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760367U - 一种座椅靠背及座椅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座椅靠背及座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760367U
CN210760367U CN201920702739.5U CN201920702739U CN210760367U CN 210760367 U CN210760367 U CN 210760367U CN 201920702739 U CN201920702739 U CN 201920702739U CN 210760367 U CN210760367 U CN 2107603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backrest
backrest framework
framework
cush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70273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跃武
叶海鸿
黄跃萍
叶银接
黄鑫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Jiasong Industrial Trad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Jiasong Industrial Trad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Jiasong Industrial Trad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Jiasong Industrial Trad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70273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7603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7603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7603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air Legs, Seat Parts, And Backres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座椅靠背及座椅,座椅靠背包括软包靠垫、内埋件、靠背骨架和后封板;所述软包靠垫内侧与内埋件固定连接;所述靠背骨架与内埋件的另一侧可拆卸固接;所述内埋件贴靠靠背骨架的一面设有至少一挂槽;所述靠背骨架设有供挂槽钩设的朝上的挂钩;所述后封板的内侧与靠背骨架的另一侧螺接固接,并以使所述后封板的顶端和两侧对应软背靠垫的外周边且相配贴合,从而形成一开口朝下并以将靠背骨架夹于其内的腔体结构。座椅采用上述座椅靠背实现快捷安装、拆卸及维修。

Description

一种座椅靠背及座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座椅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座椅靠背及座椅。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软靠背座椅,其软靠背垫的组成方式为铁件跟海绵一起发泡成型,而后再套上面料。但这样的座椅靠背结构对于座椅的多元化、后期维修及生产时间具有局限性影响。例如生产时,先制作铁件,之后再与海绵一起发泡形成一体,待凝固后,再进行与其他部件装配,从这可以看出生产环节有前后顺序生产之分,导致生产效率低。本实用新型针对于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座椅靠背,其结构简单,实现安装、拆卸、维修快捷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或问题,提供一种座椅靠背及座椅,其通过将各部件分为独立结构生产,再进行总装,提高生产效率;且当座椅多元化需求时,只需更改其中某个部件,就能替换原本部件,达到了通用性。该座椅靠背结构简单,安装、拆卸、维修快捷方便。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座椅靠背,其包括软包靠垫、内埋件和靠背骨架;
所述软包靠垫内侧与内埋件固定连接;
所述靠背骨架与内埋件的另一侧可拆卸固接。
进一步地,所述软包靠垫包括发泡件和椅套;所述发泡件的内侧与内埋件胶贴固定;所述椅套包覆发泡件的外侧以及发泡件和内埋件的外周边。
进一步地,所述内埋件贴靠靠背骨架的一面设有至少一挂槽;所述靠背骨架设有供挂槽钩设的朝上的挂钩。
进一步地,所述软包靠垫外侧符合人体工程学;所述靠背骨架由两根纵梁及分布于两根所述纵梁之间的若干横梁构成,且各所述纵梁为对应软包靠垫外侧的曲线形结构,其上段为趋近的竖直段,中段沿铅垂方向倾斜向上,下段为竖直段;所述中段装设有所述挂钩;所述挂钩的进入端设有导入斜面。
