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799814U - 离合器控制机构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离合器控制机构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799814U
CN210799814U CN201921457807.2U CN201921457807U CN210799814U CN 210799814 U CN210799814 U CN 210799814U CN 201921457807 U CN201921457807 U CN 201921457807U CN 210799814 U CN210799814 U CN 2107998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rust plate
rolling
release bearing
supporting
control mechanis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45780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廉玉波
凌和平
翟震
熊雨超
王文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45780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7998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7998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79981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chanical Operated Clutch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离合器操纵机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离合器控制机构及车辆,该离合器控制机构包括:分离轴承;执行架,所述执行架包括推力板和支撑框,所述支撑框的第一端与推力板相接,所述支撑框的第二端通过支撑销轴可旋转地连接在变速器壳体上;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推力装置及行走装置,所述推力装置包括电机及丝杠,所述丝杠包括螺杆及驱动螺母,所述驱动螺母连接行走装置,所述行走装置与所述推力板接触。该离合器控制机构通过电机、丝杠推动行走装置行走,对推力板施加驱动力,带动执行架摆动以控制离合器动作,具有动作迅速、复位平缓的特点,适用于常闭式离合器。

Description

离合器控制机构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离合器操纵机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离合器控制机构及车辆。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一种用于摩擦盘离合器的操纵装置,其包括:一杠杆致动器;一用于使杠杆致动器围绕一翻转轴翻转的操纵装置,以便借助于杠杆致动器将力施加到摩擦盘离合器上;和,一用于将复位力矩围绕翻转轴施加到杠杆致动器上的复位装置。此外,设置一用于将预先确定的阻尼力矩围绕翻转轴施加到杠杆致动器上的阻尼装置。操纵装置具有滚子,滚子设置在杠杆致动器与一靠置元件之间并且能够沿着杠杆致动器移动,以便改变靠置元件与杠杆致动器之间的距离。
这种形式的离合器操纵装置,通过操纵致动器,滚子被向右驱动,由此使得杠杆致动器和靠置元件之间的距离抵抗复位装置的阻力增大并且使杠杆致动器的右端部缓慢向上运动。相反,如果致动器不再被控制,则复位装置将滚子向左返回地快速驱动并且杠杆致动器的右端部停止操纵离合器。由于设置复位装置,使致动器抵抗复位装置阻力缓慢致动杠杆致动器右端部,而致动器不被控制时,杠杆致动器右端部可快速停止操纵离合器。故此离合器操纵装置适用于常开式离合器。而对于常闭式离合器,要求操作时快速分离,停止操作时缓慢结合,显然此种离合器操纵装置不适用于常闭式离合器。另外,杠杆致动器的旋转轴与杠杆致动器在同一侧,而致动离合器的右端部在杠杆致动器的另一侧,这样就会使驱动的杠杆力臂较短,需要的驱动力就比较大,对电机的要求较高。另外,由于在杠杆致动器上需要留出位置设置复位装置和阻尼装置,导致杠杆致动器的设计尺寸需要更大,空间布置难度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的离合器操纵装置,不适用于常闭式离合器的问题,提供一种离合器控制机构及车辆。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离合器控制机构,包括:
