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810475U - 烹饪容器及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烹饪容器及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810475U
CN210810475U CN201921242352.2U CN201921242352U CN210810475U CN 210810475 U CN210810475 U CN 210810475U CN 201921242352 U CN201921242352 U CN 201921242352U CN 210810475 U CN210810475 U CN 2108104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iner body
container
cooking
cavity
side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24235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于飞
郑炳雯
周金林
陈德福
吴益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B SA
Original Assignee
SEB S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B SA filed Critical SEB SA
Priority to CN20192124235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8104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8104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810475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烹饪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烹饪容器及烹饪器具,包括,第一容器体,具有容纳腔;第二容器体,第二容器体包覆第一容器体;其中,第一容器体与第二容器体连接,第一容器体和第二容器体之间形成密闭的中空部,靠近容纳腔开口的位置,第一容器体和第二容器体分别向外延伸形成翻边结构,第一容器体和第二容器体的厚度相同且为t,沿容纳腔的高度方向,翻边结构的高度为c,4t+0.3mm≤c≤4t+0.9mm,延伸距离为a,12t+2mm≤a≤12t+2.8mm,厚度为b,2.5t+2.8≤b≤2.5t+3.2mm。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烹饪容器及烹饪器具,在手柄可拆卸连接于锅具时,提高了安装的稳定性,避免打滑。

Description

烹饪容器及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烹饪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烹饪容器及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在蒸煮时盛放食物的锅具,一般都是通过常规的深拉伸直接成型,形成用于盛放食物的锅具,该种锅具功能较单一。在对锅具进行加热时,加热源集中在锅底,容易造成局部迅速升温,从而产生糊锅。且现有的锅具为了节省空间,均通过可拆卸手柄。当需要移动锅具时,将手柄安装在锅具上以便于移动锅具。但是,现有的深拉伸直接成型的锅具,锅口为圆滑壁,手柄安装在锅口处时不稳定,容易打滑。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烹饪器具及烹饪容器,在手柄可拆卸连接于锅具时,提高了安装的稳定性,避免打滑。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烹饪容器,包括,
第一容器体,具有容纳腔;
第二容器体,所述第二容器体包覆所述第一容器体;
其中,所述第一容器体与所述第二容器体连接,所述第一容器体和所述第二容器体之间形成中空部;
靠近所述容纳腔开口的位置,所述第一容器体和所述第二容器体分别向外延伸形成翻边结构;
所述第一容器体和所述第二容器体的厚度相同且为t,沿所述容纳腔的高度方向,所述翻边结构的高度为c,4t+0.3mm≤c≤4t+0.9mm,延伸距离为a,12t+2mm≤a≤12t+2.8mm,厚度为b,2.5t+2.8≤b≤2.5t+3.2mm。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翻边结构向所述容纳腔底壁的方向倾斜延伸,且与所述开口平面形成倾斜角度,所述倾斜角度范围为15°-60°。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中空部的厚度小于或等于3mm。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中空部包括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
