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793074U - 防热变形吸能盒 - Google Patents

防热变形吸能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793074U
CN210793074U CN201920909224.2U CN201920909224U CN210793074U CN 210793074 U CN210793074 U CN 210793074U CN 201920909224 U CN201920909224 U CN 201920909224U CN 210793074 U CN210793074 U CN 2107930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ergy absorption
outer side
plate
absorption box
bottom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90922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lvck Machinery Manufactu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lvck Machinery Manufactu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lvck Machinery Manufactu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Glvck Machinery Manufactu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90922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7930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7930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79307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ibration Damp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吸能盒。防热变形吸能盒,包括吸能盒主体,吸能盒主体包括内侧吸能板、外侧吸能板,内侧吸能板和外侧吸能板均采用U型结构的吸能板,内侧吸能板和外侧吸能板相对设置拼接形成吸能盒主体;内侧吸能板和外侧吸能板侧之间通过点焊固定连接。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吸能盒主体用于保险杠和车身之间作为吸能装置,具有强度高、吸能较好,不容易变形等特点。

Description

防热变形吸能盒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吸能盒。
背景技术
汽车保险杠是吸收和减缓外界冲击力、保护车身前后部安全、减少行车事故的安全装置。汽车保险杠可以通过保险杠吸能盒固定在保险杠底板上,保险杠底板固定在车身上。在汽车发生碰撞事故时,上述设计能起到吸能及缓冲作用,保护前后车体及行人。
在发生碰撞时,保险杠需要承受较大的撞击力,保险杠和车身之间的吸能盒需要很好的释放撞击力,但是现有的保险杠吸能盒需要在制作工艺上增加缓冲结构等复杂工艺来实现吸能和缓冲作用,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热变形吸能盒,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防热变形吸能盒,包括一中空长方体结构的吸能盒主体,所述吸能盒主体包括内侧吸能板、外侧吸能板,所述内侧吸能板和所述外侧吸能板均采用U 型结构的吸能板,所述内侧吸能板和所述外侧吸能板相对设置拼接形成所述吸能盒主体;
所述内侧吸能板和所述外侧吸能板侧之间通过点焊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采用两个U型结构的吸能板拼接形成的吸能盒主体,吸能盒主体制作工艺简单方便。本实用新型的吸能板之间采用点焊焊接固定,致使吸能盒主体在焊接固定时的热变形量小,用于保险杠和车身连接时,吸能盒主体不容易变形,还可以节约成本,且外形光滑美观。
所述内侧吸能板包括内侧底板,所述内侧底板两侧边弯折后形成内侧折边,使所述内侧吸能板形成U型结构;
所述外侧吸能板包括外侧底板,所述外侧底板两侧边弯折后形成外侧折边,使所述外侧吸能板形成U型结构;
所述内侧吸能板的两个内侧折边位于所述外侧吸能板的两个外侧折边内侧;
一侧的所述内侧折边与其外侧的所述外侧折边点焊固定连接,另一侧的所述内侧折边与其外侧的所述外侧折边焊接固定。
所述内侧底板和所述外侧底板上均设有至少一个点焊定位用工艺孔。
所述工艺孔为两个,一个所述工艺孔为圆形孔,另一个所述工艺孔为腰型孔,两个所述工艺孔沿高度方向设置。工艺孔的设置,即能在点焊时用于定位,又可减少吸能盒主体的重量的同时,给予可能产生的变形余量。