分离轴承;
执行架,所述执行架包括推力板和用于放置及支撑所述分离轴承的支撑框,所述支撑框的第一端与所述推力板相接,所述支撑框的第二端通过支撑销轴可旋转地连接在变速器壳体上;
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推力装置及行走装置,所述推力装置包括电机及丝杠,所述丝杠包括与所述电机的电机轴固定连接或一体形成的螺杆及螺纹连接在所述螺杆的外部的驱动螺母,所述驱动螺母连接所述行走装置,所述行走装置与所述推力板接触,所述电机通过驱动所述螺杆旋转以带动所述驱动螺母沿所述螺杆的轴向移动,以此推动所述行走装置沿预设方向行走,使得所述执行架绕所述支撑销轴的轴线摆动,以对所述推力板施加驱动力,从而推动所述分离轴承向靠近或远离离合器的方向移动,以控制离合器的接合或分离。
可选地,所述支撑销轴与所述推力板位于所述分离轴承的两侧;
所述支撑销轴的轴线方向垂直于所述行走装置的行走方向;所述推力装置位于所述推力板的下方。
可选地,所述行走装置包括支撑轴及转动连接在所述支撑轴上的滚动件,所述推力板上设置有滚道,所述预设方向由所述滚道的延伸方向限定,所述驱动螺母沿所述螺杆的轴向移动带动所述支撑轴移动,以使得所述滚动件沿所述滚道滚动,以对所述推力板施加驱动力;
所述滚道具有远离所述支撑销轴的第一端及靠近所述支撑销轴的第二端,所述滚动件处于所述滚道的第一端时,所述驱动螺母位于初始状态,所述分离轴承与离合器脱离;所述滚动件处于所述滚道的第二端时,所述驱动螺母位于最大行程位置,所述分离轴承与离合器接合;所述滚动件由所述滚道的第一端向第二端滚动时,所述执行架绕所述支撑销轴的轴线向远离所述电机的方向摆动;所述滚动件由所述滚道的第二端向第一端滚动时,所述执行架绕所述支撑销轴的轴线向靠近所述电机的方向摆动。
可选地,所述滚动件包括第一滚轮及第二滚轮,所述第一滚轮及第二滚轮分别转动连接在所述支撑轴的两端,所述推力板的中部设置有隔开槽,所述隔开槽将所述推力板分割成第一推力板及第二推力板,所述滚道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推力板内的第一滚槽及设置在所述第二推力板内的第二滚槽,所述第一滚轮容纳在所述第一滚槽内并与所述第一滚槽的槽壁滚动接触,所述第二滚轮容纳在所述第二滚槽内并与所述第二滚槽的槽壁滚动接触,所述第一滚槽与第二滚槽均垂直于所述支撑销轴的轴线。
可选地,所述驱动螺母为一端敞开、一端封闭的筒状结构,所述驱动螺母的封闭端固定连接有一凸块,所述凸块位于所述隔开槽内;
所述凸块设置有与所述支撑轴同轴的安装通孔,所述支撑轴过盈装配或转动插接在所述安装通孔内;或者是,所述支撑轴与所述凸块一体成型。
可选地,所述滚动件包括滚轮,所述滚道包括设置在所述推力板的底面上的滚槽,所述滚轮与所述滚槽的底壁滚动接触,所述滚槽垂直于所述支撑销轴的轴线。
可选地,所述驱动螺母为一端敞开、一端封闭的筒状结构,所述驱动螺母的封闭端设置有凹陷,所述凹陷的两侧分别形成第一连接臂及第二连接臂,所述滚轮容纳在所述凹陷内,所述支撑轴的两端穿出所述滚轮并分别固定连接或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臂及第二连接臂上。
可选地,所述支撑框的中部设置有通孔;
所述离合器控制机构还包括支撑元件、分离轴承底板及导轴,所述导轴的一端固定在变速器壳体上,所述分离轴承空套在所述导轴上,所述支撑元件固定或一体形成在所述支撑框上,所述分离轴承底板固定连接在所述分离轴承的一端且与所述支撑框铰接,所述分离轴承底板与所述支撑框的铰接轴线平行于所述支撑销轴的轴线,所述分离轴承底板的径向外侧设置有爪部,所述支撑元件的顶面接触支撑所述分离轴承底板的爪部;
在所述执行架的摆动过程中,通过所述分离轴承底板的爪部与支撑元件的顶面的接触部位的不断改变,可使所述分离轴承在被推动过程中始终沿着所述导轴的轴线移动。
可选地,所述支撑元件的顶面为中间高两边低的弧面;
所述支撑元件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支撑元件位于所述分离轴承的径向相对两侧,所述分离轴承底板的径向外侧设置有与两个所述支撑元件对应的两个所述爪部。
