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813422U - 食管术后狭窄持续放置扩张气囊 - Google Patents
食管术后狭窄持续放置扩张气囊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813422U CN210813422U CN201921528533.1U CN201921528533U CN210813422U CN 210813422 U CN210813422 U CN 210813422U CN 201921528533 U CN201921528533 U CN 201921528533U CN 210813422 U CN210813422 U CN 21081342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pe
- gasbag
- balloon
- layer structure
- esophage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食管术后狭窄持续放置扩张气囊,包括导管,所述导管前端为锥形头,导管前半部分外围设置有气囊,所述气囊边缘与导管外壁密封连接,导管内设置独立连通至气囊内的充气管,充气管后端延伸至靠近导管尾部穿出导管外部与外接充气装置相连。气囊为圆筒型双层结构,其中外层结构为非弹性材料层,内层结构为弹性材料层,导管穿过气囊中心。该装置可以持续放置,并可提供进食途径,使狭窄处持续扩张2‑3天,减少了内镜下操作的次数,减轻了由于反复操作造成的痛苦,并且减轻经济负担。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临床治疗器械,尤其是一种食管术后狭窄持续放置扩张气囊。
背景技术
食管环周早癌ESD术后食管常发生狭窄,食管外科手术后吻合口狭窄,需要反复扩张,在扩张的间期粘膜常会发生再愈合,导致扩张后的吻合口再次狭窄。现有的扩张办法包括球囊扩张或者探条扩张,均属于需要反复进行内镜下操作,一次操作后狭窄处状态改善,但是狭窄处都有自我修复或者再狭窄的发生,患者常需要多次反复内镜下操作,即增加了患者痛苦,增加了经济负担,又影响扩张效果,再狭窄发生率较高。
中国专利CN2376936Y公开了一种内镜直视气囊扩张器,由气囊、加压管和导丝管组成,扩张器中间有导丝通道和加压测压通道,经特制导丝引入,在内镜直视下操作,可观察调整气囊内压力。气囊前端、中间和后端分别有气囊前端标志、气囊中间标志和气囊后端标志。加压管有刻度标志,在内镜直视下操作,可准确判断气囊位置及插入消化道狭窄段的距离,使扩张治疗直观准确。但是装置主要将球囊扩张器简化为可以经内镜活检孔道进入,避免反复插管进镜,仍是一次性治疗装置,并不能长期放置。
中国专利CN201008562Y公开了一种消化道金属支架置入术中的肿瘤定位气囊,此装置针对消化道肿瘤晚期出现肿瘤性消化道狭窄的患者,此类患者放置金属支架时的定位及造影装置,没有治疗作用。
以往所有消化道扩张气囊均经口腔插入,无法持续放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食管术后狭窄持续放置扩张气囊,本装置经鼻腔置入消化管道,可以持续放置,并可提供进食途径,使狭窄处持续扩张2-3天,减少了内镜下操作的次数,减轻了由于反复操作造成的痛苦,并且减轻经济负担。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食管术后狭窄持续放置扩张气囊,包括导管,所述导管前端为锥形头,导管前半部分外围设置有气囊,所述气囊边缘与导管外壁密封连接,导管内设置独立连通至气囊内的充气管,充气管后端延伸至靠近导管尾部穿出导管外部与外接充气装置相连。
所述气囊为圆筒型双层结构,其中外层结构为非弹性材料层,内层结构为弹性材料层,导管穿过气囊中心。气囊外层采用非弹力材料,保证气囊充气状态下直径保持稳定,内层为弹力材料,可以在充气时达到一定压力,释放气体时回缩,为经口进食提供空间。
所述导管前端距离气囊前端30cm。食管长度经口腔或鼻腔到胃内距离为40CM,此装置不仅仅是为了术后食管长度缩短的病人,还有进行食管早癌治疗食管长度没有变化的病人,30CM可以保证导管前端在胃内放置,若经导管鼻饲时避免食物滞留食管或者引起反流的情况发生。
所述气囊的直径为1.5cm或2.5cm或3.5cm。气囊的直径是由吻合口的直径决定的,既然需要扩张必然是因为狭窄,1.0CM以上基本是可以进食流质的,直径小于1.0CM基本会影响进食,需要进行扩张,内镜下球囊或者探条扩张一般可以逐渐扩展张至吻合口直径1.3CM、1.5CM…所以气囊如果直径固定会限制气囊的应用范围,随着吻合口直径的扩大而选择不同直径的气囊,术后吻合口狭窄扩张至1.5CM基本不会影响进食,可以作为扩张治疗的终点。而对于进行食管早癌环周治疗的患者,术后在未出现严重狭窄时即放置本装置,患者食管内径可以达2-3CM,若气囊内镜过小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所以直径2.5CM、3.5CM主要用于食管早癌环周治疗的术后预防狭窄。
所述外接充气装置包括与充气管相连通的橡胶软管,橡胶软管与充气加压管相连通,充气加压管上设置有压力表和控制阀,充气加压管与气源连通。
本装置在患者进行第一次扩张后根据扩张的探条直径选择不同直径的气囊导管,根据扩张时测得的狭窄部位将扩张球囊定位到狭窄部位,体外注气测得气囊达到要求时的压力值。在内镜下扩张狭窄部位达目标值后,拔出内镜,将导管经鼻腔置入消化道,定位到内镜下测定的狭窄部位,体外经充气管注气至气囊,达到体外测得的压力值后封闭气囊体外端口,将导管体外端固定于面颊一侧。在非进食时间气囊均处于充气状态,在进食时间可释放气囊经口进食或者经口无法进食者可经导管注入流质饮食。若经导管注入流质饮食,则气囊可持续充气状态,每隔2小时气囊放气半小时,晚上睡前气囊放气状态,导管放置2-3天再拔除,达到持续扩张狭窄部位的目的。
