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802176U - 一种换热片及具有该换热片的换热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换热片及具有该换热片的换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802176U
CN210802176U CN201921124334.4U CN201921124334U CN210802176U CN 210802176 U CN210802176 U CN 210802176U CN 201921124334 U CN201921124334 U CN 201921124334U CN 210802176 U CN210802176 U CN 2108021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
holes
smoke
exchange holes
she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12433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卢宇聪
何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Vanward New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Vanward New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Vanward New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Vanward New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12433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8021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8021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8021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换热片及具有该换热片的换热器。包括换热片本体、设于换热片本体上的换热孔,换热孔在纵向上交错设置,底部一排换热孔中每相邻两个换热孔之间开设有切口,在每个切口边缘处设置有一组扰流片,扰流片设于两排换热孔之间的位置;在顶部一排换热孔中每两个换热孔之间设有扰流凸包及扰流孔;在换热片本体的两侧设有导烟片。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切口、导烟片有效的减少了换热片的高温区域,提高换热片材料的利用率;通过设置扰流片、扰流凸包以及扰流孔,将烟气由层流变为紊流,有效增大了换热面积,提高了换热效率;通过改善换热片的换热效率与利用率,从而提高了换热器的整体利用率与可靠性,有效降低了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换热片及具有该换热片的换热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换热片及具有该换热片的换热器。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资源日趋紧缺,开发节能器具已是共识,燃气热水器的节能要求也越来越高。换热器是燃气热水器的核心部件,对燃气的利用率起到关键作用。而换热片是换热器核心零件,直接影响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市面上部分换热器使用的换热片材料利用率不高、换热效率较低;部分换热器为了提高换热效率简单的增加换热片材料来提高换热效率,增大了生产成本;还有部分换热器表面温度过高、影响换热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换热片换热效率低的缺陷,提供一种换热片及具有该换热片的换热器,使得烟气由层流变成紊流,烟气能够更好的与换热管接触,提高换热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换热片,包括换热片本体、设于换热片本体上的换热孔,换热孔在纵向上交错设置,其中,底部一排换热孔中每相邻两个换热孔之间设置有一组扰流片,扰流片设于两排换热孔之间的位置;在顶部一排换热孔中每两个换热孔之间设有扰流凸包。通过扰流片改变烟气的流向,使烟气由层流变为紊流,紊流的烟气能够更好的与换热管接触,增大烟气与换热管接触面积,有效提高换热效率;另外,在顶部一排换热孔中每两个换热孔之间设有扰流凸包,设置扰流凸包可以适当增加烟气在换热器中的停留时间,以提高换热效率;另外扰流凸包也可以使烟气由层流变为紊流。