进一步地,位于纵梁上最上端的所述横梁设有越过纵梁顶端的定位柱,且所述定位柱的延伸方向与纵梁向上延伸的方向相同;所述内埋件顶端沿垂直于靠背骨架方向延伸形成一凸台;所述凸台开设有与定位柱插接配合的定位槽;所述定位柱向上穿入定位槽,以使内埋件与靠背骨架上部紧密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内埋件底端沿垂直于靠背骨架方向设有第一螺接部;所述靠背骨架设有与第一螺接部对应的第二螺接部;所述第一螺接部和第二螺接部通过螺丝螺接固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后封板;所述后封板的内侧与靠背骨架的另一侧螺接固接,并以使后封板的顶端和两侧对应软包靠垫的外周边且相配贴合,从而形成一开口朝下并以将靠背骨架夹于其内的腔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座椅,其包括座垫骨架和如上述所述的一种座椅靠背;所述靠背骨架与座垫骨架装接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设于后封板下方的后盖板;
所述座垫骨架包括底架、一端分别铰接于底架的二组气弹簧和分别垂直于底架左、右两侧的扶手架;
所述扶手架开设有滑槽;
所述靠背骨架的下段伸出所述腔体底部端面并以使纵梁的底端与气弹簧的另一端铰接连接;所述纵梁的伸出端设有滑设于所述滑槽的滑块;所述纵梁螺接后封板的一面沿垂直于扶手架的方向设有柱状的安装座;
所述扶手架通过旋转螺钉与安装座旋转螺接;
所述后盖板设于两组扶手架靠后端的位置之间并顶抵,其通过倒扣结构卡接连接,所述后盖板的底端与底架的后端相配贴合并通过倒扣结构卡接连接,所述后盖板的上端与后封板的下端相配贴合且分别开设有下半圆孔和上半圆孔;所述下半圆孔和上半圆孔分别套设于安装座且间隙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后封板底端向下延伸形成第一插片;所述后盖板顶端向上延伸形成第二插片;所述第一插片与第二插片错位分布;其中,所述第一插片插入后盖板内侧,并顶抵后盖板内侧壁,所述第二插片为PP塑料材质的第二插片,其插入后封板内侧,并顶抵后封板内侧壁,以使后封板与后盖板彼此插接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的有益效果是:
(1)相比与传统靠背骨架与海绵一起发泡成型,其有前后生产顺序之分,且在维修时需将整块靠背从座椅拆卸下来,从而造成修维工程量大。本技术方案在于解决现有技术问题,通过在靠背骨架与海绵之间加设内埋件以达到可拆卸连接的装配方式,使得每个独立的部件在不分前后顺序的情形下同时进行生产,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再者,维修时,可只拆卸软包靠垫部分即可,以实现维修便捷。
(2)通过挂钩装设于沿铅垂方向倾斜向上的纵梁上,并与挂槽配合钩设,使得内埋件从上往下挂钩于靠背骨架上,实现安装便捷;且该钩挂方式,使得内埋件与靠背骨架止转连接,解决两者在左右方向、前后方向彼此易脱离的问题。
(3)挂钩的进入端设有导入斜面,便于钩设装接。
(4)通过定位柱与定位槽配合插接,起到快速导向内埋件与靠背骨架配合连接,且实现内埋件与靠背骨架的上部分紧密连接。
(5)通过第二螺接部与第一螺接部螺接连接,实现靠背骨架与内埋件的下部分紧密连接。
(7)通过设置后封板以提升座椅靠背整体的外部美观度。
(8)本技术方案的座椅靠背通过采用软包靠垫、内埋件、靠背骨架和后封板作为独立部件生产,再进行总装,其结构简单,安装、拆卸快捷方便,并且适用于座椅多元化需求。
(9)通过设置上半圆孔和下半圆孔与安装座配合装接,以实现后封板、后盖板与靠背骨架卡接连接且还实现后封板与靠背骨架旋转连接,因此通过后盖板与后封板的组合,为实现座椅靠背角度的可调节提供便利。
(10)通过设置第一插片与第二插片配合插接,起到座椅靠背在摆动角度时,更加稳定且使得后封板与后盖板在装配后的任何情形下能够无缝配合。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靠背骨架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定位柱与定位槽配合插接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部分部件立体组合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分解图一;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分解图二;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后封板与后盖板组合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立体组合图一;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立体组合图一;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软包靠垫1;
内埋件2,上端外边缘21;定位槽22;挂槽23;第一螺接部24;
靠背骨架3,纵梁31,上段311;中段312;下段313;横梁32;挂钩33;定位柱 34;第二螺接部35;第三螺接部36;滑块37;安装座38;
后封板4,第四螺接部41;穿槽42;上半圆孔43;第一插片44;
座垫骨架5,底架51,第一钩槽511;气弹簧52;扶手架53,滑槽531、第二钩槽 532;