在两个所述工艺孔之间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为腰型槽,所述腰型槽的长轴方向与所述腰型孔的长轴方向垂直。在汽车发生碰撞事故时,通过上述设计可加强吸能盒主体的吸能效果,且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
所述内侧底板沿高度方向的长度逐渐变小,在所述内侧底板的高度方向上设有圆滑过渡台过渡;
所述外侧底板采用与所述内侧底板相同的结构,致使中空长方体结构的所述吸能盒主体沿高度方向截面积逐渐变小。吸能盒主体截面积小的一侧与保险杠固定,截面积大的一侧与车身架固定,采用上述两侧截面积不同的设计,当汽车发生碰撞事故时,首先撞击保险杠,然后在本实用新型的吸能盒的吸能作用下,大大减缓撞击力到车身架的冲击,大多数的能量被吸能盒主体吸收,减少了撞击引起的车身损伤,避免人身财产损失。
所述吸能盒主体的一侧端面为齐平结构,所述吸能盒主体的另一侧端面为斜口结构。由于保险杠的横梁若为直线型,则其抗压强度较弱,防撞能力差,因此横梁优选采用弯型的弧形结构为好,为了便于与此种结构的横梁贴合固定,本实用新型的能盒主体的斜口结构能很好的固定于保险杠的横梁上,固定牢固可靠。而齐平结构侧与车身架可靠固定。
优选所述吸能盒主体中截面积大的一侧端面为齐平结构,所述吸能盒主体中截面积小的一侧端面为斜口结构。
有益效果: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吸能盒主体用于保险杠和车身之间作为吸能装置,具有强度高、吸能较好,不容易变形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立体图;
图2为图1的主视图;
图3为图1的一侧侧视图;
图4为图1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吸能板的一种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图2、图3、图4、图5,防热变形吸能盒,包括一中空长方体结构的吸能盒主体,吸能盒主体包括内侧吸能板1、外侧吸能板,内侧吸能板 1和外侧吸能板2均采用U型结构的吸能板,内侧吸能板1和外侧吸能板2 相对设置拼接形成吸能盒主体。内侧吸能板1和外侧吸能板2侧之间通过点焊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采用两个U型结构的吸能板拼接形成的吸能盒主体,吸能盒主体制作工艺简单方便。本实用新型的吸能板之间采用点焊焊接固定,致使吸能盒主体在焊接固定时的热变形量小,用于保险杠和车身连接时,吸能盒主体不容易变形,还可以节约成本,且外形光滑美观。
内侧吸能板1包括内侧底板,内侧底板两侧边弯折后形成内侧折边,使所述内侧吸能板1形成U型结构;外侧吸能板2包括外侧底板,外侧底板两侧边弯折后形成外侧折边,使外侧吸能板2形成U型结构;内侧吸能板1的两个内侧折边位于外侧吸能板2的两个外侧折边内侧;一侧的内侧折边与其外侧的外侧折边点焊固定连接,另一侧的内侧折边与其外侧的外侧折边焊接固定。如图1和图3所示,内侧吸能板1和外侧吸能板2采用点焊焊接连接时的焊点沿高度成一排设置。
内侧底板和外侧底板上均设有至少一个点焊定位用工艺孔。优选工艺孔为两个,一个工艺孔为圆形孔31,另一个工艺孔为腰型孔32,两个工艺孔沿高度方向呈上下设置。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中的高度方向为上下方向,长度方向为左右方向,宽度方向为前后方向。工艺孔的设置,即能在点焊时用于定位,又可减少吸能盒主体的重量的同时,给予可能产生的变形余量。在两个工艺孔之间设有凹槽,凹槽为腰型槽33,腰型槽33的长轴方向与腰型孔32的长轴方向垂直。如图2所示,腰型槽33的长轴方向为左右方向,腰型孔32的长轴方向为上下方向,两者互相垂直。在汽车发生碰撞事故时,通过上述设计可加强吸能盒主体的吸能效果,且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
内侧底板沿高度方向的长度逐渐变小,在内侧底板的高度方向上设有圆滑过渡台4过渡,圆形孔31、腰型孔32和腰型槽33优选设置在过渡台4上方。外侧底板采用与内侧底板相同的结构,致使中空长方体结构的吸能盒主体沿高度方向截面积逐渐变小。吸能盒主体截面积小的一侧与保险杠固定,截面积大的一侧与车身架固定,采用上述两侧截面积不同的设计,当汽车发生碰撞事故时,首先撞击保险杠,然后在本实用新型的吸能盒的吸能作用下,大大减缓撞击力到车身架的冲击,大多数的能量被吸能盒主体吸收,减少了撞击引起的车身损伤,避免人身财产损失。
吸能盒主体的一侧端面为齐平结构,吸能盒主体的另一侧端面为斜口结构5。由于保险杠的横梁若为直线型,则其抗压强度较弱,防撞能力差,因此横梁优选采用弯型的弧形结构为好,为了便于与此种结构的横梁贴合固定,本实用新型的能盒主体的斜口结构5能很好的固定于保险杠的横梁上,固定牢固可靠。而齐平结构侧与车身架可靠固定。优选吸能盒主体中截面积大的一侧端面为齐平结构,吸能盒主体中截面积小的一侧端面为斜口结构5。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8)