进一步的,所述的扰流凸包呈倒梯形结构,在扰流凸包的下底边一侧和上底边一侧均开设有切缝口。扰流凸包呈倒梯形结构,即靠近换热片本体顶部边缘一侧的底边长度值大于靠近底部边缘一侧的底边长度值;通过扰流凸包改变烟气的流向,将烟气导向与其相邻的两个换热管上,优选的,扰流凸包的两条斜边分别正对着与其相邻的换热管的斜侧面,这样便能将烟气导向换热管斜侧面的圆弧面上,通常情况下,换热管的斜侧面的圆弧面与烟气的接触较少;这样便能有效增加换热面积,提高换热效率;进一步的,在扰流凸包的上下底边均设置切缝口,避免烟气因为凸包的设置而滞留,造成局部温度过高。
进一步的,在顶部一排换热孔中每两个换热孔之间还设有扰流孔;所述的扰流孔包括第一扰流孔和第二扰流孔。在每两个换热孔之间至少设有三个第一扰流孔,其中两个第一换热孔分别设于扰流凸包两条斜边的延长线上,且位于扰流凸包靠近换热片本体顶部边缘的一侧;另外一个第一扰流孔对应于扰流凸包的上底边切缝口,设于两个换热孔之间且位于扰流凸包上底边一侧;所述的第二扰流孔设于顶部一排换热孔中每两个换热孔之间,且位于靠近底部一排换热孔的一侧;每个扰流孔的孔壁均向一侧凸出,形成一圈凸壁。在扰流凸包的上方,即靠近换热片本体顶部边缘一侧设置有两个第一扰流孔;这两个第一扰流孔分别位于扰流凸包两条斜边的延长线上;在扰流凸包底部,即靠近底部一排换热孔的一侧也设有一个第一扰流孔,三个第一扰流孔构成一个等腰三角形;第二扰流孔设于第一扰流孔的下方,及位于靠近底部一排换热孔的一侧;扰流孔与扰流凸包相互配合,一方面通过扰流凸包增加烟气的停留时间,另一方面,通过换热孔和扰流凸包将烟气由层流变成紊流,再通过扰流凸包将烟气导向与其相邻的换热管上,增大换热面积,提高换热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的换热孔的孔壁向一侧凸出,形成一圈凸壁;换热片本体的两侧边缘设有向一侧凸起的侧翻边,在换热片本体的两侧设有导烟片,导烟片设于侧翻边与换热孔之间的位置。每一个换热孔设有凸壁,凸壁与换热管相配合,通过凸壁增大了换热片与换热管的配合面积,使换热片本身的热量更好的传递给换热管中的冷水;换热孔、侧翻边、扰流孔均是向换热片本体同一侧形成凸起,形成凸壁。在换热片两侧设置导烟片,通过导烟片将烟气导向换热片中部,与换热管接触,避免烟气停留在换热片的两侧,而导致换热片两侧局部温度过高,而影响换热片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在底部一排换热孔中每两个换热孔之间开设有Y形切口,每组扰流片至少包括两片扰流片,两片扰流片呈倒八字形设置,所述的两片扰流片分别设于切口两侧边缘处。在换热片本体的底部一排换热孔中每两个换热孔之间开设切口,可以减少换热片本体材料的使用,降低换热片整体的重量,降低成本;另外,通过开设切口,还能够减少换热片上的高温区,延长换热片的使用寿命;在每个切口边缘处设置一组扰流片,该扰流片位于两排换热孔之间的位置。八字形的扰流片用于改变烟气流向,使烟气由层流变为紊流,八字形的扰流片阻挡底部一排换热管之间的烟气,将其分成三股烟气,左右两股烟气受八字形扰流片的阻挡流往与之相邻的底部一排换热孔,与底部一排的换热管的侧部圆弧面接触,从而更好的与圆弧面进行热交换,增加烟气与换热管的换热面积,提高换热效率;另外,中间的一股烟气则流向顶部一排换热孔的底部,与顶部一排的换热管的底部弧面接触,而当烟气为层流时,换热管底部往往很难与烟气接触,这部分的换热管的弧面与烟气接触面积极少,通过扰流片的设置,提高了这部分换热管弧面的利用率,增加了换热面积,提高了换热效率。
