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793339U - 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793339U
CN210793339U CN201921432996.8U CN201921432996U CN210793339U CN 210793339 U CN210793339 U CN 210793339U CN 201921432996 U CN201921432996 U CN 201921432996U CN 210793339 U CN210793339 U CN 2107933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are tire
spare
vehicle
mounting bracket
po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43299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腾涌
田洪生
崔超
翟欢
梁大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43299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7933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7933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7933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车辆,包括用于安装备胎的备胎安装支架、位于车尾的防撞梁、间隔设置并分别与所述防撞梁相连的至少两根纵梁以及分别与至少两根所述纵梁相连的横梁,所述备胎安装支架位于所述横梁与所述防撞梁之间,所述备胎安装支架的两侧分别与不同的所述纵梁固定连接。通过将备胎安装支架的两侧分别与不同的纵梁固定连接,并且,备胎安装支架位于横梁与防撞梁之间,使得防撞梁、两根纵梁、备胎安装支架构成一个环状结构,备胎安装支架、两根纵梁、横梁构成又一个环状结构,形成一个良好的碰撞力分散路径,在车辆尾部产生碰撞时,便于分散碰撞力,更好地保护车内驾乘人员的安全。

Description

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一般涉及车辆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辆。
背景技术
车辆随车携带的备胎,可在车辆行驶过程中特别是郊外行驶时出现轮胎爆胎等故障而导致车辆无法行驶的情况下,及时、快捷、简便的更换损坏轮胎进而实现继续行驶的目的。
现有的备胎池式的备胎安装结在备胎池部位没有直接相连的结构,在车辆的尾部产生碰撞时,碰撞力很难在备胎池的位置进行分散。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利用车辆尾部碰撞力分散的车辆。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包括用于安装备胎的备胎安装支架、位于车尾的防撞梁、间隔设置并分别与所述防撞梁相连的至少两根纵梁以及分别与至少两根所述纵梁相连的横梁,所述备胎安装支架位于所述横梁与所述防撞梁之间,所述备胎安装支架的两侧分别与不同的所述纵梁固定连接。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将备胎安装支架的两侧分别与不同的纵梁固定连接,并且,备胎安装支架位于横梁与防撞梁之间,使得防撞梁、两根纵梁、备胎安装支架构成一个环状结构,备胎安装支架、两根纵梁、横梁构成又一个环状结构,形成一个良好的碰撞力分散路径,在车辆尾部产生碰撞时,便于分散碰撞力,更好地保护车内驾乘人员的安全,能够解决现有的车辆内的备胎池式结构存在局部碰撞力较难分散的问题。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车辆的备胎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车辆的备胎安装支架的爆炸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车辆放置备胎以及车载充电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车辆的车身后部总成与备胎安装支架相对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车辆的后车身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备胎池,11-备胎池底板,12-备胎池侧壁,13-后地板,20-备胎安装支架,21-备胎横梁,22-备胎纵梁,221-第一翻边,23-加强板,231-限位筋,24-安装座,241-凸起部,242-第二翻边,25-备胎固定件,251-支撑座,252-底翻边,30-车身后部总成,31-防撞梁,32-纵梁,33-横梁,34-地板横梁,35-地板纵梁,40-C柱加强结构,41-第三连接件,42-第四连接件,43-第一连接件,44-第二连接件,45-D柱,46-顶盖后横梁,50-车载充电设备,60-备胎,70-备胎固定圈,80-随车工具,90-行李箱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实用新型,而非对该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为了便于说明,以车辆在水平路面上正常行驶或者停放的状态作为参考来进行空间方位上的说明,例如“上”“下”等方位名词均是基于车辆在水平路面上正常行驶或者停放的状态,“横向”指代车辆的宽度方向,“纵向”指代车辆的长度方向,上述术语或名词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