通过设置支撑元件,并设计支撑元件的顶面为中间高两边低的弧面,在执行架的摆动过程中,通过分离轴承底板的爪部与支撑元件的顶面的接触部位的不断改变,可使分离轴承在被推动过程中始终沿着导轴的轴线移动,避免分离轴承由于与导轴存在间隙而发生的歪斜,从而保证离合器与分离轴承接触的的水平各点受力均匀。
支撑元件可采用具有一定弹性的塑料材质,可以减少分离轴承在推动过程中执行架与支撑元件、支撑元件与分离轴承之间的摩擦振动和摩擦噪音。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离合器控制机构,支撑框的第一端与推力板相接,支撑框的第二端通过支撑销轴可旋转地连接在变速器壳体上,电机通过驱动螺杆旋转以带动驱动螺母沿螺杆的轴向移动,以此推动行走装置沿预设方向行走,以对推力板施加驱动力,使得所述执行架绕所述支撑销轴的轴线摆动,从而推动分离轴承向靠近或远离离合器的方向移动,以控制离合器的接合或分离。并且,该离合器控制机构通过电机、丝杠推动行走装置行走,以对推力板施加驱动力,带动执行架摆动以控制离合器动作,具有动作迅速、复位平缓的特点,非常适用于常闭式离合器,以满足常闭式离合器分离快、结合慢的特点需求。
电机通过驱动螺杆旋转以带动驱动螺母沿螺杆的轴向移动,使用电机、丝杠作为推力装置,使离合器控制机构具有更好的稳定性。使用螺杆和驱动螺母配合也使机构变得更简单,空间尺寸更小,更易于布置。此离合器控制机构在电机控制下进行动作和复位,也使此离合器控制机构动作更迅速,控制更精准。
丝杠可采用滚珠丝杠(螺杆通过滚珠与驱动螺母配合),可使离合器控制机构具有更好的稳定性。
另外,执行架包括推力板和支撑框,滚动件(例如滚轮)与滚道配合,结合纵向放置的丝杠(即丝杠位于滚道的下方且与滚道呈一锐角),使电机的驱动力只需克服推力板的压力即可推动滚动件运动,使驱动装置更容易推动执行架,节省驱动力。另外,摩擦力变为滚动摩擦,使摩擦力更小,减少能量损失,提升驱动效率。驱动螺母和螺杆的配合也使此离合器控制机构更容易控制,系统更稳定。
并且,由于支撑销轴与推力板位于分离轴承的两侧,加长了杠杆力臂(施加在推力板的驱动力相对支撑销轴的力臂远大于分离轴承的轴向力相对支撑销轴的力臂),以达到省力效果,使驱动装置的驱动力需求更小,对电机的要求较低。
推力板和支撑框可为一体结构,这样,通过执行架这一个部件替代了现有技术的离合器操纵装置的操纵杆与执行架这两个部件,执行架的支撑框用于放置及支撑分离轴承,支撑框充当现有技术的离合器操纵装置的操纵杆的作用,使离合器控制机构集成度更高,结构更简单,更易于空间布置和轻量化。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其包括上述的离合器控制机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离合器控制机构去掉分离轴承、分离轴承底板及导轴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离合器控制机构去掉分离轴承、分离轴承底板及导轴的立体图(剖开驱动螺母);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离合器控制机构去掉分离轴承、分离轴承底板、导轴、电机及螺杆后的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离合器控制机构的分离轴承、分离轴承底板、支撑元件及导轴的装配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离合器控制机构的支撑元件、分离轴承及分离轴承底板的配合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离合器控制机构去掉分离轴承、分离轴承底板及导轴的立体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离合器控制机构的推力装置的立体图 (剖开驱动螺母);
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离合器控制机构去掉分离轴承、分离轴承底板、导轴、电机及螺杆后的立体图。