作为优选的,八字形的两片扰流片窄端之间的距离值为底部一排换热孔中每相邻两个换热孔孔壁之间的距离值K的60%~80%;所述的扰流片靠近顶部一排换热孔的一端与两排换热孔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为2mm~3mm。优选的,两片扰流片刚好正对着底部一排换热孔的斜上方,保证受阻后的烟气能够流向底部一排换热孔上,即流向与之正对着的底部一排换热孔的侧面圆弧,正常层流的情况下,烟气与换热管斜侧面的圆弧的接触面积也很小,扰流片将烟气推向换热管的斜侧面,也是极大的增大了换热效率;在具体实施时,可以根据换热孔之间的距离,改变八字形扰流片的倾斜角度以及两片扰流片的距离;本实用新型中限定的两片扰流片的距离值仅仅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对于通过改变扰流片的倾斜角度及距离值的也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作为优选的,所述的换热孔设有两排。Y形切口的顶部对应于顶部一排换热孔的底部,Y形切口的两侧分别对应于底部一排换热孔中每相邻的两个换热孔;且Y形切口的顶部边缘距离顶部一排换热孔底部边缘的距离值为2mm~3mm;Y形切口两侧的边缘距离与其相邻的底部一排换热孔边缘的距离值为2mm~3mm。将切口设置成Y形结构,使得切口围绕着底部一排换热孔的边缘设置,有效减少换热片本体材料的重量,降低成本,减少高温区,以延长换热片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所述的导烟片包括第一导烟片、第二导烟片、第三导烟片以及第四导烟片;两侧的侧翻边分别开设有一个缺口,所述的缺口位于两排换热孔之间的位置,所述的第一导烟片设于所述缺口的边缘处,第一导烟片向远离侧翻边的一侧倾斜设置;第一导烟片靠近底部一排换热孔的一端与侧翻边接触;所述的第二导烟片和第三导烟片位于顶部一排换热孔的两端,第二导烟片位于第一导烟片和第三导烟片之间;第二导烟片和第三导烟片也向远离侧翻边的一侧倾斜设置,且第一导烟片的倾斜角度大于第二导烟片和第二导烟片的倾斜角度;所述的第四导烟片设于换热片本体两侧的顶部处;第四导烟片的一端与侧翻边连接,另一端向靠近换热孔的方向倾斜。第一导烟片设于侧翻边的缺口处,沿着缺口的斜边设置,缺口的形状优选为类三角形结构;第一导烟片靠近底部一排换热孔的一端与缺口处侧翻边接触,另一端向换热片本体内侧倾斜,用于将两侧的烟气导流至中部;第一导烟片刚好位于底部一排换热孔两端的两个换热孔的斜上方,用于将烟气导向底部一排换热孔的侧面圆弧面;第二导烟片位于第一导烟片的上方,即位于第一导烟片靠近顶部一排换热孔的一端;第三导烟片位于第二导烟片靠近换热片本体顶部边缘的一端;优选的,第二导烟片和第三导烟片位于顶部一排换热孔的两端,第二导烟片和第三导烟片也倾斜设置,同一侧的第一导烟片与第二导烟片及第三导烟片的倾斜方向相同,且第二导烟片和第三导烟片的倾斜角度小于第一导烟片的,倾斜角度指的是由侧翻边的一侧向换热片本体内侧的倾斜角度。另外,第四导烟片与侧翻边连接在一起,向换热片本体内侧倾斜,用于将烟气导向换热片本体内侧,与换热管接触,以提高换热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二导烟片及第三导烟片均与侧翻边之间设有间距,该间距形成烟气通道;第二导烟片与第一导烟片之间设有连接桥,连接桥的一端对应连向侧翻边,另一端对应连向底部一排换热孔中位于端部的换热孔;位于第二导烟片及第三导烟片靠近侧翻边一侧的换热片本体上设有通孔。第二导烟片及第三导烟片与侧翻边之间设置一定的间距,便于烟气通过,避免第二导烟片和第三导烟片与侧翻边之间形成死角造成高温烟气滞留而导致换热片本体局部温度过高,有效降低换热片本体外侧的温度;第一导烟片与第二导烟片的之间用连接桥连接,连接桥把换热片外侧高温热量传导至底部一排换热孔上,有效降低换热片本体两侧的温度,从而达到降低换热器表面的温度,以提高换热片本体、换热器整体的使用寿命。
作为优选的,所述的第二导烟片和第三导烟片靠近底部一排换热孔的一端设有弯折部,弯折部向靠近侧翻边的一侧弯折。高温烟气是从换热片底部一侧流向顶部一侧,设置弯折部,一方面可以适当增加烟气的停留时间,另一方面,弯折部可以阻挡烟气往换热片本体顶部流动,收到弯折部的阻挡后,烟气又往回换热片本体内侧回流,而与换热管接触,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换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换热器,包括换热管以及多片如上所述的换热片,所述的换热片层叠设置,所述的换热管贯穿于所述的换热片本体上的换热孔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换热片及具有该换热片的换热器,通过设置切口、导烟片有效的减少了换热片的高温区域,提高换热片材料的利用率;通过设置扰流片、扰流凸包以及扰流孔,将烟气由层流变为紊流,有效增大了换热面积,提高了换热效率;通过改善换热片的换热效率与利用率,从而提高了换热器的整体利用率与可靠性,有效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换热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换热片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1:
如图1和2所示,一种换热片,包括换热片本体1、设于换热片本体1上的两排换热孔,两排换热孔在纵向上交错设置,其中,底部一排换热孔3中每相邻两个换热孔之间开设有切口4,在每个切口4边缘处设置有一组扰流片5,扰流片5设于两排换热孔之间的位置;在顶部一排换热孔2中每两个换热孔之间设有扰流凸包6及扰流孔;在换热片本体1的两侧设有导烟片。在换热片本体1的底部一排换热孔3中每两个换热孔之间开设切口4,可以减少换热片本体1材料的使用,降低换热片整体的重量,降低成本;另外,通过开设切口4,还能够减少换热片上的高温区,延长换热片的使用寿命;在每个切口4边缘处设置一组扰流片5,该扰流片5位于两排换热孔之间的位置,通过扰流片5改变烟气的流向,使烟气由层流变为紊流,紊流的烟气能够更好的与换热管接触,增大烟气与换热管接触面积,有效提高换热效率;另外,在顶部一排换热孔2中每两个换热孔之间设有扰流凸包6和扰流孔,设置扰流凸包6可以适当增加烟气在换热器中的停留时间,以提高换热效率;另外扰流凸包6和扰流孔还具有与扰流片5相同作用,使烟气由层流变为紊流;在换热片两侧设置导烟片,通过导烟片将烟气导向换热片中部,与换热管接触,避免烟气停留在换热片的两侧,而导致换热片两侧局部温度过高,而影响换热片的使用寿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扰流凸包6呈倒梯形结构,在扰流凸包6的下底边一侧和上底边一侧均开设有切缝口8。扰流凸包6呈倒梯形结构,即靠近换热片本体1顶部边缘一侧的底边长度值大于靠近底部边缘一侧的底边长度值;通过扰流凸包6改变烟气的流向,将烟气导向与其相邻的两个换热管上,扰流凸包6的两条斜边分别正对着与其相邻的换热管的斜侧面,这样便能将烟气导向换热管斜侧面的圆弧面上,通常情况下,换热管的斜侧面的圆弧面与烟气的接触较少;这样便能有效增加换热面积,提高换热效率;进一步的,在扰流凸包6的上下底边均设置切缝口8,避免烟气因为凸包的设置而滞留,造成局部温度过高。
其中,扰流孔包括第一扰流孔7和第二扰流孔9;在每两个换热孔之间至少设有三个第一扰流孔7,其中两个第一换热孔分别设于扰流凸包6两条斜边的延长线上,且位于扰流凸包6靠近换热片本体1顶部边缘的一侧;另外一个第一扰流孔7对应于扰流凸包6的上底边切缝口8,设于两个换热孔之间且位于扰流凸包6上底边一侧;第二扰流孔9设于顶部一排换热孔2中每两个换热孔之间,且位于靠近底部一排换热孔3的一侧;每个扰流孔的孔壁均向一侧凸出,形成一圈凸壁。在扰流凸包6的上方,即靠近换热片本体1顶部边缘一侧设置有两个第一扰流孔7;这两个第一扰流孔7分别位于扰流凸包6两条斜边的延长线上;在扰流凸包6底部,即靠近底部一排换热孔3的一侧也设有一个第一扰流孔7,三个第一扰流孔7构成一个等腰三角形;扰流孔与扰流凸包6相互配合,一方面通过扰流凸包6增加烟气的停留时间,另一方面,通过换热孔和扰流凸包6将烟气由层流变成紊流,再通过扰流凸包6将烟气导向与其相邻的换热管上,增大换热面积,提高换热效率。
另外,换热孔的孔壁向一侧凸出,形成一圈凸壁;换热片本体1的两侧边缘设有向一侧凸起的侧翻边10,导烟片设于侧翻边10与换热孔之间的位置。每一个换热孔设有凸壁,凸壁与换热管相配合,通过凸壁增大了换热片与换热管的配合面积,使换热片本身的热量更好的传递给换热管中的冷水;换热孔、侧翻边10、扰流孔均是向换热片本体1同一侧形成凸起,形成凸壁。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其他部分结构相同,不同的是,切口4为Y形切口4,每组扰流片5至少包括两片扰流片5,两片扰流片5呈倒八字形设置。八字形的扰流片5用于改变烟气流向,使烟气由层流变为紊流,八字形的扰流片5阻挡底部一排换热管之间的烟气,将其分成三股烟气,左右两股烟气受八字形扰流片5的阻挡流往与之相邻的底部一排换热孔3,与底部一排的换热管的侧部圆弧面接触,从而更好的与圆弧面进行热交换,增加烟气与换热管的换热面积,提高换热效率;另外,中间的一股烟气则流向顶部一排换热孔2的底部,与顶部一排的换热管的底部弧面接触,而当烟气为层流时,换热管底部往往很难与烟气接触,这部分的换热管的弧面与烟气接触面积极少,通过扰流片5的设置,提高了这部分换热管弧面的利用率,增加了换热面积,提高了换热效率。
