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767950U - 一种用于稳固杆件的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稳固杆件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767950U
CN210767950U CN201921437428.7U CN201921437428U CN210767950U CN 210767950 U CN210767950 U CN 210767950U CN 201921437428 U CN201921437428 U CN 201921437428U CN 210767950 U CN210767950 U CN 2107679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stabilizing
fastening
rod
faste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43742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坚
周正久
英明
张耔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43742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7679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7679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76795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Joining Of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稳固杆件的装置,利用第一紧固件、第二紧固件以及连接机构。通过将所述第一紧固件设置在待稳固杆件上,将所述第二紧固件设置在一稳固体上,并利用连接机构将所述第一紧固件和所述第二紧固件连接成一体,利用稳固体的稳定性保证待稳固杆件的稳定性。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置不会对原有杆件和空间结构造成损伤。依靠周边结构的稳固体来保证待稳固杆件的稳定性,不会破坏空间结构的整体性,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置施工难度低。通过这种结构可以保证最大程度减小对原始杆件的损坏且加固效果明显。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稳固杆件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稳固杆件的装置。
背景技术
在空间结构的建筑中,通常杆件被破坏主要分为因承载力不足、变形过大以及杆件或整体的失稳导致被破坏三种方式。图1为常见的一种空间结构的建筑,在实际工程中,杆件的失稳破坏往往是突然发生的,一旦局部杆件失稳破坏,随之而来的可能是整体的失稳破坏。尤其是对于一些年代久远的既有空间结构,往往较多杆件截面的长细比不满足现有规范的要求,因此,需要对这些杆件进行加固工作。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减缓,既有空间结构的加固工程越来越多。一般而言,对于既有空间结构杆件的失稳可以通过设置焊接横向撑杆、设置套筒以及加大截面等方式进行加固。然而,这些加固方式都不可避免的对原有杆件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由于空间结构的破坏往往具有整体性,利用现有技术对杆件进行加固很有可能会导致一些安全隐患。
为解决上述隐患,需要提出一种加固效果明显且能够最大程度减小对原杆件损坏的用于稳固杆件的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稳固杆件的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加固方式都不可避免的对原有杆件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由于空间结构的破坏往往具有整体性,利用现有技术对杆件进行加固很有可能会导致一些安全隐患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稳固杆件的装置,包括第一紧固件、第二紧固件以及连接机构;
所述第一紧固件用于设置在一待稳固杆件上,所述第二紧固件用于设置在一稳固体上,所述连接机构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紧固件以及所述第二紧固件连接;
所述第一紧固件用于通过所述连接机构和所述第二紧固件与所述稳固体固定,以稳固所述待稳固杆件。
可选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柔性拉索单元、第一接插件、第二接插件、第三接插件以及第四接插件;
所述第一接插件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螺栓结构,所述第一接插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紧固件连接;
所述第二接插件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螺栓结构,所述第二接插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紧固件连接;
所述柔性拉索单元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三螺栓结构以及第四螺栓结构,所述第三接插件与所述第四接插件的两端均设置有螺孔结构;
所述第一螺栓结构与所述第三螺栓结构分别连接所述第三接插件的两端,所述第二螺栓结构与所述第四螺栓结构分别连接所述第四接插件的两端。
可选的,所述第一紧固件上设置有第一耳板,所述第一耳板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接插件的一端为环状结构并穿过所述第一通孔设置。