所述第一容器体包括第一底部和第一侧壁,所述第二容器体包括第二底部和第二侧壁;
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配合形成所述第一空腔,所述第一底部与所述第二底部配合形成所述第二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和所述第二空腔连通。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底部与所述第二底部之间的距离。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容器体包括一体的第一底部和第一侧壁,所述第一容器体还包括限位部;
所述限位部置于所述第一侧壁上用于可拆卸连接一手柄。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限位部为置于所述第一侧壁的凹陷结构;
其中,所述凹陷结构向所述第二侧壁方向凹陷,所述凹陷结构的底面与所述第二侧壁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空腔的厚度。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还包括外复底;
所述外复底置于远离所述容纳腔的一侧,所述外复底与位于下侧的所述第二底部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该烹饪器具包括烹饪容器,所述所述烹饪容器为上述的烹饪容器。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烹饪器具还包括盖合于所述烹饪容器的容器盖;
所述容器盖包括盖本体及包覆在所述盖本体周缘的硅胶包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烹饪容器,该烹饪容器包括:第一容器体,具有容纳腔;第二容器体,第二容器体包覆第一容器体;其中,第一容器体与第二容器体连接,第一容器体和第二容器体之间形成中空部;靠近容纳腔开口的位置,第一容器体和第二容器体分别向外延伸形成翻边结构;第一容器体和第二容器体的厚度相同且为t,沿容纳腔的高度方向,翻边结构的高度为c,4t+0.3mm≤c≤4t+0.9mm,延伸距离为a,12t+2mm≤a≤
12t+2.8mm,厚度为b,2.5t+2.8≤b≤2.5t+3.2mm。具体的,中空部的分隔使传递的温度不会直接升至热源温度,具有一定的控温能力。翻边结构的设计,通过翻边的伸出结构与手柄安装部分能够有较好的配合,使手柄至少部分伸入容纳腔内,且与翻边结构卡合,翻边结构同时能够起到对手柄安装起到定位的作用。因此,在可拆卸连接手柄时,能够具有较好的安装稳定性,手柄安装时,不易在配合的翻边结构处打滑。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烹饪器具,该烹饪器具包括,烹饪容器,且烹饪容器为上述的烹饪容器。该烹饪器具与上述的烹饪容器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容器主视图,其中箭头所指方向为烹饪容器的高度方向;
图2为图1的A向剖面图;
图3为图2中B部分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2中B部分局部放大图,且a为翻边结构的延伸距离,b为翻边结构的厚度,c为翻边结构的高度。
图5为图2中C部分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容器俯视图。
图标:
1-烹饪容器;
11-第二容器体;
111-第二侧壁;
112-第二底部;
12-第一容器体;
121-第一侧壁;
122-第一底部;
13-中空部;
131-第一空腔;
132-第二空腔;
14-容纳腔;
2-翻边结构;
21-抵接面;
22-槽状结构;
3-外复底;
4-限位部;
41-凹陷结构;
a-延伸距离;
b-厚度;
c-高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图2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容器1,该烹饪容器1可以在盛放食物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加热,包括可以放在煤气灶上直接加热的锅具,如蒸锅、汤锅。也可以为不直接通过明火加热的容器,如放置于电磁炉上电加热的锅具、电饭煲的内胆、电压力锅的内胆等,均包含在本申请的烹饪容器1范围内。该烹饪容器1包括锅具及可拆卸安装于锅具的手柄,该锅具包括第一容器体12,具有容纳腔14;第二容器体11,第二容器体11包覆第一容器体12;其中,第一容器体12与第二容器体11连接,第一容器体12和第二容器体11之间形成中空部13;靠近容纳腔14开口的位置,第一容器体12和第二容器体11分别向外延伸形成翻边结构2,手柄可拆卸卡扣在第一容器体12;中空部13的厚度小于或等于3mm,第一容器体12和第二容器体11的厚度相同且为t,沿容纳腔14的高度方向,翻边结构2的高度为c,4t+0.3mm≤c≤4t+0.9mm,延伸距离为a,12t+2mm≤a≤12t+2.8mm,厚度为b,2.5t+2.8≤b≤2.5t+3.2mm。