参考图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用于安装备胎的备胎安装支架20、位于车尾的防撞梁31、间隔设置并分别与防撞梁31相连的至少两根纵梁32以及分别与至少两根纵梁32相连的横梁33,备胎安装支架20位于横梁33与防撞梁31之间,备胎安装支架20的两侧分别与不同的纵梁32固定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车身后部总成30包括防撞梁31、横梁33和纵梁32,后地板13固定在横梁33和纵梁32上,备胎安装支架20的两侧分别与不同的纵梁32固定连接,此处的固定连接可以是间接固定连接,也就是备胎安装支架20与后地板13固定连接,后地板13与纵梁32固定连接,当然,备胎安装支架20与备胎池10的固定连接处要设置在纵梁32上方,能够保证备胎安装支架20的整体强度;也可以是直接固定连接,备胎安装支架20直接与纵梁32固定连接,能够将备胎60向备胎安装支架20施加的载荷分配到纵梁32上,减小备胎所产生的冲击载荷对备胎安装支架20的影响。
备胎横梁21、两根纵梁32以及横梁33构成环状结构,备胎横梁21、两根纵梁32以及防撞梁31构成环状结构,两根备胎横梁21以及两根纵梁32构成环状结构,能够提高备胎安装支架20的强度,形成一个良好的碰撞力分散路径,在车辆尾部产生碰撞时,便于分散碰撞力,更好地保护车内驾乘人员的安全。
参考图5,进一步的,包括位于车身两侧的C柱加强结构40,C柱加强结构40与备胎安装支架20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件43,第一连接件43的一端与C柱加强结构40固定连接,第一连接件43的另一端与备胎安装支架20固定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C柱加强结构能够增加车辆C柱(C柱为从车头向车尾方向的第三根立柱)的强度。车身两侧的结构一般为对称设置,以车身一侧为例进行详细说明,C柱加强结构40与横梁33相连,C柱加强结构40包括相连第三连接件41和第四连接件42,第三连接件41与横梁33相连,第四连接件42与第一连接件43相连,通过第一连接件43、备胎安装支架20、第三连接件41,构成一个连续的连接结构,同时,第四连接件42、第三连接件41以及横梁33构成又一个连续的连接结构,两个连续的连接结构起到加强C柱的作用。
第一连接件43、第二连接件44、第三连接件41、第四连接件42均可以由多块连接板相互固定构成,也可以由连接管构成,第一连接件43、第二连接件44、第三连接件41、第四连接件42具体的形状可以根据车身整体的形状会产生相应变化。
参考图5,进一步的,包括D柱45,C柱加强结构40靠近D柱4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件44,第二连接件44远离C柱加强结构40的一侧与D柱45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两根D柱45(D柱45为车尾两侧的立柱)可以通过顶盖后横梁46相连,通过第二连接件44与D柱45连接,能够构成两个环状结构,起到加强D柱45的作用。具体的,备胎安装支架20、第一连接件43、第四连接件42、第二连接件44、顶盖后横梁46构成一个环状结构,横梁33、第三连接件41、第四连接件42、第二连接件44、顶盖后横梁46构成又一个环状结构。
进一步的,包括备胎池10,备胎池10的开口位于防撞梁31、两根纵梁32以及横梁33围合形成的空间,备胎安装支架20将备胎池10的安装空间分隔成第一安装空间和用于安放备胎60的第二安装空间,备胎池10包括备胎池底板11,第一安装空间位于备胎池底板11与备胎安装支架20之间,备胎安装支架20用于固定备胎60。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备胎安装支架20将备胎池10的安装空间分隔成第一安装空间和第二安装空间,第一安装空间可以但不限于用于安装车载充电设备50,第二安装空间用于安装备胎60,其中备胎安装支架20用于固定备胎60。图3为车身后部放置备胎60以及车载充电设备50的示意图,车身后部总成30包括后地板13,后地板13上形成有备胎池10,备胎池10内放置有纯电动车辆的车载充电设备50,备胎安装支架20设置在备胎池10上方,车载充电设备50位于备胎安装支架20与备胎池底板11之间,备胎60放置在备胎安装支架20上,将备胎固定圈70卡住备胎,并将备胎固定圈70与备胎固定件25固定,从而固定住备胎,在备胎周围放置随车工具80,并在随车工具80和备胎60上面盖上行李箱盖板90。备胎安装支架20将车身尾部备胎池10的位置分为上、下两层,上层用于放置备胎60、备胎固定圈70和随车工具80,下层用于放置车载充电设备50,合理地利用了车辆内部空间。