说明书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1、分离轴承;2、执行架;21、推力板;211、隔开槽;212、第一推力板; 213、第二推力板;22、支撑框;221、销轴安装套管;222、通孔;4、支撑销轴;5、推力装置;51、电机;52、螺杆;53、驱动螺母;531、第一连接臂; 532、第二连接臂;6、行走装置;61、支撑轴;62、滚动件;62a、第一滚轮; 62b、滚轮;7、滚道;7a、第一滚槽;7b、第二滚槽;7c、滚槽;8、导轴;9、分离轴承底板;91、爪部;911、勾部;10、支撑元件;10a、缺口;20、导轴底座;30、凸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第一实施例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离合器控制机构,包括分离轴承1、执行架2及驱动装置。所述执行架2包括推力板21和用于放置及支撑所述分离轴承1的支撑框22,所述支撑框22的第一端与所述推力板21 相接(固定连接或一体形成),所述支撑框22的第二端通过支撑销轴4可旋转地连接在变速器壳体上。
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推力装置5及行走装置6,所述推力装置5包括电机51 及丝杠,所述丝杠包括与所述电机51的电机轴固定连接或一体形成的螺杆52 及螺纹连接在所述螺杆52的外部的驱动螺母53,所述驱动螺母53连接所述行走装置6,所述行走装置6与所述推力板21接触,所述电机51通过驱动所述螺杆52旋转以带动所述驱动螺母53沿所述螺杆52的轴向移动,以此推动所述行走装置6沿预设方向行走,以对所述推力板21施加驱动力,使得所述执行架2 绕所述支撑销轴4的轴线摆动,从而推动所述分离轴承1向靠近或远离离合器的方向移动,以控制离合器的接合或分离。
优选地,所述支撑销轴4与所述执行架2的第二端部2b的承力部位于所述分离轴承1的两侧。
优选地,所述支撑销轴4的轴线方向垂直于所述行走装置6的行走方向。所述推力装置5位于所述推力板21的下方。
所述行走装置6包括支撑轴61及转动连接在所述支撑轴61上的滚动件62,所述推力板21上设置有滚道7,所述预设方向由所述滚道7的延伸方向限定,所述驱动螺母53沿所述螺杆52的轴向移动带动所述支撑轴61移动,以使得所述滚动件62沿所述滚道7滚动,以对所述推力板21施加驱动力。所述滚道7 具有远离所述支撑销轴4的第一端及靠近所述支撑销轴的第二端,所述滚动件62处于所述滚道7的第一端时,所述驱动螺母53位于初始状态,所述分离轴承 1与离合器脱离;所述滚动件62处于所述滚道7的第二端时,所述驱动螺母53位于最大行程位置,所述分离轴承1与离合器接合;所述滚动件62由所述滚道 7的第一端向第二端滚动时,所述执行架2绕所述支撑销轴4的轴线向远离所述电机51的方向摆动;所述滚动件62由所述滚道7的第二端向第一端滚动时,所述执行架2绕所述支撑销轴4的轴线向靠近所述电机51的方向摆动。
滚动件62可以是滚珠、滚轮、滚轴或滚筒等。滚动件62转动连接在支撑轴61上,支撑轴61的轴线穿过滚动件62的中心。滚道7的作用是限制滚动件 62的左右偏移,引导滚动件62直线滚动。
然而,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若支撑轴61上本身设置有限制滚动件62左右偏移的结构,则可以取消滚道7。
上述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在推力板21上的滚道7实现行走装置6的行走导向。
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是设置独立于所述推力板21的部件来实现行走装置6的行走导向。例如,可以设置相对变速器壳体静止的导向板来实现行走装置6的行走导向。
如图1及图3所示,所述滚动件62包括第一滚轮62a及第二滚轮(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一滚轮62a及第二滚轮分别转动连接在所述支撑轴61的两端,所述推力板21的中部设置有隔开槽211,所述隔开槽211将所述推力板21分割成第一推力板212及第二推力板213,所述滚道7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推力板 212内的第一滚槽7a及设置在所述第二推力板213内的第二滚槽7b,所述第一滚轮62a容纳在所述第一滚槽7a内并与所述第一滚槽7a的槽壁滚动接触,所述第二滚轮容纳在所述第二滚槽7b内并与所述第二滚槽7b的槽壁滚动接触,所述第一滚槽7a与第二滚槽7b均垂直于所述支撑销轴4的轴线。
通过设置两个滚轮,使得行走装置6对推力板21的驱动力更加的均匀。此外,行走装置6也能更加稳定的移动。
优选地,如图1及图2所示,所述驱动螺母53为一端敞开、一端封闭的筒状结构,所述驱动螺母53的封闭端固定连接有一凸块30,所述凸块30位于所述隔开槽211内,所述凸块30设置有与所述支撑轴61同轴的安装通孔,所述支撑轴61过盈装配或转动插接在所述安装通孔内。通过设置凸块30,提供支撑轴61的安装与限位,使得支撑轴61的运动更加稳定。
在一些替代方案中,所述支撑轴61也可以与所述凸块30一体成型。