其中,每组扰流片5中,每两片扰流片5靠近底部一排换热孔3的一端之间的距离值d为底部一排换热孔3中每相邻两个换热孔之间的距离值K的60%~80%;扰流片5靠近顶部一排换热孔2的一端与两排换热孔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为2mm~3mm。优选的,两片扰流片5刚好正对着底部一排换热孔3的斜上方,保证受阻后的烟气能够流向底部一排换热孔3上,即流向与之正对着的底部一排换热孔3的侧面圆弧,正常层流的情况下,烟气与换热管斜侧面的圆弧的接触面积也很小,扰流片5将烟气推向换热管的斜侧面,也是极大的增大了换热效率;在具体实施时,可以根据换热孔之间的距离,改变八字形扰流片5的倾斜角度以及两片扰流片5的距离。
另外,Y形切口4的顶部对应于顶部一排换热孔2的底部,Y形切口4的两侧分别对应于底部一排换热孔3中每相邻的两个换热孔;且Y形切口4的顶部边缘距离顶部一排换热孔2底部边缘的距离值为2mm~3mm;Y形切口4两侧的边缘距离与其相邻的底部一排换热孔3边缘的距离值为2mm~3mm。将切口4设置成Y形结构,使得切口4围绕着底部一排换热孔3的边缘设置,有效减少换热片本体1材料的重量,降低成本,减少高温区,以延长换热片的使用寿命。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其他部分结构相同,不同的是,导烟片包括第一导烟片11、第二导烟片12、第三导烟片13以及第四导烟片14;两侧的侧翻边10分别开设有一个缺口,缺口位于两排换热孔之间的位置,第一导烟片11设于所述缺口的边缘处,第一导烟片11向远离侧翻边10的一侧倾斜设置;第一导烟片11靠近底部一排换热孔3的一端与侧翻边10接触;第二导烟片12和第三导烟片13位于顶部一排换热孔2的两端,第二导烟片12位于第一导烟片11和第三导烟片13之间;第二导烟片12和第三导烟片13也向远离侧翻边10的一侧倾斜设置,且第一导烟片11的倾斜角度大于第二导烟片12和第二导烟片12的倾斜角度;第四导烟片14设于换热片本体1两侧的顶部处;第四导烟片14的一端与侧翻边10连接,另一端向靠近换热孔的方向倾斜。第一导烟片11设于侧翻边10的缺口处,沿着缺口的斜边设置,缺口的形状优选为类三角形结构;第一导烟片11靠近底部一排换热孔3的一端与缺口处侧翻边10接触,另一端向换热片本体1内侧倾斜,用于将两侧的烟气导流至中部;第一导烟片11刚好位于底部一排换热孔3两端的两个换热孔的斜上方,用于将烟气导向底部一排换热孔3的侧面圆弧面;第二导烟片12位于第一导烟片11的上方,即位于第一导烟片11靠近顶部一排换热孔2的一端;第三导烟片13位于第二导烟片12靠近换热片本体1顶部边缘的一端;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导烟片12和第三导烟片13位于顶部一排换热孔2的两端,第二导烟片12和第三导烟片13也倾斜设置,同一侧的第一导烟片11与第二导烟片12及第三导烟片13的倾斜方向相同,且第二导烟片12和第三导烟片13的倾斜角度小于第一导烟片11的,倾斜角度指的是由侧翻边10的一侧向换热片本体1内侧的倾斜角度。另外,第四导烟片14与侧翻边10连接在一起,向换热片本体1内侧倾斜,用于将烟气导向换热片本体1内侧,与换热管接触,以提高换热效率。
其中,第二导烟片12及第三导烟片13均与侧翻边10之间设有间距,该间距形成烟气通道;第二导烟片12与第一导烟片11之间设有连接桥16,连接桥16的一端对应连向侧翻边10,另一端对应连向底部一排换热孔3中位于端部的换热孔;位于第二导烟片12及第三导烟片13靠近侧翻边10一侧的换热片本体1上设有通孔。第二导烟片12及第三导烟片13与侧翻边10之间设置一定的间距,便于烟气通过,避免第二导烟片12和第三导烟片13与侧翻边10之间形成死角造成高温烟气滞留而导致换热片本体1局部温度过高,有效降低换热片本体1外侧的温度;第一导烟片11与第二导烟片12的之间用连接桥16连接,连接桥16把换热片外侧高温热量传导至底部一排换热孔3上,有效降低换热片本体1两侧的温度,从而达到降低换热器表面的温度,以提高换热片本体1、换热器整体的使用寿命。
