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766696U - 一种垂直升船机下游对接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垂直升船机下游对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766696U
CN210766696U CN201921167353.5U CN201921167353U CN210766696U CN 210766696 U CN210766696 U CN 210766696U CN 201921167353 U CN201921167353 U CN 201921167353U CN 210766696 U CN210766696 U CN 2107666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or
working
brake head
lower brake
downstre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16735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金根
金龙
李倩
王敏
李宜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State Power Machinery Research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State Power Machinery Research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State Power Machinery Research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State Power Machinery Research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16735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7666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7666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76669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arra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垂直升船机下游对接装置,主提升系统作用于承船厢,下闸首和船厢下游工作门对接;下游对接时,船厢下游工作门对接导向销缓慢插入下闸首工作小门对接导向槽内,船厢下游工作门对接水封压紧在下闸首工作小门上;随后承船厢仍下行,下闸首工作小门缓慢下沉至下闸首工作大门的门槽内。本申请对接装置设计合理,结构简化,从而简化对接流程,提高了对接效率,降低对接过程中事故风险。

Description

一种垂直升船机下游对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水电工程通航建筑物领域,具体地讲,涉及一种垂直升船机下游对接装置。
背景技术
垂直升船机是克服水位落差实现大坝通航的重要通航设施。垂直升船机与船闸相比,更加高效更加节能地实现船舶越坝通航,提高船舶过坝时间。但目前现有垂直升船机在下游对接时,采用船厢与下游闸首对接,利用对接密封框和充泄水系统实现对接水道的衔接,整个对接过程非常复杂占用很大一部分船舶通航时间,严重影响船舶通航效率,且对接装置含有多组油缸及水封,容易出现设备故障,导致对接不到位,发生承船厢泄水或侧翻等严重的安全事故,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垂直升船机下游对接装置进行改进和优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能简化对接流程、提高对接效率的垂直升船机下游对接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垂直升船机下游对接装置,包括主提升系统、承船厢、船厢下游工作门和下闸首;所述主提升系统作用于承船厢,为承船厢上、下运行提供动力;所述船厢下游工作门安装在承船厢的下游端;所述下闸首和船厢下游工作门对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闸首包括下闸首工作大门和下闸首工作小门,下闸首工作小门设置在下闸首工作大门的背水侧;所述下闸首工作小门为下沉式工作门,其顶面上至少安装两个下闸首工作小门对接导向槽;所述船厢下游工作门为液压卧倒门,其包括船厢下游工作门启闭机和船厢下游工作门门叶,所述船厢下游工作门门叶的下端铰接在承船厢上,船厢下游工作门门叶的两侧通过船厢下游工作门启闭机实现卧倒启闭;所述承船厢下游端的底面上设置有与下闸首工作小门对接导向槽一一对应的船厢下游工作门对接导向销;下游对接时,所述船厢下游工作门对接导向销插入与之对应的下闸首工作小门对接导向槽内,所述承船厢下游端的底面上还设置有用于对接时与下闸首工作小门顶面之间进行密封的船厢下游工作门对接水封。
优选的,所述下闸首还包括下闸首启闭机和下闸首工作小门液压启闭机;所述下闸首工作大门的横截面呈凸形,其凸出的那一侧靠近承船厢,并且该凸出部分的结构为中空结构,两侧开设有门槽,所述下闸首工作小门的两侧分别安装一个下闸首工作小门液压启闭机,该下闸首工作小门液压启闭机驱动下闸首工作小门沿门槽上下升降运行;所述下闸首工作小门与下闸首工作大门之间设置下闸首工作小门水封;所述下闸首工作大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下闸首门槽,下闸首工作大门两侧均安装一列下闸首工作大门导轮,下闸首工作大门导轮位于所述下闸首门槽内,所述下闸首工作大门在下闸首启闭机的驱动下沿下闸首门槽能上下升降运行,以适应上游水位变化;所述下闸首工作大门背水侧还安装有下闸首工作大门侧导轮,所述下闸首工作大门迎水侧安装有用于和下闸首门槽之间进行密封的下闸首工作大门水封。