如图4所示,由第一容器体12和第二容器体11边缘延伸而形成的翻边结构2,沿高度方向(如图1中箭头所指方向)上的翻边结构2的外壁所在的最高点到最低点的距离为c。从第一容器体12的侧壁和第二容器体11的侧壁分别向远离容纳腔14的方向延伸,至两个延伸侧壁连接,以形成翻边结构2,翻边结构2的延伸距离a即指第一容器体12靠近容纳腔14一侧的侧壁到延伸的最远翻边结构2外壁距离。翻边结构2的厚度b指的是,伸出的翻边结构2部分,沿其延伸方向,翻边结构2的上端面到下端面的距离。
翻边结构2的设计,通过翻边的伸出结构与手柄安装部分能够有较好的配合,使手柄至少部分伸入容纳腔14内,且与翻边结构2卡合,翻边结构2同时能够起到对手柄安装起到定位的作用。因此,在可拆卸连接手柄时,能够具有较好的安装稳定性,手柄安装时,不易在配合的翻边结构2处打滑。
其中,为了保证翻边结构2与手柄具有较好的配合效果,解决安装配合时打滑的问题,翻边结构2向容纳腔14底壁的方向倾斜延伸,且与开口平面形成倾斜角度。通过倾斜角度的设计,能够使翻边结构2与手柄配合时,稳定性更好。该倾斜角度优选在15°-60°之间,最优选为15度、30度和60度。
另外,通过第一容器体12和第二容器体11的组合连接形成密封的中空部13,在对该烹饪容器1进行加热时,加热源产生的热量首先与远离容纳腔14的容器体接触,传导热量,在热量在该容器体传导的过程中,热量进入中空部13,在此密闭空间扩散,进而再将热量传递至形成容纳腔14的容器体,其产生的热量对容纳腔内部的食物进行蒸煮,此种加热较为均匀,不易产生糊锅。并且由于中空部13的分隔,传递的温度不会直接升至热源温度,具有一定的控温能力。在加热完成后,热源消失,由于密闭中空部13的作用,能够起到较好的保温效果。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如图3和图4所示,中空部13包括第一空腔131和第二空腔132;第一容器体12包括第一底部122和第一侧壁121,第二容器体11包括第二底部112和第二侧壁111;第一侧壁121与第二侧壁112配合形成第一空腔131,第一底部122与第二底部112配合形成第二空腔132,第一空腔131和第二空腔132连通。由第一容器体12和第二容器体11形成的中空部13,分隔成第一空腔131和第二空腔132,即第一侧壁121和第二侧壁112之间的空隙形成上述的第一空腔131,第一底部122和第二底部112之间的空隙形成上述的第二空腔132。以使两个容器体之间形成的空腔范围更大,使热量不只能够通过底部传递,还能够经第一空腔131从侧壁对容纳腔14内的食物进行加热。
其中,第一侧壁121与第二侧壁112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底部122与第二底部112之间的距离。通过此种限制,能够保证在蒸煮食物时,加热源主要对底部进行加热。在热传导过程中,首先底部产生足够的热量对容纳腔14内的食物进行蒸煮,在蒸煮过程中,热量扩散至第二空腔132,对内部的食物有一定的蒸煮加热功能的基础上,在容器内外温差较大的情况下,能够对食物起到保温的作用,减少热量的损失。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底部122到第二底部112的距离小于3mm。第一底部122和第二底部112之间的距离越小,从底部对容纳腔14内的食物进行蒸煮的热效率越高,且两个底部之间的第二空腔132能够保证热量传递的均匀性,避免了热量在从底部对容纳腔14内的食物蒸煮时,过快的热传导效率导致的局部糊锅的情况。并且,为了保证更好的传递效果,第一底部122和第二底部112选用具有导热功能且热传导效率更高的金属,如铝、铜,第一侧壁121和第二侧壁112采用304不锈钢。
其中,第一底部122和第二底部112之间的距离也可以为0,能够保证更好的热传导效率。但是从目前所需的升温效率,经过反复测试,第一底部122和第二底部112之间存在不为0的第二空腔132,使用效果更好。并且从加工的难易度和加工成本上考虑,第一底部122和第二底部112之间存在间隙也是属于优选方案,降低加工工艺的难度。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如图2和图3所示,该烹饪容器还包括限位部4;限位部4置于第一容器体12,用于可拆卸连接手柄。在靠近容纳腔14的第一容器体12上设置限位部4,以在不影响烹饪容器1外部形状和增加外部所占空间的基础上,用于实现可拆卸连接手柄在安装前的预先定位,其到限位的作用,从而避免在安装时,手柄在配合的翻边结构2上打滑。