另外,第二导烟片12和第三导烟片13靠近底部一排换热孔3的一端设有弯折部15,弯折部15向靠近侧翻边10的一侧弯折。高温烟气是从换热片底部一侧流向顶部一侧,设置弯折部15,一方面可以适当增加烟气的停留时间,另一方面,弯折部15可以阻挡烟气往换热片本体1顶部流动,收到弯折部15的阻挡后,烟气又往回换热片本体1内侧回流,而与换热管接触,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换热效率。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换热器,包括换热管以及以上实施例1至实施例3任一换热片,换热片层叠设置,换热管贯穿于换热片本体1上的换热孔中。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换热片,包括换热片本体(1)、设于换热片本体(1)上的换热孔,换热孔在纵向上交错设置,其特征在于,底部一排换热孔(3)中每相邻两个换热孔之间设置有一组扰流片(5),扰流片(5)设于两排换热孔之间的位置;在顶部一排换热孔(2)中每两个换热孔之间设有扰流凸包(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扰流凸包(6)呈倒梯形结构,在扰流凸包(6)的下底边一侧和上底边一侧均开设有切缝口(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片,其特征在于,在顶部一排换热孔(2)中每两个换热孔之间还设有扰流孔;所述的扰流孔包括第一扰流孔(7)和第二扰流孔(9),在每两个换热孔之间至少设有三个第一扰流孔(7),其中两个第一换热孔分别设于扰流凸包(6)两条斜边的延长线上,且位于扰流凸包(6)靠近换热片本体(1)顶部边缘的一侧;另外一个第一扰流孔(7)对应于扰流凸包(6)的上底边切缝口(8),设于两个换热孔之间且位于扰流凸包(6)靠近底部一排换热孔(3)的一侧;所述的第二扰流孔(9)设于顶部一排换热孔(2)中每两个换热孔之间,且位于靠近底部一排换热孔(3)的一侧;每个扰流孔的孔壁均向一侧凸出,形成一圈凸壁。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换热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换热孔的孔壁向一侧凸出,形成一圈凸壁;换热片本体(1)的两侧边缘设有向一侧凸起的侧翻边(10),在换热片本体(1)的两侧设有导烟片,导烟片设于侧翻边(10)与换热孔之间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片,其特征在于,在底部一排换热孔(3)中每两个换热孔之间开设有Y形切口(4),每组扰流片(5)至少包括两片扰流片(5),两片扰流片(5)呈倒八字形设置,所述的两片扰流片(5)分别设于Y形切口(4)两侧边缘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热片,其特征在于,八字形的两片扰流片(5)窄端之间的距离值为底部一排换热孔(3)中每相邻两个换热孔孔壁之间的距离值K的60%~80%;所述的扰流片(5)靠近顶部一排换热孔(2)的一端与两排换热孔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为2mm~3mm;所述的换热孔设有两排;Y形切口(4) 的顶部对应于顶部一排换热孔(2)的底部,Y形切口(4)的两侧分别对应于底部一排换热孔(3)中每相邻的两个换热孔;且Y形切口(4)的顶部边缘距离顶部一排换热孔(2)底部边缘的距离值为2mm~3mm;Y形切口(4)两侧的边缘距离与其相邻的底部一排换热孔(3)边缘的距离值为2mm~3m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热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烟片包括第一导烟片(11)、第二导烟片(12)、第三导烟片(13)以及第四导烟片(14);两侧的侧翻边(10)分别开设有一个缺口,所述的缺口位于两排换热孔之间的位置,所述的第一导烟片(11)设于所述缺口的边缘处,第一导烟片(11)向远离侧翻边(10)的一侧倾斜设置;第一导烟片(11)靠近底部一排换热孔(3)的一端与侧翻边(10)接触;所述的第二导烟片(12)和第三导烟片(13)位于顶部一排换热孔(2)的两端,第二导烟片(12)位于第一导烟片(11)和第三导烟片(13)之间;第二导烟片(12)和第三导烟片(13)也向远离侧翻边(10)的一侧倾斜设置,且第一导烟片(11)的倾斜角度大于第二导烟片(12)和第二导烟片(12)的倾斜角度;所述的第四导烟片(14)设于换热片本体(1)两侧的顶部处;第四导烟片(14)的一端与侧翻边(10)连接,另一端向靠近换热孔的方向倾斜。