本实用新型中,下游对接装置的工作过程为:承船厢通过主提升系统下行,接近对接位时,运行速度减至低速运行,船厢下游工作门对接导向销缓慢插入下闸首工作小门对接导向槽内,直至船厢下游工作门对接水封压紧在下闸首工作小门上;随后承船厢仍缓慢下行,下闸首工作小门在下闸首工作小门液压启闭机驱动下缓慢下沉至下闸首工作大门的门槽内,承船厢到达规定对接位置时,承船厢停止上行并锁定,此时下闸首工作小门已经下沉到位,承船厢下游端已经对接到下闸首工作大门的门槽内;船厢下游工作门门叶在船厢下游工作门启闭机驱动下卧倒打开,此时承船厢内水域与下游水域联通,船舶可驶入或驶出承船厢;待船舶驶入到指定位置或驶出后,船厢下游工作门门叶关闭,承船厢解除锁定并缓慢上行,同时下闸首工作小门在下闸首工作小门液压启闭机驱动下缓慢上行关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
1、本申请下游对接装置设计合理,结构简化,取消了传统对接装置中的对接密封装置和充泄水系统,从而简化对接流程,提高了对接效率,降低对接过程中事故风险;
2、下闸首工作小门采用下沉式工作门,缩短了升船机整体长度尺寸,进而缩短了塔柱,减少了混凝土基础的规模,大大减少了工程投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总体布置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承船厢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船厢下游工作门对接导向销和船厢下游工作门对接水封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承船厢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下闸首主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下闸首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主提升系统1;下闸首启闭机2;承船厢3;
船厢下游工作门4;船厢下游工作门启闭机4-1;船厢下游工作门门叶4-2;船厢下游工作门对接导向销4-3;船厢下游工作门对接水封4-4;
下闸首5;下闸首工作大门导轮5-1;下闸首工作大门侧导轮5-2;下闸首工作大门水封5-3;下闸首工作大门5-4;下闸首工作小门5-5;下闸首工作小门水封5-6;下闸首工作小门对接导向槽5-7;下闸首工作小门液压启闭机5-8;下闸首门槽5-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
参见图1至图6。
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垂直升船机下游对接装置,该对接装置包括主提升系统1、承船厢3、船厢下游工作门4和下闸首5。主提升系统1作用于承船厢3,为承船厢3上、下运行提供动力。船厢下游工作门4安装在承船厢3的下游端。下闸首5和船厢下游工作门4对接。
本实施中,下闸首5包括下闸首工作大门5-4、下闸首启闭机2、下闸首工作小门液压启闭机5-8和下闸首工作小门5-5,下闸首工作小门5-5设置在下闸首工作大门5-4的背水侧;下闸首工作小门5-5为下沉式工作门,其顶面上安装两个下闸首工作小门对接导向槽5-7。
本实施中,下闸首工作大门5-4的横截面呈凸形,其凸出的那一侧靠近承船厢3,并且该凸出部分的结构为中空结构,两侧开设有门槽,下闸首工作小门5-5的两侧分别安装一个下闸首工作小门液压启闭机5-8,该下闸首工作小门液压启闭机5-8驱动下闸首工作小门5-5沿门槽上下升降运行。
本实施中,下闸首工作小门5-5与下闸首工作大门5-4之间设置下闸首工作小门水封5-6。下闸首工作大门5-4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下闸首门槽5-9,下闸首工作大门5-4两侧均安装一列下闸首工作大门导轮5-1,下闸首工作大门导轮5-1位于下闸首门槽5-9内,下闸首工作大门5-4在下闸首启闭机2的驱动下沿下闸首门槽5-9能上下升降运行,以适应上游水位变化。下闸首工作大门5-4背水侧还安装有下闸首工作大门侧导轮5-2,下闸首工作大门5-4迎水侧安装有用于和下闸首门槽5-9之间进行密封的下闸首工作大门水封5-3。
本实施中,船厢下游工作门4为液压卧倒门,其包括船厢下游工作门启闭机4-1和船厢下游工作门门叶4-2,船厢下游工作门门叶4-2的下端铰接在承船厢3上,船厢下游工作门门叶4-2的两侧通过船厢下游工作门启闭机4-1实现卧倒启闭;承船厢3下游端的底面上设置有与下闸首工作小门对接导向槽5-7一一对应的船厢下游工作门对接导向销4-3;下游对接时,船厢下游工作门对接导向销4-3插入与之对应的下闸首工作小门对接导向槽5-7内,承船厢3下游端的底面上还设置有用于对接时与下闸首工作小门5-5顶面之间进行密封的船厢下游工作门对接水封4-4。
本实施中,下游对接装置的工作过程为:承船厢3通过主提升系统1下行,接近对接位时,运行速度减至低速运行,船厢下游工作门对接导向销4-3缓慢插入下闸首工作小门对接导向槽5-7内,直至船厢下游工作门对接水封4-4压紧在下闸首工作小门5-5上;随后承船厢3仍缓慢下行,下闸首工作小门5-5在下闸首工作小门液压启闭机5-8驱动下缓慢下沉至下闸首工作大门5-4的门槽内,承船厢3到达规定对接位置时,承船厢3停止上行并锁定,此时下闸首工作小门5-5已经下沉到位,承船厢3下游端已经对接到下闸首工作大门5-4的门槽内;船厢下游工作门门叶4-2在船厢下游工作门启闭机4-1驱动下卧倒打开,此时承船厢3内水域与下游水域联通,船舶可驶入或驶出承船厢3;待船舶驶入到指定位置或驶出后,船厢下游工作门门叶4-2关闭,承船厢3解除锁定并缓慢上行,同时下闸首工作小门5-5在下闸首工作小门液压启闭机5-8驱动下缓慢上行关门。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任何熟悉该项技术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范围内所作的更动与润饰,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2)