所述支撑框22的第二端设置有销轴安装套管221,所述支撑销轴4可转动地穿插在所述销轴安装套管221内,所述支撑销轴4的两端固定在变速器壳体上。所述支撑框22支撑框22的中部设置有通孔222。优选地,支撑销轴4的两端通过合页(图中未示出)固定在变速器壳体上。
在一些替代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销轴4过盈压装在所述销轴安装套管221 内,所述支撑销轴4的两端转动连接在变速器壳体上。例如,支撑销轴4的两端通过合页或轴承转动连接在变速器壳体上。
如图4及图5所示,所述离合器控制机构还包括支撑元件10、分离轴承底板9及导轴8,所述导轴8的一端固定在变速器壳体上,所述分离轴承1空套在所述导轴8上,所述支撑元件10固定在所述支撑框22上,所述分离轴承底板9 固定连接在所述分离轴承1的一端且与所述支撑框22铰接,所述分离轴承底板 9与所述支撑框22的铰接轴线平行于所述支撑销轴4的轴线,所述分离轴承底板9的径向外侧设置有爪部91,所述支撑元件10的顶面接触支撑所述分离轴承底板9的爪部91。
如图5所示,所述分离轴承底板9的爪部91的下端设置有勾部911,所述支撑元件的外侧面上设置有缺口10a,所述勾部91勾挂在所述缺口10a内,以限制所述分离轴承底板9绕导轴8的转动。
优选地,所述导轴8的一端连接有一导轴底座20,所述导轴底座20通过螺栓固定在变速器壳体上,以此将所述导轴8固定在变速器壳体上。
所述支撑元件10的顶面为中间高两边低的弧面。优选地,所述支撑元件10 包括支撑块、第一支脚及第二支脚,支撑块的顶面与分离轴承底板9的爪部91 配合。所述第一支脚及所述第二支脚安装在支撑框22上。例如,支撑框22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及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支脚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孔中,所述第二支脚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孔中。
优选地,所述支撑元件10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支撑元件10位于所述分离轴承1的径向相对两侧,所述分离轴承底板9的径向外侧设置有与两个所述支撑元件10对应的两个所述爪部91。
通过设置支撑元件10,并设计支撑元件10的顶面为中间高两边低的弧面,在执行架2的摆动过程中,通过所述分离轴承底板9的爪部91与支撑元件10 的顶面的接触部位的不断改变,可使所述分离轴承1在被推动过程中始终沿着所述导轴8的轴线移动。
支撑元件10可采用具有一定弹性的塑料材质,可以减少分离轴承1在推动过程中执行架2与支撑元件10、支撑元件10与分离轴承1之间的摩擦振动和摩擦噪音。
在一些替代方案中,支撑元件10也可以与支撑框22一体形成(例如在支撑框22上一体形成弧形凸块),以简化装配流程。
上述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
电机51正转,驱动螺杆52正向转动,螺杆52的旋转运动转化为驱动螺母 53向上的直线运动,推动支撑轴61带动第一滚轮62a及第二滚轮分别在第一滚槽7a、第二滚槽7b中滚动(第一滚轮62a由第一滚道7a的第一端向第二端滚动,第二滚轮62b由第二滚道7b的第一端向第二端滚动),第一滚轮62a及第二滚轮分别推动第一推力板212及第二推力板213,以使得执行架2以支撑销轴 4为旋转轴向上转动,进而向上推动分离轴承1,以控制离合器进行相应动作。
电机51反转,驱动螺杆52反向转动,螺杆52的旋转运动转化为驱动螺母 53向上的直线运动,推动支撑轴61带动第一滚轮62a及第二滚轮分别在第一滚槽7a、第二滚槽7b中滚动(第一滚轮62a由第一滚道7a的第二端向第一端滚动,第二滚轮62b由第二滚道7b的第二端向第一端滚动),第一滚轮62a及第二滚轮分别拉动第一推力板212及第二推力板213,以使得执行架2以支撑销轴 4为旋转轴向下转动,使执行架2和分离轴承1复位到初始位置,由于离合器膜片弹簧的回位压力作用,进而使离合器复位到初始位置。