可选的,所述第一耳板与所述连接机构的数量均为多个,所述第一耳板与所述连接机构的数量相等。
可选的,所述第二紧固件上设置有第二耳板,所述第二耳板上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接插件的一端为环状结构并穿过所述第二通孔设置。
可选的,所述第二耳板与所述连接机构的数量均为多个,所述第二耳板与所述连接机构的数量相等。
可选的,所述柔性拉索单元包括钢丝。
可选的,所述第一紧固件包括至少两个第一扣件,所述第一扣件卡设在所述待稳固杆件上,所述第一扣件之间通过第一连接件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螺栓结构。
可选的,所述第二紧固件包括至少两个第二扣件,所述第二扣件卡设在所述稳固体上,所述第二扣件之间通过第二连接件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螺栓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稳固杆件的装置,利用第一紧固件、第二紧固件以及连接机构。通过将所述第一紧固件设置在待稳固杆件上,将所述第二紧固件设置在一稳固体上,并利用连接机构将所述第一紧固件和所述第二紧固件连接成一体,利用稳固体的稳定性保证待稳固杆件的稳定性。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置不会对原有杆件和空间结构造成损伤。依靠周边结构的稳固体来保证待稳固杆件的稳定性,不会破坏空间结构的整体性,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置施工难度低。通过这种结构可以保证最大程度减小对原始杆件的损坏且加固效果明显。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空间结构建筑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稳固杆件的装置中第一紧固件的机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稳固杆件的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结构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稳固杆件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稳固杆件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10-第一紧固件,101-第一耳板,102-第一扣件,103-第一连接件,20-第二紧固件,201-第二耳板,202-第二扣件,203-第二连接件,30-连接机构,301-柔性拉索单元,3011-第三螺栓结构,3012-第四螺栓结构,302-第一接插件,3021-第一螺栓结构,303-第二接插件,3031-第二螺栓结构,304-第三接插件,305-第四接插件,40-待稳固杆件,50-稳固体,501-焊接节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示意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根据下列描述和权利要求书,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如图2至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一种用于稳固杆件的装置,包括第一紧固件10、第二紧固件20以及连接机构30。所述第一紧固件10用于设置在一待稳固杆件40上,所述第二紧固件20用于设置在一稳固体50上,所述连接机构3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紧固件10以及所述第二紧固件20连接。所述第一紧固件10用于通过所述连接机构30和所述第二紧固件20与所述稳固体50固定,以稳固所述待稳固杆件40。
通过将所述第一紧固件10设置在待稳固杆件40上,将所述第二紧固件20设置在一稳固体50上,并利用连接机构30将所述第一紧固件10和所述第二紧固件20连接成一体。利用稳固体50的稳定性保证待稳固杆件40的稳定性。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置不会对原有杆件和空间结构造成损伤。依靠周边结构的稳固体50来保证待稳固杆件40的稳定性,不会破坏空间结构的整体性,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置施工难度低。通过这种结构可以保证最大程度减小对原始杆件的损坏且加固效果明显。所述待稳固杆件是指空间结构中稳定性不足的杆件,所述稳固体是指空间结构中符合稳定性要求的稳固杆件及节点,在应用时,根据设计需要就近选择离所述待稳固杆件比较近的稳固体。
具体地,如图5所示,所述连接机构30可包括柔性拉索单元301、第一接插件302、第二接插件303、第三接插件304以及第四接插件305。所述第一接插件302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螺栓结构3021,所述第一接插件30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紧固件10连接。所述第二接插件303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螺栓结构3031,所述第二接插件30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紧固件20连接。所述柔性拉索单元301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三螺栓结构3011以及第四螺栓结构3012,所述第三接插件304与所述第四接插件305的两端均设置有螺孔结构。所述第一螺栓结构3021与所述第三螺栓结构3011分别连接所述第三接插件304的两端,所述第二螺栓结构3031与所述第四螺栓结构3012分别连接所述第四接插件305的两端。所述柔性拉索单元301一般可为钢丝结构或者其它柔性拉索结构,在此不做限制,只要是强度和韧性能满足要求的材料都可以。所述第三接插件304上的螺孔结构应当所述第一螺栓结构3021以及第三螺栓结构3011相匹配以保证连接强度,所述第四接插件305的螺孔结构也应当所述第二螺栓结构3031以及第四螺栓结构3012相匹配以保证连接强度。