1.防热变形吸能盒,包括一中空长方体结构的吸能盒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盒主体包括内侧吸能板、外侧吸能板,所述内侧吸能板和所述外侧吸能板均采用U型结构的吸能板,所述内侧吸能板和所述外侧吸能板相对设置拼接形成所述吸能盒主体;
所述内侧吸能板和所述外侧吸能板侧之间通过点焊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热变形吸能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吸能板包括内侧底板,所述内侧底板两侧边弯折后形成内侧折边,使所述内侧吸能板形成U型结构;
所述外侧吸能板包括外侧底板,所述外侧底板两侧边弯折后形成外侧折边,使所述外侧吸能板形成U型结构;
所述内侧吸能板的两个内侧折边位于所述外侧吸能板的两个外侧折边内侧;
一侧的所述内侧折边与其外侧的所述外侧折边点焊固定连接,另一侧的所述内侧折边与其外侧的所述外侧折边焊接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热变形吸能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底板和所述外侧底板上均设有至少一个点焊定位用工艺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热变形吸能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艺孔为两个,一个所述工艺孔为圆形孔,另一个所述工艺孔为腰型孔,两个所述工艺孔沿高度方向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热变形吸能盒,其特征在于,在两个所述工艺孔之间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为腰型槽,所述腰型槽的长轴方向与所述腰型孔的长轴方向垂直。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热变形吸能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底板沿高度方向的长度逐渐变小,在所述内侧底板的高度方向上设有圆滑过渡台过渡;
所述外侧底板采用与所述内侧底板相同的结构,致使中空长方体结构的所述吸能盒主体沿高度方向截面积逐渐变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热变形吸能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盒主体的一侧端面为齐平结构,所述吸能盒主体的另一侧端面为斜口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热变形吸能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盒主体中截面积大的一侧端面为齐平结构,所述吸能盒主体中截面积小的一侧端面为斜口结构。
CN201920909224.2U 2019-06-17 2019-06-17 防热变形吸能盒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7930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09224.2U CN210793074U (zh) 2019-06-17 2019-06-17 防热变形吸能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09224.2U CN210793074U (zh) 2019-06-17 2019-06-17 防热变形吸能盒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793074U true CN210793074U (zh) 2020-06-19

Family

ID=712413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909224.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793074U (zh) 2019-06-17 2019-06-17 防热变形吸能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79307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382334B1 (ko) 차량의 충돌에너지 흡수구조
CN203497026U (zh) 汽车前地板防侧碰强化结构
WO2013141049A1 (ja) バンパーリインフォースメント
JP6254448B2 (ja) 車両用バンパビーム
CN110949294A (zh) 一种提高小偏置碰防撞性能的铝合金汽车前防撞总成
CN210793074U (zh) 防热变形吸能盒
CN204452340U (zh) 商用车前下部防护装置
CN211442500U (zh) 发动机盖及汽车
CN210760616U (zh) 一种前防撞梁总成结构
CN216301016U (zh) 一种汽车吸能盒
CN209776362U (zh) 汽车吸能盒及汽车
JP2006044629A (ja) 車両用バンパビーム構造
KR100579875B1 (ko) 범퍼 스테이 및 이를 적용한 자동차용 범퍼 어셈블리
CN211001340U (zh) 一种轨道车辆导向吸能装置及轨道车辆
US7484780B2 (en) Bumper beam for automobile
CN210116554U (zh) 一种纵梁凹陷式副车架
KR20120075026A (ko) 차량용 범퍼빔 유닛
CN209479607U (zh) 一种保险杠总成
CN215474972U (zh) 一种轿车高性能防撞横梁总成
CN220130074U (zh) 一种防撞吸能盒
CN111186458A (zh) 一种轨道车辆导向吸能装置及轨道车辆
CN102745158B (zh) 汽车吸能盒
CN218777597U (zh) 一种前端框架支撑结构
CN219584126U (zh) 一种前防撞梁结构和车辆
KR20130028129A (ko) 차량용 크래쉬박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