可见,该离合器控制机构不需要设置复位装置和阻尼装置,因而执行架2 上不需要留出复位装置和阻尼装置的安装空间,执行架2的设计尺寸可以更小,空间布置更为容易。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离合器控制机构,支撑框22的第一端与推力板21相接,支撑框22的第二端通过支撑销轴4可旋转地连接在变速器壳体上,电机51通过驱动螺杆52旋转以带动驱动螺母53沿螺杆52的轴向移动,以此推动行走装置6沿预设方向行走,以对推力板21施加驱动力,使得所述执行架 2绕所述支撑销轴4的轴线摆动,从而推动分离轴承1向靠近或远离离合器的方向移动,以控制离合器的接合或分离。并且,该离合器控制机构通过电机51、丝杠推动行走装置6行走,以对推力板21施加驱动力,带动执行架2摆动以控制离合器动作,具有动作迅速、复位平缓的特点,非常适用于常闭式离合器,以满足常闭式离合器分离快、结合慢的特点需求。
电机51通过驱动螺杆52旋转以带动驱动螺母53沿螺杆52的轴向移动,使用电机51、丝杠作为推力装置5,使离合器控制机构具有更好的稳定性。使用螺杆52和驱动螺母53配合也使机构变得更简单,空间尺寸更小,更易于布置。此离合器控制机构在电机51控制下进行动作和复位,也使此离合器控制机构动作更迅速,控制更精准。
丝杠可采用滚珠丝杠(螺杆52通过滚珠与驱动螺母53配合),可使离合器控制机构具有更好的稳定性。
另外,执行架2包括推力板21和支撑框22,滚动件62(第一滚轮62a和第二滚轮)与滚道7配合,结合纵向放置的丝杠(即丝杠位于滚道7的下方且与滚道7呈一锐角,该锐角大于等于45度),使电机51的驱动力只需克服推力板21的压力即可推动滚动件运动62,使驱动装置更容易推动执行架2,节省驱动力。另外,摩擦力变为滚动摩擦,使摩擦力更小,减少能量损失,提升驱动效率。驱动螺母53和螺杆52的配合也使此离合器控制机构更容易控制,系统更稳定。
并且,由于支撑销轴4与推力板21位于分离轴承的两侧,加长了杠杆力臂 (施加在推力板21的驱动力相对支撑销轴4的力臂远大于分离轴承1的轴向力相对支撑销轴4的力臂),以达到省力效果,使驱动装置的驱动力需求更小,对电机51的要求较低。
推力板21和支撑框22可为一体结构,这样,通过执行架2这一个部件替代了现有技术的离合器操纵装置的操纵杆与执行架这两个部件,执行架2的支撑框22用于放置及支撑分离轴承1,支撑框22充当现有技术的离合器操纵装置的操纵杆的作用,使离合器控制机构集成度更高,结构更简单,更易于空间布置和轻量化。
第二实施例
图6至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离合器控制机构,其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所述滚动件62只包括一个滚轮62b,所述滚道7包括设置在所述推力板21的底面上的滚槽7c,所述滚轮62b与所述滚槽7c的底壁滚动接触,所述滚槽7c垂直于所述支撑销轴4的轴线。
所述驱动螺母53为一端敞开、一端封闭的筒状结构,所述驱动螺母53的封闭端设置有凹陷,所述凹陷的两侧分别形成第一连接臂531及第二连接臂532,所述滚轮6b容纳在所述凹陷内,所述支撑轴61的两端穿出所述滚轮6b并分别固定连接或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臂531及第二连接臂532上。
第二实施例中,滚动件62仅包含一个滚轮6b,且所述滚道7仅包含设置在所述推力板21的底面上的滚槽7c,零部件少,且推力板21加工更为简单,推力板21不用设置隔开槽,强度更大。
另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其包括上述实施例的离合器控制机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离合器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分离轴承;
执行架,所述执行架包括推力板和用于放置及支撑所述分离轴承的支撑框,所述支撑框的第一端与所述推力板相接,所述支撑框的第二端通过支撑销轴可旋转地连接在变速器壳体上;
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推力装置及行走装置,所述推力装置包括电机及丝杠,所述丝杠包括与所述电机的电机轴固定连接或一体形成的螺杆及螺纹连接在所述螺杆的外部的驱动螺母,所述驱动螺母连接所述行走装置,所述行走装置与所述推力板接触,所述电机通过驱动所述螺杆旋转以带动所述驱动螺母沿所述螺杆的轴向移动,以此推动所述行走装置沿预设方向行走,使得所述执行架绕所述支撑销轴的轴线摆动,以对所述推力板施加驱动力,从而推动所述分离轴承向靠近或远离离合器的方向移动,以控制离合器的接合或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合器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销轴与所述推力板位于所述分离轴承的两侧;