1.一种垂直升船机下游对接装置,包括主提升系统(1)、承船厢(3)、船厢下游工作门(4)和下闸首(5);所述主提升系统(1)作用于承船厢(3),为承船厢(3)上、下运行提供动力;所述船厢下游工作门(4)安装在承船厢(3)的下游端;所述下闸首(5)和船厢下游工作门(4)对接;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闸首(5)包括下闸首工作大门(5-4)和下闸首工作小门(5-5),下闸首工作小门(5-5)设置在下闸首工作大门(5-4)的背水侧;所述下闸首工作小门(5-5)为下沉式工作门,其顶面上至少安装两个下闸首工作小门对接导向槽(5-7);
所述船厢下游工作门(4)为液压卧倒门,其包括船厢下游工作门启闭机(6-1)和船厢下游工作门门叶(4-2),所述船厢下游工作门门叶(4-2)的下端铰接在承船厢(3)上,船厢下游工作门门叶(4-2)的两侧通过船厢下游工作门启闭机(6-1)实现卧倒启闭;所述承船厢(3)下游端的底面上设置有与下闸首工作小门对接导向槽(5-7)一一对应的船厢下游工作门对接导向销(4-3);下游对接时,所述船厢下游工作门对接导向销(4-3)插入与之对应的下闸首工作小门对接导向槽(5-7)内,所述承船厢(3)下游端的底面上还设置有用于对接时与下闸首工作小门(5-5)顶面之间进行密封的船厢下游工作门对接水封(4-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垂直升船机下游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闸首(5)还包括下闸首启闭机(2)和下闸首工作小门液压启闭机(5-8);
所述下闸首工作大门(5-4)的横截面呈凸形,其凸出的那一侧靠近承船厢(3),并且该凸出部分的结构为中空结构,两侧开设有门槽,所述下闸首工作小门(5-5)的两侧分别安装一个下闸首工作小门液压启闭机(5-8),该下闸首工作小门液压启闭机(5-8)驱动下闸首工作小门(5-5)沿门槽上下升降运行;所述下闸首工作小门(5-5)与下闸首工作大门(5-4)之间设置下闸首工作小门水封(5-6);
所述下闸首工作大门(5-4)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下闸首门槽(5-9),下闸首工作大门(5-4)两侧均安装一列下闸首工作大门导轮(5-1),下闸首工作大门导轮(5-1)位于所述下闸首门槽(5-9)内,所述下闸首工作大门(5-4)在下闸首启闭机(2)的驱动下沿下闸首门槽(5-9)能上下升降运行,以适应上游水位变化;所述下闸首工作大门(5-4)背水侧还安装有下闸首工作大门侧导轮(5-2),所述下闸首工作大门(5-4)迎水侧安装有用于和下闸首门槽(5-9)之间进行密封的下闸首工作大门水封(5-3)。
CN201921167353.5U 2019-07-24 2019-07-24 一种垂直升船机下游对接装置 Active CN2107666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67353.5U CN210766696U (zh) 2019-07-24 2019-07-24 一种垂直升船机下游对接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67353.5U CN210766696U (zh) 2019-07-24 2019-07-24 一种垂直升船机下游对接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766696U true CN210766696U (zh) 2020-06-16

Family

ID=710391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167353.5U Active CN210766696U (zh) 2019-07-24 2019-07-24 一种垂直升船机下游对接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76669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356173A (zh) 一种利用浮式辅助船厢进行升船机下游对接的方法
CN210766697U (zh) 一种垂直升船机对接装置
CN104790400B (zh) 一种水利大坝闸门水面运输安装专用设备及其应用方法
CN210766696U (zh) 一种垂直升船机下游对接装置
CN110374079B (zh) 一种垂直升船机对接装置及方法
CN210766695U (zh) 一种垂直升船机上游对接装置
CN102672859B (zh) 双模高效斜交轮胎全自动硫化机
CN210766694U (zh) 一种垂直升船机上游闸首装置
CN210766698U (zh) 一种垂直升船机承船厢上游工作门装置
CN103614995A (zh) 全液压提升式升船机
CN117569411A (zh) 自浮式无级变位取水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01232169Y (zh) 深水桥墩加固装置
CN107299671B (zh) 城市雨洪调蓄用泵闸及闸站
CN207435878U (zh) 一种可升降式钢栈桥结构
CN215715536U (zh) 一种水电站地下厂房浮力式逃生装置
CN210507360U (zh) 一种船厢工作门气动驱漂装置
CN104329043B (zh) 油井环空测试井口装置
CN116104057B (zh) 抽水蓄能电站尾水事故门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WO2016155659A1 (zh) 隧道施工用i型板桩
CN113863234A (zh) 一种自动冲洗系统
CN111636432A (zh) 一种玄武岩地层水下混凝土灌注系统及施工方法
CN109537530B (zh) 渠道分水口充排水自沉浮拦漂导流装置
CN221029989U (zh) 一种河道流速控制阀门
CN213265663U (zh) 拦藻设备应急提升装置
CN209760170U (zh) 内置输水的一体化横拉式船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