后盖板6,第一倒扣61;第二倒扣62;下半圆孔63;第二插片64;
旋转螺钉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且不应被看作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基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如使用术语“第一”、“第二”或“第三”等,都是为了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
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对于方位词,如使用术语“中心”、“横向”、“纵向”、“水平”、“垂直”、“顶”、“底”、“内”、“外”、“上”、“下”、“前”、“后”、“左”、“右”、“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乃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和位置关系,且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所以也不能理解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如使用术语“固接”或“固定连接”,应作广义理解,即两者之间没有位移关系和相对转动关系的任何连接方式,也就是说包括不可拆卸地固定连接、可拆卸地固定连接、连为一体以及通过其他装置或元件固定连接。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参见图1至图4,图1至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一种座椅靠背,其包括软包靠垫1、内埋件2、靠背骨架3和后封板4。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
软包靠垫1包括发泡件和椅套;发泡件由海绵发泡成形,其外侧、内侧符合人体工程学。发泡件的外周边由沿背离人体后背一侧方向延伸的上端外边缘和两侧边外边缘形成。椅套采用柔软的皮革或其他面料制作,用于包覆发泡件的外侧,并通过缝制或胶贴固定。
内埋件2设有上端外边缘21、定位槽22、挂槽23和第一螺接部24。内埋件2为采用硬质塑料材质制作而成的薄型框架,其外形与发泡件内侧适配。在本实施例一中,内埋件2采用ABS材质制作。内埋件2通过喷洒胶水再黏贴固定于发泡件的内侧且两者外周边平齐。固定之后,椅套包覆延伸至发泡件和内埋件2的外周边,并过通胶贴固定或采用骑马钉固定。上端外边缘21为内埋件2顶端的水平凸台,其上开设有贯穿的定位槽 22;内埋件2的中部位置开设有挂槽23;内埋件2的底端开设有第一螺接部24,其开设有螺接方向朝向靠背骨架3的内螺纹。
如图2所示,靠背骨架3设有纵梁31、横梁32、挂钩33、定位柱34、第二螺接部35和第三螺接部36。靠背骨架3为铁件材质,其可拆卸固接于内埋件2的另一侧。
靠背骨架3由两根平行的纵梁31和三根平行的横梁32组成,横梁32分布固定于两根纵梁31的上、中、下位置。纵梁31为适配内埋件2的曲线形结构,其上段311为趋近的竖直段(即微向前倾斜),中段312为沿铅垂方向倾斜向上(即向后倾斜),下段 313为竖直段。
其中,挂钩33装设于纵梁31与内埋件2贴靠的一面的中段312上,以供挂槽23 钩设。在本实施例一中,两根纵梁31的中段312上均分布有纵向排列的两组朝上的挂钩 33。挂钩33装设于沿铅垂方向倾斜向上的纵梁31上,以使内埋件2从上往下挂钩于靠背骨架3上,实现安装便捷;且该钩挂方式,使得内埋件2与靠背骨架3止转连接,解决两者在左右方向、前后方向彼此易脱离的问题。挂钩33的进入端设有导入斜面,便于钩设装接。
其中,如图3所示,位于纵梁31上端位置的横梁32,其设有越过纵梁31顶端的定位柱34。定位柱34的延伸方向与纵梁31向上延伸的方向相同。定位柱34与定位槽22 配合插接,并通过定位柱34向上穿入定位槽22,实现内埋件2与靠背骨架3插接连接。通过定位柱34与定位槽22配合插接,起到快速导向内埋件2与靠背骨架3配合连接,且实现内埋件2与靠背骨架3的上部分紧密连接。
其中,第二螺接部35为焊接于纵梁31上的金属板,其开设有内螺纹,该内螺纹与第一螺接部24的内螺纹对应,以供螺丝将内埋件2与靠背骨架3螺接固接。
如图4所示,靠背骨架3与内埋件2通过顶部的定位柱34与定位槽22配合插接、中部的挂钩与挂槽配合钩设及下部的第二螺接部与第一螺接部螺接连接,实现其上、中、下三方位紧固连接。
其中,第三螺接部36为焊接于纵梁31上的金属板,其开设有螺接方向朝向后封板4的内螺纹。纵梁31上可设若干个第三螺接部36。
后封板4的内侧与靠背骨架3的另一侧螺接固接,并以使后封板4的顶端和两侧对应软包靠垫1的外周边且相配贴合,从而形成一开口朝下并以将所述靠背骨架2夹于其内的腔体结构。后封板4设有若干第四螺接部41,其开设有内螺纹,该内螺纹与第三螺接部36的内螺纹对应,以供螺丝将后封板4与靠背骨架3螺接固接。进一步地,后封板 4的顶端向外还设有一小块方形凸缘,凸缘上设有供定位柱34贯穿插接的穿槽42,方便其导向安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安装过程如下:
通过将穿槽42先套设于定位柱34上,以使后封板4挂设于靠背骨架3上,并通过螺丝将两者螺接固接;内埋件2与软包靠垫1胶贴固定后,通过对准定位槽22与定位柱 34的插接位置,然后顺势下压软包靠垫1,直至令定位槽22与定位柱34配合插接及挂钩33与挂槽23配合钩挂,实现靠背骨架3与内埋件2止转连接;最后通过螺丝从第一螺接部24螺向第二螺接部35,以使两者螺接固接。