所述支撑销轴的轴线方向垂直于所述行走装置的行走方向;所述推力装置位于所述推力板的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合器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装置包括支撑轴及转动连接在所述支撑轴上的滚动件,所述推力板上设置有滚道,所述预设方向由所述滚道的延伸方向限定,所述驱动螺母沿所述螺杆的轴向移动带动所述支撑轴移动,以使得所述滚动件沿所述滚道滚动,以对所述推力板施加驱动力;
所述滚道具有远离所述支撑销轴的第一端及靠近所述支撑销轴的第二端,所述滚动件处于所述滚道的第一端时,所述驱动螺母位于初始状态,所述分离轴承与离合器脱离;所述滚动件处于所述滚道的第二端时,所述驱动螺母位于最大行程位置,所述分离轴承与离合器接合;所述滚动件由所述滚道的第一端向第二端滚动时,所述执行架绕所述支撑销轴的轴线向远离所述电机的方向摆动;所述滚动件由所述滚道的第二端向第一端滚动时,所述执行架绕所述支撑销轴的轴线向靠近所述电机的方向摆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离合器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滚动件包括第一滚轮及第二滚轮,所述第一滚轮及第二滚轮分别转动连接在所述支撑轴的两端,所述推力板的中部设置有隔开槽,所述隔开槽将所述推力板分割成第一推力板及第二推力板,所述滚道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推力板内的第一滚槽及设置在所述第二推力板内的第二滚槽,所述第一滚轮容纳在所述第一滚槽内并与所述第一滚槽的槽壁滚动接触,所述第二滚轮容纳在所述第二滚槽内并与所述第二滚槽的槽壁滚动接触,所述第一滚槽与第二滚槽均垂直于所述支撑销轴的轴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离合器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螺母为一端敞开、一端封闭的筒状结构,所述驱动螺母的封闭端固定连接有一凸块,所述凸块位于所述隔开槽内;
所述凸块设置有与所述支撑轴同轴的安装通孔,所述支撑轴过盈装配或转动插接在所述安装通孔内;或者是,所述支撑轴与所述凸块一体成型。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离合器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滚动件包括滚轮,所述滚道包括设置在所述推力板的底面上的滚槽,所述滚轮与所述滚槽的底壁滚动接触,所述滚槽垂直于所述支撑销轴的轴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离合器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螺母为一端敞开、一端封闭的筒状结构,所述驱动螺母的封闭端设置有凹陷,所述凹陷的两侧分别形成第一连接臂及第二连接臂,所述滚轮容纳在所述凹陷内,所述支撑轴的两端穿出所述滚轮并分别固定连接或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臂及第二连接臂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合器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的中部设置有通孔;
所述离合器控制机构还包括支撑元件、分离轴承底板及导轴,所述导轴的一端固定在变速器壳体上,所述分离轴承空套在所述导轴上,所述支撑元件固定或一体形成在所述支撑框上,所述分离轴承底板固定连接在所述分离轴承的一端且与所述支撑框铰接,所述分离轴承底板与所述支撑框的铰接轴线平行于所述支撑销轴的轴线,所述分离轴承底板的径向外侧设置有爪部,所述支撑元件的顶面接触支撑所述分离轴承底板的爪部;
在所述执行架的摆动过程中,通过所述分离轴承底板的爪部与支撑元件的顶面的接触部位的不断改变,可使所述分离轴承在被推动过程中始终沿着所述导轴的轴线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离合器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元件的顶面为中间高两边低的弧面;