具体的,限位部4为置于所述第一侧壁121的凹陷结构41;其中,凹陷结构41向第二侧壁111方向凹陷,凹陷结构41的底面与第二侧壁111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空腔131的厚度,凹陷结构41与翻边结构2平滑过渡。通过此种凹陷结构41的设计,在不增加烹饪容器1本身结构和重量的基础上能够达到较好的防滑效果。并且在把手可拆卸连接在限位部4时,限位部4的凹陷结构41为与把手的配合提供了限位的作用,把手能够方便快速的定位于限位部4,且凹陷结构41形成的侧壁限制把手的移动,提高安装的效率和使用的稳定性。其中,凹陷结构41向第二侧壁111的方向凹陷,其凹陷形成的侧壁,在靠近翻边结构2的一侧的凹陷侧壁,从凹陷的底部通过平滑过渡的方式过渡到翻边结构2,以保证在凹陷结构41内配合的手柄,不会滑出凹陷结构41。另外,凹陷结构41的凹陷方向不会影响烹饪容器1的外观,更好的利用了烹饪容器1双层结构设计,提高使用性能。
另外,该烹饪容器1还包括引流部,引流部置于第一容器体12,引流部与翻边结构2平滑过渡,用于将容纳腔14内的液体导出。便于烹饪容器1在倾倒到盛放器具时,内部的食物能够随着引流部导出,不致洒落在盛放器具的外部,避免浪费,便于倾倒。并且,在第一容器体12和第二容器体11配合的双层结构的基础上,将引流部布置于第一容器体12,实现了引流部的内隐,不会使引流部外露在烹饪容器1外。引流部在实现了引流功能的同时,改善了烹饪容器1的外观性能。在此需要强调的是,由于凹陷结构41位于第二侧壁111的开口端处,且贯穿开口端的端面,因此,上述中的限位部4在不安装手柄时,凹陷结构41也可以作为引流部使用,也可以在设有用于安装手柄的限位部4的基础上另外增加引流部,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更为具体的,该烹饪容器1还包括外复底3;外复底3置于远离容纳腔14的一侧,外复底3与位于下侧的第二底部112连接。外复底3用于直接与热源接触,一般选用430不锈钢材质,该热源可以为明火也可以为电设备产生的热,以提高本烹饪容器1的适用范围。另外,第一底部122、第二底部112和外复底3共同组成了烹饪容器1的底,可保证对底进行加热时,不会出现因加热带来的较大温度变化时,底部出现向外凸出的现象,提高使用效果。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该烹饪器具包括:容器盖,烹饪容器1,容器盖用于封闭容纳腔14,且烹饪容器1包括上述中的烹饪容器1。在容器盖与烹饪容器1配合时,为了保证更好的容纳腔14的封闭效果,在翻边结构2上,设置抵接面21。该抵接面21与容器盖的平面接触配合。容器盖包括盖本体及包覆在盖本体周缘的硅胶包边;其盖本体可以是金属、玻璃材质。
其中,组成翻边结构2的第一侧壁121,在向远离容纳腔14的一侧伸出时,通过倒圆角的形式平滑过渡弯折后连接一段水平段,该水平段的平面与烹饪容器1的高度方向(如图1所示,箭头所指方向)垂直,该水平段即为上述中的抵接面21。该水平段的端部再向第一底部122的方向弯折,与第二侧壁111延伸出的部分连接。而翻边结构2和第二侧壁111之间形成的槽状结构22从而形成了与手柄配合的卡接点,实现了与手柄的可拆卸连接。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烹饪容器,包括,
第一容器体(12),具有容纳腔(14);
第二容器体(11),所述第二容器体(11)包覆所述第一容器体(12);
其中,所述第一容器体(12)与所述第二容器体(11)连接,所述第一容器体(12)和所述第二容器体(11)之间形成中空部(13);其特征在于,
靠近所述容纳腔(14)开口的位置,所述第一容器体(12)和所述第二容器体(11)分别向外延伸形成翻边结构(2);
所述第一容器体(12)和所述第二容器体(11)的厚度相同且为t,沿所述容纳腔(14)的高度方向,所述翻边结构(2)的高度为c,4t+0.3mm≤c≤4t+0.9mm,延伸距离为a,12t+2mm≤a≤12t+2.8mm,厚度为b,2.5t+2.8≤b≤2.5t+3.2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边结构(2)向所述容纳腔(14)底壁的方向倾斜延伸,且与所述开口平面形成倾斜角度,所述倾斜角度范围为15°-6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部(13)的厚度小于或等于3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部(13)包括第一空腔(131)和第二空腔(132);
所述第一容器体(12)包括第一底部(122)和第一侧壁(121),所述第二容器体(11)包括第二底部(112)和第二侧壁(111);
所述第一侧壁(121)与所述第二侧壁(111)配合形成所述第一空腔(131),所述第一底部(122)与所述第二底部(112)配合形成所述第二空腔(132),所述第一空腔(131)和所述第二空腔(132)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烹饪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121)与所述第二侧壁(111)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底部(122)与所述第二底部(112)之间的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烹饪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器体(12)包括一体的第一底部(122)和第一侧壁(121),所述第一容器体(12)还包括限位部(4);