将备胎60固定在备胎安装支架20上,备胎安装支架20与备胎池10相连,避免将备胎60直接固定在车辆备胎池10内的后地板13上,降低了后地板13变形开裂的可能性,同时,备胎安装支架20也不会露在车辆外部,保证了备胎的安全性,避免对车辆的造型和美观造成影响。
进一步的,备胎安装支架20包括备胎横梁21以及与备胎横梁21相连的备胎纵梁22,备胎横梁21的两侧分别与不同的纵梁32固定连接,备胎纵梁22背向备胎池底板1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用于安装备胎60的备胎固定件25。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图1为本实施例的备胎安装支架20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的备胎安装支架20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本实施例的备胎池10与现有的备胎池结构类似,通过对车辆后地板13冲压形成备胎池10,当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在备胎池10内形成多根加强筋,来增加备胎池10的强度。备胎池10包括备胎池底板11、备胎池侧壁12以及围绕在备胎池侧壁12周围的后地板13,备胎安装支架20设置在备胎池底板11的上方,备胎安装支架20与备胎池底板11之间设置有一定间距,可以将部分设备特别是安装位置受限或者体积较大的设备放置或者安装在备胎安装支架20与备胎池底板11之间的空间,例如纯电动车辆的车载充电设备50等,通过合理布置备胎池10的空间,节约车辆结构所占空间,为增大车辆内部空间提供可能。
备胎也可以作为车辆的选择配置,在一些不设置备胎的车型中则无需设置备胎安装支架20,同样的,在不设置备胎的车型中可以将部分设备特别是安装位置受限或者体积较大的设备放置或者安装在备胎池10内,例如纯电动车辆的车载充电设备50等,不会造成空间的浪费。
备胎安装支架20包括备胎横梁21和备胎纵梁22,其中备胎横梁21可以但不限于为间隔设置的两根备胎横梁21,备胎纵梁22的两端分别与不同的备胎横梁21相连,当然也可以在两根备胎横梁21之间增加一根或者多根备胎横梁21来进一步提高备胎安装支架20的强度,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去设置备胎横梁21的数量,在满足备胎安装支架20强度的前提下,采用较少数量的备胎横梁21,能够简化结构,降低生产成本,并且控制整车重量。
备胎横梁21可以但不限于通过焊接或者螺接的固定方式与后地板13直接或者间接相连,当备胎横梁21采用可拆卸的固定方式,例如螺接,与备胎池10相连的情况下,在备胎安装支架20出现损坏需要维修或者更换时,能够便于将备胎安装支架20进行拆卸和安装,降低了维修难度以及维修成本。备胎横梁21可以但不限于为管式横梁,能够便于将备胎纵梁22与备胎横梁21固定,同时,能够保证备胎横梁21的抗弯能力以及抗扭能力,从而保证备胎安装支架20的整体强度。备胎横梁21可以但不限于为辊压件或者冷冲件。管式横梁的两头可以进行压扁处理,从而便于备胎横梁21与备胎池10相连,也能够保证两者之间的连接强度,在需要将备胎横梁21与备胎池10可拆卸地固定连接时,例如螺接,可以在管式横梁两头的压扁位置进行打孔。同时,也可以将备胎安装支架20作为一个整体铸造件。
备胎固定件25设置有支撑座251以及底翻边252,底翻边252可以通过焊接或者螺接的方式与备胎纵梁22固定连接,底翻边252能够增加备胎固定件25与备胎纵梁22的连接面积,提高两者的连接强度。可以在支撑座251的顶部设置一个螺纹孔,也可以在支撑座251上设置一个通孔,并在支撑座251面向备胎纵梁22的一侧或者背向备胎纵梁22的一侧固定一个螺母,螺母的螺孔与通孔正对。在将备胎60的轮毂放置在备胎固定件25上后,将备胎固定圈70上的螺杆穿过轮毂与支撑座251螺接,从而利用备胎固定圈70来固定备胎60。支撑座251的侧面为一个斜面,支撑座251的侧面可以但不限于为圆锥被平行于圆锥底面的平面所截而形成的侧面,便于在固定备胎时,将备胎轮毂上的凹槽投入支撑座251上,也能够使得支撑座251的表面更加贴合备胎60轮毂上的凹槽,避免在备胎产生晃动时,支撑座251损伤轮毂。
备胎固定件25可以设置在备胎纵梁22的中部,使得备胎纵梁22的受力更加合理。备胎纵梁22可以但不限于为板式梁,能够保证备胎纵梁22背向备胎池底板11一侧的表面足够固定备胎固定件25,从而保证备胎固定件25与备胎纵梁22之间的连接强度,同时,也能够增加备胎纵梁22上与备胎横梁21相连的连接处的长度,提高了备胎纵梁22的抗弯能力和抗扭能力,提高备胎纵梁22与备胎横梁21的连接强度。
通过备胎安装支架20来固定备胎60,一方面,避免将备胎60直接固定在备胎池底板11上;另一方面,备胎安装支架20能够将备胎60施加的力分散到备胎池10以及与备胎池10相邻相连的车辆上的其他结构上,例如车身后部总成30,备胎横梁21能够支撑备胎60以及整个备胎安装支架20的载荷,备胎横梁21能够很好的应对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备胎60晃动产生的冲击载荷,具有更高的承载强度,从而有效地保护了后地板13,避免后地板13变形开裂;又一方面,避免备胎60与备胎池侧壁12接触,避免在车辆的行驶过程中,备胎60与备胎池侧壁12产生摩擦,损坏备胎60,有效地保护了备胎60;又一方面,备胎60不会暴露在车辆外部,能够保证备胎60的安全性,达到整车美观的效果。