如图5所示,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柔性拉索单元301的数量为一个,在所述柔性拉索单元301的两端分别连接有所述第三接插件304以及所述第四接插件305。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明白,除了本发明实施例中公开的连接方式,还有很多其他类型的连接方式。例如,所述柔性拉索单元301的数量可为两个,两个所述柔性拉索单元301间可通过一扣件连接,两个所述柔性拉索单元301的另一端可直接与所述第一接插件302以及所述第二接插件303连接。所述柔性拉索单元301的数量还可为三个,其连接情况与其数量为两个时类似,当然,此时用于连接所述柔性拉索单元301的扣件的数量需要对应调整。还有很多其它变形示例,在此不一一列举。
可选地,所述第一紧固件10上设置有第一耳板101,所述第一耳板101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接插件302的一端为环状结构,所述第一接插件302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通孔设置。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插件302以及所述第二接插件303均带有一环状结构,所述第一接插件302以及所述第二接插件303的环状结构分别用于和所述第一紧固件10和所述第二紧固件20连接。需要注意的是,所述第一接插件302以及所述第二接插件303的环状结构可设计为卡扣结构还可直接焊接固定,在此不做限制。所述第一耳板101可选用钢板结构并焊接在所述第一紧固件10的表面,当然并不局限于钢板结构以及焊接这一种方式,还可以选择其它类型的材料以及连接方式,比如还可采用钢铁混合材料,或者钛合金材料,所述第一耳板101在所述第一紧固件10上的连接方式还可选用卡扣形式等。还有很多其它类型的材料和连接方式,在此不做赘述。
如图2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每个所述第一紧固件10件上所述第一耳板101的数量为4个,4个所述第一耳板101布置所述第一紧固件10周围。需要注意的是,每个所述第一紧固件10上所述第一耳板101的数量并不局限于4个,还可以是2个或3个或者更多,所述第一耳板101的数量还可以只有1个。在此不对所述第一耳板101的数量做限制,应根据实际需求来选择。在本实施例中,每个所述第一耳板101上只能连接一个所述连接机构30。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每个所述第一耳板101上还可连接不止一个所述连接机构30。
可选地,所述第二紧固件20上可设置有第二耳板201,所述第二耳板201上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接插件303的一端为环状结构,所述第二接插件303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二通孔设置。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每个所述第二紧固件20件上所述第二耳板201的数量为1个。需要注意的是,每个所述第二紧固件20上所述第二耳板201的数量并不局限于1个,还可以是2个或3个或者更多。在此不对所述第二耳板201的数量做限制,应根据实际需求来选择。在本实施例中,每个所述第二耳板201上只能连接一个所述连接机构30。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每个所述第二耳板201上还可连接不止一个所述连接机构30。
与所述第一耳板101类似地,所述第二耳板201可选用钢板结构并焊接在所述第二紧固件20的表面,当然并不局限于钢板结构以及焊接这一种方式,还可以选择其它类型的材料以及连接方式,比如还可采用钢铁混合材料,或者钛合金材料,所述第二耳板201在所述第二紧固件20上的连接方式还可选用卡扣形式等。还有很多其它类型的材料和连接方式,在此不做赘述。
可选地,如图2至图5所示,所述第一紧固件10可包括至少两个第一扣件102,所述第一扣件102卡设在所述待稳固杆件40上,所述第一扣件102之间通过第一连接件103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紧固件10利用两个所述第一扣件102构成,所述第一扣件102可利用钢制材料制作。由于所述第一扣件102是用来连接待稳固杆件40上,一般的杆件均是圆柱状,因此,若是利用两个所述第一扣件102来卡设在所述稳固杆件上,则每个所述第一扣件102上均需设置一半圆形的凹面,利用凹面设计可将所述第一紧固件10卡设固定在所述待稳固杆件40上。所述第一扣件102间可通过螺栓结构连接,还可采用其他连接方式,例如所述第一扣件102间还可采用卡槽形式连接在此不做限制。需要注意的是,每个所述第一紧固件10可由不止两个所述第一扣件102构成,还可由3个或者4个或者更多所述第一扣件102组成。其连接方式与上述方式类似,在此不做赘述。
可选地,如图5所示,所述第二紧固件20包括至少两个第二扣件202,所述第二扣件202卡设在所述稳固体50上,所述第二扣件202之间通过第二连接件203连接。与所述第一紧固件10类似地,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紧固件20利用两个所述第二扣件202构成,所述第二扣件202可利用钢制材料制作。由于所述第二扣件202是用来连接待稳固杆件40上,一般的杆件均是圆柱状,因此,若是利用两个所述第二扣件202来卡设在所述稳固杆件上,则每个所述第二扣件202上均需设置一半圆形的凹面,利用凹面设计可将所述第二紧固件20卡设固定在所述稳固体50上。所述第二扣件202间可通过螺栓结构连接,还可采用其他连接方式,例如所述第二扣件202间还可采用卡槽形式连接在此不做限制。需要注意的是,每个所述第二紧固件20可由不止两个所述第二扣件202构成,还可由3个或者4个或者更多所述第二扣件202组成。其连接方式与上述方式类似,在此不做赘述。
如图5所示,一般在空间机构中会存在很多焊接节点501,所述第二紧固件20可在稳固体50上靠近焊接节点501的位置设置,此处稳定性较强,可以使得结构的稳定性更强。