所述支撑元件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支撑元件位于所述分离轴承的径向相对两侧,所述分离轴承底板的径向外侧设置有与两个所述支撑元件对应的两个所述爪部。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离合器控制机构。
CN201921457807.2U 2019-08-30 2019-08-30 离合器控制机构及车辆 Active CN2107998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57807.2U CN210799814U (zh) 2019-08-30 2019-08-30 离合器控制机构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57807.2U CN210799814U (zh) 2019-08-30 2019-08-30 离合器控制机构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799814U true CN210799814U (zh) 2020-06-19

Family

ID=712400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457807.2U Active CN210799814U (zh) 2019-08-30 2019-08-30 离合器控制机构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79981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28337A1 (zh) * 2021-04-28 2022-11-03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离合器执行机构及车辆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28337A1 (zh) * 2021-04-28 2022-11-03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离合器执行机构及车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942739B2 (ja) 後輪操舵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原動機付き車両
US8104596B2 (en) Clutch actuator assembly
KR20210096651A (ko) 너트-리드스크류식 자동문 개폐기구, 자동차 자동문 및 자동차
CN210799814U (zh) 离合器控制机构及车辆
CN208595153U (zh) 衬套和遥控器
US11787379B2 (en) Electronic parking brake system
JP2014080848A (ja) 切換機構
JP2006143196A (ja) ペダル力低減のための装置
CN210799810U (zh) 离合器控制机构及车辆
CN112443588B (zh) 离合器控制机构及车辆
US5934433A (en) Friction clutch having an actuator for automated operation
JP6197434B2 (ja) 電動駐車ブレーキ装置
CN112443587A (zh) 离合器控制机构及车辆
CN112443591B (zh) 离合器控制机构及车辆
EP3214343B1 (en) Power transmission roller assembly
CN112443589A (zh) 离合器控制机构及车辆
KR101953030B1 (ko) 차량용 클러치 액추에이터
EP4015861B1 (en) An actuator device for a friction clutch
JP2004512485A5 (zh)
US20170261079A1 (en) Power transmission roller assembly
CN113446365B (zh) 减速装置、自动引导运输车和物流仓储系统
JP2006524304A (ja) 両方向駆動装置
KR101208789B1 (ko) 자동화 변속기용 클러치 액츄에이터
CN115871618A (zh) 制动踏板装置和自动驾驶车辆
GB2455337A (en) Toroidal variator with damped control lev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