现有技术中应对备胎池式结构中后地板13变形开裂的问题,采用在轮胎池下方增加横纵方向的加强结构,从而满足备胎池的强度和刚度要求,相对于现有的解决方案,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结构简单,能够减少对整车重量和成本的影响。
进一步的,备胎安装支架20包括至少两根间隔设置的备胎横梁21,备胎纵梁22至少与两根备胎横梁21固定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备胎纵梁22至少与两个备胎横梁21固定连接,能够提高备胎纵梁22与备胎横梁21的连接强度,使得备胎横梁21能够支撑备胎以及整个备胎安装支架20的载荷,备胎横梁21能够很好的应对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备胎60的晃动冲击,具有更高的承载强度,从而有效地保护了后地板13,避免后地板13变形开裂。
进一步的,备胎安装支架20包括至少一块加强板23,加强板23与备胎横梁21相连。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加强板23能够提高备胎横梁21与备胎纵梁22的连接强度,同时,加强板23能够承载备胎60,能够提高备胎安装支架20对备胎的支撑强度,可以但不限于,至少设置两块加强板23,并且加强板23分别设置在备胎纵梁22的两侧,从而进一步提高备胎横梁21与备胎纵梁22的连接强度以及备胎安装支架20对备胎60的支撑强度。加强板23的两侧可以设置翻边,翻边卷绕在备胎横梁21上,通过焊接固定翻边与备胎横梁21,能够保证加强板23与备胎横梁21的连接强度。加强板23可以沿着在备胎横梁21之间备胎的胎侧所在的位置设置,使得加强板23能够起到更多承载备胎60的作用,合理分配承载备胎60的载荷,从而减小备胎60晃动。加强板23但不限于为“C”型板,加强板23的弧度与备胎60胎侧的弧度相同或者相近,能够在保证备胎支撑架整体强度的前提下,减少加强板23的宽度,减少制造成本。加强板23可以与备胎纵梁22相连构成一个整体,可以通过冲压来形成加强板23和备胎纵梁22。
进一步的,加强板23背向备胎池底板11的一侧设置有限位筋231。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限位筋231用来限制备胎运动,保证了备胎60在车辆行驶过程中的稳定性。当然,限位筋231也能够提高加强板的23强度。
进一步的,限位筋231设置为弧形限位筋231,弧形限位筋231的圆心与备胎固定件25设置在弧形限位筋231的同一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可以将限位筋231设置在加强板23靠近备胎纵梁22的一侧,也就是限位筋231顶住备胎的胎边靠近胎唇的一侧表面,弧形限位筋231能够贴合备胎的胎边靠近胎唇的一侧表面;也可以将限位筋231设置在加强板23远离备胎纵梁22的一侧,也就是限位筋231顶住备胎的胎肩,弧形限位筋231能够贴合备胎的胎肩;也可以在一块加强板23上设置两道限位筋231,两道限位筋231位于备胎胎边的两侧,弧形限位筋231能够贴合备胎的胎边靠近胎唇的一侧表面以及备胎的胎肩。能够增加限位筋231与备胎的接触面积,提高限位筋231的限位效果,避免限位筋231划伤备胎,有效地保护了备胎。
进一步的,至少在备胎纵梁22的两侧设置第一翻边221,第一翻边221与备胎横梁21固定连接,第一翻边221用于顶住放置在备胎安装支架20上的备胎60的胎边靠近胎唇一侧的表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翻边221卷绕在备胎横梁21上,通过焊接固定第一翻边221与备胎横梁21,能够保证备胎纵梁22与备胎横梁21的连接强度,提高备胎纵梁22的抗弯能力和抗扭能力。在将备胎60固定在备胎固定件25上后,备胎的胎边放置在加强板23上,第一翻边221用于顶住备胎60的胎边靠近胎唇一侧的表面,起到限制备胎运动的作用,通过两个第一翻边221以及备胎固定件25的配合来固定备胎,第一翻边221能够将备胎的部分载荷传递到备胎横梁21上,有效地分散了备胎对备胎安装支架20所产生的载荷,保证了备胎在车辆行驶过程中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备胎横梁21面向备胎池10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安装座24,安装座24包括凸起部241以及第二翻边242,凸起部241与备胎横梁21固定连接,第二翻边242与备胎池10固定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凸起部241与备胎横梁21可以通过焊接或者螺接来实现固定连接,第二翻边242与备胎池10可以通过焊接或者螺接来实现固定。通过安装座24来连接备胎横梁21和备胎池10,相对于将备胎横梁21与备胎池10直接连接,能够提高备胎横梁21与备胎池10的连接强度。