需要注意是,上述用于稳固杆件的装置,不仅适用于既有建筑中杆件的稳固,还可用在新建的空间结构中用于加强杆件的稳定性。
针对上述装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出一种用于稳固杆件的方法,利用上述特征描述中任一所述的装置,如图6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S1:在待稳固杆件40上设置所述第一紧固件10;
S2:在稳固体50上设置所述第二紧固件20;
S3:在所述第一紧固件10与所述第二紧固件20间连接所述连接机构30。
在现场施工时,在待稳固杆件40上安装好所述第一紧固件10,然后在稳固体50上安装好所述第二紧固件20,最后在所述第一紧固件10与所述第二紧固件20间连接所述连接机构30。通过将所述第一紧固件10设置在待稳固杆件40上,将所述第二紧固件20设置在一稳固体50上,并利用连接机构30将所述第一紧固件10和所述第二紧固件20连接成一体。利用稳固体50的稳定性保证待稳固杆件40的稳定性。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置不会对原有杆件和空间结构造成损伤。依靠周边结构的稳固体50来保证待稳固杆件40的稳定性,不会破坏空间结构的整体性,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置施工难度低。通过这种结构可以保证最大程度减小对原始杆件的损坏且加固效果明显。
可选地,当所述连接机构30采用如图5中结构时,所述S3可具体包括:
S31:将所述第一螺栓结构3021与所述第三螺栓结构3011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三接插件304的两端;
S32:将所述第二螺栓结构3031与所述第四螺栓结构3012分别连接在所述第四接插件305的两端;
S33:分别旋转所述第三螺栓结构3011以及所述第四螺栓结构3012以拧紧所述柔性拉索单元301。
所述柔性拉索单元301可选用钢丝,所述第一紧固件10、所述第二紧固件20可选用上述装置描述中扣件结构。通过工厂预制扣件及拉结钢丝(或其余柔性拉索等),对于需要加固的空间结构杆件,在其长度范围内安装扣件。同时在相邻的空间焊接空心球节点或螺栓球节点附近区域按照两两钢丝成直线的方式定位并安装扣件,通过在扣件上的穿孔耳板对称拉结钢丝至绷紧即形成体系,提供杆件失稳的约束刚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稳固杆件的装置,利用第一紧固件、第二紧固件以及连接机构。通过将所述第一紧固件设置在待稳固杆件上,将所述第二紧固件设置在一稳固体上,并利用连接机构将所述第一紧固件和所述第二紧固件连接成一体。利用稳固体的稳定性保证待稳固杆件的稳定性。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置不会对原有杆件和空间结构造成损伤。依靠周边结构的稳固体来保证待稳固杆件的稳定性,不会破坏空间结构的整体性,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置施工难度低。通过这种结构可以保证最大程度减小对原始杆件的损坏且加固效果明显。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或“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对本实用新型起到任何限制作用。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方案和技术内容做任何形式的等同替换或修改等变动,均属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内容,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用于稳固杆件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紧固件、第二紧固件以及连接机构;
所述第一紧固件用于设置在一待稳固杆件上,所述第二紧固件用于设置在一稳固体上,所述连接机构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紧固件以及所述第二紧固件连接;
所述第一紧固件用于通过所述连接机构和所述第二紧固件与所述稳固体固定,以稳固所述待稳固杆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稳固杆件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包括柔性拉索单元、第一接插件、第二接插件、第三接插件以及第四接插件;
所述第一接插件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螺栓结构,所述第一接插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紧固件连接;
所述第二接插件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螺栓结构,所述第二接插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紧固件连接;
所述柔性拉索单元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三螺栓结构以及第四螺栓结构,所述第三接插件与所述第四接插件的两端均设置有螺孔结构;