拆卸时,先螺开第一螺接部24与第二螺接部35的螺丝,之后将软包靠垫1相对于靠背骨架3向上一推,即可使挂钩33脱离挂槽23。
通过上述软包靠垫1、内埋件2、靠背骨架3和后封板4作为独立部件生产,再进行总装,其结构简单,安装、拆卸及后期维修快捷方便,并且适用于座椅多元化需求。
参见图5至图9,图5至图9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一种座椅,其包括座垫骨架5、后盖板6、旋转螺钉7和如实施例一所述的一种座椅靠背。
如图5和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
其中,座垫骨架5结构为现有技术,在此只作简单叙述。座垫骨架5包括底架51、气弹簧52和扶手架53。底架51为水平置放的框架结构,其后端开设有第一钩槽511;两组气弹簧52一端均铰接于底架51上;两组扶手架53分别垂直于底架51的左、右两侧;各扶手架53均开设有滑槽531和第二钩槽532。
其中,在本实施例一的基础上,靠背骨架3的下段313伸出腔体底部端面并以使两根纵梁31的底端分别与二组气弹簧52的另一端铰接连接;各纵梁31的伸出端均设有与滑槽531相配滑设的滑块37,以调节座椅靠背角度;各纵梁31螺接后封板4的一面沿垂直于扶手架53的方向均设有柱状的安装座38;各扶手架53通过旋转螺钉7分别与各安装座38旋转螺接。
其中,在本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后封板4还设有上半圆孔43和第一插片44。后封板4两侧的底端分别设有上半圆孔43,以套设于安装座38的上半圆柱上,并间隙配合。进一步地,上半圆孔43开口处的后端一侧向下延伸形成第一插片44,以插入后盖板6 的内侧,并顶抵后盖板6内侧壁,实现插接。
其中,后盖板6设有第一倒扣61、第二倒扣62、下半圆孔63和第二插片64。后盖板6设于两组扶手架53靠后端的位置之间并顶抵,后盖板6侧端的曲线弧度与扶手架后端的曲线弧度相配,第二倒扣62设于后盖板6的侧端且与第二钩槽532相配钩设,通过第二倒扣62钩设于第二钩槽532,实现卡接。后盖板6的底端与底架51的后端相配贴合,第一倒扣61设于后盖板6的底端且与第一钩槽511相配钩设,通过第一倒扣61钩设于第一钩槽511,实现卡接。如图7所示,后盖板6的上端与后封板4的下端相配贴合。后盖板6两侧的底端分别设有与上半圆孔43相配结合的下半圆孔63,以套设于安装座38的下半圆柱上,并间隙配合。通过设置上半圆孔43和下半圆孔63与安装座38 配合装接,以实现后封板4、后盖板6与靠背骨架3卡接连接且还实现后封板4与靠背骨架3旋转连接,因此通过后盖板6与后封板4的组合,为实现座椅靠背角度的可调节提供便利。
进一步地,位于两个下半圆孔63之间的这部分后盖板6顶端,其向上延伸形成第二插片64,以插入后封板4的内侧,并顶抵后封板4内侧壁,实现插接。进一步地,第二插片64采用PP塑料材质,以提高后盖板6的使用寿命。如图8和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二中,当座椅靠背进行调节角度时,其以旋转螺钉7为旋转轴进行前后弧度的摆动,因此,第二插片64会随着后封板4的摆动而产生变形,而第二插片64以下的后盖板6 保持不动,从而实现座椅靠背可调节。通过设置第一插片44与第二插片64配合插接,起到座椅靠背在摆动角度时更加稳定,且使得后封板4与后盖板6在装配后的任何情形下能够无缝配合。
上述说明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上述实施例,且不应看作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启示,本领域技术人员结合公知或现有技术、知识所进行的改动也应视为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座椅靠背,其特征是:包括软包靠垫、内埋件和靠背骨架;
所述软包靠垫内侧与内埋件固定连接;
所述靠背骨架与内埋件的另一侧可拆卸固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座椅靠背,其特征是:所述软包靠垫包括发泡件和椅套;所述发泡件的内侧与内埋件胶贴固定;所述椅套包覆发泡件的外侧以及发泡件和内埋件的外周边。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座椅靠背,其特征是:所述内埋件贴靠靠背骨架的一面设有至少一挂槽;所述靠背骨架设有供挂槽钩设的朝上的挂钩。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座椅靠背,其特征是:所述软包靠垫外侧符合人体工程学;所述靠背骨架由两根纵梁及分布于两根所述纵梁之间的若干横梁构成,且各所述纵梁为对应软包靠垫外侧的曲线形结构,其上段为趋近的竖直段,中段沿铅垂方向倾斜向上,下段为竖直段;所述中段装设有所述挂钩;所述挂钩的进入端设有导入斜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座椅靠背,其特征是:位于纵梁上最上端的所述横梁设有越过纵梁顶端的定位柱,且所述定位柱的延伸方向与纵梁向上延伸的方向相同;所述内埋件顶端沿垂直于靠背骨架方向延伸形成一凸台;所述凸台开设有与定位柱插接配合的定位槽;所述定位柱向上穿入定位槽,以使内埋件与靠背骨架上部紧密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座椅靠背,其特征是:所述内埋件底端沿垂直于靠背骨架方向设有第一螺接部;所述靠背骨架设有与第一螺接部对应的第二螺接部;所述第一螺接部和第二螺接部通过螺丝螺接固接。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座椅靠背,其特征是:还包括后封板;所述后封板的内侧与靠背骨架的另一侧螺接固接,并以使后封板的顶端和两侧对应软包靠垫的外周边且相配贴合,从而形成一开口朝下并以将靠背骨架夹于其内的腔体结构。