可以将各个安装座24设置为相同尺寸,从而降低零件制造和开发成本。
进一步的,第二安装空间用于安放车载充电设备50。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车载充电设备50可以与备胎池底板11固定连接,车载充电设备50用于车辆快速充电,其体积较大,对于现有追求大空间的理念上而言其安装位置已经很受限。将车载充电设备50安放在第二安装空间内,使得车身内部结构更加紧凑。
进一步的,备胎池10背向备胎安装支架20的一侧设置有地板横梁34,地板横梁34的两端分别与不同的纵梁32固定连接,纵梁32包括第一受力部和第二受力部,第一受力部用于承受地板横梁34施加的力,第二受力部用于承受备胎安装支架20施加的力,第一受力部和第二受力部至少部分重叠。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地板横梁34能够增加备胎池10的强度和刚度。纵梁32上承受地板横梁34施加力的为第一受力面,第一受力面存在沿着纵梁32长度方向上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所在并与第一受力面垂直的面为第一面,第二端所在并与第一受力面垂直的面为第二面,纵梁上位于第一面和第二面之间的部分即为第一受力部。
纵梁32上承受底板横梁施加力的为第二受力面,第二受力面存在沿着纵梁32长度方向上的第三端和第四端,第三端所在并与第二受力面垂直的面为第三面,第四端所在并与第二受力面垂直的面为第四面,纵梁32上位于第三面和第四面之间的部分即为第二受力部。
第一受力部和第二受力部至少部分重叠,使得备胎安装支架20以及与备胎横梁21对应的地板横梁34构成环状结构,能够提高备胎安装支架20的强度。当然,第一受力部和第二受力部完全重叠,或者第一受力部被第二受力部完全覆盖,或者第二受力部被第一受力部完全覆盖,相对于第一受力部和第二受力部部分重叠的情况,备胎安装支架20的强度更大。可以在备胎池10背向备胎安装架的一侧设置地板纵梁35,地板纵梁35与地板横梁34固定连接,地板纵梁35的一端与防撞梁31固定连接,地板纵梁35的另一端与纵梁32固定连接,进一步提高备胎安装支架20的强度。
备胎横梁21以及与备胎横梁21对应的地板横梁34构成环状结构,结合本实施例前述的多种环状结构构成笼状结构,笼状结构形成了一个良好的碰撞力分散路径,能够更好地保证车辆内驾乘人员的安全。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实用新型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Claims (10)

1.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安装备胎的备胎安装支架、位于车尾的防撞梁、间隔设置并分别与所述防撞梁相连的至少两根纵梁以及分别与至少两根所述纵梁相连的横梁,所述备胎安装支架位于所述横梁与所述防撞梁之间,所述备胎安装支架的两侧分别与不同的所述纵梁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车身两侧的C柱加强结构,所述C柱加强结构与所述备胎安装支架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C柱加强结构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备胎安装支架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D柱,所述C柱加强结构靠近所述D柱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远离所述C柱加强结构的一侧与所述D柱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备胎池,所述备胎池的开口位于所述防撞梁、两根所述纵梁以及所述横梁围合形成的空间,所述备胎安装支架将所述备胎池的安装空间分隔成第一安装空间和用于安放备胎的第二安装空间,所述备胎池包括备胎池底板,所述第一安装空间位于所述备胎池底板与所述备胎安装支架之间,所述备胎安装支架用于固定备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备胎安装支架包括备胎横梁以及与所述备胎横梁相连的备胎纵梁,所述备胎横梁的两侧分别与不同的所述纵梁固定连接,所述备胎纵梁背向所述备胎池底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用于固定备胎的备胎固定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备胎安装支架包括至少一块加强板,所述加强板与所述备胎横梁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背向所述备胎池底板的一侧设置有限位筋。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至少在所述备胎纵梁的两侧设置第一翻边,所述第一翻边与所述备胎横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翻边用于顶住放置在所述备胎安装支架上的备胎的胎边靠近胎唇一侧的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空间用于安放车载充电设备。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备胎池背向所述备胎安装支架的一侧设置有地板横梁,所述地板横梁的两侧分别与不同的所述纵梁固定连接,所述纵梁包括第一受力部和第二受力部,所述第一受力部用于承受所述地板横梁施加的力,所述第二受力部用于承受所述备胎安装支架施加的力,所述第一受力部和所述第二受力部至少部分重叠。