所述第一螺栓结构与所述第三螺栓结构分别连接所述第三接插件的两端,所述第二螺栓结构与所述第四螺栓结构分别连接所述第四接插件的两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稳固杆件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紧固件上设置有第一耳板,所述第一耳板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接插件的一端为环状结构并穿过所述第一通孔设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稳固杆件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耳板与所述连接机构的数量均为多个,所述第一耳板与所述连接机构的数量相等。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稳固杆件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紧固件上设置有第二耳板,所述第二耳板上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接插件的一端为环状结构并穿过所述第二通孔设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稳固杆件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耳板与所述连接机构的数量均为多个,所述第二耳板与所述连接机构的数量相等。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稳固杆件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拉索单元包括钢丝。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稳固杆件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紧固件包括至少两个第一扣件,所述第一扣件卡设在所述待稳固杆件上,所述第一扣件之间通过第一连接件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用于稳固杆件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螺栓结构。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稳固杆件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紧固件包括至少两个第二扣件,所述第二扣件卡设在所述稳固体上,所述第二扣件之间通过第二连接件连接。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用于稳固杆件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螺栓结构。
CN201921437428.7U 2019-08-29 2019-08-29 一种用于稳固杆件的装置 Active CN2107679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37428.7U CN210767950U (zh) 2019-08-29 2019-08-29 一种用于稳固杆件的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37428.7U CN210767950U (zh) 2019-08-29 2019-08-29 一种用于稳固杆件的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767950U true CN210767950U (zh) 2020-06-16

Family

ID=710431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437428.7U Active CN210767950U (zh) 2019-08-29 2019-08-29 一种用于稳固杆件的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76795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69142A (zh) * 2019-08-29 2019-11-19 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稳固杆件的装置及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69142A (zh) * 2019-08-29 2019-11-19 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稳固杆件的装置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37401A (zh) 设置加强块的约束型装配式复式钢管混凝土柱‑钢梁节点
CN210767950U (zh) 一种用于稳固杆件的装置
CN105735468A (zh) 一种钢管混凝土柱与钢筋混凝土梁的连接结构
CN213329460U (zh) 一种钢管混凝土柱节点连接结构
CN108678168A (zh) 一种适用于铝合金空间网格结构的螺栓环节点
US6009914A (en) Tube compression limi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CN116357001A (zh) 一种服役期预应力可调的弦支穹顶及预应力调节方法
CN214658653U (zh) 一种用于建筑工程的悬挑式脚手架支撑装置
CN213448916U (zh) 一种钢管混凝土柱与钢筋混凝土梁节点连接结构
CN211714363U (zh) 装配式基层结构立柱
JP2004003236A (ja) 鋼コンクリート合成構造と鉄筋コンクリート構造の接合部構造
CN209891401U (zh) 一种方钢管混凝土柱与组合梁节点连接结构
CN219365154U (zh) 型钢柱结构
CN217627293U (zh) 一种塔吊超长附着结构
CN106978852A (zh) 一种标准化的预埋系统及标准化预埋件的施工方法
CN213062644U (zh) 一种剪力墙锚固组件
CN213174207U (zh) 钢管钢骨柱与框架梁钢筋的连接结构
JP2007063955A (ja) 仕口構造
CN108978890A (zh) 一种新型预制主、次梁复合连接节点及其连接方法
CN108222261A (zh) 一种全螺栓连接的钢结构节点及其组装方法
CN210032628U (zh) 建筑施工用支护梁结构
CN212926058U (zh) 预应力管桩
CN219952343U (zh) 一种防屈曲双钢板剪力墙
CN212507326U (zh) 一种脚手架连墙件
CN211007051U (zh) 装配式边跨柱脚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