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换热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导烟片(12)及第三导烟片(13)均与侧翻边(10)之间设有用于形成烟气通道的间距;第二导烟片(12)与第一导烟片(11)之间设有连接桥(16),连接桥(16)的一端对应连向侧翻边(10),另一端对应连向底部一排换热孔(3)中位于端部的换热孔;位于第二导烟片(12)及第三导烟片(13)靠近侧翻边(10)一侧的换热片本体(1)上设有通孔。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换热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导烟片(12)和第三导烟片(13)靠近底部一排换热孔(3)的一端设有弯折部(15),弯折部(15)向靠近侧翻边(10)的一侧弯折。
10.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管以及多片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换热片,所述的换热片层叠设置,所述的换热管贯穿于所述的换热片本体(1)上的换热孔中。
CN201921124334.4U 2019-07-16 2019-07-16 一种换热片及具有该换热片的换热器 Active CN2108021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24334.4U CN210802176U (zh) 2019-07-16 2019-07-16 一种换热片及具有该换热片的换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24334.4U CN210802176U (zh) 2019-07-16 2019-07-16 一种换热片及具有该换热片的换热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802176U true CN210802176U (zh) 2020-06-19

Family

ID=712435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124334.4U Active CN210802176U (zh) 2019-07-16 2019-07-16 一种换热片及具有该换热片的换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80217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830102A (en) Turbulent heat exchanger
US11454448B2 (en) Enhanced heat transfer surface
CN103797326A (zh) 波纹片式热交换器的排水结构
CN106979714B (zh) 一种菱形翅片管束
CN112857103A (zh) 一种紧凑式换热器及其非对称翼型换热板片
CN210569238U (zh) 一种换热器及具有该换热器的热水器
CN210802176U (zh) 一种换热片及具有该换热片的换热器
JP5558206B2 (ja) 熱交換器
JPH1089875A (ja) 空気調和機の熱交換器
CN210570184U (zh) 一种换热片及具有该换热片的换热器
CN217541560U (zh) 换热器
CN215930667U (zh) 一种板式换热器的换热板片和板式换热器
CN111536822B (zh) 翅片、换热器和空调器
CN113251849A (zh) 换热装置及翅片
CN216205601U (zh) 换热片及换热装置
CN211626218U (zh) 一种具有扰流腔结构的h型翅片管
JP2018071860A (ja) 熱交換器
CN215114139U (zh) 换热翅片与热交换装置
CN214666286U (zh) 换热翅片与热交换装置
CN214665247U (zh) 用于燃气热水器的换热片
CN216523331U (zh) 换热装置及翅片
CN220136113U (zh) 一种高效换热器
CN218846975U (zh) 换热片及换热器
CN216645039U (zh) 一种用于蒸汽烟气加热器的换热管
CN214666241U (zh) 一种紧凑式换热器及其非对称翼型换热板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