CN201921432996.8U 2019-08-30 2019-08-30 车辆 Active CN2107933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32996.8U CN210793339U (zh) 2019-08-30 2019-08-30 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32996.8U CN210793339U (zh) 2019-08-30 2019-08-30 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793339U true CN210793339U (zh) 2020-06-19

Family

ID=712460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432996.8U Active CN210793339U (zh) 2019-08-30 2019-08-30 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79333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64002A (zh) * 2021-05-26 2021-08-17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后防护装置及车辆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64002A (zh) * 2021-05-26 2021-08-17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后防护装置及车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00298912A1 (en) Vehicle System
US10023069B2 (en) Battery pack for electric vehicle
CN109987140B (zh) 汽车车架
CN106985650B (zh) 汽车动力电池的安装结构和方法
US8870224B2 (en) Engine cradle with deflector device
CN111038591B (zh) 新能源汽车底盘碰撞结构
CN102938450A (zh) 车用电池箱、车身构件及汽车
CN210793339U (zh) 车辆
CN109204460B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109204518B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109204485B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KR20220085231A (ko) 후방 차체 구조
US20020100626A1 (en) Structure of front end module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same
CN207274782U (zh) 铰接柱支撑装置及汽车
CN109204466B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109204537B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109204468B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109204484B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109204538B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109204497B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109204487B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211809429U (zh) 防撞装置、底盘及车辆
CN204641882U (zh) 一种车架结构及汽车
CN202320185U (zh) 驾驶室防翻滚装置
CN207257815U (zh) 一种备胎安装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