本装置在第一次扩张后放入气囊,在第一次扩张后可以通过体外控制气囊充气量,在进食时可以放气进食,进食完毕后再次充气,达到持续扩张狭窄部位的目的,保证扩张效果,避免反复内镜下操作。本实用新型可以持续放置,使狭窄处持续扩张2-3天,减少了内镜下操作的次数,减轻了由于反复操作造成的痛苦,并且减轻经济负担。可通过体外控制气囊的进气量在扩张的间期继续进食,或者无法进食患者可通过中空导管注入肠内营养液。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1.便于操作,插入性好,定位准确
2.可以精确控制气囊的压力,保证反复充气达标并且不会压力过大引起严重并发症
3.经鼻腔放置导管,对日常生活影响小,可以持续放置,扩张效果持久显著,并且减少反复内镜操作的痛苦及经济负担
4.既可以扩张又可以解决进食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使用状态图;
图2是充气加压装置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充气之前状态图;
其中,1.锥形头,2-气囊,3-导管,4-橡胶软管,5-压力表,6-充气加压管,7-控制阀,8-充气管,9-连通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
如图1-图3所示,食管术后狭窄持续放置扩张气囊,包括硅胶材质的导管3,所述导管3前端为锥形头1,导管3前半部分外围设置有气囊2,所述气囊2边缘与导管外壁密封连接,导管3穿过气囊中心。导管前端距离气囊前端30cm。导管3内设置独立连通至气囊2内的充气管8,充气管8后端延伸至靠近导管3尾部穿出导管3外部与外接充气装置相连。外接充气装置包括与充气管8相连通的橡胶软管4,橡胶软管4与充气加压管6相连通,充气加压管8上设置有压力表5和控制阀7,充气加压管8与气源连通。
气囊2为圆筒型双层结构,其中外层结构为非弹性材料层,内层结构为弹性材料层,导管穿过气囊中心。气囊外层采用非弹力材料,保证气囊充气状态下直径保持稳定,内层为弹力材料,可以在充气时达到一定压力,释放气体时回缩为进食提供空间。
导管3前端距离气囊前端30cm。食管长度经口腔或鼻腔到胃内距离为40CM,此装置不仅仅是为了术后食管长度缩短的病人,还有进行食管早癌治疗食管长度没有变化的病人,30CM可以保证导管前端在胃内放置,若经导管鼻饲时避免食物滞留食管或者引起反流的情况发生。
气囊2的直径为1.5cm或2.5cm或3.5cm。气囊的直径是由吻合口的直径决定的,既然需要扩张必然是因为狭窄,1.0CM以上基本是可以进食流质的,直径小于1.0CM基本会影响进食,需要进行扩张,内镜下球囊或者探条扩张一般可以逐渐扩展张至吻合口直径1.3CM、1.5CM…所以气囊如果直径固定会限制气囊的应用范围,随着吻合口直径的扩大而选择不同直径的气囊,术后吻合口狭窄扩张至1.5CM基本不会影响进食,可以作为扩张治疗的终点。而对于进行食管早癌环周治疗的患者,术后在未出现严重狭窄时即放置本装置,患者食管内径可以达2-3CM,若气囊内镜过小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所以直径2.5CM、3.5CM主要用于食管早癌环周治疗的术后预防狭窄。
患者进行第一次扩张后,根据扩张的探条直径选择不同直径的气囊导管,根据扩张时测得的狭窄部位将扩张气囊定位到狭窄部位,体外注气测得气囊达到要求时的压力值。在内镜下扩张狭窄部位达目标值后,拔出内镜,将导管经鼻腔置入消化道,定位到内镜下测定的狭窄部位,体外经充气管注气至气囊,达到体外测得的压力值后封闭气囊体外端口,将导管体外端固定于面颊一侧。在非进食时间气囊均处于充气状态,在进食时间可释放气囊经口进食或者经口无法进食者可经导管注入流质饮食。若经导管注入流质饮食,则气囊可持续充气状态,每隔2小时气囊放气半小时,晚上睡前气囊放气状态,导管放置2-3天再拔除,达到持续扩张狭窄部位的目的。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内。
Claims (4)
1.一种食管术后狭窄持续放置扩张气囊,其特征是,包括导管,所述导管前端为锥形头,导管前半部分外围设置有气囊,所述气囊边缘与导管外壁密封连接,导管内设置独立连通至气囊内的充气管,充气管后端延伸至靠近导管尾部穿出导管外部与外接充气装置相连,所述导管前端距离气囊前端30cm。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管术后狭窄持续放置扩张气囊,其特征是,所述气囊为圆筒型双层结构,其中外层结构为非弹性材料层,内层结构为弹性材料层,导管穿过气囊中心。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管术后狭窄持续放置扩张气囊,其特征是,所述气囊的直径为1.5cm或2.5cm或3.5c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管术后狭窄持续放置扩张气囊,其特征是,所述外接充气装置包括与充气管相连通的橡胶软管,橡胶软管与充气加压管相连通,充气加压管上设置有压力表和控制阀,充气加压管与气源连通。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528533.1U CN210813422U (zh) | 2019-09-16 | 2019-09-16 | 食管术后狭窄持续放置扩张气囊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528533.1U CN210813422U (zh) | 2019-09-16 | 2019-09-16 | 食管术后狭窄持续放置扩张气囊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813422U true CN210813422U (zh) | 2020-06-23 |
Family