8.一种座椅,其特征是:包括座垫骨架和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座椅靠背;所述靠背骨架与座垫骨架装接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座椅,其特征是:还包括设于后封板下方的后盖板;
所述座垫骨架包括底架、一端分别铰接于底架的二组气弹簧和分别垂直于底架左、右两侧的扶手架;
所述扶手架开设有滑槽;
所述靠背骨架的下段伸出所述腔体底部端面并以使纵梁的底端与气弹簧的另一端铰接连接;所述纵梁的伸出端设有滑设于所述滑槽的滑块;所述纵梁螺接后封板的一面沿垂直于扶手架的方向设有柱状的安装座;
所述扶手架通过旋转螺钉与安装座旋转螺接;
所述后盖板设于两组扶手架靠后端的位置之间并顶抵,其通过倒扣结构卡接连接,所述后盖板的底端与底架的后端相配贴合并通过倒扣结构卡接连接,所述后盖板的上端与后封板的下端相配贴合且分别开设有下半圆孔和上半圆孔;所述下半圆孔和上半圆孔分别套设于安装座且间隙配合。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座椅,其特征是:所述后封板底端向下延伸形成第一插片;所述后盖板顶端向上延伸形成第二插片;所述第一插片与第二插片错位分布;其中,所述第一插片插入后盖板内侧,并顶抵后盖板内侧壁,所述第二插片为PP塑料材质的第二插片,其插入后封板内侧,并顶抵后封板内侧壁,以使后封板与后盖板彼此插接连接。
11.一种座椅,其特征是:包括座垫骨架和如权利要求2或6所述的一种座椅靠背;所述靠背骨架与座垫骨架装接连接。
CN201920702739.5U 2019-05-16 2019-05-16 一种座椅靠背及座椅 Active CN2107603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02739.5U CN210760367U (zh) 2019-05-16 2019-05-16 一种座椅靠背及座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02739.5U CN210760367U (zh) 2019-05-16 2019-05-16 一种座椅靠背及座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760367U true CN210760367U (zh) 2020-06-16

Family

ID=710628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702739.5U Active CN210760367U (zh) 2019-05-16 2019-05-16 一种座椅靠背及座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76036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922695A (zh) 抽屉
CN102770048B (zh) 座椅用具
CN210760367U (zh) 一种座椅靠背及座椅
CN110006163A (zh) 一种装饰板组件和端盖的装配结构及装饰板组件、空调器
CN106524461B (zh) 一种挂壁空调全闭合三层弧形导风板结构
CN106076677B (zh) 花洒、莲蓬头及球头结构的分流器组合结构及其连接方法
CN204469456U (zh) 净化器及其装饰条装配结构
CN204109959U (zh) 一种新型汽车格栅
US4715066A (en) Shoulder pad
CN210486015U (zh) 一种装饰板组件和端盖的装配结构及装饰板组件、空调器
CN208042601U (zh) 一种冰箱的顶部组件及其复古冰箱
CN217852034U (zh) 折叠椅座板及其底框
CN206031127U (zh) 座椅靠背的调节操作组件和车辆
CN205860377U (zh) 一种空调器显示组件的安装结构
CN210942045U (zh) 汽车仪表板和除霜盖板的装配结构
CN208280818U (zh) 双面窗
CN204177073U (zh) 冷柜的门体组件及冷柜
CN209960721U (zh) 一种空调器的前面板结构及具有该前面板结构的空调器
CN207804146U (zh) 一种淋浴间边框连接结构
CN207113181U (zh) 一种空调器前面板衬板的安装结构
CN208702096U (zh) 一种一体式角线装配结构
CN212542251U (zh) 一种墙壁开关
CN207230898U (zh) 一种空调器底座与装饰条的装配结构
CN206091732U (zh) 加强型静音门框
CN210737962U (zh) 一种外墙带有竖向装饰条安装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