所述限位部(4)置于所述第一侧壁(121)上用于可拆卸连接一手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烹饪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4)为置于所述第一侧壁(121)的凹陷结构(41);
其中,所述凹陷结构(41)向所述第二侧壁(111)方向凹陷,所述凹陷结构(41)的底面与所述第二侧壁(111)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空腔(131)的厚度。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烹饪容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外复底(3);
所述外复底(3)置于远离所述容纳腔(14)的一侧,所述外复底(3)与位于下侧的所述第二底部(112)连接。
9.一种烹饪器具,包括烹饪容器(1)及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烹饪容器(1)的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容器(1)为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容器(1)。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盖合于所述烹饪容器(1)的容器盖;
所述容器盖包括盖本体及包覆在所述盖本体周缘的硅胶包边。
CN201921242352.2U 2019-08-02 2019-08-02 烹饪容器及烹饪器具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8104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42352.2U CN210810475U (zh) 2019-08-02 2019-08-02 烹饪容器及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42352.2U CN210810475U (zh) 2019-08-02 2019-08-02 烹饪容器及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810475U true CN210810475U (zh) 2020-06-23

Family

ID=712782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242352.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810475U (zh) 2019-08-02 2019-08-02 烹饪容器及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81047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711636A1 (en) Electric kettle
JPS58123028A (ja) マイクロ波卵料理用器具
KR101147783B1 (ko) 이중 바닥을 갖는 조리용기
CN103025213B (zh) 蒸汽锅
EP3714739B1 (en) Electric kettle
CN210810475U (zh) 烹饪容器及烹饪器具
EP3058856B1 (en) Multifunction cooking device
JP2017051530A (ja) 蓋、及びその蓋が用いられる内釜を有する炊飯器
CN215457388U (zh) 一种实现多功能的电烤箱
JP2024530333A (ja) 調理器具
CN211609197U (zh) 烹饪锅具及蒸汽饭煲
JP5962966B2 (ja) 電気加熱調理器
CN112167961B (zh) 内热式烹饪容器及烹饪器具
CN216602531U (zh) 煲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4230874U (zh) 烹煮器具
CN111434286A (zh) 组合式锅具
CN214855953U (zh) 烹饪器具
CN211657924U (zh) 养生壶
CN204889589U (zh) 锅具及烹饪器具
CN216256815U (zh) 一种烹饪容器
CN219594359U (zh) 容器盖及烹饪器具
CN220369830U (zh) 多用途电饭锅及蒸笼组件
CN215820562U (zh) 烹饪器具
CN220045574U (zh) 烹饪器具组件
CN214619725U (zh) 一种新型微波烤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62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