意相邻两个第二滚动体的间距需小于餐盒的最小直径,以避免餐盒被卡塞在两个第二滚动体的间隙内而无法正常移动。
可选地,第二滚动体可以是但不限于滚轮、滚轴、辊轴。
请继续参阅图1,所述送离端31开设有贯穿所述第二轨道本体43的厚度方向设置的送离通道60。送离通道60能够与出餐机构的举升托盘配合,由举升托盘由下至上穿过送离通道60,而将餐盒托举并抬升至取餐区,从而方便消费者取用盖浇饭产品。
一实施例中,送离通道60为U型槽口。本方案中涉及的餐盒,其结构大体为圆台形,大端开口而形成餐盒盒口,小端封闭而形成餐盒盒底,内部中空而形成餐盒盒腔。餐盒盒壁凸出于餐盒盒底伸出一圈环形边沿,使餐盒盒底内凹设置。如此,需将U型槽口的槽宽设计为小于餐盒盒底的直径,可确保餐盒被推送到送离端31上后不会从送离通道60内意外掉落。当然,根据实际需要,其它实施例中送离通道还可以是通孔等其它结构。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餐盒转移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送餐轨道,所述送餐轨道设有间隔设置的取饭工位和取菜工位;
第一推送组件,所述第一推送组件设置于所述送餐轨道上并能够将餐盒由所述取饭工位推送至所述取菜工位;
出餐轨道,所述出餐轨道与所述送餐轨道衔接,且所述出餐轨道设有送离端;及
第二推送组件,所述第二推送组件设置于所述出餐轨道上,并能够将移动到所述出餐轨道上的所述餐盒推送至所述送离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餐盒转移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餐轨道设有送餐通道,所述第一推送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送餐轨道一侧的第一直线驱动模组、及与所述第一直线驱动模组驱动连接的第一推板,所述第一推板伸入所述送餐通道内并能够往复移动于所述取饭工位与所述出餐轨道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餐盒转移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餐轨道包括第一轨道本体、及均沿所述送餐通道方向延伸且平行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轨道本体上的第一挡杆和第二挡杆,所述第一挡杆和所述第二挡杆均能够与所述餐盒的外壁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餐盒转移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杆面向所述送餐通道的侧壁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滚动体,所述第二挡杆面向所述送餐通道的侧壁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二滚动体,所述第一滚动体和所述第二滚动体均沿所述送餐通道的延伸方向排布。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餐盒转移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餐盒转移机构还包括到位传感器,所述第一轨道本体开设有与所述取菜工位相对的安装孔,所述到位传感器插置于所述安装孔内并能够与所述餐盒触发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餐盒转移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餐轨道的进入端与所述送餐轨道的送出端垂直衔接;所述出餐轨道设有出餐通道,所述第二推送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出餐轨道一侧的第二直线驱动模组、及与所述第二直线驱动模组驱动连接的第二推板,所述第二推板伸入所述出餐通道内,且所述第二推板能够往复移动于所述进入端与所述送离端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餐盒转移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餐轨道包括第二轨道本体、及均沿所述出餐通道方向延伸且平行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二轨道本体上的第三挡杆和第四挡杆,所述第三挡杆和所述第四挡杆均能够与所述餐盒的外壁抵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餐盒转移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挡杆面向所述出餐通道的侧壁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三滚动体,所述第四挡杆面向所述出餐通道的侧壁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第四滚动体,所述第三滚动体和所述第四滚动体均沿所述出餐通道的延伸方向排布。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餐盒转移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送离端开设有贯穿所述第二轨道本体的厚度方向设置的送离通道。
10.一种制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上述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餐盒转移机构。
CN201921568323.5U 2019-09-19 2019-09-19 餐盒转移机构及制餐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8243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68323.5U CN210824331U (zh) 2019-09-19 2019-09-19 餐盒转移机构及制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68323.5U CN210824331U (zh) 2019-09-19 2019-09-19 餐盒转移机构及制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824331U true CN210824331U (zh) 2020-06-23

Family

ID=712804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568323.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824331U (zh) 2019-09-19 2019-09-19 餐盒转移机构及制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82433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93110A (zh) * 2021-07-29 2021-11-02 广东智源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物料转移装置及餐食制售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93110A (zh) * 2021-07-29 2021-11-02 广东智源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物料转移装置及餐食制售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638311A (zh) 制餐系统
CN203682654U (zh) 用于智能货柜的入货装置
CN210824331U (zh) 餐盒转移机构及制餐设备
CN201472691U (zh) 一种方块糖条形平包机
CN110718020A (zh) 一种自动饮品机
CN111096389A (zh) 奶茶冰淇淋一体机及奶茶冰淇淋制作方法
CN113545654B (zh) 一种鲜食面煮制设备
CN109645791B (zh) 一种无人火锅线
CN110074155B (zh) 一种自动制面机器人以及制面方法
CN210428635U (zh) 供食机构及制餐设备
CN210824330U (zh) 餐盒转送机构及制餐设备
CN206392854U (zh) 粉末冶金压机的收料装置
CN109007940B (zh) 一种带成型模具传输机构的半自动蚵仔煎制作装置
CN211454712U (zh) 一种自动贩卖设备
CN213592193U (zh) 一种小型物料的送料和装配机构
CN212724160U (zh) 基于区块链的可溯源网络共享自助货柜系统
IT8321699V0 (it) Contenitore chiuso per polveri alimentari, in macchine automatiche distributrici di bevande.
CN108974444B (zh) 容器和盖的接料定量传送平台
CN208360683U (zh) 一种开袋装置的移送机构
CN208351610U (zh) 果汁自动售卖机的接汁装置
CN216392820U (zh) 面饼输送装置及汉堡机
CN109887164B (zh) 出餐装置、出餐装置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控制器以及可读介质
CN113349629A (zh) 一种食物烹煮机
CN217364543U (zh) 一种双仓棉花糖机内升降门组件
CN210653806U (zh) 一种食品加工用叠面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62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