ID=712671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528533.1U Active CN210813422U (zh) | 2019-09-16 | 2019-09-16 | 食管术后狭窄持续放置扩张气囊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813422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957597A (zh) * | 2021-03-24 | 2021-06-15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 一种预防小儿食管术后吻合口狭窄的装置 |
CN113018654A (zh) * | 2021-02-25 | 2021-06-25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一种具有逐渐增加扩径的自助式食管狭窄扩张器及方法 |
CN113855968A (zh) * | 2021-10-21 | 2021-12-31 | 占文强 | 一种困难呼吸急救包 |
-
2019
- 2019-09-16 CN CN201921528533.1U patent/CN210813422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018654A (zh) * | 2021-02-25 | 2021-06-25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一种具有逐渐增加扩径的自助式食管狭窄扩张器及方法 |
CN112957597A (zh) * | 2021-03-24 | 2021-06-15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 一种预防小儿食管术后吻合口狭窄的装置 |
CN113855968A (zh) * | 2021-10-21 | 2021-12-31 | 占文强 | 一种困难呼吸急救包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0813422U (zh) | 食管术后狭窄持续放置扩张气囊 | |
US8551043B2 (en) | Feeding device and bolster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king the same | |
US11813070B2 (en) |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pressure changes in stomach | |
AU2011309684B2 (en) | Multi-balloon dilation device for placing catheter tubes | |
US5234454A (en) | Percutaneous intragastric balloon catheter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body weight therewith | |
US20070288051A1 (en) | Fluid-filled cervical dilator | |
US9848790B2 (en) | Method for monitoring pressure exerted along the length of a biological channel | |
CN203154559U (zh) | 防止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和狭窄的胃肠减压管 | |
US20180311480A1 (en) | Trans-anal inflow catheter for intermittently triggering a reflex-coordinated defecation | |
CN202078394U (zh) | 多功能胃镜 | |
CN213048922U (zh) | 一种新型食管扩张球囊导管 | |
CN213048301U (zh) | 一种弯折可调的胃导管 | |
US20060178692A1 (en) | Dilator for body passageway | |
CN111420243A (zh) | 一种新型食管扩张球囊导管 | |
CN105854158A (zh) | 鼻腔三腔扩张及支撑球囊 | |
US4369789A (en) | Inflatable gastric feeding tube | |
CN209378070U (zh) | 一种球囊多腔多功能消化道管路 | |
ITMI962627A1 (it) | Dispositivo a tubo gastrostomico per nutrizione enterale | |
US20230041626A1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intermittently triggering a reflex-coordinated defecation | |
CN219089896U (zh) | 一种可缓释药物可扩张的泪道引流管 | |
CN211584837U (zh) | 用于预防食管狭窄的自控型水囊导管 | |
CN212282204U (zh) | 预防esd术后食管狭窄的具有鼻饲功能的双腔球囊扩张导管 | |
CN210355407U (zh) | 一种喂养管 | |
CN215841129U (zh) | 一种预防食管术后狭窄的扩张气囊导管 | |
CN111888264A (zh) | 用于食管狭窄患者的多功能鼻饲营养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